容器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安装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安装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1.为保证工程质量,应从每一个螺栓、每块垫铁、每道焊口、每一个垫片做起,避免质量通病的发生。

2.避免质量通病发生的责任人为操作者和班组长。

操作者应提高质量意识和操作水平;项目部应为操作者创造良好的作业条件,保证施工质量。

3.避免质量通病的检查责任人为工程技术人员和质量检查员。

一旦发生质量通病,应及时处理改正。

4 .焊接工程和油漆工程为通用工程,其它工程中的焊接和油漆作业都要执行。

1 2 3 4 5 6 7 8焊材不按规定烘干、发放和使用焊缝组对不符合要求就施焊焊道表面成型不好焊后表面不干净工件上有闪击引弧、收弧质量不好工件上有焊疤及焊迹焊接变形1 .建立和健全烘干、发放和使用制度,并上墙。

2 .烘干员要熟悉焊材和设备的管理规定,并作好各项记录。

3.焊工必须带焊条保温筒领焊条,并将剩余焊条及时交回烘干室。

4 .焊条保温筒盖应及时盖好,不得敞盖使用。

1 .坡口要按规定加工坡度和钝边。

2 .组对间隙和错边要符合要求。

3 .清理干净焊缝及两侧油、水、锈和毛刺等。

4 .焊工自检合格后,才干进行点焊。

1.应按工艺要求施焊,电流和焊条角度应及时调整,避免焊缝咬边。

2 .焊缝宽度、长度、加强高和焊接遍数要符合要求。

3 .焊工要持证上岗,施焊位置不得超越合格证范围。

4 .焊后自检,不符合要求之处及时打磨处理。

1 .焊后及时清除焊渣药皮、飞溅物等。

2 .采用质量好的焊条,并按要求进行烘干使用。

3 .不锈钢焊道当采用电弧焊时两侧要涂白垩粉。

1 .不得在坡口及焊道以外打火引弧。

2 .使用封闭式把钳,及时检查处理把线裸露漏电处。

3 .把线的连接要采用正规接头或者快速接头。

1 .钢结构要采用绕角施焊。

2.引弧和收弧采取返回法,返回距离10mm 以上。

1 .要避免在构件上乱点、乱焊或者点焊暂时支架。

2 .卡具拆除后,要将焊疤、焊迹打磨干净。

3 .严禁在焊道以外的地方打火、引弧。

1 .选择合理焊接顺序。

2 .下料时预留焊缝收缩余量。

安装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安装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安装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安装工程是指安装、调试各类机械、设备以及有关设施的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如建筑、电气、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等。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安装工程往往面临着一系列质量问题。

本文将探讨安装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错误的施工方案安装工程中,施工方案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方案可能存在错误或不完善。

这会导致工程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使用效果。

为此,需要制定合理、详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实施。

同时,要加强施工方案的检查与审批工作,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材料质量问题材料质量是安装工程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些施工单位或个体可能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了低质量的材料,这不仅会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还可能给后期的维护带来困难。

因此,严格控制材料的选择,要求合格的供应商提供高质量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查。

只有保证材料质量,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三、施工技术不合格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些安装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可能缺乏专业知识,或者不按相关工艺要求进行作业,导致施工技术不合格。

为此,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资质管理,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四、施工质量监管不到位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然而,一些施工单位或监理部门可能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一些施工质量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明确监管责任部门,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

同时,要积极借鉴先进的安装工程质量管理经验,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的施工质量管理模式。

五、工程验收标准不统一安装工程的质量验收是评估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然而,一些地区可能存在工程验收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导致同样的工程在不同的验收单位中可能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

为此,应推动相关标准的统一与协调,建立科学、公正的工程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的客观评价。

工程质量通病处理和预防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处理和预防措施

工程质量通病处理和预防措施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导致工程质量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建设标准的情况。

这些问题一旦发生,不仅会给工程带来损失,甚至还可能对建设单位的信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预防。

以下是我对工程质量通病处理和预防措施的方案。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防范工程质量通病的基础。

具体措施包括:1.明确质量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2.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确保全员遵守执行。

3.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纠正。

二、加强施工管理施工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具体措施包括:1.合理组织施工队伍,确保施工人员具有专业技能和经验。

2.加强现场管理,提供安全保障,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3.重视技术交底和施工记录,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按照规范和要求执行。

三、严格质量验收质量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具体措施包括:1.依据设计要求和建设标准进行验收,不容违反或降低标准。

2.验收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确保验收过程的公正和准确。

3.重视验收记录和资料的保存,为后续质量监管提供有效依据。

四、加强材料采购管理材料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严格的材料供应商准入制度,确保供应商具备合法资质和产品质量认证。

2.加强对材料的抽检和质量监督,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做好材料入库管理和标识,避免混用和过期使用。

五、加强工程监理工程监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第三方监管机构。

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和完善工程监理制度,确保监理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2.监理人员必须进行全程监督,对施工过程进行现场巡查和抽样检验。

3.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与建设单位和施工方进行沟通,提出整改要求。

六、加强施工方技术培训施工方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及其方案

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及其方案

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及其方案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及其方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常常阻碍着工程的顺利进行,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工程质量通病。

通病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同一部位或同一构件出现相似缺陷的问题,这种问题往往会给工程带来隐患和危害,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本文就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及其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建议。

一、质量通病分类根据国家标准GB/T50315《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规范》的规定,工程质量通病可以分为结构性缺陷、装置性缺陷和材料性缺陷三类。

1.结构性缺陷结构性缺陷常常是因为设计或施工过程中的疏忽而引起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屋面渗漏、钢筋锈蚀、混凝土空鼓、地基不稳定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有可能给工程带来更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2.装置性缺陷装置性缺陷是指与工程设备、管道、线路等相关的问题,如电气安装不规范、防火隔离不到位、消防设施故障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得到控制和管理,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负面的影响。

3.材料性缺陷材料性缺陷是由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石材开裂、砖瓦质量不过关、涂料釉面质量差等。

这些问题虽然看似轻微,但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就有可能导致工程不美观,影响使用寿命。

二、质量通病防控措施1.加强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是防止工程质量通病的有效方法,要求保证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严格的执行标准。

关键的是要从源头上确保质量可控,要养成认真细致、质量第一的管理习惯。

这样,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2.注重一线监督工程施工的一线监督非常关键,可以通过设定检查点和考核机制,加强现场监督,及时协调沟通,确保每个施工节点的质量都能得到保证。

同时,还要规范施工流程、标准化施工操作、严格质量验收,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3.强化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问题,该落实的安全措施一定要落实到位。

安装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安装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安装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安装工程在建筑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建筑物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工作。

然而,由于施工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工人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安装工程常常存在一些普遍的质量问题。

本文将就安装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设计不合理安装工程的设计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所在。

然而,由于设计者对具体施工情况的不了解或忽视,设计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比如,管道走向不合理、设备尺寸选择不当等等。

为了避免设计不合理带来的质量问题,在安装工程的初期,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工程测量,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然后与设计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监理单位也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确保安装工程的质量。

二、材料质量不合格安装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是导致安装工程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施工单位可能会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以降低成本。

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安装工程的正常运行,还可能会产生安全隐患。

要解决材料质量不合格的问题,首先需要从根源上杜绝。

施工单位应与供货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货商,并要求供货商提供合格证明、检测报告等材料。

同时,监理单位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材料抽检,确保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材料符合相关标准。

三、施工工艺不规范规范的施工工艺是确保安装工程质量的基础。

然而,由于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怠工等原因,施工工艺往往不规范,导致安装质量问题的出现。

比如,焊接工艺不达标,电气接线不规范等等。

为了解决施工工艺不规范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同时,在施工现场要建立严格的工艺操作规范,如焊接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焊接,并进行焊缝质量的检测与验收。

只有通过严格规范施工工艺,才能确保安装工程的质量。

四、缺乏监理与检验缺乏监理与检验是造成安装工程质量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安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介绍安装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不良的安装质量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功能异常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了确保工程的稳定运行,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安装质量通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安装质量通病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安装质量通病1. 安装设备不稳定安装设备不稳定是一种常见的安装质量问题。

不稳定的设备可能会引起设备振动、噪音以及设备的早期损坏。

2. 安装位置不准确安装位置不准确可能导致设备的功能出现异常。

比如,如果安装位置的高度或角度不正确,可能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3. 配管连接漏水配管连接漏水是一种常见的安装质量问题。

漏水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水浸等安全隐患。

4. 电气连接错误电气连接错误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启动或异常工作。

电气连接的不正确可能会导致设备的短路、过载或漏电等问题。

5. 底座不稳定底座不稳定可能导致设备的振动和噪音。

不稳定的底座可能会导致设备的偏移、震动以及持续损坏。

预防和解决安装质量通病的措施1. 标准化操作流程为了避免安装质量通病的发生,首先需要制定并执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应包括设备的准确安装位置、配管和电气连接的规范要求以及底座的稳固要求等。

2. 培训和考核为了提高安装质量,必须对参与安装工作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培训应包括设备的安装方法、正确的配管和电气连接方式以及底座的固定方法等。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考核,以确保人员掌握了正确的安装方法和技能。

3. 质量监督为了确保安装质量,应建立质量监督机制。

质量监督应包括对设备安装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以及对已安装设备的实测和验收。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监督,才能发现和解决安装质量通病。

4. 使用优质材料和设备安装质量直接受材料和设备的品质影响。

因此,在安装过程中,必须选用优质的材料和设备,并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5. 定期检查和维护为了防止安装质量通病的发生,必须定期对已安装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检查和维护应包括设备的外观、连接件的紧固度、运行情况以及电气部分的绝缘状况等。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装工程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种众多、技术要求高和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安装工程质量问题也屡见不鲜。

为了确保安装工程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通病防治措施。

下面将从合理施工方案的制定、严格选材和协调施工环境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合理施工方案的制定合理施工方案的制定是保证安装工程质量的基础。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要全面考虑安装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施工环境的限制,合理规划施工流程和方法。

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项目需求:在制定施工方案前,要对安装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包括工程结构、技术要求、施工进度等。

只有了解项目需求,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2.进行可行性研究:在施工方案制定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可行性研究。

这包括对施工环境、资源供应、施工设备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方案的可行性。

3.制定详细施工计划:施工方案需要有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时间、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技术要求等。

通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可以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降到最低。

二、严格选材选材是安装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只有选择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的材料,才能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选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的质量标准:选材时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材料,确保其质量可靠。

此外,还要注意材料的环保性能和使用寿命。

2.材料的适用性:不同的安装工程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

在选材时,要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施工环境的特点选择适用的材料。

3.供应商的信誉度:选择材料时,要选择信誉度较高的供应商。

只有在选择信誉度较高的供应商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质量可靠的材料。

三、协调施工环境施工环境的协调是保证安装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各个工种之间的关系,确保工程能够按照预定的施工方案进行。

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清晰分工:在施工前,要明确各个工种之间的分工和责任,确保各个工种之间能够协作配合。

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通病与治理措施

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通病与治理措施
序号
常见质量通病
治理措施
给水工程
1.1
底层一户一表集中水表箱出水管外套PVC-U排水管,套管内的多根给水立管无采用支架固定。套管入户管口采用中小斜三通,给水立管穿墙入户后,三通口未封堵
套管内过根立管采用塑料扎带缠扎后在用U型抱箍固定在外套管的槽钢或角钢固定支架上,且每层应设一组。建议采用填充发泡剂措施予以固定。立管穿墙后,三通口要用防水胶泥封堵。
4、排水横管应用斜三通和45度弯头组合或2个45度弯头组合的管件连接清扫口
2.9
排水管道支吊架的设置
1、柔性接口铸铁排水立管、支管设置支吊架位置不符合要求
2、敷设在外墙面上的排水、雨水、空调冷凝水立管用普通管卡固定
1、柔性排水铸铁管立管和支管的支架应靠近接口处,承插式接口狗的支架应位于承口下方;卡箍式接口的支架应位于承重托管下方。立管应每层设一个固定支架
1、洗脸盆、挂式小便器(除内置存水弯外)的存水弯应采用DN32的塑料或铜镀烙配套产品
2、存水弯下水管插入排水管道内的间隙应采用聚四氯乙烯生料带卷成条状嵌塞,并用硅酮密封胶密封,并套上装饰罩盖,装饰盖应紧贴地面
3.3
洗涤盆、洗涤池等的排水栓用接塑料软管或不锈钢波纹管直接插入存水弯管口连接
排水栓应采用转换接头与存水弯管口连接
3、当设计无要求时,溢流管、泄空管、及通气管出口端上应设铜网丝或不锈钢丝网包扎或其他耐腐蚀材料做的网罩
4、溢流管、泄空管当排入明沟或集水坑或屋面隔热层时,溢流管、泄空管管口应高于明沟或集水坑上边沿不得与排水管道直接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方式,即溢流管、泄空管应排入设有喇叭口的排水管,溢流管、泄空管应高于喇叭口顶15cm
2.7
排水立管设有乙字弯管或两个45度弯头组合时,在乙字弯或45度弯头的上部无设置检查口,暗装立管的检查口处无设置检修门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一、前言安装工程质量问题一直是工程建设中的难题,尤其是在当前的工程环境中,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了安装工程质量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为此,我们需要对安装工程质量通病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案,以期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和保障工程安全的目的。

二、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分析1. 施工人员素质低: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选择和培训不够重视,导致了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不高,素质不够过硬。

这就给安装工程质量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 施工管理不到位:一些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管理不够重视,导致了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风险控制不力。

3. 材料质量不过关:一些施工单位选材不慎,质量监控不够严格,导致了安装工程质量问题频发。

三、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1. 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和管理(1)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

(2)加大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励施工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2. 完善施工管理体系(1)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实行24小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风险管控。

3. 加强材料质量监控(1)对材料供应商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确保材料质量过关。

(2)严格材料进场验收,确保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杜绝次品使用。

四、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实施1. 设立监督检查机制(1)建立专门的监督检查部门,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2)定期进行不定期巡查和抽查,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2. 制定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1)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施工单位实施严格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2)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3. 提高质量管理水平(1)加强质量管理培训,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2)加强工程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常见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常见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常见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施工计划的制定和管理: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并进行周密的管理。

施工计划应包括工序、工期、施工方法、施工顺序、质量目标等内容。

施工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并进行相应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设备的选择和使用:选择适合的施工设备对提高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施工管理人员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性能、技术参数、质量、维护等因素。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维护,并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问题,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人员的素质和培训:施工人员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施工管理人员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4.施工材料的选择和管理: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对提高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施工管理人员要根据工程需要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

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性能、质量、合格证书等因素,在材料使用过程中要对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5.工程施工的监督和检查:施工管理人员要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

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和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施工现场应设立专人负责施工质量的检查和整改,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施工质量。

6.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施工安全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管理人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措施和施工安全方案,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施工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施工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总结起来,常见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施工计划的制定和管理、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施工人员的素质和培训、施工材料的选择和管理、工程施工的监督和检查以及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绝版]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绝版]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金属管道安装缺陷1.现象锯管管口不齐,套丝乱扣;管口插入箱、盒内的长度不一致;管口有毛刺;弯曲半径太小,有扁、凹、、裂的现象;水泥砂浆保护层或垫层素砼太薄,造成地面顺管路裂缝。

2.分析原因锯管管口不齐是因为手工操作时,手持钢锯不垂直和不正所致。

套丝乱扣原因是板牙掉牙或缺乏润滑油。

管口入箱、盒长短不一致,是由于箱、盒外边未用锁母(纳子)固定,箱、盒内又没有设挡板造成的。

管口有毛刺是由于锯管后未用锉刀光口。

弯曲半径太小是因为煨弯时出弯过急。

弯管器的槽过宽也会出现管径弯扁、表面凹裂现象。

个别楼板面上敷管后,若垫层不够厚实,地面面层在管路处过薄,当地面内管路受压后,产生应力集中,地面顺管路出现断裂。

3.预防措施(1)锯管时人要站直,操作时要扶直锯架,使锯条保持平直,手腕不能颤动。

本工程大部分管子的切断采取电砂轮锯切断。

(2)使用套丝板时,应先检查丝板牙齿是否符合规格、标准,套丝时应边套丝边加润滑油。

套丝时,则应先调整绞板的活动刻度盘,使板牙符合需要的距离,用固定螺丝把它固定,再调整绞板上的三个支脚,使其紧贴管子,这样套丝不套乱丝;(3)管子煨弯时,应使用定型煨弯器,操作时,先将管子需要弯曲部位的前段放在弯管器内,管子的焊缝放在弯曲方向的背面或旁边,弯曲时逐渐向后方移动弯管器,使管子弯成所需要的弯曲半径。

管径大于25mm的管子,采用分离式液压弯管器,电动顶管机或灌砂火煨;(4)管子穿入箱、盒时,必须在箱内外加锁母。

吊顶棚配管时,必须在箱、盒内外用锁母锁住。

配电箱内如引入管较多时,可在箱内设置一块平挡板,将入箱管口顶在挡板上,待管路用锁母固定后拆去挡板,这样管口入箱能保持一致高度;(5)楼板或地坪内敷管时,要求线管面上有2cm以上的素砼保护层,以防产生裂缝。

若垫层不够厚时,应减少交叉铺设的管路;4.治理办法(1)管口不齐用板锉锉平,套丝乱扣要锯掉重套;(2)弯曲半径太小,又有扁、凹、裂现象,要换管重做;(3)管口入箱、盒长度不一致,应用锯锯齐。

容器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容器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金属容器工程制作安装工程质量通病一、原材料使用不符合规定1)通病1.1零部件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不符合要求;2)原因2.1没有严格执行容器制作的相应标准和设计规定;2.2材料管理混乱,造成材料混批、混种;二、坡口硬化和坡口粗糙1)通病1.1板材坡口采用火焰切割法,发生切割凹槽、氧化层、及硬化层没有磨削清除干净;1.2坡口存在硬化层,低温切割的甚至产生细小裂纹;2)原因2.1坡口采用火焰切割法时不磨削、操作不认真;2.2各个部件下料结束后,不清除切肖及氧化层或者清理的不彻底;2.3切割坡口时温度较低,坡口表面及热影响区冷却速度较快,金属组织发生改变,产生硬化组织;2.4材料在加热、冷却过程中使金属组织发生不规则的组织改变,由于硬化及膨胀、冷缩的变化产生不等的内外应力导致裂纹;3)改进措施3.1板材尽量采用冷作切割,在采用火焰切割后认真磨削,清除切割氧化铁,及其硬化层;3.2切割时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0℃,如果低于0℃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减缓冷却速度;3.3用火焰切割的坡口必须用砂轮机磨掉表面熔渣、及硬化层,磨层深度为0.5~1毫米;3.4对于屈服点大于4MPa的钢材,和合金钢等钢材,等敏感性材料,经火焰切割后的破口表面,除了用磨光机消除淬硬化层外还应该采用放大镜检查等措施,必要时采取探伤检查;三、坡口的几何尺寸偏差1)通病1.1切割的坡口边缘角的角度,组对后的坡口间隙误差过大;1.2因坡口不符合规定造成未焊透、烧穿、焊瘤等焊接缺陷;2)原因2.1未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加工组对坡口;2.2操作者操作方法不当,技术水平未达到相应标准;3)改进措施3.1坡口的加工角度依照GBJ236-82的焊接坡口的要求检察,大批量切割同型号的坡口,首先制作检查样板,样板必须钢质;四、容器壁板局部凹凸1)通病1.1通病容器的筒壁的曲面上,产生局部的凹凸现象2)原因2.1钢构件预制加工用火焰加热时,,发生过烧缺陷、锤击时不加垫板形成的深坑和凹陷;2.2钢构件加工成型后,不认真摆放,品种混乱、重叠堆放造成曲率改变、局部凹陷等;2.3容器组装时,不对构件认真复查,造成组装困难以至强拉硬别发生变形;2.4运输、吊装方法不正确,以至外力碰撞造成构件局部发生永久变形;3)改进措施3.1容器壁筒加工前按照制定好的工艺程序施工,在下料、成型前用直尺检查材料、半成品是否存在局部的凹凸变形,如果有变形必须矫平后才能进行到下一步工序;3.2成型后的筒壁产生局部的凹凸现象,可用捶击、顶、拉等方法矫平,当发生大面积凹凸时可以用火焰矫正法加以校正,用火焰加热凸起的部位,靠自然冷却收缩或是边加热边用辅助机械工具(曲型模具)使工件达到要求的曲率;五、筒壁横向焊缝对接处凹凸不平1)通病1.1容器两节筒壁对接时在对接焊缝处产生的凹凸缺陷;2)原因2.1壁板预制中的滚圆加工时,板材两端不压弧(预加工),组装时凡结合部均形成直边凸起的缺陷;2.2容器组装的拼缝间隙控制失当,造成纵向接逢凹凸不平;3)改进措施3.1板料在卷圆时,使用我分公司的对称三轴卷板机卷圆,因为机械性能的原因板料的两端有一段直边,长度大约在150毫米左右,在卷圆前要对这部分钢板进行预弯;3.2筒节之间的组对采用专用工具控制间隙;六、工件外表面不清洁,外观观感质量差1)通病1.1焊缝两侧有飞溅物;1.2壁板上存有焊缝焊接开始的引弧焊瘤;1.3组对时用的卡具、吊耳等不清理,或清除后不打磨;2)原因2.1容器组装时,未彻底对坡口及其边缘进行处理,发生局部接缝有泥水、油污、锈层等污染直接影响焊缝的焊接质量;2.2组装用的卡具、吊耳等用气割切除,切除后没有对切割处打磨;2.3焊缝两侧焊接飞溅物没有及时清理;3)改进措施3.1对于钢板制作的一类容器,可以用错刀、手铲、砂轮机等工具清除掉,砂轮机打磨深度不超过0.5毫米;七、大型储罐罐底局部凹凸超差1)通病1.1大型储罐罐底铺设组焊完毕后,存在局部的凹凸变形,变形的数值超过50mm;2)原因2.1制定的排版图不合理;2.2铺设组对的方法不对;2.3焊接顺序不合理;3)改进措施3.1罐底材料在使用前要进行矫正,可以起到消除应力、使材料更加平整;3.2将焊缝位置以轴心对称安排,使焊接热量匀称分布;3.3罐底纵横焊缝一律不许采用十字焊缝,应采用T型焊缝,寒风间距300毫以上;3.4焊接时尽量采用小的焊接电流,尽量小的金属溶敷量,使用同一个速度进行施焊,焊接顺序由底板的中心开始----先焊短缝,后焊长缝的顺序交错对称进行;。

容器基础工程质量通病

容器基础工程质量通病

设备基础多由土建单位施工,但在设备安装前,必须对基础进行检查验收。

基础的位置、几何尺寸和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

并应有验收资料记录,而常见的基础质量通病冻溶、裂纹、蜂窝、空洞及漏筋等质量缺陷不得在验收后出现。

1、基础蜂窝1.1现象:基础的四周侧面、上表面出现蜂窝状空洞。

1.2原因1.2.1未严格按配合比且不经计量造成砂浆少、石子多,导致石子之间存在空隙形成蜂窝。

1.2.2一次投料过多未分层浇灌、振捣不实或因漏振而形成蜂窝1.2.3模板支撑不牢、不平,在振捣时失稳、产生位移而发生蜂窝,或混凝土养生时间过短、强度较低就拆模,使混凝土坠落而贴在模板上脱离,产生蜂窝。

1.3防治措施1.3.1按混凝土规定的配合比进行认真配比和计量准确,1.3.2对混凝土搅拌均匀和保证适宜稠度,振捣时应分层分段进行1.3.3在浇灌混凝土时随时检查模板,撑架和封堵等的正常情况,并应在混凝土凝固前修改。

如出现蜂窝应将松动的十字除去,然后造成锥形开口,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比原基础标号高一级的砂浆成混凝土捣实修补。

2、露筋2.1现象:基础拆模后出现钢筋混凝土基础中的钢筋,没有被混凝土包住而外露。

2.2原因2.2.1基础施工时钢筋垫块太小,甚至漏放或在振捣时使垫块产生位移,致使钢筋在拆模后外露2.2.2配筋过密,使混凝土浆不能抵达钢筋周围,拆模后在钢筋密集处发生露筋2.2.3振捣不密实,拆模过早及拆模方法不当等,造成露筋的缺陷。

2.3防治措施2.3.1检查钢筋尺寸、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正确,一般当有垫层时保护层厚度为35mm;无垫层时,保护层厚度为75mm,允差为±10mm,在每隔1m左右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2.3.2正确掌握拆模时间,以防过早拆模,损坏保护层,且在拆模时不宜用过猛的外力打击、碰撞、导致掉角过多,缺棱而露筋。

3、基础基准线定位偏差3.1现象:在划定安装基准线时,发现基础定位轴线偏移,使设备对应的纵横线及预埋件等定位尺寸超差,也是常见的一种通病。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安装工程在建筑项目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安装工程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然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安装工程中存在着很多通病,如材料选用不当,工艺操作不规范,施工监管不严格等,这些都给安装工程质量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因此,为了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案例,提出安装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方案。

通病1:材料选用不当在很多安装工程中,使用不合格或与规定材料不符的材料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等参数会直接影响安装工程的质量和寿命,因此选材非常重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材料选择常受到一些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如价格优惠,供应商推荐和人情关系等。

治理方案:建立材料选用标准针对材料选用不当的问题,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材料选用标准,对每种材料的强度、硬度、密度、耐腐蚀性等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要求,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在材料选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标准流程,做到材料配送、验收与仓库管理的制度和纪律化统一,减少人为误差。

通病2:工艺操作不规范安装工程的质量问题,往往与工艺操作不规范有关,如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没有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等。

例如,在管道连接时,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清洗和对接,导致管道连接不牢固,从而造成泄露等安全问题。

治理方案:加强验收及规范化管理针对工艺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重点需要加强过程控制,全过程管理,健全验收机制,以防止返工现象发生。

将管道连接处、阀门安装等工艺节点纳入检验范围,对验收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建立逐级、逐层验收和审核制度,强化工艺检查,在每次验收中,都要跟进规程、标准或制度操作,检查完成后进行产生文档的验证,防止问题产生。

通病3:施工监管不严格在大多数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中,监管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监督管理人员在施工中的考核制度不够严格,责任缺乏,而且在过程中也没有及时现场查看、跟踪和协助施工工作,没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往往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器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第一节容器设备一、容器的筒壁部分地方凹凸1.现象在容器的筒壁上,有局部的凹凸不平现象。

2.原因分析(1)材料的存放方法不妥当,或由于其本身的重量及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2)材料本身有局部的凹凸变形,未进行消缺就下料、卷射简体;(3)运输吊装时没有遵守rI作要求;或与硬物碰撞产生局部凹凸变形。

’3.防治措施(1)当材料变形面积较小时,用多辊平板机进行矫平。

调节上下辊的间隙小于被矫板材的凹凸高度,辊压后减小其凹凸度,逐次缩小上下辊间隙,即可矫平变形材料。

(2)当材料变形面积较大时,用火焰加热法进行矫平。

用火焰加热其凸面,自然冷却或往加热面浇冷水时产生的收缩力可矫平变形材料。

(3)当容器筒壁局部产生较严重的变形用机械难以矫正时,可先用火焰加热凸面后,将平锤置于凸面上,再用大锤击打平锤,从而矫正筒壁变形。

4.治理措施(1)制作完成后的容器筒壁产生局部凹凸变形时,可用外力矫平。

当变形面积较大时,可用火焰加热凸面,靠自然冷却收缩或加热后用机械工具顶拉变形面,可以矫正筒壁变形。

(2)当容器筒壁材质为屈服强度大于4MPa的钢材或含铬、钼的低合金钢等特殊板材时,用火焰加热法矫正变形后,需要用磁粉、着色等无损探伤来检验被矫部位是否发生微观裂纹等质量缺陷。

二、容器的封头与筒壁之间及筒壁之间的焊缝错边1.现象纵向、环向对接焊缝的两板边产生的错位,即焊缝中心两侧高低不平。

2.原因分析(1)筒体在号料时未按封头的实际周长计算简体周长,或两个封头的直径有误差,使简体组对时产生环向焊缝错边。

(2)单节简体卷圆后纵缝的组对间隙不等,造成容器组装后产生环向焊缝错边。

(3)单节简体卷圆后纵缝的棱角度过大,造成容器组装后纵向焊缝错边。

(4)简体与封头的厚度不等,未经处理就进行对接。

3.防治措施(1)压制封头时保证压模直径尺寸,防止两个封头产生周长尺寸误差。

(2)计算简体周长时要以压制后的封头周长为依据,防止封头与简体间产生错边。

(3)在号料、划线、切割时,控制误差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4)组对前应仔细测量封头与简体的周长,如有偏差,可调整整个环焊缝的错边量,使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避免沿一点组对到最后造成错边量超出偏差范围。

(5)当简体与纣头的厚度不等时,应将厚板边缘削薄成过渡的缓坡,削薄的长度至少为两板厚度差的3倍。

4.治理措施(1)错边量超出偏差范围时,可以通过以上方法进行调节,使错边量在偏差范围之内。

(2)在进行调节后仍达不到要求者,对于偏差程度较轻的,可以通过增加焊缝的高度及宽度来增加焊缝的强度。

(3)对于偏差程度严重的,则必须用碳弧气刨将焊缝刨开,重新对口。

三、焊接变形1.现象在焊件的焊缝两侧,产生纵向、横向的收缩、角变形、扭曲变形、弯曲变形和波浪式变形等形式。

2.原因分析(1)焊缝两侧不均匀的受热及冷却。

(2)焊缝金属受热熔化时产生膨胀,冷却凝固时产生收缩。

(3)对接焊缝两侧的焊件厚度不相等时,焊接后不均匀收缩产生较大的应力。

(4)焊接程序不合理时也会造成各种焊接变形。

3.防治措施(l)设计时尽可能选择焊接性能较好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不等厚钢板进行对接。

(2)排板时在材料规格、尺寸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焊缝,并保证结构焊缝对称等距。

(3)容器壁在平板拼接时,可以通过反变形来防止变形。

根据经验或试焊来判断焊件焊后的变形方向和变形量的大小,在焊前给予相反的变形来抵消焊接变形。

(4)采取正确的焊接程序也可防止或减小变形。

由数名焊工沿焊缝均匀分布并一同施焊,使焊件的受热、冷却保持均匀,以减少焊接应力和变形。

4.治理措施(1)当变形较小时,可用外力矫平。

(2)当交形较大时,可用火焰加热凸面,靠自然冷却收缩或加热后用机械工具顶拉变形面,可以矫正焊接变形。

四、容器的焊接质量问题1.现象焊接质量分为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两类。

外部缺陷位于焊缝及接头表面,用肉眼可观察到,如焊缝外形尺寸不符合规定、咬边、焊瘤、弧坑、表面气孔、表面夹渣、表面裂纹等;内部缺陷要用破坏性检验或无损探伤来确定,如未焊透、未熔合、气孔、夹渣、裂纹等。

2.原因分析(1)焊件坡口的直度较差、角度不合适、对口间隙大小不均等造成焊缝外形尺寸不符合规定或产生焊缝裂纹。

(2)焊工的技术素质低,操作不规范,运条方法及焊条角度不正确。

(3)电流选择不当或不稳定,电流过大则难以控制焊缝成型或出现咬边现象;电流过小容易出现未焊透或焊瘤等缺陷。

(4)使用的电流过大或收、息电弧过快时,容易在焊缝末端产生凹陷。

(5)焊条质量不合格或焊条保管措施不当而受潮,使用此类焊条时容易产生气孔。

(6)焊件或焊条上沾有铁锈、油漆、油垢等杂质,在焊接时容易产生气孔或夹渣。

(7)设计或排板时未合理分布焊缝,使焊缝不能均匀受热和冷却收缩而导致焊接应力过大,产生裂纹。

(8)焊接程序或组对方法不当,限制了焊件的自由膨胀和收缩,使焊缝在拘束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裂纹。

3.防治措施(1)根据焊件厚度及结构特点,按设计或规范加工要求的坟口,并保证坡口的角度正确,坡口边缘直线度达到要求;在组对时保证间隙大小一致。

(2)焊工应经过专业培训,经考试取得焊工合格证后,才能进行焊接工作。

(3)焊接前应根据焊件材料及焊接方法确定焊接工艺,选择适宜的电流。

(4)手工焊接收弧时,应将焊条在熔池处短时间的停留或作环形运动及断续灭弧,使焊条熔化金属填满熔池后按施焊方向再将焊条略向后退收、灭弧。

(5)使用的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产品合格证;焊前要用烘箱烘干焊条,烘干后的焊条装入保温筒内,随焊随取。

(6)焊前清除焊口及焊条表面的铁锈、油漆、油垢等杂质;多层焊时,要认真清除每道焊层间的焊渣。

(7)设计和排板时,应选择可焊性较好的结构材料,合理安排焊缝保证对称分布并尽量减少焊缝;应设计合理的接头型式,减少拘束度,避免应力集中。

(8)焊接时,应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以减少焊缝的内应力,防止产生裂纹。

4.治理措施(l)当焊缝表面的裂纹、气孔、夹渣及焊缝两侧的局部伤痕、熔合性飞溅、咬边等缺陷深度不超过0.5mm时,可将其打磨处理;当缺陷深度超过0.5mm时,将缺陷打磨后还需要补焊,补焊后再磨光,磨光后的表面应光滑平整,均匀过渡,使母材与焊缝间不能出现突变的阶梯形。

(2)当焊缝内部出现未焊透、未熔合、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时,需要采取返修挖补工艺来清除缺陷。

第二节第二节容器设备安装一、容器基础施工(一)基础冻溶1.现象基础在冬季施工时由于未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使土层及基础产生冻结,在冬季时冻胀凸起,使基础产生裂纹或倾斜;当季节变化温度升高时,结冻的土层、基础溶化而发生沉降。

2.原因分析(1)冬季施工时没有采取采暖和保温措施。

(2)基础埋设深度不足,或在冻土层上施工时未采取防范措施。

(3)基础底面的土层及基础本身受冻,产生冻胀力将基础拱起。

(4)当季节变化温度转高后,冻胀的土层及基础解冻溶化,使基础土层发生沉降,导致基础发生严重变形。

3.防治措施(1)基础开挖时,要注意采暖或用保温材料覆盖,保证基础底地表层不结冻。

(2)设计基础时,要保证基础的埋置深度处于冰冻线以下。

(3)新旧基础的连接处及基础的水平方向应留变形缝,使基础在热胀冷缩时可自由伸缩,防止基础拉裂损坏。

(4)基础在冬季施工时可向水泥中添加防冻剂、早强剂、减水剂等外加剂以防止基础冻结。

4.治理措施(1)当基础冻溶情况不严重时,可先刷掉裂纹中松散的颗粒附着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并充分湿润后,用1:2或l:2.5的水泥砂浆抹补,将裂纹堵塞或将基础重新找正。

(2)当基础冻溶情况严重时,应组织有关的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可行性修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

(二)棱、角不全1.现象基础的外表面或孔洞直边处的泥凝土局部掉落,从而出现缺棱、掉角的不规则现象。

2.原因分析(1)模板边缘的直线度不符合规定,当模板边缘合拢时形不成规整的圆形角度,产生锐角,在拆模时易产生缺棱、掉角。

(2)拆模方法不当或受到外力撞击,造成棱角损坏。

(3)混凝土养护不好或养护时问较短,使其强度降低;或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未达到其最高强度,易产生缺棱、掉角。

(4)保护方法不当,人为造成棱角损坏。

3.防治措施(1)模板的边缘应保证直线度,在模板组合时保证夹角为钝角,使混凝土充分接触以增加强度,在拆模时不易损坏棱角。

(2)支模时要牢固,以防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移动;拆模时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不能用外力猛击模板;拆模后的基础边缘应用矫正后的角钢加固保护。

(3)浇灌后的混凝土应认真养护,充分提高其强度;当混凝土达到足够的强度(1.2MPa)后方可允许拆模。

(4)拆模后的基础应加强保护,不得在基础上进行作业,也不得利用基础作为绑扎点、侧向牵引点等,以防损伤基础和产生缺棱、掉角等现象。

4.治理措施(l)当棱角损坏程度较小时,可先刷掉表面松散的颗粒附着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并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并压实平整。

(2)当棱角损坏程度较大时,可先将表面粘附不结实的混凝土及凸出的骨料、颗粒等凿除,然后冲刷干净并充分湿润后,再用比原标号高~级的混凝土修补,并加强养护。

(三)基础基准线存在偏差1.现象基础定位轴线偏移,导致与设备对应的纵横中心线及预埋件的定位尺寸产生偏差。

2.原因分析(l)挖槽前基础测量或放线尺寸存在偏差。

(2)未按规定的位置放置钢筋或模板支撑不牢固,当基础边缘的覆土清理不彻底或措施不当产生塌方时,使模板被挤产生偏移,造成基准轴线偏差。

(3)模板及预埋件加固不牢,或混凝土浇灌方法和振捣方法不当时,使模板、预埋件由于外力作用产生移动,导致基础及预埋件的尺寸偏差。

3.防治措施(1)测量、放线有的仪器和量具,用前必须经计量部门校验以达到规定精度;测量、放线时应认真、仔细,并经复检,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以防产生失误或积累偏差。

(2)预埋件及模板要固定牢固,以防在浇灌混凝土和振捣时产生水平位移。

(3)浇灌混凝土和振捣时操作方法应正确,并注意投料口与浇灌混凝土平面的距离高度不得超过2m。

在操作过程中应随时用量具检验模板及配件的垂直、平面等各位置尺寸是否产生位移,如发生位移、偏差时,应立即停止施工,经加固、调整排除缺陷后再进行施工。

4.治理措施(l)当偏差尺寸不严重时,可在安装时利用容器支座或基础配件互相错让、调整,以保证安装尺寸的正确。

(2)如果偏差尺寸严重到无法调整处理时,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定出可行的修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

(四)地脚爆栓的埋设位置不正确l.现象地脚螺栓一次性埋设或预留孔二次埋设操作不符合规定,导致地脚螺栓的位置偏移或标高不符。

2。

原因分析(l)在埋设地脚螺栓时,没有认真放线或对螺栓采取加固措施,使地脚螺栓的位置产生偏差。

(2)在埋设地脚螺栓时,没有按设计规定尺寸确定地脚螺栓伸出的标高及埋入的长度,导致地脚螺栓伸出基础面上的长度过短或过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