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课后练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课后练习
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课后练习《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下面是《桃花源记》的原文翻译及注释。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捷为桃源县吏。
县閤多峭壁,桑竹之间,可数百步,及其上者弗中道而藏者,晦冥而盗贼处之。
捷谓县人,前辈有富民者,告利涉此者,人不能苟中,大都疑狡而贼请起。
乃命署当地缉捕,毁桑、竹、县閤以数百步,则曰:“村民不告时,终不能出。
”注释:太元:晋代的年号,指太元年间。
武陵:古代地名,今湖南长沙一带。
桃源县:县名,位于武陵之间。
捷:指陶渊明自己。
桑竹:桑和竹林,指桃花源的自然景观。
弗中道:不是正中的路。
而:表示转折。
晦冥:昏暗、阴暗。
处之:指盗贼居住。
人不能苟中:人们不能很容易地找到中间的路。
大都:一般。
疑狡:怀疑有狡诈计谋。
请起:发动了偷盗之事。
命署当地缉捕:派遣官员到当地搜捕。
毁桑、竹、县閤:摧毁桑和竹林以及县城城墙。
终不能出:长久下去肯定找不出来。
初,捷自桃源谒缁山人,问:有余之虑,愿得所闻。
人曰:“有汉末陈留人,姓石名舫者,以商至吴,见水火衙门旁有道士,遂注著,自谓长生,游历诸方,今五十馀年,衣食不求,无恶居处。
”化继孙子。
注释:缁山人:指老石,他最后去了缁山隐居。
有余之虑:特别关心的问题。
所闻:要听到的答案。
陈留:古代地名,今河南开封一带。
姓石名舫:石舫是一个具体的人名。
商:指商人。
遂:于是。
注著:指他跟随道士学习修炼。
长生:指长寿。
五十馀年:五十多年。
衣食不求:指不担心生活的物质需求。
无恶居处:没有不好的居住地。
化继孙子:传授道法给他后人。
捷么思行中,往,未至,道逢二人。
问其家,要投之。
语其仓库,声闻约言:“此间,物穷巷陋,不足你行。
”一人曰:“吾於此,三往而不值一漏粟。
昨日,亦有三往者,至晡,方可去。
”捷过阳城山,见衡者追掊役人。
人曰:“山北不远有乡,曰大泽乡,乡中有桃园,兔毛猪羊之间,杂种往还,无完大园在乡,数百家居之。
”捷喜向之,至大泽,果得桃园不百步,愿留中焉。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解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解
《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描述了一个隐
居的桃花源。
以下是《桃花源记》的原文、译文和注解: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漫步徘徊,忽
焉其外,桃花源在。
译文:
晋朝太元年间,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沿着小溪走,忘却了路程
的远近。
突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两岸延绵数百步,其中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我随意漫步,忽然发现桃花源就在眼前。
注解:
这段原文描绘了主人公在武陵山中捕鱼时偶然发现的桃花林和
桃花源。
作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展现了桃花林的美丽和宁静。
在文中,桃花林成为了主人公的避世之地,也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篇短文以简洁清新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理想
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原文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 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xiá),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ó)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
余(yú)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多为直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遗忘了路程有多远。
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其它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漂亮,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特别惊诧。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终点。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渔人就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口,洞里隐模糊约似乎有光亮。
渔人就离船上岸,从洞口进入。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变得开阔光明。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敞,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桑园竹林这类。
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桃花源记之阳早格格创做本文:晋太本中,武陵人,挨鱼为业,缘溪止,记路之近近.忽遇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纯树,芳草陈好,降英绮丽,渔人甚同之;复前止,欲贫其林.林尽火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心,好像若有光.便舍船,从心进.初极狭,才通人.复止数十步,豁然启朗.土天仄旷,屋舍仿佛,有良田好池桑竹之属,阡陌接通,鸡犬相闻.其中往去种做,男女衣著,悉如中人;黄收垂髫,并怡然自乐.睹渔人,乃大惊,问所从去,具问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做食,村中闻有此人,咸去问讯.自云先世躲秦时治,率妻子邑人,去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取中人隔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止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经纪语云:“缺累为中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背路,到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道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觅背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北阳刘子骥,下士也,闻之,欣然规往,已果,觅病末.后遂无问津者.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挨鱼为死的武陵人.(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前止,记记路途的近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正在溪流二岸几百步内,中间不夹纯其余的树,花草各处陈素优好,降花繁琐.渔人对于此感触非常惊讶.(渔人)又背前走去,念走完那片林子. 桃林正在溪火源头便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内里隐隐约约佳像有光明.(渔人)便离启船,从洞心加进.起初洞心极其渺小,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背前走了几十步,(洞心)由渺小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明了.有仄坦宽大的土天,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肥沃的田天,优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风景.田间小路互相接错相通,(村降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喊的声音.人们正在村降间去去往往耕耘劳做,男男女女的服饰战表里的人皆一般,老人战小孩,皆乐正在其中. (桃花源的人)一睹渔人,竟大为惊疑,问他是从哪里去的.(渔人)仔细天回问了他们.有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晃酒杀鸡干饭款待他.村里人听道有那样的一部分,皆去挨听消息.(他们)自己道他们的祖先(为了)躲躲秦时的战治,率收妻子后代战共乡人去到那个取世人隔绝的场合,不再进去了,取桃花源以中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当前是什么往代,(他们)竟然不了解有过汉往,更不必道魏往战晋往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务一一仔细天报告桃源人,(桃源人)皆叹息惋惜起去.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皆拿出酒菜饭食(去招待他).停顿了几天,告别拜别.那内里的人报告他道:“(那里的事)不值得对于表里的人道.” (渔人)出去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到处标上暗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坐时去拜会太守,(渔人)把那些情况做了禀报.太守坐时派人随共他前往,觅找先前所干的暗号,截止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背桃花源的路了. 北阳人刘子骥,(是个)下尚的名士,听道了那件事,下兴天计划要去(探访).不真止,不暂死病死了.今后(再也)不探访(桃花源)的人了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明,浔阳柴桑(当前九江市)人,东晋出名诗人.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当前常德市一戴.4.降英:降花.一道,初启的花.5.绮丽:繁琐的格式.6.林尽火源:林尽于火源,意义是桃林正在溪火收源的场合便到头了.7.好像:隐隐约约,形容瞅得不真切的格式.8.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9.豁然启朗:形容由渺小幽暗突然变得明明的格式. 10.仿佛:整齐的格式. 11.属:类. 12..纤陌接通:田间小路接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3.相闻:不妨互相听到.14.中人:桃花源以中的世人,下共. 15.黄收垂髫:特指老人战小孩.黄收,旧道是少寿的特性,所以用去指老人.垂髫,垂下去的头收,用去指小孩. 16.要:通“邀”,邀请. 17.绝境:取人世隔绝的场合. 18.无论:不要道,(更)不必道.“无”“论”是二个词汇,分歧于新颖汉语里的“无论”. 19.具止:仔细天道出. 20.叹惋:叹息,惋惜. 21.便扶背路:便逆着旧路(回去).扶,延.逆着.背,从前的.旧的. 22.及郡下:到了郡乡.郡,指武陵郡. 23.诣:到.特指到尊少何处去. 24.觅背所志:觅找往日所干的标记表记标帜. 25.遂:毕竟. 26.北阳:郡名,治天圆河北北阳. 27.刘子骥:名磷之,(晋书籍·隐劳传)里道他“佳游山泽”. 28.规:计划. 29.已果:不真止. 30.觅:随即,不暂. 31.问津:问路.那里是访供.探供的意义.津,渡心.。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 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
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尽:走完。
18.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尽:完,没有了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22.若:好像。
23.舍:舍弃,丢弃。
24.初: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只容一个人通过。
才:副词,只。
26.复:又,再。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27.行:行走。
28.豁然开朗:形容由窄小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然,……的样子。
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29.平:平坦。
30.旷:空阔;宽阔。
31.屋舍:房屋。
32.俨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33.之:这。
初二语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
缘溪⾏,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甚异之。
复前⾏,欲穷其林。
林尽⽔源,便得⼀⼭,⼭有⼩⼝,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
初极狭,才通⼈。
复⾏数⼗步,豁然开朗。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阡陌交通,鸡⽝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着,悉如外⼈。
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见渔⼈,乃⼤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村中闻有此⼈,咸来问讯。
⾃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此⼈⼀⼀为具⾔所闻,皆叹惋。
余⼈各复延⾄其家,皆出酒⾷。
停数⽇,辞去。
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骥,⾼尚⼠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问津者。
【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以捕鱼为职业。
有⼀天他顺着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想⾛完那⽚桃林。
桃林在溪⽔发源的地⽅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座⼭,⼭上有个⼩洞⼝,⾥⾯好像有光亮。
渔⼈就丢下⼩船,从洞⼝进去。
开始洞⼝很窄,仅容⼀个⼈通过。
⼜⾛了⼏⼗⾛,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之类。
⽥间⼩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
那⾥⾯的⼈们来来往往耕⽥劳作,男⼥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
⽼⼈和⼩孩都悠闲愉快,⾃得其乐。
桃源中⼈看见渔⼈,感到很惊讶,问渔⼈从哪⾥来。
(渔⼈)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到⾃⼰家⾥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来款待他)。
村⼦⾥的⼈听说有这样⼀个⼈,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隔绝了。
初二《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初二《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初二《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八年级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八年级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八年级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文言文初二《桃花源记》原文翻译与注释
文言文初二《桃花源记》原文翻译与注释自己整理的文言文初二《桃花源记》原文翻译与注释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翻译东晋元年,武陵有一人以捕鱼为生。
一天,他沿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距离。
突然,我遇到了一片桃林。
小溪两边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
花草清新美丽,地上还有许多落花。
渔民对此非常惊讶。
他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森林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
渔夫发现一座小山上有一个小洞,这个洞看起来有点亮。
(渔夫)弃船从洞里进去。
起初,山洞很窄,只允许一个人通过;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在渔夫的眼前,是一片平坦宽阔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等植物。
田间小路交叉,鸡鸣犬吠声此起彼伏。
来来去去种地干活的人,男女打扮都和外面的人一样。
老人和孩子玩得很开心。
当村里的人看到渔夫时,他们非常惊讶,问他来自哪里。
(渔夫)详细回答了他所知道的一切。
村民们邀请渔夫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给他做饭。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争,把妻儿和邻居都领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断绝了和桃花源外的人的联系。
这里的人问是什么朝代,连汉朝都不知道,更别说魏晋了。
渔夫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所知道的一切。
听完之后都是感叹和后悔。
剩下的人把渔夫请到自己家里,拿出酒菜招待他。
住了几天后,渔夫向村民们告别。
村里的人跟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跟桃花源外的人说。
”渔夫出来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船,来的时候沿着这条路往回走,到处都是标记。
他去了县城,去拜访太守,并讲述了这个故事。
太守立即派人跟踪他,寻找他以前留下的痕迹,最终迷失了通往桃花源的道路。
南阳有一位贵人,名叫刘子骥。
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打算去桃花源。
但是没有实现,很快就病死了。
后来,桃花源就没有游客了。
给…作注解太原:东晋孝武皇帝的年号(376-396)武陵:县名,今湖南省常德市。
职业:拿.以此为生.是:as。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看,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 u)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岀,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i) 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
穷尽,这里是走到...... 的尽头的意思。
尽:走完。
18•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尽:完,没有了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 •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22•若:好像。
23•舍:舍弃,丢弃。
24•初: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只容一个人通过。
才:副词,只。
26•复:又,再。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27•行:行走。
28•豁然开朗:形容由窄小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然,……的样子。
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29•平:平坦。
30•旷:空阔;宽阔。
31 •屋舍:房屋。
32•俨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33•之:这。
34•属:类。
3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八年级下册语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八年级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第1篇桃花源记陶渊明〔魏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第2篇《桃花源记》原文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详细注释和译文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初二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初二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初二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原文,汉语词语,释义为原作品、原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二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2.武陵:郡名,1913年更名武陵县,湖南常德一带。
3.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4.缘:沿着。
5.行:划船。
6.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7.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见。
8.夹岸:两岸。
9.杂:别的,其他的。
10.鲜美:鲜艳美丽。
11.落英:坠落的花瓣。
12.缤纷:繁乱交杂。
13.异之:以之为异,即对此感到诧异。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注释《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注释《桃花源记》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注释,希望能帮到大家!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及注释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课后练习
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课后练习八年级桃花源记原文翻译及注释、课后练习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
(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前行,忘记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渔人)又向前走去,想走完这片林子。
桃林在溪水源头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极其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洞口)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有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服饰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乐在其中。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有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元熙二年(公元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
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
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原文: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对照翻译: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
复前行,欲穷其林。
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便舍船,从口入。
初二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初二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初二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原文,汉语词语,释义为原作品、原件,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二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8年级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8年级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向往的世外桃源吧,那我们课本中的世外桃源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年级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
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
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ft,ft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
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
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
说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
(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前行,忘记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两岸几百步内,中间没有
夹杂其它的树,花草遍地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渔人)又向前走去,想走完这片林子。
桃林在溪水源头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ft,ft边有个小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极其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洞口)由狭窄
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
有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屋,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互相交错相通,(村落间)能
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服饰
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乐在其中。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有人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人听说有这样的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
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与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绝了。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桃源人,(桃源人)都感叹惋惜起来。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招待他)。
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
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渔人)到了武陵郡,便立即去拜见太守,(渔人)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
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
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
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
此后(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 396) 。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4.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5.缤纷:繁多的样子.
6.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
到头了。
7.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8.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9.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10.俨然:整齐的
样子。
11.属:类。
12..纤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3.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4.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5.黄发垂髫:特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6.要:通“邀”,邀请。
1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8.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9.具言:详细地说出。
20.叹惋:感叹,惋惜。
2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22.及郡下:到了郡城。
郡,指武陵郡。
23.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4.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5.遂:终于。
26.南阳:郡名,治所在河南南阳。
27.刘子骥:名磷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ft泽”。
28.规:计划。
29.未果:没有实现。
30.寻:随即,不久。
31.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ft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与世隔绝独一无二
不连接隔绝参与
情况话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B交错相通:c 与世隔绝的地方;D 不用说,更不用说.
3.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