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社会学ppt

合集下载

56_人口社会学教学课件-第二章 人口社会学思想史

56_人口社会学教学课件-第二章 人口社会学思想史
Aristotle): 适度人口、人口质量与社会阶层论
人口质量思想
√ 提倡将最优秀的女子配给最优秀的男子以保证后代 的良好素质
√ 女子的结婚生育年龄应为20-40岁,男子应为2555岁
√ 通过法规限制养育残疾或畸形儿 (亚里士多德)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一)古希腊时期的人口社会思想
2.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危机”。
“人口爆炸理论”、“增长的极限”、“人口零增长”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二、马尔萨斯与新马尔萨斯人口社会学理论
适度人口理论:探讨一个国家在现有资源及科学技术水平 下最适宜的人口规模
■ 现代适度人口理论代表人物法国人口学家:索维(Alfred Sauvy) √ 适度人口:指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的人 √ 这一新定义包含了两个关键词:一是目标,二是手段 √ 扩展了适度人口的内涵:适度人口规模→适度人口增长率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David Ricardo)
√ 人口过剩永远不会到来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潮
二、马尔萨斯与新马尔萨斯人口社会学理论
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繁 荣和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英国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19世纪以来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三大主题:
√ 第一,人口的快速增长与食物供给的关系 √ 第二,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三,人口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3. 资本主义制度是“相对过剩人口”的根源
√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创造了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 故资本主义制度是“相对过剩人口”的根源
√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经济与人口不相适应,充足的劳动力 不能与物质资料生产条件相结合,故人口相对于社会所能提 供的生产资料的不足而出现的过剩

人口社会学第2版PPT第十三章

人口社会学第2版PPT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人口特征与经济发展
本章概要
人口是一切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关 键性和战略性要素。人口与 经济具有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的关系。没有人口就没有经济,没有经 济也就没有 人口。只要有人口存在就必然对应一 定的经济形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长 久以 来讨论和争论的焦点;从古希腊和中国的春秋战 国时期开始形成的增殖人口 论、控制人口论、适 度人口论等,都是在探讨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人 口增长是阻 碍了经济发展还是促进了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有没有极限,技术的发展如何调节 二者 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久盛不衰的话题。本章 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 口迁移三个角度,梳 理对它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讨论和研究成果。 本章第一 节介绍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内涵 与测量指标,第二节梳理人口变动与经济 发展的 理论关系,第三节分析世界范围内人口变动与经 济发展的实证关系,第四 节分析中国人口变动与 经济发展的实证关系。
• 此外,人口还会对资本形成、技术进步等产生作用,进而间接影响经济发展。本节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 和当今影响人口分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人口迁移三个角度,梳理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理论关系。
一、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
• 对人口规模的讨论自人类社会形成起就没有停止过。“增殖人口论”一直是在古代中外国家和统治阶层占 主导地位的人口思想,在早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因人口是最重要的劳动力,是赋税和兵役之源, 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君王统治的基础,故人口越多越好。
方式会不一样。详细计算方法可参见宋健的《人口统计学》。
第一节 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内涵和测量指标
(二)人口增长 • 人口平衡公式为:
第一节 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内涵和测量指标
•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人口自然增长量(出生人口数与死亡人口数的差值)与该时期、 该区域内的平均人口数之比,一般用千分数表示。

人口社会学课件第四章死亡模式

人口社会学课件第四章死亡模式
(八)生命表和平均预期寿命 2. 生命表的构成要素
生命表主要由以下7个元素构成: (7)平均预期寿命(ex)
是指在一定年龄别死亡率水平下,活到确切年龄x岁后平均还能继 续生存的年数,即同时出生的一批人平均能够存活的年数。平均预期寿 命是生命表中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反映人们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
第一节 死亡及测量指标
孕产妇死亡率是指某年内每10万个孕产妇中,有多少位孕产妇由于怀 孕、分娩或围产期并发症而死亡。其中,因自然或人工流产导致的死亡也 包括在内。
第一节 死亡及测量指标
二、死亡率测量指标
(六)病死率
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是指某一时间因某种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患 病人数的比例,常用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是:
是指同时期出生的一批人活到确切年龄x岁的人数。
第一节 死亡及测量指标
二、死亡率测量指标
(八)生命表和平均预期寿命 2. 生命表的构成要素
生命表主要由以下7个元素构成: (1)年龄(x)
两个含义:一是确切年龄,即从出生之日起到计算之日为止的实足 周岁年龄。二是年龄组,即从x周岁到x+1周岁之间的一个年龄间隔。 (2)死亡概率(qx)
二、死亡率测量指标
(八)生命表和平均预期寿命 3. 生命表的编制与类型划分
(1)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的编制是根据实际年龄别死亡率推出分年龄死亡概率qx,从
而推算出尚存人数lx、表上死亡人数dx、平均生存人年数Lx、平均生存人 年数累积Tx和平均预期寿命ex等各项数据指标。
第一节 死亡及测量指标
二、死亡率测量指标
(二)年龄别死亡率
年龄别死亡率(age specific death rate)反映不同年龄组人口的死亡 水平和强度,即指某一地区一定时期(常指一年内)某一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与相应年龄组的平均人口数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人口社会学第2版PPT第二章

人口社会学第2版PPT第二章
矛盾外,还讨论当代人口迅速增长给资源和环境所施加的压力,认为劳动者生活贫困 的根本原因不是制度和生产资料的问题,而是人口自身生育过多的问题,故主张采用 避孕、流产等手段来节制生育,限制人口增长。
新马尔萨斯主义者不赞成马尔萨斯禁欲主义的道德抑制,忽视了社会生产方式对 人口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影响。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 潮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 潮
• 主要思想主张 √ 早 期 基 督 教 人 口 思 想 的 代 表 人 物 奥古斯丁认为,全世界人口及一切世
间事物的支配权归属上帝,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是否不断增长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已婚人口不能人为避孕、任意中止妊娠或离婚,因为这些做法违背了上帝的意愿。 √ 宗 教 人 口 思 想 繁 荣 发 展 时 期 的 代 表 人 物 阿奎那和路德均阐述过将基 督教教义与增加人口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的思想。阿奎那一方面维护宗教的禁欲和独身 主义,另一方面又肯定世俗婚姻和生育行为。路德则认为天主教宣传的独身主义违背了 两性结合、生儿育女的人性需求,会引发罪恶。
• 5.一个规律
• 当人口增长到接近食物供给的限度时,所有的积极性和预防性抑制自然就会以更大的力 量发挥作用,直到人口降到食物所能维持的水平以下;然后,食物再度丰富起来,于是 又产生了更多的人口;经过一定时期,更多的人口又会因同样的原因受到抑制。这种循 环往复的人口发展被称作 “人口波动规律理论”,这是 《人口原理》的核心。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理论思 潮
其二,人口质量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高度重视人口素质。如亚里士多德提倡 将最优秀的女子配给最优秀的男子以保证后代的良好素质。他还认为,女子的结婚生育年 龄应为20~40岁,男子应为25~55岁。
其三,社会阶层思想。柏拉图提出了人口构成的三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执政者 (哲学家)、护卫者 (武士)、营养供应者与民间艺人(农民、手工业 者和商人等自由 民 )。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不归属于任何阶级。亚里士多德将中产阶级置于重要位置,认 为中产阶层是稳定和巩固国家的最重要力量,只有当中产阶层人数最多时,才会有最优 良 的政体。

人口社会学新-第1章ppt课件

人口社会学新-第1章ppt课件

2.几个学科在研究方法上的比较
在研究方法特别是资料取得和分析方法方面, 彼此相关的几个学科各有各的特点。
(1)人类学:主要采用对基层社区(村庄、 部落、家族、企业、学校等)开展深入调查 (“田野工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偏重对当 地社会文化的理解,注重个案调查和定性分析, 在资料分析时偏重对象和场景的描述,较少使 用复杂的统计方法。
3、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过程
提出问题、明确研究目的――收集资料――提出 研究假设――解决问题
4、与其它技术的综合(如GIS技术、GPS、RS 技术等)
五、人口社会学作为社会学一个分支 的发展历程
1.社会学早期代表人物的思想中对于人口现象和人口 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82-1903)受“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影响,生存能力强的物种(包括 人群),生育能力低。社会的发展将导致人口压力的 消失。
人口系统
动态系统
静态系统
自然变动 社会变动 机械变动 自然结构 社会结构
婚姻 、职业等
死亡
迁移
年龄结构
二、人口社会学在人口学和社会学中的地位 1.学科分类: “社会学”这个一级学科下有4
个“二级学科”: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 民俗学。 2.人口学可大致区分为“广义人口学”和“狭 义人口学”。 “狭义人口学”(Demography):直接涵义是 “人口统计学”,强调统计与定量分析。一般 认为狭义人口学有四个传统研究领域: (1)生育(Fertility) (2)死亡(Mortality) (3)迁移(Migration) (4)城市化(Urbanization) 这4个领域涉及的是人口增加(生育)、减少 (死亡)、地点变化(迁移)和居住聚居程度 (城市化)。

人口问题(社会学第九章第二节)PPT

人口问题(社会学第九章第二节)PPT

口调查表明,在流入本地的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 绝对优势,占流入本地流动人口的70.17%;文盲和半文盲比重相 对较低,仅占4.66%。未流动人口家庭成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 流入本地的调查对象中,其他未流动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在初中以 上的人口仅占51.44%。 第三,流动人口以非举家流动为主。流动人口家庭户中哪 些人发生流动,哪些人没有流动,流动人口家庭按流动与不流动 划分的对比研究还比较少。2004年全国6城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登 记人口中,流动人口调查对象户均人口数为4.33人,流入本地户 均规模为2.11人,也就是说平均每户有2.22人没有发生流动,即 流动人口平均带动能力为1.11人,流动过程中的带动能力还比较 小。在被调查人口中,举家流动的被调查者为1312人,占全部被 调查者的26.78%。同时,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配偶的为3039人, 其中夫妻一同流动的被调查者为2283人,占有配偶的75.12%;夫 妻没有一同流动的人口为756人,仅占有配偶的24.88%,由此可见, 夫妻共同流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也就是说其他家庭成员留居户 籍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一同流动的可能性 相对小一些。由此可以推断,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中举家流入本 地的家庭流入量相对较弱,总的具有明显的非完整家庭流动特征。
第四,流动人口以低收入为主。流动人口流动诱因在很大程度上是 经济原因,流动人口对收入状况的考虑是流动人口跨越城市化障碍、 克服流动过程中产生问题的重要诱因。虽然收入是一个比较敏感的 问题,但从2004年全国6城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登记流动人口收入 情况仍可以粗略地看到,流动人口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90% 以上,其中有接近45%的流动人口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由此可以推 断,与流入地劳动力收入相比,流动人口以低收入人群为主。流动 人口不仅在收入分布上存在收入较低的特点,而且收入分布的区域 差异也比较明显。显然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月均收入比落后地区 高一些。 第五,流动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较差。流动人口居住生活条件较差 已经从多次流动人口调查中反映出来,从总体上看,流动人口居住 方式比较复杂。从2004年全国6城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来看, 流动人口的主要居住方式为集体宿舍、自租房和与家人租房为主, 其中住集体宿舍的占27.84%,自租房占20.98%,与家人租房占 25.57%,三者合计占74.9%,而自购房的仅占2.47%。从居住条件来 看,38.83%的被访者使用室内冲水厕所;使用公共冲水厕所的占 31.31%。在被调查者中使用冲水厕所的占77.23%,非冲水厕所占 22.77%。上述结果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流动人口收入和消费水平 较低以及工作场所与居住场所距离较近的特点。流动人口以年轻劳 动力为主,高度集中在15~30岁这个年龄段。

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PPT课件

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PPT课件

4、人口与社会 4.1家庭的规模与结构 4.2男女平等
三、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
1、人口问题必须用专门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去 认识和分析。
2、人口问题不是简单的人口学和经济问题,而 是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阿瑟的故事。
3、人口社会学兼具批判的任务,学以致用是人 口社会学研究的真谛。
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 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 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 止,决不向以力压服、 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 者们投降。因为我对我 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 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 严,不能不维护 。
• 《人口理论教程》:人口是指在特定的时空
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一定数量 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人 口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
2、人口的两种属性 *自然属性:生命历程具有生物规定性。
▪ *社会属性:
第一,人口的 结构、过程、 变迁都是在一 定的社会生产 方式下进行的;
人口社会学
2012.09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口的概念和社会学的想象力 1、人口的定义
《政治经济学辞典》:人口是生活在特 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 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它是一切社会 生活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社会生产力 构成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
——马寅初
参考期刊: 《人口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人口与经济》 《人口学刊》 《市场与人口分析》 《西北人口》 《南方人口》
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
一、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 微观 中观 宏观 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科学的定义: 2、科学方法 3、实证主义、反实证主义 4、其他方法:统计学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

社会学概论人口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人口ppt课件
社会学概论
第十九章 人口与可持续 发展
1
本章要点
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 人口过程 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
3
一、人口的自然结构
人口的自然结构是人口内部的组合状况和比例关 系,这种组合及比例是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按照不 同的规定和标准加以区分的。
1、人口的婚姻结构: 人口结构中婚姻状况通常分为未婚、已婚、丧偶、 离婚、再婚等。 2、人口的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构造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相互 联系的方式如何,不同的家庭成员处于怎样的地位和扮 演怎样的角色。
6
二、人口的社会结构-职业与教育
3、人口的职业结构: 指社会中人口职业的分布状况。从产业部门的分 布来看,职业结构可分为农业、工业和各种服务业; 以就业状况来分,职业结构可分为在业和不在业人口。 4、人口的教育结构: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对于社会控制、 社会分层中地位的获得以及职业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是指某一地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入该地区和迁出该地
区的人数,这两者的人数之差就是净迁移率。
很多学者对人口迁移的很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9
四、人口迁移-推拉理论
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 居住地存在的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如恶劣的生存环境、 严重的自然灾害、种族冲突等) 迁入地的吸引人口迁移的力量(如迁入地较高的收入水平、 更好的发展机会、良好的教育资源等) 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和吸引人口迁移的力量共同导致了迁 移现象的出现。
25
7
三、人口过程
人口过程是指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 和迁移过程,它们形成了人口变化的动态性。 它包括下列指标的变动过程: 1、生育力 2、生育率 3、总和生育率 4、粗死亡率也叫总死亡率 5、婴儿死亡率

人口社会学课件第一章人口社会学导论

人口社会学课件第一章人口社会学导论
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 戴维斯(Kingsley Davis,1908—1997)在《人的社会》(Human Society,1949)一书中首次提到“社会人口学”(social demography) 的概念,界定了其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现象与 文化、制度等社会因素的关系。此书的出版,标志着人口社会学的诞生
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布朗大学以及威斯康星大学都有大批专 门从事人口社会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有专门的人口研究所,给本科生 和研究生提供系统全面的人口学或人口社会学教程,并且各自都发展出 独树一帜的学科专长,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学派。 • 芝加哥—伯克利学派侧重于从理论上分析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 宾夕法尼亚—布朗学派的研究重点在于空间分布和劳动力结构 • 密歇根—威斯康星学派则强调社会经济地位及社会流动与分层 ✓ 加拿大人口社会学更侧重研究本国的人口问题,尤其是移民研究
Thompson,1887—1973) ✓ 吉丁斯最早将人口变量放入社会学研究,他把人口研究置于社会构造
论的中心,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为个人,通过个人来透视社会 ✓ 20世纪30年代后,汤普森开创了社会研究的人口学派,创立“社会福
利论”和“人口压力论”
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
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 生物属性的作用使人口得以生存和发展,并产生人类社会
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
一、人口
(二)人口的双重属性
• 社会属性:人口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所具有的区别于生物的 特性
• 人口的社会属性制约生物属性,在一定程度影响和限制生物 属性作用的发挥
人即使不象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昂,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 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戴维斯:当代人口社会学的先驱 摩尔:生育行为处于社会制度的控制之中; 人类生育行为绝不是简单的生物性生殖 结构主义理论对人口社会学的深刻影响 (1)人口依其资源状况进行交往活动 (2)人口的行动受到结构限制 二战后各种人口专题研究得到发展 例如:索维的《人口通论》 后现代理论对人口社会学的影响
三个命题: ①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②生活资料增加,人口会坚定不移地增长 ③较强的人口增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 因而实际人口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6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思想 基本观点:驳斥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观 (1)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 受到许多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2)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必然产生相对人口过剩,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3)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及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影响。 (4)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毫无困难地对人的 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 视人口为具有社会性与阶级性的社会体,受社会 制度的制约,人口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表现为 阶级属性。 7
10
第三章 生育制度 第一节 生育模式与生育制度分析
一、生育概念与测量 (一)生育力和生育率 生育力:是指妇女生育能力和潜能。 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 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二)生育测量 粗生育率;一般生育率;年龄别生育率;总和生育率 二、生育模式 (一)传统农业社会的生育模式:死亡率导向的多育模式 (二)工业社会的生育模式:从自然型走向了人为的控制型 11 (三)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死亡率和出生率之间非同步变化
如何解释极限寿命和寿命之间的差距? (1)生物角度 (2)社会角度
(二)死亡界定及分析框架
1.死亡:人口社会学把人的死亡视为一个生物 生命过程的终结,表现为个体呼吸停止、心脏 停跳及脑电波消失。 2.两个与死亡死亡模式? 人类死亡模式的变迁特征
(五)影响生育的经济研究:经济学家贝克尔和社会学家依斯特林
12 (六)影响生育率的政治力量:资源和社会平等;政府作用;意识形态
第二节 中国生育模式研究
一、中国生育模式的历史演变 二、中国生育模式及其转变的动力机制 (一)传统高水平生育模式的动力机制 (二)中国人口生育率转变的特点 (三)中国低生育率产生和变化的动力机制
9
第二节 中国人口社会学思想和人口理论
一、中国传统人口思想 (一)增值人口观:孔子和墨子 (二)适度人口思想:商鞅和韩非子 (三)限制人口思想:洪亮吉 马寅初《新人口论》的主要观点: (1)掌握人口数据是关键 二、近代人口思想 (2)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 梁启超和严复的人口思想 (3)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建议—晚 三、现代人口思想 婚晚育,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增 税,四个孩子增重税。 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四、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早期国外人口思想史 (一)古希腊的人口思想史 柏拉图:“小国寡民”的城邦政策,适度人口;
亚里士多德:控制人口数量,土地和财富<人口增长 亚当/斯密的人口思想: (二)宗教人口思想史 禁止避孕,任意地中止妊娠或离婚 (1)人口与劳动分工 阿奎那;马丁/路德的人口思想 (2)乐观的人口思想 二、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人口思想史 (一)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 (二)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3)发展并非无止境
具有经济决定论的色彩
5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两个前提(两条原理): ①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 ②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两个级数: ①人口是呈几何比率 (即:2,4,8,16,32,64,128等)增长, ②食物供应呈算术比率 (即:1,2,3,4,5,6,7等)增长 两个“抑制”:“积极的抑制”“预防的抑制”
二、研究方法的挑战和反思 (一)后现代理论和技术发展 (二)解构主义和后现代意识 (三)实践的逻辑
3
课后阅读: 《社会学的想象力》
讨论题目 4月3日(星期四)7-8节 运用就业率,人口结构中的男女比例,以及 “职业性别隔离”看我国是否已经实现“男 女平等”?
4
第二章 人口社会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国外人口社会学思想史
1
(1)何谓人口? (2)人口社会属性表现 为哪三个方面? 社会生产力;社会文化; 政治制度
2
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口社会学研究方法介绍 (一)人口统计方法 (二)人口比较研究方法 (三)人口的历史分析方法 (四)人口的民族志方法
(1)何谓职业的性别隔离? (2)何谓自变量,因变量?
三、生育制度分析
何谓生育制度;生育观念;生育规范;生育的物质设备
(一)生物因素和生育制度---中间变量的分析: 戴维斯和布莱克《分析框架:社会结构和生育率》; 邦加兹模型 (二)生育规范:生育的合法性问题
(三)生育的物质设备与技术:避孕工具的普及和避孕知识的增长
(四)生育意愿研究:传统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的不同
13
第四章 死亡制度
第一节 死亡模式与死亡率
一、死亡模式与死亡率分析 (一)死亡统计 1.死亡人数统计:属地原则;属人(属籍)原则 2.粗死亡率:反映实际人口死亡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在6‰—35‰ 3.死因死亡率:某种或某组原因致死的人数,以十万分表示。 4.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在人口社会学研究中具有 14
(一)传统农业社会的死亡模式
特点:高死亡率,低预期寿命 表现:新生儿和婴儿死亡率非常高;预期寿命极低;
(二)工业社会的死亡模式
特点:低死亡率、较高的预期寿命 表现:死亡率下降明显,多集中高龄人口;预期寿命提高; 1950年代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死亡模式分化, 1950年代后,基本趋于一致。
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简介
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一、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口的双重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二)社会学的想象力 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社会力量 (三)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何谓人口过程、人口结构、人口变迁 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 (一)人口社会学的跨学科性 (二)人口社会学需要实践出真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