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解读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 -支出模型1.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 0 而小于 1? 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 又称消费函数。
消费支出 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是考察消费支出变动量和 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MPC = C 或 MPC = C , YY 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 这就是平均 消费倾向, APC = C 。
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 1,因为一般说 来,消费者增加收入后,即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也不会把增加的收 入全用于增加消费, 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 另一部分用于 增加储蓄,即 ΔY =ΔC+ΔS ,因此, 0<MPC = C < 1。
可是,平均 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 1。
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 也必须消费,那么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 1。
例如,在图 13-5 中,当收入低于 Y 0 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 1。
当 收入低于 Y 0 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所成的夹角 总大于 45,因而这时平均消费倾向 C > 1。
Y图 17-50 Y 0 Y2.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解答:所谓凯恩斯定律是指,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都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直到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这条定律提出的背景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时,面对的是1929—1933 年之后的西方世界的经济大萧条,工人大批失业,资源大量闲置。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增加时,只会使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使生产增加,而不会使资源价格上升,从而产品成本和价格大体上保持不变。
这条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
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是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变动价格。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成新均衡,利率升高, P
收入增加。
P1
E2 E1
LM(P1)
IS2 IS1
y1
y2
y
D2 D1
相同价格下,收入 增加后AD曲线右 移。
y1 y2
y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一、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总供给:经济社会的收入总量,它描述了经 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达到的产量。
总供给=总收入=GDP。
若价格水平上升,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 名义收入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 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 进而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 价格水平P()税负() 可支配 收入() 消费C () 总需求量 AD()。
二、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
1、方程推导
IS:r=(a+e)/d - (1-b)y/d
2.宏观生产函数:整个国民经济中,总量生产要
素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注:四大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 才能 既定技术水平,使用总量意义的劳动和资本两种 要素: y=f(N,K)
3、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很大,新的投资流量在短 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可把资本存 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B
B
E点:充分就业水平。但并
E
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
资源都已经就业。
C2点:如果产出继续增加, 价格水平上升的就会很快。
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
C1 A
yf
y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AD-AS模型及其对外来冲击的反应
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P
AS
短期的宏观经济目
标:充分就业和物 P0 价稳定。
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技术进步与增长
第二节
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
现代经济中的技术进步是研发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活动的结果。
美、法、德、日、英的研发费用占GDP的2%-3%。在美国 ,75%的研究者和科学家由企业雇佣。美国公司的研发费用 占总投资的20%以上,占到净投资的60%以上
公司对研发活动投资的目的:提高利润。 研发上的投资取决于: 1.研究过程的多产性。如何将研发的投资转化为新 思想和新产品。 2.研究结果的可获利性,或厂商从自己研发结果中 受益的程度。
1
Y K f AN AN
单位有效工人的产出是单位有效工人占有资本的函数
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7
单位有效工人产出和单位有效 工人占有资本的关系 因为资本边际 报酬递减, K/AN的增长 引起Y/AN的 增长,但速度 递减。
二、产出和资本的相互作用
单位有效工人产出和单位有效工人的资本的动态变化 1.单位有效工人产出和单位有效工人占有资本之间的关 Y 系: K f AN AN 简单产品市场均衡: I S sY 两边同时除以AN,得到
×资本增长)+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的源泉: 1.劳动的增长 2.资本的增长 3.技术进步
1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
生产要素增长
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29
现实生活中,技术进步无法直接观察到,需要间接地衡量。
生产函数: Y = A×F(N,K)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 用来解释产出Y的变动中没有被资本和劳动投入所反映的部分。 全要素生产率通常被用来衡量所采用的技术的水平。(还包括经济制度的改 变,如改革是市场经济简历,降低交易费用对经济的贡献)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不宜将经济周期仅仅看作“商业周期” 。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2021/8/8
3/28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性质
二、经济周期的划分
1.基钦周期(短周期、短波) 小周期平均40个月,又称为基钦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中波) 平均每个朱格拉周期为9-10年。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长波)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约50年,长波的上升与
2021/8/8
20/28
第三节 非凯恩斯主义周期模型
一、货币周期模型
(一)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卢卡斯从货币供给和不完全信息的角度出发,对经 济的周期波动做出解释。
卢卡斯认为,若央行增加货币供给,引起物价上涨, 若之前物价平稳,则多数人认为属于局部性的,若 之前物价起伏较大,则多数人认为属于全局性的。 未发现实情之前,人们会根据当时的价格上涨来增 加他们的产出和工作量,但人们最终会作出理性预 期,发现物价上涨是由总需求增加引起的,就会调 整其预期,将产量和劳动供给恢复到自然率水平。 故货币供应的政策是无效的。
较高收入和较低收入 时,边际投资倾向接 近0,边际储蓄倾向 接近无穷大。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2021/8/8
6/28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周期模型
非线性的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交点决定三个均衡 的国民收入值:Y<Y1或Y2<Y<Y3时,I>S,Y有提 高趋势;Y1<Y<Y2或Y>Y3时,I<S,Y有下降趋势, 故C不是稳定点。当Y2<Y<Y3时,Y会提高到Y3, 当Y1<Y<Y2时,Y会降低到Y1。
供给曲线。
Ys AS(P) , Yd AD(P)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 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12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将封闭经济的宏观分析工具IS 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之中,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是从货币金融角度为主对开放经济进行宏观分析的基本分析框架。
在西方文献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对国际金融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对象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国家。
分析的前提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即使在长期里,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整;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在以上前提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相对有效,货币政策相对无效,但货币政策可以改变基础货币的构成;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财政政策相对无效,但财政政策可以改变总支出的构成。
2.浮动汇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s)答:浮动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它是与固定汇率制相对而言的。
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先后都实现了浮动汇率制。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不再规定金平价,不再规定对外货币的中心汇率,不再规定现实汇率的波动幅度,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宏观: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宏观经济分析有其微观基础;⏹微观经济学的一些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2)宏微观经济学的不同分析方法⏹微观:个量分析法⏹宏观:总量分析法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一、GDP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家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1。
一国……⏹国土原则:GDP⏹国民原则: 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NOKIA(北京)--中国的GDP,芬兰的GNP⏹Haier(美国)--美国的GDP,中国的GNP➢GNP+国外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取得的收入-国外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2.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或一个季度,不涉及过去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二手货)。
⏹不是销售的(存货)在本质上,总产值等于产量乘以市价,这与销售收入的概念相同,但后者需要交易达成才能产生,总产值则与是否能卖出无关3. 全部……⏹经济中生产的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商品注:GDP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的东西(如:毒品)4. 最终……⏹中间产品:用来生产其他产品的产品。
⏹最终产品:由消费者消费的产品。
例如:某企业用纸生产贺卡。
➢中间产品:纸➢最终产品:贺卡5。
物品与劳务……⏹GDP 既包括有形的物品(食物、衣服、汽车),又包括无形的劳务(理发、清扫房屋,看病)6。
……市场价值的总和⏹最终产品的价值用货币加以衡量⏹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例如家庭内的生产和消费)⏹可以利用下式计量GDP :二、GDP的缺陷GDP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但不是一个完善的指标:❖GDP没有包括在市场之外经济活动的价值,因此低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GDP没有考虑经济活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只做加法不做减法,因此高估了一国经济活动的社会价值(如闲暇、污染等).三、GDP和GNP的关系⏹统计原则不同,GDP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为本国公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GDP;GNP是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指常住居民,包括本国公司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计入GNP。
第12章-宏观经济学导论
宏观经济学假定需求不足和存在失业,采用总量分
学
析措施,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旳,研
课
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公共财政、国际
件 收支旳协调发展,以及怎样经过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稳
定增长。又称收入理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旳特点
宏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旳主要相同之处于于都
基尼系数(洛伦茨系数)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1923
年提出旳测定收入分配差别 G
程度旳指标。如图,以A除
以A+B旳商表达。假如A为
零,基尼系数为零,表达收
入分配完全平等;假如B为
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
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O和1
之间取任何值。
O
完全平等线
洛伦茨曲线
A
完全不平等线
E
B F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对服务旳支出
如:剪发、医疗、保险等
注:不含建造购置房宅旳支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第三节 核实国民收入旳两种措施
2、投资支出(I):由家庭部门或企业部门作出旳 增长新资本或者更换已经有资本旳支出。
投 资
固定资产 投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购置新增资本品旳支出
企业购置机器设备、 购置厂房及家庭建造
支 出
购置新住宅
存货投资 指企业中没有卖掉旳产品、半成品和原材料
学
2、三(四)类市场旳划分
课
为了便于对宏观经济活动旳分析和研究,宏观
件
经济学把多种各样旳市场划分为产(商)品市场、 资本(货币)市场、要素(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实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2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3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4国内生产净值:(NDP)最终产品价值中扣除资本折旧得到的净增加值。
5国民生产总值: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7个人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就得出个人收入。
(税后的个人收入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8支出法: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角度来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最终产品的价值。
9收入法: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多少最终产品的价值。
10实际GDP:以过去某一年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11名义GDP(或货币GDP):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12折旧:是指资本物品由于发生损耗而造成的价值减少。
政府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净出口:进出口的差额,X-M。
13 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以价格为中心可以被称作价格理论。
收入理论: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中心可以被称作收入理论。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2 消费函数:表示消费与收入的关系,c=c(y)。
3储蓄函数:表示储蓄与收入的关系,s=s(y)。
4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收入和增加的消费之比率,即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宏观经济学复习讲义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学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支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问题的考察大都集中在微观领域。
在《通论》出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单列)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及贸易赤字的变动、利率等。
3:是指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称为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就是失业率。
4.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单列)现代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是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于1936年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
(1)二者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个体行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2)二者的区别第一,研究对象及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A. 国内生产总值GDP ——名词解释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B.GDP 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
GDP 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是指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 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
GDP 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一个流量指标。
第五、GDP 按国土原则〔常住生产单位〕计算,是一个地域概念。
但凡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支出法1.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X-M其中:【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X-M】净出口X=出口M=进口2.收入法——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收入代表供给,收入法也就是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factor payment approach〕。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净值:NDP 公式: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12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将封闭经济的宏观分析工具IS 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之中,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是从货币金融角度为主对开放经济进行宏观分析的基本分析框架。
在西方文献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对国际金融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对象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国家。
分析的前提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即使在长期里,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整;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在以上前提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相对有效,货币政策相对无效,但货币政策可以改变基础货币的构成;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财政政策相对无效,但财政政策可以改变总支出的构成。
2.浮动汇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s)答:浮动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它是与固定汇率制相对而言的。
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先后都实现了浮动汇率制。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不再规定金平价,不再规定对外货币的中心汇率,不再规定现实汇率的波动幅度,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2章 失业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五篇宏观经济问题与政策第十二章失业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哪些失业是可以消除的?哪些失业是无法消除的?为什么?答:周期性失业是由于整个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引起对劳动力的需求不足,而一个社会劳动力的供给在短期内是不变的,这样就会出现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周期性失业可以消除。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都是难以避免的,它们与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水平、与经济周期无关。
因此,它们也被统称为自然失业。
自然失业一般被认为是经济社会所难以消除的,因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总是存在的,它与周期性失业、经济运行周期及总需求水平无关,因而是相对稳定的,是一个国家能够长期持续存在的最低失业率。
2.摩擦性失业是不是一种自愿失业?答: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信息的不通畅或者劳动者与岗位的匹配需要时间等诸多因素的作用,造成社会总是有一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
产生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寻找工作需要成本。
在一个动态的经济中,各行业、各地区的劳动需求是经常变动的,这种变动必然导致劳动力的流动,而在劳动力的流动过程中总有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这就形成了摩擦性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在现有工作条件下能够就业,但由于不愿接受工作条件而失业的情况。
在弹性工资和完全竞争条件下,当劳动者在现有的工作条件下能够就业,但因为工资低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接受工作条件时就出现了自愿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不是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率而宁愿不工作,是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失业即“摩擦失业”。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课件
不属于投资的是: • A.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 B.某公司建立了一条新装配线 • C.某公司增加了500件存货 • D.某公司购买政府债券
1、企业用5台新机器替代5台报废旧机器,GDP怎么变 化?
【G】政府购买
Government purchase
如国防、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GDP计算举例:
生产阶段
棉花
产品价值
15
中间产品 价值 0
增加值
15
棉纱
棉布
20
30
15
20
5
10
售衣商
服装
45 50 (最终产品价
值)
30
45
15
5
合计
160
110
50(增值和)
思考
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单选题) •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 B.居民买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收入(厂商的支出) 单位:美元 产出(厂商的收入)
工资和薪金 利息 地租 利润
总计收入
20,000 15,000 5,000 10,000
50,000
生产出成品(纱) 减:购买原料棉花
200,000 150,000
产出(增值)
50,000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核算的支出法
二 、核算GDP的两种方法
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关系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图如下: 要素市场
厂商支付要素报酬
消费者
厂
商
产品市场
消费者购买产品与劳务
如果居民的全部收入用于购买支出,即总支出=总收入, 亦即总需求=总供给。即: Y = AD = AS 。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笔记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从本章开始我们进入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内容的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所以,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本书涉及一下五个方面内容:一、国内生产总值二、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三、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四、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五、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最终产品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特征1.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自产自用。
2.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以免重复计算。
3.是一定时期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价格总和。
4.是当年生产的卖掉与存货(存货投资)之和。
5.是流量而非存量。
6.是一个地域概念。
三、GDP(总产出)恒等于总收入、总支出。
即三量相等因为GDP(总产出)是市场价值总和,而市场交换的卖价应等于买价。
并且,GDP 从理论上讲应归要素提供者所得。
GDP的计算为什么总产出等于总收入生产环节产值价值增值总收入被西方经济学定义为: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之和。
现以纺纱的价值增值5为例种棉(假定投入为0 )属中间产品15 15(15-0)假定:劳动报酬工资为 2纺纱(属中间产品)20 5(20-15)假定:资本报酬利息为 1.5织布属中间产品30 10(30-20)假定:土地报酬地租为0.5制衣属中间产品45 15(45-30)利润:被定义为价值增值总和减其他要素报酬后的余额。
1销售给消费者属最终产品50505(50-45)增值合计50总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5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求得)。
包括四部分:1、消费支出(C)。
2、投资(I)。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 (产出) 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 (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 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 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 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 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第12章 消费理论_宏观经济学(第4版)_黄亚钧
C
长期消费函数
B
C2=αA2+βY
αA2
A
C1=αA1+βY
αA1
0
Y1
Y2
Y
生命周期理论对“消费之谜”的解释
第四节 永久收入假说
• 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性收入假说”从另一个角度对凯 恩斯理论的消费之谜做出了解释。
• 永久性收入假说考虑了人们的收入变动必然存在不确定
C2 A
C2*
E
I3
I2
B
I1
0
C1*
C1
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跨期选择
• 消费者跨期选择的均衡条件为:1+r=MRS
• 考察收入变化对跨期消费最优选择的影响。 • 不都是管使是预Y1增算加约,束还线是向Y右2增上加移,动或,者并两且者只同要时利增率加不,变其,效预果算
约束线肯定是向上平行移动,即其斜率始终是1+r。这时 候预算约束线会和离原点更远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消费者 选择的范围扩大,也就意味着消费者能够实现代表较高效 用水平的跨期消费组合。
• 在这三个假设的基础上,凯恩斯的消费函数被写成:
C=a+bY • 其中C为消费;Y为收入;a称为“自生消费”,是一个大
于0的常数,代表即使没有收入也会进行的消费;b称为 “边际消费倾向”,其数值在0与1之间。
C
C=a+bY
B
b
A
1
a
0
Y1
Y2
Y
凯恩斯消费函数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却很快发现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 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假设存在着问题。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12第十二章 中国经济转型的演进与展望)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第十二章中国经济转型的演进与展望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中国经济转型有几个主要的阶段?答: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逐步开始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根据市场化程度的发展状况,中国经济转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79年3月陈云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须有两个部分:计划经济部分、市场调节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本的、主要的,第二部分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
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利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确立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为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对中国经济转型路径选择的理论解读主要有哪些?答: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家更加热衷于对中国经济转型的经验提供理论解读,其中影响较大的理论观点有以下三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WD
S
Hale Waihona Puke w1 wOq1q q2 qf
q1q2为非自愿失业 q2qf为自愿失业
Q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李翀
失业和通货膨胀
第一节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第二节 通货膨胀和解决通货膨胀的方法 第三节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一、失业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失业是指没有能够就业。 失业程度用失业率来度量。失业率= 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 失业对经济的影响:造成社会资源 的浪费,造成了劳动者的贫困。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在新古典主义学派看来,扩张性的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短期里可能可以减少 失业,但是在长期里不可能减少失业。这 是因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导 致价格水平上升,影响到劳动者的实际工 资水平,劳动者将不再增加就业。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五、新凯恩斯学派对失业的看法及建议 新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前提是工资粘性。 工资粘性是由下述原因造成的: 1、劳资合同和隐含合同。 在现实的经济里,劳资双方除了有正 式的劳资合同外,还有隐含合同。隐含合 同是指心照不宣形成的默契。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在现实的经济里,劳动者抵御工资波 动的能力低于厂商。他们希望在经济衰退 时期不要降低工资,作为回报在经济繁荣 时期不要求增加工资。厂商为了避免劳动 力频繁流动所带来的损失,也愿意保持工 资的稳定。这样,便形成了工资粘性。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2、局内人和局外人。 局内人是在企业内工作的人,局外人 是准备到企业工作的人,局外人转变为局 内人存在转换成本,即培训费用。局外人 的存在对工资产生向下调整的压力。 在存在局内人和局外人的条件下,工 资的调整分为下面两种情形:
第二,局外人施加压力的工资调整。 这是指局外人的存在使局内人在与厂商进 行工资谈判时不能不考虑局外人的利益。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如果失业率较高,局外人较多,局内 人有可能被局外人所替代。在这种情况 下,局内人可能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但 是,由于存在转换成本和强大的工会组 织,这种替代是不充分的。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这种类型的工资调整仍然意味着工资 是粘性的,但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另 外,劳动市场仍然不是出清的但就业可能 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3、效率工资。当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 资高于均衡工资时,劳动生产率可能提 高,这种工资称为效率工资。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效率工资的形成主要有下述原因: 第一,如果厂商提供的是均衡工资, 那么在劳动需求减少时,工资率将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发现首先离开企业的 是质量较高的工人,留在企业的则是质量 较低的工人,劳动生产率受到影响。
S
工资向下呈刚性或粘
性,在总需求减少的 W
影响下,将发生非自
愿失业。失业主要是 O q1 q qf Q
总需求不足的失业。
q qf 自愿失业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凯恩斯学派的政策建议是: 对于需求不足的失业,可以采用扩张 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 对于结构性失业,可以采用人力政策。 人力政策是解决劳动力市场失衡而采用的 政策。这项政策除了解决结构性失业以 外,还解决与结构性相似的失业。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W D1 D
w w
S
qq f 是自愿失业 q1q 仍是自愿失业
O
q1 q q f
Q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既然失业基本上是自愿失业,那么为 什么有的时期出现如此高的失业率?
按照新古典主义学派的解释,这是在 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人们作出错误的反应 而发生的。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例如,在劳动者预期价格水平不变的 条件下,工资的下降将导致他们减少就业 量。实际上,价格水平可能也下降了,劳 动者的实际工资可能没有下降。但是劳动 者已经减少了就业量,这样实际失业率高 于自然失业率。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第一,纯粹局内人的工资调整。这是 指局内人具有较大的势力,他们与厂商进 行工资的谈判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在这 种情况下,如果厂商雇佣局外人不仅需要 转换成本,而且还会受到局内人的抵制。 这样,工资率将调整到局内人的供给与厂 商的需求相适应的水平。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这种类型的工资调整意味着工资是粘 性的,它不会因为失业工人的存在而下降。 另外,即使局外人接受更低的工资,他们 也不能就业,劳动市场不是出清的。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指出产值与失业存 在明确的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他根据美国 的统计资料指出,相对于潜在的产值来 说,产值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就上升1 个百分点。人们将产值与失业这样的关系 称为奥肯定律。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三、凯恩斯学派对失业的看法及建议
凯恩斯学派认为,W D1 D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二、失业的原因
自愿失业 失业
非自愿失业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 总需求不足失业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失业
夕阳产业
朝阳产业
劳动力流动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地区结构变化带来的失业
发展慢地区
发展快地区
劳动力流动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不是指 100%的就业。由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 业、季节性事业难以避免,如果经济只存 在这三种失业,那么就可以称为充分就业。 在西方经济学中,将存在这三种失业的失 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人力政策
提供职业培训 提供就业信息 反对就业歧视
种族歧视 宗教歧视 性别歧视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四、新古典主义学派对失业的看法 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理论前提是:第 一,人是有理性的,因而可以作出理性预 期。第二,价格是有弹性的,它将随着供 求的变化而及时地调整。在这样的前提 下,失业基本上是自愿失业。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第二,如果厂商提供的是均衡工资, 工人偷懒的机会成本将很小,偷懒的可能 性将会增加,劳动生产率受到影响。
第三,如果厂商提供的是均衡工资, 工资将随着劳动供求的变化而变化,劳动 者的流动将会很频繁,厂商支付的转换成 本将增加。
失业和解决失业的方法
在工资粘性的条件下,实际的工资率 将粘在均衡工资率的水平之上,从而将发 生非自愿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