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问答资料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二)
班级姓名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礼乐文明的建立
1.西周的建立者,时间以及都城。
2.周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分封的对象。
3.受封者的权利。
4.受封者的义务。
5.分封制的积极意义。
6.分封制的消极意义。
7.什么是宗法制?8.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9.什么是礼乐制度?10.礼乐制度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11.礼乐制度的消极意义是什么?12.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
1周武王,BC1046年,镐(今西安)。
2.实行分封制的原因:为了有效的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对象:亲属,功臣。
3.受封者的权利:从周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等。
4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物,保卫周王室。
5分封制的积极意义: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朝控制的区域。
6.分封制的消极意义:诸侯的权力、土地的扩大会威胁周王的统治。
7.宗法制: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8.周朝时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力是由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决定的。等级越
高,地位越高,权力越大。
9礼乐制度:等级制的具体表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用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10.礼乐制度的积极作用:维护统治、稳定秩序。
11.礼乐制度的消极作用: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
12.孔子重视尊卑等级。
变革与争霸
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又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和战国的起止时间:春秋(BC770年-BC476年)战国(BC475年-BC221年)
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使东周成为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4.齐桓公最先称霸,a,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政,发展经济;b,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c,齐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齐:山东;楚:长江流域;秦:关中)
6.改革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7.商鞅变法的内容:废除土地国有制,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8.确立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的事件葵丘会盟
9.争霸带来的影响:a、加快了统一的步伐。b、促进了民族融合。
c、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10商鞅变法的意义: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11、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对我们现代化社会的启示或意义
⑴成功原因:变法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它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商鞅具有献身精神和顽强毅力;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⑵启示或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强大必须改革,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故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
百家争鸣
1.时代背景:(1)出现了文士阶层;(2)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
3.
4、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孔子重视道德教育:如以“德”教化,以“礼”治国,克己复礼等。
②主张“有教无类”,③主张“因材施教”,④注重启发式教育,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⑤强调“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可借鉴意义:
①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了教育平等精神;
③“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④启发式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教育都有借鉴意义
5.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秦朝一统
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公元前221年。领导者:秦王嬴政;都城:咸阳
2.秦灭六国的条件:
(1)政治:百姓渴望和平,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经济:商鞅变法使秦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3)人物:秦王嬴政的雄才伟略;
(4)地理位置: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受难攻
(5)外交: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3. 秦始皇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称“始皇帝;”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3)文化: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4)交通:大修弛道、统一车轨、兴修灵渠
(5)军事:南服越族修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流域)、北御匈奴筑长城(临洮,辽东)。
(6)思想:焚书坑儒(A思想上一统,巩固了政治上一统。B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5.如何评价秦始皇。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1)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4)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同时,他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
(1)焚书坑儒,钳制了人民思想,摧残了先秦文化:
(2)实行了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
(3)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
第二课汉唐盛世新的大一统
1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意义。
2 中国跨越了公元前后的朝代
3 西汉、东汉的开国皇帝,都城
4汉景帝采纳谁的建议开始削夺诸侯王的封地?结果?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目的?
6 请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利弊。
7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8西汉为了推行儒学,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9西域指的是什么区域?
10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别是什么?作用?
11什么的设立标志西域地区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
12书P85“农事图”壁画所展现的生产场面说明了什么?、
1.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 西汉
3.西汉,汉高祖刘邦,长安;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洛阳。
4. 晁错结果是爆发了七国之乱
5.董仲舒,目的是为了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6利:为汉武帝提供了实现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弊: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7.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封地和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加强皇帝
权威,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