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比较 15页PPT文档
中外学前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
![中外学前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104cc34ba0d4a7303763aab.png)
中外学前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导言: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拥有一批合格的教师队伍。
我国学前教育正处于体制转型期,从原来单一化办园体制向多元化体制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培养师资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关键问题。
下文就以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为例,看看他们的师资培养方式,从而给我们以借鉴。
1848年,法国将一年前由民间创办的托儿所教员培训机构“学习之家”改为“幼儿师范学校”,并升格为国立学校,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
1886年,法国政府规定,母育学校的教师与小学教师是同级教学人员,均由省级师范学校培养。
二战之后,法国母育学校教师的培育机制经过了多次改革。
1969年起,培育母育学校教师的师范学校,其招生对象由过去的初中毕业生改为高中毕业生,进行两年的职业培训。
1977年再次改革,将培育的学制延长为四年,其中二分之一的学业要在大学完成,毕业生须通过大学和师范学校的双重考试。
1986年,法国教育部出台了师范学校招生的新规定,把师范学校培训工作的性质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两年,师范学校招生的对象是至少受过两年高等教育的学生,再经过两年的师范职业培训。
也就是说,母育学校的教师起码要经过四年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才有资格担任。
1990年,法国政府决定逐步由大学的师范学院代替师范学校来培养母育学校的师资。
法国师范学院的学生一入校就是国家公务员,并且带薪学习,这是各国绝无仅有的,但必须签订为国家服务8年的合同。
毕业时,根据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意愿,分派到学校中。
法国母育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使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并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第二,使学生掌握教育体系中各级学校的知识,以及在当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运作的知识;第三,培养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法国对母育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也相当重视。
法国教育部规定:每个初等教育教师(包括母育学校教师),从工作第五年起至退休前五年止,有权带薪接受累计一学年的继续教育。
中日幼儿教育比较
![中日幼儿教育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ab9c05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9.png)
中日幼儿教育比较咱今儿来聊聊中日幼儿教育这回事儿。
我有个朋友,他家孩子在国内上幼儿园。
每天早上,孩子都不太愿意去,为啥呢?说是幼儿园里总是规规矩矩地坐着听老师讲课,做这个作业那个作业的,玩的时间相对少。
这让孩子觉得有点枯燥,没那么有意思。
咱再看看日本的幼儿教育。
日本的幼儿园,那可真是不一样。
比如说,他们特别注重户外活动。
孩子们经常在园子里挖土、种花、观察小虫子。
有个日本幼儿园,专门给孩子留出一大块地,让他们自己种蔬菜。
春天播种,夏天浇水捉虫,秋天收获,整个过程孩子们都参与其中。
这不仅让孩子亲近了大自然,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
国内的幼儿教育呢,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
像认字、算数这些,早早地就开始教了。
老师和家长都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会给孩子安排各种学习任务。
但有时候可能会忽略孩子的兴趣和天性。
而日本的幼儿园,更强调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小朋友们自己穿衣、整理书包、打扫教室。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日本小朋友,才四五岁,吃完饭自己把碗筷收拾得干干净净,还帮忙擦桌子。
在国内,不少幼儿园会举办各种比赛,比如画画比赛、唱歌比赛。
这固然能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艺,但也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
相比之下,日本的幼儿园很少有这种竞争激烈的比赛,他们更注重团队合作。
像一起搭积木、做游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还有啊,国内的幼儿园老师通常会比较严格,要求孩子遵守纪律。
但日本的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国内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家长们都在旁边着急地指挥孩子该怎么做,孩子们反倒有些不知所措。
而在日本的幼儿园亲子活动中,家长更多的是在旁边鼓励,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总的来说,中日幼儿教育各有特点。
国内的教育能让孩子早早打下知识基础,但有时候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压力较大;日本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但在知识学习上可能相对没那么早和深。
其实,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幼儿教育,都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现代日本的学前教育课件pptx
![现代日本的学前教育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d1394d4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1.png)
课件内容概述
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日本学前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01
学前教育课件的设计和制作
02
03
学前教育课件的实践和应用
04
05
日本学前教育课件的启示和 借鉴
02
日本学前教育体系概述
学前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
学前教育定义:指针对3-6岁儿童进行的 教育活动,为其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为未来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交能力。
06
日本学前教育的评估和反 思
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观察法
测验法
通过对儿童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语言、 情绪等进行观察,了解其发展水平和特 点。
使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对儿童在认知、 语言、运动等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估。
访谈法
与家长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儿童的家 庭背景、教育经历、兴趣爱好等,以便 更全面地评估其发展状况。
师资培训的实践和成果
实践
日本各都道府县都会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机构,为教 师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机会。同时,各幼儿园也会定期 组织教师参加园内培训和研修活动。
成果
通过师资培训,日本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 了显著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更加科学、合理。 同时,培训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教育教学 的整体质量。
03
教育机构多样化,包括幼儿园、 保育所等。
日本学前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 教育内容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交能 力。
日本学前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特点
强调游戏和体验式教学,让儿童在玩耍 中学习。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儿童的 个性和兴趣。
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合作,鼓励家长参与 教育过程。
日本的学前教育PPT课件
![日本的学前教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ebc12a0975f46526d3e140.png)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日本社会要求幼儿园和保育所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受此影响, 1963 年, 厚生省与文部省达成协议,要求各地为保育所开设的课程和提供的设备必须与幼儿园基本相同。 2004 年 12 月 ,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幼儿教育、 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的咨询报告, 报告阐述了幼儿教育、 保育一体化的意义与理念。 目 前, 两者一体化虽未完全实现,但两者的教育内容 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融合的趋势已日益明显。
.
5
幼儿教育目标
日本新颁布的《学校教育法》第23条提出了幼儿园教育 的五项具体目标:
培养健康、安全的幸福生活所必须的基本生活习惯,促 进身体各种机能的协调发展;
通过集体生活培养快乐地参加集体活动的态度,加深对 家人和周围的人的信赖感,培养自主、自律与协作精神 以及规范意识的萌芽;
培养对周围的社会生活、生命和自然的兴趣、理解、态 度和思考力;
日本学前教育有着相对较高的师幼比一般情况下其幼儿园的师幼比为根据全美幼教协会naeyc的规定美国幼儿园班级的师幼比不得高于10可见日本师幼比是美国的而日本幼教界并不认为高师幼比不妥相反他们认为当一个班级的师幼比低于这个班已进入一个危险的地带这种情况下虽然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却不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更不利于幼儿独立解决问题
.
11
成长记录表
每学期末,都要发给幼儿每人一张“成长记录”,在“成长记 录”中 对幼儿的评价十分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力求能较好地反 映出各个幼儿不同的特点。
一张幼儿照片
成长记录 表的组成
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现状比较研究
![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现状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77b5b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c.png)
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现状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研究中日两国学前教育师资的现状,分析两国在师资培养、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优化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日两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为后续的比较研究提供背景支撑。
文章将重点分析中日两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体系,包括师资培养机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情况。
接着,文章将从师资管理的角度,探讨两国在师资选拔、资格认证、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和实践。
文章将关注学前教育师资的使用情况,分析两国在师资配置、专业发展、待遇保障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通过本文的比较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日两国学前教育师资的现状和特点,为提升我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本文也期望能够推动中日两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两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现状分析中日两国在学前教育师资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和现状。
我们来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师资情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我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得到了显著增长。
然而,与此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比如,师资结构不够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由于学前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相对独立,与其他教育阶段的衔接不够紧密,这也导致了学前教育师资在职业发展和待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
相比之下,日本的学前教育师资状况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日本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面有着较为完善的体系和制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日本学前教育师资整体素质较高,专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
日本还注重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研修,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保障。
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学前比较教育第十三章 各国学前教育PPT讲稿
![学前比较教育第十三章 各国学前教育PPT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0103ac4bc281e53a5802ffac.png)
自由发展,体验是儿童中心课程观的根本。 – ⑶ 强调在活动与游戏中学习。课程设计的中心是活动环境与游戏
情景的创设。游戏是课程活动的基本方式。 – ⑷ 树立大课程观。强调家园合作,鼓励并安排家长参与幼儿园教
育。
第一节 各国学前教育制度比较
义研究的新领域——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有斯金纳(行为分析学派) 和班杜拉(社会学习学派)。(P427)
• 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儿童的行为由外界刺激所决定,因此通过控制
环境中的刺激,可以改正或塑造儿童的行为。学校的作用是创造一种 环境,可以有助于儿童产生适当行为以及控制儿童接受刺激。教师的 作用是控制环境和向儿童提供奖励。(P428)
学前比较教育第十三章 各国学前教育课件
第十三章 各国学前教育比较
第一节 各国学前教育制度比较 第二节 世界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各国学前教育制度比较
• 一、学前教育机构及其管理的比较
• (一)多形式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 广义:指包括幼儿在成长的各个阶段所涉及的所有机构。 – 狭义可分为两种,一是指涉及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各种保育和教育
第一节 各国学前教育制度比较
• (二)各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行政管理
– (1)平行模式,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平行部门来管理学前教育机 构。如日本,厚生省管辖保育所,文部省管辖幼儿园。
– (2)两层次模式,一般情况是3岁前的幼儿教育机构由健康和福 利部门负责,3岁至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有教育部门负责。
– (3)统一模式,幼儿从出生到入学前的保育和教育,均在一个专 门的机构中进行,由一个专门的部门管辖。如1959年后苏联—教 育部门;德国—青年福利部;法国—教育部学校司;瑞典亦是如此。 (P425)
中日学前教育的比较与启示word精品文档5页
![中日学前教育的比较与启示word精品文档5页](https://img.taocdn.com/s3/m/bb03386ac8d376eeaeaa31cb.png)
中日学前教育的比较与启示一、中日学前教育的共同点中日两国幼儿园的共同点之一是公立、私立幼儿园并存。
其次,中日两国均未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只是将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准备阶段。
再次,中日两国为了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学前教育改革,制定未来发展计划。
如2000年,日本文部省推出《幼儿园指导要领》指出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2004年,提出“幼小一体化”的发展规划。
2011年,我国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 2020)》此外,中日两国对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财政拨款,以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中日学前教育的差异(一)财政支持力度不同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几乎都没有设立专项的学前教育财政经费。
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其经费与中小学一起统筹安排,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园在各级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规划中处于弱势地位。
[2]从2000到2009年我国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仅占教育总经费支出的1.3%左右。
[3]而日本对学前教育则设有专项财政拨款。
2008年,公立幼儿园的财政投入约占84.6%,家庭负担约占15.4%;私立幼儿园的财政投入约占44.1%(国家8.5%、地方政府35.6%,其中都道府县一级政府的私学资助占28.8%),家庭负担约占55.9%,其他占13%;幼儿园教育费占学校教育费总额的4%。
[1]日本除了拨款给学前教育机构、直接资助教学设施外,还以免税、减税措施对私立学前教育实施间接经费支持。
[4]综上所述,我国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远远低于日本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
(二)幼儿教师素质水平不同一方面,我国幼儿教师的职业门槛低。
我国幼儿教师主要是通过幼儿师范学校、高等教育的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师范专业等途径培养。
此外,只要具备中等师范或以上学历、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等条件,就可以经过相应的申报程序,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同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是我国幼儿教师培养的主要模式。
另一方面,我国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情况不容乐观。
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内容比较
![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内容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e4a85ee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f.png)
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内容比较
近年来,中日学前教育在内容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日两国都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教育制度,两国的学前教育内容有一些不同点。
首先,中日学前教育的目标不同。
在中国,学前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基础学习能力。
这包括幼儿的社交能力、情感认知、语言表达、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而在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日本的学前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和解决问题。
其次,中日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常会采用直接教学的方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来传授知识和技能。
相比之下,日本的学前教育更加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师更多地充当观察员和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幼儿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中日学前教育的内容设置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这些内容主要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而在日本,学前教育的内
容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
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将学习如何自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
总的来说,中日学前教育在内容上存在一些差异,这是由于两国历史、文化和教育制度的不同所致。
中日两国的学前教育都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但在目标、教学方法和内容设置上有一些不同。
通过了解和比较两国的学前教育内容,可以借鉴对方的优点,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中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中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552ae020912a21614792977.png)
中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
一、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面临诸多挑战
当今的学前教育机构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如何培养适应早期教育需要的师资成为幼教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社会转型中的学前教育呈现出办园体制多元化、托幼一体化、教育服务多样化、早期教育从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等新趋势.这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再如.近年来越来越多3岁以下的儿童进入早教机构.〔1〕这类早教机构的师资如何培养?是独立培养还是纳入原有的3~6岁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中.从而形成 0~6岁儿童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显然.我们已面临适时建立早期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以适应多种早期教育机构师资需要的问题。
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保证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随着教育改革与研究的深入.国际教育界越来越认识到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各国对教师教育的研究日渐重视。
<<<12345>>>
那些曾经历过类似情况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汲取。虽然我国人口多.地域差异大.发展极不平衡.行政管理方式独特.与多数发达国家明显缺乏可比性.无法简单“大胆采用发达国家的经验”.但他们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我们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学前教育中外师资比较 ppt课件
![学前教育中外师资比较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283585910ef12d2bf9e723.png)
。
美国P教P师T课预备件与学前教育收益研究述评
18
康永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上海200062)
胡晓
( 中国福利会幼儿园, 上海201315)
四、职前培养机构
师资职前培养由高等学院附设的教育学院或教育系来负责,包括以下机构
A 职业 中学
B 本科生
教育
C 研究生 教育
主要是家政职 业中学,招收 初中毕业生, 毕业后可从事 保教工作。类 似我们的中专
①近代最早倡导师范教育的人是夸美纽斯。
他在1632年完成的《大教学论》中提议设立“学校的学校”或“教 学法学院”来专门从事师资(主要是初等学校师资)培训,并指出,这类学校 如能设立,“那种好处是无待指证的”。
②欧洲第一所教师培训学校
在夸氏提出上述建议半个世纪后,即1672年,一个叫德米亚的基督教兄 弟会神父在法国里昂创立了欧洲第一所教师培训学校,将夸氏的构想付诸 实施,从而开创了近代师范教育的先声。
外国幼儿教师教育的由来及在20世纪的改革发展
(P华P中T师课范件大学教育杨学汉院麟,湖北武汉430072)
5
幼儿师资培训形式
5. 通过幼儿师范学校、师范学校或师范学校
中的幼师班培训幼儿教育师资。
上述1~4种挑选或培训幼儿教师的方法带有便捷或“短平快”的特 点,虽然可以适应一时的急需,但难于保证幼儿教育师资质量,因此幼儿师范 学校在幼儿教育开始大发展的19世纪中叶开始产生。
学前比较教育 第十一章 日本的学前教育 教学PPT课件
![学前比较教育 第十一章 日本的学前教育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bfcd5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c5.png)
2004年国家、地方和学校法人分别负担的学前教育经费为: 国家179.84亿日 元,地方4743.08亿日元(包括地方公立学校2487.83亿日元,都道府县5.56亿日 元,市町村2482.27亿日元),学校法人5339亿日元,分别占幼儿园教育费总额的 1.8%、46.2%和52.0%。因此,地方政府和学校法人是幼儿园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
日本学前教育的经费来源除国家和地方政府和其他办学主体的财政投入,以及 家长负担的学前教育经费之外,还包括通过捐赠和补助等方式多方筹集而来的资金。
由于日本私立学前教育机构同样承担着提供公共学前教育服务的任务,国家和 地方政府根据法律规定,通过财政补助性拨款扶持私立学校发展,免除向私立学校 提供贷款、捐款和奖学金的财团和企业等税负鼓励私立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除了对学前教育的地位作出明确规定外,日本学前教育发展最突出的特点在 于重视学前教育立法,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实施科学管理。与其 他国家相比,日本的学前教育立法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法律体系内容完备,层次丰富; (2)法律稳定性和连贯性强; (3)不断完善,灵活有度。总之,日本完备健全的学前教育立法,成为了日本 学前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强有力支柱。
第十一章 日本的学前教育
学习目标: 1. 知道日本学前教育的历史背景。 2. 了解日本学前教育的性质地位。 3. 认识日本学前教育的办园体制。 4. 知道日本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 5. 熟悉日本学前教育的投入体制。 6. 了解日本学前教育的师资建设。
日本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e9417399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a.png)
文献综述
在二战后,日本政府逐渐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推动学前教 育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日本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世纪80 年代,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体系, 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学前教育师 资队伍培养的投入力度,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世界各国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也各有特色。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学 前教育师资培养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学生需完成一定学时的实习课程才能毕业。 而在中国、日本等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则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环节相 对较少。
3、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内容和重点也不尽相同。美国、 英国等国的课程设置较为灵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涵盖了儿 童发展、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课程设置则相对 单一,缺乏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3、多元化的培养方式:日本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式多样化,为教师提供了 多种学习途径和机会,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4、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日本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为 教师提供了海外研修和交流机会,以便他们了解国际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方法。
参考内容二
学前教育作为个体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具 有深远的影响。而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则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 次演示将比较世界主要国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并探讨其对制定上 海市师资培养方案的启示。
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方式和方法
日本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首先,日本政府鼓励高校开 设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同时,日本政府还支持非政府组织 和私人机构开展学前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此外,日本政府还为 学前教育教师提供了海外研修和交流机会,以便他们了解国际先进的学前教育理 念和方法。
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
![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f5f0630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8.png)
当代中日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导言: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中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比较研究也越来越多。
学前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比较中日两国当代学前教育制度,探讨差异和相似之处,并对两国的教育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一、制度设置中日两国的学前教育制度设置有所不同。
在中国,学前教育一般分为幼儿园和托班两个阶段。
幼儿园接纳3至6岁的幼儿,而托班则接纳0至3岁的幼儿,并提供托儿服务。
而在日本,学前教育根据年龄划分为保育所(0至3岁)和幼稚园(3至6岁)。
保育所主要提供托儿服务,而幼稚园则重点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
二、总体目标中日两国的学前教育在总体目标上存在相似之处。
都注重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语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两国的学前教育都强调幼儿的主动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但是,中日两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差异。
三、教育内容与方法在教育内容上,中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幼儿的基础知识学习,如汉字、数字、英语等。
同时,也注重幼儿的运动发展和艺术素养培养。
而日本的学前教育注重幼儿的社交能力、自理能力和创造力培养。
虽然两国的教育内容有所不同,但都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方法上,中国的学前教育偏重于教师指导,强调教师的角色和干预。
而日本的学前教育更注重幼儿自主学习和自我表达,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观察者的角色。
这也与两国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有关。
四、教师培养和教育保障中日两国的学前教育在教师培养和教育保障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学前教育的教师培养需要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及格考试和实习。
同时,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来保障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安全。
在日本,学前教育的教师培养要求是取得幼稚园教著资格证。
同时,日本政府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经费和资源支持,保障了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结论:通过对中日两国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存在一些共同点和差异。
中日学前教育比较
![中日学前教育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a6b8d0f6c85ec3a87c2c558.png)
当代中日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比较(一)当代中日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共同点二者都处于21世纪的大背景之下,又都处于亚洲,因此二者面临的问题存在着共同点。
1、学前教育的发展处于停滞甚至滑坡的现象如前所述,中国的学前教育从90年代以来出现滑坡现象,日本的学前教育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
日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中国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人口下降的原因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如市场经济引起的激烈竞争等等。
2、二元制学前教育机构的问题正如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的,日本学前教育机构是由幼儿园和保育所组成,二者在创办宗旨、服务对象等方面的不同,给日本学前教育带来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同样存在着二元制的问题。
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属于将学龄前儿童根据年龄分为0—3岁和3—6、7岁两个阶段,前段属于托儿所阶段,由卫生部门管理,后段属于幼儿园阶段,由教育部管理。
尽管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我国的托儿所幼儿园机构并不属于二元制,因为二者从年龄方面没有重叠,但是托幼机构基本上是脱节的,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联系。
3、低年龄儿童入学前教育机构的比率较小前面已经谈到,日本3岁以前入学前教育的比率较小。
事实上,我国3岁前儿童入学前教育机构的比率也较小。
这是因为,我国3岁前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是托儿所,而我国儿童入托儿所的比率较低。
在我国,只要提到幼儿教育或学前教育,大都是指3—6、7岁儿童的教育。
我国幼教工作者尽管已经意识到3岁前儿童的教育十分重要,也提出了“托幼一体化”的建议,并在这方面有少量的尝试;也有些幼儿园已将入园幼儿的年龄放宽到2—2.5岁。
但总体来说,这些努力仍不能扭转儿童入托儿所率低下的现象。
目前,除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外,大多数中小城市的托儿所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家庭的需要,造成了大量3岁前儿童滞留在家庭,卫生条件较差、设备简陋的私立的托儿所占领托儿所市场的现象,给双职工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不便。
中日印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异同
![中日印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1367bb1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2.png)
中日印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异同摘要:一、引言1.中日印三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背景和重要性2.比较三国学前教育的异同,以探讨各国教育特点二、中国学前教育1.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2.中国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中国学前教育的实施方式三、日本学前教育1.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2.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日本学前教育的实施方式四、印度学前教育1.印度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2.印度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印度学前教育的实施方式五、三国学前教育的异同1.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异同2.教育实施方式的异同3.各国学前教育特点的总结六、结论1.各国学前教育的优势与不足2.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正文:一、引言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第一站,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日印三国作为亚洲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各具特色。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三国学前教育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中国学前教育1.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学前教育经历了从传统私塾教育到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幼儿园为主要形式的学前教育体系。
2.中国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中国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健康、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教育。
3.中国学前教育的实施方式中国学前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和活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幼儿园课程设置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等,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日本学前教育1.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日本学前教育起源于明治时期,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幼儿园、保育所、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前教育体系。
2.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能力,激发幼儿的个性发展。
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健康、社会、自然、艺术等方面的教育。
中外学前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
![中外学前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92eba08f8c75fbfc67db21c.png)
中外学前师资培养模式的比较导言: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拥有一批合格的教师队伍。
我国学前教育正处于体制转型期,从原来单一化办园体制向多元化体制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培养师资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关键问题。
下文就以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为例,看看他们的师资培养方式,从而给我们以借鉴。
1848年,法国将一年前由民间创办的托儿所教员培训机构“学习之家”改为“幼儿师范学校”,并升格为国立学校,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
1886年,法国政府规定,母育学校的教师与小学教师是同级教学人员,均由省级师范学校培养。
二战之后,法国母育学校教师的培育机制经过了多次改革。
1969年起,培育母育学校教师的师范学校,其招生对象由过去的初中毕业生改为高中毕业生,进行两年的职业培训。
1977年再次改革,将培育的学制延长为四年,其中二分之一的学业要在大学完成,毕业生须通过大学和师范学校的双重考试。
1986年,法国教育部出台了师范学校招生的新规定,把师范学校培训工作的性质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两年,师范学校招生的对象是至少受过两年高等教育的学生,再经过两年的师范职业培训。
也就是说,母育学校的教师起码要经过四年的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才有资格担任。
1990年,法国政府决定逐步由大学的师范学院代替师范学校来培养母育学校的师资。
法国师范学院的学生一入校就是国家公务员,并且带薪学习,这是各国绝无仅有的,但必须签订为国家服务8年的合同。
毕业时,根据国家的需要和个人的意愿,分派到学校中。
法国母育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是:第一,使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并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第二,使学生掌握教育体系中各级学校的知识,以及在当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运作的知识;第三,培养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法国对母育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也相当重视。
法国教育部规定:每个初等教育教师(包括母育学校教师),从工作第五年起至退休前五年止,有权带薪接受累计一学年的继续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
(3)从教育实习看 中日两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均有教育实习的规定, 都设立附属学校,
将教育实践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一环。 日本:日本教育实习时间较短, 为2至4周,且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开放化
后教育实习流于形式。 中国:我国教育实习相对日本而言时间较长, 为4至10周, 教育实习较
一、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
3、比较方面
培
培
教
养
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育
机
课
实
关
程
习
(1)从培养机关看 日本:主要由大学和短期大学培养。此外还设立了由文部大臣指定的幼
儿园教员培养机关, 相当于大学两年的水平。 我国:形成了幼师、中师为主, 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及研究生
水平等不同层次的学前教育新格局。
一、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
二、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的在职进修
(2)从学前教师进修方式看 教师进修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 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有不同的
进修方式。
日本
根据进修机构,学前教育师资的进修分为园内进修和园外进修。 园内进修是由进修指导员在本园内给予新任教员以指导和帮助,时间 不长。园外进修指学前教育师资在本园以外的教育机构进行的进修。 根据主办单位划分,师资进修主要有文部省和都道府县及市盯村教育 委员会、教育研究进修中心、民间教育团体、师资培养机关及中小学校。 从进修目的看,可以分为大学补修学分以获得上一级教师资格, 和为 充实自己而进行的进修。 根据进修对象不同,有以园长、教谕等为对象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者 讲座”有以助教谕为对象的“ 幼儿园实技讲习会”有以中坚骨干教员等 为对象“ 教员中央研修讲座”等等。
(2)从培养课程看 日本:一般教育科目, 包括人文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包括日本国宪
法及自然科学领域的一系列课程。 保健体育科目, 包括保健体育理论与实技。外国语科目。 专门教育科目, 包括教育科学教育、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幼儿园专 攻课程等。 其中一般教育科目约占总学分的四分之一, 专门教育科目约占总 学分的二分之一。 中国:教育课程在政治课、综合基础课如基础英语、自然科学基础、计 算机基础、大学语文等。 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门课程的设置上, 与日本接近。但我 国专业基础课占的比重大,而综合基础课范围比较狭窄。
二、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的在职进修
中国 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多种式的培训体系, 分为
大专班、中专班、短期培训班、各种技能技巧学习班、教研网以及幼儿 园实地培训等。
二、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的在职进修
(3)从学前教师进修机关看 日本
大学及师资培养教育机关。有以上的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经常举 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委托的教师进修活动。
中日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比较分析
(1)学前教师培养目标相似。 (2)日本学前教师培养机关为大学,
我国为师范教育机构。 (3)日本学前教师培养课程综合性
强,而我国则专业化程度较高。 (4)均重视对学前教师法律的制定。 (5)进修方式和机关多种多样,采
专门的进修机构例如,都道府县的“教育进修中心”“教育会馆” 等。
教师专业团体。例如,日本教职员组合,是日本最大的教师工会组 织,每年都兴办各种教育研究会和讲习会。
广播电视及垂授教育机构。例如1977年日本创办了“放送大学”是 学前教师进修的重要机构。
职校内进修。80年代以来,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进修方式 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前教师的进修方式
二、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的在职进修
(1)从学前教师进修的法律规定看 日本
早在1949年颁布的教育公务员特例法中第十九、二十条规定, “教育公务员为履行其职责应不断地进行进修” “教育委员会对教育公务员的进修予以奖励,建造必要的设施,制定 有关进修的计划,保证进修的实施” “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范围内,可以脱产进修或者在职长期修”
由于1979年日本颁布了《学校教育法》, 幼儿园保姆与中小学教师 教育公务员一样, 改称为教谕、助教谕。因此, 幼儿园教师也必须遵循 教育公务员特例法中关于在职进修的规定。特别是《教员许可法中将教 员的在职进修与获得高一级证书结合起来, 更加激发了学前教师的进修 积极性。
二、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的在职进修
日本有效。不过,教育实习形式化仍一定程度存在于我国学前教 育师资培养中。
二、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的在职进修
1、在职进修是保证学前教育师资不断充实、发展的必要措施, 是学前师 资在学习化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终身教育贯彻执行的有 效方式。 2、比较方面
学前教师进修的法律规定 学前教师的进修机关
二、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的在职进修
中国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幼教大专班、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及教育学院
等专科到本科、甚至研究生的不同层次教育机关, 这些教育机关往往采 取正式教学、函授以及举办研讨会等方式。同时, 我国学前教师也通过 广播电视、互联网等进修。
此外,中日两国均针对学前教师进修采取了一些鼓励性措施。 例如, 日本把教师分级按修得学分或年资作为晋级的依据, 还可以向学 校或教育委员会申请必要的费用或带薪去大学或教育进修中心等进修机 构研究深造。 我国也采取了学历与晋级相结合的方式, 极大地刺激了学前教师进修的 积极性。
中国 在《教师法》中也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
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 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 务培训。
许多省市都制定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计划, 如上海市在《上海市教 育事业“ 九五” 计划和年规划中, 列出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专 项条款,明确提出要高标准、高要求抓好师资培训工作。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比较
日本与中国
中
日
学
前
教
育
主要
师
资
的
培
养
第一阶段 职前培养
第二阶段 在职进修
一、中日学前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
。 1、概念:即学前教育师资在成为学前教育教师之前的学校培养
2、目标:中日同为培养具有丰富、精深学前教育理论, 并能很好地进行 教育教学活动的合格师资。
(1)日本教育自古以来受中国影响极大, 教育理论深深扎根于儒教文化, 以“ 为人师表” 作为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 (2)我国古人就很好地总结了教师的职能, 即“ 传道授业解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