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伟大历史人物专辑

合集下载

龙志桢生平及评述文献综述

龙志桢生平及评述文献综述

龙志桢生平及评述文献综述我的论文题目是《龙志桢生平及评述》,经过我一段时间的搜集和整理,我对与本选题有关的研究文献,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我的文献综述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现状: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大体可以分为五类:第一,地方史志,如昭通现在编写的昭通市政协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室编的《昭通文史资料选集》、昭通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修的《昭通地区志》和1936年编写的《民国昭通县志》多注重对龙志桢所作的贡献,所做的事情的记述,就是只中其事,如多写:龙志桢兴办教育、兴修水利、主持修建龙家祠堂等的记述,而很少提及她的个人生活和经历。

第二,龙云传记和云南省志,如谢本书著的《龙云传》、美籍作家江南著的《龙云传》、万揆一著的《滇云旧闻录》等,都是在介绍龙云家庭关系时提到龙志桢,且着重介绍她以兄长龙云的关系和感情,很少提及其他。

龙志桢成为介绍龙云的附带品,缺失主题地位。

第三,死后的《贞孝褒扬录》,先收藏于云南省图书馆文献室,全书分公牍、事略、墓表、传、启、题赠、挽联等篇目。

有四册,《胞妹龙志桢志略》、《胞妹志桢墓表》、《龙贞孝传》、《征题贞孝龙女士事略启》。

第四,现在文学作家的作品,如《永远的记忆—龙志桢》、《彝家女儿龙志桢》《昭通人龙志桢》等,虽然故事生动,但缺乏史料佐证和根据,可信度不高。

第五,民间传奇,多是以讹传讹,注重龙志桢的个人传奇故事,过于虚构。

如因为龙志桢会放枪,所以就传闻龙姑太百发百中,五步外打苍蝇;而且关于龙志桢是否出嫁过也说法不一。

二、研究成果和不足:根据上述五类研究现状,产生了五中影响:第一,地方史志,重视龙志桢的贡献和所做的事情,龙志桢兴办教育、兴修水利、主持修建龙家祠堂等。

充分突出了龙志桢作为当时昭通先进女性的形象,这也是人们怀念龙志桢,纪念龙志桢的原因所在。

但是忽略了她的个人成长和私人生活,人们只能看到的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奉献者,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第二,龙云传记,在龙云传记中,龙志桢作为期胞妹的角色出现,只占有一个小章,如万揆一著的《滇云旧闻录》中只用了“龙云与龙志桢”一目(79-83页)来介绍龙志桢,侧重于介绍龙云与妹妹龙志桢的兄妹感情和龙志桢对龙云管理家庭照顾母亲方面的情,为龙云消除后顾之忧。

龙云

龙云

中文名: 龙云
别名: 登云、彝族名纳吉鸟梯
国籍: 中国
民族: 彝族
出生年11月19日
逝世日期: 1962年6月27日
职业: 军事 政治
毕业院校: 云南陆军讲武学堂
主要成就: 反右运动,中国少数民族右派之首
龙云添加义项 设置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 2.已故红军师长已故红军师长 3.榆林学院副院长榆林学院副院长 4.龙云龙云 1.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 编辑本义项龙云百科名片
龙云龙云(1884年—1962年),字志舟,彝族。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
编辑本段人物年表
1884年11月19日(清光绪十年十月初二)龙云生于云南省恩安(今昭通县)炎山区松乐村下营盘一个保有奴隶制残余的封建地主家庭。祖父纳吉灼足,曾任部落酋长,后封土司。父亲龙清泉(彝名纳吉瓦蒂)英勇善斗,母亲为海氏家族女(汉姓亦为龙)。龙云大排行第四,小名毛老四,在家居长,尚有一弟(早夭)一妹(龙登凤)。其村寨极偏僻,没有学校,少年龙云一直未能读书启蒙。 1888年父亲龙清泉病逝,家境沦落,母亲带他回娘家,由舅父龙德清抚养,喜爱武术。 1896年,龙云进昭通城,在一家私塾发蒙读书,无奈龙云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没有兴趣,于是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侠义心肠,与卢汉、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1903年,龙云只身独闯进绿林头子“顺江王”余海山的老巢一举杀掉余贼,为民除害。 1911年春,卢汉、龙云、邹若衡出外收购木材,后因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淹死二十余人,无颜回乡,只好去四川另谋出路。6月,龙云与卢汉、邹若衡在永善县城加入魏焕章的反清部队,开到四川宜川。12月中旬,滇军援川部队谢汝翼梯团开到宜宾,龙云等加入滇军徐采臣营,被委任为上尉候差官。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5月龙云等随滇军开回云南,被保送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骑兵科学习。 1914年秋,龙云击败一个到昆明摆擂台的法国拳师,轰动了昆明,引起云南都督唐继尧的注意。12月龙云从讲武堂毕业,被分配到昭通独立营任少尉排长。 1915年春升中尉排长,与李培莲成亲,李培莲出自宾川名医李灿亭家,端慧嗜学,工诗词,善书画,颇 影视作品

云南历史上的名人

云南历史上的名人

云南历史上的名人先秦时期庄~(神话中的人物)隋唐时期(南诏国时期)皮罗阁两宋时期(大理国时期)段思平元朝时期赛典赤明朝时期开疆功臣傅友德——永昌侯蓝玉——颖川侯沐英——西平侯沐春——黔国公政治人物杨一清——华盖殿大学士,云南安宁人。

朱家民——贵州左布政使,云南曲靖人。

杨绳武——兵部尚书,云南弥勒人。

包见捷——吏部右侍郎,云南建水人。

陈表——浙江监察御史,云南玉溪人。

胡平表——贵州布政使,云南建水人。

傅宗龙——兵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雷跃龙——礼部尚书兼育英殿大学士,云南玉溪人。

王锡衮——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云南禄丰人。

医学家兰茂——医学家,著有《滇南本草》,云南嵩明人。

清朝时期政治人物严清——吏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李因培——福建巡抚,云南晋宁人。

赵士麟——浙江巡抚、江苏巡抚,云南澄江人。

朱嶟——工、刑、兵、户、吏诸部尚书兼内阁学士,云南通海人。

赵光——工、刑、兵、户、吏诸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何桂清——两江总督,云南昆明人。

陈时夏——江苏巡抚,云南元谋人。

丁槐——广西巡抚,云南鹤庆人。

钱沣——江南监察御史,云南昆明人。

何桂珍——两江兵备道,云南师宗人。

王人文——四川总督,云南大理人。

袁嘉谷——云南科举史上第一个全国状元,云南石屏人。

著名商人李沅——19世纪的云南首富,云南昆明人。

银行家王炽——20世纪初的中国首富,云南弥勒人。

画家缪嘉蕙——著有《供奉画稿》,云南昆明人。

民国时期军事人物(只列上将级别)李根源——陆军上将,云南腾冲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顾品珍——陆军上将,云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刘祖武——陆军上将,云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李鸿祥——陆军上将,云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谢汝翼——陆军上将,云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罗佩金——陆军上将,云南澄江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唐继尧——陆军上将,云南会泽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张开儒——陆军上将,云南巧家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赵复祥——陆军上将,云南凤庆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云南昭通红色文化文献材料

云南昭通红色文化文献材料

云南昭通红色文化文献材料摘要:一、云南昭通红色文化背景介绍1.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2.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二、云南昭通红色文化的代表人物1.毛泽东与云南昭通2.周恩来与云南昭通3.朱德与云南昭通三、云南昭通红色文化的重大事件1.红军长征经过云南昭通2.抗日战争时期的云南昭通3.解放战争时期的云南昭通四、云南昭通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2.红色文化的教育与传承3.红色旅游的发展五、云南昭通红色文化对当地发展的影响1.经济影响2.文化影响3.社会影响正文:云南昭通,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丰富。

在这片土地上,红色文化深深扎根,不仅成为了当地人民的精神支柱,还对我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云南昭通红色文化背景介绍昭通地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处,地形复杂,历史上曾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通道。

早在1927 年,中国共产党就在昭通开展了革命活动,红色文化在这里逐渐发展壮大。

二、云南昭通红色文化的代表人物作为我国红色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云南昭通涌现出了大量杰出的红色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

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光辉的足迹,为昭通的红色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三、云南昭通红色文化的重大事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昭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红军长征经过昭通,抗日战争时期的昭通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的昭通解放,都成为了昭通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云南昭通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了传承红色文化,昭通市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同时通过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等多种形式,将红色文化传承给后人。

五、云南昭通红色文化对当地发展的影响红色文化为昭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还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提高了人们的精神风貌。

红色文化成为了昭通人民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总结,云南昭通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记昭通市昭阳区凤凰中学校长彭泽刚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记昭通市昭阳区凤凰中学校长彭泽刚

【人物简介】彭泽刚,男,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正高级教师。

现为昭通市昭阳区首届名校长,昭通市人民政府督学、昭通市 作家协会会员、昭通市诗词协会会员、昭通市首届名校长、昭通市名师、昭通市学校内涵发展项目本地专家、昭通市首届名 校(园)长学术工作室主持人,云南省名校长工作坊坊主、“云南省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培养对象、云南省首届文化名校 长、云南省第一届中小学教育评估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乡村教育家成长助推计划”培养对象、教育部首批全国 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

2006年2月任凤凰中学校长至今。

|皎长风m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记昭通市昭阳E凤凰中学校长彭泽刚昭通市昭阳区凤凰中学高普红凤凰中学位于昭通市昭阳区城乡接合部美丽的凤凰 山下,学校建筑雄伟,校园绿树成荫。

这里鸟语花香,凤岭 飞霞,恩波蜃楼,雨公云鬟,由于地势居高临下,因此,凤 凰中学又享有昭阳“布达拉宫”之美誉。

经过多年建设与 发展,凤凰中学已经由一所农村薄弱学校转变为一所优 质示范性初级中学,由几乎无人问津的学校转变成教育 同行们纷纷前来观摩的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学习的殿 堂,成为昭通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彭泽刚,这位从大山 里走出来的校长,用自己的经历,印证了“天道酬勤”这一 亘古不变的真理。

―、优化环境,做幸福人生“梦工厂”的奠基者1.情系乡村,百折不挠彭泽刚任盘河中学校长后,由于盘河中学地处特大 滑坡体下游,学校后面的山滑坡体和泥石流严重威胁着 学校师生和财产安全,加之学校地理位置偏僻,远离乡政 府所在地,严重制约了学校发展。

为此,彭泽刚经过不断 努力,全力争取学校迁址新建。

凭着对改变家乡教育落后 面貌的热情,通过彭泽刚的积极争取,1998年,盘河中学 整体迁址新建项目被政府立项。

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在 学校经费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他积极奔走呼吁,盘河中学 搬迁项目得到了乡、区、市、省级有关领导的支持。

1999 年,盘河中学迁址新建工程终于在乡政府所在地大花村 新址破土动工。

时代楷模朱有勇人物事迹简介

时代楷模朱有勇人物事迹简介

时代楷模朱有勇人物事迹简介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

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小编整理了时代楷模朱有勇人物事迹简介,希望能帮助到您。

时代楷模朱有勇人物事迹简介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

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

他致力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创办院士科技扶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

他情系三农,扎根边疆,挂钩联系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以来,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受到各族群众真心爱戴和社会各界高度赞扬,被亲切地称呼为“农民院士”。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朱有勇人物故事介绍减农药控病害遗传多样性研究世界难题追溯世界农业历史,依赖化学农药控制作物病害不足百年。

然而在几千年的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靠什么控制病虫害?这是朱有勇的研究生导师段永嘉先生留下的“一道不会回答的考题”。

为了解答这道题,朱有勇开始了数十年的科学探索之路。

作物品种单一化大面积种植易造成病虫害爆发流行,是世界农业生产的重大难题。

如何既减少农药用量又控制病虫害?这个命题难倒了全球的农科专家。

人类的智慧往往从“问号”开始。

如果换一种思路,在栽培上实现品种多样性,是否会简单一些?朱有勇在思考、在探索。

上世纪80年代,云南很多地方的水稻稻瘟病很严重。

一次,正为稻瘟病防控之法苦苦思索的朱有勇出差路过石屏县,路边田野里一个奇异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发现,有些稻田出现了稻瘟病,而另一些间栽了高矮不同两种水稻的田里患病现象很轻微。

历史名人卢汉简介

历史名人卢汉简介

历史名人卢汉简介卢汉1895乙未年—1974.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着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

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全国政协二、三四届。

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卢汉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4期步兵科。

是龙云的表弟,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

辛亥革命后随龙云加入滇军,二人受到唐继尧的重用。

历任滇军排、营、团、旅、师、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第60军军长,参加台儿庄战役。

武汉保卫战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1945年入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历史功绩:卢汉的一生主要有两大功绩:抗日、起义。

正如毛泽东慰勉他的话说:“你在云南起义,为人民立了大功。

你抗了日,又起了义,你就是黄花晚节香。

人物生平简介: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卢汉出生于昭通市炎山乡中寨的一个彝族奴隶主等级的吉狄家族。

祖籍,四川省布拖九都人。

其父卢元达彝族名叫吉狄源达1874—1926曾捐过一个游击的官衔。

其母刘氏1874—1946是家庭妇女。

根据墓志铭记载,卢元达共有6个儿子,即永恒永衡、邦汉,邦彦,邦佐,邦治,邦基,邦定。

据墓志铭可见,卢汉在6兄弟中,排行居长。

卢汉虽然出生于奴隶主家族,但幼年时期也参加过田间劳动。

后来又与龙云一道,被送进昭通城内读书。

但二人对“三、百、千”不感兴趣,于是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布拖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侠义心肠,与龙云、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1911年春,卢汉、龙云、邹若衡出外收购木材,后因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淹死二十余人,无颜回乡,只好去四川另谋出路。

6月,四川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反抗清廷出卖筑路主权,史称“保路运动”。

从奴隶到将军——“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将军大传(1)

从奴隶到将军——“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将军大传(1)

从奴隶到将军——“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将军大传(1)第一章:彝良山寨的汉族少年罗炳辉(1897.12.22-1946.6.21),男,汉族,出生于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角奎镇阿都办事处偏坡寨,距昭通市彝良县城约5公里。

1915年入滇军当兵,因作战勇敢升至营长。

1922年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

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领导靖卫大队士兵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历任团长、旅长、第六军第二纵队长、第十二军和第二十二军军长等职。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任红九军团军团长。

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

在红军时代,罗炳辉先后担任了红12军军长、红9军团军团长等职务。

在第二次反围剿过程中,罗炳辉率领12军,牵制了大量的敌军。

最后,被朱老总称赞为“神行太保。

”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罗炳辉率领红9军团承担了开路先锋的作用,一路冲破了三道封锁线。

当时,周总理称赞罗炳辉率领的红9军团,为“两条腿的战略骑兵。

”抗日战争时期,罗炳辉先后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和副司令员的名义在武汉从事统一战线工作以及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罗炳辉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领导枣庄战役。

同年6月21日在山东临沂病逝并安葬于临沂。

他是建国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个军事家之一。

毛泽东评价他是“正派耿直”,“在滇军中是革命的”,“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的战士。

2009年9月14日,罗炳辉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长征出发时五个军团长之一: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黄火青,中央代表王首道,供给部长赵镕。

红九军团下辖红三师、红十四师和红独第一、第四团。

红三师师长由军团长罗炳辉兼,政委由军团政委蔡树藩兼。

红十四师师长张宗逊;政委朱良才,政治部主任唐天际。

一、倔强的山里娃在巍巍乌蒙山北段,有一个叫作偏坡寨的小山村,因为一个人,让这个偏僻山寨名扬四方,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罗炳辉将军。

昭通,抗战记忆

昭通,抗战记忆

昭通,抗战记忆作者:陈德霖来源:《昭通文学》2015年第03期昭通抗日,在我童年和少年阶段的见闻记忆中,刻下深深的烙印;这些记忆与我后来的读书及翻阅资料相结合,常令我深深回眸那伟大的救亡抗战、烽火岁月,令我心灵震憾,思之良久。

记忆中的团务督练分处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奉命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返回昆明后,仅28天,便编组成陆军第六十军。

共三个师,全军官兵共约4万人,军长卢汉。

原昭通团务督练分处处长安恩溥,于1937年9月9日奉调带领所属驻昭旅部赴昆明,扩编为第六十军一八二师,安任师长。

安在昭督练分处处长职务,继任为景士奎。

仅约4个月,1938年初,景士奎奉调离昭,陈纯初由省参军处奉命继任。

此时正处于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先后陷落,徐州会战正迫在眉睫。

陈纯初未顾及家小,由昆速赴昭任职,踏上了故乡昭通这片热土。

此时日寇南京大屠杀等消息早已传遍昭通城乡,群情激奋。

许多青年学生纷纷要求参军上前线,抗日“后援会”、“读书会”以多种形式宣传遍及城乡。

当时督练分处后院有长官住所,为不干扰公务,陈单独住在该住所进大门右侧碉楼下层。

母亲带我们一家由昆到昭后,办公楼后面宿舍修整完毕,他才搬离碉楼。

家里仍一直很少见他的身影。

昭通团务督练分处,在今昭通怀远街原昭通市公安局所在地。

“分处”大门很高大,似如今所见同。

进大门右侧是士兵营房,排列入里;左侧是围墙,上书“团结抗战”等红色大字。

该墙的最里墙角处,是前述长官住所的正门,可在门边看到操场上士兵的操练。

住所后门通向陡街,家属多由后门出入。

士兵住房和围墙中间,是一个很宽大的操场(今已被建筑占据小了)。

操场正后方是阅兵台,台的后面,便是办公大楼。

陈纯初在昭任职近八年,基本上经历了全面抗战的整个历史时期。

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退役。

他在任时随机构演变,其职务是:昭通团务督练分处处长、昭通团管区司令、昭(通)宣(威及会泽)师管区副司令、昭宣师管区司令。

其机构均属省政府相应机构直接管辖。

清代昭通古籍考述

清代昭通古籍考述

昭通市清朝时期古籍考述【摘要】清朝时期昭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文化名人,他们都留下了传世之作。

通过查阅《新纂云南通志.九》、《昭通县志》、《昭通史话》等书,系统的搜集整理了几位名人的生平和著作及诗文,并对这些文化名人的作品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他们分别是:魏定一与《中庸衍义》及诗文•集、辛联玮与《昭郡之乱》及其诗文、饶起孝与《竹山馆诗集》、萧瑞麟与《榴花馆诗序》、徐熙与《劝孝歌》、张希鲁于《西楼文选》、谢文翘与其诗文;这些作品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通过对其的学习和了解,更好的传承家乡的文化。

【关键词】清朝时期;昭通;文化名人;作品;一、魏定一与《中庸衍义》及诗文·集魏定一(1759——1851):字不坡,号也野。

“乾隆壬子经魁。

品行卓绝,淡于荣利,仅公车一次。

推县令,固辞,专意养亲授徒。

历主昭通、威宁书院讲席,岁入束修分给族人,以诗古文辞书画自娱。

所居松竹园甚幽雅,沐鹤汀造其庐,题额曰:五柳遗风。

钱南园赠联云:护门草亦芝兰味,掷地辞成金石声。

著书十余种,毁于兵燹,今所存惟《也野语示》、《中庸衍义》、《百花词》行世。

卒年九十三,门人谥日:文贞。

”[①]昭通晚清著名学者张希鲁对魏定一做了以下评述;“昭通近代的学术。

自然要推魏定一。

在定一之前。

明史虽载;有“遣子弟入监读书”的话,然未闻有通籍成名的。

其故在挛通梗阻,书不易得,兼以土人椎鲁居多,读书一道,似非所宜。

自清雍正改土归流后,各省人民迁居者渐多,不觉倒客为主,读书应考的人,方日胜一日。

然卓然自树,能以文学启鸣的,已不多见。

如定一除辞章之外,兼通经术,自是难能可贵!,比之全国诸大师,当有愧色。

丰奎其倩高拔俗,蝉蜕污秽,允为清代第一流人物。

其所著《中庸衍义》及诗文•集等.,.除少数人传诵外,海内得睹者尚稀。

有志表彰乡先贤的人,于此不可不稍加注意。

尝见石屏许印芳所辑滇诗《重光集》,选定一诗六、七十首,在全集中为最多。

[②]附:魏定一诗两首《锦屏彩霞》:翠峰岚影灿红霞,更酿祥云五色酒。

我的家乡昭通名人作文

我的家乡昭通名人作文

我的家乡昭通名人作文谈一个我家乡的英雄人物,“人民功臣”罗炳辉。罗炳辉,云南昭通彝良人,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长、旅长、军长等职,是一位被称为从奴隶到将军的杰出军事家。1946年6月23日,罗炳辉逝世时,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分别为他的墓碑题“志在革命,功在人民”“人民功臣罗炳辉同志不朽”“革命到底,死而后已;精神不死,万古长存。”等盛赞他戎马一生的不朽功绩。罗炳辉自幼受尽地霸欺凌,立志从军,1914年16岁的罗炳辉离家出走,徒步到昆明,几经周折,当上候补炮兵,由于他刻苦学习,很快被转为正式兵。1929年,罗炳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发动“吉安起义”,起义军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五团,罗炳辉任团长。罗炳辉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5次反“围剿”斗争中,他率部屡建奇功,曾在一天之中连夺两座县城。后来,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夫人在延安听到他的传奇故事后,称他是“神行太保”,并感叹地写道:“罗炳辉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是一个智勇兼全的人物……”罗炳辉生前曾多次讲过:“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一切利益,最热忱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是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罗炳辉作为云南唯一的将军,作为云岭英雄典型代表,其精神必将一直影响云岭大地。一是百折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少年罗炳辉从反抗地主恶霸到离家投军,其间经历了太多的迷茫、曲折与坎坷,但他没有屈服,始终奋斗不息、百折不挠地苦苦探索寻求出路与真理;二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罗炳辉在日记和笔记里写道:“一个革命者,生为革命,死为共产主义献身,一心不变。”这些掷地有声、发自肺腑的铮铮誓言,正是他坚定理想信念的真实写照;三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精神。罗炳辉自从投身革命,就把自己交给了党和人民,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身。正是这种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促使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效命疆场;四是精益求精勇于实践总结的精神。罗炳辉始终刻苦认真地学习毛泽东同志军事理论、思想、路线和红军的战略方针、战略战术原则等,并联系实战熟练运用,指导战争实践而屡建战功。经对百年党史的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可歌可泣的革命史、用于探索的建设史、经天纬地的改革开放史,有信仰、有力量、有勇气、有方向。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领导中国人民砥砺奋进,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守初心,就是坚守忠诚,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在遇到困难之处、经历考验之时要有守初心的思想觉悟和担使命的行动自觉。。

云南的榜样人物事迹评说

云南的榜样人物事迹评说

云南的榜样人物事迹评说篇一:云南省是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值得称赞的榜样人物,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颂。

其中,有一位名叫李桂林的人物。

他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一个偏远的山村里,家境贫寒。

但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毕业后,他进入了一所小学当老师,但由于当地的教育资源匮乏,他不得不同时在校内担任多个职位,靠着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

后来,他成为了一名乡村教育家,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他创办了“爱心小组”,带领着小组成员一起为学生们提供教育支持和志愿服务。

在他的带领下,爱心小组不断壮大,帮助了数以千计的贫困学生。

李桂林老师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被誉为“大山里的天使”,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优秀志愿者教师”称号。

还有一位名叫陈光标的人物。

他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一个山区农村,家境贫寒。

但他从小就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在他的领导下,他的公司一直致力于为社会做出贡献,比如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捐赠大量的资金和物资,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

此外,他还积极投身环保事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光标老师的事迹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他被誉为“中国首善”,并获得了多项国内外的慈善奖项。

以上两位云南的榜样人物,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社会做出贡献,就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和认可。

他们的精神也将激励着我们,在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不断追求进步,为建设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云南省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地方,也有着许多值得敬佩的榜样人物。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云南人民所推崇和传承的。

本文将介绍几位云南的榜样人物,他们分别是:纳西族著名作家赵藩、云南省主席卢汉、抗日名将张冲和云南大学校长郑天翔。

赵藩是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著名作家,他是中国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昆明圆通山石碑坊所表忠义节三位人物介绍

昆明圆通山石碑坊所表忠义节三位人物介绍

昆明圆通山石碑坊所表忠义节三位人物介绍石牌坊分别旌表云南近代有“忠”、“义”、“节”操守的三位人物:一位是昭通人龙志桢、一位是弥勒人王炽、另一位是大姚人李玉堂。

东牌坊旌表的是龙志桢(1890年—1935年)。

龙志桢是龙云的胞妹,因未婚夫在械斗中被杀,她未婚先寡,终身不嫁,在家侍奉母亲,民众称她为龙姑太。

龙志桢淑德贤良,热心公益,创办了昭通历史上第一所幼儿园,创立志祯小学、炎山小学和簸箕湾小学,设立集市贸易,招募昭通、永善、巧家等地的农民开荒种地等。

因“守贞、尽孝、兴学、劝农”事迹被国民政府旌表。

南坊旌表的是李玉堂(1847年-1924年),李玉堂(号宝书)是大姚县耿家屯人,在清同治年间立有战功,逐渐升至总兵,记名加提督衔,赏戴花翎振勇巴图鲁名号。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日寇袭扰沿海。

李玉堂奉调于1895年二月抵江苏,驻防海州,1897年回滇,不久又调贵州,授安义镇总兵,光绪三十四年(1907年)六月二十八日奉谕旨补授贵州提督。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李玉堂带着家眷回到大姚,后病逝于家中。

李玉堂还乡后,曾大兴土木,建造庄园、公馆。

在大姚县城建有“大夫第”公馆,占地30多亩,在昆明亦有别墅。

同时,广置田产达千余亩。

西坊是“急公好义”坊,旌表的是王炽(1836-1903年),王炽在云南可谓名人,有“钱王”之称誉,其在昆明老街的府邸被命名为钱王街,其“同庆丰”和“天顺祥”票号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王炽多次为清政府支垫军饷。

光绪九年(1883年),法帝国主义进兵越南,清政府派提督鲍超会同云南巡抚岑毓英率兵援越抗法,由于耗费军饷巨大,各处协饷一时之间不能周济,王炽前后垫银60余万两。

后来,岑、鲍率军回滇,因撤兵勇急需遣散费用,王炽又主动垫银相助。

因此,岑毓英题赠“急公好义”和“义重指囷”匾额以表彰其功,并保奏捐赐四品道员职衔,恩赏荣禄大夫二品顶戴,诰封三代一品。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秦、晋两省大旱,王炽捐银2万余两赈恤,获得朝廷圣旨旌表。

段仲仪将军真实简历段仲仪将军简介

段仲仪将军真实简历段仲仪将军简介

段仲仪将军真实简历段仲仪将军简介段仲仪将军真实简历段仲仪(字德培),又称段德培,男,云南昭通人,将军,陆军中将,是滇军的将领。

段家在云南是名门望族,段德培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学生滇军源于清末新军第十九镇,有“滇军精锐,冠于全国”之说历任滇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60军军长参与血战台儿庄、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条山之战。

段仲仪将军真实简历段仲仪历史上有原型吗原型应该是段仲宇和段伯宇兄弟俩。

两人都做过老蒋高参,涉足远征军。

历史上没有这个人,是滇军的将领。

历史上没有叫段仲仪的人物,但是有一个人物叫段仲宇,他的经历和剧中段仲仪的差不多,段仲仪的原型人物很可能就是段仲宇。

这只是电视连续剧《国家记忆》中编剧虚构的一个人物。

1941年,日本横扫东南亚的阴谋昭然若揭,半壁沉陷的中国岌岌可危,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危在旦夕!蒋JS 紧急召见滇军中将段仲仪(张丰毅饰),令其负责与盟国指挥层的军事协调。

段仲仪积极参与缅战策划,段家儿女纷纷走上抗日战场,浴血奋战,九死一生,驱逐倭寇于国门之外,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历史上没有叫段仲仪的人物,但是有一个人物叫段仲宇,他的经历和剧中段仲仪的差不多,段仲仪的原型人物很可能就是段仲宇。

段仲宇(1904-)河北蠡县人。

少将。

1931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九期、陆军大学第17期毕业。

中共地下党员。

1948年11月任国民党上海港口司令部副司令兼上海铁道西路守备司令和上海市政府政务委员,1949年5月在上海起义。

段仲仪将军真实简历在电视剧《国家记忆》中的段仲仪,历史上没有这个人,但是它的原型是段仲宇。

段仲宇生平简介:段仲宇(1914—2010),河北蠡县人。

1931年5月南京中央军校第九期、陆军大学第十七期毕业。

中共地下党员。

1948年11月任国民政府上海港口司令部副司令兼上海铁道西路守备司令和上海市政府政务委员。

上海解放前夕,段仲宇利用与中国国民党上层要员的关系,为新中国解放作出了富有成效的贡献:机智地保护了万名参加求生存罢工的铁路工人,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党组织交给的既保护工人安全又不暴露身份的双重任务。

中国彝族名人

中国彝族名人

中国彝族名人中国彝族名人一、彝族将士1、龙云——(1884~1962年)男、彝族、纳吉伍沙,四川金阳县人。

从小习武,十几岁时到云南昭通去投靠其舅舅。

后成为蒋介石政府云南主席。

统治云南长达18年之久,陆军上将。

2、卢汉——(1895—1974.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军陆军二级上将。

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3、张冲——(1901—1980),原名绍禹,又名维新,字云鹏、彝族、彝姓尼娜,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小布坎(现划归弥勒县)人。

1901年1月25日,张冲生于云南省泸西县,曾任滇军旅长、师长。

张冲任国民党60军副军长兼184师师长。

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被提升为军长。

1942年任云南部队第二路军指挥官。

云南解放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民委副主任兼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主席。

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民委主任、中共云南省省委委员、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0年10月30日,张冲病逝于北京,享年81岁4、李文学——(1826-1874),又名李正学,彝族,弥渡县瓦卢村人,清末云南哀牢山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

咸丰六年四月,李文学聚彝汉农民5000余人,在弥渡县瓦卢村后山天生营起义,提出“铲尽满清赃官,杀绝汉家庄主”的**口号,李文学被推为“彝家兵马大元帅”。

在哀牢山区先后建立8个都督府。

1874年3月28日,李文学在南涧乌龟山壮烈牺牲。

5、李学东——彝族,四川马边人,哀牢山起义将士,(资料不详)6、小叶丹——(1894-1942)男、彝族,彝名果基约达,四川省冕宁县(今彝海乡)人。

解放前四川、彝族果基家的头人.他与刘伯承元帅歃血为盟之事,被传为一时佳话.彝海结盟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佳话,是彝族人民对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具体体现。

行走彩云之南之昭通:拜访云南王龙云故居

行走彩云之南之昭通:拜访云南王龙云故居

行走彩云之南之昭通:拜访云南王龙云故居传奇的龙云,名震一时的“云南王”。

虽经风雨剥蚀,但那些和传奇有关的物证依然在人们的视线里。

比如昭通的龙家祠堂,在经历了70多年的风雨之后,仍然见证着这位昭通炎山松乐村营盘走出来的纳吉老四的点点滴滴。

小松山脚下建盖祠堂龙云的一生早已成为传奇,龙云的故事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和他相关的人太多,相关的事太多。

在昆明如此,在昭通亦如此。

我们就去位于昭通城郊一叫小松山的地方,寻觅曾经风云整个云南,被称为“云南王”的龙公馆看看!修缮一新的龙家祠堂大门。

绿树成荫,在外看着就很威严哈!门头一角雕龙画凤的门头。

在碉楼上还可以清晰的看见当年留下的机枪眼。

侧门的一角,大门紧锁。

祠堂落成的年代很久了!被称为东大门的地方。

这些树都是上百年的历史了。

走进了龙家祠堂,同时也走进了一段历史。

虽说是祠堂,但看上去完全是一个豪宅大院,据说是仿照昆明吴三桂的金殿而建成,但其规模又比金殿大得多。

光占地面积就有25.5亩。

整个龙家祠堂分为龙氏宗祠及宅院两个部分。

龙氏宗祠是龙云的家内祠堂,宅院则是他1942年回乡时和家人一起居住过的地方。

那T型是当年看守犯人的,里面是地牢。

这也是另外一处地牢的所在地,呵呵,很有地主风范哦!龙家祠堂简介站在外围的城墙上看到的建筑主体。

“龙云?云南王,谁不知道,那是我们昭通人。

龙家大院?往前边走十几公里,找不到你到路上随便打听!”我们一行人随便一问当地人都知道。

我们就是往这条路过来的!龙云并不是出生在这个地方,那为什么他家的祠堂会修在这里?据说,龙云为建家祠,他请了昭通有名的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翻山越岭寻龙点穴一直到永丰簸箕湾的小松山后,举目望去,可看到龙的寨、望海楼,小松山脚下有龙潭水,便附龙入海,于是就选定在小松山脚下修建龙家祠堂。

据当地人介绍,在小松山脚下,有一龙潭水,四季长流,冬暖夏凉。

龙云在这儿修了家祠后,又在龙潭边修了看台,潭内种上荷花。

半亩方塘,天光云影。

[龙云龙绳武,彝族。1905年(庚寅年)生,云南昭通人。国民党]龙云功与过

[龙云龙绳武,彝族。1905年(庚寅年)生,云南昭通人。国民党]龙云功与过

[龙云龙绳武,彝族。

1905年(庚寅年)生,云南昭通人。

国民党]龙云功与过龙绳武。

龙绳武。

彝族。

1905年生。

云南昭通人。

国民党陆军中将。

中文名,龙绳武。

国籍,中国。

民族,彝族。

出生日期,1906年。

人物简介。

龙绳武。

彝族。

1906年生。

云南昭通人。

国民党陆军中将。

云南王龙云长子。

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8期。

法国圣西尔军校骑兵科毕业。

1929年任云南陆军讲武堂军士大队副大队长;1940年任昆明行营第2旅少将旅长兼腾龙边区行政监督;1942年日军进攻腾冲时弃城逃跑;1943年任暂编第19师师长。

抗战期间曾秘密加入民革;1945年12月任第60军副军长。

后任国民政府少将参军;1949年4月任总统府中将参军。

8月随龙云在香港参加起义。

后被人民政府任命为云南省人民政府委员, 但50年其三弟龙绳曾因武装叛乱。

全家老小被云南军区部队击毙在昭通家中, 他滞留香港没有到昆明就任.1954年11月赴台湾。

接受了蒋介石对他总统府中将参军的任命.在他的晚年中。

顶礼膜拜佛门。

龙云直至临终。

龙云子女后人。

龙绳武之子龙宗霖膝下已有一儿两女。

儿子龙苗已大学毕业。

大女儿龙馨念大四。

小女儿龙贞念大一。

三个子女选修的外语课程都是华语。

普通话及昆明话都说得很好。

1991龙绳文病逝。

因他一生单身。

没有子女。

过世后其“北宫“饭店连同地皮一起被龙绳武买下, 由龙宗霖继续经营饭店。

英文名还是Yenching Palace。

坐落在华盛顿西北区的康乃狄克大道。

距中国大使馆不远, 但生意难做又不赚钱, 后来只得把地皮租给药店Wagner Pharmacy, 以租金为其五口之家的生活。

注: 上面相片前排从左到右: 二孙女, 侄龙保福, 甥乔玉书, 龙保福之子, 后排从左到右: 子宗霖, 大孙儿, 大孙女, 大女儿宗彦, 绳武夫人, 二女儿宗敏, 表妹, 小女宗慧, 二弟绳祖之女龙珠, 表侄女, 乔玉书之妻右面相片是20XX年绳武夫人百岁寿宴上;从右到左:寿星绳武夫人。

龙云简介【龙云简介】龙云:龙云人物生平,龙云人物事迹(新)

龙云简介【龙云简介】龙云:龙云人物生平,龙云人物事迹(新)

龙云简介-【龙云简介】龙云:龙云-人物生平,龙云-人物事迹专题:龙云简介龙云,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

彝名纳吉乌萨。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

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

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

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

龙云简介_龙云-人物生平清末民国龙云1884年11月19日龙云生于云南省恩安炎山区松乐村下营盘1个保有奴隶制残余的封建地主家庭。

爷爷纳吉灼足,曾任部落酋长,后封土司。

爸爸龙清泉英勇善斗,妈妈为海氏家族女。

龙云大排行第四,小名毛老四,在家居长,尚有一弟一妹。

其村寨极偏僻,没有学校,少年龙云一直未能读书启蒙。

1888年爸爸龙清泉病逝,家境沦落,妈妈带他回娘家,由舅舅龙德清抚养,喜爱武术。

1896年,龙云进昭通城,在一家私塾发蒙读书,无奈龙云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没有兴趣,于是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侠义心肠,与卢汉、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1903年,龙云只身独闯进绿林头子“顺江王”余海山的老巢一举杀掉余贼,为民除害。

龙云1911年春,卢汉、龙云、邹若衡出外收购木材,后因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淹死20余人,无颜回乡,只好去四川另谋出路。

6月,龙云与卢汉、邹若衡在云南永善县城加入魏焕章的反清部队,开到四川宜宾。

12月中旬,滇军援川部队谢汝翼梯团开到宜宾,龙云等加入滇军徐采臣营,被委任为上尉候差官。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5月龙云等随滇军开回云南,被保送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骑兵科学习。

1914年秋,龙云击败1个到昆明摆擂台的法国拳师,轰动了昆明,引起云南都督唐继尧的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昭通伟大历史人物专辑》俊采星驰,人杰地灵——昭通伟大历史人物龙云(1884年11月19日-1962年6月27日),云南昭通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滇军将领,云南省政府主席。

字志舟,原名登云。

龙云有句名言:“此路行不通,去找毛泽东!”这真实地反映了他戎马一生的总结。

龙云为国民党二级上将,滇军主要将领,曾任国民党陆军副总司龙云令。

1949年 8月15日起义,后为解放云南做出了贡献。

1984 年 11月 19日,在民革中央举行的纪念龙云诞辰一百周年的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的讲话中,称龙云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为人民做了好事的爱国民主人士”,“他同中国共产党有多年合作的历史,是我们党的一位真诚的朋友,他为人民的事业有过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

1957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毛泽东曾把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龙云介绍给他,并在一起亲切交谈。

国防委员会是全国武装力量重要的咨询机构,当时毛泽东任主席,副主席 15人,其中国民党起义的将领有 4人,其中之一就有龙云。

龙云是 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

他的一生主要做了以下三件大事。

一是统一云南,稳定局面。

1911年武昌起义后,时任云南三十七协协统的蔡锷,在云南举兵起义,建立军政府,任云南总督。

蔡锷手下有个得力听话的新军管带叫唐继尧,能征会讨屡建战功,颇得蔡锷的喜爱。

蔡锷入川后,唐继尧任云南都督。

(1902—1995)云南省昭通市人,一代国学宗师。

1902年5月出生在一个以教书为生的知识分子家庭。

1921年从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官费进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四川大学前身)。

1926年考取北京师大研究班和清华大学研究部。

毕业后,1929年到上海,任大厦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

1933年应聘河南大学教授。

1935年,到法国潜心研究中国流失到法国的珍贵文物,进行拍片、拓摹、抄录共3000多张,1937年带回祖国。

回国后先后在东北大学、西北大学任教。

1940年任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昆明师院(后西南联大、今云师大)任教,因被特务盯梢,转到苏州任英士大学文理院院长。

1949年5月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

1950~1952年在云南革命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52年进云南博物馆工作。

1953年起在浙江苏州大学,先后任中文系主古籍研室所所长,博士研究导师。

1955年任浙江省政协委员。

先后著有《瀛涯敦煌韵辑》、《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陈本礼楚辞精义留真》、《屈原赋校注》、《陆平原年谱》、《楚辞书目五种》、《楚辞今绎讲录》、《楚辞学论文集》、《楚辞通故》、《莫高窟年表》、《敦煌学概论》、《屈原赋今绎》、《敦煌学论文集》等1000多万字的研究著作。

其中《楚辞通故》一书被海内外专家誉为“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

荣获全国高校首期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一等奖。

姜亮夫先生是我国卓有成就的教育家,德高望重,八十年代以来曾任屈原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会长、中国训诂学会顾问、中国音韵学会顾问、《汉语大词典》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先秦文学分支文学主编。

他为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保留珍贵的文化遗产奋斗了一生,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95年12月4日逝世,享年93岁。

著作书目:《中国声韵学》上海世界书局民国22 [1933]《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6《陆平原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屈原赋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张华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7《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中华书局 1959《晋陆平原先生机年谱》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67[1978]《楚辞今绎讲录》北京出版社 1981《古文字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敦煌学概论》中华书局 1985《莫高窟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楚辞通故》济南齐鲁书社 1985《敦煌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敦煌碎金》,陶秋英纂辑,姜亮夫校读,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楚辞书目五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古史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姜亮夫文录》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屈原赋今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文学概论讲述》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0罗炳辉(1897-1946),1897年出生在云南昭通市彝良县一个彝族贫苦家庭,从小过着牛马不如的农奴生活。

1915年入滇军当兵,作战勇敢,从士兵升至营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东征战争和北伐战争。

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江西吉安领导靖卫大队士兵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历任团长、旅长、第六军第二纵队长、第十二军和第二十二军军长等职。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任红9军团军团长。

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

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途中屡担重任,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北上,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

中央军委赞誉红9军团为“战略轻骑”。

抗日战争初期,曾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从事统一战线工作。

1939年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

1940年后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等职,为巩固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

虽身患重病,仍亲临前线部署作战。

1946年6月21日在兰陵时突然病情恶化,不治逝世。

罗炳辉用毕生的精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尤其要为劳动大众的解放和利益,以真理、正义、公道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

”遗体安葬在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的题词。

卢汉(1895(乙未年)—1974.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常委。

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卢汉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4期步兵科。

是龙云的表弟,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

辛亥革命后随龙云加入滇军,二人受到唐继尧的重用。

历任滇军排、营、团、旅、师、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等职。

张开儒(1869—1935年):巧家县蒙姑人。

1904年留学日本,先后入日本振武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

1905年加入同盟会。

1909年归国,任云南陆军讲武堂提调兼军事教官。

1911年参与发动“重九”起义。

云南军政府成立,受蔡锷命历任西进支队长、援川军梯团长、师长等职。

1917年起,追随孙中山护法、北伐,历任中华民国军政府陆军部总长、第三军军长兼南(雄)韶(关)连(县)镇守使、滇军护法军总司令、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总长、大本营参军长,授陆军上将。

1924年被反对北伐的新军阀夺权,寓居澳门。

1927年回昆明定居,任云南省政府高等顾问,1935年病逝于昆明。

张开儒在护法战争中,以“一炮保皈朝”、“三炮定韶关”等战例名垂青史。

苟悦彬(19l9—1949):昭通绥江县中城人。

早年就读于成都济川中学和高级工业职校、湖南战车工程学院,1945年6月,随学校迁到重庆,同年11月进重庆二十一兵工厂作职员,1946年到绥江中学任教,1947年到重庆二一兵工厂任技术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重庆地下党重要情报人员,负责发送《挺进报》。

1948年春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关押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

在狱中多次经受酷刑而不屈,组织绝食斗争。

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渣滓洞监狱。

萧瑞麟(1867-1939)清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云南最早的赴日留学生。

其于1904年东渡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学习师范,回国后创办云南昭通五属师范传习所传授新学。

1909年考入京师大学堂经科,师从夏震武先生刻苦攻读,先后著有《左微》三卷、《通鉴小誌》二卷。

夏震武先生曾题诗赞其“山中屈指门墙选,應許成均第一人。

”其一生著述甚丰,除在京师大学堂所著外。

还有:《公车北上記》三卷、《乙未南归記》三卷、《乌蒙纪年》四卷、《乌蒙遗事》一卷、《宏文书院讀書日记》一卷、《日本留学参观记》一卷及《榴花馆诗存》十卷等等。

陆崇仁(1887—1951):号子安,彝族,昭通市巧家县荞麦地人。

民国初年毕业于云南法政学校。

1920年当选省议会议员,后任寻甸县知事。

1924年,龙云委任张开儒为第五军法处长。

1927年陆任富滇银行会办、1930年任省政府委员复兼财政厅长、国民政府云南税区税务局长、1944年任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及云南省参议员选举监督。

1945年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掌理云南财政达14年。

倡修并捐资刊印民国《巧家县志稿》,捐资创办巧家县立崇仁中学,开办附设简易师范班和附小等,同时捐赠图书及医疗器械。

1949年寓居香港。

李仕厚(1909—1985):回族,昭通市鲁甸县桃源人。

毕业于东陆大学,曾执教省立第一中学、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昆华工校、公立回族民德中学,参与创办私立护国中学。

历任云南通志馆助理编辑、《云南日报》编辑、省政府秘书、省回族救军协会常务理事。

1942至1949年,先后任姚安、安宁、曲靖、宣威等县县长。

1950年后,任省文史馆馆员、省政府参事。

晚年主要从事郑和生平、家世、事迹的考证研究,著述颇丰,成就斐然。

主要著作有《原本郑和家谱校注》、《郑和家谱首序》、《赛典赤家谱新证》、《郑和的伟大贡献及其家世渊源和后嗣近况》、《郑和新传》等十数种。

1985年3月病逝,学界哀挽:“士为郑和死,厚缘文章生。

”禄国藩(1885~1972),字介卿,彝族,昭通市彝良县龙海乡人。

1906年东渡日本入东斌步兵专科学校,并在日本加入同盟会。

1910年,归国,入云南陆军第19镇,参加昆明辛亥“重九”起义和此后的护国、护法军事,历任滇军支队长、成都警察厅厅长、下关厘金总办、驻粤滇军第3军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普洱道尹、省公路总局督办兼官商合办汽车公司董事长等职。

全面抗战爆发,受龙云委托,主持修筑滇缅公路。

后担任云南宪兵司令、防空司令兼昆明警备司令。

1912年任援川滇军第1梯队副官长,1913年任滇军第9团团长,1915年12月任护国军第1军第3梯团第5支队长,讨伐袁世凯,1916年在四川任陆军第6师步兵23团团长兼成都警察厅厅长,不久任上川南汉军统领兼四川第9区清乡督察处处长,1917年3月因病辞职回滇,1918年任靖国联军总司令行营咨议处处长,1919年10月任滇军总司令部参谋部第2部部长,1921年处任大理下关厘金总办,1923年1月任驻粤滇军第3军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同年底辞职返滇,闲居昆明,1928年任普洱道尹,后改为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1931年任云南省公路总局代理督办,1936年8月任云南省公路总局督办兼官商合办汽车公司董事长,1941年12月任云南省宪兵司令兼云南省防空司令和昆明警备司令,1946年加入“民革”,任民革云南省委委员,1948年任云南省省务委员会委员,1949年12月9日,参与筹划云南和平起义,后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云南省政协常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