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北京怀旧_与认同危机_对近年_京味话剧_的深层解读_何明敏汇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胡同: 记忆中的乡土
林语堂曾在 $迷人的北平% 一文中写道 : %在那里每一所的房屋有一个院子, 每一个院子中有一个
! 一所院子, 金鱼缸和一棵石榴树) ! 一个金鱼缸, 一棵大树, 恰恰是京味话剧舞台上常见的布景 # " 老北京无疑是最 !虽是城市却调和着乡村的清静 ! , %具城市之外形, 而又富有乡村的景象之田园 ! ,
具乡土感的城市#这乡土感不仅在于它的自然气息, 更在于它的人情况味 #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 % 一 书中指出, 乡土社会是一个 !熟悉" 的社会 , %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 在孩子眼里周围
关于话剧研究, 一般而言, 可在舞台艺术研究的领域下展开, 也可从文学研究的视角出发#作为文 类之一的话剧文学研究, 一般围绕话剧史的书写& 史料的发现& 作家作品评述& 戏剧思潮研究& 戏剧理论阐 释& 戏剧观讨论& 民族化问题& 比较研究等角度进行#具体到京味话剧的研究, 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作品
: (上海的摩登与怀旧 " , (中国图书评论% )**- 年第 " 期# !# 参见李欧梵 : (全球城市的自我形象塑造: 谈老上海的怀旧论述 " , (文化研究% )**/ 年 + 月创刊号# " 黄宗仪 : (京味文学第三代: 泛媒介场中的 )* 世纪 +* 年代北京文学"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年, 第 (+ $ 参见王一川 - 页#赵园认为 , % &京味( 是由人与城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 是人所感受到的城的文化意味 ! ) 参见赵园: $北京: 城与人"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年, 第 !" 页#
!! 重新飞腾的自信与追求# 老上海之所以成为怀旧论述一再召唤的历史断片, 实是因其乃是推动全 "!上海怀旧 " 球城市空间塑造的双重镜相交会之处: 老上海既是过去, 也是全球城市的未来 ! ) 虽然
百度文库
面向过去, 实则暗含上海人在全球化时代对于再造辉煌的渴望# 另一方面, 诚如李欧梵所指出的,
# 是上海人对于本土身份认同的追寻 # !上海怀旧" 又是 !绝对属于上海人的! ,
!
) **)
何明敏 : %北京怀旧" 与认同危机: 对近年 !京味话剧" 的深层解读
一& 作为怀旧风尚的京味话剧
当代中国的怀旧之风兴起于 !+1* 年代末 !++* 年代初, 而!上海怀旧 " 热作为其中最为突出的表 现, 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 , %上海怀旧" 聚焦于 )* 世纪三四十年代处于西方殖民文化语 境之下的老上海#关于老上海的怀旧作品不遗余力地再现十里洋场的声色犬马 & 歌厅舞会的灯红酒 绿#那些带着复古意味的旗袍& 月份牌& 爵士音乐& 好莱坞老电影也在怀旧风潮之下重新引领流行风 尚#因而 !上海怀旧" 所体现的是一种对于中产阶级生活的向往# 在这背后则是上海人对于昔日繁 华的自豪与留恋, 对于 !+"+ 年之后上海地位衰落的 !逆反 " 与不满, 也是对于上海在现代化进程之下
! 研究多集中于作家 为主要对象, 围绕 ! 京味" 作为一种戏剧风格, 散见于各文学史& 戏剧史的部分章节# " 关于京味话剧的研究专著, 作品的分析, 其中关于老舍剧作的研究最为成熟# 目前为止仅有黄益倩的
$ 京味儿话剧的文化生态% 一书#该书从文化生态学的方法入手, 考察京味话剧与北京文化环境之间的关
参见刘锡庆主编 : (新中国文学史略"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年; 费振刚主编 : (中国文学史纲 " ,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 年; 张钟主编 : (中国当代文学概观"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年; 甘海岚& 张丽 ’ 主编: $京味文学散论" ,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 年; 董健& 胡星亮主编 : (中国当代戏剧史稿 " ,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 社, )**1 年; 王新民 : (中国当代话剧艺术演变史 " ,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年; 高音 : (北京新时期戏剧史 % 北 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年; 等# 参见克莹 & 李颖编 : (老舍的话剧艺术 " ,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 年; 冉忆桥& 李振潼 : (老 " 关于老舍剧作研究, 舍剧作研究"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1 年; 洪忠煌& 克莹编著 : (老舍话剧的艺术世界 " , 北京: 学苑出版 社, !++, 年; 韩经太 等 : (老舍与京味文学"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年; 等# : (京味儿话剧的文化生态 " ,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年# # 参见黄益倩 : (京味话剧是否变了味 " , (光明日报% !++- 年 !! 月 !+ 日; 谷海慧 : (京味儿话剧审美要素论析 " , (戏剧 $ 参见苏丽萍 艺术% )**( 年第 ! 期; 黄益倩 : (从 !京味" 到 !渝味! : 论话剧地方化风格的艺术追求 " , (红岩% )**+ 年第 , 期; 解玺璋: $拿什么拯救京味戏剧 " , (光明日报% )*!! 年 / 月 !! 日; 朔石 : (京味话剧的前世今生 " , (文艺报% )*!, 年 !* 月 )! 日#
$ 因此, 定存在风貌! , 而赵园所谓 !城的文化" 是指!现代性文化中的古典性文化遗存 ! ) 京味文化或
京味文学的提出, 总是在传统和现代的对照之下, 由当下而抚今追昔, 其中的怀旧意味显而易见 # 京 味话剧的舞台所呈现的也多是关于老北京城过往的人文景观 & 市井风情& 历史事件& 传统文化等等# 身处剧场的观众, 在舞台之下面对舞台之上, 其中的时空距离尤为容易召唤出观众的怀旧情绪 #怀旧 之风的兴起, 必然借助于在日常生活中无孔不入的传播媒介 # 在机械复制时代, 文学& 摄影& 音乐& 影 视剧等对于过往的声画再现广为流传 #文化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使对历史现场的虚构和再造变得轻 而易举, 怀旧文本借助技术的发展大批复制 #然而不同于小说& 照片& 影视剧等的生产, 话剧的演出因 其现场性而不可复制#它以舞台为场地再造时间和空间的在场, 从而制造一种不一样的!灵晕 ! )京 味话剧以其生动的现场表演& 逼真的道具和舞台布景等引领观众重返历史现场 #因此, 在怀旧氛围的 制造和怀旧情绪的渲染方面, 以其带给观众的本真性体验优于其他艺术形式 # 近年来京味话剧演出热潮, 对于!北京怀旧 " 的文化推动, 相较其他文艺形式而言尤为显著# 纵 观 )*!, 年的北京话剧演出记录, 先是开年之初, 改编自热播电视剧$大宅门 % 的同名话剧在国家大剧 院首演#在 )*!, 年的年尾, 同样是明星阵容& 豪华班底打造的大制作$王府井 % 也再次在国家大剧院 迎来自 )*!! 年首演以来的第八轮演出#一度被观众将京味话剧与其风格对等起来的北京人民艺术 剧院, 则在 )*!, 年先后复排了四出经典京味话剧 # # #(骆驼祥子" (茶馆" (天下第一楼 % 和$小井胡 同" , 同时再次将近年来火热的$窝头会馆 % 搬上舞台# 不可否认, 创作于不同年代的这五出京味话
) *!)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剧, 俨然成为北京人艺的经典之作#京味话剧的演出, 不仅有大剧场的大制作, 也少不了小剧场的小 制作#明戏仿戏剧工作室改编了老舍的三部小说$我这一辈子 " (猫城记% 和$离婚" ) 李伯男话剧工 作室推出的 $建家小业" , 则在一年之内进行了五轮演出#青年导演黄盈的!京味三部曲 " 之$卤煮 " , 在 ! )*!, 年金秋北京优秀剧目展演" 进行了封箱演出, 引发了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 另外, 导演林兆 华在继 $茶馆 " (窝头会馆% 和$老舍五则 % 之后又于 )*!, 年 / 月为观众带来了一出$隆福寺 " ) 由此 可见, 京味话剧的上演也不再是独属北京人艺一家 #京味旧作再登舞台, 京味新作络绎不绝, 今年的 京味话剧热依旧在持续升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京味话剧的热演尤为值得关注 # 回顾京味话剧的发展历程, 北京人艺于 !+/! 年上演, 由老舍编剧& 焦菊隐导演的$龙须沟" , 已成 为京味话剧的奠基之作#老舍的 $茶馆% 作为 !东方话剧舞台上的奇迹! , 则是京味话剧史上始终难以 逾越的扛鼎之作#新时期以来, 苏叔阳& 李龙云& 何冀平等剧作家在老舍创作的影响之下续写京味故 事#何冀平& 郑天玮& 刘恒笔下聚焦的是清末民初至 !+"+ 年前, 老北京& 老字号& 老市民的人情世态# 苏叔阳& 李龙云则更多的着笔于 !+"+ 年之后, 胡同小院里的普通老百姓在一系列政治事件影响之下 的人生体验#中杰英的剧作始终关注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大潮之下, 新老北京人所面临的价值观 念冲突#过士行则将视角延伸至传统文化题材, 他的$闲人三部曲 % 在 !++* 年代低迷的话剧市场可 谓独树一帜#蓝荫海& 王俭等剧作家侧重于书写四合院邻里之间的人情冷暖 # 可见对于京味剧作家 而言, 天安门& 故宫等政治意味浓厚的建筑不过是这座城市的背景, 更为值得关注的依然是胡同内外 的家长里短和市井街头的民风民情: 从胡同小院里的人生百态到市井商户的喜怒哀乐; 从传统文化的 失落到伦理人情的缺失#因而京味话剧总是置身于一个历史和现实对照的大框架之下 # 然而, 从近 年来京味话剧市场的演出状况可见, 经话剧市场的!优胜劣汰 ! , 所留下的京味话剧多是在价值取向 上是面向过去的, 即便所讲述的是关于当下北京的人和事 #那些逝去的乡土, 断裂的传承, 民族的过 往, 往往是京味话剧念兹在兹的话题 #
相对于 !上海怀旧! , 关于 !北京怀旧" 的研究显然大受冷落#然而关于北京的怀旧呈现出不同于 !上海怀旧" 的文化面貌#首先, 不同于 !上海怀旧 " 的中产阶级气息 , %北京怀旧 " 更为关注胡同市井 的底层市民, 从而更富本土气息, 也更具 !人情味 ! ) 其次, 不同于!上海怀旧 " 暗含的现代化& 全球化 渴望 , %北京怀旧" 体现为全球化进程之下对于传统和过往的挽歌情怀, 内含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和 反思#再者, 不同于 !上海怀旧" 的地方性 , %北京怀旧" 可上升为民族的集体怀旧, 外地人同样也可感 染 !北京怀旧! )至于 !北京怀旧" 所展示的文化图景, 自然离不开京味文化的作用 # !京味! , 北京的味儿#王一川曾经指出, 京味文学中的北京城 !应当是指故都北京城在现代的特
)*!/ 年第 ! 期( 第 ,* 卷)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30 ! )*!/ ( 4350 ,* )
与认同危机: ! 北京怀旧 " 对近年 的深层解读 !京味话剧 "
何明敏
摘 要: 京味话剧的舞台所呈现的多是关于老北京城的人文景观 & 市井风情& 历史事件& 传统文化等#
它通常在当下和过去 & 现代和传统的对照之下, 回顾消逝的胡同乡土, 悼念断裂的传统文化, 回忆民族的历 史过往, 从而展示了一番关于 !北京怀旧" 的文化面貌#怀旧则是重建认同的一种手段 # 通过再现失落的 胡同乡土, 可为现代化进程之下遭遇身份认同危机的现代人以暂时的抚慰; 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展示和痛 惜, 意味着现代性语境之下面对文化同质化的威胁, 人们转而于本土文化寻求文化认同; 关于民族共同体 的重构, 则是出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需求 #但是京味话剧所展示的 !北京怀旧" , 也是出于文化消费的 目的, 不能从根本上修复现代人的认同危机 # 关键词: 怀旧; 京味; 现代性; 共同体; 认同 !**1-/ ) 作者简介: : 何明敏,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DOI:10.13613/j.cnki.qhdz.002301
# 也另有文章, 系# 或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出发, 挖掘其文化内涵; 或重在阐释其审美特征; 或考察其演出现 $ 本文则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 状和发展方向等# 以近年来上演的京味话剧为文化文本, 以具体的戏剧文
本& 创作手记& 观众反响& 媒体报道等作为可供解读的材料, 分析京味话剧对于历史记忆的处理及其与现代 人怀旧心理之间的内在关系, 从而揭示京味话剧所呈现的 ! 北京怀旧! , 进一步挖掘其背后深层的文化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