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综合题--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附答案
(精校版)2019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精校版)2019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cdbc200b4e767f5acfceb2.png)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化学(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2卷化学(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7fb38979563c1ec4da7142.png)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卷一、单选题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2.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PO−数目为0.1N A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3.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4.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A .AB .BC .CD .D 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 .向CuSO 4溶液中加入足量Zn 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 4Cu+ZnSO 4 B .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 2CaCO 3↓+H 2O C .Na 2O 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 2O 22Na 2O+O 2↑D .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 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 32Fe(OH)3+3MgCl 26.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a 和b 分别为T 1、T 2温度下CdS 在水中的物质的量浓度B .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 的关系为:K sp (m)=K sp (n)<Ksp (p)<K sp (q)C .向m 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S 固体,溶液组成由m 沿mpn 线向p 方向移动D .温度降低时,q 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 沿qp 线向p 方向移动7.分子式为C 4H 8BrCl 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 .8种B .10种C .12种D.14种二、推断题8.环氧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绝缘性能以及与各种材料的粘结性能,已广泛应用于涂料和胶黏剂等领域。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真题试卷(全国Ⅰ卷)(含答案及过程详解)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真题试卷(全国Ⅰ卷)(含答案及过程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0bd658a10a6f524ccbf85ec.png)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s32 fe56 u64一、选择题(共7题;共42分)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 易溶于水及甲苯3.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4.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5.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天津卷)及答案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天津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a00a073169a4517623a32e.png)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天津卷)及答案一、制备Na2S2O3•5H2O反应原理:Na2SO3(aq)+S(s)Na2S2O3(aq)实验步骤:①称取15g Na2SO3加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80ml蒸馏水。
另取5g研细的硫粉,用3ml 乙醇润湿,加入上述溶液中。
②安装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加持装置略去),水浴加热,微沸60分钟。
③趁热过滤,将滤液水浴加热浓缩,冷却析出Na2S2O3•5H2O,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回答问题:(1)硫粉在反应前用乙醇润湿的目的是。
(2)仪器a的名称是,其作用是。
(3)产品中除了有未反应的Na2SO3外,最可能存在的无机杂质是,检验是否存在该杂质的方法是。
(4)该实验一般控制在碱性环境下进行,否则产品发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II.测定产品纯度准确称取Wg产品,用适量蒸馏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剂,用0.2018 mol•L‾1碘的标准溶液滴定。
反应原理为:2S2O32‾+I2=S4O62-+2I‾(5)滴定至终点时,溶液颜色的变化:。
(6)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则消耗碘的标准溶液体积为 mL。
产品的纯度为(设Na2S2O3•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M)。
III.Na2S2O3的应用(7)Na2S2O3还原性较强,在溶液中易被Cl2氧化成SO42‾,常用作脱氧剂,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0.(14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H=—92.4kJ•mol‾1一种工业合成氨的简易流程图如下:(1)天然气中的H2S杂质常用常用氨水吸收,产物为NH4HS。
一定条件下向NH4HS溶液中通入空气,得到单质硫并使吸收液再生,写出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步骤II中制氯气原理如下:对于反应①,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升高温度b.增大水蒸气浓度c.加入催化剂d.降低压强利用反应②,将CO进一步转化,可提高H2产量。
化学实验综合题--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附答案
![化学实验综合题--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ec1b476c85ec3a86c2c52d.png)
1.[2019新课标Ⅰ]硫酸铁铵[NH4Fe(SO4)2·x H2O]是一种重要铁盐。
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温度保持80~95 ℃,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___________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 ℃时,失掉个结晶水,失重%。
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碱煮水洗(2)加快反应热水浴 C(3)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防止Fe3+水解(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5)NH4Fe(SO4)2·12H2O【解析】(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油污在碱性条件下容易水解,所以工业上常常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清洗,即碱煮水洗;(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温度保持80~95 ℃,由于保持温度比较恒定且2019年高考真题低于水的沸点,故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热水浴);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硫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为了防止倒吸可以加装倒置的漏斗,故选择C装置;(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H2O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且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故理由是: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新的杂质。
2019高考真题化学原理综合题汇编(带答案)
![2019高考真题化学原理综合题汇编(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29a389b7360b4c2f3f6477.png)
2019高考真题化学原理综合题汇编(带答案)1.(2019全国Ⅰ,28)(14分)水煤气变换[CO(g)+H 2O(g)=CO 2(g)+H 2(g)]是重要的化工过程,主要用于合成氨、制氢以及合成气加工等工业领域中。
回答下列问题:(1)Shibata 曾做过下列实验:①使纯H 2缓慢地通过处于721 ℃下的过量氧化钴CoO(s),氧化钴部分被还原为金属钴(Co),平衡后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50。
②在同一温度下用CO 还原CoO(s),平衡后气体中CO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19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还原CoO(s)为Co(s)的倾向是CO_________H 2(填“大于”或“小于”)。
(2)721 ℃时,在密闭容器中将等物质的量的CO(g)和H 2O(g)混合,采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反应,则平衡时体系中H 2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___(填标号)。
A .<0.25B .0.25C .0.25~0.50D .0.50E .>0.50(3)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 标注。
可知水煤气变换的ΔH ________0(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正=_________eV ,写出该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oichi 研究了467 ℃、489 ℃时水煤气变换中CO 和H 2分压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上图所示),催化剂为氧化铁,实验初始时体系中的P 和P CO 相等、P 和P 相等。
计算曲线a 的反应在30~90 min 内的平均速率v (a)=___________kPa·min −1。
467 ℃时P 和P CO 随H 2O CO2- H 2H 2H 2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Ⅲ)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理综化学(全国卷Ⅲ)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44959848d7c1c709a1451b.png)
绝密★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试理科综合水平测试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做题卡上.2 .答复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做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复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测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做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Fe 56 I 127一、选择题:此题共13个小题,每题6分.共7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答案】C【解析】【详解】A、硅是半导体,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A正确;B、铝合金硬度大,可用于高铁建设, B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 C错误;D、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D正确;答案选Co2 .以下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A.甲苯B.乙烷C.丙快D. 1,3-丁二烯【答案】D【详解】A、甲苯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A不选;B、乙烷是烷烧,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B不选;C、丙快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不选;D、碳碳双键是平面形结构,因此1, 3—丁二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选.答案选D.3 .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我10, 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丫原子半径大于Z.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熔点:X的氧化物比丫的氧化物高B.热稳定性: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C. 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D. 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硫酸【答案】B【解析】【详解】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由于均是主族元素,所以Y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是8个,那么X只能是第二周期元素,因此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又由于Y的原子半径大于Z,那么丫只能是第三周期的Mg ,因此X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0—2〕 /2=4,那么X是C, Z 是Si.A、碳的氧化物形成的分子晶体, 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氧化镁,那么氧化镁的熔点高于碳的氧化物熔点,A错误;B、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那么碳的氢化物稳定性强于硅的氢化物稳定性,B正确;C、C与Si形成的是共价化合物SiC, C错误;D、单质镁能溶于浓硝酸,单质硅不溶于浓硝酸, D错误;答案选Bo4.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下图.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Ma\ Mg .,〕 NOj\ cr. sor jL — h Vk « VM MT M M-IViMI M;田离子交换J -1—~■ -» W- ■■ ■■..H, |I N0「,C 「,SO 产i y d 1 - ~ - t—r4-:限制于交换I * -- ;] f 、、A.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总数不变B ,水中的NO 3—、SO 4-C 「通过阳离子树脂后被除去C.通过净化处理后,水的导电性降低 D,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响 H ++OH '^H 2O 【答案】A 【解析】【详解】离子交换树脂净化水的原理是:当含有Na +、Ca 2+、Mg 2+等阳离子及 SO 42 > Cl > NO 3等阴离子的原水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时, 水中的阳离子为树脂所吸附, 而树脂上可交换的阳离子 H +那么被交换到水中,并和水中的阴离子组成相应的无机酸;当含有无机酸的水再通过阴离子交换树 脂时,水中的阴离子也为树脂所吸附,树脂上可交换的阴离子 OH 」也被交换到水中,同时与水中的H +离子结合成水,那么A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总数增加, A 错误;B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水中的SO 42 > Cl > NO 3一等阴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树脂被除去,B 正确;C 、通过净化处理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降低,导电性降低, C 正确;D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阴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响 H + + OH =H 2O, D 正确;答案选Ao5.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 pH=2的H 3P04溶液,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每升溶液中的 H +数目为0.02N A+3 —-B. c(H )= c( H 2PO 4 )+2c( HPO 4 )+3C (PO 4 )+ c(OH )田离子交换物脂明因子 交换树脂C.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 pH 减小 D,参加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答案】B 【解析】【详解】A 、常温下pH=2,那么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 0.01mol/L,因此每升溶液中 H 卡数目为0.01N A , A 错误;B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选项 B 正确;C 、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电离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增大,C 错误;D 、参加NaH 2PO 4固体,H 2PO 4—浓度增大,抑制磷酸的电离,溶液的酸性减弱, D 错误; 答案选BoC 、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响,与乙酸乙酯 C 不选;D 、根据较强酸制备较弱酸可知向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可以制备二氧化硫,能到达实验选项 目的 实验A 制取较高浓度次氯酸溶液将C12通入碳酸钠溶液中 B 加快氧气的生成速率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参加少量MnO 2C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参加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D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向饱和内溶液中滴加浓硫酸A. AB. B 【详解】A 、氯气与碳酸钠溶液反响生成 钠、次氯酸钠 到实验目的,A 选;B 、过氧化氢溶液中参加少量二氧化镒作4 率,能到达实验目的,B 不选;验目的,6.以下实验不能到达目的的是 D成速分解,因此可以加快氧气 1能应,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能目的,D不选;答案选A o7 .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 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 (3D-Zn )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 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以下图所示.电池反响为放电Zn(s)+2NiOOH(s)+H 20(1)(九电上ZnO(s)+2Ni(OH) 2(s).尼龙保护层导电线购NiOOH 隰膜3D-Zn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外表积,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8 .充电时阳极反响为Ni(OH) 2(s)+OH-(aq)-e -^=NiOOH(s)+H 2.(1)C.放电时负极反响为Zn(s)+2OH -(aq)-2e -=ZnO(s)+H 2O(l)D.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答案】D【解析】【详解】A、三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外表积,吸附水平强,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A正确;B、充电相当于是电解池,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响,根据总反响式可知阳极是Ni(OH)2失去电子转化为NiOOH,电极反响式为Ni(OH)2(s) + OH (aq)—e =NiOOH(s) +H2O(l), B 正确;C、放电时相当于是原电池,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响, 根据总反响式可知负极反响式为Zn(s)+ 2OH (aq)—2e =ZnO(s) + H2O(l) , C 正确;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那么放电过程中OH「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D错误.答案选D.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8.高纯硫酸镒作为合成馍钻镒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工业上可由天然二氧化镒粉与硫化镒矿(还含(7)层状馍钻镒三元材料可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 Mn 的化合价分别为+2、+3、+4.当x=y='时,z=.3(2). MnO 2+MnS+2H 2SO 4=2MnSO 4+S+2H 2O (3).(2)将 Fe 2+ 氧化为 Fe 3+ (4). (3) 4.7 (5). (4) NiS 和 ZnS (6). (5) F -与 H +结合形成弱电解质 HF, MgF 2-^Mg 2++2F -平衡向右移动(7). (6) Mn 2++2 HCO J=MnCO 3 J +COT +HO,、1(8).⑺- 3【解析】【详解】(1) Si 元素以SiO 2或不溶性硅盐存在,SiO 2与硫酸不反响,所以滤渣I 中除了 S 还有SiO 2; 在硫酸的溶浸过程中,二氧化镒和硫化镒发生了氧化复原反响,二氧化镒作氧化剂,硫化镒作复原 剂,方程式为: MnO 2+MnS+2H 2SO 4=2MnSO 4+S+2H 2O ;金属离子 Mn 2+ 1- 2+Fe1- 3+Fe 3+Al 2+Mg 2+Zn 2+Ni开始沉淀的pH 8.1 6.3 1.5 3.4 8.96.2 6.9 沉淀完全的pH10.1832.84.710.948.28.9(1)滤渣1〞含有S 和 方程式(2) 氧化〞中添加适量的 MnO 2的作用是将 (3) 调pd 除铁和铝,溶液的 pH 范围应调节为(4) 除杂1〞的目的是除去Zn 2+和Ni 2+,滤渣3〞的主要成分是 (5) 除杂2〞的目的是生成 MgF 2沉淀除去Mg 2+.假设溶液酸度过(6)写出沉镒〞的离子方程式LiNi x Co y Mn z O 2,其中 Ni 、Co 、【答案】 (1). (1) SiO 2 (不溶性硅酸盐)Fe 、Al 、Mg 、Zn 、Ni 、Si 等元素)制备,工艺如以下图所示.答复以下问题:滤油1滤渣2 滤渣3 滤渣4H2 so43 ----------- 1-MnSO4相关金属离子 0(Mn+)=0.1 mol L -1 ]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pH 范围如下:.氧化镒与O~6之间Mg 2+沉淀孟反O(2)二氧化镒作为氧化剂,使得 MnS 反响完全,且将溶液中 Fe 2+氧化为Fe 3+;(3)由表中数据知 pH 在4.7时,Fe 3+和Al 3+沉淀完全,所以应该限制 pH 在4.7~6之间; (4)根据题干信息,参加 Na 2s 除杂为了出去锌离子和馍离子,所以滤渣 3是生成的沉淀 ZnS 和NiS;(5)由HFL 」_ H ++F -知,酸度过大,F ■浓度减低,使得 MgF z|_」_ Mg 2++2F -平衡向沉淀溶解方 向移动,Mg 2+沉淀不完全;(6)根据题干信息沉镒的过程是生成了 MnCO 3沉淀,所以反响离子方程式为:Mn 2++2HCO 3-=MnCO 3 J +COT +HO; (7)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的规律得:1+2x+3y+4z=6 ,,x=y=1/3 ,带入计算 得:z=1/39.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目前常用药物之一.实验室通过水杨酸进行乙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的一 种方法如下:实验过程:在100 mL 锥形瓶中参加水杨酸 6.9 g 及醋酸酎10 mL,充分摇动使固体完全溶解.缓慢 滴加0.5 mL 浓硫酸后加热,维持瓶内温度在 70 C 左右,充分反响.稍冷后进行如下操作^①在不断搅拌下将反响后的混合物倒入100 mL 冷水中,析出固体,过滤.②所得结晶粗品参加 50 m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溶解、过滤. ③滤液用浓盐酸酸化后冷却、过滤得固体. ④固体经纯化得白色的乙酰水杨酸晶体 5.4 g .答复以下问题:(1)该合成反响中应采用 加热(填标号)水杨酸 醋酸酎乙酰水杨酸 熔点/C 157~159 -72~-74 135~138 相对密度/ (g cm 3) 1.44 1.10 1.35 相对分子质里138102180乙酰水杨酸0C0CH 3+ C&C00H + (CH 3CO)2O 醋酸酊漆出SO4△80H60由于反响温度在 70C,低于水的沸点,且需维温度不变,故采用热水浴的方法加热; (2)操作①需将反响物倒入冷水,需要用烧杯量取和存放冷水,过滤的操作中还需要漏斗,那么答案为:B 、D ;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别离互不相容的液体混合物,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这两个仪器用不到. (3)反响时温度较高,所以用冷水的目的是使得乙酰水杨酸晶体充分析出;(4)乙酰水杨酸难溶于水,为了除去其中的杂质,可将生成的乙酰水杨酸与碳酸氢钠反响生成可 溶性的乙酰水杨酸钠,以便过滤除去杂质; (5)每次结晶过程中会有少量杂质一起析出,可以通过屡次结晶的方法进行纯化,也就是重结晶;(6)水杨酸分子式为 C 7H 6.3,乙酰水杨酸分子式为 C 9H 8.4,根据关系式法计算得:C 7H 6O 3〜C 9H 8O 4 138180 6.9g m9g “cc, “c, m( C 9H 8O 4)=(6.9g 1 )80)/138=9g ,那么产率为 --- 父100%=60% o5.4g10.近年来,随着聚酯工业的快速开展,氯气的需求量和氯化氢的产出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因此,将氯 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答复以下问题:(1) Deacon 创造的直接氧化法为: 4HCl(g)+O 2(g)=2Cl 2(g)+2H 2O(g).以下图为刚性容器中,进料浓A.热水浴B.酒精灯C.煤气灯D.电炉(2)以下玻璃仪器中,①中需使用的有(填标号),不需使用的①中需使用冷水,目的是 (4) ②中饱和碳酸氢钠的作用是 ,以便过滤除去难溶杂质.(5) ④采用的纯化方法为 (6) 本实验的产率是%.(1). (1) A (2). (2) BD (3).分液漏斗、容量瓶(4) . (3)充分析出乙酰水杨酸固体(5) . (4)生成可溶的乙酰水杨酸钠(6) . (5)重结晶 (7). (6)【详解】(1) (3) B度比c(HCl) : c(O2)分别等于1 : 1、4: 1、7 : 1时HCl 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知反响平衡常数 K (300C) K (400C)(填 大于〞或 小于).设HCl 初始浓度为 co,根据进料浓度比c(HCl) : c(O ?=1 : 1的数据计算K (400C) = (列出计算式). 按化学计量比进料可以保持反响物高转化率, 同时降低产物别离的能耗.进料浓度比c(HCl) : c(O 2)过低、过高的不利影响分别是 .(2) Deacon 直接氧化法可按以下催化过程进行:—— 1 . ........................... -1 CuCl 2(s)=CuCl(s)+ — Cl 2(g) 刖 1 =83 kJ mol2CuCl(s)+ - O 2(g)=CuO(s)+ — Cl 2(g)AH2=-20 kJ mol -12 21CuO(s)+2HCl(g)=CuCl 2(s)+H 2O(g) AH 3=-121 kJ mol那么 4HCl(g)+O 2(g)=2Cl 2(g)+2H 2O(g)的 AH=kJ mol -1. (3)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进一步提升HCI 的转化率的方法是 .(写出2种)(4)在传统的电解氯化氢回收氯气技术的根底上,科学家最近采用碳基电极材料设计了一种新的 工艺方案,主要包括电化学过程和化学过程,如以下图所示:负极区发生的反响有 (写反响方程式).电路中转移1 mol 电子,需消耗氧 气 L (标准状况)(0.42)2 (0.42)2....................................... ......【答案】(1). (1)大于 (2).( (4)) L 、(3). O 2和C12别离能耗较局、HCl(1 -0.84)(1 -0.21)c 0转化率较低 (4). (2) - 116(5). (3)增加反响体系压强、及时除去产物(6). (4)Fe 3++e=Fe 2+, 4Fe2++O 2+4H +=4Fe 3++2H 2O(7). 5.6【解析】【详解】(1)根据反响方程式知, HC1平衡转化率越大,平衡常数K越大,结合图像知K(300 C )>K(400 C);由图像知,400c时,HCl平衡转化率为84%,用三段式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4HCl(g) O2(g) =2CMg) 2H2O(g)起始(浓度) C0 C0 0 0变化(浓度) 084C0 0.21C0 0.42C0 0.42C0平衡(浓度)(1-0.84)C O (1-0.21)C00.42C00.42C O_ 2 _ 2(0.42) (0.42) ,一 ,、一............. 一一一...... ........ 那么K= 一(一")4—(一~)—;根据题干信息知,进料浓度比过低,氧气大量剩余,导致别离产物(1 -0.84)4 (1 -0.21)C O氯气和氧气的能耗较高;进料浓度比过高, HCl不能充分反响,导致HCl转化率较低;(2)根据盖斯定律知,(反响I+反响II+反响III ) X2得4HCl(g) +O z(g) =2C"g) +2H z O(g) ?H=1(?H I+?H 2+?H 3) X2=-116kJ?mol ;(3)假设想提升HCl的转化率,应该促使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响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响,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以增大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也可以及时除去产物,较小产物浓度,使平衡正向移动;(4)电解过程中,负极上发生的是得电子反响,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复原反响,那么图中左侧为负极反响,根据图示信息知电极反响为:Fe3++e-=Fe2+和4=Fe2++O2+4H+=4Fe3++2H2O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那么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化学——选彳^3:物质结构与性质]11.磷酸亚铁锂(LiFePOQ可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循环性能优良、平安性高等特点,文献报道可采用FeCl3、NH 4H2P.4、LiCl和苯胺等作为原料制备.答复以下问题:(1)在周期表中,与Li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邻族元素是 ,该元素基态原子核外M层电子的自旋状态 (填相同"或相反〞).(2) FeCl 3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汽状态下以双聚分子存在的 ,其中Fe 的配位数为. (3)苯胺出)的晶体类型是 .苯胺与甲苯(0四3)的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但苯胺的熔点(-5.9C)、沸点(184.4C)分别高于甲苯的熔点(-95.0C)、沸点(110.6C), 原因是. (4) NH 4H 2PO 4中,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是 ; P 的 杂化轨道与 O 的2P 轨道形成 键.(5) NH 4H 2PO 4和LiFePO 4属于简单磷酸盐,而直链的多磷酸盐那么是一种复杂磷酸盐,如:焦磷酸 钠、三磷酸钠等.焦磷酸根离子、三磷酸根离子如以下图所示:(用n 代表P 原子数).(3) .⑵ 7 J Fe C (4). 4(5). (3)cv Cl(7) . (4) O (8). sp 3 (9). b (10). (5)【详解】分析:这道选修题涉及到了元素周期表和对角线原那么、核外电子排布式的写法、配位物的 形成,以及熔沸点的判断方式和分子晶体的判断方法.电负性的判断和杂化轨道的计算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对角线原那么可知与锂化学性质相似的是镁,镁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2,占据s 轨道,s 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所以自旋方向相反. 氯化铁的双聚体,就是两个氯化铁相连接在一起,氯化铁的化学键有明显的共价性所以仿照共价键的形式将俩个氯化铁连接在一起.配位数就等于原子的化合价的二倍. 大多数有机物都是分子晶体,除了一局部有机酸盐和有机碱盐是离子晶体.苯胺比甲苯的熔沸点都高,同一种晶体类型熔沸点不同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是否有氢键,苯胺中存在电负性较强的 N 所以可以形成氢键,因此比甲苯的熔沸点高.电负性与非金属性的大小规律相似, 从左到右依次增大,O 就是最大的.计算出p 的杂化类型是sp 3, 与氧原子形成的是磷氧双键,其中P 轨道是与氢氧形成的是单键.可以根据磷酸根、焦磷酸根、三磷酸根的化学式推导: PO/ P 2O 74 - P 3O 105-磷原子的变化规律为:1, 2,3,4, nFeCl 3的结构式为这类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式可用通式表示为【答案】(1). (1)Mg (2).相反分子晶体 (6).苯胺分子之间存在氢键(P n O 3n+1)(n +2)-熊磷酸根离子三磷酸根离子O 磷原子 O 辄原子氧原子的变化规律为:4,7,10,3n+1酸根的变化规律为:3,4, 5, n+2;因此得出(P N O3N+1)(n+2)-点睛:第二小问,双聚分子的氯化铁结构式,从共价键的角度分析,存在着配位键,那配位原子就是氯原子,共用俩个氯原子就可实现将两个氯化铁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第五小问,应用数学的找规律递推到通式,首先写出磷酸的化学式,然后寻找规律.化学——选彳^5:有机化学根底]12.氧化白藜芦醇W具有抗病毒等作用.下面是利用Heck反响合成W的一种方法:答复以下问题:(1) A的化学名称为.(2) =尸.口H中的官能团名称是.(3)反响③的类型为, W的分子式为(3) 不同条件对反响④产率的影响见下表:上述实验探究了 和 对反响产率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究 等对反 应产率的影响.【解析】【详解】分析:首先看到合成路线:由 A 物质经1反响在酚羟基的邻位上了一个碘原子, 发生了取代反响生成了 B 物质,B 物质与乙烯酸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C 物质,那c 物质就是将乙烯酸中的竣基去掉取代了碘原子的位置; 由D 反响生成E 就是把HI 中的H 连在了.上,发生的是取代反 应;最后heck 反响生成w 物质.解析:(1) A 物质所含官能团是两个酚羟基,且苯环上有两个是间位的取代基,那物质的命名就是 间苯二酚0H物质中含碳碳双键和竣基D 物质到E 物质没有双键的消失, 且在.原子处增加了氢原子, 没有双键参与反响所以属于取代反 应,W 物质中可以轻松数出共有 14个C 原子,4个氧原子,氢原子的个数可以通过不饱和度来推 断出,14个碳的烷应该有 30个氢,现在该分子有 9个不饱和度,其中一个苯环 4个,一个双键1 个,一个不饱和度少 2个氢,所以30-9*2=12,因此有12个氢原子.可以从表格中寻找溶剂一样的实验、碱一样的实验发现得出:实验1,2,3,探究了不同碱对反响的影响;实验4,5, 6,探究了不同溶剂对反响的影响,最后只剩下不同催化剂对实验的影响.(5) X 为D 的同分异构体,写出满足如下条件的 ①含有苯环;②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个数比为生成2 g H 20X 的结构简式.6 : 2 : 1;③1 mol 的X 与足量金属 Na 反响可(6)利用Heck 反响,由苯和澳乙烷为原料制备________________ .(无机试剂任选)【答案】(1). (1)间苯二酚(1, 3-苯二酚)(2). (2)竣基、碳碳双键 (3). (3)取代反响(4). C 14H 12.4(5). (4)不同碱 (6).不同溶剂 (7).不同催化剂(或温度等)(8). (9). ( 6 )CID的分子式为:C8H9O2I,要求含苯环,那支链最多含两个C,且1molX与足量Na反响可生成2g氢气,那就证实有两个酚羟基或醇羟基,又有三种不同环境的氢6:2:1,那一定是有两个甲基和两个酚羟基,由于醇羟基没有6个相同环境的氢.由题意中的heck反响可知需要一个反响物中含双建,一个反响物中含I;从苯出发可以经过澳乙烷和澳化铁的反响制得乙苯,乙苯在乙基上通过烷烧的取代反响生成氯乙苯,氯乙苯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下发生卤代烧的水解从而生成双键,得到苯乙烯;可以仿照反响1通过相同条件在苯环上上一个碘原子取代苯环的氢.点睛:最后一个写合成路线,要必须从已有的物质出发,不得自己添加反响所需有机物,仿照题中出现的反响,将合成路线分为两局部,一次合成,遇到不会的合成,首先要在题意和中寻找.清楚想要有碳碳双键出现应该利用卤代燃的水解反响.。
2022年~2022年高考化学真题化学实验综合题汇编(习题版)
![2022年~2022年高考化学真题化学实验综合题汇编(习题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b7ce20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9.png)
42018~2020 年高考化学真题化学实验综合题1.[2020 新课标Ⅰ]为验证不同化合价铁的氧化还原能力,利用下列电池装置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 由FeSO 4·7H 2O 固体配制 0.10 mol·L −1 FeSO 4 溶液,需要的仪器有药匙、玻璃棒、(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
(2) 电池装置中,盐桥连接两电极电解质溶液。
盐桥中阴、阳离子不与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电迁移率(u ∞)应尽可能地相近。
根据下表数据,盐桥中应选择作为电解质。
阳离子Li +u ∞×108/(m 2·s −1·V −1)4.07阴离子HCO -u ∞×108/(m 2·s −1·V −1)4.613Na + 5.19 NO -37.40 Ca 2+ 6.59 Cl −7.91 K +7.62SO 2-8.27(3) 电流表显示电子由铁电极流向石墨电极。
可知,盐桥中的阳离子进入电极溶液中。
(4) 电池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铁电极溶液中c (Fe 2+)增加了 0.02 mol·L −1。
石墨电极上未见Fe 析出。
可知,石墨电极溶液中 c (Fe 2+)= 。
相对分 密度名称熔点/℃ 沸点/℃溶解性子质量 /(g·mL −1)不溶于水,易溶于甲苯92−95 110.60.867乙醇 122.4(100℃左右微溶于冷水,易溶苯甲酸 122248——开始升华)于乙醇、热水(5) 根据(3)、(4)实验结果,可知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因此,验证了Fe 2+氧化性小于 ,还原性小于。
(6) 实验前需要对铁电极表面活化。
在 FeSO 4 溶液中加入几滴Fe 2(SO 4)3 溶液,将铁电极浸泡一段时间,铁电极表面被刻蚀活化。
检验活化反应完成的方法是 。
2.[2020 新课标Ⅱ]苯甲酸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253d4d01f69e314332945a.png)
B.酸性:H2C2O4> H2CO3,NaHCO3+ H2C2O4NaHC2O4+CO2↑+H2O
C.H2C2O4具有还原性,2+5+16H+2Mn2++10CO2↑+ 8H2O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HOOCCOOH+2C2H5OHC2H5OOCCOOC2H5+2H2O
②试剂a是____________。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资料: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
实验二:验证B的成分
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推断Dxx主要是BaSO3,进而推断Bxx含有Ag2SO3。向滤液Exx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xx含有Ag2SO3。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
(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
途径2:实验二中,被氧化为进入D。
实验三:探究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Axx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xx含有________: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xx不含Ag2SO4。做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
28.(16分)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2019年高考真题化学实验综合题汇编pdf
![2019年高考真题化学实验综合题汇编pdf](https://img.taocdn.com/s3/m/b98ae78879563c1ec5da71b6.png)
2019年高考化学实验综合题汇编一、填空题1.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 2与AgNO 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 2,将足量SO 2通入AgNO 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 和白色沉淀B 。
①浓H 2SO 4与Cu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a 是____________。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 可能为Ag 2SO 3、Ag 2SO 4或两者混合物。
(资料:Ag 2SO 4微溶于水;Ag 2SO 3难溶于水)实验二:验证B 的成分①写出Ag 2SO 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 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 。
推断D 中主要是BaSO 3,进而推断B 中含有Ag 2SO 3。
向滤液E 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 中含有Ag 2SO 3。
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
(3).根据沉淀F 的存在,推测24SO -的产生有两个途径:途径1:实验一中,SO 2在AgNO 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 2SO 4,随沉淀B 进入D 。
途径2:实验二中,23SO -被氧化为24SO -进入D 。
实验三:探究24SO -的产生途径①向溶液A 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 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 中不含Ag 2SO 4。
做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
②实验三的结论:__________。
(4).实验一中SO 2与AgN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 2与AgNO 3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Ag 和24SO -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化学(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化学(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3c1de459ec3d5bbfc0a7442.png)
(3)苯胺
)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苯胺与甲苯(
)的相对
分子质量相近,但苯胺的熔点(-5.9℃)、沸点(184.4℃)分别高于甲苯的熔点(-95.0℃)、 沸点(110.6℃),原因是___________。 (4)NH4H2PO4 中,电负性最高的元素是______;P 的_______杂化轨道与 O 的 2p 轨道 形成_______键。 (5)NH4H2PO4 和 LiFePO4 属于简单磷酸盐,而直链的多磷酸盐则是一种复杂磷酸盐, 如:焦磷酸钠、三磷酸钠等。焦磷酸根离子、三磷酸根离子如下图所示:
的氧化物熔点,A 错误;
B、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则碳的氢化物稳定性强
于硅的氢化物稳定性,B 正确;
138
醋酸酐 -72~-74 1.10 102
乙酰水杨酸 135~138 1.35 180
实验过程:在 100 mL 锥形瓶中加入水杨酸 6.9 g 及醋酸酐 10 mL,充分摇动使固体完全
溶解。缓慢滴加 0.5 mL 浓硫酸后加热,维持瓶内温度在 70 ℃左右,充分反应。稍冷后
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不断搅拌下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 100 mL 冷水中,析出固体,过滤。
B、乙烷是烷烃,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 不选;
C、丙炔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 不选;
D、碳碳双键是平面形结构,因此 1,3-丁二烯分子中两个双键所在的两个面可能重合,所
有原子可能共平面,D 选。
答案选 D。
3.B
【解析】
【详解】
Y 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 X 次外层电子数,由于均是主族元素,所以 Y 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
②所得结晶粗品加入 50 mL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溶解、过滤。
2019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含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ae9eb7964bcf84b8d57b97.png)
2019年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K:39;Ti:48;Fe:56;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A. 尼龙绳B. 宣纸C. 羊绒衫D. 棉衬衣【答案】A【解析】A.尼龙是聚酰胺,故它是合成纤维,故A正确;B.宣纸原料为木浆,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纤维素),故B错误C.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C错误D.棉花的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故D错误【考点】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天然高分子蛋白质、纤维素等;【专题】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有机物组成、性质及分类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合成纤维与纤维素、蛋白质等区别.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针,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 蒸馏B. 升华C. 干馏D. 萃取【答案】B【解析】蒸馏即将液体转化为气体,再冷凝为液体。
升华是将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再通过凝华转为固体。
结合生砒原本为固态及题意中的“如针”,题目中的状态转化为固-气-固,故选B升华。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注意把握题给信息以及常见分离方法,难度不大.C H,下列说法正确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66的是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D. b 、d 、p 中只有b 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答案】D【解析】A.(b )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 B.(d )的二氯化物有、、、、、,故B 错误C.(b )与(p )不与酸性4KMnO 溶液反应,故C 错误D.(d )2与5号碳为饱和碳,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一平面,(p )为立体结构,故D 正确。
2019年天津化学高考真题(含答案和解析)
![2019年天津化学高考真题(含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b886dfb0717fd5360cdcc0.png)
2019年天津化学高考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答案】D【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秸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涉及化学反应;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涉及化学反应;C、利用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涉及化学反应;D、海水中的水淡化成淡水,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涉及化学反应;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离子方程式能用来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 【解析】 【分析】A 、氢氧化镁碱性强于氨水;B 、制氢氧化铁胶体条件是加热,在化学式后注明胶体,得不到沉淀;C 、电荷不守恒;D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亚铁氧化成铁离子; 【详解】A 、氢氧化镁碱性强于氨水,故A 能用来解释相应实验现象;B 、制氢氧化铁胶体条件是加热,在化学式后注明胶体,得不到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 3++3H 2OFe(OH)3(胶体)+3H +,故B 不能用来解释相应实验现象;C 、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5SO 2+2MnO 4-+2H 2O=2Mn 2++4H ++5SO 42-,故C 不能用来解释相应实验现象;D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其可将亚铁氧化成铁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FeO +10H++NO 3-=3Fe 3++NO↑+5H 2O ,故D 不能用来解释相应实验现象;故选A 。
2019年全国高考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4edfb1f78a6529657d5375.png)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3.实验室制备溴苯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4.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5.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 (一) 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 (一)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00c734ba1aa8114531d90b.png)
绝密 ★ 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 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Ba 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一种利用废干电池中黑色粉末(主要成分MnO 2、炭粉及少量Hg 2+、Pb 2+等重金属盐)制备MnSO 4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黑色粉末Fe H 2SO 4溶液滤渣1含MnSO 4、Fe 2(SO 4)3的酸性滤液CaCO 3滤渣2MnSO 4滤液①②MnSO 4·nH 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中1mol Fe 至多还原1.5mol MnO 2 B .重金属主要在滤渣2中C .步骤③煮沸可使沉淀颗粒长大,目的是便于固液分离D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资源再利用并防止汞、铅等重金属污染 【答案】B【解析】由反应2Fe +3MnO 2+6H 2SO 4=3MnSO 4+Fe 2(SO 4)3+6H 2O 知,A 项正确;步骤①中同时发生Fe+Hg 2+=Hg+Fe 2+,Fe+Pb 2+=Pb+Fe 2+,故重金属主要在滤渣1中,B 项错误;悬浊液中Fe(OH)3颗粒越大越易与MnSO 4溶液过滤分离,C 项正确;锰等是重要金属资源,汞、铅等重金属能严重污染环境,D 项正确。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标准状况下,11.2 L 丙烷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4N AB .25℃时,K sp (BaSO 4)=1×10−10,则BaSO 4饱和溶液中Ba 2+数目为1×10−3N AC .标准状况下,2.24L Cl 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0.2N AD .9N A 个羟基和10N A 个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相等 【答案】A【解析】A 项中,每个丙烷分子含有8个C —H 极性键,所以标准状况下11.2L 即0.5mol 丙烷含极性键为4N A ,A 项正确;B 项中,BaSO 4饱和溶液的体积未知,所以其钡离子数目无法确定,B 错误;C 项中,Cl 2与H 2O 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标况下2.24L Cl 2完全溶于水过程中不能确定转移电子数目,C 错误;D 项中,一个羟基有9个电子,一个氢氧根离子有10个电子,9N A 个羟基和10N A 个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分别为81N A 、100N A ,D 错误。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化学:专题17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含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化学:专题17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3da94e2af90242a895e592.png)
性:____________(填“难溶于水”或“易溶于水”)。
(4)一个 Cu2O 晶胞(见图 2)中,Cu 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 【答案】(1)[Ar]3d9 或 1s22s22p63s23p63d9 (2)正四面体 O (3)sp3、sp2 易溶于水 (4)4 【解析】(1)Cu 位于第四周期 IB 族,其价电子排布式为 3d104s1,因此 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 或 1s22s22p63s23p63d9; (2)SO42-中 S 形成 4 个 σ 键,孤电子对数为(6+2-4×2)/2=0,因此 SO42-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Cu(OH)4]2-中 Cu2
【分析】这道选修题涉及到了元素周期表和对角线原则、核外电子排布式的写法、配位物的形成,以及熔沸点的判断
方式和分子晶体的判断法。电负性的判断和杂化轨道的计算。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对角线原则可知与锂化学性质相似的是镁,镁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2,占据 s 轨道,s 轨 道最多容纳 2 个电子,所以自旋方向相反。 (2)氯化铁的双聚体,就是两个氯化铁相连接在一起,已知氯化铁的化学键有明显的共价性所以仿照共价键的形式
(1)Cu2+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SO
2 4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Cu2+与
OH−反应能生成[Cu(OH)4]2−,[Cu(OH)4]2−中的配位
原子为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抗坏血酸的分子结构如图 1 所示,分子中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推测抗坏血酸在水中的溶解
故 AsH3 的沸点较 NH3 低,
2019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2019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a02cadba0d4a7302763aac.png)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注意事项: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A.氢B.碳C.氮D.氧2.(2分)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
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ClB.N2的结构式:N═NC.Na+的结构示意图:D.H2O的电子式:3.(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4.(2分)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0.1mol•L﹣1NaOH溶液:Na+、K+、CO32﹣、AlO2﹣B.0.1mol•L﹣1FeCl2溶液:K+、Mg2+、SO42﹣、MnO4﹣C.0.1mol•L﹣1K2CO3溶液:Na+、Ba2+、Cl﹣、OH﹣D.0.1mol•L﹣1H2SO4溶液:K+、NH4+、NO3﹣、HSO3﹣5.(2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B.将4.0gNaOH固体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mol•L﹣1NaOH溶液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6.(2分)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7.(2分)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室温下用稀NaOH溶液吸收Cl2:Cl2+2OH﹣═ClO﹣+Cl﹣+H2OB.用铝粉和NaOH溶液反应制取少量H2:Al+2OH﹣═AlO2﹣+H2↑C.室温下用稀HNO3溶解铜:Cu+2NO3﹣+2H+═Cu2++2NO2↑+H2O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8.(2分)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与X位于同一主族。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化学: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化学: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444e541ed9ad51f01df2a0.png)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1.[2019新课标Ⅱ] 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答案】B【解析】A .3He 的中子数为3-2=1,则3g 3He 的中子数为=N A ,A 项正确; B .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 的磷酸钠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个数小于1L×0.1mol/L×N A mol -1 =0.1N A ,B 项错误; C .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1mol 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 A mol -1 =6N A ,C 项正确;D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 正丁烷与10g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48g+10g 58g/mol×13×N A mol -1 =13N A ,D 项正确; 答案选B 。
2.[2019新课标Ⅲ]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答案】B【解析】A 、常温下pH =2,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0.01mol/L ,因此每升溶液中H +数目为0.01N A ,A 错误;B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选项B 正确;C 、加水稀释促进电离,电离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减小,pH 增大,C 错误;D 、加入NaH 2PO 4固体,H 2PO 4-浓度增大,抑制磷酸的电离,溶液的酸性减弱,D 错误; 答案选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综合题2019年高考真题1.[2019新课标Ⅰ]硫酸铁铵[NH4Fe(SO4)2·xH2O]是一种重要铁盐。
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温度保持80~95℃,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___________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
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碱煮水洗(2)加快反应热水浴C(3)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防止Fe3+水解(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5)NH4Fe(SO4)2·12H2O【解析】(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油污在碱性条件下容易水解,所以工业上常常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清洗,即碱煮水洗;(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温度保持80~95℃,由于保持温度比较恒定且低于水的沸点,故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热水浴);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硫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为了防止倒吸可以加装倒置的漏斗,故选择C装置;(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H2O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且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故理由是: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新的杂质。
因为H2O2本身易分解,所以在加入时需分量加入,同时为了防止Fe3+水解,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4)为了除去可溶性的硫酸铵、铁离子等,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5)设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NH4Fe(SO4)2?x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66+18x,1.5个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18=27,则27/(266+18x)=5.6%,解得x=12,则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NH4Fe(SO4)2?12H2O。
2.[2019新课标Ⅱ]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易溶于水及乙醇,熔点234.5℃,100℃以上开始升华),有兴奋大脑神经和利尿等作用。
茶叶中含咖啡因约1%~5%、单宁酸(K a约为10-6,易溶于水及乙醇)约3%~10%,还含有色素、纤维素等。
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球形冷凝管,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1中,与茶叶末接触,进行萃取。
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茶叶末的连续萃取。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需将茶叶研细,放入滤纸套筒1中,研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圆底烧瓶中加入95% 乙醇为溶剂,加热前还要加几粒______________。
(2)提取过程不可选用明火直接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与常规的萃取相比,采用索氏提取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3)提取液需经“蒸馏浓缩”除去大部分溶剂。
与水相比,乙醇作为萃取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蒸馏浓缩”需选用的仪器除了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接收管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直形冷凝管B.球形冷凝管C.接收瓶D.烧杯(4)浓缩液加生石灰的作用是中和_______和吸收_______。
(5)可采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分离提纯咖啡因。
将粉状物放入蒸发皿中并小火加热,咖啡因在扎有小孔的滤纸上凝结,该分离提纯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加固液接触面积,提取充分沸石(2)乙醇易挥发,易燃使用溶剂量少,可连续萃取(萃取效率高)(3)乙醇沸点低,易浓缩AC(4)单宁酸水(5)升华【解析】(1)萃取时将茶叶研细可以增加固液接触面积,从而使提取更充分;由于需要加热,为防止液体暴沸,加热前还要加入几粒沸石;(2)由于乙醇易挥发,易燃烧,为防止温度过高使挥发出的乙醇燃烧,因此提取过程中不可选用明火直接加热;根据题干中的已知信息可判断与常规的萃取相比较,采用索式提取器的优点是使用溶剂量少,可连续萃取(萃取效率高);(3)乙醇是有机溶剂,沸点低,因此与水相比较乙醇作为萃取剂的优点是乙醇沸点低,易浓缩;蒸馏浓缩时需要冷凝管,为防止液体残留在冷凝管中,应该选用直形冷凝管,而不需要球形冷凝管,A正确,B错误;为防止液体挥发,冷凝后得到的馏分需要有接收瓶接收馏分,而不需要烧杯,C正确,D错误,答案选AC。
(4)由于茶叶中还含有单宁酸,且单宁酸也易溶于水和乙醇,因此浓缩液中加入氧化钙的作用是中和单宁酸,同时也吸收水;(5)根据已知信息可知咖啡因在100℃以上时开始升华,因此该分离提纯方法的名称是升华。
3.[2019新课标Ⅲ]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目前常用药物之一。
实验室通过水杨酸进行乙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的一种方法如下:水杨酸醋酸酐乙酰水杨酸熔点/℃157~159-72~-74135~138相对密度/(g·cm﹣3)1.441.101.35相对分子质量138102180实验过程: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水杨酸6.9g及醋酸酐10mL,充分摇动使固体完全溶解。
缓慢滴加0.5 mL浓硫酸后加热,维持瓶内温度在70℃左右,充分反应。
稍冷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在不断搅拌下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倒入100mL冷水中,析出固体,过滤。
②所得结晶粗品加入5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溶解、过滤。
③滤液用浓盐酸酸化后冷却、过滤得固体。
④固体经纯化得白色的乙酰水杨酸晶体5.4g。
回答下列问题:(1)该合成反应中应采用__________加热。
(填标号)A.热水浴B.酒精灯C.煤气灯D.电炉(2)下列玻璃仪器中,①中需使用的有________(填标号),不需使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3)①中需使用冷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中饱和碳酸氢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过滤除去难溶杂质。
(5)④采用的纯化方法为____________。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
【答案】(1)A(2)BD分液漏斗、容量瓶(3)充分析出乙酰水杨酸固体(结晶)(4)生成可溶的乙酰水杨酸钠(5)重结晶(6)60【解析】(1)因为反应温度在70℃,低于水的沸点,且需维温度不变,故采用热水浴的方法加热;(2)操作①需将反应物倒入冷水,需要用烧杯量取和存放冷水,过滤的操作中还需要漏斗,则答案为:BD;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液体混合物,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这两个仪器用不到。
(3)反应时温度较高,所以用冷水的目的是使得乙酰水杨酸晶体充分析出;(4)乙酰水杨酸难溶于水,为了除去其中的杂质,可将生成的乙酰水杨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乙酰水杨酸钠,以便过滤除去杂质;(5)每次结晶过程中会有少量杂质一起析出,可以通过多次结晶的方法进行纯化,也就是重结晶;(6)水杨酸分子式为C7H6O3,乙酰水杨酸分子式为C9H8O4,根据关系式法计算得:C7H6O3~C9H8O41381806.9gmm(C9H8O4)=(6.9g1×80)/138=9g,则产率为。
4.[2019天津]环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其实验室制备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Ⅰ.环己烯的制备与提纯(1)原料环己醇中若含苯酚杂质,检验试剂为___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1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烧瓶A中进行的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也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选择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易使原料炭化并产生SO2b.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同等条件下,用比浓硫酸的平衡转化率高②仪器B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3)操作2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4)将操作3(蒸馏)的步骤补齐:安装蒸馏装置,加入待蒸馏的物质和沸石,____________,弃去前馏分,收集83℃的馏分。
Ⅱ.环己烯含量的测定在一定条件下,向ag环己烯样品中加入定量制得的b molBr,与环己烯充分反应后,剩余的Br2与足2量KI作用生成I2,用1cmolL的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vmL(以上数据均已扣除干扰因素)。
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①②③(5)滴定所用指示剂为____________。
样品中环己烯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6)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样品中含有苯酚杂质b.在测定过程中部分环己烯挥发c.Na2S2O3标准溶液部分被氧化【答案】(1)F eCl溶液溶液显紫色3(2)①a、b②减少环己醇蒸出(3)分液漏斗、烧杯(4)通冷凝水,加热(5)淀粉溶液(6)b、c【解析】【分析】I.(1)检验物质时通常是利用该物质的特殊性质,或利用不同物质间的性质差异。
苯酚能与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而醇不能,可依此设计用氯化铁溶液检验苯酚的存在;(2)书写陌生情境的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将题给的所有信息挖掘出来,比如题给的反应条件,如催化剂、加热的温度、此反应已明确指出的“可逆”;(3)催化剂选择FeCl 3·6H 2O 而不用浓硫酸的理由分析,显然要突出浓硫酸的缺点,突出FeCl 3·6H 2O 的优点;(4)在发生装置中加装冷凝管,显然是为了冷凝回流,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5)计算此问时尽可能采用关系式法,找到已知和未知之间的直接关系。
(6)误差分析时,利用相关反应式将量尽可能明确化。
【详解】I.(1)检验苯酚的首选试剂是FeCl 3溶液,原料环己醇中若含有苯酚,加入FeCl 3溶液后, 溶液将显示紫色;(2)①从题给的制备流程可以看出,环己醇在FeCl 3·6H 2O 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了环己烯,对比环 己醇和环己烯的结构,可知发生了消去反应,反应方程式为:,注意生成的小分子水勿漏写,题目已明确提示该反应可逆,要标出可逆符号,FeCl 3·6H 2O 是反应条件(催 化剂)别漏标;此处用FeCl3·6H2O 而不用浓硫酸的原因分析中:a 项合理,因浓硫酸具有强脱水 性,往往能使有机物脱水至炭化,该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又可以使生成的炭与浓硫酸发生反应: C+2H2SO4(浓)CO2↑+SO2↑+2H2O ;b 项合理,与浓硫酸相比,FeCl3·6H2O 对环境相对友好,污染小,绝大部分都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c 项不合理,催化剂并不能影响 平衡转化率;②仪器B 为球形冷凝管,该仪器的作用除了导气外,主要作用是冷凝回流,尽可能减少加热时反 应物环己醇的蒸出,提高原料环己醇的利用率;(3)操作2实现了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分离,应是分液操作,分液操作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 主要有分液漏斗和烧杯;(4)题目中已明确提示了操作3是蒸馏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