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愤》导学案
《书愤》导学单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2、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走进作者陆游,字,号。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2、写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入侵,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激愤。书:;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二、自主学习诵读文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三、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明确:2、如何理解首联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明确:示例:
3.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明确:
两个典故:()()早年晚年理想现实对比:表达壮志难酬的愤慨(英雄无用武之地)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主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4、艺术特色: 1、这首诗虚实相生,变化多姿。2、诗歌还通过场面写人,通过场面写情。3、用典巧妙不留痕迹。四、展示交流学生把导学单上的相关积累题做好并展示交流
2019-05-18
《书愤》导学单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2、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走进作者陆游,字,号。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2、写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入侵,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激愤。书:;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二、自主学习诵读文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三、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明确:2、如何理解首联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明确:示例:
3.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明确:
两个典故:()()早年晚年理想现实对比:表达壮志难酬的愤慨(英雄无用武之地)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主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4、艺术特色: 1、这首诗虚实相生,变化多姿。2、诗歌还通过场面写人,通过场面写情。3、用典巧妙不留痕迹。四、展示交流学生把导学单上的相关积累题做好并展示交流
2019-05-18
《书愤》导学单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2、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1课时教
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走进作者陆游,字,号。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2、写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入侵,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激愤。书:;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二、自主学习诵读文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三、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明确:2、如何理解首联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明确:示例:
3.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明确:
两个典故:()()早年晚年理想现实对比:表达壮志难酬的愤慨(英雄无用武之地)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主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4、艺术特色: 1、这首诗虚实相生,变化多姿。2、诗歌还通过场面写人,通过场面写情。3、用典巧妙不留痕迹。四、展示交流学生把导学单上的相关积累题做好并展示交流
2019-05-18
《书愤》导学单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2、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走进作者陆游,字,号。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
表现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2、写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入侵,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激愤。书:;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二、自主学习诵读文本,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三、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明确:2、如何理解首联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明确:示例:
3.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明确:
两个典故:()()早年晚年理想现实对比:表达壮志难酬的愤慨(英雄无用武之地)尾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千载谁堪伯仲间”,一个反问句即抒发了因奸臣当道,壮士他国无门而主生的难言的悲哀,又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4、艺术特色: 1、这首诗虚实相生,变化多姿。2、诗歌还通过场面写人,通过场面写情。3、用典巧妙不留痕迹。四、展示交流学生把导学单上的相关积累题做好并展示交流
2019-05-18
《书愤》导学单学习目标 1、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2、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走进作者陆游,字,号。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2、写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入侵,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