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毕业论文
关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论文
目录一、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 (1)二、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 (2)(一)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 (2)(二)大部分弱势群体曾为国家做出过贡献 (2)(三)弱势群体具有较强的相对剥脱感 (2)(四)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弱势群体规模的扩大 (3)(五)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措施不够完善 (3)三、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主要途径 (3)(一)促进就业 (4)(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5)(三)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 (6)(四)加强教育事业建设 (6)参考文献 (8)关于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内容摘要】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改善其现有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对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提出了完善弱势群体保障体系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完善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的收入很不均衡,一些人逐渐沦为了弱势群体。
从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上看,我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弱势群体具有庞大的规模,不论是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还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弱势群体的参与和支持,他们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关注弱势群体,制定措施解决弱势群体的基本保障问题,是逐步建立、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我国弱势群体的概念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
弱势群体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的,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
二、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具有以下五个重要特征。
(一)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
终稿-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摘要】弱势群体问题在现阶段已然成为影响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继续深入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的弱势群体具体表现为经济地位较低、政治社会地位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心理素质不好等。
这些主要是由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分配机制的不规范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因素造成的。
本文对弱势群体的特征以及成因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望能够发现和提出有建设性的处理意见。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一、引言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8%,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资源配置的方式由行政命令手段为主转向了以市场价格机制为主。
这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使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城市出现较严重的失业、下岗问题,形成了众多的弱势群体。
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使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日益艰难。
在党和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面前,弱势群体令人堪忧的生存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也引起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我国学者对弱势群体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观点的分歧导致了不同的对策建议,这些研究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
为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体现社会公平,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们,政府应成为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的主要力量。
二、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和现状1、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2002年3月,时任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分析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时第一次正式提出“弱势群体"一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弱势”在经济学上意味着基本生活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困难者。
这种理解是建立在“人是经济人”这一经济学假设之上的。
而实际上人自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不再是自然人,而是一种在社会中扮演各种角色的社会群居动物,即人是社会人。
弱势群体保护
弱势群体保护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农民工、低收入家庭等。
保护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责任等角度,探讨弱势群体保护的重要性和应对之策。
一、政府责任作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管理者,政府应肩负起保护弱势群体的责任。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经济扶持。
通过采取减税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社会福利待遇等方式,缓解弱势群体的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包括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救济等制度,确保弱势群体能够获得基本的社会保障。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和监督。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打击弱势群体遭受的违法行为,并建立投诉举报渠道,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社会组织参与除了政府的责任,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参与到弱势群体的保护中来。
首先,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慈善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例如,捐助物资、设立救助站点、开展志愿者服务等,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其次,社会组织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弱势群体的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
通过开设技能培训班、职业指导等措施,帮助弱势群体改变境遇,融入到社会中去。
最后,社会组织可以发起倡议和呼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举办论坛、展览等活动,传达弱势群体的诉求,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个人责任保护弱势群体不仅仅是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事,每个个人都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
首先,我们应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理解。
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劣势,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其次,我们应倡导尊重和关爱的理念。
对弱势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不要忽视他们的存在,让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受到尊重和关爱。
最后,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到保护弱势群体的行动中来。
可以通过捐款、参加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等方式,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毕业论文
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目录一、我国弱势群体分析 (2)(一)弱势群体的界定 (2)1.弱势群体的含义 (2)2.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 (2)(二)我国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2)1.社会原因 (2)2.个人原因 (3)(三)加强弱势群体保护的必要性 (3)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法律体系不完善 (3)2. 救助对象存在不公平性 (3)3. 救灾救济面还存在很大局限性 (3)4. 救助水准偏低 (3)三、健全与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 (3)(一)就业保障机制 (3)1.政府推动:积极预防失业 (4)2.社会保障:失业补救 (4)3. 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寻找再就业途径 (4)(二)医疗保障机制 (4)1.应建立对危、急、重病人的医疗救助制度 (4)2.健全适用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的社区卫生保健制度 (5)(三)完善教育机制 (5)(四)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 (5)1. 正确定位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职责 (5)2.制定合理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原则 (5)【内容摘要】目前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具有自身特征的复杂群体,在社会中处于极低的地位,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应通过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
探析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多的群体性事件 ,使得弱势群体的法律救济问题越来越 受到重视 ,同时实现分配正义也备 受关注。
关键词 . 弱势群体 的概念 弱 势群 体主要 是指 在现代 社 会经济 利 益 和社 会权利 分配不 公平 、社会 结构 不协 调、 不合理的情况下 , 由于某种 因素 的缺陷 , 导 致行 为人在 社会竞 争 中处 于被 动不 利的 地位 , 依靠自 身力量无法保证个人及其家庭 成员最基本 的生活 。 需要 国家和社会给予帮 助 的社会群体 。 一方面是体现在经济利益分 配制度环节 中 , 他们处在社会资源的第三次 分 配中 , 另一方面 , 体现在社会权利的分配 上。 他们 的政治权利 占有量极 少 , 大部分人
改 革 开放 以前 ,国家 实行就 业分 配制 度, 人人都有工作 ,基本没有失业 , 但 ,随 着 改革 开放 , 经济体制的改革 , “ 充分 的就 业 制度 ”被 “ 有限的就业制度”和 “ 必要 的 失业 制度 ”所替代。企业 为适应市场经济体 制下优 胜虐太 的竞争 , 消减 了企业 内部大量 的冗余 人员。这些人知识水平较低 , 生存技 能差 , 是典型 的弱势群体。这一部分人员原 本隐形化的弱势群体特征显性化 了。 数目 庞 大的弱势群体好像 突然 间冒了出来 。 另一方 面 ,农业使用 现代技术 , 生产力快速提高 , 许多富余农业人员也进城务工 , 使得原本 紧 张的就业形势更加严 峻。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渐渐地 由粗放型增长向集 约型增长转变 , 劳 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为资本密集 型、 技术 密集 型产业所取代 , 长期看来 ,弱势群体 的规模 必然会继续扩大. 2 . 生( 心) 理原因 生( 心) 理原 因是弱势群体( 主要是弱势 自
探索争鸣
2 0 1 3年 7期 ( 上)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8400字【论文】》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目录目录 (1)引言 (1)一、社会弱势群体概述 (1)(一)核心概念界定 (1)1 .弱势群体的概念 (1)2 .弱势群体的分类 (1)(二)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征 (2)1经济上的贫困 (2)2.政治上的低影响力 (2)二、社会保障现状及原因 (2)(-)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一一以石滩镇老年人为例 (2)(二)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主观方面的原因 (3)2 .客观方面的原因 (4)(三)石滩镇老年人贫困情况 (4)1经济贫困问题 (4)2.晚年照料贪困情况 (5)三、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5)(-)社会保障覆盖率不高 (5)(二)有关下卤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科学 (6)(三)权利救济手段乏力问题 (6)四、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 (7)(-)扩大覆盖面,探索多形式 (7)(二)推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法治化 (7)1 .加快社保立法进程 (7)2 .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 (7)(三)建立贫困人口权利保障制度的设想 (8)五、结论 (8)引言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迅速发展。
多年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情况来看,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和社会优抚制度。
当前,加快中国社会保障建设是党和国家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十一五”期间有关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完善和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前国务院总理朱铃基面前,在其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五届会议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PC),使用了庄产弱势群体学术一词来表示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关注。
在我国,目前有许多群体只靠失业救济金、生活保障和被解雇工人的最低生活保障生活,其中一些人甚至无法获得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范文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范文社会工作毕业论文范文引言: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旨在通过实践和干预,改善个人、家庭和社区的福祉。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同时,还将介绍社会工作的职责和技能,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社会工作者如何帮助个人和社区实现积极变化。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社会工作是一项关注人类福祉的职业。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支持和援助,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
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通过为弱势群体发声,争取平等权益,推动社会公正的实现。
他们关注社会不平等问题,并为那些在社会中被边缘化的人群提供支持。
2. 增强社区凝聚力: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和项目,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他们帮助社区成员建立联系,共同解决问题,并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
3. 保护弱势群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保护那些容易受到伤害和剥夺的群体,如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
他们提供咨询、援助和庇护,确保这些群体的权益得到保护。
第二部分:社会工作的职责和技能社会工作的职责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家庭关系、社区发展和犯罪预防。
为了有效履行这些职责,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如以下几点所示:1. 沟通与倾听技巧:社会工作者需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有效的沟通,他们能够与个人和群体建立信任关系,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2. 评估与干预能力: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评估个人和家庭状况的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干预计划。
他们能够识别问题,制定目标,并与个人和家庭合作实施干预措施。
3. 社区资源整合:社会工作者了解社区资源,并能够将其与个人和家庭的需求相匹配。
他们能够协调不同机构和服务提供者,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综合支持。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的实践和效果,以下是一个案例分析:李先生是一名失业的中年男性,由于长期失业和家庭压力,他陷入了抑郁和自卑的状态。
浅析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
三、 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忽视弱势群体 ,在产品和服务上多考虑弱势群体的实际 社会保障制 度是现代 国家重要的社会 经济制度之 需要。另外 ,弱势群体的政治权利也应得到保障,确保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促进弱势群体 自身的发展 和转化 ,解除弱势群体成员的后顾之忧。 1 、建 立和 完善 综 合 性 的 弱 势 群体 社 会 救 助 系 统 . ()进 一 步完 善 城 市居 民最低 生 活保 障 制 度 。城 市 1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救助系统的核心。它 的实施标志着我 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从人道主义的层面上 升 到人 权 的 高 度 ,从 慈 善 性 的救 济 转 变 为 制 度 性 的救 助 。而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 当前必 须着力并首先做好的一项根本性的制度建设 ,加大最低 生 活保 障 资金 的 投 入 。坚 决把 所 有符 合 条 件 的弱 势群 体 纳入保障范围,建立一个有效的、有度的、合理的统计
一
。
弱势群体参政议政的权利 ,让他们在人大 、政协、工会 都具有 自己的代表席位 。制度问题需要立法的确立和保 护,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保障弱势群体的政治权利 ,才 能使得制度真正有效的贯彻执行 ,而不是朝令 夕改 ,立 而不行。这也是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 构建和谐社 会”等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作 者 简介 :徐程 ,东北 大学文法 学院社会 保障专
调 查 系统 ,坚 决贯 彻 各项 方 针政 策 ,逐 渐扩 大 最低 生 活 保障覆盖范 围,加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化、制度化 进 程 。 ( )加 强 弱 势 群 体 各项 救 助措 施 的 执 行 力 度 。 2 弱 势群 体 最 大 的特 征是 贫 困 。贫 困使 得 弱势 群体 产 生许 多顾虑 ,如有病不敢医,孩子成绩好但却不能就读好的 学校 ,住房狭 窄 ,三代同堂 、四代同堂的现象屡见不 鲜。弱势群体支出的主要方向就是基本生活、医疗、教 育和 住 房 ,所 以 ,对 弱 势 群体 的 救 助应 重 点放 在 医疗 、 住房 和 教 育上 。弱 势群 体 的 弱势 表 现在 物 质和 收 入方 面 是 显 而 易 见的 ,归根 结 底还 是 在 于 知识 的 贫 乏 。知识 贫 乏使得弱势群体处于弱势境遇具长期性和潜在性。对教 育进 行投 资 是 解决 这一 问题 的 关键 。 2 、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法制规范 ,加 强监管 . 社会 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在于社会保障的强制性 ,这 强制性 必须通过国家立法 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 。 目 前 ,中国存在 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窄和社会保障基金 征缴率低等问题 ,很大程度上是 由于社会保障的立法滞 后造成的。事实证明,主要依靠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和经 办机 构 通过 行 政 手 段和 宣 传动 员的做 法 来 推行 社 会 保障 制度的完善,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因此 ,政府现 在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规范制度 。一方面应充分依靠现有 法律 、法规 ,理顺和规范社会保障运行 ;另一方面,应 加快专项立法特别是加快地方立法 ,依法推进社会保障 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 同时 ,政 府 要 带头 杜 绝在 保 障 合法 权 益 方面 的 “ 政 不 行 作为”现象 ,完善法制,加强事前预警和事后监督 ,对 违规 操 作 者坚 决 依 法处 置 。并 加 强 对社 保 基金 的统 筹管 理 ,实 行 商业 化 运行 。 3 、逐步推进对弱势群体 的人文关怀措施 . 目前弱势 群体 对于学 习、健康 、旅游、购物等生 活向往 日益强 烈 ,这就 要 求 社会 应 该 一视 同 仁 ,不 歧 视弱势群体 的社会保障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研究内容摘要: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社会条件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需要国家帮助和社会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群体。
在这个注重公平和追求和谐的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拉大社会贫富差距,损害社会公平,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必须制定和实施公正合理的社会政策,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构、司法保护的加强、社区服务的创新以及社会组织发展方面给予弱势群体有力的支持,整合社会力量,以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弱势群体、公平、社会保障、政策、政府正文引言: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 30多年,GDP 年均增长率达到9.8%,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资源配置的方式由行政命令手段为主转向了以市场价格机制为主这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使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我国出现较严重的失业、下岗问题,形成了众多的弱势群体,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使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日益艰难,在党和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以及让全社会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一宏伟目标面前,弱势群体令人堪忧的生存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为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政府应成为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的主要力量。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构成以及现状(一)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是社会学最初使用和界定的范畴,泛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势力差的人群。
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由制度变迁所引致的利益在社会各阶层的重新分配加速了社会阶层的嬗变,社会学领域中的“弱势群体"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
对弱势群体的界定,由于我国学者使用的标准不同,所以对弱势群体的定义有很大不同。
社会工作 毕业论文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社会工作:关注弱势群体的呼声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社会问题、服务弱势群体的专业领域。
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支持、咨询、协助和资源等服务,帮助那些面临困境的人们重建自己的生活。
在这篇毕业论文中,我将探讨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的重要性社会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工作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家庭暴力等不断浮现。
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咨询、援助和资源,帮助受困人群摆脱困境,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社会工作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不平等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致力于为弱势群体争取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他们通过倡导政策改革、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为弱势群体争取公正的待遇与权益,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
第二部分:社会工作的挑战尽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但社会工作者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资源不足是社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社会工作者需要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但由于资源有限,很多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这限制了他们的工作效果。
其次,社会工作者常常面临情感疲劳。
社会工作往往涉及到与困境人群的密切接触,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家庭暴力、儿童虐待等,这些问题给社会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情感疲劳。
第三部分: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首先,社会工作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幸福感。
通过提供咨询、援助和资源等服务,社会工作者帮助那些面临困境的人们解决问题,重建自己的生活。
这不仅提高了个人的幸福感,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
其次,社会工作有助于建立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
社会工作者通过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这有助于建立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结论社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专业领域,它关注弱势群体的呼声,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服务。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论文正文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论文正文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摘要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社会制度体系,并不是只面向弱势群体安排的,它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公民,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与弱势群体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表现在弱势群体构成了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对象,而社会保障制度又是以向弱势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为最基本的职责,进而以促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免于沦为弱势群体的同时尽可能地过上平等幸福的生活为历史使命。
社会保障制度是对弱势群体进行社会保护的重要制度,在弱势群体社会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界定弱势群体的概念、分析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和现状,得出弱势群体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与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建立健全相关的具体社会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分层合理、衔接紧凑、保障缜密的社会安全网。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
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利维护和竞争能力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地位,他们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弱势群体。
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我国弱势群体目前社会现状对我国弱势群体构成及特征的分析,将为我国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制的制定提供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主要是由如下的几个部分构成:贫困的农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其同质性、群体性很强。
传统的弱势群体,往往分布在很不相同的人群当中,比如,残疾人在各个群体当中都有,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与不同群体的正常人生活在一起的。
毕业论文之《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1)【范本模板】
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二零壹陆年三月八日目录一、弱势群体的基本构成与形成原因 (4)(一)弱势群体的基本构成 (4)(二)城镇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4)二、弱势群体存在的普遍现象 (6)(一)地域因素 (7)(二)文化因素 (7)(三)发展因素 (8)(四)生理因素 (8)三、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任务 (9)(一)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9)(二)保障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0)(三)保障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利 (10)四、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12)(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2)(二)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13)(三)解决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 (13)(四)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国家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
(14)参考文献 (16)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弱势群体的基本构成与形成,从地域因素、文化因素、发展因素、生理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针对弱势群体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这几个问题分别是:弱势群体的温饱问题;农村居民的医疗问题;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并针对我国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体现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宗旨;这也会为我国经济的腾飞保驾护航;也只有解决了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我国才能真正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保障制度一、弱势群体的基本构成与形成原因什么是弱势群体?根据我们所学知识而知这个词来源自现代社会学理论,原本是指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的社会群体。
(一)弱势群体的基本构成本研究认为,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国家社会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了以下六部分的人群:第一部分就是下岗职工或很难再就业的人群.这部分人群以女性以及年纪偏大的人群居多,因为性别、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工作能力等原因导致再就业的能力降低,从而造成经济生活方面水平很低,收入来源不稳定,所以这类人群被我们成为“弱势群体”;第二部分是“体制外”的人,所谓“体制外”的人是指那些未曾在国有企业或集体单位工作过的自由职业者。
探讨社会保障学概论论文范文
探讨社会保障学概论论文范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当代各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保障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保障学论文范文篇一:《农民工社会保障对策分析》摘要:农民工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诸多原因,这一群体的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建立健全有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农民工这个庞大弱势群体的利益,赋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是有效开发和配置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对策1我国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的现状及问题1.1工资待遇低,欠薪现象普遍存在农民工由于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因此在当前的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参与的行业大多属于单纯性体力劳动层面,诸如建筑、服务行业等。
从事的多是廉价劳动力行业,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每年由于农民工讨薪而引发的社会事件甚至刑事案件层出不穷。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民工的生计和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1.2超强度劳动普遍存在,休息权得不到保障对于用工单位来说,盲目追求工期和效益使他们对农民工的相应权益保障不到位,尽可能在用工层面延长工时,缩短工期,减少成本。
这种超负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与相应的保障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造成农民工社会权益保障的潜在风险,使农民工休息权得不到保障。
1.3农民工缺乏医疗保障大部分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会保险,只有部分农民工能够享受到工伤保险,少数农民工参加了农村大病医疗统筹,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城市户口又不生活在农村,既享受不到城市医疗保险又不被农村合作医疗所覆盖,即使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但由于农民工流动性较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相应的转接措施不完善,使农民工医疗保险由农村转入城镇还存在很多困难,实际操作起来基本上还行不通。
浅析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论文)
浅析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论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学生姓名徐志贤学号 1333001251704指导教师姜瑞强专业行政管理本科年级 2013秋季班学校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淳安学院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一、我国弱势群体分析 (2)(一)弱势群体的界定 (2)1.弱势群体的含义 (2)2.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3)1.收入差距的拉大,实质是贫富差距扩大 (3)2.制度的变迁,首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4)3.社会保障的滞后、市场经济的引入,使得中国城市社会保障体制开始由单位内的保障向全社会的保障过渡 (4)4.失业者和下岗职工文化素质偏低,谋生渠道单一,择业观念陈旧,是形成弱势群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4)(三)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 (4)(四)加强弱势群体保护的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法律体系不完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救助对象存在不公平性 (6)(三)救灾救济面还存在很大局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救助水准偏低 (6)三、健全与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就业保障机制 (7)1.国家积极制定和完善扩大就业的相关政策,降低失业率 (7)2.社会关怀是对失业弱势群体保障的有效补充 (7)3.提高个人自身素质,积极寻找再就业途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医疗保障机制 (8)1.应建立对危、急、重病人的医疗救助制度 (8)2.要建立法定传染病免费医疗制度 (8)3.健全适用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的社区卫生保健制度 (8)(三)完善教育机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社会保障中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论社会保障中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摘要】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职能,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社会保障并不是只面向弱势群体的制度安排,作为一个社会制度体系,它的保障对象是全体公民,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与弱势群体社会保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公平正义一、社会保障中的弱势群体从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来看,社会保障制度所涉及的弱势群体主要是社会救济制度的对象群体。
从理论上讲,社会救济制度作为人类生存权的经济保护制度,它的对象群体应该涵盖所有需要国家和社会帮助与支持的弱势群体,包括所有的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成员。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社会救济制度本身以及相关具体配套制度、法规的不完善,部分弱势群体实际上还没有被纳入到我国现有的社会救济制度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来说,我国社会保障所涉及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城镇和农村贫困人口、城镇新生贫困群体、农民工、残疾人。
二、社会保障中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现状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虽已初步建立,但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并没有完全到位,适用对象狭窄,目前受到保护的主要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如城市的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等),农村劳动者几乎没有任何保障,使一些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被边缘化。
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十分突出。
(一)现有法律的内容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具体的操作方式法条的用语多属于原则性的宣示,缺乏程序性保障。
例如,我国《宪法》虽然规定了公民享有平等权,但它属于何种价值的平等观并不十分明晰,从而导致其实际规范作用难以发挥,难以有较为确定的客观标准进行操作。
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
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目录摘要 (2)引言 (3)1 我国当前弱势群体的构成 (3)1. 1.1 弱势群体的概念 (3)2. 1.2 弱势群体的构成 (3)2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存在的问题 (4)3. 2.1 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4)4. 2.2 社会资源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4)5. 2.3 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5)3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救治的对策 (6)6. 3.1 针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6)7. 3.2 针对社会资源分配的措施 (6)8. 3.3 针对就业方面的措施 (6)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摘要:中国弱势群体的存在形式多样,形成原因复杂,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
如何有效地缓解弱势群体特别是贫困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保证我国社会平衡、有效的发展,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本文对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相关的具体社会保障制度,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对策引言20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改革开放推进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使中国的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采取的发展方式和实际的发展内容也已经具有了许多现代社会的因素,但弱势群体的存在意味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然属于一个传统而又富有现代意义的最高目标,改革仍然是一个远未完成的社会计划,当代中国社会仍然需要沿着其既定的目标向社会各层次、各领域、各角度加速社会转型。
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明确和谐的要旨,或者说和谐的重要基础就在于要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尊严,而这也是保证弱势群体基本权益的坚实基础。
为民执政者,要让每一个强势群体明白,一个和谐社会不是建立在对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尊严漠视基础上的,更不像很多矿工那样明知危险还被逼下井“生存”,也不是像河南一些穷困的农村用“血浆经济”维持的“生存”。
弱势群体论文社会救助论文: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方式的创新机制研究
弱势群体论文社会救助论文: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方式的创新机制研究摘要:除特定的历史原因外,社会救助体系和方式的乏力成为该群体长期处于困境之中的重要因素。
本文首先对社会救助、弱势群体等有关概念及范围的界定,分析了低救助水平下弱势群体的社会反映,最后从司法救助、行政救助、非政府组织救助、教育和传媒救助等角度讨论了弱势群体的救助创新机制。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社会反映;救助方式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对调整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全社会的健康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社会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有待完善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
而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提升,并且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争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毋庸置疑,弱势群体的存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特定的历史原因外,社会救助体系和方式的乏力成为该群体长期处于困境之中的重要因素。
本文首先对社会救助、弱势群体等有关概念及范围的界定,分析了低救助水平下弱势群体的社会反映,最后从司法救助、行政救助、非政府组织救助、教育和传媒救助等角度讨论了弱势群体的救助创新机制。
一、有关概念及范围的界定1.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当社会成员因各种原因,陷入生活的困境或自身权益无法伸张时,由国家或社会组织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现金、物资或精神援助与支持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该定义中反映出三层含义:(1)社会救助是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两部分的组合;(2)社会救助是在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最低生活水平或生活要求,维护的是社会底线公平,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所处位置最低,是其他保障措施的基础;(3)社会救助的目的有双重属性,即在物质资源方面达到反贫困的目的,在精神方面表现为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排斥、达到社会融合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目录一、我国弱势群体分析 (2)(一)弱势群体的界定 (2)1.弱势群体的含义 (2)2.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 (2)(二)我国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2)1.社会原因 (2)2.个人原因 (3)(三)加强弱势群体保护的必要性 (3)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法律体系不完善 (3)2. 救助对象存在不公平性 (3)3. 救灾救济面还存在很大局限性 (3)4. 救助水准偏低 (3)三、健全与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 (3)(一)就业保障机制 (3)1.政府推动:积极预防失业 (4)2.社会保障:失业补救 (4)3. 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寻找再就业途径 (4)(二)医疗保障机制 (4)1.应建立对危、急、重病人的医疗救助制度 (4)2.健全适用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的社区卫生保健制度 (5)(三)完善教育机制 (5)(四)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 (5)1. 正确定位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职责 (5)2.制定合理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原则 (5)【内容摘要】目前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具有自身特征的复杂群体,在社会中处于极低的地位,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应通过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弱势群体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一、我国弱势群体分析(一)弱势群体的界定1.弱势群体的含义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
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散落的人的概称。
2.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成员处于分化、定位、整合过程中。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以失业、下岗、衰老、残障等社会底层人员构成的社会弱势群体正在形成。
(二)我国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1.社会原因(1)经济体制转变及其引发社会结构调整带来的冲击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充分就业制度,人都有工作,保证了人人都有收入来源,失业处于隐性失业状态,使得众多“弱势群体”隐形化。
改革开放后,整个社会结构开始转型,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消减了企业内部大量的冗余人员。
这些人知识水平较低,生存技能差,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数目庞大的弱势群体好像突然间冒了出来,使得政府、企业和社会都措手不及。
(2)分配机制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平均分配”的大锅饭制度。
这种制度割断了能力与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无形中取消了平等与效率的区别,起到了抑强扶弱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国初次分配领域的秩序还比较紊乱,垄断行业的存在及我国税制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目前违背市场经济市场原则和法制原则的行为屡禁不止;在再分配领域,分配政策和福利制度存在着逆向调节和向强势群体倾斜的状况,形成了在收入分配上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加快了新弱势群体的产生和老弱势群体境况的恶化。
(3)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安全网脆弱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也是社会弱势群体主要的避风港。
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三条保障线”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能忘记依然存在的许多问题:社会保障对象狭窄、覆盖率低。
2.个人原因我国目前第三产业发展却比较缓慢,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也在一直下降,甚至于也开始排斥新增劳动力的加入。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渐渐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对劳动者的技术、文化等个人素质的综合要求不断提高,弱势群体的经济优势在一点一点地消失,其生存的压力必然加大。
长期看来,弱势群体的规模必然会继续扩大。
(三)加强弱势群体保护的必要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实质上是对弱势群体的人权或者说基本权利给予的平等保护。
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是全面实现宪政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
当代中国正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国家,充分认识弱势群体保护的必要性,对于这一目标的达成,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国际经验告诉我们,能否妥善处理弱势群体的人权问题,对于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关系极大。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1. 法律体系不完善所有国家的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都奉行立法先行,然后加以实施。
改革先试验,把试验的经验总结起来再行推广,在长期试验过程中才开始重视立法。
但试点期过长必然损害制度的健康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与成本亦属高昂。
2. 救助对象存在不公平性由于几十年以来城乡分割的思维定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过分突出效率优先,使我们在真正基于公平、正义、共享核心价值追求基础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一些分歧。
3. 救灾救济面还存在很大局限性不管是救灾、社会救济,还是扶贫、助残,面对的都不是全体弱势群体,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
4. 救助水准偏低西欧、北欧的福利国家,财政至少有50%用于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支出,而我国去年财政投入社会保障的比重还不到13%。
三、健全与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一)就业保障机制解决就业问题,构建合理的就业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具体可以通过政府推动、社会保障、个人素质提升三个方面,运用更加优惠政策和更有力的办法把暖和送到每一个弱势群体成员手中,帮助他们顺利出中心,尽快再就业。
1.政府推动:积极预防失业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的扩大及其所带来的问题,还是需要从国家根本政策、经济的发展和整体的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大力支持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鼓励劳务输出。
国内劳动力供过于求是导致就业率低的原因之一,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融合,将视野转向世界,跨国就业,也成为缓解我国弱势群体就业压力的一个有效方式。
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只是一时之计,如果对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一味停留在“输血”层面,只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问题不会得到根本改观,就业才是弱势群体真正的生活保障。
2.社会保障:失业补救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尤其是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等社团组织积极参和、共同关心贫困家庭、贫困人口、营造扶贫济困的道德氛围,通过社会慈善团体的救济、捐助,企事业单位的慷慨解囊,邻里亲戚间的守望相助,以及社会各方的送暖和、献爱心活动,帮助贫困人口或困难家庭尽快走出困境,过上起码的有保证的生活。
此举积极有效地支持了政府反贫困行动的有效实施,缓解了贫困人口的生活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3. 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寻找再就业途径以市场就业为主,辅之以政府的职业指导,培训和资金税收的支持。
以半市场半政策扶持为主,引导进入非正规部门就业。
对这部分人重点是解决好就业观念的转变,帮助他们树立起就业的信心。
弱势群体本身也需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前坐等国家政府补助的态度,积极寻求再就业途径。
通过积极参与教育培训等方法,改善自身境遇。
(二)医疗保障机制由于我国的医疗费用相对较高,许多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人生病以后,小病挺着,大病拖着,无力就医。
国家应对医疗单位的乱收费行为严加管制,并适当降低药价。
改革要本着国家、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原则,适当降低医疗收费,并逐步扩大医疗保险的范围,对弱势群体的保险应该采取由政府建立一个非商业化的机构,由政府出资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办法将大部分弱势群体纳入其中。
1.应建立对危、急、重病人的医疗救助制度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面,应重点针对危、急、重病人的弱势社会群体制定非凡的费用标准和待遇标准,妥善处理好非凡人群的医疗保障;从实际出发,探索解决超过规定标准以上的医疗费用新问题,最终形成一个满足不同人员需要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
2.健全适用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的社区卫生保健制度新型合作医疗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农民医疗保障的新制度,筹资实行了政府承担大部分,农民承担小部分的原则,初步解决了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特别是大病统筹问题。
国家还应当继续加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投入,改善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使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具有可及性。
(三)完善教育机制在教育方面也应提供相应的保障服务。
对特困职工子女就学给予减免学杂费,助学贷款等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奖学金,为其提供勤工俭学机会等多种形式的援助。
以确保贫困家庭子女能够平等地享受受教育权利,减少“贫困代际传递”的范围和程度。
首先,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
尽快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水平,以保证包括农民在内的每个公民都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提高国民素质。
其次,大力扶持职业培训。
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
提高其文化水平,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技能,走应急式培训的道路。
(四)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弱势群体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大多数被强势群体所占有,弱势群体却承担了改革的大部分成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并通过其补偿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
1. 正确定位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职责农村社会保障实际上是一种再分配的政策,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弱势群体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促进弱势群体自身的发展和转化,可以解除弱势群体成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时间和财力去学习一技之长,去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立足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