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615bd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2.png)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为规范掘进期间围岩观测工作,对与围岩观测工作规定如下:第一条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6版)第102条第3项规定煤巷、半煤岩巷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在牌板上,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要求及评分办法》(2017)掘进标准化评分表中的第3项第1条煤巷、半煤岩巷锚杆、锚索支护巷道进行顶板离层观测,并填写记录牌板;进行围岩观测并分析、预报。
第二条围岩观测以锚网支护的煤巷与半煤巷为主,观测方式采用顶板离层仪观测+围岩移近量观测。
第三条煤巷、半煤岩巷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从巷道开门点开始,每隔50m必须安装1台顶板离层仪。
位置误差不超过5m,综掘距迎头不大于10m。
顶板离层仪安装在巷道正中位置,误差不超过0.5m,横杆与巷道走向保持垂直。
巷道交叉点、大跨度区域、应力集中地段等处,必须增设顶板离层仪,具体位置根据顶板情况现场确定。
顶板离层仪深基点必须保证进入煤层顶板稳定岩层中(一般与锚索长度一致),浅基点布置在煤层中(一般与锚杆长度一致)。
第四条围岩移近量测点可设置在离层仪安装处,在观测点做好标记,采用十字布点法观测办法,主要观测两帮移近量及顶底板移近量,观测周期、记录与顶板离层观测同步。
第五条工区技术员为区队围岩观测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工区的围岩观测工作全面负责。
顶板离层仪的安装是否拖后、围岩观测测点布置是否规范、离层仪安装位置、安装质量等,由技术员直接负责,必须保证离层仪读数清晰,牌板填写的规范,生产科矿压组人员负责巡查监督。
第六条工区必须每月对围岩观测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与预测,形成《月度围岩观测分析预报》,应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顶板离层量、围岩移近量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如观测值变化较快出现什么时段、什么位置,支护形式对矿压的影响等。
(2)本月迎头地质变化对矿压的影响。
(3)压力显现采取的措施,如补打锚索、复棚数量等。
(4)下月预测分析。
每月3日前由工区技术员将上月围岩观测数据电子版(顶板离层量、围岩移近量)及月度矿压分析上报生产科邮箱(要确保数据真实,来自现场),每迟报一天,对技术员罚款100元(原始资料由区队保存)。
煤矿2020标准化-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煤矿2020标准化-矿压观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afb50696f1aff00bfd51e9e.png)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完善我矿矿压监测管理工作,加大矿压监测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有效促进我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确保全矿安全高效生产,特制订本制度。
一、采煤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第一条综采队每天安排专人对工作面支架及超前支护单体柱工作阻力、顶板破碎及端面漏冒情况、片帮位置及深度、泵站压力情况等进行观测,详细记录在案,否则罚款200元/次。
第二条在采煤过程中,每班移架作业完成后,支架必须升紧、升实,保证支架的初撑力,在安装在线监测矿压设备的16块压力表中,初撑力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否则罚款200元/块。
第三条在采煤过程中,综采队要确保两巷支护的初撑力达到规定要求,工作面两巷超前支护液压支柱初撑力不得小于50KN。
第四条乳化液浓度保持3~5℅。
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罚款200元/次。
第五条回采期间,综采支架按作业规程要求安设矿压观测设备,并进行日常监测管理。
第六条在回采工作面,综采队要对进、回风两巷的顶板离层仪牌及时回收,安设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的要对信号线进行回收,回收不及时的,否则罚款100元/次。
第七条每个工作面从开始回采到收尾,必须进行两巷回采期间的矿压监测,按规程规定对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进行观测确定,并有专门的记录。
第八条锚杆支护巷道回采期间综采队人员也要进行日常监测,。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10ae53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8.png)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煤矿矿压观测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矿山压力的变化情况,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煤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矿压观测工作由矿长负责,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负责矿压观测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
2. 矿压观测领导小组由矿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生产技术科、安全科、机电科、采煤区队、掘进区队等部门负责人。
3. 生产技术科设矿压观测小组,负责矿压观测工作的具体实施。
矿压观测小组成员由生产技术科指派,并报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备案。
三、观测内容和方法1. 矿压观测内容主要包括:(1)巷道矿压观测:观测巷道顶板下沉、底鼓、两帮移近等指标,分析巷道围岩稳定性。
(2)支架工作阻力观测:观测支架的工作阻力,分析支架的工作性能和适应性。
(3)顶板离层观测:观测顶板与煤层之间的离层情况,分析顶板稳定性。
(4)煤壁片帮观测:观测煤壁片帮情况,分析煤壁稳定性。
(5)其他必要的观测项目。
2. 矿压观测方法:(1)人工观测:采用手工记录、绘图等方法,对矿压观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2)仪器观测:采用矿压观测仪器,如压力计、位移计、声波仪等,对矿压观测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和传输。
(3)定期观测:根据矿压观测计划,定期对矿压观测项目进行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
(4)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临时观测。
四、观测计划和制度1. 矿压观测计划:矿压观测领导小组根据矿压观测内容和方法,制定矿压观测计划,明确观测项目、观测频率、观测时间等。
2. 矿压观测制度:矿压观测小组根据矿压观测计划,制定矿压观测制度,明确观测人员的职责、观测程序、观测数据的管理等。
五、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1. 观测数据的管理:矿压观测小组负责对观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建立观测数据档案。
2. 观测数据的应用:矿压观测数据用于分析矿山压力变化情况,为矿压控制、巷道支护、安全预警等提供依据。
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38c7b69ddccda38376bafbd.png)
掘开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进一步加强掘开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管理,健全矿压观测管理规定,全面完善矿压观测管理制度,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依据《煤矿安全规程》、《掘进操作规程》、阳煤生字[2005]229号文件、阳煤生便函字[2006]06号文件、阳煤发[2006]44号文件、阳煤生字[2008]57号文件及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掘开工区所属各队组,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矿压观测管理工作。
3、生产技术科矿压组负责全工区的矿压观测管理工作,掘开工区各队组技术员负责本队组的矿压观测管理具体工作。
二、矿压观测管理规定1、顶板岩性探测管理规定:(1)所有施工巷道要在巷道开口处及煤巷要每隔300米、岩巷要每隔500米对顶板进行一次顶板岩性窥视探测,在上述间距内煤巷每隔50米、岩巷每隔100米进行一次常规顶板岩性探测。
(2)顶板窥视探测孔要求孔深超过支护锚索长度不小于2m,但孔深不得小于5米;常规顶板岩性探测孔要求孔深超过锚索长度不小于0.5m。
(3)顶板岩性窥视孔由地质测量部组织实施,掘开工区队组负责施工窥视孔,地质测量部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顶板岩性窥视,并绘制详细的顶板岩性窥视柱状图,由地测部主任工程师签字。
柱状图一式三份,一份报生产技术科矿压组,一份报施工队组,一份地测部留存。
(4)常规顶板岩性探测由掘开工区队组技术员组织实施。
(5)顶板岩性厚度在0.2米以上的应单独分层;有煤线或顶板破碎地段的厚度、层位要重点描述记录。
如发现顶板岩性、厚度变化较大,应及时通知地质测量部进行签定或补探。
(6)掘进施工巷道顶板岩性变化较大或遇构造顶板破碎时,顶板岩性窥视探测孔间距应缩小一半,常规顶板岩性探测孔应加密到10—30米一个,严格按照集团公司【2013】155号文件执行。
(7)在常规顶板岩性探测工作结束后,掘开工区队组技术员要认真按顶板岩性探测的层位次序填绘顶板岩性探眼柱状图,(柱状图上需标明巷道名称、探眼的位置、探眼的深度、使用锚索长度、岩层性状、厚度、探眼时间、探测人员等,探眼位置以巷道开口位置为基准计量。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制度范文(3篇)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ca509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1.png)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矿压监测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矿工生命安全,规范煤矿矿压监测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煤矿矿压监测工作,包括监测设备管理、数据采集、分析与研究、预警与应急处置等。
第三条煤矿矿压监测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矿压监测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且接受必要的培训,并持有合格的操作证书。
第五条煤矿责任人应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的责任,确保矿压监测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第二章矿压监测设备管理第六条矿压监测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七条矿压监测设备应具备准确、可靠、稳定的性能,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第八条矿压监测设备应进行定期校准,确保采集到的矿压数据准确可靠。
第九条矿压监测设备应设置防护措施,以防止外部因素对设备造成损害。
第十条矿压监测设备的购置、使用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所产生的费用应纳入煤矿投资、生产成本中。
第三章数据采集与分析第十一条矿压监测数据应定期进行采集和备份,并进行及时的数据传输和存储。
第十二条矿压监测数据应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和预警指标。
第十三条矿压监测数据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分析方法和标准,以确定矿压状态。
第十四条矿压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四章预警与应急处置第十五条矿压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达到预警指标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六条矿压监测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处置措施、联系人员、通信设备、救援方案等内容。
第十七条矿压监测应急处理人员应审时度势,采取适当措施,保障矿工生命安全。
第十八条矿压监测应急处理人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报告,并记录应急处理的过程和结果。
第五章监测管理与评估第十九条煤矿矿压监测工作应建立健全监测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
第二十条煤矿矿压监测工作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煤矿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煤矿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885588f783e0912a3162a9d.png)
煤矿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安全生产,杜绝顶板事故,加强对井下工作面支护质量和巷道顶板离层监测,以及为矿井支护提供合理的支护参数,针对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井下所有生产区队。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生产调度部职责(一)在分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全矿矿压观测工作;(二)每个采掘工作面在编制作业规程前,负责向施工队组提供该工作面的矿压说明书及相关资料;(三)负责综采、综掘工作面矿压仪表、顶板离层指示仪、锚杆(索)压力表和巷道围岩测距仪的安装指导工作;(四)负责监督管理日常综采、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监控工作,每日收集整理各工作面监测监控资料,并将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后,信息及时反馈队组,以便队组整改,确保对工作面顶板的有效支撑;(五)负责对矿压观测人员进行矿压观测操作及技术指导工作;(六)牵头负责配备矿压观测所需仪表和工具等,并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矿压监测仪表的使用完好情况。
第四条综采队及机电供应部职责(一)综采队长全面负责本单位的矿压观测工作,主管技术员直接负责本单位的日常矿压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矿压观测工作;(二)负责综采工作面矿压仪表的使用及日常维护工作,负责综采工作面顶板在线监测系统的维护工作;(三)负责每天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的收集;(四)负责本队辖区内锚杆巷道的顶板离层仪和锚杆(索)压力表的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及日常维护工作;(五)负责本队辖区内锚杆巷道顶板离层仪和锚杆(索)压力表牌板的填写工作。
第五条综掘(辅助)队组的职责(一)综掘队组及辅助区队的区队长全面负责本单位所辖巷道的顶板离层仪和锚杆(索)压力表的监测工作,主管技术员直接负责本单位所辖巷道的日常顶板离层仪和锚杆(索)压力表的监测技术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监测工作;(二)按规程设计,负责本队区域内的顶板离层仪和锚杆(索)压力表及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设置工作,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安装必须由专职监测人员指导进行;(三)负责顶板离层仪和锚杆(索)压力表监测数据的收集及记录牌板的填写工作,队主管技术员每天对矿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将记录数据送交生产调度部各包队业务员,有特殊情况及时汇报;主管技术员每月对矿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将结果交生产调度部各包队业务员;(四)负责日常锚杆、锚索支护施工质量的检查;第六条机电供应部职责牵头负责综采工作面的矿压仪表、在线监测装置的安装及停采面矿压仪表的回收上井工作。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三篇)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66f85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4.png)
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近年来,在矿压观测方面,已初步掌握采区内各工作面顶板活动特点,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为配合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压观测、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特制定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制度如下:一、观测范围采煤面及巷道定点观测。
二、观测内容掘进头观测内容:顶板离层观测2、采煤工作面观测内容:回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两巷顶板下沉量;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周期来压,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等。
观测方法1、顶板离层仪____天记录一次显现数值。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班检测____次。
3、工作面顶板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单体状况每班进行正常的观测。
四、预报内容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____%以上,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液压不小于24MPa;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0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____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巷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
五、观测制度1、严格执行班中检测、记录制度,严禁空岗、漏检。
2、原始数据记录要准确,不得随意乱改,严禁做假表。
3、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六、资料整理1、技术科对每天的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如发现情况异常,应及时汇报有关矿领导并安排处理。
2、矿压观测人员针对所观测内容必须填写相应的《单体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表》、《顶板离层仪观测记录》2024年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二)一、引言煤矿矿压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开采导致的矿山压力的增加。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3b5ade416fc700aba68fc73.png)
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工作,准确掌握采掘现场矿压显现规律,使矿压观测真正起到科学指导矿井采掘设计、巷道布置及采掘现场施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规定》。
第一条成立矿压观测组织机构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地测副总工程师成员:生产科全体人员、采掘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下设矿压观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科长兼任。
组织机构职责:1、负责矿压观测的设计审批,组织开展矿压观测技术分析、优化支护技术方案;2、负责监督、检查、协调、指导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工作和日常矿压观测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分析和分析结果应用的管理工作。
第二条采掘工作面开工前,矿井生产技术科编制矿压观测设计,报矿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在矿压观测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第三条锚杆支护巷道矿压观测1、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观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观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2、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3、顶板离层仪应安设在巷道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间距一般为30~50m,最前一个顶板离层仪距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50m(工作面需要爆破作业时对顶板离层仪进行保护);巷道遇构造带、大断面(宽5.0m以上)及“丁字口”、“十字口”等处应增设顶板离层仪;4、顶板离层仪深浅基点位置分别不低于锚索、锚杆的端头200mm,并在顶板离层仪牌板上明确标注具体位置;5、顶板离层仪安装方法:用锚杆机在顶板上打孔至设计深度。
用专用安装杆将上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上部(深基点位置),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再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中设计监测位置(浅基点位置),检查确认孔口套管组件连接牢固,然后将其插入钻孔中,确保两个刻度指示环移动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孔口套管组件已固定在钻孔中,截去多余的细钢丝,将初始读数调“0”,并固定顶板离层仪,监测值准确性;6、巷道掘进期间顶板离层仪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安装,并由施工单位安排人员负责观测和管理,确保顶板离层仪和牌板清洁、完好。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范文(3篇)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77b28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7.png)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范文一、背景和目的煤矿的矿压观测是为了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营,并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
为此,我们制定了这个煤矿矿压观测制度,以建立规范的观测流程和准确的数据记录,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矿所有矿井的矿压观测工作。
三、定义1. 矿压观测:指在矿井中对矿床岩石和矿体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活动。
2. 矿压观测点:指矿井内布设的矿压观测仪器的位置。
3. 矿压观测仪器:指用于测量和记录矿压数据的仪器设备,如超声波测压计、应变计、应力计等。
四、责任1. 煤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制度。
2. 非矿压观测人员禁止擅自接触和操作矿压观测仪器。
3. 矿压观测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和维护矿压观测仪器,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矿压观测地点的巡视员负责定期巡视观测点,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五、工作流程1. 观测规划(1)制定矿压观测计划,确定观测周期和观测点。
(2)根据观测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观测仪器,并进行校准和验收。
(3)编制观测点设置图,确定观测点的布置和编号。
2. 观测操作(1)观测前,矿压观测人员应仔细阅读操作规程,并佩戴相关的安全设备。
(2)到达观测点后,清理观测点周围的杂物,并确保仪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3)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观测仪器的启动、设置和校准。
(4)观测过程中,矿压观测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记录数据,并保持观测仪器的正常工作。
(5)如果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观测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1)观测结束后,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并填写观测记录表。
(2)矿压观测人员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生成报表。
(3)矿压观测人员应及时将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报告给相关负责人。
六、文件管理1. 观测记录表应按照日期和观测点编号有序存放,并定期整理和归档。
2. 观测记录表应保存至少5年,以备随时查阅和核对。
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矿压监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f92ce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7.png)
矿压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矿山压力监测工作,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矿山实际情况,制定本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山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及相关巷道的矿压监测工作。
三、监测目的通过对矿山压力的监测,及时掌握矿山压力显现规律,为合理安排采掘接替、优化支护设计、预防顶板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四、监测内容(一)顶板离层监测在采掘工作面及主要巷道安装顶板离层仪,定期观测顶板离层情况,包括浅部和深部离层量。
(二)锚杆(索)受力监测对锚杆(索)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了解锚杆(索)的工作状态。
(三)支架工作阻力监测在综采工作面安装支架压力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支架的工作阻力。
(四)巷道表面位移监测观测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的位移量,分析巷道变形情况。
五、监测设备管理(一)监测设备的选型根据矿山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矿压监测设备,确保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
(二)设备的安装由专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确保安装位置准确、牢固。
(三)设备的维护与校准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
(四)设备的报废对损坏或精度不符合要求的监测设备及时报废,并做好记录。
六、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一)数据采集监测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记录将采集的数据及时记录在专用的表格中,包括监测地点、监测时间、监测数据等。
(三)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相应的曲线和图表,找出矿压显现规律。
七、监测结果分析与应用(一)定期分析每月对矿压监测数据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形成报告。
(二)异常情况分析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结果应用根据监测结果,优化采掘工艺、调整支护参数,保障安全生产。
八、监测人员职责(一)熟悉监测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监测工作。
(二)认真填写监测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14ab5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c.png)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一、矿压预测预报制度1、初采工作面根据顶板控制设计,预测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
2、工作面两顺槽要根据顶板结构和岩性安装顶板离层探测仪观测顶板,专人对顶板观测仪定期观测、记录分析。
3、工作面回采期间对超前支护阻力及工作面支护阻力进行观测,以及顶板破碎、煤壁冒漏片帮情况进行观测,并作好观测记录,形成报表报生产技术部。
4、在工作面上下出口预计来压位置悬挂周期来压预报牌板。
5、经过多次来压数据分析,掌握来压规律,对预计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误差进行修正。
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根据所有矿压观测资料编写矿压总结报告,并交技术科存档。
二、矿压观测方案(一)、矿压观测内容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支架阻力观测、支架活柱缩量观测、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以及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根据观测结果对工作面顶板及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工作面支架受力特点,支架对顶板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超前支撑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顶板、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了解煤、岩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
(二)、观测方法1、支架阻力观测利用(圆图压力自记仪)或压力表分别在工作面均匀布置10条观测线,观测支架前、后柱工作阻力的变化。
测线布置在(133架)4X、18X、32X、46X、60X、74X、88X、102X、116X、130X支架上。
由矿压部门、生产单位连续观测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
2、支架活柱观测用标记法在工作面上、中、下布置3条观测线,在移架后、下次移架前测量活柱下缩量。
根据循环的次数,可算出循环下缩量和下缩速度。
其测线与支架阻力测线对应布置,即分别布置在18X、60X、102X支架上。
3、统计观测沿工作面采煤机移动方向每隔5架作为一观测剖面,矿压部门每班(天)统计一次端面顶板的破碎情况及煤壁的片帮情况(包括梁端距、片帮、冒高超过0.3m以上的区域及顶板破碎情况),同时统计支架安全阀开启量(率)、顶板冒落状况和支架因顶板压力损坏的部件等。
矿压在线观测管理制度及流程
![矿压在线观测管理制度及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07bc37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c.png)
矿压在线观测管理制度及流程
1.在线系统设备的安装由生技部门协调组织,厂家技术指导,建设单位施工,相关部门配合。
各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安装。
2.每个施工单位负责维护每个工作面的监控系统,包括增加传感器和电缆悬挂等。
,仪器仪表要求整洁,悬挂标准。
3.生技部矿山压力组负责检查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质量。
施工单位安装顶板离层仪变送器时,必须小心防止顶板离层仪钢丝绳断裂。
4.掘进队施工时要确保在线系统完好,当巷道掘进完毕回撤工作面时,在线系统电源不得拆除。
5.施工单位发现系统设备运行不正常或出现故障时,必须及时向工程师报告。
6.系统的地面部分应由生物技术部压力小组维护。
当系统出现故障时,生物技术部应联系制造商进行维修。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制度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48bf56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b.png)
煤矿矿压监测管理制度一、矿压分析及监测原则1.综合分析法: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采场的开拓方式、采煤的工艺参数等,结合矿压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矿压分析,明确矿压的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
2.相似规律法:通过相似规律的研究和应用,将类似矿井的矿压状况进行比较分析,借鉴经验,为矿压监测提供依据。
3.动态监测法:采用现场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矿井的矿压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稳定。
二、矿压监测管理责任制1.矿井负责人:负责制定矿压监测管理制度,明确矿压监测工作的组织管理责任,保障矿井的工作安全。
2.矿压监测人员:负责矿压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操作,及时上报矿压变化情况,为矿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安全监测管理部门:负责矿压监测的规范化管理,对矿压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矿井的安全稳定。
三、矿压监测设备及操作要求1.监测设备:矿压监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能够准确、稳定地监测矿井的矿压变化情况,设备维护保养应及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操作要求:矿压监测人员应熟悉矿压监测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原理,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做到数据准确无误。
四、矿压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数据采集:矿压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采集,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数据记录:矿压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必要时加注备注,方便后期数据分析和使用。
3.数据分析:矿压监测数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合理解读,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五、矿井矿压预警与应急措施1.矿压预警:通过矿压监测数据的分析,对矿井的矿压情况进行预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确保矿井的安全。
2.应急措施:一旦发生矿压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停止采煤作业,疏散人员,进行矿井的矿压处理,确保人员的安全。
六、矿压监测工作的评价与改进1.评价指标:矿压监测工作的评价指标包括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监测设备的运行稳定性、监测工作的及时性等。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e5eb9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17.png)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提高矿井安全是矿山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矿压观测作为矿井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及时掌握矿井地质构造变化、矿压演化规律以及预测异常矿压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规范矿压观测工作,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本《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2. 观测工作的任务与目标2.1 观测任务(1)掌握矿井地质构造变化情况,提供矿面气象与矿压关系的基础数据。
(2)监测矿井矿压变化,及时预警和预测异常矿压,防止矿压事故的发生。
2.2 观测目标(1)及时发现和监测矿井地质构造变化。
(2)提供准确的矿压数据,为矿井安全管理和工作面运营提供依据。
(3)预测异常矿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矿压事故的发生。
3. 观测内容与技术要求3.1 观测内容(1)地质构造观测:分析矿井地质构造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提供矿域、矿区和工作面的地质构造图。
(2)矿压观测:记录矿压变化,包括矿井顶板、底板和煤柱的状况,提供矿压变化曲线和数据。
3.2 技术要求(1)地质构造观测:采用现代地质勘探技术进行地质构造观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矿压观测:采用矿压监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观测方法与流程4.1 观测方法(1)地质构造观测:采用综合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技术,包括采样分析、地质钻探等。
(2)矿压观测:采用矿压监测仪器,包括矿压传感器、采样仪等,进行实时监测。
4.2 观测流程(1)地质构造观测:确定观测点位,进行地质调查和勘探,采集样品进行分析,绘制地质构造图。
(2)矿压观测:确定观测位置和仪器配置,进行实时监测,记录矿压数据,制作矿压变化曲线。
5.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5.1 数据处理(1)地质构造数据的处理:整理地质调查和勘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编制地质构造图。
(2)矿压数据的处理:对矿压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制作矿压变化曲线。
5.2 数据分析(1)地质构造数据分析:分析矿井地质构造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提供矿床的地质规律分析报告。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模版(二篇)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模版(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0d366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07.png)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1.1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矿压观测工作,确保矿山地质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矿山生产单位开展矿压观测工作的管理。
1.3 定义1.3.1 矿压观测:对矿区岩体内存在的压力和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的工作。
1.3.2 矿区岩体:指矿山开采区域内的岩石体。
1.3.3 矿山地质安全:指矿山开采过程中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矿山设施完好的状态。
1.3.4 矿山生产单位:指开展矿山生产活动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体经营者。
第二章矿压观测组织与职责2.1 矿压观测组织机构2.1.1 矿压观测组织机构由矿压观测管理部门、矿压观测实施人员和矿压观测数据分析人员组成。
2.1.2 矿压观测管理部门负责矿压观测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制定矿压观测计划和相应的管理规定。
2.1.3 矿压观测实施人员负责具体的矿压观测工作,按照要求进行观测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数据采集。
2.1.4 矿压观测数据分析人员负责对采集到的矿压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预警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2.2 职责分工2.2.1 矿压观测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矿压观测计划和管理规定,并落实到实施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
2.2.2 矿压观测实施人员负责根据矿压观测计划进行观测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数据采集工作,并将数据及时上报给数据分析人员。
2.2.3 矿压观测数据分析人员负责对采集到的矿压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预警,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第三章矿压观测设备与仪器3.1 矿压观测设备3.1.1 矿压观测设备应根据矿区岩体的特点和观测需求,选择适当的压力传感器、采集仪器等设备。
3.1.2 矿压观测设备应具备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3.2 矿压观测仪器3.2.1 矿压观测仪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具备合法的检定合格证明。
3.2.2 矿压观测仪器应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校准和检验,并保持仪器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4a5606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c.png)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一、引言矿压观测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可以及时监测煤层岩体的应力状况,为煤矿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规范矿压观测工作,保障矿工的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矿压观测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对矿压观测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二、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的目的和依据1. 目的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矿压观测工作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提高矿压观测数据的精确度,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依据。
2. 依据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的制定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煤矿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并参考国内外矿压观测管理经验和最佳实践。
三、矿压观测管理责任1. 煤矿企业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矿压观测管理机构和专业团队,明确各岗位职责,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资源,保障矿压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矿压观测负责人矿压观测负责人是矿压观测工作的责任人,他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矿压观测负责人应制定矿压观测计划和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和监督矿压观测工作。
3. 矿压观测人员矿压观测人员应高素质、专业化,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熟悉矿压观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认真执行矿压观测工作,及时上报矿压观测数据和异常情况。
四、矿压观测流程1. 矿压观测计划制定矿压观测负责人应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制定矿压观测计划,包括观测点的选择和布设、观测参数的确定等。
2. 观测点布设和标识矿压观测人员应按照矿压观测计划,在煤矿的关键部位布设观测点,并进行标识,确保观测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数据采集矿压观测人员应按照规定的频次和方法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包括矿压、变形、地应力等参数的测定和记录。
4. 数据分析和评价矿压观测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应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煤层岩体的稳定性和风险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五、矿压观测数据的管理和利用1. 数据管理矿压观测负责人应建立健全的矿压观测数据管理系统,确保观测数据的安全、可靠、准确。
2. 数据利用矿压观测数据可以为煤矿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矿压观测负责人应将观测数据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并根据需要进行分析、研究和应用。
矿压观测制度
![矿压观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a9329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e.png)
矿压观测制度随着矿山开采的深入,矿山矿压问题日益凸显。
矿山矿压是指岩石在矿山开采作业中由于地应力重新分布而引起的压力变化。
矿压问题的存在给矿山安全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矿压观测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矿压观测的意义、矿压观测制度的重要性以及矿压观测制度的构建要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1. 矿压观测的意义矿压观测是矿山工程中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1 预测矿山冒顶的风险通过矿压观测系统,可以实时收集矿山地质结构和地应力数据,为矿山冒顶的风险预测提供依据。
及时发现和预测矿山冒顶的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矿工的安全。
1.2 优化矿山开采方案矿压观测数据可以为优化矿山开采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矿压观测数据,可以确定矿山开采的合理范围和速度,从而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矿山的开采效率。
1.3 科学管理矿山生产通过矿压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可以为矿山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矿山的安全和生产水平直接影响到工人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立科学的矿压观测制度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矿山的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矿山生产的管理。
2. 矿压观测制度的重要性建立一套完善的矿压观测制度对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以下是矿压观测制度的重要性:2.1 实时监测矿山矿压矿山矿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实时监测来掌握矿压的变化情况。
建立矿压观测制度可以实时监测矿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矿山的安全开采。
2.2 提供科学依据矿压观测制度能够提供科学的矿压数据,为矿山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分析矿压观测数据,可以制定合理的矿山开采方案和矿山管理措施,提高矿山的安全生产水平。
2.3 促进矿山安全文化建设建立矿压观测制度可以促进矿山安全文化建设。
通过矿压观测制度,工人们能够了解矿山矿压变化的情况,增强矿山安全意识,提高对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3. 矿压观测制度的构建要点为了确保矿压观测制度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以下是矿压观测制度的构建要点:3.1 确定观测点位和参数在矿山中合理设置观测点位,通过观测点位采集矿压数据。
综采矿压观测管(三篇)
![综采矿压观测管(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21ad6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3.png)
综采矿压观测管矿山压力观测是煤矿生产技术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搞好顶板管理,提高矿井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各矿井矿压观测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节总则第1条矿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矿压观测方面的技术及管理工作,落实仪器、仪表和观测人员。
第2条矿分管副总工程师或生产技术科长具体负责矿压观测方案的制定,组织分析数据,编写观测报告。
第3条各矿提出的矿压观测报告,矿总工程师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查并提出评估意见。
第二节矿压观测主要内容第4条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工作面各支架各工序工作阻力观测。
2、两顺槽超前支护压力观测。
3、矿压观测应具备技术先进性,时间连续性,记录自动性。
第三节资料管理第5条各矿必须建立矿压观测资料档案。
第6条每个工作面观测结束后必须在1个月内提出矿压观测报告。
第四节仪表管理第7条各矿必需按年度提出矿压观测仪器、仪表订购计划和按月度补充计划,报公司采掘技术处审核,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第8条各矿必须设专人兼管矿压仪表,并进行分类、登记造册。
第9条各种矿压仪表必须进行定期维修和标定。
综采矿压观测管(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综采矿压观测工作,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综采矿压观测应以科学、准确的方法和手段,定期对矿井内的压力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为控制矿井压力提供依据。
第三条综采矿压观测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确保观测工作安全可靠。
第四条综采矿压观测工作应遵循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观测结果合法、合规。
第二章观测点的设置和排布第五条综采矿压观测点应合理设置,能覆盖矿井各巷道、工作面以及关键部位等重点观测区域。
第六条综采矿压观测点应按照矿井的地质条件、工作面布置以及矿井压力分布特点等因素进行确定,确保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综采矿压观测点应避开矿井内的矿柱、支柱等阻碍观测的物体,确保观测点的周围环境安全,并提供充足的工作空间和安全通道。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5篇)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a5406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5.png)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清水营煤矿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机道、放顶线等部位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生产技术科应对工作面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必要时由矿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各区队成立以技术副队长为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报生产技术科备案,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告报生产技术科。
5.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6.生产技术科根据各区队所报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____%。
7.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8.所有上报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填写,矿压观测、顶板离层监测表格详见生产技术科下发表格。
9.巷道移交时由生产技术科监督,生产技术科与施工区队双方技术负责人负责将矿压观测资料与其它内业资料一并移交。
二、采掘现场矿压观测管理办法1.正常情况下,新布置测点前____天每天由技术副队长或技术员对测点数据采集一次,超过____天后,测点每____天观测一次。
2.遇巷道压力、围岩位移量变化较大时,区队必须每班指派专人进行监测并收集相关矿压参数,突变情况下及时向生产技术科和调度室汇报。
3.正常情况下,在掘巷道每隔____米布置一组观测点;在一些特殊地点(交叉点、贯通点)或特殊变化巷道点(巷道压力、围岩位移量变化较大等地点),经生产技术科认定后布点进行观测。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6e1cb5a3b3567ec102d8ab4.png)
庞庞塔矿生产科矿压观测管理制度生产技术科二0一二年目录1、矿压观测实施细则 (3)2、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有关规定 (10)3、监测仪表管理考核办法 (13)4、锚索涨拉机管理办法 (15)1、矿压观测实施细则根据集团公司《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有关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结合庞庞塔矿煤层赋存条件复杂、综采放顶煤开采巷道留顶煤掘进、断面大、顶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为确保顶板安全搞好矿压观测,特制定本细则:一、矿压观测工作的要求1、建立健全矿压观测制度:《观测仪器设备安装规范(标准)》、《观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数据采集制度》、《顶板活动规律分析报告制度》。
2、采掘工作面投产开工前,生产科编制矿压观测设计,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开始实施,在监测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
3、每月出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
4、每个采掘工作面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矿压观测总结,报生产技术部备案。
二、矿压观测机构及职责1、成立矿压观测管理体系总负责人:总工程师:曲建光生产矿长:张红义矿压观测办公室:生产科(兼)矿压监测组长:贾湛永技术员:李勇、韩晓东(回采)、张鑫、王亚飞、高俊虎、曹俊毅(掘开)及队组主管技术员矿压监测员:共3人(回采1人、掘进2人)2、职责1)矿总工程师是矿压观测工作的技术管理负责人,负责矿压观测设计的审批,组织开展矿压观测技术分析,优化支护技术方案。
2)生产矿长是矿压观测现场实施负责人,负责矿压观测设计及支护技术方案的现场落实。
3)生产技术科科长协助总工程师抓好矿压观测设计的编制、审查及协助生产矿长实施现场矿压观测,负责矿压观测信息的阅示、办理、分析等日常管理工作,提出整改意见。
4)矿压监测组长负责日常管理,保证矿压观测正常运行,出现问题及时解决落实。
5)主管技术员负责各系统的日常管理及矿压分析,对现场存在问题及时通知队组,指导生产。
6)矿压监测员负责矿压监测系统的日常检查、监督、数据采集,对现场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队组及矿压监测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营孜煤矿矿压监测管理规定各单位: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部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4)顶板岩性探查孔,施工单位必须按时、按指定地点(岩巷原则上每20米施工一探查孔)负责打探查孔眼,然后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协助矿压小组用顶板窥视仪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同时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必须及时记录打眼过程中顶板的岩性情况并按规定及时上报顶板岩性观测孔资料,要求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进行编号管理。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6)按规定每次需要打顶板探查孔时,矿压小组应提前一天通知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提前备齐打眼工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
否则,矿压观察小组将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
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
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管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随时了解顶板的离层情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第7款的规定,在煤巷锚杆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
(2)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监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
(3)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
(4)所有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设在巷宽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的间隔距离一般为50米。
安装时,工作面迎头距前一个顶板离层仪的距离不得超过50m;“三带一宽”及三、四岔门处必须及时增设顶板离层仪,安装时,距掘进工作面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20m。
(5)现场应选用安装简便、测读方便、具备直观视觉显示功能的双基点顶板离层仪,顶板离层仪应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
深浅基点位置分别不低于锚索、锚杆的端头200mm,并在顶板离层仪牌板上明确标注具体位置。
(6)施工方法:用锚杆机在顶板上打孔至预定深度。
用端部带槽的安装杆将上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上部(深基点位置),轻拉一下细钢绳确认锚固器已锚住,再将下部锚固器推至钻孔中预定监测位置(浅基点位置),检查确认孔口套管组件连接牢固,然后将其插入钻孔中,确保两个刻度指示环移动不受任何卡阻并确认孔口套管组件已固定在钻孔中,截去多余的细钢丝,将初始读数调“0”,并固定顶板离层仪,确保监测值准确性。
然后安装记录牌,顶板离层仪牌板内容填写必须工整、清晰、真实,悬挂位置合理并便于观察,巷道施工责任单位必须保证所属区域内的离层仪和牌板清洁、完好。
(7)正常条件下,掘进工作面50m以内每天1次,50m之外每周二和周五共2次;回采工作面机、风巷出口50m内每天1次,50m 之外每周二和周五共2次,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负责观测并记录。
其它巷道每周1次,由指定单位负责。
顶板离层观测频度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监测资料要定期分析并有处理记录。
(8)巷道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采煤区(接收单位),采煤区(接收单位)技术员立即对接受的顶板离层仪读数、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并对离层仪牌板内容及时更新,继续做好离层仪监测管理工作,并如实填好记录。
(9)观测记录实行现场记录牌、记录本、记录台帐三对口制度。
掘进期间两次测读数据出现明显变化时,必须加强安全监测。
(10)所有监测数据必须真实有效,严禁造假。
总下沉量超过40mm时必须及时汇报矿压小组并加强观测,该离层仪的观测应改为每班一次,同时做好详细记录。
(11)施工单位技术员对当天汇总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技术部矿压小组,并和矿压小组人员一起对监测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然后汇报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主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措施,整改落实。
3、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监测(1)巷道围岩移近量采用测枪、测杆或其他测量工具量测。
巷道每150m布置一个巷道变形量观测站(采用十字布点法),(原则是不和顶板离层仪布置在同一处),测点布置时,首先确定3点(即顶板和两帮各一个)。
选择后,打眼楔入木楔并钉上测钉,且挂牌管理。
两帮的测点距底板1.5m水平布置(当风筒、皮带及其他设施妨碍两帮测点布置时,可适当调整测点高度,但必须确保两帮测点水平)。
(2)测读方法:测读时,先自顶板挂垂线至底板,再用一松劲绳连接两帮测点,取两线交点为中心点。
然后分四段测量,并建立台帐通过比较各次记录数据来得到巷道变形特征。
采用钢卷尺作为测量工具。
(3)巷道变形观测站距掘进工作面150m以内每天一次,150m 之外每周二和周五共2次;回采工作面机风巷150m内每天一次。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或技术员负责测站的布置、观测和记录,并定期将收集的监测数据提供给矿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矿压小组对收集的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4)当发现巷道围岩移近速度急剧增加或一直保持较大值时,由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单位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5)巷道进行移交时,连同记录牌板一并移交给采煤区(接收单位),采煤区(接收单位)技术员立即对接受的移近变形站完好情况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继续做好巷道移近变形监测管理工作,并如实填好记录。
4、锚杆测力计监测锚杆受力状况采用测力锚杆或锚杆液压枕监测。
巷道每隔300~500m布置一组监测点对锚杆受力状况进行监测,特殊地段可适当加密,每组监测点至少监测4个部位(顶板2个、两帮各1个)。
(1)安装位置选择:在所施工的煤巷中选择巷道变形较快,巷道压力较大的地点进行安装锚杆测力计。
(2)安装步骤:依次为打锚杆孔、安装锚杆、将液压枕及锚杆托盘套入锚杆、用螺母上紧露出的锚杆、调节螺母紧固程度确保扭矩不少于200N.m、记录初始值。
(3)监测要求:每周要求读数不少于2次,并将初始值及每次读数填入台帐,发现数值变化异常及时汇报技术部矿压小组。
(4)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检查压力表指示是否归零,如不归零应停止使用,并交与矿压小组。
②锚杆测力计工作面应与岩(煤)面充分接触。
③紧固螺母使锚杆测力计达到一定预应力。
5、数据处理及分析施工单位技术员对每次观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并做出动态观测曲线,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矿压小组,并和矿压小组人员一起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现象以及原因、危害应及时汇报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由掘进副矿长(副总工程师)主持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由生产技术部下发整改措施联系单。
6、责任及处罚(1)技术部门负责提供顶板离层仪的型号和购买计划,矿供应统一购买,施工单位领用,施工单位技术员负责安装。
技术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和测读数据的分析,对顶板离层仪的安装和读数进行监督检查。
(2)施工单位负责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观测站的安装、维护、数据观测,并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记录牌、记录台帐上,同时每周一下午3:30之前将记录台帐报技术部进行检查。
未及时上报记录台帐或记录台帐填写存在填写错误的、未按时填写的、填写不认真的,每次罚施工单位主管技术员100元。
(3)顶板离层仪及巷道移近变形站必须按规定及时安装(设置),凡未按规定及时安装(设置)的,每次罚施工单位主管技术员100元。
(4)顶板离层仪安装由施工队负责打眼,技术员安装,严格按照安装要求安装,凡离层仪深、浅基点安装位置不合格,每次罚主管技术员和安装人各100元,若安装眼未按设计打够深,每次罚主管队长和施工人各200元。
(5)顶板离层安装后必须固定和调零并挂牌,确保离层仪有效监测顶板离层情况,每发现一处顶板离层仪未调“0”或未固定,罚主管技术员50元,罚安装人100元。
离层仪显示牌未面向行人道或脏、模糊不清的,每处罚主管队长和主管技术员各50元。
(6)必须保护好顶板离层仪及其他矿压监测设施、设备,严禁人为破坏。
离层仪被破坏,每处罚当事人100元、管理单位500元;破坏离层仪牌板或丢失,每处罚责任人100元,罚单位200元。
顶板离层仪使用一段时间后,若发现自然损坏时,及时汇报生产技术部,经现场审查确认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7)如矿压小组已提前通知施工单位第二天要打探查孔,而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未及时安排打眼准备工作,而造成顶板探查孔未按时打设及探查的,每次罚队长和技术员各200元。
(8)所有记录台账必须做到数据真实有效,严禁弄虚作假。
凡发现记录台帐与实际不符,每处罚主管技术员100元,罚记录人200元。
(二)综采工作面采煤工作面矿压监测指标应包括“三量”及围岩破坏特征。
“三量”:包括顶底板移近量、支架载荷量、支柱(活柱)下缩量。
围岩破坏特征:包括端面距及端面冒高、煤壁处切顶台阶数目与高度、煤壁片帮深度、顶板切顶线位置、采空区悬顶状况和冒落情况等。
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头、机尾的端头支架或过渡支架处各设一条监测线,工作面内每隔10架支架设一条监测线。
(如果要用在线压力观测,工作面每10架设一块在线观测压力表,日常维护有采煤事业部负责,确保监测数据正常传输到地面。
)2、移架前观测支架工作阻力,移架后观测支架初撑力,每一循环量取立柱下缩量,统计顶板破碎度、采空区顶板冒落状况及支柱安全阀开启率,并做好记录,按循环及时填入统计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