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知识——六腑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

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和神明,合脉开窍于舌,喜为心志,汗为心液。

肺主气和呼吸,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开窍于鼻,合皮其华在毛,忧悲为肺志,涕为肺液。

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液,统血,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思为脾志,涎为脾液,生理特性为主生清,喜燥恶湿。

肝主疏泄和调畅情志、气机、脾胃纳化和胆汁排泄功能,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调畅任督二脉,藏血,合筋其华在爪,怒为肝志,开窍于目,生理特性为刚脏,喜条达恶抑郁。

肾藏先天和后天之精,主水液代谢,纳气,骨生髓,通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前后二阴,恐为肾志,唾为肾液。

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生理特性为主降和喜润恶燥;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分别清浊;大肠传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通行元气,总司人体气化和运行水液。

奇恒之腑是指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与六腑不同。

其中,脑主神志,髓主精髓,骨主生髓,脉主血液循环,胆主决断,女子胞主生殖。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ppt课件

(二)泌别清浊
1、生理功能:所谓"清",即指各种精微物质; 所谓"浊",即指饮食物经消化后剩余的残渣部 分。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 三个方面: 将水谷精微吸收,经脾转输全身。
分别清浊 各走其道
将食物残渣下推大肠。
吸收大量水分,参与水液代谢, 故称“小肠主液”。
精微由脾吸收
饮食物入胃,经过脾胃的腐熟加工,然 后进入小肠,清浊分离,各走其道,再由脾 输送至全身,供应各脏腑器官的营养。
二、生理特性
(一)主通降
1、含义:是指胃气保持通畅下降的运动趋势
2、生理表现:饮食物入胃,经过胃的腐熟作用后, 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并将食物残渣 下移大肠,燥化形成粪便,并有节制的排出体外 同时胃的通降是继续受纳的前提条件。 3、病理表现: 1)胃失和降:纳呆、厌食、胃脘胀闷、便秘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
胃两门三脘
上部—上脘(包括贲门)。 中部—中脘,即胃体。 下部—下脘(包括幽门)。
一、胃主要生理功能
(一)主受纳水谷 (二)主腐熟水谷
(一)胃受纳水谷
主受纳: 接受容纳饮食物。
胃为“太仓”、 “水谷之海”、 “水谷气血之海” 受纳是腐熟消化的前提
(二)主腐熟水谷
腐熟水谷: 使饮食物初步消化,变成食糜, 在脾的帮助下化生精微,初步吸收。
2、病理表现由于肝胆关系密,肝的功能正常,则胆汁化生有源,胆 汁的排泄通畅,消化才能正常。若肝有病,则影响到胆汁的生 成、排泄,使消化功能失常。
1)胆汁分泌与排泄受阻:
厌食、腹胀、腹泻。
2)湿热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 发为黄疸 (身面目皆黄)。
3)胆气不利,气机上逆: 口苦、呕吐黄绿苦水。

药学本-中医学基础3藏象六腑

药学本-中医学基础3藏象六腑

二、六腑
(三)小肠
❖2.泌别清浊
❖ 泌——分泌; 别——分别
❖ 小肠将食糜 分为清浊两部分
1、将食糜分别为水谷精微(清)和残渣(浊))
小肠泌别清浊, 具体表现四方面
2、水谷精微由脾气散精输送至全身 3、残渣由阑门下传于大肠 4、多余之水渗入膀胱(及尿液有关)
二、六腑
(三)小肠
2.泌别清浊----病理表

二、 六腑
(六)三焦 2.部部位位:之膈三以焦上的胸部,含心、肺两脏
上焦 营养全功身能:上焦如雾——宣发布散水谷精气以
部位:膈以下、脐上的腹部,含脾胃 中焦 谷精微功和能化:生中血焦液如沤——消化、吸收并输布水
及膀胱部,位等:脐以下的部位,含大、小肠、肝,肾
作业
❖ 复习 ❖ 六腑的生理功能 ❖ 预习 ❖ 奇恒之府的生理功能
大肠将食物残渣中剩余的部分水分再吸收,形成
有形之粪便——变化
“大肠主津”
二、 六腑
(四)大肠
传化糟粕失常的病理表 现
大肠虚寒:肠鸣、腹痛、腹泻
大肠传导变化失大肠职实热:大便秘结
湿热阻滞: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
不能传化糟粕
二、 六腑
(五)膀胱
生理位置
位于小腹部中央,是一个囊状器官,上有管道及 肾相通,下接尿道及外相通。
❖胃腔称胃脘,分为上脘、中脘、下脘三部。
二、六腑
(二)胃
1.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
指胃在消化道中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的作 用。
胃主动的摄纳,依赖于胃气的作用。
二、 六腑
(二)胃
1.主受纳、腐熟水谷
❖ ●腐熟
❖ 指胃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变为“食糜 ”的过程。

中医基础知识之脏腑

中医基础知识之脏腑

中医根底知识之脏腑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按照内脏的功能特点,主要分为五脏、六腑两类。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

五脏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功能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脏腑学说是阐述人体内脏的形态构造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根底理论。

人体的内脏各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互相居于胸腹腔中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而在内脏之间,无论是五脏之间、六腑之间或脏与腑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脏腑学说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中医学对内脏形态与部位的记载比拟简单,而着重用气、血、阴、阳等来概括内脏的物质构造,认为它们是构成内脏和维持内脏生理的根本物质。

由于气血阴阳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因而它们在腑脏的生理活动中,各自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五脏,是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亦有加上心包络,称为六脏者。

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不予并列,故仍称为五脏。

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专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作用。

五脏之间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平衡,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为根底来进展阐释的。

1、心心居于胸腔,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络维护于外的心脏,即"血肉之心〞。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五色主赤〔红〕色,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小肠之间相互络属,故心与小肠相为表里。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而依赖于心脉的搏动才能循环不息,发挥着濡养的作用。

"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脏腑循环〞。

所以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是在心脏。

心脏的正常搏动,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作用,以及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作用。

从而以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保证血液在脉内的正常运行。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五脏六腑

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五脏六腑中医基础知识:了解中医的五脏六腑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的认知与西医学有所不同。

中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五脏六腑。

本文将向您介绍中医学中的五脏六腑的定义、涵义与功能。

一、五脏五脏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主要指的是心、肝、脾、肺和肾这五个器官。

这些脏器在中医学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功能。

1. 心:心脏是人体的中枢之一,主要负责循环系统的功能,控制血液的运行和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工作。

同时,心也与情绪和意识紧密相关,中医认为心的状态与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息息相关。

2. 肝:肝脏在中医学中被视为体内最重要的脏器之一,它具有贮藏血液、调节情绪、通畅气机和维持血液平衡等重要功能。

肝在中医学中也与人的情绪紧密相连,中医认为肝的不平衡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和疾病的发生。

3. 脾:脾脏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它负责消化吸收、气血生成和细胞代谢等功能。

脾在中医学中也被视为肌肉和四肢的“母亲”,它的健康与人体的免疫力和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4. 肺:肺是呼吸系统的关键部分,在中医学中,肺被认为是水润和气机的主要部位。

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和氧气的交换,同时也与鼻、喉、皮肤和毛发等部位有着密切联系。

5. 肾:肾是排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水分平衡。

中医学中,肾也被视为生殖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器官,肾的健康与人体的生命力和寿命有着密切关系。

二、六腑六腑是相对于五脏而言的,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这六个器官。

与五脏相比,六腑在中医学中的地位相对更低,但它们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1. 胆:胆是中医学中比较特殊的脏器之一,它主要参与消化过程中胆汁的产生和排泄。

胆汁的分泌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非常关键。

2. 胃:胃是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主要负责食物的储存、消化和吸收。

胃的健康与人体的营养状况和消化功能密切相关。

3. 小肠:小肠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食物的进一步消化和养分的吸收。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六腑、五脏与六腑的关系1、具有主津作用的脏腑是A、大肠B、胃C、小肠D、三焦E、脾2、六腑中具有“太仓”之称的是A、小肠B、三焦C、脾D、大肠E、胃3、关于胆的叙述错误的是A、贮藏胆汁B、生成胆汁C、排泄胆汁D、主决断E、胆者,中正之官4、与肺相表里的是A、胆B、胃C、大肠D、三焦E、膀胱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大肠主津,指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津液,使之形成粪便,即所谓燥化作用。

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津液,由脾气转输全身,部分津液经三焦下渗于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由于大肠参与体内的津液代谢,故说“大肠主津”。

2、【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

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咽)进入胃中,在胃气的通降作用下,由胃接受和容纳,暂存于其中,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

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胆汁来源于肝,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

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

细目一六腑——六腑的生理机能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脏器的总称。

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后世医家将此概括为“六腑以通为用”。

1. 胆的生理机能胆位于右胁腹腔内,与肝紧密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

胆为中空的囊状器官,内盛胆汁。

《灵枢·本俞》称胆为“中精之腑”。

亦有医家将其称为“中清之腑”。

胆为中空器官而类腑。

其内盛的胆汁应适时排泄,具有“泻而不藏”的特性,故胆为六腑之一;又因其内盛精汁,与六腑传化水谷,排泄糟粕有别,故又属奇恒之腑。

胆的生理机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

胆汁生成后由胆腑浓缩并贮藏,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2)主决断指胆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功能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功能

中医基础知识五脏六腑功能
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六腑,分别指肺、心、肝、脾、肾五脏和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六腑。

每个脏腑的功能是不同的:
1. 肺:主司呼吸,将人体吸入的气体转化成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处以供身体使用。

2. 心:主循环,将受肺部氧气的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与营养输送全身,使身体各部位能够正常运转。

3. 肝:主司调节,负责人体代谢、血液循环、营养吸收、贮藏、释放等重要功能。

4. 脾:主司消化,掌管消化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

5. 肾:主司食物消化,掌管体水代谢、排泄,调节人体内外环境平衡,维护心血管系统健康等。

6. 胃:主司消化,是人体消化器官的第一站,负责将进入口腔的食物通过消化分解、吸收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

7. 大肠:主司排泄,帮助人体排出无用的污物。

8. 小肠:主司吸收,将胃中消化好的食物渗透到血液循环中。

9. 膀胱:主司排泄,控制体内废物的排泄。

10. 胆:主司消化,帮助胃将脂肪分解为脂肪酸,从而更容易吸收。

11. 三焦:主司代谢,是人体代谢功能的重要机构。

被中医学家形象地比喻为“人体的厨房”,负责调理人体各脏腑功能的协调性。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中医药五脏六腑名词解释
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1、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管血液循环和神志活动。

2、肝:肝主疏泄,与情绪、消化等功能有关。

3、脾: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
将其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4、肺:肺主气,主管呼吸和氧气的交换。

5、肾:肾主藏精,与生长发育、生殖功能等密切相关。

6、胃:胃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器官,主要负责容纳和初步
消化食物。

7、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排泄糟粕。

8、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负责进一步消化
食物并吸收营养。

9、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统称,它没有具体的
解剖位置,但与人体的气机运行和水液代谢有关。

10、膀胱:膀胱主要的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11、胆:胆与消化功能有关,参与胆汁的贮存和排泄。

五脏六腑的概念强调了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性。

中医学:六腑

中医学:六腑

中医学:六腑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饮食物入口,通过食道入胃,经胃的腐熟下传于小肠,经小肠的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其清者(水谷精微)由脾吸收,转输于四脏,布散于全身;其浊者(食物糟粕)下传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则经三焦注入肾与膀胱,在肾气的蒸化作用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饮食物自进入人体内,到精微物质的吸收,糟粕的排出,须通过消化道的七道关隘,《难经•四十四难》称为“七冲门”,即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

七冲门中任何一门发生病变,都会影响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和糟粕的排泄。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二六腑要完成受盛和传化水谷的生理功能,每一腑都必须适时排空其内容物,才能保持六腑的通畅及功能的协调。

即必须不断地虚实更替,使其内容物适时地通降下行。

故后世医家则将六腑的生理特性概括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二六腑通和降的太过和不及,都会影响饮食水谷的受盛和传化,出现各种病理状态。

中医学基础— 六腑

中医学基础— 六腑

44
膀胱
膀胱尖
脐正中韧带 输尿管
膀胱襞
输尿管间襞
输尿管口 膀胱三角
参 考 资 料
尿道内口 膀胱垂
45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46
(二)膀胱的生理功能
1、贮存尿液
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的作用, 布散全身,发挥其滋养濡润机体的作用。其 代谢后的部分则下归于肾,经肾的气化作 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者下输于 膀胱,变成尿液,由膀胱加以贮存。 膀胱为“水腑”。
49
六.三焦
三焦是位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作为六 腑之一的三焦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如通行 元气、疏通水道等。 三焦又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上、 中、下焦分布的部位包括了其它脏腑,故三 焦又概括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生理特 点。
50
(一)三焦的解剖形态
三焦的实质,历史上有“有名无形”与“有 名有形”之争。 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 腑,五脏六腑之中,唯三焦最大,且无与匹 配,故三焦有“一腔之大腑” “孤府”之称。
24
三.小肠
小肠包括现代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它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 布其精微,下传其糟粕的重要脏器。 小肠与心经脉相互络属,故与心互为表里。 小肠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25
(一)小肠的解剖形态
小肠位于腹中,其上口与胃之幽门 相接,下口与大肠相连,大小肠相接处 称为阑门。 小肠是一个比较长的,呈迂曲回环 迭积之状的管状器官。
2
《难经》之“七冲门”

食物 唇为飞(扉)门 齿为户门 会厌为吸门
太仓上口为贲(奔)门 太仓下口为幽门 大肠小肠 会为阑(拦)门 下极为魄(粕)门
食物流程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六腑

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六腑

六腑的传化过程
七冲门:饮食物自进入人体至变成糟粕排出体外,要通过的七 道关隘 唇为飞门:飞通扉 齿为户门:户把守 会厌为吸门:食管与气管会接处 胃为贲门:贲通奔,胃脘上口,连食管 太仓下口为幽门:幽为屈曲幽隐之意 大肠小肠会为阑门:阑有栅栏之意 下极为魄门:魄通“粕”,又称“谷通” 唐·孙思邈指出“谷道宜常撮”
与脏腑经脉的联系
四、女子胞与心



主司生理、心理活动→排经、排卵

血脉
与脏腑经脉的联系
五、女子胞与经脉
冲为血海,主月事;任主胞胎,妊养胎儿
若冲任失调——月经错乱,甚至不孕 冲任二脉的功能受肾中精气化生的“天癸”的调节, 故有“肾为冲任之本”之说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生理功能上有着相互制约, 相互依存和相互协同的关系
二、部位之三焦
涵义::将人之躯干上、中、下三部分段,包括人的整 体,超出六腑的概念。又称之为“孤腑” “孤腑” ——因其为脏腑中最大,与五脏 没有匹配关系,也没有经脉络属
上焦——膈之上,包括心、肺 部位三焦 中焦——膈下脐上,包括脾、胃、肝、胆
下焦——脐以下,包括肾、膀胱、女子胞、大小肠
主要生理功能
1. 胆汁来源于肝,贮藏于胆,胆气疏泄,注入肠
中,以促消化
2.贮藏疏泄失常:厌食、腹胀、腹泻
临床意义
生理方面
肝疏泄正常——胆汁分泌贮藏排泄正常——脾胃功能正常
病理方面
胁下胀痛饱满,脾胃消化功能 胆汁分泌排泄异常—— 异常,食欲不振,腹胀 肝失疏泄 胆汁上逆——口苦,呕吐黄绿苦水 胆汁外溢——黄疸
胆的生理功能
•形似腑,功似脏 •无五行配属,无表里配合(胆除外) •储藏精气,不贮藏浊物

中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特性

中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特性

中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特性今天医考专家们对脏腑关系之心脏的相关考点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期望帮助考生掌握中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一)肝与脾主要体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饮食物消化)、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血液运行)。

1.在饮食物消化方面(1)生理上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和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能够助脾运化。

脾胃的升降为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而且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化生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养而使肝气冲和条达。

(2)病理上肝主疏泄和脾主运化功能失常,常相互影响,形成肝脾不和之证。

脾虚生湿化热,湿热郁蒸肝胆,胆热液泄,则可形成黄疸。

2.在血液运行方面(1)生理上脾气健旺,生血有源,统血有权,使肝有所藏而能正常调节血量;肝血充足,藏泻有度,血量得以正常调节,使脾的生理活动能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养,则血液生化有源、统血有权。

所以,肝脾相互协作,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2)病理上脾气虚弱,可致肝血不足。

肝不藏血与脾不统血也可以同时并见。

(二)肝与肾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三个方面。

1.在精血同源方面(1)生理上肾精和肝血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而且精和血皆由水谷之精化生和充养,故称之为精血同源互化。

(2)病理上肝血不足与肾精亏损多可相互影响,形成肝肾精血两亏的病变。

2.在藏泄互用方面(1)生理上肝气疏泄与肾气封藏,相反而相成,从而调节女子的月经来潮、排卵和男子的排精功能。

(2)病理上肝肾藏泄失调,女子可见月经周期失常,经量过多或闭经,以及排卵障碍,男子可见阳萎、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等症状。

3.在阴阳互滋互制方面(1)生理上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则肝阳不偏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可防止肝脉寒滞。

(2)病理上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以及肝肾阳虚,肝脉寒滞之证。

正因为肝和肾之间存在着精血同源、藏泄互用,以及阴阳互滋互制等密切关系,所以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的说法。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

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强调身心的相互关系与平衡。

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对五脏六腑的了解以及如何调理它们。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五脏六腑功能与调理方法,帮助读者了解中医基础知识。

一、五脏六腑功能1. 心脏:中医认为心脏主管血液循环,同时与情绪、记忆、激情和睡眠等方面有关。

调理心脏的方法包括保持情绪稳定、适当运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及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等。

2. 肺脏:肺脏是呼吸系统的关键器官,同时也与皮肤和情绪有关。

中医认为肺脏主要功能是呼吸并控制气机。

调理肺脏的方法包括保护好呼吸道、保持正常的呼吸节奏、多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加氧气摄入量等。

3. 脾脏:脾脏是中医认为对消化和吸收有重要作用的器官。

调理脾脏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以及减少食用寒凉食物等。

4. 肝脏:肝脏是中医认为掌控情绪与气血畅通的重要器官。

调理肝脏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当运动、避免暴饮暴食以及避免过度饮酒等。

5. 肾脏: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人体的根本之源,掌管生长、发育和繁殖。

调理肾脏的方法包括保持适当的水平活动、避免过度劳累、适度补充水分以及避免熬夜等。

6. 胃和小肠:胃和小肠是消化系统中的关键部位,负责分解和吸收食物。

调理胃和小肠的方法包括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以及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等。

二、调理五脏六腑的方法1. 饮食调理:在中医理论中,饮食是调理五脏六腑的重要方面。

适宜的饮食可以增加机体的营养摄入,同时也可以帮助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

对于不同的脏腑,需要遵循相应的饮食原则,例如,对于肝脏,应该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用清淡的蔬菜水果。

2. 中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调理五脏六腑的传统方法之一。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功效,可以帮助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芪、当归、枸杞等。

使用中草药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中医医师的建议。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  ppt课件

七、五脏与食物
黑色食品养肾 黑色食品,如黑芝麻、黑木耳、核桃等。中医认为 黑色食品具有强肾作用。黑木耳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脑 磷脂,称之为清洁血管、软化血管的“清道夫”,每餐 吃5克-10克黑木耳,就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心脑血 管疾病。黑芝麻含有的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维生素E、 维生素B1的作用参与下,能加速人体的代谢功能;黑芝 麻含有的铁和维生素E是预防贫血、活化脑细胞、消除血 管胆固醇的重要成分;黑芝麻含有的脂肪大多为不饱和 脂肪酸,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黑芝 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作 用,可用于治疗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须发早白、 脱发、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步履艰难、五脏虚损、皮 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病症,在乌发养颜方面的功效,更 是有口皆碑。
ppt课件 4
一、脏象学说的内容
• 1、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络等。 • 2、构成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
ppt课件
5
二、中医脏腑概念的特征
• 中医脏象学说的“脏腑”表述的是以 某一脏腑名称为代表的某一系统的生理病 理概念; • 西医学所说的“内脏”则是指解剖形 态上的具体脏器与他的生理病理功能。
ppt课件
21
七、五脏与食物
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从身体健康 来讲,饮食是健康的基础,要合理膳食,中医 认为“药食同源”,不同颜色的食物即可以治 疗不同的疾病,而且可以保证自身血“质”良 好。例如心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红色食物;肝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绿色食物;脾功能(消化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黄色食物;肺功能不好 的人可多食白色食物;肾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 黑色食品。
ppt课件 25
七、五脏与食物
白色食物养肺 白色食品,例如山药、燕麦片、雪梨、银耳、百 合、莲子等。近些年,燕麦的好处渐为人知,它含有 丰富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E,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 血糖,治疗便秘改善血液循环,是减肥的最佳食品。 梨子自古被尊为“百果之宗”,有润肺、止咳、消痰 、降火等功用。在秋季若因气候过度干燥,继而出现 口渴、便秘、干咳等;或因内热导致烦渴、咳喘及痰 黄等症状,可多食梨。现代营养学认为,山药中含有 较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还富含钾、镁等矿物质 元素,具有营养滋补、诱生搅扰素、增强机体免疫力 等功效,还能改善冠状动脉及微轮回血流,可治疗慢 性气管炎、冠芥蒂、心绞痛等。天气枯燥,易伤肺津 ,招致阴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等病症, 此时进补山药最为适合,因山药是安然平静之品,为 26 ppt课件 滋阴养肺之上品。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

不良情志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引发各种疾病。
情志调养的方法包括调节情绪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情
绪波动等。
饮食调养对脏腑影响
饮食是脏腑养生保健的基础,合理的 饮食调养有助于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
不同脏腑对食物的需求不同,应根据 脏腑特性选择合适的食材。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 原则,避免过度油腻、辛辣、生冷等 刺激性食物。
一旦发现脏腑疾病,应尽早进行 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控制病情
根据疾病传变规律,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控制病情发展。
阻断病传途径
了解脏腑之间的生理联系和病理 影响,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愈后防复,重视巩固疗效和康复期调理
巩固疗效
生活调养
脏腑疾病治愈后,应继续巩固疗效, 避免复发。
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注意饮食、运动、 情志等方面的调养。
运动锻炼应注意适量、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损 伤。
按摩保健对脏腑影响
按摩是一种有效的脏腑养生保 健方法,可促进气血流通、舒
缓身心紧张。
针对不同脏腑的按摩手法有所 不同,应根据个人体质和脏腑
特性选择合适的按摩方式。
按摩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频率 适当,避免过度按摩导致身体 不适。
按摩前可适当进行热身运动, 按摩后应注意保暖和休息。
响。
02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络属,形成表里关系。例如,胆与肝相表里,胃
与脾相表里,小肠与心相表里等。这种表里关系体现了六腑在生理功能
上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为用。
03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形成阴阳表里关系。例如,心与小肠相
表里,肝与酸、绿色、春季等相应等。这种阴阳表里关系体现了脏与腑

六腑奇腑-中医学

六腑奇腑-中医学




含义:指胃气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并形成食
糜的机能。
机理
1)腐:胃气的磨化,食物颗粒由大变小。
2)熟:胃阳的温煦,食物颗粒被软化分解。
《六·腑·》

象 学
2.病理表现

受纳腐熟不及:胃气虚弱——胃中空虚,
但无食欲;胃气不降——食后胃脘疼痛,嗳
腐食臭,或食后呕吐。
受纳腐熟太过:胃中火旺,消谷下行过
的生理特性。
作用:相对于脾的升清,则是降浊
①促使饮食物入胃,胃容纳而不拒之;
②促使所化食糜下一传通小皆肠通作进一步消化; ③促使食物残渣下一移降大皆肠降,燥化后形成粪便;
④促使粪便有节制地排出体外。
《六·腑·》

1.胃气下降

学 说
含义:指胃气的向下运动以维持胃肠道通畅
的生理特性。
作用:相对于脾的升清,则是降浊
《六·腑·》

附:案例

学 说
颜某,女,26岁,工人。1981年10月30日初诊。
主诉:高热,身目发黄,右胁疼痛4天。
病史:平素时有右胁隐痛。本月27日开始高热,
身目发黄,右胁疼痛不能转侧,痛引右肩胛。不
能进食,时作恶心,呕吐黄绿苦水,口苦,大便
干结,小便短赤,彻夜不眠。
检查: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洪大有力。B超检
《六·腑·》

案例:讨论



患者为食积胃脘。
胃主受纳,以降为顺,患者酒肉过度,积于 胃腑,滞而不化,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 嗳腐吞酸、呕吐;胃气阻塞则胃脘痞胀疼痛; 食滞腐败则嗳腐、大便腐臭、苔腻;中焦失运 则厌食、大便不畅。
《六·腑·》

中医知识:六腑的考点归纳

中医知识:六腑的考点归纳

中医知识:六腑的考点归纳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六腑的考点比较集中,下面就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来做一下六腑的考点归纳。

一、胆1.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由肝之精气所化,又称精汁,故胆为中精之府。

胆汁的排泄受肝主疏泄的直接控制和调控。

2.胆主决断。

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3.胆为奇恒之府。

胆为空腔器官,与肝相表里,是;六腑之一;同时胆内藏精汁,不直接受纳水谷,胆又是奇恒之府之一。

二、胃1.胃主受纳水谷。

接受容纳饮食物。

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2.胃主腐熟水谷。

使饮食物初步消化为食糜。

3.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1)饮食物入胃,经过胃的腐熟,下行入小肠。

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大肠。

大肠传化糟粕。

(2)降浊。

胃失通降,浊气在上则发生口臭、脘腹胀闷等;胃失通降,进而胃气上逆,出现嗳气、呃逆、呕吐等。

三、小肠1.小肠主受盛和化物。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2.泌别清浊。

(1)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

(2)将水谷精微吸收,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

(3)小肠吸收大量水液,与尿量有关。

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常,则大便稀薄,小便短少。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就是这个原理。

四、大肠传导和变化。

传送糟粕,变成粪便,排出体外。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五、膀胱贮尿和排尿。

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

六、三焦1.通行诸气,运行水液。

诸气通过三焦运行全身,水液运行以三焦为通道。

2.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例题】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A.肾司二便,大便小便相关B.淡渗利水,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C.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D.利小便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的具体应用。

若小肠的泌别清浊异常,则大便便稀薄,而小便短少,也就是说,小肠内的水液量多寡与尿量有关。

临床上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即是这个原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一、中医五脏六腑的基本概念中医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中医对人体脏器的整体和系统观念的呈现。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共存,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心心是人体的主宰之官,主司血脉,其功能包括主持血液循环、控制血压、调节情绪等。

在中医理论中,心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心脏器官本身,还包括心与情绪的关系。

2. 肝肝主疏泄,调节气血,具有重要的解毒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肝的功能还包括调节情绪,保证气血畅通。

3. 脾脾主运化,是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的重要器官。

脾也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4. 肺肺主呼吸,管理体内气的运行,对外界气息的吸收和排出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肺与人体的抵抗力、皮肤的呼吸功能等有密切联系。

5. 肾肾主存精,调节水液代谢和生长发育。

在中医理论中,肾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还包括对骨髓、脑髓的调节作用。

二、经络系统的重要性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沟通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通道,包括经络和络脉。

经络系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1. 经络的流注按照中医理论,经络中气血“流注不止”,即气血在经络中不断运行循环。

正常情况下,气血畅通,经络不阻滞,人体健康状态良好;反之,如果气血阻滞,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 经络与腧穴经络与腧穴是相辅相成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而腧穴是经络上的特定部位,对人体气血具有调节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针灸、推拿等手法可以通过作用在腧穴上对经络中的气血进行调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气血的重要性气血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包括气机和血液。

1. 气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濡养肌肤、温养脏腑、抵御外邪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六腑奇恒之府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六腑奇恒之府

(二)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认为心是君主之 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神明之所出,精神之所舍,把人的精神意识和思 维活动统归于心,称之曰“心藏神”。但是又把神分为神、魂、魄、意、 志五种不同的表现,分别归属于心、肝、肺、脾、肾五脏,所谓“五神 脏”。
• 五 • 神 • 藏
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学说-六腑
1、肾的位置和形态是?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肾外形椭圆弯曲,状如豇豆。
2、肾的生理机能和生理特性是?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主水液和主纳气,肾的生理特性是主蛰守位和 肾气上升。
3、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是?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其华在发;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
与肾相表里,在五行属水,其阴阳属性为阳。
膀胱的形态结构:
膀胱,为中空囊状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脏相通,其下 有尿道,开口于前阴,称为溺窍。
膀胱的生理功能
1.贮存尿液: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水液通过肺、脾、肾
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濡润机体的作用。 其被人体利用之后,即是‘“津液之余”者,下归于肾。经肾的 气化作用,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者下输于膀胱,变成尿 液。 所以说:“津液之余者,入胞脬则为小便”,“小便者,水液之 余也”(《诸病源候论·膀胱病候》),说明尿为津液所化。
咳嗽,咳逆上气,甚则咯血
胸胁灼痛,头晕头痛,面红目赤
肺主气 司呼吸
肝主调畅 气机
37
(七)肺与肾
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
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 肾主水(为主水之脏) 肺司呼吸(为气之主)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
水液正常
输布排泄 共同完成 呼吸运动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最新中医学基础-2-3六腑和奇恒之腑-PPT文档

最新中医学基础-2-3六腑和奇恒之腑-PPT文档
② 证候特征:腹泻或痢下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腹痛, 纳呆,发热身重,苔黄腻,脉滑数。
③ 治法举要:清热化湿。
④ 方剂举例:葛根芩连汤或白头翁汤之类。
六腑在饮食物消化吸收排泄中的作用示意图
受纳
饮食物

腐熟

受盛化物泌

别清浊


小肠
水道


三焦

大肠

残 渣
传化 糟粕
水 液
贮尿
膀胱
排尿
第二章 脏腑
② 证候特征:胃脘冷痛,轻则绵绵不止,重则拘急剧痛,遇寒 加剧,得温则减,口淡不渴,泛吐清水,呃逆呕 吐,舌淡,苔薄白,脉弦或迟。
③ 治法举要:温胃散寒。 ④ 方剂举例:良附丸之类。药物:高良姜、香附子。
2. 胃热证
① 病机概要:多因胃热偏盛与情志郁火相并,或邪热犯胃、过 食辛热之品而成。
② 证候特征:胃脘灼痛,吐酸嘈杂,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 食入即吐,口臭,牙龈肿胀,腐烂或出血,苔黄 舌红少津,脉滑数。
三、小肠
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其上口与胃在幽门相接,下口与大 肠相连。
(一)主要功能: – 受盛化物:
小肠的受盛化物功能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 受盛:指小肠接受由胃腑下传的食糜而盛纳之; • 化物:指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脾气与小 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
第三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概述
六腑的生理特性: 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满——六腑以通为用。
一、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
(一)主要生理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基础知识——六腑
中医学基础知识——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总的生理功能,是受纳和消化饮食物,输出营养和排泄糟粕,运化水津和疏通水道等有关饮食消化方面新陈代谢的。

1.胆胆有两种功能,一是藏精汁(即胆汁),是指输出胆汁,以助消化。

胆虽属六腑之一,但不与外界直接相通,也不像胃肠容纳饮食物那样时入时出,输泻而不藏,所以又把它列为“奇恒之府”。

胆的病理特点是易生热象。

二是主决断,即指精神意识方面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

如俗话说“胆大”“胆怯”等。

2.胃胃的主要功能就是受纳食物和腐熟(即消化)饮食物。

故有“胃为水谷之海”之称。

胃的功能叫做“胃气”,由于胃需要把消化后的饮食物下输到小肠,所以,胃气的特点是以下降为顺。

如果胃气不降而上逆,就会引起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3.小肠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分泌清浊。

凡经胃腐熟的饮食物,由小肠承受下来,进一步加水消化,把其中“精”的部分(指饮食物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吸收后,通过脾的运转到全身各部,浊的部分(指消化后的糟粕)
下注到大肠或渗入膀胱,变成大小便排出体外。

所以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大小便的排泄,都和小肠有直接关系。

4.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小肠下注的东西,吸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和养分,使之变化为成形的粪便,然后由肛门排出体外。

所以说,大肠是传导糟粕的通道。

如果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就会出现泄泻或痢疾、便秘、便血等病症。

5.膀胱膀胱的主要作用是“化气行水”、贮尿、排尿。

尿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产物,贮存在膀胱,到一定量后排出体外。

贮存与排出,都是通过“气化”这一功能来完成的。

“气化”(即化气行水)就是通过体内的热能,从水液中蒸发出一定量的气体来控制体内水液的出入量。

因此,气化功能失调,就会导致小便不利,或尿闭或小便频数、失禁等病症。

6.三焦三焦分上、中、下三部分。

相当中脘(胃胱)部位(包括脾胃)为中焦,中脘以上至胸腔部位(包括心肺)为上焦,中脘以下至小腹部位(包括肝肾等诸器官)为下焦。

焦就是热的意思,这种热能的表现叫做“气”,所以三焦总的功能是主持诸气,疏通水道,是水谷出入的道路。

但上、中、下三部的功能又各有所长。

上焦的主要功能是宣发积于胸中的“宗气
”,将其输送到全身,供给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主要是心肺的功能)。

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转输饮食
物(包括脾胃等功能在内),蒸发津液,把营养物质化生营气(即血液的组成部分)。

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把人体内消化后的残余物质,加以分别清浊,食物的残渣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剩余水分,经过气化由肾通过膀胱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三焦总的生理功能是体腔内几个脏腑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营养、排泄等功能方面的总和。

而这一总的作用,又是元气(命门)、电气(脾胃之气)、宗气三者相辅相成的集合体。

因此三焦的病变也就大都表现在胸腹体腔内有关输送饮食物中的精华和排泄糟粕等几个方面。

一般说来,表现在心肺的叫做上焦病,表现在脾胃的叫做中焦病,表现在肝肾的叫做下焦病。

三焦是祖国医学脏腑组织中的一个特有名称。

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各人有其实践体会,未能得到统一认识,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