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三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三篇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

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

(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

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

(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第【1】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图片教学目标:1.认识“咱、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几”,会写“旅、算”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复述故事。

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4.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相应的语气。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牛胃简笔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识“咱、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几”。

会写“旅、及”等字。

2.默读课文,讲述故事主要内容。

一、导入1.出示:旅行。

(1)指名读。

(2)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你们旅行都去过哪里?(3)揭示课题你一定没体验过在牛肚子里旅行吧?今天我们跟随一只小蟋蟀来一次惊险的旅行。

(板书课题,指导写“旅”)2.指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难读、易读错的词语指名读,正音。

答应拼命一骨碌贮藏细嚼慢咽几乎蹭来蹭去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童话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板书:青头红头)2.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用直线勾划下来。

交流:红头向周围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作声了。

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3.看路线图说故事,理清脉络(1)红头经过了哪几个地点,让我们一起理一理。

全班交流:吃到牛嘴里吞到牛肚子里牛的第一个胃里牛的第二个胃里回到牛嘴里从牛嘴里喷了出来(2)根据路线图,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一天,青头和红头玩捉迷藏。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第【1】篇〗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及反思教案知识与能力:1.认识“咱、偷、答”等15个生字,学会“旅、咱、怜”等13个生字,认识三个多音字“答、应、几”,理解“悲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4.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学会真心帮助朋友,同时从小培养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等良好品质。

突破重难点:重点:感知朋友间的美好真情,懂得朋友在遇到困难时要真心帮助的道理。

突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青头在红头遇险时具体表现的几处描写,从它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中体会其对于朋友最无私的关爱和帮助;同时,还要联系自己与朋友之间的真实经历,进一步深化对友谊内涵的感知。

难点:体会遇到危险时要冷静机智、勇敢面对的重要性。

突破方法:教师一要引导学生从青头在红头遇险时仍然能够一边鼓励红头要勇敢,一边还能够清楚准确地根据牛的习性指导红头如何在险境中努力求生并最终救出红头的具体表现,体会冷静机智的重要性;二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遇事能够冷静思考对策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情境激趣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谈话、角色朗读等多样化学习形式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不断读懂故事的深刻内涵;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有机引入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边感悟、边积累、边运用,在对语言的想象体验、说话训练中学会不断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法:朗读感悟法,以朗读贯穿学习始终,通过自读、分角色读、演读、齐读等多样化朗读形式,既培养感悟语言文字的自主学习能力,又不断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实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等学习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法,借助对生活真实经历的认知,进一步体会遇事冷静机智、勇敢面对的重要性,培养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3.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1.认识15个汉字,会写13个字,积累“旅行、答应”等词语,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1.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2.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吗?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畅聊旅行,感受旅行的快乐。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一起进入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画出你觉得感动的地方。

朗读要求: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小蟋蟀的旅行惊险而又刺激,下面让我们跟上小蟋蟀来学学生字吧。

出示生字指读:咱、偷、答、应、卷、骨、齿、嚼、吞、胃、悲、咽、几、泪、眯。

2.注音领读。

3.重点认读:答、应、骨、几、卷。

3.开火车朗读生字和词语。

出示词语:旅行要好咱们草堆作声答应做梦可怜来得及救命拼命大吃一惊马上消化当然刚才知觉光亮眼泪学生根据要求朗读经过的词语。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导学:快来朗读课文,看一看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惊险旅行吧!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模板(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模板第【1】篇〗设计说明《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而且将一个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深厚的情谊”这一关键点,借助角色朗读、情境再现、想象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准备“青头”“红头”的头饰。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作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课件出示谜语,指名朗读并猜出谜底。

头插野鸡毛,身穿滚龙袍,一旦遇敌人,作战呱呱叫。

(谜底:蟋蟀)2.课件出示蟋蟀,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自己对蟋蟀的了解。

3.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两只蟋蟀的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看图等方式,引领学生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故事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到底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是怎样旅行的?这次旅行有意思吗?它都去了哪里?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识记“咱”“答”“偷”等15个生字,学写“旅”“救”“算”等13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品读红头和青头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读出相应的语气。

3、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以及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

4、通过画图理清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教学重难点】1、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2、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揭题写字:同学们,童话王国是个神秘的世界,今天我们就和两只小蟋蟀一起走进童话世界经历一次惊险又神奇的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

2.板书课题:(10.在牛肚子里旅行)板书的同时指导书写“旅”字。

“旅”是左右结构,左面是个“方”字旁,“撇”“横”是“人”字的变形,表示旅行和“人”有关,“人”字的下面和“派”字的下面一样。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么样?【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直接引入新课,节省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学贵有疑”,开篇以疑导学,强调读书要思考,不仅调动了儿童阅读的兴趣,又指向了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弄清路线1.点名读课文。

(1)结合课文语境学习多音字“几”“答”,在朗读课文中为“贮藏”“骨碌”正音。

(2)边听边思考,试着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2.通过读书谁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1)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只名字叫红头的蟋蟀进了牛肚子。

(2)为什么在牛肚子里旅行?玩捉迷藏时被一头牛吃草时吃进胃里。

(3)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感觉怎么样?感觉这次旅行不轻松,红头随时会死掉。

3.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里面藏着一个“反刍”的科普知识。

张之路爷爷就把“反刍”这个复杂的科学知识藏在了红头的旅行路线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第【1】篇〗本课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2.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找出相关词句,体会真挚友情。

1.默读课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并根据表格提示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语。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朗读3.小结交流回顾青头言行。

(1)当红头被牛吞到嘴里拼命喊救命时,青头是怎么做的?(2)当红头被吞进肚子里害怕的哭起来时,青头是怎么安慰他的?(3)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鼓励它的?(4)当红头重新回到牛嘴里,但已经一动不动了,青头又是怎么做的?4.教师小结: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帮助和鼓励,运用智慧战胜困难,青头就是这样做的,难怪课文中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二、借助路线图讲故事1.学生交流回顾路线图,2.学生说说讲故事和读课文的区别(比如:不用跟课文一模一样,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引导学生关注红头和青头动作及心情变化的词语等。

)3.师生合作讲故事。

(由扶到放)4学生抓住“关键词”练习讲故事。

5.同桌之间互相讲故事。

6.汇报展示三、作业:回家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第【1】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答、胃、齿、悲”等15个字,会写“旅、咱、怜”等13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育学生要真心地帮助别人。

重点难点重点: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红头与青头真挚的友谊。

难点: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答、胃、齿、悲”等12个字,会写“旅、咱、怜、及、救、拼”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估计学生们会回答出自己旅行过的地方,旅行后的感受是否喜欢旅行,最喜欢去哪里旅行。

)2.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多啊,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

学生齐读课题,并跟随老师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同桌相互交流。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一骨碌贮藏细嚼慢咽蟋蟀蹭来蹭去大吼一声知觉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

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老师也可以范读。

(2)指名读文,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B.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悟1.分角色朗读课文,做两个动物小帽子,分发给读课文的两个学生。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

文章通过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只胃,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

教学目标:⒈在阅读中独立认识6个生字,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贮藏、消化、细嚼慢咽”等词语及重点语句。

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⒊能通过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致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⒋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教学媒体:课件课前学生准备:按要求预习课文教学流程:一、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⒈出示谜语:身穿褐色衣,头顶长触角,草丛堆里把歌唱,小孩用它来斗仗。

⑴读谜语⑵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⑶出示蟋蟀图片,学习“蟋、蟀”生字,重点指导“蟀”的字形。

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⒉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⒈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⒉交流。

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一学习1~7节⒈通过朗读,大家都知道了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的?(第7节)⒉轻声读读第7小节,根据提示简练地说说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

出示:红头和草一起被。

⒊指名交流⒋引读:红头和青头(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地躲在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青头)。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去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二、精读课文(过渡:上节课我们还遗留了一个问题: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帽子?)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

找完的同学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第一自然段:1、请你按照课文的顺序汇报。

2、想一想那么可爱的小汪霞却得了重病,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都没了,她得心情怎么样?请你画一画表现汪霞心情的句子如果你就是小汪霞,你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这种不安的心情读一读。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过渡:还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让所有同学都戴帽子呢?)1、思考:汪霞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请你把表现汪霞变化的句子画出来。

她来到教室门口,迟迟没敢进去,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1)为什么戴着一顶帽子就迟迟没敢进去?(2)此时汪霞会是什么心情呢?怕什么?(3)那你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2、正在此时,她发现了什么?当她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感到十分意外:每个同学都戴着帽子。

(1)意外是什么意思?(2)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样式的呢?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那么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同学们的帽子呢?3、同学们都戴着五花八门的帽子,跟他们那些帽子比起来,汪霞觉得怎么样?跟他们那些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轻松地笑了,大步走进教室。

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门口,看到眼前的景象,还是迟迟没敢进去吗?还会担心害怕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5、比较句子她来到教室门口——大步走进教室。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酪、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谜语:“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来是什么动物吗?预设:蚂蚁。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小蚂蚁有关的童话故事。

(板书:一块奶酪)设计意图:利用谜语创设趣味导入情境,不仅遵循了孩子的认知心理,也能够让他们在初步感知蚂蚁特点的基础上自然引出了要学习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教师明确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不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一理?2.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xuān chǔdíyòu tǎng tiǎn yì zhuài zhā xī宣布处罚嘀咕诱人淌口水舔一下毅力拽着奶酪渣可惜fàn jìn shào xiù yù duò lǒngjù犯禁令稍息嗅犹豫跺脚走拢来聚点拨:指名依序朗读句子,认读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3.集中识字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lào xuān chǔ yòu tiǎn yì fàn jìn shàoyù duò jù酪宣处诱舔毅犯禁稍豫跺聚点拨:(1)通过查字典理解和记忆“宣”的意思是“公开说出”;“豫”的意思是“欢喜快乐”。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图片教材分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

文章描述了一次奇特的经历:蟋蟀红头和好友青头玩捉迷藏,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里。

危急时刻,青头沉着地安慰它,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

课文语言生动,文中对话大多单独成段,有丰富的提示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心情变化,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图片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人物的相应语气。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了解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3. 学习从关键词句中体会红头和青头间的真挚友情,激发和培养想象能力。

图片教学重点通过体验朗读、借助关键词句,感受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和它们之间的深厚友谊。

图片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图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弄清旅行原因1. 揭示课题,板书,复习:说说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2. 出示介绍原因的语段,引导学生从关键词语中体会这是一次意外的旅行。

红头和好朋友青头玩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躲进了一个草堆里。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引导学生从“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及”等词语中体会红头的猝不及防。

)3.指导学生运用强调重音的方法,读出语句的感情。

【设计意图:结合文路,确定教路,从故事起因说开去。

开课伊始,便通过抛出一个易于解决的问题,不知不觉将学生带往语言文字的深处,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并相机指导朗读。

】二了解文体,明白旅行线路1.学生自学:默读课文,圈出红头在牛肚子里都经过了哪几个地方?2.指名交流,师相机板书。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张之路,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那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第【1】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活泼生动情节感人的科学知识童话。

尤其是二年级下册还出现了两个单元都是关于童话体裁的主题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绿头红头之间的相互信任支持。

2、学情分析1. 识字、写字能力:经过两年的持续学习,进入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量。

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自主识字、写字,基本能做到新课标提出的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阶段目标。

2.阅读课文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可借助图画、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生字生词,基本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经过二年级下册的朗读过渡训练,也在努力读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特别是争取做到入情入境的对话朗读,朗读、默读能力都在不断地提高。

三、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3个生字,会写“旅”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嚼”。

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掌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气,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感知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进而体会红头和青头的真挚友情。

四、教学重难点掌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能复述故事主要内容。

感知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体会红头和青头的真挚友情。

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

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5、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讲授法,自主阅读法6、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角色道具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题材。

课件出示《小壁虎借尾巴》中的一段话,从《小壁虎借尾巴》中你学到了什么?预设:1.告诉了我们科学知识2.把故事当童话来写,把不会说话的写成说话的总结:像这种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给我们讲故事,并且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的题材叫科普童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咱、答、配”等9个生字,会写“旅、咱、胃”等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的真挚友谊。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爱、帮助,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通过阅读《在牛肚子里旅行》,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脉络,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掌握生字的读音、写法和词语的意思,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3. 朗读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4. 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2. 学具:铅笔、橡皮、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3. 学习生字词:通过讲解、举例、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感悟课文情感:通过朗读、表演、绘画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

(打一动物)生交流,教师出示谜底:蟋蟀2.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是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板书)有一天,其中那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我们一起来写课题,板题,指导书写“旅”,读题。

4.有的文章借助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像这样的文章,我们把它称为——科普童话。

(板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科普童话,让我们再来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分行出示词语,学习词语(吞和细嚼慢咽是牛进食的两种方式,我问你们牛什么时候是吞的?谁再来说一遍?什么时候是细嚼慢咽的呢?谁来说说?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什么时候是吞什么时候是细嚼慢咽?这样的进食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反刍,牛一般是在吃食物后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开始反刍。

)2、学习多音字:答、应、骨、几。

3、齐读词语。

4、指导书写管:竹字头要写的扁,左右两部分要紧凑。

中间的宝盖写得宽一些,下面部分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折、横。

算:中间的目要写的短而扁,最下边的横要写的长,将整个字稳稳托住,廾不要忘记出头。

新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0《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品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新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0《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品教学设计(名师教案)

课文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目标:1.细细品读红头和青头的动作、神态、语言,揣摩人物不同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地方,体会它们之间真挚的友谊。

3.能找到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地点,并借助表示顺序的词语有条理地说清楚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训练学生运用语气动作加表情的方法进行分角色对话朗读,引导学生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设置故事悬念孩子们,你们去旅行过吗?那你们和朋友结伴去哪里旅行过?这是一次什么样的旅行?(出示课件:?旅行)(生谈感受)师出示卡通图片:青头和红头,过渡语:孩子们,青头和红头可羡慕你们的旅行了,小蟋蟀红头也进行了一次旅行,它到哪里旅行了呢?(贴牛图片)哇,红头旅行的地方可真是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齐读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

二、回忆课文开头,了解故事起因1.回忆课文1—7自然段内容。

师:孩子们,回忆一下,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2.交流分享:青头和红头正在玩捉迷藏,红头遭遇意外,不小心被大黄牛卷进了嘴里。

(移动贴图)三、演示旅行路线,了解反刍知识过渡:红头玩得兴致勃勃,可是意外来的这么突然,让人猝不及防,可怜的红头不得不开始了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将是一次什么样的旅行呢?(课件:?旅行)1.打开语文书(出示课件,学习要求:快速浏览课文7——20自然段,用“~~~~”画出红头旅行到过的地方。

)2.(出示课件:文中相应的句子)交流汇报红头旅行到过的地方,并完成板书:(卷.)牛嘴,接下来呢?怎么到的牛肚子里?(吞.)(点拨:我们吃东西时先是咬还是先吞呢?强调:牛是先吞的,被吞进了肚子)(贴胃图片)进了肚子以后?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回.到)牛嘴、(喷.)出来。

师相机贴胃图,并板书:卷吞回到喷3.你们能使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再加上这些动词连贯地说说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吗?(出示课件:先……接着……然后……最后……)(1)齐读表示顺序的词语。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

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那我先藏,你来找。

”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

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

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

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谢谢你……”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张之路,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教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

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句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取文中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并能有条理地说清楚。

3.初步了解科普童话这类题材的基本特点;学习根据提示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了解题材。

1.板书:旅行(“旅”的右下部分比较容易写错,跟我一起写一写——撇、竖提、撇、捺。

)说说“你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2.完整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课件出示1)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预设: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样呢?3.了解文章题材:(课件出示2)有的文章借助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像这样的文章,我们把它称为——科普童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科普童话,讲的是一次——旅行。

4.课文讲述的是谁的旅行?(红头)红头是一只——蟋蟀。

蟋蟀是一种昆虫,所以两个字都是——虫字旁。

它们都是形声字,左表——意,右表——音。

5.红头旅行的地方可不一般,是在——牛肚子里。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教案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15个汉字,掌握13个字的写法,积累“旅行、答应”等词汇,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文本和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3.学生在阅读中感受XXX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1.学生认识15个汉字,掌握13个字的写法,积累“旅行、答应”等词汇,掌握“答、应、骨、几”4个多音字。

2.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1.学生通过文本和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2.学生在阅读中感受XXX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谈论旅游,让学生畅聊旅行的快乐和感受。

2.引入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介绍两位蟋蟀朋友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画出感动的地方。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学生通过小蟋蟀的旅行,研究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学生指读。

2.学生注音领读。

3.重点认读“答、应、骨、几、卷”等字。

四、情景朗读,感知文本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1-7自然段,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不同角色的语气,让学生感受情感变化。

二、新课讲解1.引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只小蟋蟀和一只小青蛙,问学生们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小蟋蟀和小青蛙》。

2.讲解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小蟋蟀和小青蛙之间的友情故事。

通过研究本课,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友情,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鼓励和支持。

3.朗读教师让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朗读重点语段,以体会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4.词语研究教师出示多音字“答、应”的读音和用法,让学生掌握其正确的读音和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牛肚子里旅行》名师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

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难点】
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句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
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取文中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吃东西会反刍的现象,并能有条理地说清楚。

3.初步了解科普童话这类题材的基本特点;学习根据提示概括段的主要意思。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了解题材。

1.板书:旅行(“旅”的右下部分比较容易写错,跟我一起写一写——撇、竖提、撇、捺。


说说“你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
2.完整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课件出示1)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样呢?
3.了解文章题材:(课件出示2)
有的文章借助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像这样的文章,我们把它称为——科普童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科普童话,讲的是一次——旅行。

4.课文讲述的是谁的旅行?(红头)
红头是一只——蟋蟀。

蟋蟀是一种昆虫,所以两个字都是——虫字旁。

它们都是形声字,
左表——意,右表——音。

5.红头旅行的地方可不一般,是在——牛肚子里。

牛肚中有些什么奥妙?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课文,长长知识。

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课件出示3)初读提示,学生自学。

(1)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2)读了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3)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2.全班交流,检查初读。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4)文中生字。

lǚ zán lián jiù mìng pīn sǎo wèi guǎn ɡānɡ li ú lèi
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
tōu dā yìng juǎn gū chǐ jiáo tūn bēi yàn jī m ī suàn
偷答应卷骨齿嚼吞悲咽几眯算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咱、扫、算”是平舌音,“怜、拼、吞”为前鼻音;
“命、刚”是后鼻音,“旅、怜、流、泪”都是边音。

另外,“答”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dā”,组词为“答应”;
还有一个读音是“ dá”,
组词为“回答”。

“应”是多音字,本文读“yìng”,组词为“答应”;还有一个读音是“yīng”,组词为“应该”。

“骨”是多音字,本文读“gū”,组词为“骨朵”;还有一个读音是“gǔ”,组词为“骨头”。

“几”是多音字,本文读“jī”,组词为“几乎”;还有一个读音是“jǐ”,组词为“几个”。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学生练读。

(2)多音字我能分。

(课件出示5)辨析多音字“答、应、骨、几”的读音: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正确
的读音。

应:应该( ) 答应( )
答:问答( ) 答应( )
骨:骨头( ) 一骨碌( )
几:几个( ) 茶几( )
(3)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课件出示6)
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

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①指储藏物品。

()
②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

( )
③慢慢地吃东西。

引申为慢慢去体味。

()
三、理清文脉,了解文意。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

2.开小火车轮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是怎样的?
(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里)
(2)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7、8)多媒体演示,学生学做讲解员,向大家介绍。

(1)牛的前三个胃都是用来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用来消化食物的。

【牛肚子的构造】
(2)牛在刚吃草的时候,它不会细嚼慢咽,而是直接把草吞进肚子里。

【牛的吃食方式】
(3)牛在休息的时候,会把吃下去的草再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牛的吃食方式】
四、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9生字田字格课件)
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
1.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怜刚拼救管。

如“怜”
“忄”表义,这个字和人的心理有关,“令”表音。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咱:自+口字旁
胃:月字旁+田
组词巩固:如“旅行流泪泪水流水”
2.书写指导
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相机指导写“救”“怜”“流”。

(课件出示10)
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

2.看一看。

3.写一写。

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上下结构,写时要上宽下窄。

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救”左右等宽,4-6笔的写法是:点、提、撇、捺;注意右边是“攵”,不是“夊”。

“怜”左窄右宽,注意“忄”的笔顺:点、点、竖。

右边是“令”,不是“今”。

“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边上部不是“云”,上面的横变成了点。

写一写: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设计意图: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了解本课题材,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设计意图:这是对会写字的识记和书写设计的环节。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

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lǚ zán lián jiù mìng pīn
()行()们可()()()写
2.选字填空。

以已己
()经()前()为自()()知因应
答()原() ( )该()此()为
3.填上适当的词。

勇敢的()高兴得()
笑眯眯地()拼命地()
参考答案
1.旅咱怜救命拼
2.已以以己已
应因应因因
3.蟋蟀合不拢嘴
说挣扎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