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形一体观

合集下载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

,是中医学整体诊病思想的具体体现。
中医学在防治疾病时,强调在整体层次上对
全身各局部的调节,使之恢复常态。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 形成与发 展
8
(4)养生康复的整体性
中医学主张形神共养以养生维护健康、形神共调以 康复治疗疾病。 如: 顺应自然、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劳逸适度、外避
病邪以养其形,形健神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 形成与发 展
1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认识人体自身以及人 与环境之间联系性和统一性的学术思想。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体观念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 形成与发 展
2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生理功能的整体性
五脏一体观:五脏为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形体、 官窍,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构成 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 五个生理系统之间,具有结构的完整性 和功能的统一性,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 形成与发 展

《脾胃论·卷下·省言箴》 :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 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 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 形成与发 展
6
(2)病理变化的整体性
人是一个内外紧密联系的整体,因而内脏有病 ,可反映于相应的形体官窍,即所谓“有诸内 ,必形诸外”。 脏腑之间在生理上协调统一、密切配合,在病
西北地势高 东南地势低 西北偏于寒凉干燥 东南偏于温热湿润 西北少用寒凉之药 东南慎用辛热之品

“形-气-神”三位一体理论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核心作用探讨

“形-气-神”三位一体理论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核心作用探讨

1775【理论探讨】“形-气-神”三位一体理论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核心作用探讨**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743)-基于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察候气针法影响面瘫的“机信号”研究;2019年普通高校重点领域立项(2019KZDZX042)(人工智能)-基于脉搏波技术 的AI 中医康复诊断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作者简介:苏嘉(1988-),男,在读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从 事康复的中西医结合机理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余 瑾(1972-),男,广东云浮人,教授,博士研 究生,Tel : ,Email :435072998@ qq. com 。

苏 嘉W ,谢平金3,廖璐1,余瑾2△,谭兴举1,王佳鑫2(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2.佛山健翔医院,广东佛山528000;3.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000)摘要:中医康复学是在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帮助患者身体得以恢复到先前的一门独立学科,涉及治疗手段种类繁多,诸如针灸、推拿、导引法、中药内服外用、音乐疗法、芳香疗法等。

笔者充分汲取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对心身一元论的形 气神整体观、精气神理论、经络气血理论和传统运动疗法理论等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以“形-气-神”三位一体作为中医康复学的 核心理论,本文通过环绕身心状态的评估与治疗、心神状态的调整以及治疗手段中“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促进康复三方面进行论 述,据此笔者提出“动静互涵、形神共修”作为“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核心内容,为中医康复学的学科发展提供理论支点。

关键词:“形-气-神”;中医康复学中图分类号:R247.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250(2020) 12-1775-04Discussion on The Core Role of The Trinity of Shape-Qi-Shen i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SU Jia 1,2, XIE Ping-jin 3, LIAO Lu 1 , YU Jin 血,TAN Xing-ju 1 ,WANG Jia-xin 2(1. Guangzhou 〃ni©ersi£y of Tradi^iona/ Chinese Medicine , Guangzhou 510405, China ; 2. Foshan Jianxiang 刃ospi£a/,Guangdong Foshan 528000, China ; 3. Shenzhen 厶uohu District 刃ospi£a/ /Shenzhen 刃ospi£a/ of Shanghai 〃ni©ersi£y of升adi£iona/ Chinese Medicine , Guangdong Shenzhen , 518000, China )Abstract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i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that helps patients recover to the previous one with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holistic view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nvolves a variety of treatment methods , such as acupuncture , massage , guidance , internal and exter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music therapy , aromatherapy , etc. Drawing on the traditional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his paper sums up the body-body monism of the Shape-Qi-Shen holistic view, the Shape-Qi-Shen theory , the meridian-qi-blood theory and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sports therapy ,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 which takes the " Shape-Qi-Shen H Trinity as its core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 the adjustment of mental state , and the promotion of rehabilitation by means of means of “ expressing Qi by means of intention and promoting body by means of Qi activity ”. It also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trinity of " Shape-Qi-Shen" is " interaction of motion and static , and co ­cultivation of Shape and Shen" ,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ulcru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rehabili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 " Shape-Qi-Shen"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中医康复学是一门通过积极的康复措施使伤病 残疾、慢性病、老年病和急性病恢复期患者,从身体 功能和精神情志尽量恢复到原来健康状态的综合性 学科,其重点是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愈后效果[1]o 中医传统医学所包含的“康复”含义主要有三,一是 强调正气恢复康复的重要性,二是疾病治疗预后的康复判断,三是精神情志的调养康复[2]。

董德懋形神合一论

董德懋形神合一论

董德懋形神合一论董德懋形神合一论笔者在1981年随全国著名中医学家董德懋先生学习期间,他将亲手撰写的“形神合一”全文交本人读学。

文中归纳、概括、层次分明、深透的理论一直指导着我的临床实践,现介绍给大家以共赏。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就是说,通过后天的养生调摄,能便形神共调合一而增寿,可度百岁。

祖国医学这一形与神的合一论,而成为养生之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主要内容。

形神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之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理、法、方、药一整套理论体系之中。

形神学说的实质特点形神学说始于《内经》,它的理论概念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朴实性及唯物性,因形与神是人体生命现象中最基本的现象,二者的关系是生命现象中最基本的关系,大至整个宇宙世界,小至人体或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无一不充满着形与神的运动变化,所以形与神的概念是相对的,也是多方面的。

以人与大自然这个统一体来说,人体为形、大自然为神,以人体本身来说,其质体为形、生命活动为神;具体一脏器则脏器为形、功能为神。

总而言之,形包括机体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基础,神包括机体各种物质基础的功能活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体的整个生命运动。

所以中医学将这种对立关系的统一性,称之为“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观是中医辩证唯物观及整体观的具体反映,反之说,人体的整体观、机体本身的整体性就是通过形神合一观来体现的,这正是形神学说最基本的实质特点。

其次,形神学说还具备直观性和辩证性两大特点,因通过视及人体的神变及形变能以审知形神关系的正常与失常,从而进一步确定疾病的性质、转归和预后。

由上可见,人体之形即指形体或曰质体,有质可观,如固定的皮肉、筋骨及脏器等,流动着气、精、血、津液等。

神又曰神气,其广义者为生命活动的总概括,狭义者则指神志思维。

恰当地运用形神学说可诊查形之变,即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基础,神之象,即各种物质基础的功能活动,从而体现整个生命活动的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

浅谈“形神统一”的概念与在创作中的运用

浅谈“形神统一”的概念与在创作中的运用

浅谈“形神统一”的概念与在创作中的运用“形神”的概念在自古以来就被论述为人类自身关系的核心,早在先秦时期《荀子·天论》中就曾描述过:“形具而神生”。

此概念不仅用于人类自身与哲学,还贯穿于整个中国美学范畴,是中国艺术、美术不可或缺的理论核心。

那么“形”与“神”最主要最重要的状态的就是要做到“统一”,要在兼备的同时达到统一的理想高度是我国历代美学家、画家前仆后继追求的最高目标。

一、浅谈“形神”在美学之中的概念描述.形神观在美学范畴之中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对形神的表面阐述为:“形”乃外形、外貌;“神”乃内涵、神韵。

我认为这是对形神最准确、最直白的描述。

当时的画家、理论家顾恺就提出“传神写照”的观念。

纵观顾恺之的画作,他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可发现,他早已不再以一味的摹古为创作重点,而是以内在神韵为绘画的本质特征,用“形”来写“神”成为顾恺之自身绘画语言的重要特征。

在顾恺之看来,人的眼睛最能传达人的精神气质,他在人物画中,着重刻画眼睛。

我认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眼睛就是心灵的窗户,是最能体现出个人本身“精气神”的器官。

他曾说过:“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这里不仅是论述绘画创作中眼睛的刻画,更是认为神韵与外形的统一表达远比用手运笔作画要难的多。

在谢赫《古画品录》之中提出的“六法”中,也对形神做了微妙的阐释。

他认为神的产生离不开形,有形才有神。

“气韵生动”的产生离不开“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的支持,神韵的产生得意于对外形的描写与衬托。

当时的美学家们都重形似,而形似的核心本质又是离不开神似的,两者互为表里,相互包含,所以两者必须要做到统一、兼备,才能使创作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蕴,使人动情。

写神于写形贯穿于整个中国的艺术创作,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

我个人认为一幅完整的作品有了形神就像一个完备的人一样,外貌整洁的同时具有着精气神,这里的精气神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灵动的生机感,是肉体与灵魂的相互融合。

浅析《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与形神一体观——蔡志仙《混元整体理论》读书心得

浅析《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与形神一体观——蔡志仙《混元整体理论》读书心得

浅析《黄帝内经》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与形神一体观——蔡志仙《混元整体理论》读书心得编者按为加强同学们的气功科学理论、中医理论水平以及提升传统文化涵养,江西中医药大学章文春教授带领气功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们正在进行2019-2020年第一学期读书活动,对江西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庞鹤鸣教授著的《混元整体理论》、《气功科学功法学》等书籍进行深入的学习,以下为蔡志仙硕士的读书心得。

这周看了《混元整体理论》中优化生命的部分内容。

一是了解了优化生命需要从生命的各个环节入手,包括优化受精、优化成胎、优化养胎、优化胎教、优化分娩、优化教育等。

二是明白了为何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因为人类的功能与结构也最复杂、最完善,而且人的发育期最长。

三是进一步认识了优化生命的目的,气功科学优化生命的目的包括变人类自然本能为自觉智能、使人类从生命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及促进人类文化向更高级阶段跃迁。

那么,生命是什么?接下来将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角度认识生命,并进一步思考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与形神一体观。

一、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最早见于成书于西汉前期的学术典籍《淮南子·原道训》,书中指出:“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人体生命是有形气神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这里所说的“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活动的房舍,它包括内而脏腑组织,外而四肢百骸皮肉筋脉骨等,凡有形实体均属“形”的范畴;“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特殊物质,它充斥于人体周身,人体之气的运动变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神”这里指人的意识,是人体生命的主宰。

人的意识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先导,肉体的生命活动是实现意识活动要求的手段,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意识活动的支配下完成的。

其二,人体形气神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

形气神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

【形神合一话养生】 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话养生】 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话养生】形神合一【形神合一话养生】形神合一中医养生萌芽于商周时期,漫漫长河几千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归根到底,既调形又养神,重视“形神合一”,是主要特色。

“形神合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也是反映中医学整体观念特点的一个方面。

形,指形体,包括人体的脏腑、皮肉、筋骨、脉络及充盈其间的精血。

形是一切生命活动之宅;神,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神、魂、意、志、思、虑、智等。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形神观认为:神是形的产物,形是神的物质基础,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中医学提出“形神合一”,乃是强调形与神的密切联系的辩证关系。

正如范缜《神灭论》所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张景岳在《类经》中也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

《内经》认为,只有“形与神俱”,“形体不蔽(坏),精神不散”,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故历代养生家均十分重视形神的保养,形神共养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法则。

养形形体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有形体才有生命,并产生精神活动和生理功能。

形乃神之宅,保养形体则为养生之首要。

如张景岳曰:“吾之所赖者,唯形耳,无形则无吾矣,谓非人生之首务哉”;“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乎”。

养形的方法虽多,但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自然利其形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能更好地维持生命活动。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阐明人是受天地之间变化规律支配的,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因此,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周围外界环境,使机体与自然相协调,藉以保全生命,以增进人体的健康。

神形一体观

神形一体观

摘要: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现了人体生物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的和谐;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方法的概括,体现了主观思维对人体状态变化的综合识别。

形神一体观的指标体系由反映“形”、“神”本质的中医四诊信息构成,而中医四诊信息的内容,必须反映人体的状态变化。

真实体现形神一体观的客观表征。

中医重视四诊信息的综合评价,实际是对形神一体的关注,是对生命状态变化的真实客观反映,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古代醫家對人體的認識源自內經、難經,即:人由形體和神魂組成。

一、人的形體分爲:心、肝、脾、肺、腎五臟系統。

1、心主血、主神明,在體合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在志爲喜,在液爲汗,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裏,構成了心系統。

2、肝主疏泄、藏血,在體合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在志爲怒,在液爲淚,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相表裏,構成肝系統。

3、脾主運化,主統血,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脣,開竅於口,在志爲思,在液爲涎,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表裏,構成了脾系統。

4、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爲悲,在液爲涕,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裏,構成了肺系統。

5、腎藏精、主水、主納氣,在體合骨、主骨生髓,其華在髮,開竅於耳及前後二陰,在志爲恐,在液爲唾,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裏,構成了腎系統。

五臟系統聯繫緊密,有機的構成了人體。

二、五臟又稱爲五神藏: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分別控制和協調五臟系統。

這樣形、神合一,就構成了完整的人。

這就是傳統中醫的形神一體觀。

自內經始,形和神經常是混在一起講,比如心:有時是指解剖上的心臟,有時候又用來指心神,同一個字代表的含義很多,這樣給後世一些不善於思考的醫家造成思維上的紊亂。

傳統中醫在治病時又特別講究神,比如望聞問切中的望診,首先就是望神。

治病是更是重視神,比如無胃氣則死,就是說久病耗精損神,病的預後不樂觀。

中医基础理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医基础理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一)生理功能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和精气神一体观。

五脏一体观:人体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形体(筋、脉、肉、皮、骨)、官窍(目、舌、口、鼻、耳、前阴、后阴)等构成。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形体、官窍,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

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之间,具有结构的联系性和功能的统一性,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这种以五脏为中心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称为“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形体与精神是生命的两大要素,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形,指人的形体结构和物质基础;神,指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包括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

形神一体观,是指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与统一。

正常的生命活动,形与神相互依附,不可分离。

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精气神一体观:精、气、血、津液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

精、气、神为人之“三宝”。

精可概括精、血、津液。

如《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精有四∶曰精也,血也,津也,液也”。

精气神一体观,是指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则统驭精与气,形成有机整体。

(二)病理变化的整体性中医学在分析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时,善于从整体出发,去分析局部病理变化的整体性根源。

人是一个内外紧密联系的整体,因而内脏有病,必然表现于外,具体可反映于相应的形体官窍,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

在分析形体官窍的病变时,认为局部病变大都是整体生理功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

如目的病变,既可能是肝血肝气生理功能失调的表现,也可能是五脏精气功能失常的反应。

因此,探讨目病的病理机制,不能单纯从目之局部去分析,而应从五脏的整体联系去认识。

中医养生的形神合一观

中医养生的形神合一观

中医养生的形神合一观形神合一主要在于说明心理与生理的对立统一、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等。

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功能作用。

二者的辨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

一、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念(一)神为生命之主“形神合一”构成了人的生命,神是生命的主宰。

人的生命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以物质、能量代谢为主的生理性活动;另一类是精神性活动。

在人体统一整体中,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

只有在心神的统帅调节下,生命活动才表现出各脏器组织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也正如张景岳说:“神虽由精气化生,但统权精气而为运用之者,又在吾心之神”。

人体不但自身各部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相互协调关系,而且与外界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协调,也是靠“神”来实现的,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神动则气行,神注则气往,以意领气,驱邪防病,又是气功健身的道理所在。

如《灵枢·本脏》所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寒温和则六腑化谷,凤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神在机体卫外抗邪中起着主导作用。

人类的精神活动是相当复杂的,中医用“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怒喜思忧恐)等概念加以概括,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用“五行学说”与五脏联系起来,认为这些精神活动是脏腑的功能表现,而且都是在“心神”的主宰下进行的,所以故张景岳在《类经》中说:“人身之神,唯心所主,……此即吾身之元神也。

形神合一话养生

形神合一话养生

形神合一话养生中医养生方法很多,但从其本质上来看,不外乎“养神”与“养形”,即“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这两者是“形神合一”对立统一规律在养生学中的运用,可以使人达到“形与神俱,颐养天年”之目的。

形神合一宜共养“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非常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为现代科学进一步弄清生命的本质,提供了可贵的帮助。

“形神合一”是指心理与生理、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

“形”是指形体,包括肌肉、筋骨、脏腑、血脉等,这些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功能和作用。

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

神生于形,依附于形而存在;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为形的主宰。

现代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并不是人类情绪变化的唯一刺激因素,自然现象的变化同样可以引起情绪方面的变化,如四时交替、月之圆缺以及颜色、气味、声音、食物等,进而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这就说明了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是能够互相转化、相互影响和有机统一的。

形神共养就是说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还要注意精神的调摄;形体健壮,精神充足,相辅相成,才能使人健康长寿。

守神全形以调神为第一要务人的生命活动是非常复杂的,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相应的精神活动(意识、思维、情感等)的协调统一,都是在“心神”主导作用下完成的。

神明则形安,所以中医的养生观以“调神”为第一要务。

调神养生的内容很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例如清静养神是使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减少物欲,调畅情志,协调七情活动,使之平和不过极;四气调神是顺应一年四季阴阳之变化,调养精神,使精神活动和五脏四时阴阳关系相协调;气功养神是通过对身、心、息的调节,对精神、脏腑进行锻炼;节欲养神是说纵欲过度会伤精耗神,节欲可以保精全神;修性怡神是指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如绘画、练书法、听音乐等,让精神有所寄托,并能陶冶情操,起到移情养性强身的作用。

保形全神重在保养精血形体是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有生命才能产生精神活动以及生理功能。

“形”“神”观念考原

“形”“神”观念考原

今人常常“形”“神”并论,然而在远古时期,“形”“神”原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特别是在西周以前的神本主义时代,“神”也就是“上帝”或者“神灵”的意思,和“形”是绝不相干的。

如果没有西周以来的人本主义思想倾向的抬头,“形”“神”二字走到一起则仍需等待其他的契机。

在西周以后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氛围里,“神”的含义也就逐步地从“上帝”或者“神灵”过渡到了客观规律即客体之“神”,而最终落脚于主观能力即人的主体之“神”的上面;也就在这个时候,“形”“神”二字也才借着“人”这一媒介形成了既对立而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为形神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试申论之。

一《说文》是这样释“形”的:“形,象形也。

从彡。

”徐灏注笺:“象形者,画成其物也,故从彡。

”而对于“彡”,《说文》中又是这样说的:“彡,毛饰画文也。

”徐灏注笺:“毛饰画文者,谓凡毛及饰画之文。

”《广韵?衔韵》曰:“彡,毛长。

”由此可见,“形”之本义,在其使用之初当指人的容貌而言的。

而细按古籍,“形”之本义及引申义,大致有六。

(一)容貌。

《广雅?释诂四》:“形,容也。

”王念孙疏证:“形为容貌之容。

”《汉书?高帝纪上》云“令郎中有罪耐以上”,唐颜师古注曰:“应劭曰:‘古耐字从彡’,毛发貌也。

”从《说文》注和以上注疏中可见,“形”之本义为“容貌”已无疑。

这一意义在古籍中的应用也是从未中断的。

例如《春秋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

”范甯注:“貌,姿体;形,容色也。

”汉蔡邕《郭泰碑》:“望形表面影附,聆嘉声而向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这两处的用法,即为此义。

(二)形体。

《增韵?青韵》:“形,体也。

”古籍中也多用此义。

如《吕氏春秋?去宥》:“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

”《魏书?刑罚志》:“斩者皆裸形伏质。

”《世说新语?文学》:“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不?”(三)形状。

《字汇?彡部》:“形,状也。

”我们看其在古籍里的应用。

《尚书?说命上》:“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中医心理之形神合一论

中医心理之形神合一论

中医心理之形神合一论
形神合一论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整体恒动观,在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基础。

神的概念内涵是一元的,即为“生命之主”,但其外延是广泛的,既包括有心理方面的,也包括有生理方面的。

因此这一概念本身,就体现了中医心理学的心理生理统一观。

神与形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从本源上说,神生于形、神依附于形;但从作用上说,神又是形的主宰。

神与形的对立,是生命运动的基本矛盾;神与形的统一,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神与形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人体生命这一有机统一的整体。

“形神合一”的生命观,是中医学“整体恒动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神合一论”的具体内容,为中医心理学的心理生理统一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它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并为现代科学进一步阐明生命的本质,以及疾病发生的规律,提供了若干宝贵的线索。

形神合一-心理与生理生命观念

形神合一-心理与生理生命观念

形神合一------------心理与生理生命观念(2009-11-09 19:31:03)转载标签:分类:科学中医--中西医互补养生保健形神形体张景岳文化形神合一主要在于说明心理与生理的对立统一、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等。

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功能作用。

二者的辨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

一、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念(一)神为生命之主“形神合一”构成了人的生命,神是生命的主宰。

人的生命活动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以物质、能量代谢为主的生理性活动;另一类是精神性活动。

在人体统一整体中,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

只有在心神的统帅调节下,生命活动才表现出各脏器组织的整体特性、整体功能、整体行为、整体规律,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也正如张景岳说:“神虽由精气化生,但统权精气而为运用之者,又在吾心之神”。

人体不但自身各部分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相互协调关系,而且与外界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协调,也是靠“神”来实现的,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神动则气行,神注则气往,以意领气,驱邪防病,又是气功健身的道理所在。

如《灵枢•本脏》所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寒温和则六腑化谷,凤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神在机体卫外抗邪中起着主导作用。

人类的精神活动是相当复杂的,中医用“五神”(神魂魄意志)、“五志”(怒喜思忧恐)等概念加以概括,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用“五行学说”与五脏联系起来,认为这些精神活动是脏腑的功能表现,而且都是在“心神”的主宰下进行的,所以故张景岳在《类经》中说:“人身之神,唯心所主,……此即吾身之元神也。

中医学关于“形神合一”的概述

中医学关于“形神合一”的概述

中医学关于“形神合一”的概述形神合一,是指形体为精神活动之载体,精神活动为形体之主宰,形体与精神统一性的思维方式,又称“形神一体”。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对于生命整体性的认识,形体与精神同生、同存、同亡,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一、形神构成形,即形体,广义指形体及生命物质,如皮肤、肌肉、筋骨、血脉、脏腑、官窍、经络、精气血津液等;狭义专指脉、筋、肌、骨、皮五体。

神,广义指整个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狭义指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

中医学认为,人是由形与神构成的,两者的统一性,即“形与神俱”。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

”生命体的构成及其生长壮老的过程,即是形与神变化的外在表现。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除形体外,更为重要的是有“神”。

二、形神体用体用指本体和作用。

一般认为,“体”是内在、本质、本体,“用”是外在、表象、作用。

形为神之体,神依附于形体,神不能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

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神为形之用,神为生命活动的主宰,具有支配形体的生理功能以及感觉运动等作用。

如《类经·针刺类》所说:“无神则形不可活。

”形神关系至密,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在临床实践中,形体疾病可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

如中风、头痛、消渴、积聚等,常伴有健忘、失眠、烦躁、焦虑、抑郁等症状。

故善治形体疾病者,应同时调摄精神。

反之,异常的精神、情志变化皆可导致形体病变,如《素问·疏五过论》说:“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

精气竭绝,形体毁沮。

”故调神的同时,亦应同时纠正形体异常三、形神存亡从人体发生学而论,形生而神具。

如《灵枢·天年》所说:“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在气血营卫、脏腑经络等形体生成的基础上,人体生命活动乃至精神活动随之而生。

神由形而出,神寄形为用。

如何做到“形神合一

如何做到“形神合一

如何做到“形神合一“形神合一”:心理养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国人都爱好养生,中医养生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也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形神合一”、“形与神俱”,是中医养生的重要观念,其主旨在于强调形体运动与精神调摄的统一,这是中医养生的主要特色。

《黄帝内经》里,岐伯答黄帝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种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追求“形神合一”的思想是健康养生的最高境界。

这里的形呢,大家都知道,是身体的外在表现,是神存在的物质根底。

神是什么呢?从心理学上来说,神不仅包括了人的意识、思维,也包括了人的生命的内在表现,即性格、心理、精神活动、情绪反响、睡眠等,属于功能作用。

它们的关系很好理解:神为形主,是我们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它既能协调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又能调节脏腑等组织使之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缓冲由外部因素引起的情志刺激,从而维持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平衡。

没有神,形也就没有了生命。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无精打采的,像死人一般”,就是因为形如果离开了神,形也灰飞烟灭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一个人只有形,而没有神,是万万不行的。

现在不少朋友为了双眼皮,为了漂亮的鼻子,不惜花费成千上万元去做一些像隆鼻、割双眼皮、隆胸等整形手术。

当然,爱美之心并没有错,谁不爱美呢,只怪自己从娘胎里出来的时候,上帝有点偏心了。

外在的美其实只要适当地打扮自己就可以了。

依我看,如果超过一定的范围,像整形美容、不惜动刀子来改变自己,实在是没有必要了。

因为一个人的外在美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内在精神财富是否富有,是否美。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留神情舒畅的时候,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不易疲劳,人也精神飞扬,神采奕奕。

因为人在精神舒畅的时候,生理功能也处于最正确状态。

反之,留神理有压力或某些因素影响使得心情很糟糕的时候,做起事来心不在焉、无精打采、效率不高而又容易出过失,人的气色也不好,时间长了,人还会因为压力而出现种种身心疾病。

神形一体观

神形一体观

摘要: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现了人体生物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的和谐;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方法的概括,体现了主观思维对人体状态变化的综合识别。

形神一体观的指标体系由反映“形"、“神"本质的中医四诊信息构成,而中医四诊信息的内容,必须反映人体的状态变化.真实体现形神一体观的客观表征。

中医重视四诊信息的综合评价,实际是对形神一体的关注,是对生命状态变化的真实客观反映,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古代醫家對人體的認識源自內經、難經,即:人由形體和神魂組成。

一、人的形體分爲:心、肝、脾、肺、腎五臟系統。

1、心主血、主神明,在體合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在志爲喜,在液爲汗,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裏,構成了心系統。

2、肝主疏泄、藏血,在體合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在志爲怒,在液爲淚,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相表裏,構成肝系統。

3、脾主運化,主統血,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脣,開竅於口,在志爲思,在液爲涎,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表裏,構成了脾系統。

4、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爲悲,在液爲涕,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裏,構成了肺系統。

5、腎藏精、主水、主納氣,在體合骨、主骨生髓,其華在髮,開竅於耳及前後二陰,在志爲恐,在液爲唾,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裏,構成了腎系統。

五臟系統聯繫緊密,有機的構成了人體。

二、五臟又稱爲五神藏: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分別控制和協調五臟系統。

這樣形、神合一,就構成了完整的人.這就是傳統中醫的形神一體觀。

自內經始,形和神經常是混在一起講,比如心:有時是指解剖上的心臟,有時候又用來指心神,同一個字代表的含義很多,這樣給後世一些不善於思考的醫家造成思維上的紊亂.傳統中醫在治病時又特別講究神,比如望聞問切中的望診,首先就是望神。

治病是更是重視神,比如無胃氣則死,就是說久病耗精損神,病的預後不樂觀.目前很多中醫醫師認爲心神既是腦功能的體現,包括在百度搜索五臟中也明確說,心神就是腦,心主神明其實是腦主神明。

浅述_形神合一_与_形神共治_

浅述_形神合一_与_形神共治_
中医学在运用方药和针灸辨证施治心身疾病方 面,同样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调理气机、脏腑 是治疗心身疾病的基本法则,《针灸甲乙经》则提出 了“治之,补其不足,泻其有 余,调 其 虚 实,以 通 其 道,而去其 邪 ”的 治 疗 原 则。 有 学 者 则 总 结 治 疗 原 则为“祛邪扶正”和“标本辨治”,前者根据病情的虚 实来确定治疗法则,后者根据病情的主次来确定某 一阶段的治疗措施[4]。历代治疗心身疾病的方剂, 疏肝解郁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重镇安神如朱砂
“形神合一”理论与西医学中的“心身疾病”或 “心身医学”类似,因此有学者将“心身疾病”这个概 念引入 中 医 学 中[2]。 不 寐、梅 核 气、奔 豚 气、郁 证、 胃脘痛、胁痛、脏躁、癫证、狂证、痫证、阳痿等,都是 中医学所研究的“心身疾病”。“形神合一”理论对 于“心身疾 病 ”的 临 床 辨 证 论 治 具 有 重 要 的 指 导 意 义,从而有学者提出“形神共治”学说。中医学传统 理论中没有“形神共治”这一说法,该学说目前尚无 专文论述,亦 未 获 得 广 泛 共 识。 有 文 献 提 到“形 神 同治”一词[3],与“形神共治”学说提法类似,但是没 有提升到 理 论 的 高 度。 鉴 于“形 神 共 治 ”学 说 的 思 想始终贯彻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之中,我们对其基本 内涵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3. 1 心理治疗
“形神合一”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石之一,蕴 涵着人类生命科学的重要原理,其思想始终贯穿于 中医学关于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护理、养生等各
参考文献: [1]张伯华. 中医心理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5: 52 -
53. [2]董湘玉. 心身疾病概念及中医理论对心身疾病的认识
[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1,23( 2) : 1 - 2. [3]李 毅. 试 论 中 医 整 体 观 念 与 心 身 医 学[J]. 河 南 中 医,

林中鹏论中华文明整体观之十四:形神一体整体观是认识生命的核心

林中鹏论中华文明整体观之十四:形神一体整体观是认识生命的核心

林中鹏论中华文明整体观之十四:形神一体整体观是认识生命的核心第十四节陶唐简评:古代中国人对生命的整体观认识体现在形、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上,生命的形神合一,是宇宙时空在生命运行上的体现。

“形”是生命的空间,“神”是时间在生命体上发挥功用的体现,它们之间用“气”沟通。

《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一失位则三者伤矣。

”这里明确指出,组成生命的三要素是“形、气、神”,这三者也是维持生命生存和健康的要素,它们各司其职,其中“神”是生命运转指挥系统,它决定生命在时间上的运行轨道,处于核心地位。

中医养生治疗的关键,就是去调整这三者的关系,使各自处于最佳状态并且要关系和谐。

西方医学只注重身体的物质部分,并不认识生命中“神”的存在,这造成他们不能理解中医的整个养生治疗行为。

西方的健身,只偏颇于“形”的建设,而忽视“神”的调养,所以也不能做到对生命加以全面的呵护。

中医治疗传染病时,并不需要知道致病因子是是何物。

这是因为当外来致病因子侵入生命,造成整个生命的状态发生偏离时,就会出现高烧、发热等反应,此时,中医只须通过辨证论治,来纠正由这些致病物对生命状态造成的偏离,使生命恢复到“神”原先设定的轨道,从而把疾病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上来就行了。

这也是中医为什么能治疗伤寒、温病乃至SARS的原因。

所以养生也是一样,就是要“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把养神始终放在核心地位,而气的强弱需要以是否能服从“神”的指挥为标准,这也是练气功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否则颠倒主次,就会成为害生之举。

中国整体观认为,宇宙、社会、个体生命是相通的,它们都处于时空一体的变化之中,并且各自有其规律,如能顺应这个规律,就是“得道”,如果违反这个规律,则是“倒行逆施”。

形神之于社会,犹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个社会没有好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再发达,也会顷刻土崩瓦解,同样,一个人不能精神内守,形体也必将深受其害。

形神一体——精选推荐

形神一体——精选推荐

形神一体形神一体的整体观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上古天真论》:形与神俱尽终天年形:人体的形体结构神可以从人的言行举止,形态,形色,眼神,表情,精神状态,情绪,声音等方面体现出来《本神》:两精相搏谓之神《八正神明论》:血气者,人之神《六节藏象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宣明五气》: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调经论》: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以上理论记载说明了精气血津液、五脏是神、情志的物质基础五脏精气充盛、精气血津液充足则五神安藏守舍神识清晰、反应灵敏、意志坚定、睡眠安好五脏精气亏虚精气血津液亏耗不能涵养五神则生心身病变诊病以望神为首要神的盛衰作为了解脏腑精气充实与否的重要标志神既由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而产生又反作用于这些物质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摄生类》:神由精气而生所以统驭精气而运用之主者又在吾心之神神是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主宰神的盛衰是生命力盛衰的综合体现《内经》和《三因极》: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怒则气上,惊则其乱,思则气结,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如果情志过激或持续不解可导致气机的紊乱及脏腑、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造成各种的心身病变气机的郁滞可化热化火可造成血瘀也可能造成痰、湿、食郁各种病理产物互结形成了复杂的病变多种疾病均可发生如:抑郁症,癫狂,胸痹心痛,眩晕,心悸,肿瘤,肝胆疾病等故情志类疾病的治疗必通过调节五脏六腑及精气血津液而入手中医认为:心藏神心为脏腑之大主《类经》: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总统魂魄,并该志意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五志惟心所使也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故情志类疾病的治疗又多重视调理心和肝的功能由于情志因素可导致多种躯体疾病多种躯体疾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情志的异常故在躯体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注重脏腑、精气血津液的调治外需要考虑情志的致病因素神寓于形体之中脱离形体的神是不存在形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形与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根据形神一体论在临床疾病的中通过疏导情志、疏肝解郁、安神、健脾、养血、调理气机、清心泻火、活血化瘀、清热化痰、豁痰理气等方法治疗形神共调,形与神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现了 _______________ 人体生物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的和谐;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方法的 概括,体现了主观思维对人体状态变化的综合识别。

形神一体观的指标体系由反映“形”、 “神”本质的中医四诊信息构成,而中医四诊信息的内容,必须反映人体的状态变化。

真实 体现形神一体观的客观表征。

中医重视四诊信息的综合评价, 实际是对形神一体的关注, 是 对生命状态变化的真实客观反映,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古代醫家對人體的認識源自內經、難經,即:人由形體和神魂組成。

一、人的形體分爲:心、 肝、脾、肺、腎五臟系統。

1、心主血、主神明,在體合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在志爲喜,在液爲汗,手少陰心經與手太陽小腸經相表裏,構成了心系統。

2、肝主疏泄、藏血, 在體合筋,其華在爪,開竅於目,在志爲怒,在液爲淚,足厥陰肝經與足少陽膽經相表裏, 構成肝系統。

3、脾主運化,主統血,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脣,開竅於口,在志爲思, 在液爲涎,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表裏, 構成了脾系統。

4、肺主氣,司呼吸,主行水,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爲悲,在液爲涕,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裏, 構成了肺系統。

5、腎藏精、主水、主納氣,在體合骨、主骨生髓,其華在髮,開竅於耳及 前後二陰,在志爲恐,在液爲唾,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裏,構成了腎系統。

五臟 系統聯繫緊密,有機的構成了人體。

二、五臟又稱爲五神藏: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 藏魄、腎藏志,分別控制和協調五臟系統。

這樣形、神合一,就構成了完整的人。

這就是傳 統中醫的形神一體觀。

自內經始,形和神經常是混在一起講,比如心:有時是指解剖上的心臟, 有時候又用來指 心神,同一個字代表的含義很多, 這樣給後世一些不善於思考的醫家造成思維上的紊亂。

傳 統中醫在治病時又特別講究神, 比如望聞問切中的望診,首先就是望神。

治病是更是重視神, 比如無胃氣則死,就是說久病耗精損神, 病的預後不樂觀。

目前很多中醫醫師認爲心神既是 腦功能的體現,包括在百度搜索五臟中也明確說,心神就是腦,心主神明其實是腦主神明。

有些泥古不化的人會認爲, 這樣附會西醫會造成中醫理論的崩潰,萬萬不可。

是這樣嗎?我 看則不然,這只不過是名詞換了個說法而已, 對於治病辯證而言並無變化。

這種改變不但不會葬送傳統中醫,相反會使中醫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之所以如此說,是基於人體的結構和 生理:腦是人體的核心,我們的形體都是在腦的控制和協調下完成新陳代謝和各種生理活動, 中醫自內經始就是在研究心神, 現在叫腦,通過更換名稱後更接近於人體生命的實質。

魄意志是腦功能的體現! 爲什麼這麼說?這是我對現代醫學解剖和生理學習後得出的。

醫學:腦----》控制着人體四大組織: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

還有一 種分類是把人體分成腦控制下的 9大系統: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

形是生命现象的载体, 亦即形体;神在祖国医学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是指生命活 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即指人的精神、 思维和意识活动,包括人的七情(喜、怒、忧、思、 悲、恐、惊)。

形神一体”论是说人的形体和精神思维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具 神生”,形“ 神合一 ”。

"这一概念包括以下两层含义:其一, 形神 一体"论如同 天人 祖国医学整体观的重要内涵之一,人的形体和精神思维活动在生理上相互依 互为影响。

其二,人的健康是形体健康和精神思维活动健康的和谐统一,任何障碍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为了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医护人员必须着眼于形神一体” 的整体人。

神魂現代 相应”论一样是 存,在病理上 一方的功能2 形神一体”论的病因学意义《黄帝内经*灵枢》云: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说明人体不仅和大自然是统一的整体,同时 受七情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所谓形神一体”论。

祖国医学整体观的临床意义, 先体现在对致病因子的认识上。

天人一体”论说明自然界正常的 六气”是机体生长发育 必要因素;而反常的气候变化就变成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了,必然会影响 体的生理功能。

形神一体”论则说明人的生存环境不仅有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

人社会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以及情志变化都是对社会因素做出的积 极反应。

在生理状态下,人的精神思维以及情志都是五脏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和长期思虑过度,便会造成对机体的损伤,喜伤心”;肝 在志为怒,怒伤肝” ••…-o 另外,祖国医学理论还认为,不 脏腑的功能,同样由于其他病因导致的脏腑功能失常,也会产生不同的情 本神篇》谓: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3精神因素的致病特点祖国医学认为,精神因素致病的特点是影响机体的气机运行,并走于上蒙蔽清窍引起昏厥。

过度地喜笑,以致心气涣散,精神不能集中,是谓喜则气 过度地悲哀,以致意志消沉,肺气耗伤,是谓悲则气消。

过于恐怖,以致肾气不固,气 于下,二便失禁,是谓恐则气下。

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依,神无所附,慌乱失措,是谓 则气乱。

思虑过度,以致气机阻滞不畅,脾胃运化无力,是谓思则气结。

精神因素不仅可 单独致病,而且还会为其他病因的入侵造成可乘之机。

譬如当情志 抑郁、情绪低落时,亦 招外感或受饮食所伤。

说明要防止 六淫”外邪的入侵,除要 适寒温”外,还要保持爽 悦的心态。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可谓一语破天机。

4 形神一体”论对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整体护理是 生物-心理-社会”这一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物。

是着眼于病人的整体,发现和解决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诸方面存在的健康问题,使病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 , 优化内心环境,使精神和形体都处于最佳的健康状态的新型护理模式。

「2 ]其“整体”的 科学内涵首先体现在承认其服务对象 --人的整体性,十分注重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 体。

可以看出,这与祖国医学 形神一体”论概念内涵相契合。

因此了解 形神一体”指 导下“、 ”但是,外界因 素的过度刺激 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心 在志为喜, 但外界刺激会影响志改变,《灵枢* 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 恐则气下”,思则气 能紊舌L 。

具体表现是: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所谓怒则气上,是指过于愤怒,可使肝气的疏泄功能失常,横逆而上冲,甚至血随气结”。

逆, 缓。

形成的诸多认识,可以丰富整体护理的理论内涵,加深对心理护理的理论认识,从而使 床整体护理工作不断深入。

4.1精神因素致病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依据。

特别是依据精神因素致病的特点,对某些疾病的情志变化更应倍加防范和监护。

比 如高血 压、脑溢血患者应绝对避免恼怒,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

”(《素问*生气通天论》);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的患者不宜过度喜笑, 以免心气涣散, 发生意外,亦不可担惊受怕; 肾功能不全者应防止恐吓,以保护肾功能。

此外,根据祖国医学五脏整体观理论,七情之变,不但影响所属脏腑的功能,而且还会应五行生克规律而影响其 他脏腑的功能。

譬如,临床上经常遇到由于恼怒或长期抑郁寡欢的患者会出现脘腹 胀满、纳 呆,甚至恶心呕吐等脾胃疾病的症状,其原因就是肝属木,脾胃为土,木气过旺 可克伐脾土 ,所以医圣张仲景曾告诫医者: 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当先实脾。

(《金匮要 略》)临床上还常见到因恼怒而引起的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疾患,也是由于 肝开窍于目之 故。

《素问*阴阳别论》还说: 有不得曲隐,女子不月。

”说明妇女月经的调 畅与否,与 七情有密切关系。

实践证明,心身疗法即可治愈此类疾患,而单纯用药物(指 西药)是无法 治愈的,这些原理对于医护者来说不可不知。

七情之间也有五行克制关系, 护理人员可巧妙 地运用这一关系,解除患者的情志障碍。

如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 胜思,思胜恐等等 。

4.2 形神一体”论体现在养生学上则是追求形与神俱”的健 康境界,这恰好是整体护 理所要达到的健康标准。

从现代护理学的概念内涵来看,养生学也属护理学的范畴。

如何使 正常的人们既有健康长寿的体魄,又要用健康的心态直面人生,能承受复杂多变的社会变革 和精神因素的刺激;如何能使备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我,创造人间奇迹。

需要护理人员在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基础上,通晓医学心理学,熟谙中医养生学,能为病人进行健康咨询, 教授健康之术。

在临床上,向病人解释病情是必不可少 的,而解释的恰当与否, 常常会影响病情的恢复。

比如有一位慢性 胆囊炎患者,常因劳累发作,护理人员解释说,每次发作胆囊疼痛是身体对您超负荷工作的反抗信号,作的强度不能超过这一界限。

这一心理治疗中常用的 改译”方法使病人很受启发,收到良 的心理治疗作用。

笔者所在的科室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科室, 护理人员不仅能用现代医学 识为病人进行健康咨询,同时还经常应用祖国医学理论配合 医生进行情志治疗,以及饮食 导(如肉类的温凉属性, 水果的四气五味,不同颜色食品的脏腑归属等等)和出院后的防 措施(如季节变化、生活习惯等),每天早上在鸟语花香的院子里为病人传授真气运行 法”、 太极拳等,医护与患者之间、病人之间互相影响,互相鼓励,大大促进了康复进程。

到形与神俱”的健康境界,古人的做法也值得借鉴: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 节,起 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 真论》)。

也是在临床实施心理护理的理论战胜意志消沉的自说明您以后工 要达护理如果能溶入中医辨证的内容, 是中西医辨病辨证结合在护理工作的应用和发展。

这种整体护理模式才具有中国特色。

4.3 “形神一体 ”论为认识情志疾病确立了指导原则,但体现 “形神 一体 ”等整体观念的临床操作程序则是 “辨证论治 ”,包括理、法、方、药等步骤。

辨证论治着眼的 过程中某一阶段关于病因、 病位、病性、正邪状态、 时间、空间、 社会各因素的综合概念 。

[ 3][3] 由于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证, 而不同的疾病也会表现相同 的证,因此, 辨 证论治常被简洁地解释为 “同病异治 ”和 “异病同治 ”,说透了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证 ”是疾 病 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整体护理的核心也是在整体观指导下包括评估、诊断、计划2]与辨证论治的理、 法、方、药程序十分 相近, 实施、评价五个步骤的护理程序特别是 证论治强调人体对疾病的反应性, 以及时间、 空间、 社会、 心理等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整 必将会使其对人的整体性的认识提高到新的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