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都戴数个、数十个竹篾圈或藤圈。未成年女子,每增加 一岁即加一脚圈,故有“欲知年龄数脚圈 ”之说。这种特 征,是佤族竹文化在服饰上的体现。
妇女的服饰,各村寨不同。岳宋妇女上身着披户,裙
子长而大。 马散妇女上身穿无领短衣, 裙子稍短,小腿上缚有裹 脚布。 芒杏、翁戛科等寨,因受拉祜族影响,上衣近似拉祜 族,裙 子与岳宋同。 中课、永广等寨,上衣与拉祜族和汉族相似,裙子与 马散同。妇女都留长发, 不梳辫子,头发多披肩洒向 脸颊两侧及肩背,用发箍从前额到脑后把头发拢住, 这样既可保 证头发不散落在前影响视线,又显得美观 大方,使用也很方便。
妇女服饰
西盟佤族女子穿贯头式紧身无袖短衣和家织红黑色条纹筒
裙,赤足,戴耳柱或大耳环,项间佩挂银圈或数十串珠饰, 喜戴臂箍、手镯,手镯宽约五公分,多用白银制成,上面 刻有精致的各种图案花纹,美观闪亮,是佤族妇女喜爱的 装饰品,腰间亦以若干藤圈竹串为饰。披发,发箍用红布 或金属制作。
佤族妇女传统服饰的另一个鲜明标志,是颈、臂、腰、腿
名字由来
佤族自称“佤”、“巴
饶克”、“布饶克”、 “阿佤”、“阿卧”、 “阿佤莱”、“勒佤” 等。他称有“拉”、 “本人”、“阿佤”、 “佧佤”等。史称“哈 喇”、“哈瓦”、“卡 瓦”等,意为“住在山 上的人”。根据本民族 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 “佤族”。
佤族是中国云南省的古老民族之一。
叫窝朗,他们都共同保留其先民濮人"尊贵者裹红布头"的习俗。 另外,格利俄(窝朗)这一级的头人衣服上还饰太阳、月亮、星星、 双龙和牛头。双龙含红日的图形要绣在内衣上。而且只能是头 人本人穿,不能转借于他人。
服饰图案
佤族认为太阳是生命的源泉,也是雨水的吸附者,太阳体内含蕴伟大神灵梅 依格的灵气。所以它才能制造生命,才被际为里德神;月亮则是繁星和地球 的堆积者,所以它叫鲁安神。“鲁安”即堆积的意思.月亮身上也有梅依格 的灵气.所以它也是佤族崇拜的大神之一。星星象征着繁衍与众多,它们是 太与月亮的儿女,佤族希望自己儿孙象繁星一样繁多。牛头图案 象征着谦和 与善良。牛是佤族者祖母安桂的良伴益友,而且黄牛是大神梅依格最喜悦的 祭品,所以佤族人也常常在服装上饰有牛头图案。 关于内衣饰有双龙图,其意义各地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是人类(佤族)的母亲, 所以有"天父龙母"之格言流传于佤族中。另一种传说说龙公主安荣是司掌雨水 之大神.她与树神桑洛是一对情深意切的恩爱夫妻。因此龙公主年年岁岁及 时给大地、山林及人类送来宝贵的雨水.佤族是一个最懂得感恩的民族.这 样的大恩人,他们自然要感谢她。一年一度的迎水节.就是为了报答龙公主 安荣的恩情。这是头人在自己内衣饰有双龙的一种解释。为什么只绣在内衣 上?他们回答说:"我们的阿祖就是这样做的!" 另外,佤奴姆的头人还要在衣服上饰两道大门。据说因为他们祖先是负责守 司岗大门的人。而且他们还自称自己是所有佤族的根.所以叫"佤奴姆"意即阿 佤人的总根。他们传说自从人类从司岗出来之后,世世代代守住阿佤山。现 在岳宋、岩城一带的人就是佤奴姆的后代。
沧源崖画
沧源崖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沧源县糯良
山、班考大山与拱弄山之间的勐董河流 域的河谷地带。是我国发现较早的古代 崖壁画艺术遗存之一。 沧源崖画的内容主要有人物像、动物像、 村落图、狩猎图、祭祀图、舞蹈图等。 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内容,真实地描 绘了一幅原始生活的百态图,古朴、形 象、生动。反映了佤族先民的智慧和丰 富的想象力。 根据专家们的初步研究分析,这些崖画 可能是新石器时代的作品,距今已有 3000多年的历史。当地佤族群众一直把 它当作神物加以崇拜。
男子服饰
佤族共同的古老衣着服饰男子剪发,头缠包头。包头巾有
黑色、白色和红色。男子穿短衣,裤子短而肥大,尚黑色。 男青年一般领上戴有竹藤制的项圈,少数富有者戴银项圈 和银手镯。有的男子还穿耳纹身。
佤族服饰有地区差异,西盟佤族男子穿无领对襟短衣和青
布肥大短裤,用黑、青、白、红色的布帕缠头,戴大耳环, 下着绑腿草鞋或跣足,青年男子喜欢戴银镯,佩竹饰,出 门肩挎长刀、挂包。一些男子仍然保持着系一片兜裆布为 衣的传统装饰。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
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 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 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佤族的主要聚
居区,两个县的佤族人口分别为135595人和58532人,占 全国佤族总人口的48.95%。在佤族主要分布的地区,除了 汉族之外,还有彝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 德昂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
语言文字
使用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分为巴饶克、
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分若干土语。没有本民族 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前,英、美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编 制了一种佤文,很粗糙,使用范围小。新中国成立后,人 民政府派语言工作者对佤语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于1957年 设计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 文字样品 Dx ngix rian eix mh bun ngb, dx nm rian eix mh kix van,ym kiab ngai ang ndouh man,nbg ym ang groux pi.
竹竿舞
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竹竿舞,过去是有福分 的老人死后跳的一种舞蹈,现已成为一种娱乐性 的舞蹈。 舞蹈形式与我国海南省黎族竹竿舞相同。即两根 大竹竿平摆在地上,在两根大竹竿外面,人们两 人一对,面对面持小竹竿,沿着大竹竿来回滑动 碰击,舞者在两竿滑动相撞的空隙中跳动。舞蹈 动作为模仿蚂蚁、斑鸠、豹子、画眉等动物形态 起跳,活泼欢快。 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响的老人死后 举行,以碓杵击打竹竿而舞,寨中男女老幼均可 参加。当地老人说:“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不死, 它到另一个世界后同样离不开歌舞,所以人们要
建筑
佤族房内的陈设简单,无桌椅,竹席木板当床,没有
被褥,只用棉毯或麻布单做被盖,枕木头,和衣而睡。 佤族的住房,各地区不同。受汉族影响较大的地区, 一般是四壁着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个别的瓦 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区的住房构造和形状与傣族的住 房相似,建筑材料均为竹子(竹藤、竹竿、竹片、竹 篾等)、草(茅草、椽子、脊檀、木板等)。木柱的 顶端保留树杈,用以托梁,横梁上再托上一些细竹子, 然后覆以茅草,筑成架空的“竹楼”。房屋分上下两 层,楼上住人,楼下为牲畜、家禽活动之所,个别打 铁户也在楼下设有风箱和打铁的一套工具。
阿曼服饰
除了一般民众服饰,佤族还专有阿曼的服饰。
阿曼,有的支 系叫利曼,有的叫西曼,因方言不同,叫法稍有有差异。佤族 传统阿曼大致有三种:一是格亚永,即寨子头人,二是格利俄, 部落酋长;三是王,即邦国的君王,奇怪的是未见史籍记载佤 族有国家.但他们传说自己有过国家耿佤,并且国王叫王。
佤族头人,无论是寨子头格亚永,还是部落酋长格利俄,西盟
发箍 银饰 数脚圈
发箍
发箍是佤族妇女最具特 色的 头饰,在我国各 民族中只有佤族使用, 是识别佤族的最简明的 标志。它呈半月形,中 间宽, 两头窄,长约 30多厘米,中部宽约10 厘米,多用铝、银制成, 也有竹藤制的。
银饰
耳戴银环(最大的直
径约六、七分),颈 戴银项圈和若干串 料珠(有的料珠中还 加有贝壳)。腰围若 干个竹 圈,小腿和 大腿之间戴着若干 个竹圈或藤圈,大 小臂间戴有银饰, 手指上也有戴戒指 的。这样的服饰实 在负担太重,很不 方便,可是佤族却 以为美。
元、明两代,大量汉族居民移居滇西。与此同时,以今西双版纳和德
宏为中心的傣族也日益强大起来。汉、傣以及其他民族的迁徙,一方 面使佤族的居住区逐渐地集中到阿佤山区,另一方面佤族也进一步和 其他民族杂居共处。明清文献中对怒江和澜沧江流域的居民,有很多 不同的族称,其中“嘎喇”、“古喇”、“喇喇”、“哈瓦”、“卡 喇瓦”、“哈喇枉”和“卡佤”等就是对佤族的称呼。
关于佤族先民的族称与分布:汉晋间统称中国孟高棉语族各民族为
“濮”,主要分布于澜沧江及红河以西广大地区,与壮、傣等族先民 交错杂处。唐、宋时期,澜沧江以西的“望蛮”、“朴子蛮”、“赤 口濮”、“黑焚濮”都是佤崩龙语支各族的族称。元代的“蒲蛮”分 “生蒲”(或称“野蒲”)和“熟蒲”。“生蒲”在镇康及其以南,与 佤族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其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 之事。只有听到木鼓的声音,其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 救难或共享欢乐
节庆
新米节
佤族是个农业民族,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
灾害的能力较弱。因此,围绕农业生产形成很多敬神 祈福的祭祀性活动,有的还渐渐形成了定制,发展成 为了节日。新米节便是其中之一。 为让各地佤族同胞能够共同欢度新米节,在1991年沧 源佤族自治县与西盟佤族自治县联合决定,把每一年 的农历八月十四日定为佤族的“新米节”
唱歌跳舞欢送他。”正是这种旷达的生死观,造 就了佤族诸多的丧事舞蹈。
饮食
酒。
佤族人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
婚俗
佤族的家庭形式为一夫一妻制的小
家庭,财产多由幼子继承,女儿没 有继承权。佤族命名时用逆式父子 连名制,由自己上溯祖先。佤族所 有家族向上推算出的最早一代的名 字都叫“司岗”,意为葫芦或石洞, 是对母权的崇拜。男女在婚前可以 自由交往,称为“串姑娘”,青年 男女三、两成群聚在一处,对唱情 歌,用赠给槟榔、菸草表示定情。 但是,缔结婚姻须由父母作主,男 方要交几条牛的聘金,称为“奶母 钱”和“买姑娘钱”。有时父母一 方不同意,则双方逃婚,父母也不 追究。过去佤族曾流行姑舅表婚, 现已有较大的改变。
一日勤在早,一年勤在春,分秒莫放过,时间不等人。
节庆
拉木鼓
由于木鼓的这种神圣地位和作用,“拉木鼓”便成佤
族极为隆重、盛大宗教祭祀活动。 所谓拉木鼓,就是 从寨子外森林里砍伐树木,拉入寨里,制作新鼓,更 换旧鼓活动。多于农历11月(佤历1月)进行。
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祭祀莫伟神的。佤族人指出,
数脚圈
佤族妇女传统服饰
的另一个鲜明标志, 是颈、臂、腰、腿 上都戴数个、数十 个竹篾圈或藤圈。 未成年女子,每增 加一岁即加一脚圈, 故有“欲知年龄数 脚圈 ”之说。这 种特征,是佤族竹 文化在服饰上的体 现。
Biblioteka Baidu
服饰
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
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 佤族妇女都从事于家庭纺织。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 纺织满足不了他们生活的需要。长期以来,佤族缺少衣穿 是很普遍的现象,有的妇女只穿一条麻布裙,有的男子只 有一块遮羞 布。他们较普遍地穿上衣服是解放后的事。男 女皆赤足,不穿鞋子,也不会做鞋子。 佤族因居住地区不同,服饰也不完全相同。与汉族杂居或 受汉族影响较深的佤族,其服饰已和当地汉族没有多大区 别,与傣族杂居或受傣族影响较大的佤族,其服饰则接近 傣族。西盟地区佤族的服饰较多地保留了佤族原来服饰的 特点。天冷时,男女皆披麻被单或棉毯,睡时当被,围火 而寝。天热时,男女穿着皆十分简单。
宗教信仰 佤族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

教。 新中国成立前,佤族的宗教信仰是原始的自然崇拜, 相信万物有灵,认为所有山川、河流和一切不理解的 自然现象都有精灵,会给人们带来祸福。佤族最崇拜 的是人类最高主宰“木依吉”,他的五个儿子是分别 掌管开天、辟地、打雷、地震的神和佤族的祖先。除 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水鬼、树鬼等等。部分佤族 地区信仰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耶稣教,它是近一二 百年出现的宗教形式。 佤族人的禁忌甚多。历史上,禁忌与陋习是阻碍佤族 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