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台阶》教学设计一、检查预习情况:(课前五分钟进行)这一环节主要是对于导学案中的文学常识(作者情况介绍、文章体裁介绍)以及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处理,用课件进行展示,学生自行订正,教师行间巡视,并及时对于出错较多的地方进行集体订正。
二、导入新课: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到很多时候我们都记不起向别人谈起他,他普通的就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一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森祥的《台阶》,一起来接触这样的一位平凡普通的父亲。
三、出示学习目标:首先看一下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目标:1、速度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解析人物,小组合作探究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对人物性格和品质的理解。
3、深入理解人物朴实平凡与执着坚毅,学会感恩父亲的艰辛与伟大。
四、整体感知:(一)踏上台阶,认识父亲请结合导学案中的三个问题,试着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示:父亲为什么造高台阶?父亲怎样造好高台阶?高台阶造好后父亲有怎样的感觉?示例:为了提高自家的地位,父亲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建造了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新屋建成了,而父亲却老了。
五、细读文章,解读人物(一)坐上台阶,聊聊父亲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踏上台阶,认识了父亲,那接下来我们坐上台阶,聊聊父亲。
假如你是摄影师,要拍一组父亲形象的照片,你会抓住父亲的哪些细节拍成特写镜头呢?要求找到相应的细节描写的语段,品读关键语句,为你的照片取一个名字。
示例:先来看老师找到的一个关于父亲脚的细节描写的片段,通过这双“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永远也洗不干净”的脚,我看到了父亲为了九级台阶,为了我们的家辛苦操劳、日夜奔波的身影,所以我给它取名:我的辛劳的父亲。
抓住以下细节分析人物形象:1、父亲的脚:文章第五自然段中:“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走回来”和“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踩在棉花上似的”,体味父亲的辛劳;2、父亲建新屋的准备工作:文章第十、十一自然段中:“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编草鞋”,体味父亲的坚持不懈;3、父亲的目光:文章第十三自然段中的描述,体味父亲的坚定;4、父亲的草鞋:文章十五自然段中:“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体味父亲的吃苦耐劳、勤俭持家;5、父亲的汗珠:文章第十九段中:“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黄豆大的露珠”,体味父亲的勤劳;6、父亲的腰:文章第二十二自然段中:“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初中语文_《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台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识记生字,能以概述的形式把握小说内容。
2、通过品读文句及借助微视频的方式,掌握文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初步理解小说中,凡人理想实现后不被认可的痛苦的主题。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文句及借助微视频的方式,掌握文中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初步理解小说中,凡人理想实现后不被认可的痛苦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设想】1.概述法。
了解小说的文体特征及小说主要内容2.微视频辅助教学法,利用微视频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
3.小组合作探究法。
小组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小说意蕴。
【教学过程】预习指导1、了解作者:李森祥,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台阶》等。
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农民的质朴形象。
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
2.阅读课文,圈点文中的生字词并熟记。
凹凼(āo dàng) 涎水(xián)搁(gē) 揩(kāi) 烟瘾(yǐn) 筹划(chóu) 黏性(nián) 蹿(cuān) 尴尬(gān gà) 撬(qiào) 庄稼茬(chá)3.熟记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凼:方言,水坑。
低眉顺眼:驯良顺从。
在文中指忠厚老实,安守本分。
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4、熟读课文,试用第三人称概述课文。
如有困难,请观看微视频《概述文章的方法》一、师生对话,踏上台阶师:同学们,你家里最近有卖新房的吗?或是你的记忆里有家里买新房的经历的?你父母买新房最看重房子的什么。
今天我们学的《台阶》写的是一位父亲造新房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登上台阶看看父亲是怎样造新房的吧。
初中语文_第10课《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台阶》教学设计执教者:《台阶》教学设计执教者:学习导航1.朗读课文,感知情节。
2、品味细节,赏析父亲。
3、联系生活,关爱父亲。
教学重点:品味细节,赏析父亲。
教学难点:拓展资料,对比父亲。
教法与学法讨论法、品读法、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发放预习题,预习熟悉课文内容。
课堂学习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上课初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感悟高高的台阶映衬的古老建筑更加雄伟壮观!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李森祥去聆听一个关于台阶的故事。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活动任务1.朗读课文,感知情节。
2、品读细节,赏析父亲。
3、联系生活,关爱父亲。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感知情节—初读父亲速读课文思考:1.给课文配一幅插图,你想配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描绘课文中的画面。
2 简要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给你提示哟:“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为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做了哪些准备,时间长吗?新屋造好后,父亲变得怎么样了?)3.再用一个词语去解读一下文中父亲的形象:我眼中的父亲是—————的。
永不放弃倔强要强坚持不懈吃苦耐劳活动二:品味细节—父亲的尴尬☐刚才大家的描述使父亲的形象更加完整了,但老师想和大家细品一下父亲的尴尬。
找到有关段落。
☐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
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
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1细品这些句子,看父亲到底尴尬在哪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把重要的发现写在课本上,然后展示,看哪一组探究的最好)2小组发言:父亲用大半辈子的时光准备造好的新屋,他一定很激动,才显得不知所措;父亲站在九级台阶上,一下子地位高了,很不适应,感到不自在。
初中语文《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台阶》教学设计【教材依据】《台阶》是教育部2016年审定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
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是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本单元的学习要注重熟读精思。
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默读中圈点勾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提炼主要信息,概括主要情节。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疑阅读,前后比较,探讨父亲衰老的原因;捕捉细节,赏析语句,品析父亲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析父亲身上的精神;体会作者对父亲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情感。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图片、音乐、多媒体课件。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懂人物——读懂作者——读出自己七年级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父亲”形象的分析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完成,只是给学生揣摩的时间要充分些。
并从中体会描写的作用,揣摩描写的方法,从而提高描写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父亲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情感。
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问题较深奥,初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图片、mp3伴奏音乐、课件等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信息技术手段准备:收集有关课文的图片,阅读有关作者创作小说过程中的相关的资料,名家对小说的解读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地做着针线活”的图片学生谈感受(幻灯片出示)。
2、作家李森祥童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地做着针线活,目光恬静地看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
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景象,而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触动了我创作《台阶》这篇小说。
初中语文_第10课《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台阶》教学设计执教者:《台阶》教学设计执教者:学习导航1.朗读课文,感知情节。
2、品味细节,赏析父亲。
3、联系生活,关爱父亲。
教学重点:品味细节,赏析父亲。
教学难点:拓展资料,对比父亲。
教法与学法讨论法、品读法、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发放预习题,预习熟悉课文内容。
课堂学习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上课初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感悟高高的台阶映衬的古老建筑更加雄伟壮观!今天,我们跟随作者李森祥去聆听一个关于台阶的故事。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活动任务1.朗读课文,感知情节。
2、品读细节,赏析父亲。
3、联系生活,关爱父亲。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感知情节—初读父亲速读课文思考:1.给课文配一幅插图,你想配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描绘课文中的画面。
2 简要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给你提示哟:“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为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做了哪些准备,时间长吗?新屋造好后,父亲变得怎么样了?)3.再用一个词语去解读一下文中父亲的形象:我眼中的父亲是—————的。
永不放弃倔强要强坚持不懈吃苦耐劳活动二:品味细节—父亲的尴尬☐刚才大家的描述使父亲的形象更加完整了,但老师想和大家细品一下父亲的尴尬。
找到有关段落。
☐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
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
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
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1细品这些句子,看父亲到底尴尬在哪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把重要的发现写在课本上,然后展示,看哪一组探究的最好)2小组发言:父亲用大半辈子的时光准备造好的新屋,他一定很激动,才显得不知所措;父亲站在九级台阶上,一下子地位高了,很不适应,感到不自在。
初中语文_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位旧中国的父亲,通过自己的毕生努力终于建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事,表现了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2、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3、理解父亲、热爱父亲。
【教学重难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导语: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接触一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小人物——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来领略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二)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三)学生简介作者:李森祥,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台阶》等。
其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农民的质朴形象,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
(四) 检查预习。
凹凼尴尬烦躁嵌着黏性胯骨门槛磕烟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请学生复述故事。
要求讲清:1、父亲为什么要盖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怎样准备造高台阶新屋的?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自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要求学生在书上圈点勾画,感知课文内容。
)提示:a.“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初中语文_行文线索牵出无限情思《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行文线索牵出无限情思《台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2.能抓住关键语句,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3.学会对文中线索的品析,并能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把握故事内容,寻找线索,品析人物形象。
三.课前准备预习课文,通过自己查词典,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和感受人物形象;感受现实生活中农民的生活,特别是老一辈农民的生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农村的房子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农村盖房子会设计或高或低的台阶呢?学生回答。
(结合自己的农家院子回答,生活方便,防水,气派,有地位等),老师引入课文,著名作家李森祥也写了一部小说作品,就叫做《台阶》,在他所描绘的农村生活里,台阶也是地位的象征。
(二).找线索,品人物1.精读《台阶》,回答问题:本文借助台阶,塑造了一个_____的父亲。
承载了_____(情感)。
(温馨提示,找关键语句品析。
)如一个坚强的父亲一个要强的父亲一个朴实的父亲一个勤劳的人父亲一个传统的任劳任怨的农民淳朴、谦卑、有理想、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坚韧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承载了对幸福,对理想的渴望;承载了满满的父爱等。
教师给出指导。
2.学生读完以后,小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出问题:父亲的新屋造好了,可是他的表现是什么?教师明确:是若有所失,父亲身上承载了劳动人民身上共有的很多优秀品质,他身上的坚韧,谦卑,执着这些都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他在劳动中收获了人生价值,同样在劳动中找回了自己的可贵的尊严,其实他和我们家中的父辈一样,不知道在这片土地里洒下了多少的汗水,他们身上同样也有至高无上的荣誉。
3.配乐朗读台阶改编的诗歌。
教师:让我们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敬意,来朗读这首诗歌。
青石板上烟雾萦绕是父亲久久的凝视多少个风吹雨淋浇不灭父亲种在土地上那一片执着的梦想柳树枝摇啊摇摇不散父亲那一缕饱含羡慕又专注的目光破草鞋早已磨穿腰背也被压弯那半生的岁月和日夜的辛酸随着深秋的雨露缓缓落幕崭新的台阶赫然而立我再也不想一级级的跳下父亲也不愿高高坐在上面再回首我看到了父亲变老的容颜(三).拓展读,品人物1.细读《麦黄黄杏黄黄》,回答问题:本文借助_____,塑造了一个_____的父亲,承载了_____(情感)。
初中语文_台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台阶》教学设计活动任务:1、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3、联系生活,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感悟人间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情景导入:课前多媒体播放刘和刚演唱的《父亲》,创设情景。
教师在情景中导入:同学们,一曲刘和刚的感人至深的《父亲》,让无数儿女热泪盈眶,父亲那额头上日益增多的皱纹,写满了岁月的沧桑;那鬓角偷偷长出的白发,留下了艰辛的痕迹;那粗糙干裂的双手,诠释了坚韧和刚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的小说《台阶》,走访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见证他艰难辛劳的一生。
二、明确活动任务:1、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3、联系生活,感悟人间真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台阶》,走近父亲)(课前,我们对这篇课文做了充分的预习,扫除了字词障碍,反复朗读了课文,把握了故事情节。
接下来,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读准多媒体所展示的字的读音(为了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跳读课文,走近父亲。
)2、跳读课文,思考问题,把握故事情节学生跳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多媒体上所出示问题的答案。
(1)这篇小说的叙事线索是台阶,父亲眼中的台阶是什么?明确:台阶是地位的标志,“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
正是这一原因,让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渴望受人尊重,于是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如何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明确: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积铢累寸,终于盖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明确: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
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3、用自己的话简单概述故事情节(小说中父亲的思想被“台阶高,地位就高”的观念牵制着,他为了赢得尊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阶》教学设计【教材依据】《台阶》是教育部2016年审定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
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是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本单元的学习要注重熟读精思。
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默读中圈点勾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提炼主要信息,概括主要情节。
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疑阅读,前后比较,探讨父亲衰老的原因;捕捉细节,赏析语句,品析父亲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析父亲身上的精神;体会作者对父亲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情感。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图片、音乐、多媒体课件。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懂人物——读懂作者——读出自己七年级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父亲”形象的分析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完成,只是给学生揣摩的时间要充分些。
并从中体会描写的作用,揣摩描写的方法,从而提高描写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父亲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情感。
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问题较深奥,初一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图片、mp3伴奏音乐、课件等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信息技术手段准备:收集有关课文的图片,阅读有关作者创作小说过程中的相关的资料,名家对小说的解读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地做着针线活”的图片学生谈感受(幻灯片出示)。
2、作家李森祥童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坐在门槛上慢悠悠地做着针线活,目光恬静地看着趴在青石板上的孩子。
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深刻的景象,而就是这个司空见惯的画面,触动了我创作《台阶》这篇小说。
”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个画面里面却没有父亲,父亲在哪里呢?为什么这个没有父亲的画面,却让李森祥创作了以父亲为主要人物的《台阶》呢?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怎样的父亲呢?(二)、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1、走近作者。
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
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浙江省广电局从事专业影视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现已创作了200多万字的作品,有我们熟悉的《天下粮仓》等。
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生活中的他同样保持着朴实无华的风格。
2、扫除文字障碍。
(幻灯片出示)(三)、读懂情节,梳理内容。
(独学)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屏幕投影)1、明确:在家乡,“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
“我”家的台阶只有三级,容易进水,也表明在家乡没有地位,被人看不起。
“父亲”渴望自己的家在乡里有地位,所以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明确:捡砖、拾瓦、砍柴、存角票、编草鞋、踏黄泥。
3、明确:父亲老了,感到不自在,不对劲。
(四)、读懂人物,赏析形象。
1、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样评价他,请用下面句式说话:“我的_____父亲。
文章这样写道___________”学生回答,师生归纳: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2、小说塑造了一位农民父亲的形象,为什么用“台阶”做题目呢?(对学,同桌交流)明确:台阶是小说的线索、是父亲的追求、是父亲的向往、是父亲的理想、是父亲的尊严、是父亲一生的精神寄托.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些一无所有但依旧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厚重的那级台阶!(五)、读懂作者,体悟情感。
高台阶造成了,父亲得到了他想要的幸福生活了吗?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群学,小组讨论)明确: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同时发出了时代的呼唤:农民渴望改变落后面貌,结束贫穷的生活。
引导学生体会的过程中,幻灯片出示资料助读这最后似乎是不经意的一声感叹,其实是作者最无奈最沉重的一句呻吟。
是的,父亲老了,这里的“老”,不仅仅是指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受伤无法再操持农活,更是儿子感受到父亲心灵世界的“老化”——父亲不但失去了健康的身,也同时失去了奋斗目标。
身体的老朽固然已经可悲,追求的丧失更让人迷惘。
但儿子之痛还更在于他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为了造屋而耗尽了一生的精力,他在父亲身体和心灵都迅速衰老的残酷现实面前无能为力。
一个句号,悲凉地道出了中国农民再勤劳善良也无法彻底改变命运得到幸福的残酷现实。
小说中的父亲是如此,无数中国农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特级教师王君谈《台阶》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做悲剧来处理。
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李森祥给编者尤志心的信(六)、拓展延伸,读出自己。
父亲的故事讲完了,父亲是一座山,父亲是一部书,此刻同学们一定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一定也有许多话想对父亲说。
2017年,中央电视台有个一风靡大江南北,感动了全国人民的栏目,那就是《朗读者》。
今天我们也来做朗读者,录播室就是我们的演播大厅。
今天我们朗读的的主题词就是“父亲”你可以朗读自己写下的最想对父亲说的话,也可以选择名家篇目。
学生朗读时播放音乐伴奏,渲染气氛,升华情感。
(七)、结束语:父亲老了,是沧桑的岁月把父亲变老了,是儿女的成长把父亲催老了。
父虽然老了,但他用自己的青春,他用毕生的奋斗筑起了我们人生的台阶!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八)、布置作业。
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台阶》学情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变得十分关冷漠,导致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也不够亲密,尤其现在的学生很难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我所教学的七年级年级三班¸四班的学生也是如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节课帮学生找回对父亲应有的感动。
本文的语言朴实自然,情节清晰,适合学生的阅读,在理解上也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本文细节描写极蕴情感,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可能分析不深,不透,教师要作适当点拨。
我所教学的这个班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但他们的阅读面较窄,阅读的描写父亲的文章较少,仅限于课本上的篇目,所以,对于本文中父亲形象的深刻内涵理解肤浅。
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自已解决生字词,试着复述小说内容,并让学生搜集歌颂父亲的诗歌和歌曲,为学习本文做好准备。
《台阶》效果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通过《台阶》的学习,学生基本能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积累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通过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品读文章语言,理解父亲要强,节俭、坚韧、谦卑的性格特点。
感受父亲的朴实和伟大,以及对父亲身上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和怜惜。
品读完小说后播放《朗读者》背景音乐,为文章创设了情境,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学生对小说的感受和理解,欣赏完老师的朗读后让学生从文中的“父亲”身上找找自己父亲的影子,谈谈自己的父亲。
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自己的父亲,感恩父母,并且树立自尊自强的积极人生观。
这堂课既完成了语文教学的要求,又渗透了德育教育,落实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人生经历,学生对像父亲一样那一辈人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如果课前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类似本文的文章,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台阶》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题:《台阶》教材分析《台阶》位于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线索是“小人物”,是平凡的普通人。
小说中的“父亲”这一形象,就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是一位普通劳动者。
他勤劳俭朴、吃苦耐劳,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期待且为之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本单元的能力线索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章重点的定位能力和对文章内涵意蕴的理解能力。
本文是小说,那么学生就应该学会从文体的基本特征出发,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通过梳理故事情节,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
从文本自身来看,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方式展开叙述,亲切、自然。
在娓娓道来中,展现和塑造了“父亲”这一朴实无华的人物形象。
描写细腻、传神,常常是在不经意处,在寻常的描写中见精神。
在内容的勾连上,作者用“台阶”这一条有形的线索,将建造有高台阶新屋所引发的事情串联起来,形成了清晰的结构脉络。
本文设定为自读课文,目的就是要将本单元前面教读课文所学到的方法应用到自读的阅读实践中去,加以训练、巩固和提升。
人教版《台阶》课文练习题1。
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门槛( )烦zào( )嵌着( )小凹dànɡ()尴尬( )xián( )水黏性( )胯骨( )2。
结合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粗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