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诗《惜花》鉴赏
《惜牡丹花》诗词翻译及赏析

《惜牡丹花》诗词翻译及赏析《惜牡丹花》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前言】《惜牡丹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借写夜晚秉烛赏花,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表现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惋惜。
第二首诗具体细微地刻画了风雨过后落红满地的景象,运用了欲擒故纵、欲说还休的表现手法,极尽强调、渲染之能事,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花惜花之情。
全诗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注释】⑴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阶:台阶⑵残:凋谢⑶明朝:明天⑷衰:枯萎,凋谢。
红:指牡丹花。
把火:手持火把⑸窦给事,即窦易直,在元和八年由御史中丞改任给事中。
他家住在长安朱雀门街东第五街的新昌坊【翻译】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
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拿着火把看牡丹花,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
【鉴赏】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
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
“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读者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
”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读者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
“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有”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
李商隐《花下醉》白居易《惜牡丹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李商隐《花下醉》白居易《惜牡丹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花下醉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请选取一首诗进行简要赏析(4分)(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夜晚秉火赏花,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
(4分)【参考答案】:(1)白诗的诗眼是“惜”,李诗的诗眼是“醉”。
(2)相同,都借赏花,怜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的感伤之情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问题】1.两首诗都描写了夜里持火赏花的情节,表达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心情?2.如果说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词,那么这两首诗的诗眼各是什么呢?各是怎样突出它的呢?【参考答案】:1.表达了两位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之情,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的感伤之情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2.白诗的诗眼是“惜”,李诗的诗眼是“醉”。
白诗第一句表达出作者惜花的惆怅之情;第二句“惟有”、“两枝”,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第三句,“应”字表达出诗人的忧虑,这促使诗人连夜把火看花。
全篇诗意几经铺垫,把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李诗第一句写诗人因爱花而去寻花,遇花后不知不觉陶醉于花树下;次句进一步写“醉”,因迷花而不觉倚树,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第三句写“酒醒”,这是为衬托第四句,“酒醒”后还要持烛赏残花,更突出陶醉的程度,它比酒醉还要深。
(言之有理即可)[对比赏析]《惜牡丹花》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一反常情,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第3课时│典例导练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
“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读者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翻译赏析

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翻译赏析《惜牡丹花·寂寞萎红低向雨》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前言】《惜牡丹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
第二首诗具体细微地刻画了风雨过后落红满地的景象,运用了欲擒故纵、欲说还休的表现手法,极尽强调、渲染之能事,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花惜花之情。
全诗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注释】⑸窦给事,即窦易直,在元和八年由御史中丞改任给事中。
他家住在长安朱雀门街东第五街的新昌坊。
⑹萎红:枯萎的花。
⑺离披:纷纷下落貌。
破艳:谓残花。
⑻晴明:一作“晴天”。
⑼飘零:凋谢;凋零。
【翻译】暮春时节冷雨萧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纷纷飘落,随风飞散,再也没有人来关心她寂寞凄凉的处境。
纵然是晴明天气里,残花落地犹觉得惆怅,何况在风雨之中,飘零在污泥烂土之中更觉得惨不忍睹。
【赏析】第二首诗自注说是写在“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
两首诗的题材完全一样的,都是“惜”牡丹花,但是切入的角度却又有所不同,前一首“晚来唯有两枝残”,是硕果尚存,而这一首却已是败蕊残花,一片狼藉,看上去简直有点惨不忍睹了。
诗是这样开头的:“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当牡丹盛开之时,当然不会被冷落,可是一旦花期过后,真的到了花萼低垂、冷雨萧瑟、花瓣飘落、随风飞散之际,就不会有人前来赞赏她曾有的富贵妩媚,或者关注她如今的凄凉处境。
白居易用两个字“寂寞”,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这其间的不幸。
前一首以“惆怅”领起,说的是白居易惜花的无奈感受,这一首用“寂寞”开篇,点出了落花的冷落处境。
这是一种真正护花使者才会有的境界,而绝不是那些附庸风雅、追随时髦者所能想象和体会的。
咏物诗写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是在借咏物而言志了,也许世界上什么时候都不会缺少锦上添花的善行,可是真正需要的却往往是无人喝采的雪中送炭呀。
古诗惜花·可怜夭艳正当时翻译赏析

古诗惜花·可怜夭艳正当时翻译赏析
《惜花·可怜夭艳正当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
今日流莺来旧处,百般言语泥空枝。
【鉴赏】可怜二字道出了诗人对花的爱怜之情。
可怜夭艳正当时一句则说出了鲜花开的正是美丽灿烂的时候,惹人怜爱。
刚被狂风一夜吹,点名了鲜花被狂风吹了一夜,想必已经被吹落了不少。
今日流莺来旧处一句说出了流莺曾经来过这里,如今又一次来了。
百般言语泥空枝说的是流莺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同时叼走了泥土和没有花的枝干。
可见这昨夜的风将花给吹落了。
诗人联想到花的凋落而感到痛惜。
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不言花尽,其意自明,令人黯然伤神,暗喻自己的身世怀抱,世事难料,命运多舛。
整首诗看似是诗人在对花的怜惜,其实是在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人年龄正当时的时候都不能够得到重用,那么到了老年还会有更好的发展?诗人自己看着花被一阵狂风给吹落一地,美好时光就这么消失了,想想自己如果真的是被这凛冽的风给吹倒了,被埋没了,那么自己的一生将碌碌无为。
惜花其实最终是在珍惜自己,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满心伤感,这被风吹落的花让诗人看后徒增怜惜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白居易唐诗《惜花》鉴赏

白居易唐诗《惜花》鉴赏【作者简介】(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等。
惜花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
今日流莺来旧处,百般言语泥空枝。
作品鉴赏可怜二字道出了诗人对花的爱怜之情。
可怜夭艳正当时一句则说出了鲜花开的正是美丽灿烂的时候,惹人怜爱。
刚被狂风一夜吹,点名了鲜花被狂风吹了一夜,想必已经被吹落了不少。
今日流莺来旧处一句说出了流莺曾经来过这里,如今又一次来了。
百般言语泥空枝说的是流莺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同时叼走了泥土和没有花的枝干。
可见这昨夜的风将花给吹落了。
诗人联想到花的凋落而感到痛惜。
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不言花尽,其意自明,令人黯然伤神,暗喻自己的身世怀抱,世事难料,命运多舛。
整首诗看似是诗人在对花的怜惜,其实是在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人年龄正当时的时候都不能够得到重用,那么到了老年还会有更好的发展?诗人自己看着花被一阵狂风给吹落一地,美好时光就这么消失了,想想自己如果真的是被这凛冽的'风给吹倒了,被埋没了,那么自己的一生将碌碌无为。
惜花其实最终是在珍惜自己,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满心伤感,这被风吹落的花让诗人看后徒增怜惜。
《惜牡丹花》鉴赏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诗鉴赏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独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近尾声。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而意犹未尽。
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独树一帜。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跳出常规,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易逝、青春难驻的无限感慨。
白居易的诗词《惜牡丹花二首

【导语】《惜牡丹花⼆⾸》是唐代诗⼈⽩居易的组诗作品。
本诗是第⼀⾸,诗借写夜晚秉烛赏花,通过独特的视⾓,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产⽣的恋恋不舍的复杂⼼态,表现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限惋惜。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居易的诗词《惜牡丹花⼆⾸•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欢迎阅读! 《惜牡丹花⼆⾸•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唐•⽩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看。
【赏析】 在百花争妍⽃艳的春天⾥,牡丹总是姗姗来迟,在牡丹开后,⼀年的花事也接近了尾声,这意味着春天已到了尽头。
因此,作者⽩居易⾯对开得正好的红牡丹时,看到的不只是眼前的美艳,他还联想到了牡丹红消⾹断时的情景,所以“夜惜衰红把⽕看”。
“惆怅阶前红牡丹”,开篇⼀笔,清淡⽽来,短短七字便将牡丹的艳丽、作者的愁思,甚⾄整个春天的美丽都呈现出来。
“惆怅”⼆字为全诗笼罩上了⼀抹淡淡的哀愁,略显突兀,给读者造成⼀种牡丹花似已残败的错觉,引⼈渐⼊诗境。
且这⼀词具有多义性,既可指作者此时惆怅的⼼境,⼜可形容牡丹夜间开放,孤独寥落的姿态情韵。
“晚来唯有两枝残”句,写牡丹确实有残败的迹象,然⽽只有两枝凋残的,意味着满院的其他牡丹开得正盛。
这⼀句与上句相连,给读者⼼理造成波澜,让⼈时为牡丹的衰飒担忧,时为其繁荣⽽欣喜。
“唯有”、“两枝”两词,下语⼗分肯定,好像是作者⼀⼀清点过似的,⾜见作者赏花的细致,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牡丹的深情。
这两句浅显通俗,却具有强烈的感染⼒,读后如见痴情的作者花下留恋沉醉的神态,情笃⽽意深。
“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意⼜是⼀转,写作者的隐忧。
牡丹虽还繁茂,可天有不测风云,说不定明⽇狂风⼤作,牡丹就会收到摧残⽽凋零了。
既然这样,还不如“夜惜衰红把⽕看”,姑且夜⾥趁着灯⽕好好地欣赏⼀番吧,这样也不辜负这美艳的花⼉了。
况且,夜⾥的牡丹娴静优雅,在烛⽕的映衬下越发动⼈,那种朦胧清幽的美是⽩天所领略不到的。
《惜花》韩偓唐诗鉴赏

《惜花》韩偓唐诗鉴赏惜花韩偓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韩偓诗鉴赏人们都知道韩偓是写香奁诗的名家,而不很注意到他也是题咏景物的高手。
他的写景诗句,不仅刻画精微,构思新巧,且能透过物象外貌,把把握其内在神韵,借以寄托自己的身世感叹,将咏物、抒情、感时三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本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诗题惜花,是对于春去花落的一曲挽歌。
诗人的笔触首先伸向枝头摇摇欲坠的残花: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经枯萎皱缩,自知飘零在即,离情十分悲伤;底下的红花尚余粉光腻容,却也预知到未来的命运,在静寂中愁态转深。
用皱白、腻红指代花朵,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形体感,并形成了相映成趣的构图。
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都能契合各自特点,状物而得其神。
未写落花先写残花,写残花又有将落未落之分,整个春去花落的过程就显得细腻而有层次,自然地烘托出诗人的流连痛伤的心情。
接着,诗篇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看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打,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这里的片片沿流去和枝枝被雨淋,都是实景,但添上了眼随、恨满,就起到化景语为情语的作用。
随,有追踪的意思。
不说眼看,而说眼随,更进一层,把诗人那种寄情于落花的难分难舍的心意表现出来了。
至于恨满的满,既可以指诗人惆怅满怀,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伤痛漫溢到每一株被雨淋透的花枝上,于是客观的物象又蒙上了人的主观心境的投影。
再进一层,诗人设想花落后的遭遇。
美丽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设使能得到青苔遮护,还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染,岂不更令人黯然伤神?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而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悲悼,也从中得到了体现。
末了,诗人因无计留住春光,悲不自胜,只有临轩凭吊,对酒浇愁,遥想明日残红去尽,只有绿郁郁的树荫映入池塘,即所谓绿肥红瘦。
古诗惜牡丹花·寂寞萎红低向雨翻译赏析

古诗惜牡丹花·寂寞萎红低向雨翻译赏析《惜牡丹花·寂寞萎红低向雨》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前言】《惜牡丹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
第二首诗具体细微地刻画了风雨过后落红满地的景象,运用了欲擒故纵、欲说还休的表现手法,极尽强调、渲染之能事,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花惜花之情。
全诗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注释】⑸窦给事,即窦易直,在元和八年由御史中丞改任给事中。
他家住在长安朱雀门街东第五街的新昌坊。
⑹萎红:枯萎的花。
⑺离披:纷纷下落貌。
破艳:谓残花。
⑻晴明:一作“晴天”。
⑼飘零:凋谢;凋零。
【翻译】暮春时节冷雨萧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纷纷飘落,随风飞散,再也没有人来关心她寂寞凄凉的处境。
纵然是晴明天气里,残花落地犹觉得惆怅,何况在风雨之中,飘零在污泥烂土之中更觉得惨不忍睹。
【赏析】第二首诗自注说是写在“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
两首诗的题材完全一样的,都是“惜”牡丹花,但是切入的角度却又有所不同,前一首“晚来唯有两枝残”,是硕果尚存,而这一首却已是败蕊残花,一片狼藉,看上去简直有点惨不忍睹了。
诗是这样开头的:“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当牡丹盛开之时,当然不会被冷落,可是一旦花期过后,真的到了花萼低垂、冷雨萧瑟、花瓣飘落、随风飞散之际,就不会有人前来赞赏她曾有的富贵妩媚,或者关注她如今的凄凉处境。
白居易用两个字“寂寞”,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这其间的不幸。
前一首以“惆怅”领起,说的是白居易惜花的无奈感受,这一首用“寂寞”开篇,点出了落花的冷落处境。
这是一种真正护花使者才会有的境界,而绝不是那些附庸风雅、追随时髦者所能想象和体会的。
咏物诗写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是在借咏物而言志了,也许世界上什么时候都不会缺少锦上添花的善行,可是真正需要的却往往是无人喝采的雪中送炭呀。
白居易《惜牡丹花》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惜牡丹花》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释:(1)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2)阶:台阶。
(3)残:凋谢。
(4)明朝:明天。
(5)衰:枯萎,凋谢。
(6)红:指牡丹花。
(7)把火:手持火把。
译文: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
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
赏析:《惜牡丹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诗。
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
借写夜晚秉烛赏花,表现诗人对牡丹花的一片衷肠,更有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惋惜。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
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
“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
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惜花邀客赏,相对已依依 诗句赏析

这句诗描述了一种对花的深深珍视和欣赏之情。
诗人以花为宾,邀请客人一同欣赏,展现出诗人对花的敬仰和尊重。
同时,诗人与花相对,表现出对花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先,诗中的“惜花”表现了诗人对花的珍视和怜爱。
诗人不把花看作是无关紧要的物品,而是将其视为珍贵的存在。
这种珍惜的态度,让人们对花朵产生了更深的情感和敬意。
其次,“邀客赏”则表现了诗人对花的分享和喜悦。
诗人邀请客人一同欣赏花朵,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喜悦。
这种分享的精神,让人们对花朵的欣赏更加深入和全面。
最后,“相对已依依”则表现了诗人对花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人与花相对,深情款款,表现出了对花的深深眷恋和珍视。
这种情感表达,让人们对花朵的欣赏更加深刻和感人。
整句诗充满了对花的情感和敬意,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品味和情感。
同时,这句诗也启示人们要珍惜生命中的美好事物,懂得分享和感恩。
唐诗赏析之惜牡丹花【唐】白居易

赏析
• 首句写牡丹枝叶的情状。浓绿的叶子,文雅而端丽; 浓绿的叶子中,盛开着一朵朵红艳的牡丹;红中见绿, 在绿艳的底色中有了嫣红的花色在红中又分层次, 使色调有著一种和谐之美。诗人赏着红牡丹,不知怎 么了,映入眼帘的不是红艳可爱、充满生机的牡丹形 象,看着看着,竟生出另一种情状:牡丹花盛开了, 但它心事重重,忧伤满怀;见状,不禁要问春光,你 可深知牡丹花而的心思,牡丹花儿的忧伤吗?「春色 岂知心」是诗人巧妙的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也 包括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人赏着红牡丹不知怎么了映入眼帘的不是红艳可爱充满生机的牡丹形象看着看着竟生出另一种情状
白居易《惜牡丹花》
•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 寂寞萎红低向雨, 离披破艳散随风。 • 晴明落地犹惆怅, 何况飘零泥土中。
• 解析: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 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 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 会遭到风雨的摧残.
《惜花》阅读答案及赏析

《惜花》阅读答案及赏析《惜花》阅读答案及赏析惜花[清]姜宸英一春强半是春愁,浅白长红付乱流。
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上高楼。
[注]绾恨:把恨绕住。
一:(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分)(2)这首诗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本诗通过写东风的无情,落花付流水,(1分)表达了诗人无限的伤春之愁、惜春之绪、悼春之情,相思离别之怨、韶光流失之恨。
(2分)(言之成理即可)(2)最后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垂杨拟成人,写垂杨一丝丝细长的枝条把恨绾住,送上高楼,表达了诗人对东风无情、百花遭劫的无限怨恨。
(3分)在诗人笔下,此恨已弥漫于整个空间,以致飘拂于空中的垂杨都能随时把恨绾住。
(1分)(言之成理即可)二:(1)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借代,浅白、长红指代花朵;拟人(比拟),垂杨丝丝绾恨,送上高楼。
诗人对东风无情、白花遭劫而产生的怨恨之情,已弥漫整个空间,以致飘拂于空中的都能随时把恨绾住。
(2)抒发诗人自己因看到白花遭劫、只剩垂杨飞舞而产生的伤春、惜春之情。
赏析:姜宸英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作者从“惜花”谈起,说明了凡是花,都摆脱不了凋谢的命运,而杨柳也会平添忧愁,春愁,无处不在。
一个春天中,大半是春愁。
春天的'花或者是白或者是长红,都会凋谢付之东流。
剩下的只有垂杨吹不断,但垂杨,丝丝柳条也会绾(wan)着离愁别绪上高楼。
春愁花愁人亦愁。
这首诗中的“丝丝绾恨上高楼”,意为柳丝系着离恨上高楼。
绾,系也,这一句,想必是从王昌龄的《闺怨》诗演化而来:“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写得是《惜花》,实际上是衬托人的无奈心情。
试想,凡是花都会凋谢,这花,能爱惜得了吗?。
《惜花》的译文及赏析

《惜花》的译文及赏析《惜花》的译文及赏析“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这两句是说,诗人无计留住春光,无法挽回落花的命运,悲不自胜,只有临轩凭吊,借酒浇愁,遥想残红去尽之后,只有绿沉沉的树荫映入池塘,出现“绿肥红瘦”的景象。
委婉含蓄,用笔精细入微,一个“悲”字充分表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哀痛心情。
出自韩偓《惜花》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作者韩偓(842或844-923或941)唐末诗人。
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赏析人们都知道韩偓是写作“香奁诗”的名家,而不很注意到他也是题咏景物的能手。
他的写景诗句,不仅刻画精微,构思新巧,且能透过物象形貌,把握其内在神韵,借以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将咏物、抒情、感时三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此篇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诗题“惜花”,是对于春去花落的一曲挽歌。
诗人的笔触首先伸向枝头摇摇欲坠的残花: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经枯萎皱缩,自知飘零在即,离情十分悲切;底下的红花尚余粉光腻容,却也预感到未来的命运,在沉寂中愁态转深。
用“皱白”、“腻红”指代花朵,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形体感,并形成了相映成趣的构图。
“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脉脉无语的愁思,都能切合各自特点,状物而得其神。
未写落花先写残花,写残花又有将落未落之分,整个春去花落的过程就显得细腻而有层次,自然地烘托出诗人的流连痛惜的心情。
接着,诗篇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不能不教人满怀怅恨。
这里的“片片沿流去”和“枝枝被雨淋”,都是写的实景,但添上了“眼随”、“恨满”,就起到化景语为情语的作用。
韩偓《惜花》语文阅读答案及赏析

韩偓《惜花》语文阅读答案及赏析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注释:】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唐代诗人。
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号玉山樵人。
惜花(晚唐)韩偓古诗词鉴赏惜花(晚唐)韩偓古诗词鉴赏。
自幼聪明好学,10岁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赞曰:“雏凤清于老凤声”。
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为人正直,因忤朱温,两遭贬谪。
【一:】(1)本诗整体是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5分)(2)诗歌的颔联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分)【参考答案】(1)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前两联描写了落花枯萎飘零、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
这属于实写。
后两联设想花落后的遭遇,遥想残红褪尽,绿沉沉的树阴映入池塘。
本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尽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
(2)颔联两句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
作者的眼睛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东,抬头看见残留枝头的花朵还在承受着无情风雨的摧残,满目狼藉怎不叫人惆怅?诗歌移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对落花的留恋之情。
【二:】1:诗歌第二联写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4分)2:整首诗歌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展示了雨打风吹、水流花落的情景(1分)。
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1分),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把诗人那种寄情于落花的难分难舍的心意表现出来(1分),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满怀(1分)。
2:全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2分),逐层展开,逐层推进,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反复渲染,反复加深,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2分)。
【三:】1。
试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结合内容,赏析诗的前两联(6分)2。
《惜花》阅读答案

《惜花》阅读答案《惜花》阅读答案《惜花》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裴漭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诗首句升篇点明题意,“惆怅”二字暗示牡丹花已凋谢,照应标题“惜”字。
B.白诗中“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可见诗人赏花细致,情笃意深。
C.裴诗前两句运用侧面描写,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也为后面描写白牡丹作铺垫。
D.两首诗的语言都是自然质朴,但白诗的诗意起伏变化,裴诗的`诗意则含蓄深远。
15、白诗的“夜惜衰红把火看“与裴诗“无人起就月中看”的起因各是什么?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答案:A解析:“暗示牡丹花已凋谢”错,只是造成牡丹花凋谢的错觉,结合“晚来唯有两枝残”一句可知满院牡丹花开得正盛。
15、答案:白诗起因:作者由眼前牡丹的盛开,想象牡丹明天可能因风而凋谢,于是夜里把火看花,表达了诗人惜花爱花的痴情。
(3分)裴诗起因:紫牡丹被豪贵们争赏,而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的白牡丹却无人观看,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同情。
(3分)《惜花》阅读答案2夜来花欲尽,始惜两三枝。
早起寻稀处,闲眠记落时。
蕊焦蜂自散,蒂折蝶还移。
攀著殷勤别,明更有期。
(1)全诗的诗眼是“惜”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3分)(2)本诗的三四联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4分)【答案】:(1)诗人看到花儿快凋零了,起了怜惜之心,(1分)早起闲眠(时时刻刻)都记挂着花儿,(1分)花儿凋零了,还约定明再见。
(1分)(2)最主要的手法是对比(反衬、衬托)(1分);以看到花儿快要凋谢就离开的蜂蝶(1分)对比(反衬、衬托)跟花儿依依不舍相约再见的`诗人(1分),表达诗人对花儿的爱惜(怜惜)之情(1分)。
关于惜花的古诗词

关于惜花的古诗词1. 介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关于惜花的古诗词。
惜花的意思是爱惜花朵,珍视花的美丽和短暂的存在。
这些古诗词通过优美的文字描绘了花的生命之美,表达了人们对花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将探讨古代诗人如何通过诗词表达他们对花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2. 惜花的诗意2.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代杜甫的这首诗《菊花》中,杜甫通过描绘庭院中盛开的菊花,表达了他对花的喜爱。
他把花比作“广厦”,将花朵的美丽与温暖的庇护联系在一起。
这首诗中的惜花并不仅仅是对花的欣赏,更是对人们苦难生活的思考和呼唤。
2.2 花自飘零水自流宋代杨万里的这首诗《临江仙·送钱穆父》中,他以花的短暂飘落来表达人世间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他通过惜花的方式,表达了对充满曲折和无常的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3. 古代名句中的花3.1 花开堪折直须折唐代白居易的这句名句表达了对花的珍视。
他表示,花朵虽美丽,却难以长久保持。
因此,只有在花开之时折下花朵,方可留住花的美丽,否则一切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3.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宋代陆游的这句名句凸显了花的短暂和生命的转变。
他认为即使花落,它所化作的泥土也会为其他花的生长提供养分和保护。
这句名句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对花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思考。
4. 古人对惜花的态度4.1 诗人的倾诉古代诗人经常通过写诗来表达他们对花的喜爱和惜花的态度。
他们用美丽的词句描绘花的姿态和花的香气,借此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对花的热爱。
4.2 人生的思考古人在对花的描述中,往往还融入了对人生的思考。
他们通过花的盛开和凋零,比喻人的生命的起伏和无常。
在这样的背景下,古人惜花的态度不仅仅是对花的爱护,更是对生命的思考和敬畏。
5. 惜花的启示通过阅读古代的诗词,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惜花的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负春光和花的盛开。
其次,我们应该理解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明白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古诗惜牡丹花赏析

古诗惜牡丹花赏析导语: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
历代以来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
今天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惜牡丹花,让我们一起来鉴赏下!惜牡丹花·其一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译文: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
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
注释:1、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阶:台阶。
2、残:凋谢。
3、明朝:明天。
4、衰:枯萎,凋谢。
红:指牡丹花。
把火:手持火把。
5、窦给事,即窦易直,在元和八年由御史中丞改任给事中。
他家住在长安朱雀门街东第五街的新昌坊。
赏析: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
“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读者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
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
”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读者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
“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有”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
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那还是两枝。
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
“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
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
《惜牡丹花》白居易全诗赏析

《《惜牡丹花》白居易全诗赏析.doc》《惜牡丹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全诗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baijiyi/200725.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惜牡丹花》白居易全诗赏析

《惜牡丹花二首》是唐代诗人的组诗作品,全诗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
惜牡丹花二首
其一
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⑴,晚来唯有两枝残⑵。
明朝风起应吹尽⑶,夜惜衰红把火看⑷。
【注释】
⑴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阶:台阶。
⑵残:凋谢。
⑶明朝:明天。
⑷衰:枯萎,凋谢。
红:指牡丹花。
把火:手持火把。
⑸窦给事,即窦易直,在元和八年由御史中丞改任给事中。
他家住在长安朱雀门街东第五街的新昌坊。
⑹萎红:枯萎的花。
⑺离披:纷纷下落貌。
破艳:谓残花。
⑻晴明:一作“晴天”。
⑼飘零:凋谢;凋零。
【白话译文】
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
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
【赏析】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独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近尾声。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而意犹未尽。
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独树一帜。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跳出常规,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易逝、青春难驻的无限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唐诗《惜花》鉴赏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惜花
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
今日流莺来旧处,百般言语泥空枝。
作品鉴赏
可怜二字道出了诗人对花的爱怜之情。
可怜夭艳正当时一句则说出了鲜花开的正是美丽灿烂的时候,惹人怜爱。
刚被狂风一夜吹,点名了鲜花被狂风吹了一夜,想必已经被吹落了不少。
今日流莺来旧处一句说出了流莺曾经来过这里,如今又一次来了。
百般言语泥空枝说的是流莺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同时叼走了泥土和没有花的枝干。
可见这昨夜的风将花给吹落了。
诗人联想到花的凋落而感到痛惜。
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不言花尽,其意自明,令人黯然伤神,暗喻自己的身世怀抱,世事难料,命运多舛。
整首诗看似是诗人在对花的怜惜,其实是在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
慨。
诗人年龄正当时的时候都不能够得到重用,那么到了老年还会有更好的发展?诗人自己看着花被一阵狂风给吹落一地,美好时光就这么消失了,想想自己如果真的是被这凛冽的风给吹倒了,被埋没了,那么自己的一生将碌碌无为。
惜花其实最终是在珍惜自己,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满心伤感,这被风吹落的花让诗人看后徒增怜惜。
《惜牡丹花》鉴赏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诗鉴赏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独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近尾声。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而意犹未尽。
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独树一帜。
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跳出常规,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易逝、青春难驻的无限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将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尽皆展现在读者面前。
“惆怅”二
字起势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情绪之中。
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突出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致,而正因为如此精细,才显出诗人惜花之情深。
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以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对惜花的心理刻划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气息,“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叙述出惜花之情。
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表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
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
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令人不忍目睹。
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吗?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凋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花朵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韵致。
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渲染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会了。
白居易此诗一出,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在残花枯红中寄托人去筵散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
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
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象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融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
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自然会记起白居易把火看花的创举。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