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案
(4)实际应用: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举例:在购物时,如何将商品的价格(多位数)与购买数量(一位数)相乘,得出正确的总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个别指导,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举例:如计算567×2时,通过乘法口诀“二二得四,二五一十”,可以快速得出结果为1134。
(3)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等。
2.教学难点
(1)进位处理: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中,进位问题是一个难点。学生需要明确何时需要进位以及如何处理进位。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我对主题的引导不够到位,或者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熟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更具启发性和互动性的讨论题目。
此外,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进位处理这一部分理解不够透彻。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举例不够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用更直观、更易懂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位对齐、进位处理和运算顺序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评课稿吴老师这堂《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课,知识目标定位在: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情感态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及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算法多样化。
从教学实施的情况看,知识目标基本达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吴老师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一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这个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二、体现算法多样化,并为笔算的计算方法、算理所服务。
由于有笔算加减法的铺垫,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这样的竖式,所以在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
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计算12×3时,她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些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2×3=6 10×3=30 30+6=36,有些学生用的是连加的方法12+12+12=36(元),还有是用笔算的方法。
让学生一一介绍各种方法,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
同时本节课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注重知识技能的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在价值目标取向上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理算法,会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倡导算法的多样化。
不足之处:一、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经历竖式的形成过程,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水彩笔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说说口算的方法。
13×2= 12×4= 21×3=24×2= 20×2= 10×5=二.学习新知1.出示主题图(例1)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有3盒水彩笔,每盒12支。
预设2.每盒水彩笔都是上面6支,下面6支。
2.3盒彩笔一共有多少支?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列式解答。
预设1:求3个12是多少?可以列12+12+12预设2:求3 个12是多少?也可以列12×3或3×12(板书)预设3:从上图看出一共有6个6支,可以列6×6师:怎么计算结果?预设1:12+12+12=36预设2:用乘法口诀计算,要求12×3,先算10×3=30,接着算2×3=6,再算30+6=36因此12×3=36预设3:6×6=363.学习竖式计算。
出示情境图。
(从每盒里拿出2支)从这幅图里,你发现了什么信息?预设:从每盒里拿出2支,每个盒子里剩下10支。
师:刚才有位同学说2×3=6,其实就是指哪一部分呀?预设:是从3个盒子里拿出来彩笔的总支数。
师:如何计算盒子里剩下的彩笔的总支数。
预设:10×3=30师:如何计算所有彩笔的总支数?预设:把6和30再相加,就是彩笔一共的支数。
师:同学们,这个计算过程,我们还可以列竖式来表示。
(板书课题)教师板演列竖式计算的过程。
师:前面我们刚学过万以内加减法的列竖式计算的方法,注意什么?先写12,接着写“×”号,“3”写哪儿呢?教师写完计算过程。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作者:冯德文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本课时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知道了乘法各部分名称、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这一计算技能的基础之上。
本课时的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多位数乘法打好基础。
教材创设了生活中的实际情景,从解决问题入手,这也是体现了生活与数学学习的联系。
通过让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掌握笔算算法。
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算法即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
透过两种算法寻找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
二、说学生由于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存在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计算过程并能准确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难点: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五、说课堂教学结构:基于以上的分析以及对计算教学的认识,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①创设情景引出新知;②探究新知③巩固练习内化新知;④总结归纳。
六、说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㈠提出问题课件演示例1的情境图六一儿童节到了。
三个小朋友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他们的教室。
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把他们的教室装饰得漂漂亮亮,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我是这样想的,口算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因此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法。
首先复习表内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接着创设一幅贴近儿童生活情境的画面,有很多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在玩游戏。
还有一些游乐项目,如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坐踫踫车每人3元,坐登月火箭每人8元……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
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
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
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为。
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我又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学生很快明白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的培养。
最后归纳概括,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
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
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的乘法,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熟练,也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打基础。
在这节课中学生在巩固练习的同时,我把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加强口算、掌握算法,理解算理等方法融入整个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计算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算理和算法的数学学习过程。
2、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习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四、说教法、学法从素质教育着眼点来看,要贯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使学生会学、乐学、主动去学。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谈话激趣、讨论归纳、强化练习等教学方法,循循诱导,让学生在闯关、练习、合作中自主学习,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口算天天练,说说计算过程。
12×4= 21×3= 42×2=13×2= 33×2= 43×2=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导入,出示例1主题图。
(二)、尝试探究3、自主尝试观察这幅图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谁来大声说出你想到了那些问题?2、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算式?板书:12×3=或12+12+12=3、怎样用竖式计算呢?(小组合作学习)按照老师提示的方法用首先……然后……最后……这个关联词来说。
多位数乘一位数评课稿 (2)
多位数乘一位数评课稿 (2)《多位数乘一位数》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学生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次教学着重讲授了如何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通过灵活运用运算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完成运算。
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本次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思考。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方法和策略;2.技能目标: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干净整洁的教室和清晰生动的教学PPT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
2.新课讲解(1)如何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通过讲解运算步骤,即逐位相乘,从右到左依次写下答案,并逢十进一等运算策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
(2)运算策略的灵活运用通过设计多种运算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运算策略,掌握灵活运用运算策略的技能。
3.练习(1)对练: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出题并相互批改。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不时地走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在进行运算时要注意的细节。
(2)个人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收集学生的错题,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合作探究设计小组游戏,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运算问题,并在合作过程中进行讨论,找出困难点和解决方案,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5.课堂小结通过回顾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点,加深对本次教学重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让学生明确下一课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看到了学生的进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有些学生在逐位乘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忘加进位的情况,这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有些学生不太喜欢合作,并且在进行个人练习时容易敷衍了事,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3.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目标】:1. 了解多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方式。
2. 掌握多位数与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3.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与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对齐数字位数,避免误差的产生。
【教学准备】:黑板、白板、彩笔、练习册、习题集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几道小学数学题目,看看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如何。
例如,4位数乘1位数:7263×7=,5832×9=,1895×3=等。
2. 讲解并复习一些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点,如何对齐数字位数,按位相乘等。
二、正文1. 如何对齐数字位数:为了避免在笔算乘法时出现误差,我们需要对齐数字的位数。
如:4756×3,我们需要在数字的前面补0,使位数相同,即4756×3=4756×0×3+4756×10×3+4756×100×3。
这样就可以对一位一位相加了。
2. 按位相乘:4756×3的笔算乘法如下图所示:4 75 6× 3———1 42 6 8按照数字的位数一位一位相乘,将每一位相乘的结果相加即可。
注意,不需要进位。
3. 例题讲解:(1)5689×6=5 6 8 9× 6———3 4 1 3 4 (2)3598×4= 3 5 9 8× 4———1 4 3 92 (3)2456×7= 2 4 5 6× 7———1 7 1 92 (4)6821×3= 6 8 2 1× 3———2 0 4 6 34. 练习时间: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一些乘法练习题,检查他们的掌握程度。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出一些乘法题,让学生上来口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正确理解三个关系式之间的联系.(二)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三)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乘法求总价,推导出用除法求得另外两个量.难点:揭示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算:(投影出示)14×5= 21×3= 13×7= 70÷14= 63÷3= 91÷7= 70÷5= 63÷21= 91÷13=32×4= 12×6= 15×8= 128÷4= 72÷6= 120÷8=128÷32= 72÷12= 120÷15=(2)请同学回忆一下在乘数是两位数乘法中,学过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可以让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提醒一下,然后请同学回答.学生回答无序,老师要选择有序的板书在黑板上)生: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师:同学们能牢固掌握学过的数量关系,下面老师出一道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大家来思考.(二)学习新课1.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34元,一共用了多少元(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投影出示讨论题:(几个题都用这个讨论题)(1)题目中已知哪些量求什么量(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说出数量关系式.通过讨论,根据问题回答.老师把学生说的列式板书在黑板上.34×8=272(元)使学生充分认识:34元是单价;8是数量;272元是总价.单价×数量=总价下面老师把(1)题,已知和所求改变一下,请看(2)题.(事先写好贴在黑板上)(2)学校鼓乐队买8个鼓用了272元,每个鼓多少元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每个人都参与.(可以多请几名同学回答,尤其是中、下等同学,要多给他们机会)生:已知“买了8个鼓”是数量,“用了272元”是总价.求“每个鼓多少元”是单价.也就是: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列式:272÷8=34(元)(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请同学按老师说的要求,把这个题目再改编一下,注意听.如果这道题的总价不变,把问题(单价)改变为条件,把数量改变为问题.请同学思考片刻,组织一下语言,把这道应用题叙述出来.(学生回答、老师把事先写好的(3)题贴在黑板上)(3)学校鼓乐队买鼓用了272元,每个34元,买了几个鼓投影出示讨论题:(根据讨论题回答,请一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看他们是否掌握了)(生:已知总价是272元,单价是34元,求的是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数量列式:979÷34=8(个)师:通过上面三个题目,你能说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生:已知单价和数量,可以求出总价,用乘法计算;已知总价和数量,可以求出单价,用除法计算;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出数量,用除法计算.总之,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单价、数量、总价这三量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容易想出另外两个关系式:“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三)巩固反馈请同学利用我们刚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由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多少千米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列式:35×4=140(千米)(2)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这辆汽车由胜利村到县城要用多少小时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式:140÷35=4(时)(3)胜利村到县城的路程是140千米,一辆汽车由胜利村开往县城用了4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列式:140÷4=35(千米)(订正时,老师板书)下面请同学打开书第75页,练习十六第1题.谁知道每题括号里绿颜色的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老师要求学生请在书上填写.(订正时老师板书)(1)单产量×数量=总产量(2)总产量÷数量=单产量(3)总产量÷单产量=数量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题.(出示)(1)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8小时生产多少双提出问题再解答,并写出数量关系式.读题并补充问题.老师填在黑板上.关系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列式:32×8=256(双)(2)把上题改编成求时间的应用题.(同桌两个同学互相编,然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一台织袜机每小时织32双儿童袜,计划织256双,需要几小时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列式:256÷32=8(时)(3)把上题改编成求工效的应用题.(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编后,把关系式,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看谁最快)一台织袜机8小时织儿童袜256双,平均每小时织儿童袜多少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列式:256÷8=32(双)小结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习了几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的关系;工效、工时、工作总量的关系.今后可以应用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乘法、除法应用题.作业:看书第73页.小资料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c÷a=b或c÷b=a(a,b 都不等于0).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数c平均分成b份,也就是求相同的加数a.二是求数c里面含有多少个a,也就是求相同加数a的个数b.至于求一个数c是另一个数a的多少倍,实际上也是求c里含有多少个a;已知一个数的b倍是c,求这个数,实际上就是把c平均分成b 份,求这样的一份是多少〖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内容:第68-69页例1、例2,练一练。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评课稿_新闻报道_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评课稿
口算乘法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一部分,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
本课教学重难点就是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一、整体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思路清晰。
李乙珍老师从教材儿童游乐园的情景图入手,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乘法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二、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通过情境激发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兴趣,通过计算,达到解决的效果。
三、讲练结合,练习题型丰富且有代表性、针对性。
先是口算,然后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并且徐老师能够做到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的过程中,徐老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放手多让学生说,以学生为主体,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多位数乘一位数评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遵循学生个性特征,让每位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收获。算法多样化应该是“过程多样化”。本节课吕老师在教学例题:32×3,先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再通过同桌交流,最后探索出很三种计算12×3=36 的方法,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列竖式计算,这时老师问:为什么呀?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这种方法简单。那你是怎么做的?此时引出计算的最优化的那一种,通过优生的交流思维过程,资源共享,实现全班共同掌握。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力图创新,学会学习。
1、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参与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了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老师创设了“100元买三样同样的东西”的情境引入新课,会买什么?如果买三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先估算一下?观察这些算式,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然后在后面的教学中,又问买两双溜冰卸,老师至少要带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整节课以情境贯穿始终,这种富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
姜婷婷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及一位数乘整十数或整百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接触笔算乘法的起始课。本节课中,老师以情境创设为主线,以明确算理为突破口,以算法优化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多样的评价,让计算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显得形散而神聚,让我们以往觉得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焕发出了活力。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经历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愉快,获得了发展。我认为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四方面的优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和复习》评课稿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和复习》评课稿评课人:魏立翠单元的整理和复习课很少有人会作为公开课上,一般老师们都没这个勇气。
听取了任老师的一节复习课《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和复习》,应该说是值得我学习的一节复习课。
接下来就结合任老师上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和复习》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教学设计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首先,任老师问学生:“想一想,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学过了哪些知识?”让学生通过回忆,小组讨论重新再现所学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口算、估算、笔算三方面的知识;然后,根据板书顺序进行逐项复习。
如:通过口算、估算、笔算三道练习题进一步巩固了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第4道练习题是呈现了三道小题让学生判断用什么方法解决,使学生明白在怎样的情况下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科学、合适。
在每一次的方法判断之后总会设计相应的练习予以巩固,形成技能技巧。
第5道题是拓展练习,加强思维训练,再次巩固计算方法;最后,课堂小结。
二、重视算法归纳。
计算是一种技能,需要在一些分类的练习中,得以巩固与熟练,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计算的速度。
在任老师的这节课中,第一,每种类型的计算都有相应的练习题,第二,抓住学生练习中的错误点,在学生交流改错的过程中,通过说出错误的理由,进一步巩固的算法。
三、学生训练有素。
学生在课堂有精彩的表现这与老师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有很大的关系,任老师有自己的授课风格,有自己训练学生的方法和自己授课的特色。
每一件事情学生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予以回应,这样的课堂民主和谐,人人参与。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语言组织能力强,这与老师平时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让学生在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答案的同时,还会组织好的数学语言,让学生想清楚听明白。
表达不清楚再好好想一想,或者听完其他同学的叙述后再自己叙述一遍加深印象。
另外,在此我也提点自己不成熟的建议:1.课堂评价能使被评学生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提高学习的兴趣,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评课稿一、引言《多位数乘一位数》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文是对该课的评课稿,旨在对该课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与分析。
二、课程设置与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
它主要涉及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运算,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通过讲解概念、展示示例、给予学生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运用技巧。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理解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 运用乘法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要求: 1. 能自如地进行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计算;2. 能解决与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关的问题;3. 能够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内容与流程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概念和意义; -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 导入与铺垫: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和思考,为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做铺垫; - 概念讲解:简明扼要地讲解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概念与意义,使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 示例演示:通过展示具体的计算示例,引导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 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 拓展与应用: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反馈。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具体包括: -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概念和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让学生观察和模仿,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技巧; - 学生练习: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 任务型学习: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评课稿
《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评课稿评课稿《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首先,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能够很清晰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实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技巧,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其次,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了多种学习机会,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课堂上老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互助的情况下进行练习。
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又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再次,本节课注重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老师在课前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资料,并使用了投影仪进行展示。
这样做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得很有针对性。
课堂上老师选择了多种不同难度的乘法口算题目,逐步引导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比如,一开始采用较简单的乘法口算题目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然后逐渐增加题目的难度,挑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最后,本节课注重了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度。
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并通过提问、讨论和演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同时,老师还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成长。
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虽然老师在课堂上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是时间分配上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有些环节花费时间较多,而有些环节却较快就过去了。
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得不够充分。
其次,本节课的练习题目较为单一,缺乏变化。
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影响他们对乘法口算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体来说,本节课《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设计得有一定的教学思路和目标。
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创建积极的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乘法口算技巧。
但是在时间分配和练习题目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进位乘法评课稿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及一位数乘整十数或整百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接触笔算乘法的起始课。
本节课中,老师以情境创设为主线,以明确算理为突破口,以算法优化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多样的评价,让计算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显得形散而神聚,让我们以往觉得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焕发出了活力。
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经历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愉快,获得了发展。
我认为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四方面的优点:1、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参与性。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了发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老师创设了“100元买三样同样的东西”的情境引入新课,会买什么?如果买三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先估算一下?观察这些算式,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然后在后面的教学中,又问买两双溜冰卸,老师至少要带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整节课以情境贯穿始终,这种富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2、优化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遵循学生个性特征,让每位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收获。
算法多样化应该是“过程多样化”。
本节课吕老师在教学例题:32×3,先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再通过同桌交流,最后探索出很三种计算12×3=36 的方法,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列竖式计算,这时老师问:为什么呀?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这种方法简单。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本课时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知道了乘法各部分名称、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这一计算技能的基础之上。
本课时的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是继续学习多位数乘法、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的基础。
二、说学习目标:1、认识乘法竖式,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经历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计算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养成认真、仔细的计算习惯,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四、说课堂教学结构:基于以上的分析以及对计算教学的认识,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四)、总结归纳。
五、说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新知;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以主题图为素材创设了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景。
出示信息:3盒水彩笔,每盒12枝,让学生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枝水彩笔?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3=?从而引出新知的学习。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分以下几个层次教学:1、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我想估算应该有机地融合在实际的情景中才得以体现价值,因此,算式出现后,先让生估计一下,大约几枝?然后,让学生先试着算一算,并把算法与同桌说一说。
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起点的把握,同时也能让每个学生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
2、反馈算法学习新知学生的算法可能会出现书上提及到的口算和笔算两种。
我先让口算的学生说算法,要求学生说清口算每一步的算法、算理,我想这是为笔算服务。
同时板书计算过程。
特别是让学生弄明白10×3的10从哪里来的?便于学生明白口算的算理。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测试与评价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测试与评价(第3课时)本课时主要是针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而设计的同步测试评价,共五道大题。
以下试题分为三个水平等级:水平1(用★☆☆表示):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其计算法则;水平2(用★★☆表示):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在具体情境中合理运用知识进行简单分析、判断或推理计算,并能理清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水平3(用★★★表示):能综合运用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地选择解决方法,实现对特定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一、算一算。
20×3+2×3= 4×20+3×4=10×5+1×5= 30×2+4×2=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整十数乘一位数、一位数乘一位数的掌握情况。
水平等级:★☆☆解析:两位数乘一位数再加一位数乘一位数,就是将两位数乘一位数分成十位与个位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后再相加。
答案:66,92,55,68。
二、填空题。
1.42的2倍是(),列式是:()。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掌握情况。
水平等级:★☆☆解析:42的2倍就是用42×2得出84。
答案:84,42×2=84。
2.4个21是(),列式是:()。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掌握情况。
水平等级:★☆☆解析:4个21就是4×21=84,也可以是21×4=84。
答案:84,4×21=84或21×4=84。
3.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12,积是()。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掌握。
水平等级:★☆☆解析:两个因数相乘,4×12=48。
答案:48。
4.一箱矿泉水有24瓶,两箱有()瓶。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掌握。
水平等级:★☆☆解析:两箱就是求2个24,2×24=4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我是这样想的,口算乘法是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因此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法。
首先复习表内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
接着创设一幅贴近儿童生活情境的画面,有很多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在玩游戏。
还有一些游乐项目,如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坐踫踫车每人3元,坐登月火箭每人8元……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
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
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
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
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为。
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我又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学生很快明白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的培养。
最后归纳概括,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
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
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元钱换成18元钱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需要多少钱?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评课稿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笔算乘法的第一课时。
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及一位数乘整十数或整百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接触笔算乘法的起始课。
本节课中,老师以情境创设为主线,以明确算理为突破口,以算法优化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多样的评价,让计算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显得形散而神聚,让我们以往觉得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焕发出了活力。
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在经历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愉快,获得了发展。
我认为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四方面的优点:
1、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参与性。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了发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老师创设了“100元买三样同样的东西”的情境引入新课,会买什么?如果买三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先估算一下?观察这些算式,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然后在后面的教学中,又问买两双溜冰卸,老师至少要带多少钱?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整节课以情境贯穿始终,这种富有生活化的数学
教学,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让学生的思维飞扬起来,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
2、优化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课程标准也强调,要遵循学生个性特征,让每位学生在数学上都有收获。
算法多样化应该是“过程多样化”。
本节课吕老师在教学例题:32×3,先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自主探索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再通过同桌交流,最后探索出很三种计算12×3=36 的方法,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列竖式计算,这时老师问:为什么呀?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这种方法简单。
那你是怎么做的?此时引出计算的最优化的那一种,通过优生的交流思维过程,资源共享,实现全班共同掌握。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力图创新,学会学习。
3、明确算理,思维展示充分化。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数学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探索笔算的情境,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师从让学生明确算理入手,让学生充分展示了32×3的
多种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阐明了自己的理由,在交流过程中,特别强调让学生对照主题图进行计算方法和过程的解释,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对笔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对算理的理解。
4、注重评价,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评价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基本上实现了以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中,老师运用了“同意的点点头、你的声音能不能再在一点、声音很洪亮、手势判断、你听清楚了吗,请你再说一遍、”等评价语和过程性评价方法,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在此我也提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在进行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及时巩固练习时,老师是这样安排的“结合名称说说笔算过程”,这样的说法有点突兀,能不能这样提问“刚才我们是怎么算的?”并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结合课件演示,这样边说边演,会不会更具体形象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