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学习及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漫画题解题技巧
··V" ¦§kfk¨©◇安徽省铜陵市第三中学 陈蕾蕾1.认真看图,仔细审题历史漫画题的解题基础和前提就是看漫画,了解漫画大意,从漫画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明白漫画的意思和观点。
【例】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仔细观察漫画可以发现,这幅漫画中没有文字,要想提炼更多的信息,必须要认真看图片。
由图片可知,晚清时期,图中的中国人(官员)对火车、机械的态度是惊愕、恐惧的,可以想象当时人们对西方“舶来品”的态度还远谈不上接纳、欢迎,所以可以排除选项A和B,而扶清灭洋是晚清时期农民运动的口号,与漫画主题有出入,所以可知漫画要表达的主题是中国官僚阶层对西方社会先进事物的抵触,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D。
2.依托教材,联系知识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复杂而庞大,许多知识之间是有关系的。
相对来讲,历史漫画题考查的范围非常集中。
历史漫画题对同学们的认知、理解和记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在解答历史漫画题时,同学们不仅要从漫画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进行积极思考,联系有关教材知识,从宏观整体角度去看问题,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得出正确答案。
3.弄清题型历史漫画题的题型多样。
从表现形式来看,历史漫画题大都有着夸张的表现手法,想象力丰富。
不同的历史漫画题,解题思路和答题模式是不同的。
在解题时,认真审题,分清题型,有助于我们快速找到历史漫画题正确的解题方向,而理清自己的思路,规范答题格式,有序答题,可以确保解题的规范性。
因此,在解答高中历史漫画题时,需要弄清题型。
【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是有关马歇尔计划的两则漫画,图1为苏联漫画,漫画标题为美国最新战车(1947),图中文字是财政贷款。
图2为英国漫画,漫画中一个英国妇女脚踩着高跷,两只高跷上分别写着“MARSHALL(马歇尔)”和“AID(援助)”,她前面的英文是“BETTERSTANDARDOFLIFE(更美好的生活)”。
高中历史漫画题与解题技巧
“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 • (2)“药方”指: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 (3)“药方”的实质是: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
• A.魏源 • B.林则徐 • C.洪仁玕 • D.严复 • 【解析】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严复是
将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
• 【例10】(2008天津文综卷第23题)对图7反映的信息理解 准确的是:
• A.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 •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 C.美国无法实现操国际联盟计划 • D.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
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 C.资产阶级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D.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6.下列哪句口号最能完整地体现漫画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性质
A.“废除二十一条”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例8】(2008上海历史卷第27题)下图是1908年《申报》 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
•
• •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 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
• 【例9】(2008江苏卷第7题)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 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贵州省铜仁市印江民族中学 历史组 吴运江
巧解高考漫画类试题
漫画入题,可以将繁杂枯燥的历史知识演绎成喜剧色 彩的图文漫画,给人以新鲜感,使考生在读图时能有一些 亲切感,并平添了几分读图的乐趣,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 的理念。
中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方法指导(后附例题及答案)
中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方法指导(后附例题及答案)2024年中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方法指导答题技巧+模板历史小论文,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作为一种训练题型,能较全面地考查《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能力,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
一、基本特点历史小论文,篇幅不大,强调史论结合,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1.议论的方式,有立论与驳论之别(1)立论题,就是从正面论证某论点的正确性,或谈谈对某一正确观点的理解与认识。
(2)驳论题,就是对错误的观点或立论进行反驳,否定对方的错误之处,以辩正是非,形成正确的认识。
2.命题的形式,一般有三类(1)直接提出评论的对象与内容。
评论的对象有人物、事件、制度、著作及现象。
评论的内容不外乎原因、性质、制度、地位、影响、作用等。
(2)提供一些材料进行命题论析。
③提出一种或几种观点,进行立论或驳论。
3.评分的要求,大致有四条规则(1)字数限制,一般在200字以内。
(2)分层次划等第给分。
评定标准为:基本观点正确、全面,基本史实准确,能说明其提出的观点。
(3)史论结合,论证逻辑严谨。
(4)文字表达简洁流畅,条理清楚。
二、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
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①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②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2.表述成文: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3.语言精炼: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4.答题模板:(1)总结观点(2)寻找事例(寻找两个能证明观点的事例)(3)综上所述5.初中教材常见的观点类型总结(在材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内容,结合关键字确定考察的内容):(1)改革创新类:(如:大化改新、封君封臣制度)模板: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初中历史考试解题技巧
初中历史考试解题技巧初中历史考试解题技巧篇1一、时间的分配中考历史时间是56分钟(约60分钟),因为中考是政史合卷,所以时间分配要合理。
利用好有限的答题时间,以免顾此失彼。
二、历史解题方法(一)单项选择题必须要保证选择题的准确率,这是得高分的基本前提。
▲如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1、答题时必须抓住重点字句,如时间、年代、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明确试题要考查的是历史的现象、本质、或是因果关系、影响。
2、注意分析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有的题肢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
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有的是反向选择的要注意,即选择不正确的或者不符合题意的,这要特别注意。
4、不要凭经验答题,说不准题目跟你做过的题目考察的角度不同。
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仔细答题。
5、选择题选好以后,如果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要改动,相信你的第一感觉。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1、带着问题读材料2、重视材料出处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5、规范做答如何分析材料?如何解答材料题?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一读:解题的基础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
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再说一下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
根据我自己的实践,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设问,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另外,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材料部分。
初三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
初三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初三是中学阶段重要的一年,学生们需要面对更多的学科和更加深入的知识。
为了能够在初三全面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以下是初三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供参考。
1. 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
对于语文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如快速扫读、略读和精读等。
此外,多背诵名篇佳作,加深对于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理解。
还可以通过参加语文竞赛、写作比赛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2. 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是一个需要严密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学科。
初三数学的学习重点主要在于对于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运用。
学生可以通过刷题来加强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要关注解题方法和思路的训练。
此外,积极参加数学竞赛和与同学组队解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英语学习方法英语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不断运用的学科。
初三英语的学习重点主要在于阅读理解和写作。
学生可以通过多听英语音源、看英语原版书籍和与外教交流来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
同时,积极参加英语角和专项训练班,扩大词汇量和语法知识。
4. 物理学习方法物理是一门需要具备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学科。
初三物理的学习主要集中在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巧的运用。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模拟和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此外,积极参加物理实验室的实践活动和参观科技馆可以拓宽物理知识的应用范围。
5. 化学学习方法化学是一门需要记忆和实验操作的学科。
初三化学的学习重点在于对于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化学实验模型和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提高对于实验操作和化学反应的掌握。
同时,积极参加化学竞赛和讨论会可以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6. 历史学习方法历史是一门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学科。
初三历史的学习主要在于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多读历史书籍、参观历史遗址和参加模拟考试来提升历史素养。
此外,积极参加历史研究和写作比赛可以培养综合分析和撰写能力。
初中历史窍门
初中历史窍门
1.对于历史的学习,要掌握好时间顺序,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发生顺序,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建立历史事件与人物的联系,将历史事件与相关人物的名字、事迹等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3.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的知识点上,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等,培养批判性思维。
4.注重历史地理知识的学习,历史与地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
5.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思考历史问题,可以帮助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历史故事书、历史纪录片等,多角度地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7.记忆历史知识时,可以运用归纳总结、制作思维导图等方法,将知识点整理成系统化的结构,有助于记忆和复习。
8.注意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对历史感兴趣并主动去了解,会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
中考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指导示例
(答爱迪生发明电报、电车、电影等亦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答福特发明四轮汽车
建造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亦可)
(3)罗斯福新政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改善、巩固和发展
(4)发言提纲: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发展:①要取得民族解放和独立;②必须维护国家统一
任何阻碍、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为
必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坚决反对
评分说明:意思相近、语言表达不同
或从其他角度答题符合题意的
酌情评分
3.历史作文型
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就某些历史现象、某阶段历史发展进程或某个历史人物等
深入分析问题
阐述个人的认识
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
反对分裂;③必须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科技;④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
(只要答到其中任何两点即可)
【例5】(1)①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
加强了内地同台湾地区的联系
②元朝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③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评分说明:任答其中两则即可
去体验不同角色
以不同的身份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认识历史
学生只有从题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然后回归课本
落实考查的基本知识点
特别是全面准确地把握当时的宏观背景
才能较好地完成答题
参考答案:
【例1】(1)示例:展区主题:生活巨变 选择展品:①
评分说明:展区主题必须自己提炼且与展品相对应
一定会给两岸所有的人民带来更好的、更多的安定
初一历史答题技巧及方法
初一历史答题技巧及方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一历史答题技巧及方法初一历史答题技巧及方法有哪些从初一开始,同学们要进行系统地学习历史。
浅析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浅析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历史是一门既有趣又充满挑战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区分事实与观点,理解并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材料论述题的解答往往是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题之一。
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历史课堂学习中更好地应对这类题型呢?本文将通过对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答方法与技巧进行浅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理解题目要求在解答材料论述题时,首先要对题目要求进行准确理解。
不同的题目要求不同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学生要认真阅读题目,并明确题目要求,把握好解答的方向。
有的题目要求对历史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有的要求对历史事件进行影响评价,有的则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只有对题目要求理解准确,才能有针对性地查找材料,合理组织答案,不偏离主题。
二、读懂材料材料是解答材料论述题的基础和依据,只有充分理解材料的意思,才能对历史事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在阅读材料时,学生要仔细品味每一段文字,理清其说理逻辑、论证方式,理解其中暗含的历史背景、事件原因、反映事件本质的内在联系等。
还需要将所读材料与已有的历史知识相结合,分清主次、虚实,区分事实与观点,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充分理解材料,才能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内在逻辑,为解答材料论述题打下基础。
三、分析材料分析材料是解答材料论述题的重要环节。
在分析材料时,学生要理清材料的主题思想和论点,并找出其中的历史蕴涵。
要善于从材料中找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联系和矛盾冲突,辨别其中的主次关系,进而对历史事件进行辩证的思考和分析。
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还要认真筛选与主题思想相关的细节和例证,为解答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对材料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内在逻辑,为解答材料论述题提供充分的论证依据。
四、明确观点立场解答材料论述题还需要学生明确自己的观点立场。
在解答中应坚持历史客观性原则,客观公正地分析历史事件,避免主观情感的干扰。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学习历史时要面对的头号难题,背了就忘的怪圈几乎困扰着每一名文科生。
有的知识点反复背过好几遍了,结果在刚结束的月考中遇到它时却依旧感到陌生,这令同学们很是恼火。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编辑的历史学习方法文章,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高考复习:历史简释题的题型特点与答题技巧一、题型特点历史简释题开辟了考查求异思维的新天地,为历史教学园地注入了一泓清水。
它能引导中学师生摆脱思维定势。
同时,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初步的研究性能力及创新能力。
它具有如下特点:1.材料的选择--多样性、生动性、典型性在这里,笔者简以历年上海高考历史卷中的典型简释题为例加以说明。
(1)多样性试题既是能力训练的素材,又是获得信息的载体,因此命题者非常注重材料类型的多样性。
不仅包括常见的文字材料,而且还包括对联、谚语、文物、钱币、邮票、地图、照片、插图、漫画、海报和儿童画等,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外交等各个方面,既有正面材料、也有反面材料。
既有来自过去的历史材料,也有来自实际生活,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
(2)生动性一是文字材料体现出形象化、文学化和生活化的特点。
如2001年群蜂会议、2004年刘少奇与一位资本家的对话题等。
二是重视各种统计图表的应用。
如2003年第33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2004年第29题《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表题。
图表与文字材料相比具有形象、直观、简捷、新颖等特点,且更适合青少年的认知心理特征和体现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是重视历史地图、各类历史图片的应用。
如2004年上海徐家汇掠影,2005年的儿童画等。
四是重视原始材料的选择应用。
如2002年的秦砖、汉瓦、东汉画像石、2003年的彩绘陶佣等。
原始材料既包括历史文件、档案、名人手迹等文字资料,也包括新闻图片、历史照片、考古文物等各类实物资料,更具历史学科特色,使简释题充溢着历史的味道。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你要这么做:1.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要走出“从书中找题”的误区,关键是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由于开卷考试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所有题目都翻书,再加上开卷考试题型较活,一般无现成答案,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复习。
具体来讲:首先,要熟记每一课,每一节的知识点都全面复习一遍,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整体印象,并能做到离开书本复述出来。
其次,要弄清知识点的含义,层次及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在此基础上,再对各课、各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对跨课、跨节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综合,形成知识间的完整体系,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
2.掌握方法、有的放矢“每题都翻书”,显然是不行的。
解决的关键是加强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查对书本方法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
要掌握查阅书本的方法:凡是有把握的,就坚决不查;凡是没有把握的,有时间就查,没时间不查;凡是毫无头绪的,放到最后去查;3.加强审题训练开卷考试审题很关键。
审题要审什么?首先,要看懂题目,即搞清题目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其次,找准材料与书本知识的结合点,认真选择解题所涉及的知识点。
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确定解题步骤,组织答案要点。
总之,审题时一定要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不要因为有的题目平时没见过,就不会做,这是考试的大忌。
同时,要注意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或复习时精选的一些相关内容的生活中的例子,这有助于锻炼知识运用能力。
4.学好“有字书”,重视“无字书”学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要重视“无字书”的学习。
首先,要转变学习观念。
政史考试只要背背就行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包括一些教师和家长,至今还在用这种陈旧观念去要求学生。
所以,适应开卷考试,转变观念是学好“无字书”的前提。
其次,要多联系社会实际,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学生熟悉的,理论上理解有一定难度的社会实际问题。
第三,要有计划地参加社会实践,多读“无字书”,增加活动时间,扩大活动空间,更多地主动探索和大胆思考,更多地体验社会、人生,从而增长课堂、书本中学不到的才干。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和技巧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和技巧作者:蔡秀荣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第05期初中历史中考的题型分为两种: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学生把知识点背的很熟,但做题的时候,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题,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介绍这两种题型答题方法和技巧一、选择题答题方法和技巧选择题是历史学科中考的基本題型之一,题干以文字形式(如一段引文、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一段史实叙述等)或图表材料(各种实物图片、地图、漫画、表格等)呈现,选择四个选项中最为合适的一项,可以考查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各种内容,以及考查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归纳、比较、概括、辩证全面地认识和分析问题等各种能力,需要学生平时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一种设题灵活、客观性强、覆盖面很广的多功能题型。
做选择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做选择题认真审题是关键,选择题审题要清楚,题目中出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区域地点等关键词要划出来,尤其是时间,题目中出现时间肯定有用,非常重要,在试卷上一定要圈出来,因为通过时间可以推断历史事件。
时间的表述在题目中出现的形式非常多。
有的是具体的某一年(如1926年、1937年、1948年),有的是什么世纪什么年代(如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40年代)有的是什么时期(如北伐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通过这些时间的表述,我们应该迅速想起相关的历史事件。
题目中出现人物也很重要,因为人物也可以直接联系到相关历史事件。
2.注意分析题干和选项的关系,有的选项的内容是对的,但是与题干没有关系,不能选。
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多读几遍,找到关键的字句去分析,把明显的错误选项排除掉,选择与重点字句相关的选项。
3.要注意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这类题的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不准确”“错误”等词语,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或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七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类型归纳及答题技巧
历史材料分析题类型归纳及答题技巧历史材料分析题是历史中考中的一种主要题型,也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
它具有综合性强、灵活性大、逻辑性严密等特点,成为中学历史考试中最有生命力的题型之一。
因此,受到历史中考命题者极大推崇。
说它综合性强,是由于它既能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并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还能考查学生如何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既要求学生具备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一定的阅读史料并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要求学生史论结合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见解、感悟的能力,并能反映自己的价值取向。
说它灵活性大,是由于材料题中的材料来源极为广泛,命题者只须设计一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既可以从课本中选取一段文字,一幅图片、表格或示意图,也可以从众多的历史典籍、历史文献、名人论著、统计资料、图表中选择截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远远地摆脱教材。
因此,每一道材料题都可以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设计新问题,充分体现了灵活性大的特点。
说它逻辑性严密,是指材料题的设问层次化。
材料题所引用的几段材料或图文之间,联系紧密,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事实的本质,共同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因而在题的设问上层次性强,环环相扣、步步推进,逻辑严密。
正因为材料题具备这样的题型特点,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练习不到位或解答时不得要领的话,在考试中将会无所适从、思无头绪、无从下笔、不知所云,成为学生中考得分的“瓶颈”。
笔者以为,解答材料题可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一、读:带问阅读、审清题意。
读题是解题基础。
任何人做材料题都必须做好这个环节。
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材料难易程度不同,因此读题也因人而异,有人一遍即可,有人须读两遍,也有人就须更加用心地读上三遍或要更加细致的阅读、揣摩。
但在读题的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却基本相同。
(1)阅读一段文字,除了读懂文字的中心内容外,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历史知识巩固与提高方法
历史知识巩固与提高方法历史知识巩固与提高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和技巧,帮助中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历史知识巩固与提高方法: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将历史学习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逐步完成。
2.强化记忆:通过重复阅读、复述、背诵等方式,加强历史知识的记忆。
3.理解历史概念:深入理解历史概念和理论,掌握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发展过程和影响。
4.开展思考: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分析,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道理。
5.利用图表:通过绘制时间轴、因果图、比较表等图表,整理和梳理历史知识。
6.读史书: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和资料,增加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7.讨论交流:与同学进行历史话题的讨论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8.写作练习:通过撰写历史作文、日记、读后感等,将所学的 history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9.定期复习:定期对已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记忆,避免遗忘。
10.参加考试:参加历史考试和测验,检验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以上是一些历史知识巩固与提高的方法,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效果。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解题方法:首先,回顾课本中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相关内容,了解其过程。
然后,思考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如下:秦王赢政继位后,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争状态,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形成了统一的市场,有助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习题:请说明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的表现及其影响。
解题方法:首先,回顾课本中关于唐朝对外政策的描述,了解其开放的表现。
浅析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浅析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1. 引言1.1 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重要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材料论述题一直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材料论述题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图表等材料,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题型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的解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材料论述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材料论述题,学生可以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材料论述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历史问题时,积累经验和提升自信心,为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奠定基础。
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他们未来学习历史和解决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正文2.1 理解题目要求理解题目要求是解决材料论述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初中历史中,材料论述题通常会提供一些历史事件或者材料,要求根据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阐述观点。
理解题目要求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内容,理解问题的要点,确保在写作过程中不偏离主题。
在进行题目分析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了解题目所询问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对历史事件或者材料做出怎样的解释和评价。
其次是要分析题目中提供的材料内容,掌握材料中的重点信息和观点,理清各个材料之间的关系。
也要考虑到题目可能存在的隐含要求,例如可能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同类比较或对不同观点进行评价等。
在理解题目要求的过程中,要保持逻辑清晰,结构合理。
可以通过对题目进行多次阅读、提出自己的问题、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题目要求。
只有充分理解了题目的要求,才能确保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展现出自己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论述水平。
反映 说明 表明类 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反映说明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推理型选择题指以考查推理能力为主的、兼有考查记忆、提取信息、比较等能力的综合性选择题,其题干的提问项一般是说明、反映、表明或证明等字眼。
这类题型具有较强的考查功能,近年来出现频繁,值得探讨。
笔者不揣浅陋,试对该题型略作初浅分析,以就正于方家。
依据前提与结论的连接项所表明的关系是否充分,推理型选择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充分条件型和非充分条件型。
举例分析如下:一、充分条件型该类型提问项一般为“足以说明(证明)”等,表明题干所涉及的信息与题支(结论)必须构成充分条件,结论往往是必然的。
【例一】(2006年天津文综卷)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
这足以证明,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简析:题支A:大前提:治理最好意味着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小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是“治理最好的国家”。
结论: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大前提:欧洲属于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小前提: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结论: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依据前提,题支A与结论不符合,所以不能入选。
题支B:大前提: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句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
小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
初中历史材料题解题技巧
第三,读懂材料。
标 ;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在解答这类材料题
时 ,一定要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
• 通常每题的最后一问是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遇到诸如给我们什 么启示或者认识的,一定要回过头看看材料,根据每个材料的中 心意思答题.遇到我们中学生怎么做的,通常是从我们怎么想和打 算怎么做的角度答题。一定不能脱离材料,同时每题的前言也会 对此类题目有提示作用。
公式二、根据定法词,确定答题基本思路
1、概括:(归纳、概括、指出、解读) 2、分析:(分析、有哪些原因或影响) 3、比较:(比较、有哪些异同、变化) 4、说明:(原因、内容、影响、特点) 5、评析:(你认为、有何认识启发等) 6、列举:(列举、举出、哪些<史实>)
公式三、利用定位词,确定答案的表述
(2)图片型:首先对书本上的所有的图片要熟悉,看到图片要 想到跟图片相关的事件的背景、经过,内容、作用、影响等等 相关的内容。
(3)表格型:主要是比较数字的变化,要透过数 字看到背后的历史信息。主要是横比和竖比的变化
1. 文字型材料题。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 书上的引文或我们比较熟悉的文章 ,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 , 我们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
• 这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读懂材料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 一方面,弄清材料的含义和观点。仔细阅读每一则材料,真正
初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技巧方法
初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技巧方法初中历史中的材料题是历史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所涉及的材料比较丰富,考生需要能够熟练地理解历史材料,并能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为了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应对历史材料题,下面介绍一些答题技巧方法。
一、审题要准确,理解题目意义在做历史材料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首先理解题目意义,以便更清楚答题方向,不走偏题。
有一些题目带有些许的诱导性,就需要我们把握好它背后的深意,从而从另一个方向去解题,因为有些题目的正确答案是有一些模糊性的。
此外,正确理解题目也便于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分析。
二、把握文章中的要点,掌握核心思想历史材料题需要考生掌握文章中的要点,从而更好地分析文章,找到其中的核心思想。
要理解材料所阐述的内容,可以先用笔在材料中划掉重点句子、段落,然后较认真地阅读材料。
建议考生把材料逐句阅读,逐字理解,仔细分析,从而掌握文章的本意。
三、注意文章中的人物及事件,把握关系历史艰深,考生在做历史材料题时,通常会遇到很多的人物及事件,我们需要掌握其中的关系。
对于人物要了解其身份、位置、性格、作用等方面。
对于事件要了解整个事件的过程、背景、影响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等。
要把掌握好人物及事件的关系,再进行分析。
四、运用史料分析能力来分析材料历史材料题的基础是让考生能够掌握史料分析的能力,在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论证等方式,来解读历史材料。
在解读时,需要注意材料的来源可靠性,比如说明文、书信、官方记录等等。
五、善于举例说明,提高阐述能力对于历史材料题,我们在阐述中要善于举例用事,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举例时,不能只是简单地列举,而是要认真分析其内涵和外延,从而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举例时还应注意与文章的材料紧密相关。
六、答案要符合问题在回答历史材料题时,要注意回答问题。
尤其对于问答式的题目,答案一定要完整、有条理、具体且简明扼要,不要出现跑题的情况。
在解答材料中提出的问题时,针对问题分类的回答也是必要的。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新的一周,新的干货,同学们要好好看好好领悟哦!一、解题的基本步骤一看:先看问题,后看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
任务是审清具体的问题和了解材料的内容。
二找: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即定位时空、关键词和关键句,将其标出。
三想:回归教材、回归常识,将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历史常识相结合,理解材料,思考问题。
四写:规范、科学、全面组织答案。
一看:审题是关键审题不可吝啬,要想得高分而不是答非所问就必须在审题上下功夫。
设问中的每个词都是有用的。
题干解读:解题依据、答题要求、限定词、求答项、分值、答案在哪里、怎么答、答题范围、答什么、答多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题依据),分别指出(答题要求)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限定词)的特点(求答项)。
(8分)答案在哪里?在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怎么答?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话把问题“分别”解释明白;答题范围?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活动。
不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也不是他们的政治活动。
答什么?创办实业的特点,不是其他内容。
答多少?8分,至少4个要点,若材料找不到四个要点怎么办?肯定是所学知识上去找。
这也是考试区分度的保证,看你能不能找到所学知识。
二找:怎么从材料中找到有效的解题信息(1)读材料要读导入语、正文、材料出处。
读正文,要关注标点符号:句号、分号、省略号、破折号、小括号。
小括号一般就是解释;要关注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并列语、转折语等;要关注材料的层次;材料出处往往告诉我们材料的主题。
(2)材料中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尤其是高考题。
没有用的都给省略了。
三想:回归教材、回归常识。
(1)回归教材:学会整合教材、切忌死搬硬套,学会部分问题结合、多问题结合和相似相关问题结合的灵活回归。
比如“南京国民政府度量衡的意义”一题,要联想到的相关知识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张謇和亨利·福特创业一成一败的原因”联想到的相关知识就更多了。
历史选答题技巧初中教案
历史选答题技巧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选答题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2. 掌握历史选答题的解题技巧。
3. 提高学生在历史选答题中的表现和成绩。
二、教学内容:1. 历史选答题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2. 历史选答题常见的解题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历史选答题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讲解:向学生详细介绍历史选答题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包括选项填空、配对、判断等不同形式的题型。
3. 分析:分析历史选答题中常见的解题技巧,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答题、排除干扰选项、根据上下文推断答案等。
4. 练习:通过历史选答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熟悉解题技巧并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5. 总结:对历史选答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和梳理,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要领。
6. 提高: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练习历史选答题,提高解题能力和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解题能力,评价学生对历史选答题的掌握程度。
3. 教学效果:定期进行小测、考试等评估学生对历史选答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进步。
五、课堂延伸:1. 可以邀请历史选答题方面的专家或老师进行分享和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选答题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反思:1. 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 不断学习历史选答题的最新发展和变化,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保持教学的活力和吸引力。
七、教材参考:1. 《中学历史选答题技巧与实战演练》2. 《历史选答题解题技巧与实例分析》3. 《历史选答题常见题型解析与练习》以上是本教案的基本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学习及解题技巧一、历史学习:似易而实难1、难在记忆——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
具体对策:硬背不如巧记,贵在每日坚持,切忌考前突击。
实用举例:①奇数法记年代1911辛亥革命、1913二次革命、1915反袁斗争和新文化运动、1917张勋复辟、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②中外史对比法1939--1945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③因果推导法市场(根本)——走私鸦片——销烟(直接)——鸦片战争④浓缩转化法戊戌变法——“变”(政治:君主立宪;经济:发展资本主义)2、难在答题——题能看懂,答案难做,容易失分。
具体对策:“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实用举例:2007年太原市中考《文综卷•历史部分》的三道题目解析。
①列举:周恩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件事(3分)1927:领导南昌起义;1935: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正确主张;1936: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叙述要简单、准确②材料解析:大国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将材料中的语句加以概括和转化出对内改革(依据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对外学习借鉴他国经验两方面即可,不要直接摘抄。
20世纪最后30年的时代特征?(4分)应包含政治(总趋势——和平与发展,国际关系特点——美苏争霸到多极化)、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科技(高科技为主、第三次科技革命)、思想文化(多元化),3、难在复习——书有几本,题海无边,难以入手,效率不高。
具体对策:文明史,历史复习的新角度;专题化,历史考试的总趋势;重基础,体现基本能力要求;重现实,适度结合热点命题。
实用举例:①2007年高考的一道选择题引发的争议;谥号、庙号、帝号、年号的差别——文科更注重积累。
②《大国崛起》热映引发的出题热;从整体设问:共同原因、经验、共同目标、启示等;从单个国家设问:如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影响(启示);关系:个别原因已包含了共同原因。
③文明史观在命题中的体现和做题的要求。
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命题更关注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大事件,如生产工具变革、三次工业革命等。
二、历史解题:公式化模式+发散思维根本原因(根源)+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最直接的称导火线)内部原因(自己的)+外部原因(对方的和环境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原因+军事原因如: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
②背景=原因(为什么)+条件(有什么)如:开辟新航路的背景③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如: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正面影响+负面影响对自身的影响+对他人的影响⑤评价人和事的方法: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进步,更要看到局限。
附:细化历史公式全套: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6、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
如王安石变法:直接动机是解决面临的社会危机;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等;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二、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内容即客观历史,是人类重大历史活动的客观记载。
活动的主体包括重要历史人物、群体、组织、机构等。
活动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态、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方面的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
一般历史内容,可从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分析。
1、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⑴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
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
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
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
②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被没收,民族资本主义恢复发展;国营企业确立领导地位、集体协作经济兴起等。
③国际经济=总格局+(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协作+竞争)如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现代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各国、各集团之间在生产、管理、资本、技术、市场、关税贸易等方面的协作与竞争等。
2、政治内容=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⑴古代政治=政局+制度+中央+地方+阶级+军事+财政+民族+对外+……如明清政治: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
⑵近现代政治=政局+制度+政体+体制+政权+政治力量+权力+权利+……如辛亥革命后的政治状况:包括政局的动荡、确立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的体制,袁世凯篡权、各派政治力量争夺权力的斗争、人民的基本权利问题等。
⑶国际政治=体系+格局+集团+合作+战争+对抗+妥协+……如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两大集团的对抗与妥协,集团内部的合作与矛盾,冷战与热战等。
3、文化内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交流+……⑴自然科学=(科学理论+科技发明)(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学+……)⑵社会科学=思想、宗教+教育+史学+文学+艺术+……⑶文化交流=(民族+对外)(传播+吸收)+文化地位+……4、事件、事态过程:准备→开始→发展或曲折→成功或失败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
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如:百家争鸣、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
对事件、事态过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动发展顺序、再分活动领域进行三、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1、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