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柳宗元(773—819),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代著名文学家,“”之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简练。
有《》《》等留存。
“小石潭”是作者所游览的一个地方,“记”是古代的一种。
题目表明这是一篇。
【答案】子厚柳河东唐唐宋八大家柳河东集文体游记【解析】学生应该识记重要的作家作品等常识,对其身世及写作特点的了解,有利于理解作品,也能感受其情怀,对提高文学素养大有帮助。
2.指出下列每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A. 参差(cēn cī )寂寥(jì liáo )摇缀(yáo zhuì)B. 篁竹(huánɡ zhú)幽邃(yōu suì)为坻(wéi dǐ)C. 为嵁(wéi kān)佁然(yǐ rán )俶尔(shūěr )D. 翕忽(xī hū)差互(cīhù)悄怆(qiāo chuànɡ)【答案】C【解析】俶尔(chùěr )3.解释词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②、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④、伐竹取道。
伐:________ _ 取:________ _⑤、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答案】⑴向西走;往西走。
⑵以……为乐。
⑶在空中游动。
⑷伐:砍伐。
取:开避。
⑸格外。
【解析】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
因此要格外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做到准确翻译。
4.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6.21《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答案
6.21 小石潭记1.写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2)佁然..不动( )(3)心乐.之( )(4)斗.折蛇行( )(5)其岸势犬牙差互..( )(6)记之而去.( )(7)悄怆幽邃..( )(8)隶.而从者( )答案:(1)特别(2)愣住的样子(3)以……为乐(4)像北斗七星那样(5)互相交错(6)离开(7)幽深极了(8)随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答案:(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2)小溪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3)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
(4)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茎蔓,(彼此)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B.四面/竹树环合C.潭中鱼可/百许头D.以其境/过清【解析】选C。
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潭中鱼/可百许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潭西南..而望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解析】选D。
D项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B、C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5.课内阅读。
(2013·苏州中考)阅读《小石潭记》前两段,完成(1)~(4)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下.见小潭( )②参差..披拂(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 )④往来翕忽..( )答案:①向下②参差不齐③表示估计数目④轻快敏捷(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答案:①(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含答案)
一、填空(8分)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2、《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三、理解性填空(8分)1、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2、《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心情愉快的句子是:3、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4、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四、内容理解(9分)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卷石底以出D、其岸势犬牙差互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五、对比阅读(11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八下三单元《小石潭记》知识点学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10 小石潭记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本文的文体“记”。
(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2)写作背景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
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属于的范畴。
2.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嵁.( )俶.尔( ) 翕.忽( ) 佁.然( ) 幽邃.( )3.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
(用“/”画出停顿)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4.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理清本文写作思路。
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 )——小潭源流——( )——交代同游者【课内探究】一、熟读课文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的音。
篁坻参差屿嵁缀佁翕怆邃龚2.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2)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3)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4)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二、整体感知3.作者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4.小石潭的特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语。
5.柳宗元为什么给这个小水潭取名“小石潭”?6.找出描写“石”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7.参照下面的句式,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1)chù()尔(2)huáng()竹(3)xi()忽(4)清liè()(5)yi()然(6)犬牙cī()互(7)qiǎo()怆幽suì()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B.古人常用多种方式来作为代称,用字来称呼,如柳子厚;用做官地点来称呼,如柳河东;用籍贯来称呼,如柳柳州,等等。
C.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D.“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怡然不动,,往来翕忽,。
(2)_,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上景物的语句是:,,。
(4)《小石潭记》中借鱼儿自由游弋的悠闲情景,从侧面写出了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
(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写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的句子是:,。
(6)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的句子是:,。
4.解释下列句中重点字词。
(1)隔篁竹篁竹:(2)为坻坻:(3)为嵁嵁:的岩石(4)青树翠蔓翠蔓:的藤蔓(5)水尤清冽尤:(6)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7)怡然不动怡然:的样子(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的样子(10)悄怆幽邃悄怆:(11)以其境过清清: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日光下澈.古义:今义:清澈(2)不可久居.古义:今义:居住(3)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前往,到某处6.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2)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蛇:名词作状语,(5)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7.一词多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卷.石底坻.嵁.犬牙差.互翕.忽佁.然悄.怆幽邃.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篁竹:(2)水尤清冽尤:(3)为坻坻:(4)为嵁嵁:(5)潭中鱼可百许头许:(6)日光下澈澈:(7)佁然不动佁然:(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10)悄怆幽邃悄怆:邃: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皆若空.游无所依C.似与游者相乐.D.其岸势犬牙差.互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2)见: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见( )(3)清: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5.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往(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______”。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永州八记”是______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①第一段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写了自己与小石潭的关系是()。
A. 爱憎分明B. 深恶痛绝C. 见仁见智D. 无可辨别答案:C2.作者为何感到“心旷神怡”()。
A. 小石潭清幽B. 鸟鸣花香C. 游人稀少D. 四季如春答案:A3.“飞泉溅玉”中的“玉”意味着()。
A. 石潭B. 水花C. 美景D. 游人答案:B4.作者对小石潭的感情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来概括()。
A. 感激B. 喜爱C. 反感D. 惊讶答案:B二、填空题1.小石潭位于()。
答案:苏州2.《小石潭记》是哪位明代文学家所写的()。
答案:宋濂3.作者在《小石潭记》中用了哪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
答案:飞泉溅玉4.小石潭被作者称为()。
答案:胜景三、简答题1.简述小石潭为作者带来的心理变化。
答: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他曾经对石潭的平凡毫不关心。
在逐渐接触后,作者对小石潭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小石潭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作者感慨于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容小石潭为“此石乃天下石”。
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山中妙趣横生,使他对生活和自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味,深入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展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
2.简述小石潭的特点。
答:小石潭位于苏州,是一处胜景。
作者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特点。
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成了壮丽的水景,小石潭中心的小岛更增添了亮点。
作者赞美小石潭是天下石,说明其形态具备独特之美,称之为胜景不为过。
小石潭的环境十分清幽,没有人烟,使得景色更加幽雅。
作者在小石潭的游玩中,感到心旷神怡,以此来形容了小石潭的清幽特点。
小石潭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尽管作者觉得这会破坏小石潭的幽静,但也表明小石潭的美丽与吸引力。
四、问答题1.“花径”在《小石潭记》的第一段中出现了多少次?答:一次。
2.作者如何描述小石潭的飞泉?答:作者通过“飞泉溅玉”这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突出了其壮丽景色。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_____)清冽.(_____)坻.(_____)嵁.(_____)怡.然(_____)俶.尔(_____)翕.忽(_____)差.互(_____)悄怆.(_____)幽邃.(_____)二、选择题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岸势/犬牙差互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C.似与/游者/相乐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 B.不可久居C.凄神寒骨 D.潭西南而望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B.凄.神寒.骨C.日光下.澈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5.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 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6.下面句子中的“以”字与“全石以为底”一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亚夫军细柳,以.备胡。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A.闻水声,如鸣珮环B.似与游者相乐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D.其岸势犬牙差互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仅高度概括了潭周围的氛围,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B.文章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欣赏景物的愉悦心情。
C.“全石以为底”一句既写出了小石潭极为罕见,又从侧面反映出水的清澈。
D.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用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反衬出潭水的清澈透明。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为山水游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一组游记中的第四篇。
这组游记名为“永州八记”。
B.《小石潭记》按游览顺序写景,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值得借鉴。
其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记》练习题集锦(50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集锦(50题附答案)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动()者()3、第一段作者从哪些反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2分)4、“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投在石头上。
请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
(2分)5、统观全文,小石潭合作者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出()()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
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
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
B.第4段,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气氛。
C.作者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由乐到忧。
D.作者虽然贬官失意,但能苦中作乐,,寄情山水,佁然自得。
10.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优美幽静,令人向往。
如果要把小石潭开发为旅游景点,聘你为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既要保持小石潭原有的特点,又要融进现代化的风格。
请结合译文写一篇导游词,要求既生动形象,又简洁明快。
(只介绍一个景点)(3分)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12.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佩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②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火写日光鱼影,勾面出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
2.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添了寻幽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村,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怆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3.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潭西南而望”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化而为鸟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C.怒而飞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二、综合性学习4.填空。
(1)《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______,是属于____的范畴。
(2)《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______,本文是______的第四篇。
三、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小石潭记(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10小石潭记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佁.然(yǐ)隶.而从者(lì)B.珮.环(pèi) 寂寥.无人(liáo)C.清冽.(liè) 往来翕.忽(xī)D.日光下澈.(chè) 参差.披拂(ch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皆若.空游无所依若:是。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潭西南望过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者高兴愉悦的心情。
5.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柳宗元(773—819),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代著名文学家,“”之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简练。
有《》《》等留存。
“小石潭”是作者所游览的一个地方,“记”是古代的一种。
题目表明这是一篇。
【答案】子厚柳河东唐唐宋八大家柳河东集文体游记【解析】学生应该识记重要的作家作品等常识,对其身世及写作特点的了解,有利于理解作品,也能感受其情怀,对提高文学素养大有帮助。
2.指出下列每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A. 参差(cēn cī )寂寥(jì liáo )摇缀(yáo zhuì)B. 篁竹(huánɡ zhú)幽邃(yōu suì)为坻(wéi dǐ)C. 为嵁(wéi kān)佁然(yǐ rán )俶尔(shūěr )D. 翕忽(xī hū)差互(cīhù)悄怆(qiāo chuànɡ)【答案】C【解析】俶尔(chùěr )3.解释词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②、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④、伐竹取道。
伐:_________ 取:_________⑤、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答案】⑴向西走;往西走。
⑵以……为乐。
⑶在空中游动。
⑷伐:砍伐。
取:开避。
⑸格外。
【解析】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
因此要格外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做到准确翻译。
4.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10 小石潭记一、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áng)清冽(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然(yǐ)D.俶尔(shū)翕忽(xī)2.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青树翠曼往来翕忽B.犬牙差互水尤清冽竹树环合C.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D.其境过清隶而从者纷至沓来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D.四面竹树/环合4.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皆若空游无所依C.其岸势犬牙差互D.四面竹树环合6.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裨形胜(增益)B.彰示来者(过来的人)C.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D.五色交辉(交相辉映)7.选择与例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词语。
(1)如鸣珮环()A.鸟鸣百啭B.不平则鸣C.百家争鸣D.一鸣惊人(2)潭中鱼可百许头()A.问渠哪得清如许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C.封官许愿D.高可二黍许(3)水尤清冽()A.怨天尤人B.无耻之尤C.以儆效尤D.效果尤佳(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A.清锅冷灶B.为官清廉C.清风明月D.水至清则无鱼8.下列对本文《小石潭记》的分析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
B.采用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语言简练优美。
C.抓住小石潭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在写景中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二、默写9.名句默写。
①坐潭上,,,,。
②文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
小石潭记》练习题(有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有答案)小石潭记》练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什么?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什么?直接写XXX的语句:水尤清洌。
借XXX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日光下澈,XXX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指方向。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形容地形险峻。
⑶凄神寒骨(凄神:)形容凄凉、萧索的气氛。
⑷悄怆幽邃:形容寂静、幽深的气氛。
⑸隶而从者(隶而从:)指追随、跟随。
4.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XXX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作者XXX时的心情:喜悦、欣赏。
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凄凉、孤独。
6.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表现水的清澈、明亮和静谧。
整段文字没有直接写到水,但是通过其他元素的描写来无处不在地写到了水。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多选)A、闻水声,如鸣佩环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XXX远逝,往来翕忽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8.解释下列多义词:⑴环:如鸣佩环(指环状);四面竹树环合(指环绕、包围)。
⑵清:水尤清洌(指清澈);以其境过清(指清幽)。
⑶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指数量大约);不可知其源(指无法知晓)。
9.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写鱼静态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写鱼动态的句子:XXX远逝,往来翕忽。
⑶写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10.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潭水的清冷、四周的寂静和自己内心的忧伤。
二、阅读理解、分析11.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从XXX向西行走120步。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四面的竹树环绕,寂静无人,凄凉萧索,悄然幽深。
因为环境过于清幽,不适合久居,只能记录下来后离开。
12.回答下边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为为坻为屿为宫室器皿B.之乃记之而去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D.尔尔远逝惟手熟尔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5小题,共225.0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4分)①伐竹取道伐:②下见小潭见: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④以其境过清清: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译文: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译文: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6.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7.给加线的字注音篁()竹卷()石底以出为坻()怡() 然不动寂寥()无人翕()忽幽邃()犬牙差()互8.理解填空(2分)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句子:理由:10.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1.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1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答:13.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2分)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15.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4分)16.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7.《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1分)18.文学常识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答案】1. B2.①砍伐②看见③大约④凄清3.①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②四面有竹子和树木围绕,寂静空寥,没有一人。
4.①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②顺着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流的岸势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有的地方露出水面,有的地方被淹没了,或现或隐。
5.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6.(1)玉环、环绕(2)清凉、凄清(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7.huáng quán chí yǐ liáo xī suìcī8.全石以为底俶尔远逝,往来翕乎鱼水9.(3分)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1)表示约数,左右;(2)斗: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北斗星一样;(3)感到凄凉;(4)停留。
11.(2分)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12.(4分)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3.(2分)评分点: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14.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5.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而本文中,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2分)。
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2分)。
16.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17.柳宗元18.①抒情议论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A项“为”的意思依次为“成为”、“做,雕刻”;B项“之”的意思都是“代词,代事”;C项“乃”的意思依次为“于是,就”、“竟然”;D项“尔”的意思依次为“……的样子”、“罢了”。
根据以上分析,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注意本题中“见”、“可”、“清”的解释。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
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
本题中要注意“下”、“冽”、“环”、“寂寥”等词语的解释。
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
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字字落实。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此题翻译时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佁然”“西南”“斗、蛇”。
5.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文言文语句断句的原则一般有:借助语法结构划分、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划分、根据文意划分、按意义兼顾音节划分、由古文化知识划分等。
本题两句可按意义划分,注意主谓之间要停顿。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6.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主要是一词多义现象,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积累,定期分类整理,加强记忆。
7.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音的识记能力。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的积累,我们平时要经常把积累的内容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
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此题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卷、差、坻、怡”。
8.本题考查学生对写景角度的理解能力。
写景的角度有很多,从人的感觉的角度一般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多角度写景的作用有固定的模式,一般为:可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
柳宗元在散文《小石潭记》中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乎”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及写作特色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不管选择哪个角度,都要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分析它写的是什么内容,采用这种语言起到了什么效果。
示例: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0.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此题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斗”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像北斗星一样;“凄”意动用法,感到凄凉。
1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应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来考虑。
当时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又没有一个好友,又没有实权,心中很是孤单寂寞,虽是游山玩水,但内心很是苦闷。
作者于是只好借景抒怀。
故本文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1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
为某一景点写简介,一般可以从自然风光、特产资源、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来进行。
本题从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内涵方面介绍即可。
语言要生动、简洁,富有感染力。
1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品味赏析能力。
品味句子的精彩之处可以根据句子的具体内容,从表现的是什么或表达了什么两个角度来回答。
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斗折蛇行”形象地描写出潭水流出,形成的小溪曲曲折折,若隐若现的样子。
作者准确地写出了自己所见景物的特点。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感及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
作者写作此文时(唐顺宗永贞元年)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永州地处荒僻贫瘠,人烟稀少,生活十分艰苦。
到永州后,朋友被杀,老母去世,自己不断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陷害、恐吓。
作者正值施展才华之时,却一贬十年,后又被贬到更为偏远的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