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三部曲式剖析共15页

合集下载

andan单三部曲式分析

andan单三部曲式分析

andan单三部曲式分析
案例一:
单三部曲式的特点是首尾呼应,形成向内的自我封闭结构.另外之所以称为“单”而不是“复”在于首尾的两个A是单乐段结构,结构简单,主题明晰,调式统一.由于单三部曲式一般属于小型结构,其中的B段通常与A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点上比复三...
案例二: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

案列三:
单三部曲式分类
根据中段不同可分为:
(1)展开性的三段式(单主题三段式):A + A1 +A
(2)对比性的三段式(双主题/多主题三段式):A + B + A或A +(BC)+ A
(3)综合性的三段式A + BA1 + A 或A + A1 + B
案例三:
单三部曲ABA没有前奏,只有A段(呈现部)和再现部
A段经常被分为2-3段,再现部第2-3段会进行边走。

所有A段都与B 段有着较大的反差,经常是活泼的,不会特别复杂。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
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再现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并列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

这是歌曲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它的第一部分—A段与单二部曲式A段的结构原则相似,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第二部分—B段又称“中部”,同A段形成明显的对比(经常出现新的对比性的音乐材料,音乐形象也常有较强的对比);第三部分—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第三段C:因为需要表达非常伤感的情绪,所以不可 能再现第一乐段表述幸福梦境的A主题,甚至调也不 可能完全再现A大调。但是,它毕竟从急速的宣叙性 陈述和展开性陈述又回到了歌谣式的体裁和呈示性 陈述。音乐从慢速度、2/4拍和A大调中引入(2小 节),实现了调回归。而后是并列性的第三支歌调, 为“4+4+6”三句结构乐段,其中最后一句转a小 调完满结束。
第四章 单三部曲式

1、单三部曲式的定义 音乐分三个阶段陈述,每一个阶段的结构规
第一节 概述
模相当于单一部曲式,其整体结构即为单三 部曲式。
结构特点: 单三部曲式较单二部曲式在结构时值比例上
更为自由。 这是 因为 单 二部 曲 式的 结 构必须通过两个 “差不多大的结构段落”来求得整体平衡。 所以,单二部曲式一般都不作大的动力性发 展,连第一部分内的结构也以方整性结构为 多见。
并列单三部曲式在西方,通常是使用在音乐
无论是情绪或情节发展都不允许再回到开始 状态的那些作品中。特别是一些含戏剧性音 乐或含故事情节的声乐作品中。 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第11首 《春梦》即如此(实例分析,欣赏1-3-9一二 部分)见谱例集28
它的第一段A:描写诗人梦见了美好的春天、
美丽的姑娘等,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音乐采用明朗的A大调、稍快的速度和 6/8拍,从引子到主题,都充满了朝气和欢乐。 结构为:引子4小节。主体部分为“4+6”的 收拢乐段;
中段B:表现作为一位失恋者,诗人从梦中醒
来后所感到的寒冷和悲哀。音乐在这一段落 里几乎是改变了体裁。宣叙性的戏剧旋律片 断在对比的急速进行中不断模进转调,它从 属小调e开始,先后经历了d 小调、g小调最 后到达a小调,并且用同名小调准备A大调再 现,为“4+4+4”的三 单三部曲式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单三

第三章 单三部曲式

第三章  单三部曲式

三、单三部曲式的附加结构
• 作为其它曲式组成部分的单三部曲式一般没有引子、连接、 作为其它曲式组成部分的单三部曲式一般没有引子、连接、 尾声,而作为独立作品的单三部曲式则往往有引子、连接、 尾声,而作为独立作品的单三部曲式则往往有引子、连接、 尾声。 尾声。 •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和灵活性,所以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连接或尾声。 和灵活性,所以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连接或尾声。连接一 般出现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 般出现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有时中部的尾部常化为连接 而形成开放性结构。 而形成开放性结构。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1、再现单三部曲式 、 • 基本图示:┌──A──┐┌──B───┐┌──A──┐ 基本图示: • a a1 b b1 a a2 ┨┠──┼──┨ ┠──┼──┨ ┠──┼──┨┠ ┨┠ ┨ ┨ • (1)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 A 乐段 乐段——可能由各类乐段构成,包括复乐段、扩充展开 可能由各类乐段构成, 可能由各类乐段构成 包括复乐段、 型乐段。 型乐段。 • B乐段 乐段——称为中部。 称为中部。 乐段 称为中部
一、概述
•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为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 结构。 结构。 •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单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 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 性。 •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也可作为其它曲式的组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 成部分。 成部分。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2、并列单三部曲式 、 • 基本图示 基本图示: • ┌──A──┐┌──B───┐┌──A──┐ • a a1 b b1 c c1 ──┼──┨┠ ┨┠──┼──┨ ──┼──┨ ┠──┼──┨┠──┼──┨ ┠──┼──┨ • (1)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 A 乐段 乐段——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 B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 C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但在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可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但在调性、速度、 能有再现因素。 能有再现因素。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2)中部类型: )中部类型: ①移调中部——A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移调中部 ②展开中部——A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展开中部 ③派生中部——B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乐段主题与A 派生中部 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④对比中部——新材料构成。 新材料构成。 对比中部 新材料构成 ⑤混合中部——前述② ③ ④两者的混合。 混合中部 前述② 两者的混合。 前述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3)A 乐段再现 称为部再现部。 ) 乐段再现——称为部再现部。 称为部再现部 再现部类型: 再现部类型: ①静止再现—严格再现。包括 Fine 严格再现。 静止再现—严格再现 D.C
②动力再现—变化再现。表现在:旋律装饰、改变织 体、 变化再现。 动力再现 变化再现 表现在:旋律装饰、 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2、并列单三部曲式 、 基本图示 基本图示: ┌──A──┐┌──B───┐┌──A──┐ a a1 b b1 c c1 ──┼──┨┠ ┨┠──┼──┨ ──┼──┨ ┠──┼──┨┠──┼──┨ ┠──┼──┨ (1)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A 乐段 乐段——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B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C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但在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可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但在调性、速度、 能有再现因素。 能有再现因素。
一、概述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为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 结构。 结构。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单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 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 性。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也可作为其它曲式的组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 成部分。 成部分。

单三部曲式剖析

单三部曲式剖析

因为其结构的三部分在结构、音调、节奏等 方面,或多或少地会存在某种联系: 1、可能通过用同一材料构成的引子、间奏和 尾声贯穿。 2、用综合性的尾声来与前面材料遥相呼应, 所以其结构的第三部分虽然没有主题再现, 但乐曲的结构仍然完整统一。
它与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1、第三部分没有主题再现,但是,必须实现 调性回归。因为,“调性再现”是音乐恢复 调性平衡的最起码条件。 2、并列单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还经常通过速 度或织体再现来协助实现与第一部音乐的呼 应。
并列单三部曲式在西方,通常是使用在音乐
无论是情绪或情节发展都不允许再回到开始 状态的那些作品中。特别是一些含戏剧性音 乐或含故事情节的声乐作品中。 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第11首 《春梦》即如此(实例分析,欣赏1-3-9一二 部分)见谱例集28
它的第一段A:描写诗人梦见了美好的音乐分三个阶段陈述,每一个阶段的结构规
第一节 概述
模相当于单一部曲式,其整体结构即为单三 部曲式。
结构特点: 单三部曲式较单二部曲式在结构时值比例上
更为自由。 这是 因为 单 二部 曲 式的 结 构必须通过两个 “差不多大的结构段落”来求得整体平衡。 所以,单二部曲式一般都不作大的动力性发 展,连第一部分内的结构也以方整性结构为 多见。

2、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单三部曲式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单三
部曲式两种类型。 再现单三部曲式即ABA结构样式。 并列单三部曲式不含主题再现,它由ABC三段 音乐并列陈述结构而成。
其间需要强调的是:
虽然单二、单三部曲式都有并列与再现之分,
但是在西方音乐的单二部曲式中,并列组合 原则和并列类型是主要的,而在单三部曲式 中,再现组合原则和再现类型就更显重要。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一、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二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一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示: a b a (a`)呈示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一。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示出来,而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一步的发展或引入对比因素;而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大大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一,从而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立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大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而它一单一、单二曲式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无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用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广泛适用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音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为呈示段。

它与单二的第一部分相仿,是一个呈示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一段以平行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方面,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二、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示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比,而是呈示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又由于常常采用呈示性的写法,至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示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行,故常常引进调式对比。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1、再现单三部曲式 、 基本图示:┌──A──┐┌──B───┐┌──A──┐ 基本图示: a a1 b b1 a a2 ┨┠──┼──┨ ┠──┼──┨ ┠──┼──┨┠ ┨┠ ┨ ┨ (1)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A 乐段 乐段——可能由各类乐段构成,包括复乐段、扩充展开 可能由各类乐段构成, 可能由各类乐段构成 包括复乐段、 型乐段。 型乐段。 B乐段 乐段——称为中部。 称为中部。 乐段 称为中部
三、单三部曲式的附加结构
作为其它曲式组成部分的单三部曲式一般没有引子、连接、 作为其它曲式组成部分的单三部曲式一般没有引子、连接、 尾声,而作为独立作品的单三部曲式则往往有引子、连接、 尾声,而作为独立作品的单三部曲式则往往有引子、连接、 尾声。 尾声。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和灵活性,所以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连接或尾声。 和灵活性,所以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连接或尾声。连接一 般出现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 般出现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有时中部的尾部常化为连接 而形成开放性结构。 而形成开放性结构。
单三部曲式实例分析曲目
9、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第一册第32页)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 第一册第 页 10、门德尔松《失掉的欢乐》(第一册第34页) 、门德尔松《失掉的欢乐》 第一册第 页 11、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二册第204页)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三乐章(第二册第 页 12、肖邦《玛祖卡》(第一册第81页) 、肖邦《玛祖卡》 第一册第 页 13、舒伯特《我的家》(第一册第75页) 、舒伯特《我的家》 第一册第 页 14、蒋祖馨《老人的故事》(第一册第59页) 、蒋祖馨《老人的故事》 第一册第 页 15、贺绿汀《摇篮曲》(第一册第56页) 、贺绿汀《摇篮曲》 第一册第 页

曲式分析——精选推荐

曲式分析——精选推荐

曲式分析⼀、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 a b a (a`)呈⽰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出来,⽽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步的发展或引⼊对⽐因素;⽽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从⽽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它⼀单⼀、单⼆曲式⼀样,是⼀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泛适⽤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部分为呈⽰段。

它与单⼆的第⼀部分相仿,是⼀个呈⽰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段以平⾏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是呈⽰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由于常常采⽤呈⽰性的写法,⾄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故常常引进调式对⽐。

曲式基础知识——单三部曲式

曲式基础知识——单三部曲式

曲式基础知识——单三部曲式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BC”)。

各部分的功能功能和声调性结构呈示段呈示性功能,较稳定较简单,常在主调上完全终止,有时也在属调上完全终止。

并行的二段式中段不稳定功能多出现离调、转调、模进等,不要求用完全终止,有时停留在主调属和声上。

很少是稳定性乐段,常是几个乐句构成的不稳定乐段。

再现段再现功能同呈示段。

若呈示段没有结束在主调上,再现段回主调再现。

单三部曲式分类:1、根据中段不同可分为:(1)展开性的三段式(单主题三段式):A + A1 +A(2)对比性的三段式(双主题/多主题三段式):A + B + A或A +(BC)+ A(3)综合性的三段式A + BA1 + A 或 A + A1 + B2、与再现二段式的“半再现”相比,三段式再现段的“全再现”的突出特点:(1)它在曲式结构地位上更加明确、全面地突出了呈示段的音乐形象和再现时的主导作用(2)在曲式结构地位上、比例上更完整。

明确地体现了该曲式“起、开、合”的结构原则。

(3)有了平衡对称、总结概括作用的“合”部分就可以使中间与两端的对比幅度加大甚至可以只有对比而不要求统一。

(4)使用多种不同的再现,可以进一步表达基本形象内容各种完整有机的发展过程。

展开型三段式:1、特点:中段不使用新材料而是对已有材料作展开性处理。

(1)它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前面已经陈述过的;(2)它不受原形的限制,作可识别的变形发展。

2、展开性中段分析的要点:(1)找出展开材料的“来源”——越具体越好:(可能在内声部或不重要的声部)(2)说明展开的方法:声部换位改变厚薄调式变体(主要指同主音大小调)转调模进截段发展和声变奏对比性三段式:1、特点:中段使用新的材料进行对比即双主题三段式。

2、两种对比形式:派生性对比:(1)中段主题与呈示段主题形成对比的同时,在“主题材料”、“音乐形象”或上述两者和呈示段保持着“潜在联系”。

单三部曲式剖析

单三部曲式剖析

? 第三段C:因为需要表达非常伤感的情绪,所以不可 能再现第一乐段表述幸福梦境的 A主题,甚至调也不 可能完全再现 A大调。但是,它毕竟从急速的宣叙性 陈述和展开性陈述又回到了歌谣式的体裁和呈示性 陈述。音乐从慢速度、 2/4拍和A大调中引入( 2小 节),实现了调回归。而后是并列性的第三支歌调, 为“4+4+6”三句结构乐段,其中最后一句转 a小 调完满结束。
2、并列单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还经常通过速 度或织体再现来协助实现与第一部音乐的呼 应。
? 并列单三部曲式在西方,通常是使用在音乐 无论是情绪或情节发展都不允许再回到开始 状态的那些作品中。特别是一些含戏剧性音 乐或含故事情节的声乐作品中。
? 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第11首 《春梦》即如此(实例分析,欣赏1-3-9一二 部分)见谱例集28
? 2、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单三部曲式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单三 部曲式两种类型。
? 再现单三部曲式即ABA结构样式。
? 并列单三部曲式不含主题再现,它由ABC三段 音乐并列陈述结构而成。
? 其间需要强调的是:
? 虽然单二、单三部曲式都有并列与再现之分, 但是在西方音乐的单二部曲式中,并列组合 原则和并列类型是主要的,而在单三部曲式 中,再现组合原则和再现类型就更显重要。
? 这种在主大调开始后,又在同名小调结束的 作法,比起通常从小调开始、在同名大调结 束的写法要少见,但它正符合这一首乐曲特 定内容的表现需要,从A大调开始而在a小调 再现的做法,也属于调性统一之列。这种特 殊处理使最后一句歌声色彩变得暗淡了许多。
? 作业:门德尔松《无词歌》之《威尼斯船歌》 (Op.19之No.6)谱例集1,p32
第四章 单三部曲式
?
第一节 概述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 这种在主大调开始后,又在同名小调结束的 作法,比起通常从小调开始、在同名大调结 束的写法要少见,但它正符合这一首乐曲特 定内容的表现需要,从A大调开始而在a小调 再现的做法,也属于调性统一之列。这种特 殊处理使最后一句歌声色彩变得暗淡了许多。
❖ 作业:门德尔松《无词歌》之《威尼斯船歌》 (Op.19之No.6)谱例集1,p32
❖ 第三段C:因为需要表达非常伤感的情绪,所以不可 能再现第一乐段表述幸福梦境的A主题,甚至调也不 可能完全再现A大调。但是,它毕竟从急速的宣叙性 陈述和展开性陈述又回到了歌谣式的体裁和呈示性 陈述。音乐从慢速度、2/4拍和A大调中引入(2小 节),实现了调回归。而后是并列性的第三支歌调, 为“4+4+6”三句结构乐段,其中最后一句转a小 调完满结束。
第四章 单三部曲式

第一节 概述

❖ 1、单三部曲式的定义
❖ 音乐分三个阶段陈述,每一个阶段的结构规 模相当于单一部曲式,其整体结构即为单三 部曲式。
❖ 结构特点:
❖ 单三部曲式较单二部曲式在结构时值比例上 更为自由。
❖ 这是因为单二部曲式的结构必须通过两个 “差不多大的结构段落”来求得整体平衡。 所以,单二部曲式一般都不作大的动力性发 展,连第一部分内的结构也以方整性结构为 多见。
❖ 聂耳《铁蹄下的歌女》欣赏060417-10谱例集 1,p73
❖ 1、可能通过用同一材料构成的引子、间奏和 尾声贯穿。
❖ 2、用综合性的尾声来与前面材料遥相呼应, 所以其结构的第三部分虽然没有主题再现, 但乐曲的结构仍然完整统一。
它与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1、第三部分没有主题再现,但是,必须实现 调性回归。因为,“调性再现”是音乐恢复 调性平衡的最起码条件。

单三部曲式的基本曲式结构及类型

单三部曲式的基本曲式结构及类型

单三部曲式的基本曲式结构及类型单三部曲式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创作结构,在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

本文将介绍单三部曲式的基本曲式结构及类型。

一、基本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起源”、“发展”和“终结”。

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特点。

1.起源:起源部分主要引入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情感和冲突,为故事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需要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描绘出引人入胜的开场,烘托出悬念和冲突,为接下来的发展部分打下扎实的基础。

2.发展:发展部分是整个故事的核心部分,通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发展,推动故事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需要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的内心变化和外在行为,展示出复杂的情感关系和故事的高潮迭起,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和情感共鸣。

3.终结:终结部分是整个故事的收尾,通过解决冲突、回归平静或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来结束故事。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需要恰到好处地安排故事的结局,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留下悬念,使读者在结束后留有余味,对整个故事有所思考。

二、曲式类型单三部曲式有多种类型,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爱情三部曲:以爱情为主题,通过起源、发展和终结三个部分,描绘出两个人之间的相识、相知和相爱的过程。

在情感的渲染上,注重表现恋人们的甜蜜、痛苦和坚守,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真挚和复杂。

2.成长三部曲:以主人公成长为主线,通过起源、发展和终结三个部分,揭示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以及他们逐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过程。

在情感的呈现上,关注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和外部环境对其成长的影响,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探险三部曲:以冒险和探索为主题,通过起源、发展和终结三个部分,描绘主人公在未知领域中的探险和冒险经历。

在情感的表达上,突出主人公的勇敢、坚韧和智慧,让读者感受到冒险精神的伟大和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

4.悬疑三部曲:以悬疑和推理为主题,通过起源、发展和终结三个部分,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步步解开谜团。

曲式欣赏与分析

曲式欣赏与分析

曲式欣赏与分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乐曲欣赏分析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信息1班姓名:康佳伟学号:32一、单三部曲式举例:《长江之歌》作曲:王世光作词:胡宏伟分析:A段为前8小节,即前两句歌词。

在A段中除了第二句末端略有不同之外,基本上是第一句的重复。

B段为中间8小节,即中间两句歌词。

乐句起头改用更高的音符,很明显地从上一段进入下一段,前两节提高了三度。

第二句末的“6”音是全曲最高音,将歌曲推向高潮。

A’段为末尾前8小节,即重复段前两句歌词。

除了第二句末端与A段略有不同,其他完全与A段一致。

从以上分析来看《长江之歌》完全符合单三部曲式的特点,充分再现了A段主题乐思,使整首乐曲的形象和结构以及内容保持统一。

二、复三部曲式举例:《G大调小步舞曲》作曲:贝多芬分析:首先为该乐曲的完整图示结构。

A B Aa b c d a b第一部分(A)独立构成单二部曲式,包括前四行,为不带再现的二段体。

主题典雅端庄。

第二部分(B)也是单二部曲式,包括后四行。

主题轻盈活泼,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符合复三部曲式的特点。

第三部分(A)完全再现第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准确再现。

中间部分与两端形成鲜明对比,符合复三部曲式的特点。

三、回旋曲式举例:《献给爱丽丝》作曲:贝多芬分析:?《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

主部: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

然后,转到C大调,它是A小调的关系大调,情调顿时明朗起来。

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

第一插部: B段转到F大调上,出现一个新的曲调,?这个曲调,感情更加明朗。

主部: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

第二插部:C段多用和弦,气氛有了转换。

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

接下去,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

表现热烈的情感。

主部: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

第三章 单三部曲式

第三章  单三部曲式

三、单三部曲式的附加结构
• 作为其它曲式组成部分的单三部曲式一般没有引子、连接、 作为其它曲式组成部分的单三部曲式一般没有引子、连接、 尾声,而作为独立作品的单三部曲式则往往有引子、连接、 尾声,而作为独立作品的单三部曲式则往往有引子、连接、 尾声。 尾声。 •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和灵活性,所以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连接或尾声。 和灵活性,所以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连接或尾声。连接一 般出现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 般出现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有时中部的尾部常化为连接 而形成开放性结构。 而形成开放性结构。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2)中部类型: )中部类型: • ①移调中部——A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移调中部 • ②展开中部——A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展开中部 • ③派生中部——B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乐段主题与A 派生中部 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 ④对比中部——新材料构成。 新材料构成。 对比中部 新材料构成 • ⑤混合中部——前述② ③ ④两者的混合。 混合中部 前述② 两者的混合。 前述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2、并列单三部曲式 、 • 基本图示 基本图示: • ┌──A──┐┌──B───┐┌──A──┐ • a a1 b b1 c c1 ──┼──┨┠ ┨┠──┼──┨ ──┼──┨ ┠──┼──┨┠──┼──┨ ┠──┼──┨ • (1)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 A 乐段 乐段——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 B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 C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但在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可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但在调性、速度、 能有再现因素。 能有再现因素。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调关系大小调这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的乐曲在结构上音乐材料的处理上发展上都有这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的乐曲在结构上音乐材料的处理上发展上都有一些特点它有以对比的其他材料构成的引子和结尾
单三部曲式
实例分析(四) 门德尔松《无词歌》op.62.no.3《葬礼进行曲》 结构图: 引子(4)+‖∶A(8)∶‖+B(12)+A’(12)+结尾(4) e小调 属调 e小调 e小调 G大调(关系大小调)
这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的乐曲,在结构上,音乐材料的处理上发展上都有 一些特点,它有以对比的其他材料构成的引子和结尾。 曲式的第一部分的乐段呈示(5-12小节)后有一次织体稍加变化的反复。 中部依据基本主题的材料以外也应用了引子的材料。中部音乐发展中出现了较明 显的对比,形成了高潮的持续,并直接影响到对再现部的处理。 再现部继续了中部的激动情绪,用改变主要曲调的和声,调性方法使用平行大小 调离调的和声来改变音乐的性格,加以不同的力度和表情,使音乐形象产生 了变化。 再现部的内部结构也有较大的扩充,在下属调性上的流连及引子节奏型的综合, 再现段的音乐体现出动力性的动能。

单三部曲式带再现的单三部

单三部曲式带再现的单三部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C”)。

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这是歌曲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它的第一部分—A段与单二部曲式A段的结构原则相似,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第二部分—B段又称“中部”,同A段形成明显的对比(经常出现新的对比性的音乐材料,音乐形象也常有较强的对比);第三部分—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当然,这种再现可以是原封不动地完全再现,标记为:║:A ║B:║;也可以是变化、发展的再现,寻孓是第三部分的音乐材料来自第一部分,其中大部分可以重复,但也可以根据旋律发展与歌词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变化和展开,这时第三部分的A,可标记为A ,以别于完全重复的A。

下面是几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歌曲实例,供分析、参考。

如《长江之歌》(胡宏伟词,王世光曲)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A段是复乐段结构;B段是A段的派生性对比,旋律在低音区逐渐上行,通过节奏变化推向高潮;第三部分A'段是稍加变化的再现,结尾处扩充了四小节,这样结束更为完满。

又如《唱支山歌给党听》(焦萍词,践耳曲):A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此母亲;B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含恨泪淋淋。

歌曲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旋律采用了宫调式(大调式),突出了明郎的色彩。

B段与A段是并置式的对比,出现了全新的音调,在深沉的羽调式(小调式)上用特强音和切分节奏加强力度,使A、B段构成强烈的对比。

再现段A'是变化重复(同头换尾),这是由于歌曲终止的需要。

男声独唱《远航》(陈徐词,践耳曲)是一首很有艺术魅力的歌曲,也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迎着朝阳,乘风破浪,我驾驶着巨轮出海去远航。

单三部曲式带再现的单三部

单三部曲式带再现的单三部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C”)。

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这是歌曲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它的第一部分—A段与单二部曲式A段的结构原则相似,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第二部分—B段又称“中部”,同A段形成明显的对比(经常出现新的对比性的音乐材料,音乐形象也常有较强的对比);第三部分—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当然,这种再现可以是原封不动地完全再现,标记为:║:A ║B:║;也可以是变化、发展的再现,寻孓是第三部分的音乐材料来自第一部分,其中大部分可以重复,但也可以根据旋律发展与歌词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变化和展开,这时第三部分的A,可标记为A ,以别于完全重复的A。

下面是几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歌曲实例,供分析、参考。

如《长江之歌》(胡宏伟词,王世光曲)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A段是复乐段结构;B段是A段的派生性对比,旋律在低音区逐渐上行,通过节奏变化推向高潮;第三部分A'段是稍加变化的再现,结尾处扩充了四小节,这样结束更为完满。

又如《唱支山歌给党听》(焦萍词,践耳曲):A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此母亲;B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含恨泪淋淋。

歌曲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旋律采用了宫调式(大调式),突出了明郎的色彩。

B段与A段是并置式的对比,出现了全新的音调,在深沉的羽调式(小调式)上用特强音和切分节奏加强力度,使A、B段构成强烈的对比。

再现段A'是变化重复(同头换尾),这是由于歌曲终止的需要。

男声独唱《远航》(陈徐词,践耳曲)是一首很有艺术魅力的歌曲,也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迎着朝阳,乘风破浪,我驾驶着巨轮出海去远航。

单三部曲式带再现的单三部

单三部曲式带再现的单三部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C”)。

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这是歌曲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它的第一部分—A段与单二部曲式A段的结构原则相似,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第二部分—B段又称“中部”,同A段形成明显的对比(经常出现新的对比性的音乐材料,音乐形象也常有较强的对比);第三部分—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当然,这种再现可以是原封不动地完全再现,标记为:║:A ║B:║;也可以是变化、发展的再现,寻孓是第三部分的音乐材料来自第一部分,其中大部分可以重复,但也可以根据旋律发展与歌词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变化和展开,这时第三部分的A,可标记为A ,以别于完全重复的A。

下面是几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歌曲实例,供分析、参考。

如《长江之歌》(胡宏伟词,王世光曲)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A段是复乐段结构;B段是A段的派生性对比,旋律在低音区逐渐上行,通过节奏变化推向高潮;第三部分A'段是稍加变化的再现,结尾处扩充了四小节,这样结束更为完满。

又如《唱支山歌给党听》(焦萍词,践耳曲):A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此母亲;B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含恨泪淋淋。

歌曲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旋律采用了宫调式(大调式),突出了明郎的色彩。

B段与A段是并置式的对比,出现了全新的音调,在深沉的羽调式(小调式)上用特强音和切分节奏加强力度,使A、B段构成强烈的对比。

再现段A'是变化重复(同头换尾),这是由于歌曲终止的需要。

男声独唱《远航》(陈徐词,践耳曲)是一首很有艺术魅力的歌曲,也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迎着朝阳,乘风破浪,我驾驶着巨轮出海去远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