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电大期复习——《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问答)三、名词解释: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权力: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重叠共识: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
5.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7.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宪政: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12.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14.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引言: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原理和概念。
本文将对一些关键的政治学原理进行解释,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其核心理念是人民的主权和政府的代表性。
民主制度通过选举和公民参预来实现政府的合法性和责任性。
在民主国家中,政府的权力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公民有平等的参预权利,可以通过投票和言论自由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利益。
二、权力分立权力分立是一种政治组织原则,旨在避免政府滥用权力。
根据权力分立原则,政府的权力应该被分散到不同的机构中,例如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
这种分立可以确保各个机构相互制衡,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
三、社会契约社会契约是一种政管理论,旨在解释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
根据社会契约理论,人们在进入社会时,自愿抛却一部份自由,以换取政府的保护和服务。
政府则有责任保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否则人民有权推翻不履行社会契约的政府。
四、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关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组织的信念体系。
意识形态可以是宗教、民族主义、共产主义等,它们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在政治学中,意识形态时常与政治党派和政策相关联,它们对政治决策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五、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指一群人或者组织,共同追求特定利益的团体。
利益集团可以是工会、商会、环保组织等,它们通过组织和游说来影响政府的政策和决策。
在政治学中,利益集团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政治力量的分布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
六、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者促进公共利益而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政策可以涉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它们对社会发展和公民福祉具有重要影响。
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过程,以提供更有效和公正的政策建议。
结论:政治学原理是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的重要工具。
本文对民主、权力分立、社会契约、意识形态、利益集团和公共政策等概念进行了简要解释。
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的本质和运作方式,为社会和政治发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完整版)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进行的社会活动。
2【政治学】广义上的政治学是指作为一种社会科学重要学科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它的外延及其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狭义上的政治学就是政治学基本原理。
现象的科学。
3【政治科学】系统,解释或叙述某一政治现象的理论活动。
4【政治人】5【政治家】6【政治关系】特定的利益,围绕政治权力而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7【权力】8【政治权力】益关系或其他因素对特定社会客体形成的制约关系。
9【国家权力】的政治力量。
10【主权】11【社会公共权力】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即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
12【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社会成员为获得或保持某种利益,在群体生活中拥有的可以作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或不作某种行为的特定资格。
这种资格是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与义务构成统一关系。
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
13【政治权利】理等政治生活的特定资格。
14【合法性权利】合法性权力的获得将大大减少统治成本。
15【公民权利】16【强制性权利】对权力客体的威胁和威胁的可信性。
17【人格型权利】他人的力量。
18【监督权】人员的工作检查、评定,和监督政府的执法行为方面。
19【正义】人应得的本分。
20【社会正义】21【平等】质上的平等,即人是平等的动物,也被认为是一种分配原则,指人与人之间应在收入、社会机会和政治权利等分配上平等。
22【自由】广义而言,自由就是一个人按照其意志去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一般被划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两种。
23【政策】是指政治决策的最终结果和表现形式。
24【政策实施方式】是指政策实施机关及实施这为完成政策执行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方法,如行政、法律、经济和教育说服法等。
25【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在特定利益基础上,为实现和获得政治权力、权利和利益的政治活动。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5、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6、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7、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8、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9、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10、二元君主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形式上由君主与议会共同掌握,但实际上较大权力为君主所有,政府也对君主负责,议会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11、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12、议会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由议会执掌,通过选举产生的总统一般是权力的象征,而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
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
政治学原理
(3).政治团体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稳定密切相关。
7、权力的基本特征
(1)、主体的制约权数越大,其权力就越大;
(2)、被影响和制约的主体的力量越大,影响和制约主体的权力就越大。
(3)、主体所影响和制约的其他主体的价值资源,一般总是朝有利于主体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方向投入的,在没有其它方面的制约的前提下,主体所影响和制约的价值资源总有当成自己的价值资源来看待。
12、政治关系的基本特点
:①政治关系是政治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政治角色既包括个人,如公民、政治家、政府官员,也包括集体,如政党、政治团体、政府机关、国家等。②政治关系是个人和团体在政治生活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社会政治生活之外发生的任何关系都不是政治关系,即使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例如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就不是政治关系而是经济关系。③发生政治关系的直接动因是这样或那样的政治利益。
(1)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首先是指阶级这个人类社会共同体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形成的,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其余的特征都是由这一本质特征派生出来的,这就是阶级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其次,划分阶级的首要依据是经济地位,即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因此,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12、集权:指决策权力和行动决定完全保留最高管理者决定。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
它涉及到政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等。
在政治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原理和概念,这些原理和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推动政治研究的发展。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政治学原理的详细解释:1. 主权: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拥有独立的权力和控制权。
主权原理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拥有独立的政治实体,可以自主决定其内外事务。
2. 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强调人民的参与和权力分散。
民主原理认为政府应该由人民选举产生,并为人民服务。
3. 法治:法治是一种政治理念,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对政府行为的限制。
法治原理认为政府应该受到法律的制约,不得滥用权力。
4. 平等:平等是指每个人在法律和社会权利上应该享有相同的地位和机会。
平等原理认为政府应该保障每个人的平等权利,不得歧视或偏袒任何人。
5. 自由:自由是指个人在法律和社会规范下享有的行动和选择的权利。
自由原理认为政府应该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不得过度干预个人的行为。
6. 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指追求公平和公正的社会价值观。
社会正义原理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合理的分配和社会福利政策来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7. 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是指一套关于政治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仰和思想体系。
政治意识形态原理认为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是受到政治信仰和思想影响的。
8.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行为的模式。
政治文化原理认为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是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的。
9.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个人或群体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活动的行为。
政治参与原理认为政府应该鼓励和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增强民主的实践。
10. 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是指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根本性改变。
政治变革原理认为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和引导政治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政治学原理的详细解释,这些原理帮助我们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研究和分析政治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政治
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行为主义
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3、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一般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5、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法治
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7、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8、利益集团
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9、民主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或(狭义的政治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政体: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或阶级统治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4、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护或参与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或习惯形式的统称。
6、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7、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体现。
8、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9、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指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过程,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基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不掌握实际权力,是“虚位”国家元首,政府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 并对议会负责,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 重新举行大选。
1、政治: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政治学:是指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6、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 后产生,对总统负责,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 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3、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4、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7、复合制:是指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如共和国、州、盟、邦)结合组成。
28、联邦制:又称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如共和国、州、盟、邦)结合组成)5、公共权力:一般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政治自由,政治参与和社会平等三个方面的权利。
29、联邦制实际上是一种国家的联盟,它是若干独立的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
6、 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7、个人利益:是指从公民个人角度出发,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基础之上,源于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物质及精神需要。
30、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政府的实质和活动的内容。
31、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实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政治学原理全部名词解释及解答
1. 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 氏族: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
3. 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
4. 政体:所谓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5. 民族:所谓民族就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体制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6. 政党:所谓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7. 革命:所谓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8. 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9. 政治学: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10.君主制:所谓君主制是最高国家权力事实或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一般是世袭的。
11.共和制:所谓共和制是无论象征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还是实际行使国家权力机关都是通过某种形式的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严格的任期限制。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 / 2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0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0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0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民主化的意义是什么?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0政党具有哪些特性?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0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体现.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是合法行为.是通过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局限于政府决策,政治参与包括公民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相关的公共活动.0政治选举的意义和作用: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是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0选举的基本原则: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0政治权力的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0政治文化的作用和功能:1.影响社会政治体系2.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3.影响社会的政治发展 0自由主义遵循的基本原则:1.个人主义原则2.自由原则3.理性原则4.平等原则5.宽容原则6.同意原则7.宪法主义原则 0政治改革的特征: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0政治革命的特征:1.政治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运动,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革命的阶级推翻落后、反动阶级的统治的运动.2.夺取政权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政治革命的首先要任务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3.政治革命是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的变革为内容,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进行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体制.4.政治革命往往以暴力为表现形式,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的阶级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0为什么现代代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5.国际势力的影响赞成的政治不稳定.0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 O 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1.国家与政府的联系体现在:①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存在.②国家以政府为组织标志,政府是实现国家目标的组织手段③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2.国家与政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①政府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而非国家的全部,从国家构成要素来看,,它是由土地、人口、政府和主权所构成的统一体.一个国家的存在,不能没有政府,但是,政府本身的更迭并不导致国家的灭亡.在现代社会,国家主权一般为人民所拥有,而政府权力则是人民通过法定的方式授予政府组织和官员的.在政治生活中,一国的公民可以不认同政府及其政策,但不能反对和脱离自己的国家,否则就会丧失公民资格.所以,反政府与反国家是两个概念.②政府权力受之于国家主权,但并不等于国家主权.③政府的功能是国家功能的体现,但是,政府的功能并不同于国家功能④就其组织2 / 2 构成来看,国家是由统治阶级成员和非统治阶级成员共同构成的,而政府不包含非政府的其他社会成员. O 试述民主的和平转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1)经济市场化。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其理论体系是政治学原理。
在政治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专业术语和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分析政治现象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对一些政治学原理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理论。
1. 政治。
政治是指社会成员在权力、资源分配和决策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
它涉及到权力的运用、决策的制定和资源的分配,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利益的表达和实现。
2. 国家。
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实体,它包括领土、人民和政府。
国家是权力的具体承担者和行使者,是社会组织的最高形式。
3. 政府。
政府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构,它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利。
政府的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
4.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运行机制,包括宪法、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等。
政治制度决定了国家权力的行使方式和规范,对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5. 民主。
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它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权利保障。
民主制度包括选举制度、言论自由、法治等内容,旨在实现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民的平等参与。
6. 专制。
专制是一种政治制度和统治方式,它强调统治者的个人权力和集权统治。
专制制度通常包括独裁统治、宪法限制、政治迫害等特征,限制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7. 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关于政治现象和政治价值的理论体系和观念。
它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不同的政治思想体系,对于政治行为和政治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8.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活动中的参与和表达,包括选举投票、政治集会、政治运动等形式。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体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责任。
9. 政治决策。
政治决策是指政府和政治组织在制定政策和规定时所进行的决策过程。
政治决策涉及到权力的行使和资源的分配,对于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影响。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政治:亚里士多德:政治是至善马克思韦伯:政治是国家活动,是治理国家,夺取和维持政权的行为伊斯顿: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孙文: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最大的政治马克思恩格斯: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人们的政治关系同人们在其中相处的其他关系一样,自然也是社会的公共的关系列宁:政治就是各阶级的斗争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总结:政治表现为一种统治方式政治具有公共权威性政治是公共秩序的安排差异→斗争→妥协→共识→制度合法性:政治权力是否能获得被统治者无条件的认可和支持有效性:国家政权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程度权力:在社会关系中哪怕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可能性政治权力: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和能量。
它体现在政治主体在实现某项政治权益或原则的实际政治过程之中。
国家:国家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市民社会: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独立于国家权力控制的自主社会领域政体:国家政权中一些实体分化组合的原则、方式和相互关系议会制:以议会为最高权力机关,政府(内阁)由议会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成,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监督政府执政,决定政府去留的政治制度总统制: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委员会制:国家最高行政权掌握在一个合议机构中得共和政权组织形式不信任案:实行议会制国家的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的议案,不信任案如通过,政府必须总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改选,由新的议会决定政府的去留选举蝾螈:在选区划分上的不公及扭曲以特意图利个别政党的做法政党: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政党制度:根据一国的法律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规定下来的政党政治模式内生政党:从体制内产生的政党,是社会内部的一员在政治活动中逐渐联合起来而形成的政党,权力集中于议会党团和政党领袖外生政党:从体制外产生的政党,是在代议机关之外的政治力量对统治集团发起挑战并要求在代议机关中取得自己席位的政党,权力集中于党的全国性代表大会一党制:一个政党长期在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独掌政权的政党政治模式两党制: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控制绝大多数选票,轮流上台执政的政党政治模式多党制:在多党制存在的国家中,多个政党竞相执政的政党政治模式比例代表制:在复数选区中,按政党得票比例分配代表席位多数决:在选区内获得选票多的候选人即可当选的选举制度,采取胜者全得的方法分配代表席位。
新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1、【政治】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进行的社会活动。
2、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的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即与个人、集团或社会的需要相关联的好处。
3、【行为主义】所谓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4、【政党】政党是一定社会中的阶级或阶层,为控制或影响国家权力而组织起来的,有明确的纲领和严格的纪律的政治组织。
5、【一党制】是政党制度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主要特征和表现是一个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独掌政权,不允许其他政党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力。
6、【两党制】指由两个政党占据统治地位并相互竞取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7、【政治文化】是一定的社会利益关系主体,基于自身的特定利益而对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等的认识、感受以及价值评价和取向等的总和,主要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构成。
8、【权力】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是一种影响和支配的力量。
其本质特征就在于社会主体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互动关系。
9、【政治权利】是指社会成员拥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参与国家和社会组织、管理等政治生活的特定资格。
10、【政治稳定】是指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政治体制过渡过程中,政治系统的动态的有序性和连续性。
11、【政治改革】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12、【多党制】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13、【民主】本意是指人民的统治和权力。
在当代政治生活中,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政治体系,其中所有成年公民有权并且能够广泛分享参与决策的机会。
14、【民主化】指社会政治体系摆脱传统特性,以民主核心价值为基础,建立和推行民主宪政制度的过程。
15、【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政治学原理名解终极版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1,公共权力:国家的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国家行政机关作为社会整体代表,赖以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职能一种强制力力量,具体指军队警察以及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原始社会的氏族组织,没有设置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的设置表明,由于阶级的出现,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维持社会秩序和解决人们之间的冲突,再用那种毫无强制力的氏族组织已经不管用了,必须需要一种具有刚公共权力的强制力机关才能维持社会的存在。
它是社会公共职能独立化,社会内部分裂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结果。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亦即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其产生是因为社会成分的复杂化,社会关系的非均衡状态,人们为了获得利益和生存资源而引发的阶级矛盾日益频繁和激烈。
原来靠血缘纽带来维持考习俗为主要手段来调整的社会整合机制已经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了,为了防止激烈的矛盾毁灭社会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来维持,于是有了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是与社会权利相分离的表现为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职业性常备军的建立和赋税制度的建立。
具有强制力的垄断性,普遍约束力和主权性。
3,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行为主义政治学是对以行为主义方法即行为科学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政治学流派的总称。
是20世纪以来西方研究政治的主要的方法,其特征是主要采用现代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用于行为科学研究地方法来探究影响人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规律。
它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二战后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达到全盛,70年代开始衰落。
他认为传统制度法律研究方法只能看到表面不能研究政治现象中的心理文化因素。
只有行为主义才能触及到真正原因。
认为政治有规律性可言可以被经验证明,政治行为包括个人团体领导活动,及心理情感因素,和影响动机的其他因素。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1. 政治:指人们在不同权力和资源分配方式下的争夺、管理和治理行为。
2.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3. 政体:指国家的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
常见的政体包括民主、君主制、专制等。
4. 民主:指国家政权由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政治制度,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平等权利等。
5. 政府:指国家的执政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制定和执行政策。
6. 立法:指制定法律的过程,通常由立法机关完成。
7. 行政:指政府的管理职能,负责执行法律、政策和决策。
8. 司法:指独立的司法机构根据法律解决争议和判决犯罪。
9. 国家:指一定地域内由政治、经济、法律等构成的主权组织。
10. 主权:指国家在一定领土范围内享有独立决策权和行使强制力的能力。
11. 政策:指政府制定和实施的解决公共问题的方案。
12. 政治意识形态: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的体系,如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等。
13. 制衡:指通过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防止权力滥用和专制的机制。
14. 治理:指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等力量协同合作,进行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15. 公民社会:由独立的非政府组织、机构和个人自发组成的社会领域,独立于政府和市场。
16. 公共利益:指社会共同关心的一般利益,超越个体私利的范畴。
17. 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政治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政治制度的共同认同和习惯。
18. 人权:指个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生命权等。
19. 多元主义:指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中承认和尊重多样性的理念和实践。
20. 公民参与:指公民通过选举、请愿、示威等方式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决策的行为。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根底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达,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或(狭义的政治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政体: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或阶级统治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4、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局部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护或参与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或习惯形式的统称。
6、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7、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那么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表达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表达。
8、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9、政治开展:政治开展是指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过程,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根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政党制度就是指由国家法律所确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所形成的关于政党的地位和作用、政党之间相互关系、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则或规定。
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社会监督,又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情感卷入。
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政治学原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和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2、政治权利: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力主体影响和控制政治权力客体的能力。
3、国际体系:体系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相同或相类似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在国际关系学中,国际体系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国际行为体组合而成的整体4、议会共和制:议会共和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它负责的一种政体。
5、联邦制:联邦制是指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6、共和制: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实行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7、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套多少能够自洽的观念体系,这套观念,不管它们是倾向于保存、修改还是推翻现有的权力体系,总之为有组织的政治行动提供了基础。
因此,所有的意识形态(1)对现存的秩序提供了一种解释,通常是以世界观的形式;(2)对于值得期待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模式;(3)勾勒了政治变迁怎样才能够发生。
8、政治发展:政治体系朝着一定目标变化的过程,其中的“目标”是人们在社会历史环境约束下的价值选择,使人们(包括政治体系中的行为者和体系外的研究者)在不同群体层次经由政治沟通而达到的共识。
9、民主: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
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10、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11、政治心理:政治心理通常指政治行为主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1)政治认知(2)政治情感(3)政治信仰(4)政治态度等因素的总称。
12、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平民百姓)影响政府决策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4、总统共和制:是指总统与议会均由选举产生,总统与议会分享实际权力。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领导政府,掌管最高行政权。
政府成员由总统提名并经议会通过后产生,对总统负责。
议会掌握立法权,但不能选举产生总统,也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
同时,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
总统与议会之间存在权力制衡关系。
5、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6、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7、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8、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9、政治社团组织:就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或价值取向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事务和政府决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
10、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
12、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3、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4、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5、政治监督: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权力,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的各种活动,包括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以及政党监督。
16、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主要包括政治社团、舆论机构等)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17、绝对多数代表制:又称过半数当选制或二轮选举制,即参加选举的政党或候选人在选区第一轮选举中,必须获得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或占有该选区全部应选名额,否则要进行第二轮选举。
18、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要素。
19、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0、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21、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22、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23、寡头铁律: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24、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二、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1)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对于政治的这一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是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
第二、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才具有政治性,这就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
第三、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这就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3.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4.从政治学的角度讲什么是权力?如何理解这一含义?(1)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2)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这一含义:首先,权力是一种关系,是一种人对人的制约关系,是权力施动者对受动者的制动关系,同时受动者也对施动者和权力过程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次,权力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或者机构对另一个人或者机构的驾驭能力和制约能力;再次,权力是一种工具,权力作为一种工具手段,是行使权力、执行政策的载体和依托。
5.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有哪些?(1)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是满足社会需求的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2)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一般是指劳动形成的物质产品。
任何物质财富本身都代表着一定的力量。
掌握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物质财富,也就具备了对他人的支配能力;(3)暴力。
暴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因此,它构成了政治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暴力具有直接强制力;(4)其他。
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等。
6.政治权力的实现和作用方式有哪些?(1)暴力方式(武力)。
暴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直接以暴力手段实施政治权力。
(2)压力方式(操纵)。
压力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运用政治权力对政治权力客体形成一定的强制形势,由此使权力客体意识到政治权力作用的后果而不得不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志做出行为选择,从而达到自己的既定目的。
(3)命令方式(权威)。
命令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借助于某种传播媒介,以指示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要求政治权力客体照此行事。
(4)规范方式(契约)。
规范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制定或借助于某种社会规范来贯彻自己的意志,规约政治权力客体的行为。
(5)说服方式(灌输)。
说服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以特定的理论、方案实现与政治权力客体思想的和心理的沟通,进而贯彻自己的意图。
(6)奖酬方式(激励)。
奖酬方式即政治权力主体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对政治权力客体施行奖酬,以鼓励或激励其按照预定的目标行动。
(7)处罚方式(遏制)。
处罚方式是指政治权力主体依据某种规范或要求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逾矩行为进行程度不同的惩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规范方式的一种补充方式。
7.历史上关于权力的来源和基础的理论有哪些?(1)西方历史上曾经盛行“君权神授论”,认为上帝是权力的来源;(2)近代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社会契约论”被用来解释权力的来源和基础,该理论认为人民的同意是政治权力的唯一来源;(3)当代西方学者将政治权力视为对政治资源的占有,而把集团组织视为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关系是政治权力来源的基础。
8.政府组织机构具有哪些特性?(1)阶级性;(2)实体性;(3)严密组织性;(4)特定的职能性。
9.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何意义?(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10.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11.西方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1)游说。
由政治社团代表或专职院外说客直接对参与决策的议员和行政官员进行说服工作。
游说活动主要包括,陈述本集团对审议中的议案的立场、观点和重视的程度;(2)决策咨询。
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的不同决策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顾问,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
提供信息咨询和顾问服务的方式包括派人帮助政府官员或议员进行专题研究,帮助他们起草法案和报告,出席立法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就有关议案发表意见、参加政府的各种顾问委员会等;(3)社交活动。
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展开公关活动的重要方式就是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社交活动。
社交活动形式多样。
各种政治社团以及院外说客常常根据政府官员及议员的爱好,为其安排种种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
在竞选过程中政治社团通过支持候选人的提名、提供政治捐款、协助选民登记、动员选民参加投票等活动,支持对其表示友好的候选人当选或连任;(5)主导舆论。
政治社团利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人员。
政治社团发动会员甚至动员有关选区的选民进行游说活动;运用大众传播媒介造成社会舆论;甚至越过政府公共决策者直接诉诸广大公众就某一问题进行表决;(6)非常规方式。
政治社团有时候也采用非常规手段或方式实现利益表达,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12.统治模式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政治色彩浓厚。
在古代社会,政治、行政二者合一,以统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管理行为是作为政治的附属行为,公共性尚未得到充分自觉。
此时的治理基本上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而很少具有公共利益的色彩;(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