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第2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第2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2b98931caaedd3383c4d397.png)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主题一 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 在政治上,“有道”代表了孔子的理想政治和基本政治原则。与之
相对则称之为“无道”。孔子的“有道”具有两个特点:所有的人按照礼制
规定,贵贱有等,上下有序;靠“仁”来实现和谐,具体表现为富民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都成为统治
分化主要是不同学派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吸取而产生的,形成了很多犹如现
代科学所谓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例如,道家的黄老之学以道家学说为哲学
基础,在政治上主张法治,吸收融合了儒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学派的学术思想,集
各家学说的优势于一身。再如,稷下儒家大师荀子吸取了道家黄老之学调和儒法的积极
成果,以儒家“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的基本理念为本位,将儒家的礼治主张同法
家的法治主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使礼与法由过去的排斥对立变为联手互补,提出了礼
主刑辅、阳儒阴法、王霸并用的政治模式理论。
——白奚《稷下百家争鸣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启示》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百家争鸣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百家争鸣的意义。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角度二 孟子的主张及其评价 【典例2】 (2016·海南卷,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 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 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使儒学体系 更加完整,战国后
(1)政治:① 礼法并施 ,以礼教为主;② 期儒学发展成为
先秦时代的思想、文化、科技
![先秦时代的思想、文化、科技](https://img.taocdn.com/s3/m/4d1cdbe5195f312b3169a536.png)
1、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气氛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 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A
高美峰制作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 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治的学说 ③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④“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民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高美峰制作
4.易中天曾经说:“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 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锋,儒道争锋, 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 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 A、争夺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C、寻求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新途径 D、学术界的混乱和无序
C
高美峰制作
夷夏界限的变化
远古时代在各地散布着许多部落,无所谓夷夏问题。 周王朝建立后,周王朝和从属于周的中原诸侯国逐渐自称 为“诸夏”,并把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的部落当作野 蛮人而和诸夏对立起来。在春秋时期,诸夏自称为诸华, 或华夏,少数民族则泛称夷或夷狄。华夏和夷狄之间的确 曾经有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但是又长期有着 密切的共处关系。春秋时,在大国争霸的同时,晋、齐、 秦等国都把临近的夷狄纳入本国版图,加速了夷夏的融合 进程。楚、吴、越也在迅速地华夏化,战国时,华夏族基 本形成了,这就是汉族的前身。
高美峰制作
古代中国人有重华夏轻夷狄的思想,这就同古代印 度的雅利安人称异族为“蔑戾车”和古希腊人称异族为“蛮 族”一样。不过,古代中国人对夷夏的区分还有其自己的 特点。这就是在长期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重文化而非重 种族的区分标准。 文化上的先进与落后自然地就成了区分夷夏的标准 了。以文化为标准的夷夏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对 中国以后的历史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bf1747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9.png)
易错提醒 (1)罢黜百家≠禁绝百家。 “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 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 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 (2)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 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地位 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
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2.从汉朝祭孔的礼仪看儒家地位的变化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 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为帝师,封关内侯,号 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 奉祀孔子的开始。 公元59年(汉明帝永平二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中 央政府所在地及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 活动。——《祭孔的由来》 发现问题 汉朝祭孔的礼仪越来越隆重,说明了孔子及儒学地位的逐渐提高。 命题角度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建立;汉代全面肯定儒家思想及其历史价值。
2.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②规定 儒家经典 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③兴办 太学 ,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 的地位。 ④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两千多年 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 C.消灭异端学说 D.繁荣学术文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答案
4.(2017·咸阳三模,24)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 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 义务。这种变化
第二讲 先秦散文概说
![第二讲 先秦散文概说](https://img.taocdn.com/s3/m/16d2acdb6f1aff00bed51ec5.png)
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 式,想象丰富。《庄子》在哲学、 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曾 称赞庄子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 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里是节录《庄子》内篇第一篇 《逍遥游》的前半篇。逍遥游,即 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绝对自由地 生活在社会上。它是庄子不满黑暗 现实的羁绊而提出来的一种生活方 式与社会理想。
庄子的思想源出老子,他从消极和 唯心主义方面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魏晋以后,并称老庄。庄子与老子 一样,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把 所谓“道”看成宇宙的本体,又把 “道”与人们的主观精神合而为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 一。”《庄子· 齐物论》)这显然 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随时随地设譬取喻,如用积水负舟 来喻说大鹏高飞培风,用外出备粮 来喻说智之大小以讥刺二虫等等。 其比喻丰富多彩,贴切自然,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庄子此文虚实相 间,充分表明了其种种譬喻为现实 而设,讽喻世人。
但有现代学者认为是战国时期学者 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 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全 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八国(周、 鲁、齐、晋、郑、楚、吴、越)记 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 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前后 事件大多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 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名篇如《召 公谏厉王弭谤》、《勾践灭吴》等。 【《战国策》】: 又名《国策》、《国事》、《长书》 等,约成书于秦代,其文章大都出 自战国中晚期各国史官之手,记载 各国有关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 的史实。
【《老子》】语录体,全书共八十 一章,上篇称为《道经》,下篇称 为《德经》,合称《道德经》。现 代学者大都认为,此书并非老子手 定,而是战国前期道家学派编纂而 成,大体代表了老子的思想。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第1部分第一单元先秦秦汉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PPT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第1部分第一单元先秦秦汉第2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PPT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b7c0abf705cc17552709bf.png)
[思考] 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是如何嬗变的?
[解读] 史料以第二个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对背景的阐释, 第二层是对观点的陈述,指出国家形态从“封建制”演变为“官僚 制”。 [试答] 秦朝实现了政治制度的转型,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完成了“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思考] 表中内容能够反映汉代丞相任用的多种变化情况。指出其中一 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其原因。 [解读] (1)表中横向数据反映出汉代丞相任用由功臣、功臣子为主向属 吏、经学之士为主变化。 (2)从表中纵向时间看,从汉武帝开始,丞相任用身份多样,之 后转向以经学之士为主。
[试答] 变化:由功臣、功臣子为主向属吏、经学之士为主变化。 原因:功臣对汉朝建立居功至伟,其子弟政治素养较高;汉以 来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统治者改变丞相来源以加强皇权;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发展儒学教育;推行察举制,重视丞相 素质。
2.先秦至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
时期
中央体制
地方体制
选官体制
家国一体,最高执政 内外服制度和分封 世卿世禄制;中央
西周 集团尚未实现权力 制;地方具有较强独 官员的职权分工
的高度集中
立性
不明确
首次建立君主集权 创立郡县制,用官僚 推行军功爵制度;
秦朝 于上、行政分权于下 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以吏为师”
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 1.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 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耕作技术 ①西汉时赵过推广代田法。 ②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 (3)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 (4)水利灌溉 ①汉朝出现了漕渠、白渠、龙首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②曹魏时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③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先秦思想主要流派
![先秦思想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e32d93b248d7c1c709a14518.png)
先秦思想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思想特征先秦时期,中国大地出现了一场大变动。
而体现在思想界,则是重要的“士”阶层的发展。
他们著书立说,就各自的理论争辩,出现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下面我就简要总结一下这些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
一、商周宗教思想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思想信仰随之也发生了改变。
以上帝为上神的一元神宗教代替了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的原始宗教,虽然仍保存了浓重的自然的成分,但是却担负了社会与国家政治的许多功能。
“帝”不是以“创世者”的身份获得支配世界的最高权力的而是殷商人将自己的祖先神上升为最高神的。
还有商人的周人的祈天意识与敬德观念以“天”称至上神,显然凸现了至上神被赋予“上”、“大”意义后所获得的超越意义。
天的自然生殖的特点、人格神的身份被淡化了,天被赋予了一种价值理性的品格。
帝向天的转化,隐含着这种品格的转变。
二、春秋时代思想春秋时期,是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阶级变动,变法成为潮流的时代。
天作为有灵性、有人格的神的意识进一步消退了,人们的思想进入了理性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人们还是持守着传统中的“德”,持守着对良好秩序(礼)和良好教养的一种理想。
这仍然是超越的,仍然具有宗教性。
其中还出现了孙武为代表的军事思想(《孙武兵法》)。
其中渗透关于战争及其与政治经济方面的各种辩证法思想。
三、儒家儒家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义。
注重伦理道德修身。
社会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以伦理规范作为基础。
还要从个人修身开始——慎独。
提倡“德治”、“仁”,还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等级制度。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孔子1、天命观信奉“天命”,但不信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天命思想,孔子给天明赋予的主要是个人命运的含义。
他相信天道是公正的,具终极支配意义的。
天道就被赋予了道德的、价值的品格;作为公正的天道,其终极的支配地位不可逆转,这就是“天命”。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36a6ca24aaea998fcc220e85.png)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孔子与儒家主要内容:仁;德政;礼。
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2)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经济:铁器牛耕,小农经济开始出现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士阶层兴起思想文化: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内容:法家思想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影响:2、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新的理论巩固中央集权经过:A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三纲五常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作用: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背景: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
;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内容:程朱理学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主张: A、世界观:理。
B、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
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陆九渊主张:A、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B、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王守仁主张: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方法论:致良知;知行合一影响: A、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B、三纲五常维系专制――消极C、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积极4、明清时期的思想家(1)李贽思想:背景:A、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B、商品经济的冲击市民阶层兴起,主张追求个性,发展经济C、儒家道德与吏治腐败。
历史先秦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先秦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40e54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b0.png)
历史先秦史知识点总结一、历史事件1. 夏、商、西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相传是由大禹建立。
夏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有记载的朝代。
夏朝实行王室专制制度,典章制度也较为完善。
夏朝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国土东至海、北至漠北、南至岭南、西至川西,范围广阔。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商朝的颛顼帝是夏启的后代商汤的商朝建立者和首任天子,他是包山人,史称商湯。
商汤发迹于商朝国都商城,后迁都于亳,因此,又称为“商汤”。
商朝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国土东至海、北至漠北、南至岭南、西至川西,范围广阔。
周朝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
周朝有东周、西周之分。
周室代代相传,最后一个王是周宣王。
在他的儿子和弟子争夺王位的混乱局面中,周幽王采取了分封制,把成年的离开了政治的王子和亲属分配给个护卫其郎中的诸侯,以分散权力的过程,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建立。
随后演变为典型的分封制度,标志着原始部落制度向奴隶制度的过渡。
2. 春秋时期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以《春秋》《国语》等史书饱含史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史正文总结书,它的资料的来源多忠犬缩编的其实有利于民主,缺点是许多事可能已经NSMutableString加工过。
春秋时代的历史事件、名人事迹、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展很快,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间,“乱世”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革。
战国时期的平行文献通过太初大数字式历史悠久得不计其数,包括孔子、老子、庄子等等。
然而,相对于当时文明高度有可能它们的理论和政治,最重要的是它所解决的法典问题从史上书的法律条文。
一般认为,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战争的时期,但也是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4. 秦朝统一六国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六个周围依附于他们的割据独立状态的诸侯国家,指赵、齐、魏、韩、楚、翟,以及中央的秦。
先秦文学发展轨迹
![先秦文学发展轨迹](https://img.taocdn.com/s3/m/1b0421c28bd63186bcebbccd.png)
6、思恋之歌 《吕氏春秋· 音初篇》中《候人歌》:候人兮猗。 传说大禹治水,娶涂山氏女为妻,大禹巡省南 土,久不归,女乃唱了这首歌,渴望大禹归来。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比较稳定的夫妻关系和 夫妻感情,只有在一夫一妻制出现以后才有可 能,而这时已属私有制萌芽后的氏族社会晚期。 二字为句,语气词拖长尾音,取得了独特的抒 情效果。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情诗,开抒情诗传 统之先河。
神话是歌谣之外远古人民创作的另一 种口头文学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 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 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这应从两方面理解: 1、神话产生的基础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 界和当时的社会形态; 2、神话是以幻想的形式来反映自然和社 会生活的。
三、我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五、神话的内容 上古神话从内容上说大致可分为三类: 1. 解释和说明自然现象的神话 如《艺文类聚》卷一《三五历纪》: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 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天皇、地皇、人 皇)。”这个神话,反映了原始人类用形 象手法去解释天地产生的过程。
三、文学概况
最早的原始歌谣为二言。二言相连为四言。《诗经》时代的诗 歌大部分为四言,同时也有三言句产生。以后诗的句式越来越丰富。 诗,也经历了与乐舞结合的阶段,又产生了充分发挥语言表现功 能的诵诗。 古代神话在长期流传中影响到叙事文学,也影响及诸子散文和诗 歌创作。 在上古典籍的汇编《尚书》和各国史书的基础上,产生了《左氏 春秋》和讲述以嘉言善语为主的《国语》。 文由语录体、记言体向专题论文发展,并表现出各自的风格。孟文 犀利,庄文恣肆,荀文深厚,韩文峻峭,各有千秋。 《战国策》是以纵横家为主的士人的说辞、书信的汇编;《吕氏 春秋》是集列国各家学说而成,都同样反映着百家争鸣的思想成就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c3d27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43.png)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使学生掌握先秦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如哲学、文学、艺术等。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君主制等。
2. 先秦时期的经济基础: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
3.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4. 先秦时期的文学艺术:诗歌、散文、楚辞、书法、绘画等。
5. 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科学技术、教育、宗教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文化成就。
2. 教学难点:先秦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先秦时期的典型文化现象和人物。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价值。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先秦时期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先秦时期的好奇心。
2. 讲解政治制度:阐述分封制、宗法制、君主制等政治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3. 讲解经济基础:分析先秦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特点和发展。
4. 讲解哲学思想: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哲学流派的起源、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5. 讲解文学艺术:阐述先秦时期的诗歌、散文、楚辞、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和成就。
6. 讲解文化成就:介绍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教育、宗教等方面的发展和贡献。
7. 案例分析:选取先秦时期的典型文化现象和人物,进行分析讨论。
8.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先秦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价值,分享讨论成果。
10.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先秦时期的文化内涵。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先秦时期与其他历史时期的社会概况和文化特点,分析其差异和联系。
2. 探讨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
【中国古代文论】第二章 先 秦 文 论
![【中国古代文论】第二章 先 秦 文 论](https://img.taocdn.com/s3/m/bbafb37101f69e31433294ad.png)
夔:乐官。典:掌管。胄子:贵族弟子。 直而温:正直而温和。宽而栗:宽弘而庄栗谨 慎。刚而无虐:刚毅却不苛虐。简而无傲:简 易而不傲慢。诗言志:诗用来表达志意。歌永 言:永即长;歌咏其义以长其言,增加感染力。 声依永:声为五声,宫、商、角、徵、羽;声 音高低与长言相配。律和声:用六律六吕以协 和声音(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 则、无射;六吕:大吕、应钟、南吕、林钟、 仲吕、夹钟。六律六吕以应12个月的音气)。 八音克谐:八种乐器的音达到和谐(八音:金 /铜钟,石/石磐,土/埙,革/皮鼓,丝/琴,木/ 木制击乐,匏/笙,竹/箫)。
二、孔子及儒家文论
1、孔子的文艺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名 丘,字仲尼,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创始人,也是 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的奠基者。孔子的学 说是“仁学”,以“仁”为内容,以 “礼”为形式,以“中庸”为人格准则, 以“诗三百”和“乐艺”为教育人的材 料,目的是达到天下安定和谐。在这一 指导思想下,孔子的文艺观有以下4个要
先秦时期与儒家文论抗衡的是 道家文论,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 表,他们很少直接论述文艺问题, 但其哲学思想中孕育的文艺美学思 想是后世道学文艺观的理论来源。
1、老子的文艺思想 老子(约公 元 前 580—500 年),姓李,名 耳,字聃,楚国 苦县人。老子与 孔子大约是同时 代人。其文艺思 想孕育于以下哲 学观中。
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 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它所培养的对象是王和诸侯
的长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从民间选拔的优秀青年。主要教
授学员们学习六代乐舞与小舞。大司乐教育贵族子弟学习音 乐并非是让他们真去正的表演,而是让他们懂得“礼乐”是 一种有效的治国方式。
先秦文论(上)
![先秦文论(上)](https://img.taocdn.com/s3/m/22fcfa3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1.png)
g、荀子主张对一切有不正确的思想倾向的音 乐要加以修正,所谓
“修其形,正其乐。” 回到雅颂之声的轨道上来。他这样描述雅颂之声的 音乐境界: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 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 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h、荀子还明确说过音乐言志的话,他说: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
2、社会思想文化概况
(1)夏以前的情况很不清楚,因为甲骨文的 发现,殷商的情况清楚一点。武王克商,西周开始。 社会政治制度不断建立完善。厉王、幽王以后,国 势衰败,西周灭亡,诸侯兴起。春秋以来,社会动 荡,战乱频仍。最终秦灭六国,实现短暂统一。
(2)商以后是一个中国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 的时期。从甲骨文可见,殷商时期,汉字已基本定 型。商末周初,许多经典得以创制。春秋战国时期, 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出现了许多思想流派。
再说“刺”。《诗经》篇章流露出作诗是为 了讽刺的比较多。《大雅•桑柔》说: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凉曰不可,复 背善詈。虽曰匪予,既作尔歌。”
《小雅•节南山》说:
“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 邦。”
《小雅•巷伯》说: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彼豺虎。 豺虎不食,投彼有北。有北不受,投彼有昊……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2)伯有赋《鹑之贲贲》(鄘风,“鹊之 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赵 孟曰:“床笫之言不逾阈,况在野乎?非使人得 闻也。”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单单。周邦咸喜: 戎有良翰。丕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申伯 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 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大雅•烝民》说:
先秦时期社会的文化
![先秦时期社会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97f1546b307e87101f69667.png)
先秦时期社会的文化先秦政教文化、先秦朝聘文化、先秦生活文化、先秦感觉文化、先秦和谐文化等内容。
先秦时期社会的哲学奴隶社会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哲学。
始自商周时期,至秦统一中国之前。
历史背景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殷商和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中国奴隶社会保留了公社共同体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土地属奴隶主国家所有,强迫奴隶集体耕作,春秋至战国初,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产生了用个体生产代替集体耕作、用地主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公有制的经济条件,宗族奴隶制在奴隶和平民的反抗斗争中逐渐瓦解。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行了反复的斗争和较量,封建制终于战胜了奴隶制,先后建立了魏、赵、韩、齐、楚、燕、秦7个封建国家。
秦国实行封建化改革最晚,也最为彻底,商鞅变法的成功使秦国一跃而为战国后期的强国,奠定了后来统一中国的基础。
封建制度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的发展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先秦哲学随之产生和发展。
发展过程先秦哲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中国哲学的萌芽、诸子前哲学和诸子哲学3个阶段:①萌芽时期。
哲学的萌芽是同原始宗教相联系的,主要表现为相信灵魂不死和崇拜自然物的自发观念。
在殷商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上帝神权观念,周灭殷后发展为天命主宰一切的观念,周公提出“敬德保民” 、“以德配天”的思想。
以《易经》和《洪范》为代表的早期阴阳、五行观念尚未完全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表现了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神话幻想的一种联系。
②诸子前哲学。
西周末至春秋时期,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天命神权也发生了动摇。
在《诗经》中出现了疑天、责天的思想。
出现了原始的阴阳、五行观念,对自然界的变化作了某些唯物主义的解释,表现出无神论的倾向,同时发展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伯阳父、史伯、管仲、医和、子产、晏婴、史墨等人,可以称为先秦诸子前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
③诸子哲学。
春秋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是中国哲学进入诸子百家之学的开端。
先秦文化
![先秦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02d4b15c281e53a5802ff80.png)
第一部分:先秦文化[大纲要求]了解先秦文化的基本情况,世界文明发展的轴心时期的中国文化-诸子百家。
了解"士"的起源及士文化发展的简况。
了解早期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家思想。
了解"和而不同"的时代精神。
[重要知识点]一、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说明了什么?(第2页)龙的形象可以说明我们的文化构成的多元性,那便是作为今天民族象征的龙的形象。
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在众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上,已经出现龙的形象,但不同地区的龙,其形象并不相同,有的似龟,有的如鹿,有的似猪,显然它们都是不同氏族图腾之物。
而最初龙的形象的多样化,也昭示着最初氏族文化的各异。
但是,这多元的文化在后来的发展中,又是向心的,而不是彼此分散的。
当初形象各异的龙,最终汇成角似鹿,头似蛇,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完整形象,而且还被神化成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的神龙,赋予其超人的神力。
这一形象改造的过程,也就是多元文化趋于融合的过程。
虽然年代久远,我们无法很仔细地弄清楚这一融合的具体过程,但上古神话传说却为我们提供了寻找答案的线索。
黄帝跟炎帝作战时,率领的熊、罴、狼、豹、虎、雕、鹰等,蚩尤跟黄帝作战时所率的铜头铁额弟兄等,其神话原型,都只不过是先民各部落图腾而已。
部落相互融合,形成部落联盟,不同的部落联盟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形成更大的部落联盟,这既是多元文化得以融汇的原因,也是其动力,彼此互为因果,使文化向心力不断加大,融铸成以华夏为代表的多元向心的文化形态,而龙——这个不同部落图腾的混合物,也就升格为华夏族共同的图腾了。
二、早期的巫史文化(巫史文化)有何特征?(第3页)首先是学术与政治的密切相联。
巫史的任何活动,虽然表形都是学术性的,但其最终目的却是为政治服务。
其次,神学与科学的交织。
2第二讲 《先秦文学绪论》及《上古神话》
![2第二讲 《先秦文学绪论》及《上古神话》](https://img.taocdn.com/s3/m/4ece917d02768e9951e738d7.png)
神话一词源于古希腊文Mythos,一 篇神话是一个神话体系(Mythology) 里的一则故事。神话体系是曾经被特定 的文化群落认为是真实的,并流传下来 的故事体系。它为社会的习俗惯例和被 认可的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提供依据; 也用来解释(从超自然的神的意向和行 为的观点)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万物何以会产生。大多数神话与固有的 祭祀仪典形式有关。 如果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人,而不 是超自然的神,一般来说这类故事就称 为“传说”(Legend),如果故事和超 自然的神有关,但并非系统神话体系中 的一部分,这类故事就称为“民间故事 ”(Folklore)。(M.H.艾布拉姆斯 《欧美文学术语词典》,p199)
《淮南子》四大神话的记录: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A、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 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 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 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 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 ,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 《览冥训》)
中国古代文学Ⅰ 先秦文学绪论
本 节 要 点
一、先秦文学蓬勃发展的历史契机 二、先秦文学的形态 三、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四、先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一、先秦文学蓬勃发展的历史契机
先秦,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 统一之前。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阶段。在这漫长的年代 中,中国社会形态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 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产生、奠基 阶段。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 一 章 上 古 神 话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 中国神话的记录 中国神话类型及民族精神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上古神话的演化与文学之 关系
先秦时期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先秦时期的文化传播和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2d31b9c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69.png)
先秦时期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中国历史上,先秦时期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221年之间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发生了很多令人注目的事件和现象。
这些事件和现象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先秦时期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一、儒家思想的传播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鼎盛时期。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哲学流派是儒家思想。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被广泛传播。
在以后的历史过程中,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最主要的文化精神和精神家园。
儒家思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学术研究、讲授和著作的方式实现的。
孔子及其弟子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讲授儒家思想,成为儒家学派的主要传播方式。
而儒家学派流传的著作,则将儒家思想传到更遥远的地方。
二、道家思想的交流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老子,他的著作《道德经》用简短、精辟的语言阐述了道家思想的基本原则。
道家思想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并不是在一开始就极具影响力的,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传播。
在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传播不如儒家思想那么广泛,但它却与其他流派的思想交流密切。
例如,在墨子的《墨子》中,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的思想与道家思想类似,这表明不同流派的思想在交流中受到了相互的启发。
三、墨家与兼爱思想的传播墨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中的杰出人物。
他是兼爱思想的践行者和倡导者。
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主张所有人应该互相关爱,以达到对社会和平共处的目标。
这种思想在传播过程中深受人们的欢迎。
墨子的思想不仅仅是说书人的口头表述,他还将其凝聚成为一部著作《墨子》,以便更好地传播和深入人心。
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先秦时期被广泛交流,影响了很多人。
四、诗经与音乐的传承先秦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和文学的兴盛时期。
诗经是先秦时期的文学经典之一,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思想。
诗经的传承通过传歌、古乐交流和民间传说等方式进行。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2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2第2讲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3bca6787c24028905fc31e.png)
(2)文字演变
字体
时间
特点
甲骨文、 金文
殷商时代
比较成熟的文字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 富于图案美
隶书
始于_秦__朝__,成熟通行于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
汉魏时代
齐安定
字体 _草__书__ 楷书 行书
时间
形成于汉末 晋代开始盛行
特点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
挥到极致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兼_楷__书__和草书的长处,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二、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造纸术 ①概况: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_蔡__伦__改进造纸术。 ②意义: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数学:《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采用___十__进__位__值__制____记 数法,汇集许多算术命题。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 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
【图解历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核心观点:(1)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图解历史】 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
核心观点:该文物于 1986 年在甘肃天水市的放马滩古墓葬中 出土。属于麻纤维纸。这说明早在公元前 2 世纪的西汉时期, 我国就已经制造出了植物纤维纸,用于书写文字和绘图,并且 已经传到河西走廊一带。
1.天人合一:董仲舒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 个基本要素,人类社会与宇宙是一个整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 活都离不开天,因此其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便是如何调节天人关 系。在董仲舒看来,天似乎是具有人一样的意志感情,天的运 行规律也有道德含义,而这正是人的形体和内在思想的来源。 这种观点把天神秘主义人格化,使儒学具备了类似宗教的束缚 力。
《先秦文学史》课件
![《先秦文学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ac6b5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e.png)
主题多表现作者对楚国政治黑暗、楚王昏庸无能的愤懑,对爱国志士被陷害的痛 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04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历史散标文题概述
先•秦时文期字的内历容史散文 • 文字内容
主•要包文括字《内左容传》、 《•国语文》字和内《容战国策 》等,这些作品以记 述历史事件、人物为 主,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和历史意义。
法家文学思想
总结词
法家文学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认为文学作品 应该服务于政治和社会治理。
详细描述
法家文学思想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为政治和社会治理服务 ,强调作品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主张以文学作品来宣扬 法治精神和国家意识。
总结词
法家文学思想注重作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认为好 的作品应该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
神话的艺术特色
1 2
3
想象丰富
神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出人类对未知 世界的探索和解释。
形象鲜明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使得故事 更加生动有趣。
寓意深远
神话故事通常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反映了人类对生命 、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03
《诗经》与《楚辞》
《诗经》简介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先秦文学中的思想观念,如儒家思想中 的“仁爱”、“义理”,道家思想中的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等,对现 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有着重要的启
示作用。
先秦文学中的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方式 ,对现代社会的影视剧、小说等文艺创
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先秦文学中的作品,如《诗经》中的诗 歌、诸子百家的散文等,对现代社会的
散文的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明快
先秦散文的语言简练明 快,言简意赅,表达力 强,能够准确地表达作
【原创】1.3先秦的思想文化
![【原创】1.3先秦的思想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e14bb172cc58bd63086bd55.png)
★学会读史 史料均为原始文献史料。史料一“为政以德”体现了儒家孔子的 “德政”治国理念。史料二“施仁政于民”“仁者无敌”可知孟子的主张是“仁 政”,让农民得到土地,无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德 政思想。史料三反映了人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得百姓,兴天下的观点,典型的 体现了民本思想。
12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天象观测: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著述:《_甘__石__星__经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石氏星表》是世 界上最早的星表。 (3)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__司__南__”。 (4)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_筹__算__计__算__法__。 2.汉字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史料二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
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
敌。’王请勿疑!”。
——《孟子》
史料三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
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
——《荀子•王霸》
3
2.表现
学派
儒家
墨家
4
代表 孟子
荀子 墨子
思想主张
影响
(1)提出仁政学说 主张“民贵君轻” (2)主张人性本善说
《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亚圣”
(3)强调先义后利
(1)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提出“制天命
而用之”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
(2)主张“性恶论” (3)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20
目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知识点一 先秦时期的思想
(一)由“学在官府”到“私学兴起” 1.学在官府
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特点
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 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 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在知识的传授 方面,则是“官守其业而有官族”,贵族世代垄断 着知识学问,秘不外传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2.内容 (1)政治: ①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 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②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 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③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2)教育:开创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 育思想。
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1.科技
知识点二 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夏朝 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春秋战国 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战国 战国
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
备考学什么
——梁启超《世界伟人》
[探究] 史料二中梁启超高度评价孔子的政治主张“可以善2000 年迄今之中国”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 思想不受时代的限制。
备考学什么
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史论形成] 孔子政治思想的积极性与保守性 (1)“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 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 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 (2)“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 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 工具。
备考学什么
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2)老子 ①历史地位: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 ②哲学思想: a.认为“ 道 ”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还提出“天法道,道法 自然”的思想。 b.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③政治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④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 人的 思维方式 、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备考学什么
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史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 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 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 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 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 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 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备考学什么
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3)诸子百家
派别
主要观点
评价
①政治思想:核心是“ 仁政 ”学说;
儒家—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②伦理思想:人性本善说。倡导
“养浩然之气 ” ,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
被后世尊为 “亚圣”
义①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 战国时期百家思
——
《荀子•王制》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 ——《荀子•王霸》
[探究] 概括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政治理想。
[提示] 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
民心、爱惜民力。政治理想: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为私学创造了成熟的文化环境
特 自由讲学,各具特色;为诸家学派的基地;是参议时政的论 点 坛;以教士、养士为职能;游学列国,进行学术传播和交流
私学的兴起,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
首先,它冲破西周以来“学在官府”、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 影 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私学是专门的教育场所,这 响 就打破了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旧官学教育体制,使教育成
史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 展程序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 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 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探究] 根据史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指出古代中国 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提示] 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 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 唤新的社会。
思想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文化上: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
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备考学什么
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2.先秦诸子思想 (1)孔子 ①历史地位: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 教育家 , __儒__家__学__派___的创始人。
②主要思想:
思想核心
“ 仁 ”和“ 礼 ”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实现“爱 人”必须遵循“ 忠恕 ”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以“礼”治国的同时, 政治主张 逐步改良政治
天命观念 主张对鬼神_敬__而__远__之__ 主张“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教育思想 “当仁不让于师”
”和启发诱导;
③深远影响: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 成完整的 儒家思想 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史料一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探究] 史料一中两幅图中孔子的造型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图1中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 身子向前略倾,表现出谦恭礼让;孔子所行的是揖礼,孔子作 揖,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和”的精神。图2再现 了孔子实施自己政治主张的顽强不息精神。
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最后,它带来了春秋战国文化的繁荣,
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备考学什么
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背景
流派 特点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了一些思想流派 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2.汉字
(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 的起源。
(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 (1)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 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 (2)成就: ①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②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备考学什么
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4.文学
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 《诗经》 雅、颂三个部分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 世奉为儒家经典
的历史观
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 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西汉以后,法儒结合,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 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家— 强调懂得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 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了 孙膑 造有利于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重要影响
历史 意义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备考学什么
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派别
主要观点
评价
道家— 庄子
①“ 齐物 ”的观点;“逍遥”的 人生态度 ②天与人“ 不相胜 ”,人必须顺 从自然
在思想史上做出了 重要贡献
法家— 韩非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 专制的中央集权 国家;认为社会不 断发展,反对儒家“ 是古非今 ”
[探究] 根据史料二,说明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 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提示] 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抱 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 正社会秩序。
备考学什么
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备考学什么
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3.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对世界: 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产 生了深远影响。 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备考学什么
备考学什么
高 考 考 什 么 高 考 怎 么 考 仿真达标检测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结 束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4) 1.背景 (1)春秋时期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周礼 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的社会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