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体育体制资料
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的国家体育体制
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的国家体育体制来源:高熙智的日志一到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体育盛会,喷中国举国体制的言论就纷至沓来。
诚然,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行政色彩浓厚的国家,体育体制自然是举国的,而这正成为了许多人大加挞伐的所在。
凡事都要比较,我找到了上届奥运会金牌榜前五名的另外四个国家的体制,以供大家了解。
总论:美国的奥运“举国体制”政府痕迹不深,却有着完全的跨国公司资本色彩,各个独立的运动组织和大公司结合形成的发展计划,成为了美国奥委会遴选奥运国手的主要模式;俄罗斯正在重建前苏联时代的奥运“举国体制”,一个热爱柔道和摔角的年轻总统当政,自然是这种体制推行的力量来源;德国介乎美俄两者之间,政府在涉足、资本也在渗透,大幅提升奥运金牌得主奖金,被认为是对在悉尼奥运会上德国代表团“铜牌综合症”的处方,以金吸金,目的在于激发运动员最大的争金欲望。
美国:资本垄断奥运美国水球队厌倦了连续的失败,于是悉尼奥运会后,美国水球协会主任布鲁斯·维戈想到了一个提高国家队竞技水平办法。
不是去找更大的赞助商,维戈是去找“领导”,他直接汇报美国奥委会,要求他们帮助聘请世界上最好的水球教练——这是很大胆的方案,因为美国水球协会当时聘请一个全职主教练的钱都没有。
美国奥委会二话没说,高薪从意大利请来最大牌的水球教练罗马尼亚人鲁蒂奇。
美国奥委会承担了鲁蒂奇一半的工资,另一半由游泳大品牌SPEEDO提供。
随后4年,美国水球队一跃成为世界强队,在雅典他们的女队夺走铜牌,男队也进入了世界一流行列。
鲁蒂奇的聘用过程,是美国奥委会战略调整的开端,此后4年,美国奥委会逐渐走向中央集权体制,将以往只负责提供资金,而将管理权下放到各单项体育协会、放任自流的模式完全修改,这种改革的驱动力只有一个:奥运成绩。
就像华尔街的掮客们如今都要用POWE RPOINT来演示他们的赢利模式一样,美国各单项体育协会和奥运教练们,也必须在美国奥委会的质询下,拿出一整套奥运成功方略,尤其是如何让他们手中得到的资金变成奥运赛场上的奖牌成果。
德国学校体育
科隆的校园体育的特色
1.项目更多,活动时间更长 2.参与人员更广 3.项目分级,水平更高 4.收费
德国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
德国的各联邦州有较大的自主权,在学校体育方面国家只颁发指导性的文件,具 体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都由州政府自己确定,因此讲体育教育目标也只能以某 一个联邦州为例。Balz教授根据北威州(Nordrhein-Westfallen)的教学计划和 教育方针,认为学校体育是围绕培养运动行为能力来展开,从教育学的观点上学 校体育应包括六个方面的目标 。
2.学校与俱乐部的合作方式
德国的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体育课、 课外体育锻炼和校外体育锻炼,如表1所示。其中又以体育课和 校外体育锻炼为最主要的方式,而校外体育锻炼主要是通过与俱 乐部的合作来完成的。具体到学校与俱乐部之间的合作,主要有 以下三个方面。
3.合作项目
所谓学校与俱乐部之间的合作项目,实际上是根据各 联邦州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学校和体育俱 乐部之间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由体育俱乐部提供教 练或场地,使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和校外能够进行更 多的体育锻炼,这些合作项目所需的经费主要由教育 和体育主管部门提供。目前德国正在实行的合作项目 分为两大类:一类与竞技体育有关,即优秀青少年运动 员的选材和培养,另一类与学校体育有关,即中小学生 的课外体育锻炼。表2是1997年统计的德国各联邦州 正在实施的合作项目共22个,其中4个涉及优秀青少年 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其余18个都是中小学生课外锻炼 的项目。
1.体育自治、分层次管理
德国的学校体育实行各州教育部监督、学校自主管理的体制。 如斯图加特大学的体育管理机构为学校属下的体育科学研究所, 类似于我国大学属下的体育学院/系/部, 采用所长负责制。所 长的主要职责是人事管理, 内外事务、收支情况和体育原则性 问题的决定。副所长的主要职能作用是体育专业教学、体育科 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研究所主管人员的构成有所长、副所 长、教研组长、学术代表、行政人员等, 是一个组织严谨、分 工明确的体育教学科研机构。研究所的主要职责是理念策略层、 行政管理层以及机构和委员会的管理运作。其中理念决策层是 研究所的学术部门, 主要作用是指导思想的确定, 政策、技术 的实施, 收支的咨询和确定; 行政管理层是研究所的行政部门, 主要负责组织运作、进行收支管理和人事管理;各体育机构和委 员会是研究所的内部组织 ( 包括各种体育协会或学术委员会) , 主要推动学校体育活动和学术领域方面工作的沟通与开展。
对比中德体育管理体制
比照中德体育管理体制一、体育管理体制是什么体育管理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一定历史时期体育系统内的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是实现国家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是各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局部。
政府在体育事业开展中的位里政府在体育事业开展过程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由各国的国情决定的。
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背景的不同,因此,政府对于体育事业的开展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以及在管理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也不同。
二、中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我国政府对开展体育事业历来是十分重视的,但是在不同的时期采取的方针、政策不同。
从新中国成立到1992年这段时间,我国处于方案经济时期,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属于政府主导型体育管理体制,政府设立专门的体育行政机构对体育的开展进行管理。
1952年,我国正式成立了中央体委,1954年更名为国家体委,它是领导全国体育运动的政府行政机构,权力高度集中于此。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由方案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体育管理开始由政府一家办向政府和社会联合办过渡。
1998年国家体委更名为国家体育总局,它由原来的国务院内阁成员变成了直属机构,体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也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开始转变职能,实行政事分开,下放权力,把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交给事业单位和体育社团,把工作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宏观管理上来。
我国的体育组织体系主要有三局部组成:政府体育管理组织、军队体育管理组织和社会体育管理组织。
政府体育管理组织分为专门的体育管理组织和非专门的体育管理组织。
政府专门的体育管理组织如国家体委到后来的国家体育总局。
政府非专门的体育管理组织如教育部设立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军队系统主管体育工作的是军委总政治部,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那么是群众性的国防体育组织,它负责开展群众性的国防体育运动。
社会组织系统主要由三局部组成。
一是社会体育组织,主要有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二是社会群众团体,主要有中华全国总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全国妇联等社会群众团体三是民间体育组织,这是一些得到上级体育部门成认并接受其指导、监督的体育组织。
德国学校体育概况
很多孩子存在一些体能和身体上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 该怎么做?体操房有很多老的运动器械,但可以用新的用法更 多考虑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素质和技能。通过这些方法培养他们 最基本的技能。
录像一:一些孩子在做一些带器械的练习。50秒
评论:在德国,体操是德国的传统项目,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 都喜欢。他们试着将一些杂技的和技巧的东西应用到体操课上。 孩子们对他们在课堂上做的东西是多么感兴趣。学到了很多基 本的技巧课可以应用到其他项目中来,不是没有特定目的,而 是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我认为:一、在体育课上教体操动作, 有的学生学杂技动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协调性。这种协调能 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学网球、羽毛球。二、有的体育课上加音 乐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三、我们认为应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 对体育课进行评价。
德国有86000多个中学生体育协会,学校的数量 大概在它的一半左右。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在学 校里上体育课?有三个原因。 第一、所有的学生都是必须上学,但参加体育 协会的学生大约仅有一半左右。应让所有的学 生有体育锻炼,在体育协会则是不可能的。因 为学生中有一部分体育天赋不那么好,而俱乐 部(体育协会)里要求好的那些学生参加。所 以,那些体育天赋不好的学生就参加不了。在 学校所有的学生无差别,所以体育课可以给每 一个学生一个展现尝试的机会。
23.30secF:\梦它.DAT 一、舞蹈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身体的形象和姿态,二、 动作的节奏,三、创造性的造型。 这三个方面不可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融合、穿插,随着具体 情况的变化而变。
二、、教学方法分为:1、固定造型、套路。是封闭性的。
2、非固定造型、套路。开放性的,充分利用场馆空间。 在教学中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只为达到一个目的——学习。 举例:学了爵士乐,你就会知道在这一情景下,该怎样合上节 奏。你会知道,乐曲的主体和节奏同时也会受到音乐的制约。 梦它的教学方法很自由、很专业化,但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 什么,它有个框架、在这一框架内自由发挥。
德国学校体育概况
评录像二:一帮青年人在滑雪。体育院校的学生在上冬季项目课。
11分38秒
讨论:通过练习学了很多项目后,学生也会创造出新的运动办法 。(两人用一副滑板、四个人一起滑)这些都要求有很好的协调能 力。 录像三:体育课上,学生们利用传统的器材做出不同的动作、游 戏。 15分 评论:重要之处:1、提高协调性后对竞技也有作用。2、排球课 上没有提出正规要求,培养对自己同伴的信任。身体接触举例。 录像四:接触性体育。 16分47秒 评论:增强对别人的信任,就像梦它一样。给你时间、空间、身 体,看你如何创造性地展现你的身体。 录像五:体育课上孩子们用报纸等器械在练习跑步。 21分57秒 评论:训练赛跑我们现在用游戏方式。看谁的报纸能最长时间不 掉。
在此情况下,大学生参加活动比例会发 生变化,自觉主动参加的占10%;有的 学校不重视体育,比例差一些。但总体 来讲,将各种因素加起来,平均有40% 的学生还是愿意参加大学体育活动的。 活动内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传统 项目,二是新兴项目,三是不常见还不 算体育的活动。
4、大学体育的重要性
在德国的运动员中70%的尖子队员 都是大学生。一方面大学生参加运动要 感到有乐趣,不完全为了成绩。但为了 两者兼有,创建一种新模式的比赛,这 种比赛国际上无相关规则。首先组织全 国锦标赛,规则是重新拟定的而非老规 则。
1、德国学校体育开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德国,学校体育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 史,但前不久却碰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德国 中小学(5至13年级)一周有三节体育课, 但是现在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很快,在20年 前还没有计算机,现在已经非常普及。经济 学上大家也都注重经营管理这类。同时欧共 体内国家间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不同语言 之间的交流问题。这些相关的知识都需要让 学生在学校来掌握。一方面学校的课程在时 间上是有限制的(一般32节),
德国青少年体育制度研究
德国青少年体育制度研究德国是一个运动人数众多的体育大国,无论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还是社会体育,发展都极其迅速。
此外,德国是唯一一个既获得过冬、夏奥运会举办权,又获得过足球世界杯举办权的国家。
同时,田径、游泳、篮球、排球、拳击、皮划艇等项目也深受欢迎。
分析德国体育发展的历史演进,探索德国体育制度发展的规律,发现德国体育发展的进步与其在各个时期所制定的体育制度和执行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文通过进一步了解德国体育发展的现状,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制度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 德国体育制度的历史变迁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背景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少年体育制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了解德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变迁,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到杨氏体操的推广,再到纳粹党执政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及两德分裂后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施行的不同体育发展制度,直至现阶段德国以俱乐部为基础的社会主导型体育制度。
德国青少年体育制度的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呈现出一种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及相关体育产业均衡发展的态势。
本研究将依照历史时序对德意志统一前、德意志帝国时期、纳粹党执政时期、冷战分裂时期及东、西德统一后的五个时期的体育制度的历史演进进行梳理与分析。
1.1 第一个时期:德意志统一前中世纪天主教会大范围施行禁欲主义,对教育事业进行压制,虽然对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并没有使德国体育的发展停滞不前。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过程中也涉及了体育革新,马丁·路德认为,体操不仅是儿童的娱乐活动,也是每个人强身健体的有效方式,为此他把体操列为德国学校的固定教学内容。
这样的体育制度一方面对青少年进行了良好的身体教育,另一方面对后来德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相比起来,我国开展体育活动的时间相对落后,同样以体操的形式进入体育活动范畴的时间在20 世纪初《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兵式体操;”;的意义在于提高广大民众的体质健康并且服务于清政府。
德国体育教育模式
德国体育教育模式德国体育教育模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
德国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终身运动习惯,其核心理念是将体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使体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德国体育教育的特点1. 综合性教育:德国体育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技能。
体育教育课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运动技能的学习、体育知识的传授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
2. 个性化发展:德国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并且有机会参与各种校内外体育活动。
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团队合作:德国体育教育鼓励学生通过参与集体体育活动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在团队中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并通过团队活动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4. 终身运动:德国体育教育强调体育运动的终身意义。
学生不仅在学校受到体育教育的熏陶,还被鼓励在学校外继续参与体育运动。
这种培养学生终身运动习惯的模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德国体育教育的实施方式1. 体育教学课程:德国学校将体育作为必修课程,每周安排2-3节体育课。
体育课程的内容涵盖了各类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游泳、田径等。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运动技巧和知识。
2. 俱乐部体育活动:德国学校通常与当地的体育俱乐部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机会。
学生可以参加不同的俱乐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深入学习和训练。
这种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促进了学生与社区的互动。
3. 竞技体育比赛:德国学校定期组织体育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这些比赛不仅是体育技能的考验,更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重要机会。
通过比赛的参与和经验,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 体育文化活动:德国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学校会组织各类体育文化活动,如观看体育比赛、举办体育讲座等,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历史、发展和重要性。
中、德国体育教学体制比较研究
中、德国体育教学体制比较研究前言学校体育是关于教学模式国际上较有影响教育学家美国的乔以斯和韦尔给予了以下界定:“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和计划。
”我国有学者将教学模式定义为:在为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活动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策略体系。
本研究认为,体育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一定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体育教学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或模型。
一般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操作程序、师生关系、教学条件等要素。
体育教学模式是连接体育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实践的纽带。
它既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具体性和操作性。
国民健康和民族身体素质的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及各国专家学者的关注。
1德国体育教学体制长期以来,我国沿用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方面显得单一、枯燥,教学效果不佳。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
本文研究目的就在于剖析教育发达国家体育教学模式的特点,洋为中用,促进学校体育改革。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在重建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英国美国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援助。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德国国民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了欧洲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德国经济的发展也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同样,德国的高等教育、学校体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各种体育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应运而生,并进入了新的理论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结构化阶段。
体育教法向体育学法的变迁,运动(sports)教育一词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体育教育在实践中形成了3种流派:拓展运动项目流派,不断开发运动行为流派及突出运动体验和参与的流派。
这三种流派在德国的高等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反映在不同阶段、不同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它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大众体育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Vol.41/No.24/Westleather 德国大众体育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董永歌(中央财经大学,北京102200)摘要:德国是群众体育发展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有多项举措促进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各级各部门和体育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群众体育的服务水平;注重合理规划和使用体育设施,确保住宅区体育设施的覆盖;推广体育奖章制度,激发人们对体育的热情等&德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有重要借鉴意义&关键词:德国;大众体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811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671-1602(2019)24-0071-011德国群众体育政策与管理体制德国的体育管理制度是独立的、自理的、自主的&二战后建立了“独立”和“自我责任”的体育原则&直到现在,德国的体育事业仍然是交给社会的体育组织,体育协会等团体来管理,中央政府不设立专门的体育部门&形成了社会团体管理,政府配合的管理模式&德国的群众体育发展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首先,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具体体现在:体育设施覆盖率要达到要求,费用要合理,满足参与者的社交要求,运动项目可以满足参与者的兴趣和能力&第二个原则是除了企业赞助,政府也要提供资金支持&德国各地方政府也为促进群众体育发展作出不懈努力&例如,镇政府应该支持当地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并建立和定期维护体育设施&大多数德国联邦州通常是由文化部或者体育部管理体育运动&德国各州的体育管理重点是学校体育的管理,学校体育设施的管理、日常维护等也是由其来负责&2德国大众体育发展的经验2. 1采用合作模式,切实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最近几年,德国奥林匹克体育协会与一些管理体育的政府部门合作,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利用全国九万多体育俱乐部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减少了失业人口&2010年,德国奥林匹克联合会又和政府部门联手,制定了针对5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体育计划,目的是使得更多5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德国奥林匹克联合会实施各种体育计划时,各级组织,各单项运动协会,政府机构都给予了积极的配合和响应,运动的顺利开展与各级机构的协调配合密切相关&不难发现,德国大众体育的发达与各级机构组织密切配合分不开&2. 2发挥体育协会作用,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对于单项协会来说,促进其自身项目的顺利开展是该协会所有工作的重心&以德国的射击联合会为例,该协会既为体育团体如体育俱乐部提供专业的运动服务,它还为普通客户提供普通的娱乐性质的服务,如家庭聚会,青少年和老年人等&而且为不同的人群设立不同的活动,对于家庭聚会,设立体育节活动,对于老年人,设立老人锦标赛,也会为体育俱乐部提供专门的训练活动和专业的场地设施&2.3合规划和有用体育设,促体育的展&体育设施是群众体育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原则是以人为本,以居民的兴趣为出发点建设体育设施,并逐步提高体育设施的质量与现代化水平&德国的许多地方政府对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覆盖率有明确的规定&2. 4制定运动技能奖励制度,鼓励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为了鼓励群众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制定了专门的奖章,给那些通过体育考试并且体力超群的人颁发&该奖章从1913年设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奖章在德国已有70S的知名度&该制度最初是为了考验参与者的运动速度,身体力量,身体耐力和协调性等能力,并且这一目的一直延续了下来&该奖章制度倡导过程重于目的,希望民众享受过程而不是结果&该制度鼓励各年龄段和健康状况的人积极参与运动,在群众体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德国大众体育发展给我国的启示3. 1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体育协会的努力,各企业的赞助以及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使得德国群众体育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蓬勃发&建国续施,各配的众发展模式,协调统筹各方力量,发展群众体育,进一步促进人民的康&3.2增加中小体育设施数量,提高体育设施覆盖率&德国的体育场馆的规划大多是从实际出发,考虑到目标人群,准确预估收益与成本&中国多个地方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虽然发展迅速,但社区体育馆的建设工作还没有跟上步伐&这导致人们锻炼和健身缺少场地,而昂贵的豪华体育场却无人问津&我国应该增加中小体育设施的数量,提高体育设施在居民区的覆盖率,方便居民的体育活动,并在规划时考虑到后续的成本问题,降低运营、维护等成本&3. 3提高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群体,增加体育服务公平性&德国不仅重视中青年群体参与体育运动,同时也照顾老人,残疾人,甚至移民等特殊群体的体育运动需求,并为此制定一系列举措&中国要发展群众体育,也应该照顾到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运动需要,同时要实现体育服务的均等化,根据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引入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满足各种群体的体需&参考文献:[1]石磊.德国大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84-292.[3]侯海波.德国实施“ 50岁以上老年人健身组织网络计划”/J].中外群众体育信息,2012(4):25-37.[4]侯海波.德国射击射箭联盟积极推动群众体育发展[J].中外众体育,2012(3):33-35.[5]赵爱国.德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工作情况,2012(16):15-20.[6]侯海波.德国体育运动奖章体制简介/J].中外群体信息,2009(3):11-24.作者简介:董永歌(1995—),女,汉族,江苏徐州人,产业经济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体育产业&71。
联邦德国的体育管理系统
育 教 育 和 科研 的 人
。
科 教协 会对 体育运 动 中
,
学 教 育 协会 ( 名 代演 )
;
6
名代表)
;
3
.
促 进协 会 (
)
;
存 在 的 问 题 进 行研 究
践
3
.
并将 成 果 付 诸 于 实
4
.
州 体 育联 盟
272名
,
( 1 8 3 名代 表
;
最 高体 育协 会 ( 盟
。
代表 )
,
以 上 代表 再 加 3 韭
。
促 进协 会
,
:
该 协 会成 员 自 己 不 参加 体
主 席 团代表 1 5 人
共 4 8 名 队 员组 成 体 育 联
后 两 个 协会在 体 联 投
,
育运 动
4
.
而 在 资金 等 方 面 给 体 育 以 支持 和 促
:
从 表 中可 以 看 出
票 选 举 中所 占 的 比 例 很 大 体 联组 织简 况如 下
一
联 邦 德 国 的 体 育 管 理 系 统
: 召 有 在 联 邦 德 国 已 成为 人 们 生 活 中 的 垂
联 邦德 国 的 休 育管 理 系 统 分 两 条 线 条 线 是 国 家的 正 式 组 织 行 政机 关进 行管 理 ;
:
一
叮 内齐
,
1 6岁 以 上
的 青年 人 华 木 上 都 通 过 休
。 、
汀 日{体 或 协会 参 加 各种 体 育 锻 炼 竟 技 体育 大 众体 育
.
另一 条线是 群 众 自 己 的
1 )
德国体育政策与法规
总之:从德国法律对体育关系的调整可以 看出,体育法的渊源应当包括体育组织自己 制定的内部规则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和 参与批准的国际公约。
•
20年间,中国和德国的体育循着不同的道路 越走越远,就如同柏林墙倒塌之后许多国家在政 治道路上的选择一样;不过,差距并不是问题, “尊重彼此的选择,不轻易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 人”的原则已经渐渐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从这个 角度来看,20年前倒塌的其实不仅仅是一堵墙, 而是阻隔不同观念和价值取向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和互动的障碍。日益强大的中国体育,应该能够 从柏林墙倒塌之后德国体育的嬗变当中汲取许多 有价值的东西
德国体育政策与法规
• 德意志民主共和 国(民主德国,东德) 曾经是奥运会历史上 一等一的金牌大户, 也可以说是中国举国 体制的楷模。
德国的体育制度
•
一直以来,西德的体育制度是很健康的,不 过分追求奥运会的金牌数,而让国民的身体素质 得到自由 发展,所以每次奥运会 金牌得10枚左 右就满足。 反观东德,为了在与西德的对比中 显示出所谓的“社会主义优越性”,采用举国体 制办体育。这样就使国家资源的使用严重颠倒轻 重,每年花费巨额国民财富用于培养精英运动员, 但轻视国民大众的体育与趣爱好和强身健体的需 求。并且西方禁药丑闻一般是运动员个人行为, 但在举国体制下则是一种官方行为。东德政府甚 至敢于要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尽管东德曾获得 了举世瞩目的金牌战绩,最后也避免不了被西德 吞并的下场。
一.德国体育运动中的权限划分 二.德国法律对体育运动问题的调整
三.体育运动与传媒的法律关系 四.德国体育争议的解决
德国体育运动中的权限划分
• 德国宪法没有涉及体育 运动的条款,也没有专门的 调整体育运动的联邦立法。 尽管如此,德国宪法中也有 保障运动员和体育协会享有 免受政府和民间团体干涉的 规定。譬如保障人身自由989年11月9日,象征着东西方冷战的柏林 墙被拆除,柏林墙倒塌之后体育界的故事也令人 玩味。由于东德体育的大量丑闻被揭露,德国体 育滑坡,德国体育因此而彻底摈弃了昔日东德体 育的体制,德国竞技体育水平慢慢下降。
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分析
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分析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和发展。
通过逐步推行职业化改革,德国乒乓球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瞩目成就。
本文将对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乒乓球运动的职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的形成,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乒乓球运动水平、扩大乒乓球影响力,以及培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
该体制具有以下特点:高度专业化:德国乒乓球管理机构设置完善,从联邦级别到地方级别,形成了完整的组织架构。
各级别机构分工明确,为运动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重视青少年培养:德国乒乓球非常重视青少年培养,设立了多级青少年训练体系。
通过发掘和培养有潜力的年轻球员,确保了国家队的人才储备。
联赛与国家队并重:德国乒乓球不仅注重国家队的培养,同时也职业联赛的发展。
通过高水平联赛的吸引,进一步推动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与高校合作:德国乒乓球管理机构与高校紧密合作,为运动员提供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
这种合作模式为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青少年培训:德国乒乓球从娃娃抓起,为青少年球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培训项目。
这些培训项目不仅技术水平的提高,还注重培养球员的综合素质。
职业联赛:德国乒乓球职业联赛创办于1964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乒乓球联赛之一。
联赛为不同年龄和水平的球员提供了展示和锻炼的平台,为国家队输送了众多优秀人才。
国家训练中心:德国乒乓球设有国家训练中心,负责协调和组织全国范围内的训练活动。
国家训练中心拥有先进的设施和优秀教练团队,为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训练环境。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德国乒乓球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从世界杯到奥运会,德国选手屡获殊荣。
其中,波尔和奥恰洛夫等名将更是为德国乒乓球赢得了无数荣誉。
这些优秀选手的涌现,离不开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的精心打磨。
然而,尽管德国乒乓球在国际赛场上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近年来,德国乒乓球在奥运会和世锦赛等大赛中,往往在半决赛或决赛中失利,尚未有选手问鼎冠军。
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研究
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研究一、引言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项具备全民性和全球性的体育运动。
而在这项运动中,德国乒乓球队的表现一直备受瞩目。
德国乒乓球队在国际赛场上多次获得冠军,这得益于其职业化管理体制所带来的全面优势。
本文将对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优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德国乒乓球历史及现状德国的乒乓球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当时德国获得了男子团体世界冠军。
但随着二战的爆发和德国分裂,德国乒乓球在国际赛场上的地位逐渐下滑。
直到70年代末,德国的乒乓球才逐渐恢复发展态势。
目前,德国乒乓球处于职业化管理的快速发展时期。
德国乒乓球队的职业化管理体制极为完备,包括各种管理员、教练和运动员等,这为德国乒乓球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的特点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可以总结为以下特点:1.强有力的组织德国乒乓球管理机构分工明确,每个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构体系。
管理机构有针对性地制定教练和运动员的培训计划、比赛计划和队伍建设计划,确保了德国乒乓球项目的高效发展。
2.严格的选拔机制德国乒乓球的选拔机制十分严格,优秀的选手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参加训练、比赛和重要赛事。
德国乒协还会针对每个选手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竞赛计划,确保每个人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机会。
3.优秀的培训体制德国乒乓球队的教练水平位于国际先进水平,培训体制管理规范。
德国乒协致力于为教练提供最好的培训机会,例如组织针对教练的讲座、研讨会和培训班等。
教练具备了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可以为选手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训练。
4.具备市场化运作能力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重视商业开发,为乒乓球项目的发展注入更多的综合资源。
德国乒协和各俱乐部都会利用广告、市场营销和赞助活动等手段来进行市场化的运作。
这些努力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资金,使得德国乒乓球项目可以更好地进行职业化管理。
四、德国职业化管理体制的优势德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的成功在于其具备了许多优势。
德国足球十年复兴之路及青训体系介绍
德国足球十年复兴之路及青训体系介绍大赛惨败:推动青训计划全面展开十年前,德国队在欧锦赛小组赛阶段就早早被淘汰,尤其最后一场0:3负于葡萄牙B队惨遭羞辱,年近40的马特乌斯在那支国家队中仍是主力,全队25岁以下的只有巴拉克和代斯勒两人。
十年后,平均年龄25岁不到的德国队是世界杯上最年轻的球队之一,二十出头的、穆勒、赫迪拉等小将用赏心悦目的足球宣告了德国足球的强势回归,层出不穷的后起之秀也让主帅勒夫“乱花渐欲迷人眼”。
从暮气沉沉的老人足球到活力四射的青春风暴,这十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其实早在1997年申办世界杯期间,德国足协就已经开始考虑该如何为2006年于本土举办的世界杯打造一支强大的国家队,而连续折戟98世界杯和2000欧洲杯则加速了青训计划的实施。
足协青训部负责人乌尔夫·肖特对此也坦承道:“1998年和2000年两次大赛的铩羽而归,对我们的青训项目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两大支柱模式:训练基地和青训中心德国足协所施行青训计划的核心,就是训练基地和青训中心的建立。
目前足协在全国范围内设有366个训练基地,这里集中了约14000名11岁至14岁前景看好的小球员,1000多名青训教练在基地中负责对他们进行悉心指导。
设立训练基地的目的在于,让小球员在俱乐部训练之余,额外在基地中接受每周一次以技战术为核心的系统性培训,随着青训项目的持续开展,全德统一的训练计划也在不断的改进中:2002年时还只是以重复练习技术动作为主,而现在则侧重于让球员掌握踢比赛的方式,从而使其潜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发。
目前出任U18国青队主帅的赫鲁贝什表示:“我们需要有如此深厚的基础,这样才能收获足够多的一流球员。
”为了维持训练基地的运营,德国足协每年至少拨款1000万,过去九年已总计支出一亿欧元,除了足协之外,俱乐部也在青训计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2002/03赛季开始,德甲和德乙的36支球队必须设立自身的青训中心,否则就将被取消参加联赛的资格。
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群众体育关系的研究
2009年1月体育与科学Jan.2009第30卷 第1期(总第176期) Journal of Sport s and ScienceVol.30 No.1(Total No.176)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群众体育关系的研究3Investigation on the R elationship bet w een Sport Club System and MassSports in G erm any刘 波1L IU Bo 1摘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调查访问法,对德国群众体育开展状况及其与大众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关系做了介绍和研究,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德国的体育俱乐部是保证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的基本要素,体育俱乐部体制和全民健身活动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以期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德国;体育俱乐部;群众体育;全民健身中图分类号:G 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1-0064-05Abstract :The present article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ss sports in G er 2man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club system and mass sports by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erview survey.The analyses of an example of a sports club showed that the sports clubs are the essential element to ensure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The sports club system and the Sports for All ’s activity can be facilitated by each other.The article is 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 2ence example for the Sports for All ’s development in China.K ey w ords :G ermany ;sports club ;mass sports ;sports for all 德国的体育俱乐部体制在体育发达国家中很有代表性,自从1816年德国第一个体育俱乐部成立以来,经过将近200年的发展,至今在全德国范围内已经有9万多个体育俱乐部,会员2700多万人。
德国大众体育
3
德国人参与 俱乐部的原因
四 德国大众体育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1 采取协同配合的模式,有效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水平
2 充分发挥单项运动协会的作用,丰富大众体育活动内容
3 注重体育设施的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方便民众就近健身 4 推行体育运动奖章制度,激发民众体育锻炼的热情 5 引导民众有针对性地科学健身,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果 6 积极寻求企业赞助,拓宽大众体育资金来源渠道
1 社会主导型体育管理体制 1 管理机制 2 德国奥林匹克联合会 (16个联邦州体育联合会、64个 专项协会、9万个体育俱乐部)
俱乐部
2
业余联赛
县级联赛——地区联赛—— 协会联赛——高级联赛—— 分区联赛——全国甲乙丙级联 赛(职业联赛) 1 体育俱乐部——注册协会 (非营利性)会费相对便宜 2 体育俱乐部数量多,场馆分布广 3俱乐部项目分布丰富(足球、体 操、网球、射击射箭、田径、手球)
3
体育徽章计划
以发出超过3000 多万的体育徽章,德国每年有 将近200万的人数参加测试,很多德国人将这个 视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标志。
德国大众体育政策特点、基本原则
1
德国体育政策特点:体育自治
2
德国的大众体育政策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首先是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 这包括以下 4 个方面: 运动设施位于交通方便的地方; 费用要在参与者能 够支付的范围内; 与参与者时间、社会和家庭条件一致; 每 个公民都能够在体育俱乐部中找到符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 体育项目。 第二,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并向所有人提供参加体 育活动的机会和平等条件。ຫໍສະໝຸດ 德国大众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社会心态:德国人普遍热爱体育锻炼,中世纪长期的 思想束缚以及黑死病给德国民众带来的恐惧使得德国 民众选择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此外德国人对许多运 动项目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如足球项目
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探讨
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探讨发布时间:2021-07-23T08:46:22.269Z 来源:《教育学》2021年6月总第251期作者:李欣[导读] 除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外,体育体制在其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黑龙江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8摘要:俱乐部体制对德国体育起到了基石的作用,既保证了普通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普遍性和可能性,又维持了竞技体育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体制。
探讨其体制对我国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一、德国体育俱乐部简介德国体育的第一个主要特点是竞技运动水平高、群众体育开展好、体育事业各方面协调发展,是典型的体育强国。
德国的“体育人口”大约占总人口比例的2/3,体育俱乐部分布在德国的各个角落,覆盖近1/3的德国人口,有多达9万个不同规模的体育俱乐部,拥有会员人数2780万(德国现人口数量为8000万)。
这种俱乐部体制有效地促进了德国体育的发展,这些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体育俱乐部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方面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无论何种体育体制,均对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产生着根本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和规模,除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外,体育体制在其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二、德国俱乐部运行模式体育俱乐部具有以下五个特点,即会员自愿加入、运作不依靠政府、定位于会员的兴趣、民主的决策机制和大量兼职人员的社会组织。
德国俱乐部主要的经济来源,首先是会费,是俱乐部资金的主要来源;其次,俱乐部还可以向政府申请资助,政府主要看俱乐部发展计划是否对国家的发展有利、对青少年的发展有推动作用,资助主要用于场馆的建设和青少年苗子的培养。
如果俱乐部的发展资金还不足,各级联合会会出面与企业协商,邀请他们出赞助来资助俱乐部的完善和发展。
以德国汉堡的Walddoerfer体育俱乐部为例,Walddoerfer 俱乐部有3500平米建筑和5300平米花园,其中1400平米训练场地,9个体育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众体育 竞技体育
5、德国体育体制的成功经验
何为“体育体制”
• 体育体制是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 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体育 总目标的组织保证。
• • 无论何种体育体制,均对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产 生着根本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和规 模,除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外,体育体制 在其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以下内容主要参考清华大学刘波教授于 2011年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发表的学 术研究《德国体育体制研究对进一步完善我 国体育体制的启示》一文
内容提要
1、何为体育体制 2、德国体育体制特征
3、德国体育管理层次
官方机构 非官方机构
德国体育体制总体特征 德国体育体制具体特征
4、德国体育 事业发展概括
• 2006年以前德国体育联合会和德国奥委会还是两个独立的 组织,2006年5月合并为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 (DOSB)
• 成为德国管理和促进体育发展的唯一最高组织机构。
德国群众体育开展
• 德国的群众体育很发达、全民健身活动开展非常 普及。
• 德有1/3的人口是体育俱乐部的会员 • 另有1/3的人口经常在商业体育场所或自发的进行
• 因此德国的体育体制又被称为典型的“俱乐部体 制”。
• 这种俱乐部体制有效的促进了德国体育的发展, 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等方面起着重 要而积极的作用。
德国体育管理的官方机构
• 国家层面(内务部)主要负责全国范围内竞技体 育和军队体育开展,同时给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 合会提供经费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德国体育体制的总体特征
• 德国是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
• 体育体制为社会主导型 • 以“俱乐部体制”为基础
• 体育管理的任务主要由各类社会体育组织 来实现,使体育事业得到均衡发展。
德国体育体制的具体特征
• 德国体育是典型的社会主导型体制 • 没有专门的政府体育主管部门 • 宪法中未明确赋予政府管理体育的权力 • 德国体育的管理任务主要由各类社会体育组织如体育类协
德国体育体制的成功经验
• 1)体育事业平衡发展,各级部门各司其职。 • 德国的体育体制保证了其体育事业的各个方面能够平衡
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各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职能分 工明确。其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分工不同,国家层面的内 务部主要关注竞技体育,联邦州层面的文化主管部门主要 关注学校体育,而地区和市一级的政府部门或体育局的主 要职能是修建运动场馆设施。在这种体制下就避免了所有 政府(体育)主管部门都把竞技体育作为主要工作任务的 情况出现,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发挥各级政府主管 部门的优势,使体育事业各个方面得到平衡发展。
会和俱乐部来承担 • 各联邦州政府中的教育部门和体育局只负责中小学体育教
学和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任务。
德国体育管理结构图
德国体育管理结构
• 目前德国体育的最高管理机构为德国奥林匹克体 育联合会(DOSB)
• 所有体育俱乐部都通过不同层面(州、地区和城 市)的专业协会和体育联合会直接或间接接受德 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的管理
理机构积极参与 • 依托奥林匹克训练基地、青少年训练基地和体育俱乐部 • 通过教练员培训和体育科学研究 • 共同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德国竞技体育特点
• 德国的竞技体育也是以“俱乐部体制”为基础, 其特点包括:
• 1)政府主管部门主要通过经费投入、建设场馆和 训练基设等方式支持竞技体育发展,而具体组织 和管理都通过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及其下属的各 专项体育协会来完成;
• 联邦州层面则负责学校体育(包括中小学和大学) 和群众体育的发展;
• 城市和地区层面政府部门(体育局)的主要职责 就是建设场馆。
• 因此,并不是所有与体育相关的政府部门都主管 竞技体育,而且是政府级别越低管的越少。
德国体育管理的非官方机构
• 竞技体育主要由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及其下属的各专 项协会来管理
• 因为目前德国大多数体育俱乐部都是大众健身俱乐部,即 便是职业俱乐部,其中也有大量普通会员。这些会员只需 缴纳少量会费,就可以利用俱乐部的运动设施锻炼,并代 表俱乐部参加各级别的联赛,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达到 健身目的。
学校体育方面俱乐部的作用
• 德国的体育俱乐部在学校体育方面同样有重要作 用。
• 德国中小学下午放学很早,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 选择一个体育俱乐部,利用课余时间接受某个运 动项目的训练,因此青少年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比 例在60%以上,这对学校体育教学不但是有益的 补充,在某种意义上它的作用甚至远远超过了学 校体育课。对大学生来说体育俱乐部就更重要了, 因为德国普通大学没有体育课,大学生体育锻炼 主要通过参加体育俱乐部来实现。
德国体育体制的成功经验
• 2)利用俱乐部体制,充分发展体育事业。 • 德国的体育体制是典型的“俱乐部体制”,在这种体制
下其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 展。 • 下面,将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社会体育方面俱乐部的作用
• 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方面,德国的体育俱乐部发挥了更 重要的作用。
• 2)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从俱乐部开始,在俱乐部或 各级训练基地中训练,代表俱乐部参加各种比赛, 经费来源依靠政府、俱乐部和竞技体育基金会共 同资助。
德国体育体制的成功经验
• 德国体育体制最主要的特点是“均衡”,即在俱乐部体制 下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 充分的发展。
• 其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 • 1)体育事业平衡发展,各级部门各司其职。 • 2)利用俱乐部体制,充分发展体育事业。 • 3)联赛体系高度完善,竞技群体共同促进。 • 4)政府投入场馆建设,学校与俱乐部共同利用。
身体锻炼 • 因此德国的体育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2/3左右。
群众体育中的俱乐部因素
• 大众体育俱乐部是保证德国群众体育开展的最基本要素
• 德国的大众体育俱乐部特点: • 合理的收费、众多的数量、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 • 吸引了大多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民众加入进来。
德国体育俱乐部
德国竞技体育概况
• 德国竞技体育系统的构成可概括为: • 在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领导和管理下 • 各专项体育协会、联邦州体育联合会和联邦国防军体育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