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的功能解剖
小脑解剖生理
小脑的解剖生理功能
3.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 协调随意运动。
小脑中最主要的至红核的传出纤维在传导过 程中经过两次交叉,因此小脑对躯体的活 动发挥同侧协同作用,并有躯体各部位代 表区,如小脑半球为四肢的代表区,其上 半部分代表上肢,下半部分代表下肢,蚓 部则是躯干代表区。
损害表现及定位
小脑损害主要症状是:共济失调、平衡障碍、 及构音障碍。
损害表现及定位
1.小脑蚓部损害:主要管理躯干平衡功能, 损害时出现躯干共济失调,即平衡障碍,表
现站立不稳,步幅增宽,左右摇摆,步态 蹒跚,故称醉汉步态,但肢体共济失调及 眼震不明显,见于蚓部肿瘤等。
损害表现及定位
2.小脑半球损害:以新小脑为主,新小脑的 功能主要是确定运动的力量、方向、范围, 当一侧小脑半球病变时表现同侧肢体共济 失调,即指鼻实验,跟膝胫实验不稳准。 同时伴有肌张力减退或消失,有时出现钟 摆样腱反射,小脑半球病变常出现水平眼 震及小脑性语言,(构音不清或爆发性语 言等)。见于肿瘤、脑血管病,遗传变性 疾病。
小脑的解剖生理损害定位
宝泉岭中心医院 高世伟
小脑的解剖生理功能
• 小脑位于颅后窝,在小脑幕下方,脑桥延 髓背侧,借助3对小脑脚即下脚(绳状体) 中脚(桥臂)上脚(结合臂)分别与延髓、 脑桥、及中脑相连。
小脑的解剖生理功能
1.小脑的结构:小脑的中央为小脑蚓部,两 侧为小脑半球,小脑表面为灰质(小脑皮 质)由分子层、普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三 层组成,皮质下为白质,在两侧小脑半球 白质内各有4个小脑核,由内向外依次为顶 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顶核在发 生学上是最古老的,齿状核是4个核中最大 的,小脑分3个叶,绒球小结叶、前叶、后 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脑-ppt课件.ppt
一、小脑皮质
• 小脑皮质自深部向表面可分为颗粒层、梨状细胞层(浦肯野细 胞)和分子层。
• 内含六类C:颗粒C、GolgiC、单树突细胞(颗粒层)、梨状 C (梨状C层) 、星状C、蓝C(分子层)。
(一)颗粒层
• 主要含有大量密集的颗粒 细胞,另有少量的Golgi 细胞及苔藓纤维终末。
• 苔藓纤维终末形成花结样 膨大,称玫瑰结,与颗粒 细胞树突及Golgi细胞的 轴突终末等,共同构成小 脑小球。
语言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小脑
小脑
Cerebellum
掌握的主要内容:
• 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 小脑的分叶和功能分区 • 小脑内部结构(小脑皮质、中央核、小脑髓质) • 小脑的纤维联系 • 小脑的功能和临床应用(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脑(Encephalon, Brain)
端脑 telencephalon 间脑 diencephalon 中脑 mesencephalon 后脑 metencephalon
• 在小脑半球有些沟比较 深,如水平裂,始自小 脑中脚,以水平方向绕 小脑的外侧缘和后缘, 把小脑分为上面与下面。
三、小脑的分叶
前叶 分叶 后叶
绒球小结叶
目前多结合小脑 的进化、功能和 纤维联系,把小 脑分为三个叶。
原裂
前
叶
后叶
后叶
后外侧裂
绒球小结叶
绒球
绒球脚 蚓小结
后叶
四、小脑的机能分区
原小脑(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 旧小脑(脊髓小脑):蚓垂+蚓椎体+前叶 新小脑(大脑小脑):后叶
旧小脑
原小脑
新小脑
• 原小脑(古小脑):绒球小结叶在进化上出现最 早,称为原小脑或古小脑。它主要通过小脑下脚 接受前庭神经核的纤维,并接受少量前庭神经一 级感觉,又称前庭小脑。
小脑的功能解剖汇总
写在课前的话协调随意运动其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可以对小脑疾病的是人体的生命中枢。
了解小脑的功能解剖及损伤表现,和管理编程运动,这将有助于诊断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即是小脑的功能解剖及损伤表现,我们对患者的救治,挽救更多的生命。
一、小脑的位置与端脑枕叶底面有小小脑位居颅后窝,下图是脑正中矢状断面图,脑桥与延髓的背面,。
脑幕相隔。
小脑在成人大约有150g,占整个脑体积约40%: 小脑所在的位置为颅前窝A.B. 颅后窝C. 颅中窝D. 以上均对B正确答案:解析:小脑位居颅后窝,脑桥与延髓的背面,与端脑枕叶底面有小脑幕相隔。
枕骨大孔疝是怎么形成的?二、小脑的外形在小脑的下面观上,小脑中部比较缩窄,称之为小脑蚓,或者叫小脑蚓部。
两侧(一)两侧仍然是小脑的半比较膨大的部分称之为小脑半球。
小脑上面观察,小脑上面比较平坦,球。
在上面上有一条明显的浅沟,我们称之为原裂,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脑沟。
也就是说,以脑沟为界,前方就是小脑的前叶,后方即是小脑的后叶。
在蚓部看中间比较缩窄的这部分,这两个称之为蚓垂,或者比较细窄的这部分正好位于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蚓垂为蚓椎体。
位置比较重要。
小脑蚓垂两侧的半球较膨在近枕骨大孔外上方,下面这张图上的是小脑扁桃体。
(二)小当颅脑外伤或颅内肿瘤等导致颅内高压时,出的部位则是小脑扁桃体。
其位置尤为重要,脑扁桃体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危及生命。
三、小脑的分叶(一)小脑在进化上分成.小脑在进化上分成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也就是下图中颜色在小脑形态学上我们称之为绒球小结叶,第一部分发生上比较古老,比较深的部分。
包括蚓部的小结,和两侧半球上的绒球。
脑小舌的部分也属于古小脑。
我们称之为旧加上蚓部的蚓锤和蚓锥体,图中杏黄色的部分,也就是小脑原裂的部分,小脑。
旧小脑主要与脊髓发生联系,又称之为脊髓小脑。
是随着大脑运包括半球以及蚓部都是进化上比较新的结构。
小脑解剖及功能
小脑解剖及功能这期分享之前,首先向Dr、Albert L、Rhoton致敬!http://rhoton、ineurodb、org这就是The Rhoton Collection的官网,有Dr、Rhoton的专访视频,由她本人介绍她的生平。
感谢Dr、Rhoton将Rhoton实验室的解剖图片开源化,让更多的人可以学习并使用她的解剖图片!我不知道要怎么表达对她的敬意,也不知道要怎样感谢她。
希望未来我能够学有所成,将我所有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所有想学习的人没有门槛,并轻松快乐的学习!今天的内容就是小脑解剖及功能首先来瞧瞧小脑的体表解剖定位:小脑位于后颅窝后颅窝的体表定位点———枕外隆突与上项线枕外隆突与上项线以下就是小脑的位置再来瞧瞧Rhoton解剖从头顶向下瞧小脑从脚底向头顶方向瞧从前向后瞧从后向前瞧从外侧瞧从中线瞧大致了解了小脑位置以后,我们来瞧小脑的解剖要点按照发育与功能将小脑分成三部分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脊髓小脑(小脑蚓部与蚓旁区)大脑小脑(两侧小脑半球)小脑就是只“三脚猫”:小脑通过小脑上/中/下脚与大脑与脊髓之间进行纤维联系小脑上脚:只有传出神经纤维小脑中脚:只有传入神经纤维小脑下脚:包含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小脑有四个主要的神经核团记住解剖要点,下面我们来瞧功能:首先来瞧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的功能:1:保持平衡与维持身体姿势2:调节眼球位置具体调节通路就是怎样?如何测试前庭小脑的功能?1:Romberg‘s 测试双腿并拢,双手自然垂直,先睁眼直立,再闭眼直立2:交叉步伐3:眼球运动测试那么前庭小脑受损,患者会出现什么体征与症状?与其功能相对应,患者会出现平衡障碍与眼球运动障碍1:平衡障碍- 眩晕- 站立不能- 行走不能- 跨步过宽- 不能走交叉步伐2: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 运动/静止目标凝视障碍- 追踪性眼球震颤下面来瞧脊髓小脑(小脑蚓部与蚓旁区)的功能及调控通路两大功能:1:控制肌张力2:调控抗重力肌群活动具体传导通路就是:根据脊髓小脑的功能,如其受损,患者会出现两大主要症状:肌张力降低与意向性震颤不同组分受损,还有一些特别变现:前叶与上蚓部的旁中央部分受损- 直立困难- 行走不稳- 跨步过宽- 轻击病人胸部,病人摇晃病变在上蚓部-指鼻试验阳性- 跟膝胫试验阳性下蚓部损害- 站立不稳- Romberg‘s 测试时无方向性来回摇晃大脑小脑(两侧小脑半球)的功能与传导路径又就是怎样两大主要功能:1:修改与矫正运动性冲动2:运动学习与记忆修改与矫正运动功能传导通路:大脑小脑在人体运动信号的传导过程中扮演的就是“纠察员”的工作大脑皮层发出神经纤维经皮质脊髓束传导到脊髓,控制肌肉运动,同时肌肉运动信号经脊髓小脑束反馈上传至小脑齿状核,告诉小脑“纠察员”人体已完成了大脑的指令。
小脑的解剖及作用
汇报人姓名
2020/01/01
➢ 位置: 位于颅后窝 ➢ 毗邻: 前面隔第四脑室与脑干相 邻;上方籍小脑幕与大脑 半球枕叶相邻
丘脑间粘合
穹隆 松果体 中脑水管 顶盖 上髓帆
枕叶
漏斗
垂体 脑桥
延髓
第四脑室 下髓帆
-2-
外形
小脑扁桃体
蚓垂
蚓结节
小脑下面观
二腹小叶
蚓椎体 下半月小叶
外形
丘脑腹外侧核
红核 大脑小脑
齿状核
新小脑(大脑小脑):
小脑半球外侧部,原裂后部
皮质脑桥束 脑桥核 前角运动神经元
背侧丘脑腹前核 红核 齿状核 新小脑皮质
-31-
大脑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大脑皮质广泛区域
桥核
小脑半球外侧部皮质
大脑皮质运动区 皮质脊髓侧束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红核脊髓束
红核
齿状核
功能:控制四肢肌精细运动的计划和协调
- transverse division
Anterior Lobe ----- primary
fissure Posterior Lobe -----
posterolateral fissure Flocculonodular
Lobe
Cerebellum 的外形
小脑
Cerebellum 小脑的外形
山顶
原裂
绒球
小结
水平裂 山坡
小脑中脚 小脑上脚 小脑扁桃体 蚓垂 蚓锥体
-6-
蚓结节
小脑的外形、分叶
1.绒球小结叶:
原小脑(前庭小脑)
中央小叶
绒球
原裂
小结
山顶
小脑解剖及功能
这期分享之前,首先向Dr.Albert L. Rhoton致敬!
这是The Rhoton Collection的官网,
Dr.Rhoton的专访视频,由他本人介绍他的生平。感谢
将Rhoton实验室的解剖图片开源化,让更多的人
Rhoton解剖从头顶向下看小脑
:小脑通过小脑上/中/下脚与大脑和脊髓之间进
1:控制肌张力2:调控抗重力肌群活动具体传导
如其受损,患者会出现两大主要症状:
- 直立困难 - 行
- 跨步过宽 - 轻击病人胸部,病人摇晃病变在
- 指鼻试验阳性 - 跟膝胫试验阳性下蚓部损害
站立不稳 - Romberg‘s 测试时无方向性来回摇晃大脑
1:修改和矫正运动性冲动2:运动学习和记忆修改和
Youtube视频、网页和
搜索到的文章,各家说法在细节上有很多不同,所
神经系统
生理、临床(第8版).ed. M. Bahr.
海军出版
.http://www.neuroanatomy.ca/functional_areas/cerebellum/cer
声
“leon的世界”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知识分享平台,非
1:保持平衡和维持身体姿势2:调节眼
:Romberg‘s 测试双腿并拢,双手自然垂直,先睁眼直立,
:交叉步伐
:眼球运动测试
1:平衡障碍
眩晕 - 站立不能 - 行走不能 - 跨步过宽 -
:眼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 - 运动/静止目标凝视障碍
追踪性眼球震颤
。小脑齿状核对“原始指令”和肌肉反馈回的“指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轮替运动障碍 - 意向性震颤
构音障碍
Enjoy!这篇文章中有几点需要说明:1:小脑的
小脑结构-解剖学
(红-顶,绿-球,蓝-栓,紫-齿)
(二)、小脑髓质:
即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 包括——
*往返纤维(小脑皮质--小脑核) *联络纤维(小脑各叶或叶片之间) *传入及传出纤维 (即 小脑上、中、下脚)
1、小脑下脚
•又称绳状体,连于小脑和延髓、脊 髓之间。
2、小脑中脚
又称脑桥臂,最粗 大,位于最外侧, 连于小脑和脑桥之 间。
其主要成分为小 脑传入纤维(脑桥 核发出至新小脑的 纤维) ,且几乎全 部由对侧脑桥核发 出的脑桥小脑纤维 构成,仅少许脑桥 网状核到小脑皮质 的纤维。
小脑传出纤维非 常稀少,为小脑至 脑桥的纤维。
3、小脑上脚
• 又称结合臂,连于小 脑和中脑、间脑之间。
• 主要由小脑齿状核发
出的传出纤维组成, 这些纤维在中脑被盖 左右相互交叉后上升, 止于对侧红核和背侧 丘脑。
因此与调节肌张力有 关。
脊髓小脑(旧小脑) 功能:调节肌张力
脊髓后角 本体 感觉纤维
前叶
大脑皮质
前庭核群
顶核、球状 核及栓状核
前庭脊髓束
脊髓前角运动 细胞
红核脊髓束
丘脑 红核 骨骼肌
3、新小脑或大脑小脑 出现较晚,哺乳类才出现。 包括后叶(原裂以后的部分)和齿状核。 最大,是锥体外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控制骨骼肌随意、精细运动 的协调性
*顶核: 呈卵圆形,大小10X5mm, 位于第四脑室的顶壁内,靠 近正中面。 接受原小脑和前庭核的纤 维,参与平衡反射活动。
(红-顶,绿-球,蓝-栓,紫-齿) (红-顶,绿-球,蓝-栓,紫-齿)
*球状核 形状不规则,1个, 大小5X5X3毫米,位 于顶核的外侧,常被 纤维分成数块。 主要接受旧小脑皮 质的纤维。
小脑知识点总结
小脑是大脑的一部分,位于颅后窝下方,主要负责协调运动、平衡和姿势控制。
以下是关于小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解剖结构:
- 位于颅后窝下方,由两个半球组成,中间由蚓部连接。
- 表面有许多褶皱和沟回,这些结构增加了其表面积,有利于神经元的密集分布。
2. 功能:
- 运动协调:小脑通过调节肌肉张力、协调运动和控制精细动作,使身体运动更为流畅和协调。
- 平衡和姿势控制:小脑参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帮助人们保持站立和行走时的姿势稳定。
- 运动学习:在学习新的运动技能和动作模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损伤和疾病:
- 小脑失调:小脑损伤或疾病可能导致运动不协调、姿势不稳、眼球震颤等症状。
- 小脑萎缩:一些疾病(如酒精性脑萎缩、脑干小脑变性)会导致小脑萎缩,影响运动协调和平衡。
4. 神经元和神经递质:
- 小脑含有许多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神经递质(如谷氨酸)进行信息传递。
- 小脑与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其他部分进行广泛连接,以协调和调节运动。
5. 临床意义:
- 研究小脑有助于了解运动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和平衡障碍等病理生理学问题,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小脑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性。
小脑
齿状核:发出纤维组成小脑上脚
小脑功能:控制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间运动
• 当人们要做某一动作时,首先大脑额叶皮质发出“想做” 的冲动,通过如额桥束等至脑桥核中继,交叉后发出小脑 中脚到小脑
• 小脑根据“指令”收集“情报”,收集肢体的位置,肌张 力(本体感觉,通过脊髓小脑束);收集视觉信息以利于 空间定位;收集来自于前庭神经核的平衡信息,用于保持 姿势等等
温州医科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 金联洲
小脑皮质细胞
大脑皮质细胞
小脑皮质
• 神经元特点:有很多的树突(Purkinje cell),说明它要接受非常多的信息, 用于数据处理
• 皮质的定位: • 内侧区(蚓垂和蚓锥体):躯干 肌 • 中间区:四肢肌 • 外侧区:接受大脑、脑干、脊髓 等外部信息
温州医科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 金联洲
小脑
小脑
位置:颅后窝,脑干背面, 上方为小脑幕及大脑枕叶
小脑幕
温州医科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 金联洲
小脑幕
小脑外形
体积大小仅次于大脑,占11%,可分为:前叶、后叶和绒球小结叶
小脑扁桃体
蚓垂和蚓锥体
温州医科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 金联洲
小脑扁桃体疝
颅脑病变导致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 体嵌入枕骨大孔,从而压迫延髓腹外 侧面,可能影响延髓网状结构中呼吸 中枢和心血管中枢,危及生命
小脑扁桃体
枕骨大孔所在的位置
温州医科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 金联洲
颅内压增高时
小脑皮质
• 神经元特点:有很多的树突(Purkinje cell),说明它要接受非常多的信息, 用于数据处理
• 皮质的定位: • 内侧区(蚓垂和蚓锥体):躯干 肌 • 中间区:四肢肌 • 外侧区:接受大脑、脑干、间侧
小脑解剖最新版本
⑶新小脑:原裂以后的后叶,主要接受大脑皮质经由脑桥核中继而来的信息,故 又称大脑小脑。
旧小脑
原小脑
精品课件
新小脑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大量神经元胞体聚集在小脑表层形成小脑皮质; 位于深部的小脑白质称为髓体; 髓体内埋有灰质的核团,称小脑核(中央核); 小脑皮质由浅入深分为分子层、梨状细胞层(浦肯野细胞
精品课件
梨状细胞层:
由单层梨状细胞构成,其 树突呈扇形,在分子层内 展开,起自对侧下橄榄核 的攀缘纤维与梨状细胞树 突形成兴奋性突触,梨状 细胞还接受位于分子层细 胞的抑制性信息,其轴突 是小脑皮质唯一的传出通 路,大部分止于小脑核, 小部分止于前庭神经核, 对这些核团起抑制作用。
精品课件
分子层:细胞成分少,主要 由梨状细胞树突,颗粒细胞 轴突以及攀援纤维组成。
有:来自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
延髓下橄榄核、延髓网状结构至
小脑的纤维;脊髓小脑后束及楔
小脑束的纤维。传出纤维有:发
自绒球和部分小脑蚓部皮质,止
于前庭神经核的小脑前庭纤维;
起于顶核,止于延髓的顶核延髓
束纤维(包括顶核前庭纤维、顶
核网状纤维)。
精品课件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⒈前庭小脑
同侧前庭神经、前庭 神经核的纤维→小脑下脚→ 前庭小脑→同侧前庭神经核 →前庭脊髓束、内侧纵束→ 脊髓前角内侧运动神经元
2 、球状核 位于顶核外侧; 接受旧小脑皮质来的纤维; 发出纤维加入小脑上脚。
精品课件
3 、栓状核 位于齿状核门,大型多极细胞; 接受旧小脑皮质的纤维; 发; 接受新小脑纤维; 发出纤维经小脑上脚,在中脑交叉后到对侧红核以及背侧
小脑解剖含小脑的外形及分部荟萃材料
专业内容
10
2、前叶 • 原裂以前的部分+小脑蚓的蚓垂和蚓
锥体,又称旧小脑、脊髓小脑;
• 主要接受来自脊髓的信息。 3、后 叶
• 原裂以后的部分,又称新小脑、大脑 小脑、脑桥小脑;
• 大脑皮质通过皮质脑桥束、脑桥核、 脑桥小脑纤维与新小脑相连系。
专业内容
• 其损伤后的症状以肌张力低下、 共济失调及意向性振颤为代表。
专业内容
49
32
• 传入纤维按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
(1)爬行纤维 climbing fibers(攀缘纤 维): 来自下橄榄核。较细,在白质与
颗粒层中均无分支,当其接近梨状细胞 时,失去髓鞘,并分为几个小支,沿梨 状细胞攀缘而上,并形成突触,也可与 其它细胞相联系。由爬行纤维传来的冲 动,可以直接传给梨状细胞,对其有强 兴奋作用。
专业内容
41
5 、网状小脑纤维 6 、三叉小脑纤维 7 、顶盖小脑纤维
专业内容
42
(二)小脑的传出纤维
1 、新小脑皮质的传出纤维
• 经齿状核中继;
• 1)经小脑上脚交叉,穿过红核或经其周 围在对侧丘脑的腹外侧核、腹前核、枕 及板内核中继,至大脑皮质运动区及躯 体感觉区。
• 2)终止于对侧红核,进而发出红核橄榄 束。
红核以及背侧丘脑的腹中间核和腹前核。
专业内容
28
专业内容
29
专业内容
30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
专业内容
31
(一)小脑的传入纤维
• 包括:脊髓小脑束、楔小脑束、橄榄 小脑束、前庭小脑束、脑桥小脑束。
• 按照联络部位不同可分为两种: 短联络纤维:联系相邻叶片; 长联络纤维:连结同侧不同皮质。
小脑解剖(血供及周围解剖关系)
小脑解剖1后循环血供椎动脉及其分支、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大脑后动脉及其分支共同组成椎-基底动脉系,即后循环。
前循环与后循环借助后交通动脉相连、椎动脉颅内段得主要分支就是: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得分支主要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内听动脉(即迷路动脉)以及脑桥动脉与无数小得深穿支、后循环主要血液供应范围就是延髓、脑桥、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后部与丘脑。
当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这两支动脉病变可出现头晕或眩晕症状,这两支血管来源于椎动脉与基底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PICA)就是椎动脉颅内段最大一个分支,其供血区就是延髓、第四脑室、脉络丛与小脑。
PICA 供血区梗死眩晕得发生与PICA 供血前庭神经核得下半部与有分支供应小脑半球有关,常伴有呕吐、眼球震颤、呃逆、躯体及面部感觉异常与吞咽困难、声嘶、共济失调等症状与体征,但一般不出现听觉障碍及意识障碍。
因PICA来自椎动脉,因此椎动脉形态结构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会直接影响PICA得血液供应范围。
小脑前下动脉(AICA)就是基底动脉得分支,AICA 发出迷路动脉供应内耳得血液,有时迷路动脉也可直接由基底动脉发出。
迷路动脉在内耳又分为 3 支即前庭支、前庭蜗支及蜗支,这三支均为终末支。
前庭支供应椭圆囊、球囊与外、上半规管。
前庭蜗支供应耳蜗、前庭与后半规管。
蜗支供应基底膜、进入到内耳及前庭神经核得供血均为终末动脉,这些终末血管与颈内动脉得有关分支保持一定得吻合,但就是这种吻合又就是不充分得吻合,当供应该处血管发生病变时常侧支循环建立不充分,因此在后循环发生缺血时,头晕或眩晕常就是首发得甚至就是唯一得症状、球囊、椭圆囊与半规管对血液供应得变化相当敏感,只要通过得血流略有减少,即可产生平衡障碍、头晕与眩晕、恶心、呕吐等[27]。
对于缺血这种变化前庭系统比耳蜗更为敏感,当后循环缺血时更容易损伤前庭系统得功能,而耳蜗得功能损失相对较轻一些[28],所以临床上后循环缺血患者出现前庭症状多于耳蜗受损症状[28],多表现为头晕、眩晕。
小脑的解剖及功能
小脑的解剖及功能小脑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脑桥及延髓之上,横跨在中脑和延髓之间。
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脑分化而来,是脑六个组成部分中仅次于大脑的第二大结构。
一、外部形态:中部狭窄称小脑蚓vermis,两侧膨大部称小脑半球,小脑下面靠小脑蚓两侧小脑半球突起称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cerebellum。
二、内部结构:1、皮质2、髓质(髓体):顶核、中间核(拴状核、球状核)、齿状核。
三、解剖1、蚓部:从外观上看,小脑中间有一条纵贯上下的狭窄部分,卷曲如虫,称为蚓部。
2、小脑半球:蚓部两侧有两个膨隆团块称为小脑半球。
3、小脑的分叶:(1)按形态结构和进化可分为:绒球小结叶flocculonodular lobe(原小脑或古小脑),小脑前叶anterior lobe(旧小脑主要功能与头部和身体的本体感受和外感受的传入信息有关,有调节肌紧张的作用;),小脑后叶posterior lobe(新小脑)。
(2)按机能可分为:前庭小脑(原小脑或古小脑archicerebellum,主要接受来自前庭核和前庭神经的传入纤维,调节躯干肌肉的活动,在维持肌紧张、身体平衡和姿势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脊髓小脑(旧小脑paleocerebellum),大脑小脑(新小脑neocerebellum,它在人类最为发达,主要接受经脑桥接转的来自大脑皮质的纤维,参与由大脑皮层发起的随意运动的调节。
在位相性的活动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4、小脑皮层:小脑的表面被覆着一层灰质,叫做小脑皮层。
小脑皮层分为3层,从表及里分别为分子层、浦肯野氏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皮层里含有星状细胞、篮状细胞、浦肯野氏细胞、高尔基氏细胞和颗粒细胞等5种神经元。
5、小脑延髓:皮层的下方是小脑髓质,由出入小脑的神经纤维和4对小脑深部核团组成。
6、神经核团:在小脑左、右半球深部的髓质中,每侧各埋藏着4个由神经细胞群构成的神经核团,由内侧向外侧分别为顶核、栓状核、球状核和齿状核,其中栓状核和球状核常合称为间位核。
(医学课件)小脑的解剖
二腹叶
18
19
20
小脑的机能分区
原小脑: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维持身体平衡、 协调眼球运动)。
旧小脑:脊髓小脑,蚓部和中间部(调节肌张力)。 新小脑:大脑小脑,小脑体的外侧部(调控骨骼肌
的随意、精细运动 )。
21
小脑的机能分区
旧小脑
原小脑
新小脑
22
小脑核
髓体
皮质
顶核(原小脑) 球状核(旧小脑) 栓状核(旧小脑) 齿状核(新小脑)
扁 桃 体
12
小脑裂
原裂 后月状裂 水平裂 锥前裂 后外侧裂 裂
后月状裂
水平裂 次裂
锥前裂
14
小脑形态学分叶
前叶 后叶 绒球小结叶
15
小脑形态学分叶
16
小脑形态学分叶
前半月 四方小叶
后半月 上半月
17
小脑形态学分叶
扁 桃 体 下半月
2
小脑的位置
小脑
3
小脑脚
中脚起自脑桥基底部外侧,弯向背侧连于小脑。 下脚起自脊髓和下橄榄核,在小脑中脚的内侧进
入小脑。 上脚大部分由小脑的传出纤维构成,经中脚前内
侧潜入脑桥上部的背面。
4
小脑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5
小脑的外形
左小脑半球 小脑 右小脑半球 上蚓
小脑蚓 下蚓
6
小脑的外形
颅内压过高时小脑扁桃体可能被挤压而嵌入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或小脑扁桃水平裂水平裂后外侧裂后外侧裂水平裂后外侧裂前叶前叶后叶后叶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叶1516前半月后半月上半月四方小叶17下半月181920原小脑
小脑的解剖
小脑的表面解剖医学课件
小脑内部的纤维束
苔状纤维
齿状纤维
起始于 wm 结构,终止于小脑皮质的苔状 纤维。
起始于 wm 结构,终止于豆状核的齿状纤 维。
栓状纤维
球状纤维
起始于 wm 结构,终止于豆状核的栓状纤 维。
起始于 wm 结构,终止于小脑皮质的球状 纤维。
小脑内部的液态环境
脑脊液
在蛛网膜下腔中流动,为脑和脊髓提供 营养和代谢产物。
脊髓小脑后束
起自后脚感觉核,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参与感觉传递。
05
小脑的发育和演化
小脑室和脊髓逐渐演变成小脑。
胎儿期
02
胎儿期时,小脑迅速生长,与大脑半球和脑干之间的联系不断
加强。
儿童期
03
儿童期时,小脑结构逐渐完善,功能逐渐成熟。
小脑的演化历程
小脑损伤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眩晕、恶心、呕吐等。
03
修复方法
针对不同病因和损伤程度,可采取不同的修复方法,如药物治疗、手
术治疗等。
06
小脑研究的展望
现代小脑研究的进展
生理机制研究
深入研究和理解小脑的生理机制是小脑研究的重要方向,包 括小脑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神经网络的动力学行为以及小 脑在平衡、动作协调和认知等高级功能中的关键作用等。
血浆
在血管中流动,为脑和脊髓提供营养和 代谢产物。
细胞外液
在脑和脊髓中分布,为脑和脊髓提供营 养和代谢产物。
细胞内液
在脑和脊髓的细胞内分布,为细胞提供 营养和代谢产物。
04
小脑的血管和神经联系
小脑的动脉和静脉
小脑前动脉
小脑后动脉
起源于颈内动脉,供应小脑前外侧区域。
起自基底动脉,供应小脑后外侧区域。
精美解剖小脑
2.栓状核 位于齿状核的内侧及门口, 主 要接受来自旧小脑和部分新小脑皮层的 纤维,经小脑上脚到对侧红核尾端的大 细胞群与锥外系统连系。
3. 球状核 位于栓状核的内侧,接受来 自旧小脑皮层的纤维,其轴突经小脑上 脚到对侧红核尾端的大细胞群,也与锥 外系统连系。
10
4. 顶核 位于最内侧的蚓部白质中, 中线两旁。相当于第IV脑室顶部,乃诸 核中最古老的成分,接受来自前庭诸核 的纤维,发出纤维通过顶核脑干束到前 庭核网状结构。
29
属于小脑下半月小叶的内侧区,能从 听到的声响和看到物象的进行速度预测躯体 将以怎样的速度接近听觉或视觉目标,如在 下半月小叶的中线部位造成一个病损而后让 实验动物(猴)在走廊里自由活动,能发现 它偶然会将头碰到墙壁上,这种现象称预测 障碍(prediction disturbance)。
30
同样属于小脑半球的外侧区也能协助 预测运动肢体的未来位置。如有关区域发 生病损,则肢体做快速动作时,将丧失对 该肢体所在空间的意识,小脑也将不能适 时地运用其阻尼作用,以便在运动肢体达 到意向点时停止,这种对肢体的距离失去 控制的现象称为辩矩不良(dysmestria), 临床上习惯地称为共济失调(ataxia)。
AnatomicalPhylogenetiCc onnection Functions
(解剖) (种系发生) S(联pin系o)-
(功能)
Anterior lobe Paleocerebellum
cerebellum (前叶)
(旧小脑)
Muscle tone & synergy
of muscle (肌张力,肌协调)
20
除简单的反射性调节外,一切去往小脑 的信息均到小脑皮层,一切离开小脑的信息 均通过小脑核。所有的小脑核细胞对小脑以 外的中枢,诸如红核、前庭核、网状结构和 丘脑而言均呈兴奋作用,但小脑的总输出枢 纽—小脑核细胞并不是以相同强度和相同时 限向小脑外中枢输出,小脑核细胞的兴奋作 用都经过浦肯野细胞的抑制性控制;同样浦 肯野细胞也不是以相同强度和相同时限发挥 其抑制性影响。
小脑的外形及分区解剖
小脑
• 小脑cerebellum位居颅后窝,借其上、中、下三对小脑脚连于脑干 的背面,其上方借大脑横裂和小脑幕与大脑分隔。
• 小脑是机体重要的躯体运动调节中枢之一,其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 平衡、调节肌张力以及协调随意运动。
(一)小脑的外形
• 小脑两侧的膨大部为小脑半球cerebellar hemispheres,中间的狭窄 部为小脑蚓vermis。
(二)小脑的分叶、分区
• 小脑表面有许多相互平行的浅沟,将其分为许多狭长的小脑叶片。 • 其中小脑上面前、中1/3交界处有一略呈V字形的深沟,称为原裂
primary fissure;小脑下面绒球和小结的后方有一深沟,为后外侧裂 posterolateral fissure;
(二)小脑的分叶、分区
小脑分区
• 据小脑皮质内梨状神经元和小脑核之间的投射规律,又可将小脑由 内向外可分为三个纵区,即内侧区medial zone、中间区intermediate zone和外侧区lateral 。
小脑的分区
• 小脑的分区(解剖分区和功能分区)与小脑的种系发生密切相关。 • 绒球小结叶在进化上出现最早,构成原小脑archicerebellum,因其纤
• 小脑上面稍平坦,其前、后缘凹陷,称小脑前、后切迹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erebellarnotches;下面膨隆,在小脑半球下面的前内侧,各 有一突出部,称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cerebellum。
小脑扁桃体
• 小脑扁桃体紧邻延髓和枕骨大孔的两侧,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 桃体可被挤人枕骨大孔,形成枕骨大孔疝或称小脑扁桃体疝,压迫 延髓内的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危及生命。
维联系及功能与前庭密切相关,故又称前庭小脑 vestibulocerebellu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课前的话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其功能主要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和管理编程运动,是人体的生命中枢。
了解小脑的功能解剖及损伤表现,可以对小脑疾病的诊断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即是小脑的功能解剖及损伤表现,这将有助于我们对患者的救治,挽救更多的生命。
一、小脑的位置下图是脑正中矢状断面图,小脑位居颅后窝,脑桥与延髓的背面,与端脑枕叶底面有小脑幕相隔。
小脑在成人大约有150g,占整个脑体积约40%。
小脑所在的位置为:A. 颅前窝B. 颅后窝C. 颅中窝D. 以上均对正确答案:B解析:小脑位居颅后窝,脑桥与延髓的背面,与端脑枕叶底面有小脑幕相隔。
枕骨大孔疝是怎么形成的?二、小脑的外形(一)在小脑的下面观上,小脑中部比较缩窄,称之为小脑蚓,或者叫小脑蚓部。
两侧比较膨大的部分称之为小脑半球。
小脑上面观察,小脑上面比较平坦,两侧仍然是小脑的半球。
在上面上有一条明显的浅沟,我们称之为原裂,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脑沟。
也就是说,以脑沟为界,前方就是小脑的前叶,后方即是小脑的后叶。
在蚓部看中间比较缩窄的这部分,或者比较细窄的这部分正好位于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称之为蚓垂,蚓垂为蚓椎体。
这两个位置比较重要。
(二)下面这张图上的是小脑扁桃体。
在近枕骨大孔外上方,小脑蚓垂两侧的半球较膨出的部位则是小脑扁桃体。
其位置尤为重要,当颅脑外伤或颅内肿瘤等导致颅内高压时,小脑扁桃体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危及生命。
三、小脑的分叶(一)小脑在进化上分成小脑在进化上分成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第一部分发生上比较古老,在小脑形态学上我们称之为绒球小结叶,也就是下图中颜色比较深的部分。
包括蚓部的小结,和两侧半球上的绒球。
脑小舌的部分也属于古小脑。
图中杏黄色的部分,也就是小脑原裂的部分,加上蚓部的蚓锤和蚓锥体,我们称之为旧小脑。
旧小脑主要与脊髓发生联系,又称之为脊髓小脑。
下图颜色浅的大部分区域,包括半球以及蚓部都是进化上比较新的结构。
是随着大脑运动皮质的发展而来的,我们称之为新小脑,又叫做大脑小脑,主要指的是后叶的部分。
(二)总体上小脑分成为绒球小结叶、前叶和后叶三个部分1. 小脑借表面两条深沟,分为3叶:小脑上面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深沟称为原裂。
原裂以前的半球和小脑蚓为前叶,原裂以后和小脑下面的大部分为后叶。
在小脑下面,后外侧裂是小脑后叶与绒球小结叶的分界。
2. 机能区分与小脑的种系发生密切相关。
小脑主要分为3个功能区:绒球小结叶主要与前庭神经核和前庭神经相联系,称之为前庭小脑,在进化上该部出现最早,故又称为原小脑;小脑蚓和半球中间区共同组成旧小脑,即脊髓小脑;小脑体的外侧部为新小脑,又称大脑小脑。
3. 根据小脑皮层梨状细胞轴突的投射规律,可将小脑分成3个纵区:半球蚓部,蚓部的外侧称之为半球的中间部,中间部再向外大部分称之为小脑的外侧部。
四、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包括表面的皮质、深部的髓质和小脑核。
小脑表面的部分平行的小脑沟之间,称之为小脑小叶,主要由小脑皮质构成,也就是表面的部分,称之为小脑皮质。
皮质的深处,称之为髓质。
因为皮质内含有大量的神经元,其中主要是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的部分。
小脑髓质也称之为髓体,主要是神经纤维聚集的部分。
在髓质之中包含有一些灰质的核团,我们把他称之为小脑核,笼统的称之为中央核,因为他位于小脑的中央部。
根据形态、位置以及纤维联系可以分成三类:一类称之为顶核,第二类称之为中间核,中间核又可以区分为球状核和栓状核。
第三部分是齿状核。
(一)小脑皮质的细胞结构小脑皮质细胞可由浅入深,分成3层。
浅层的部分为分子层。
分子层内主要含有星形细胞,或者叫星状细胞,以及蓝状细胞。
第二层为梨状细胞层,主要是梨状神经元细胞体的部分。
所以又叫做梨状细胞。
再深层就是是颗粒层。
颗粒层里含的细胞比较多,主要有颗粒细胞,高尔基一型、二型细胞,还有其他的结构,比如说颗粒细胞的树突、苔藓纤维末梢以及高尔基细胞的轴突共同组成的小脑小球等更细的结构。
(二)小脑核前面已经介绍,小脑核分为顶核、中间核、齿状核,其中中间核又可分为球状核和齿状核。
前庭小脑的主要纤维联系是怎样的?五、小脑的纤维联系和结构(一)前庭小脑(原小脑)前庭小脑主要接受来自同侧前庭神经节(初级)和前庭神经核发出的(次级)纤维,经小脑下脚至绒球小结叶皮质。
向小脑传递头部位置变化和头部相对于重力作用方向的信息。
接受:同侧前庭神经核和前庭神经节→小脑下脚→绒球小结叶皮质。
传出:绒球小结叶皮质→小脑下脚投射到同侧的前庭神经核→前庭脊髓束和内侧纵束→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运动核。
前庭小脑的主要功能:调控躯干肌和眼外肌的运动神经元,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二)脊髓小脑(旧小脑)脊髓小脑的传入纤维主要来自脊髓小脑束(包括脊髓小脑前、后束和楔小脑束)的纤维,经过一系列的传导,获取运动过程中身体内外部各种变化着的信息。
接受:脊髓小脑束(包括脊髓小脑前、后束和楔小脑束)的纤维→小脑上、下脚→旧小脑皮质。
传出:(1)蚓部皮质→顶核(中继)→小脑下脚→同侧前庭神经核和脑干网状结构→前庭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
调控躯干肌和肢体近端肌肉的肌张力和肌协调运动(2)半球中间部皮质→中间核(球状核、栓状核中继)→小脑上脚→对侧红核大细胞部和丘脑腹外侧核→大脑皮质运动区。
脊髓小脑的功能:通过红核脊髓束和皮质脊髓束调节、控制肢体远端肌肉的肌张力和肌协调运动。
(三)大脑小脑(新小脑)接受:对侧脑桥核发出的纤维--小脑中脚--新小脑皮质,半球外侧部皮质--齿状核。
传出:齿状核(中继)→小脑上脚→对侧红核小细胞部和丘脑腹外侧核→到大脑皮质运动区。
功能:通过皮质脊髓束调节运动的力量、方向、范围和精确度(共济运动)。
六、小脑的动脉供应小脑的机能,有赖于其动脉供应。
两侧椎动脉在脑桥腹侧汇合,形成基底动脉。
供应小脑的动脉主要来自椎动脉和基底动脉。
其中供应小脑的动脉主要有小脑上动脉。
供应小脑下面的前部的是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供应小脑下部的后面。
由此可见,供应小脑的动脉主要有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和小脑下后动脉。
总体上,这三条动脉都起自椎-基底动脉系统。
所以说椎-基底动脉系统如果发生栓塞,或者是供应小脑的血管发生破裂、出血,都可能影响小脑的正常机能。
七、小脑的病变和损伤原小脑综合征的病变主要有供应小脑的血管病变,如血管破裂出血或血管栓塞;小脑的实质性肿瘤、炎症、外伤、中毒以及临近的肿瘤压迫小脑等。
小脑的血管性病变、局部肿瘤等,均可造成小脑一定部位的损伤。
一侧小脑半球损伤时,运动障碍出现在同侧。
小脑损伤的典型体征:共济失调,运动时,有控制速度、力量和距离上的障碍;眼球震颤;意向性震颤。
以下病变哪项可以引起小脑损伤()A. 血管病变B. 小脑的实质性肿瘤C. 小脑炎症D. 以上均对正确答案:D解析:引起小脑损伤的病变主要有供应小脑的血管病变,如血管破裂出血或血管栓塞;小脑的实质性肿瘤、炎症、外伤、中毒以及临近的肿瘤压迫小脑等。
八、脑疝小脑扁桃体位于近枕骨大孔外上方,当颅脑外伤或颅内肿瘤等导致颅内高压时,小脑扁桃体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即枕骨大孔疝,压迫脊髓,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重者可危及生命。
而脑疝还有另外一个类型,即海马沟回疝。
在小脑幕切迹上方,正好是海马旁回和沟的部分脑组织,或者叫脑回。
是当颅压升高时,海马旁回和钩被挤入小脑幕切迹,压迫大脑脚和动眼神经,引起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到昏迷,两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还可发生对侧肢体瘫痪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所以这个部位的疝就称之为海马沟回疝,或者称之为小脑幕切迹疝。
九、小脑功能和损伤后的主要表现(一)古小脑损伤古小脑损伤:平衡运动失调,站立时出现摇摆不稳,走路时步态蹒跚,有摔倒的倾向,步态如醉汉,但是没有肌张力减退的现象。
旧小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张力,维持身体平衡。
损伤后出现肌张力增强,深反射亢进。
(二)新小脑损伤新小脑损伤:肌张力降低,运动范围不是过大就是过小,肌肉收缩的适时性不准确。
收缩与舒张不协调,--即共济运动失调,距离辨别不准确,通常出现超过目标或未达到目标,如指鼻实验不准,越接近目标是摆动越加重。
不能快速做交替运动。
(不能做到运动的准确、自如恰到好处)病人还可能出现眼球震颤。
(三)小脑的临床联系1. 小脑扁桃体疝是因小脑扁桃体嵌入枕骨大孔所致。
当颅内血肿(如内囊出血)或肿瘤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原来位于枕骨大孔脑扁桃体受压下降至枕骨大孔内,压迫延髓,致使生命中枢受累,造成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危及生命。
2. 原小脑综合征指绒球小结叶的病变,因与前庭密切相关,患者主要体征为平衡失调(步态不稳)和眼球震颤。
3. 新小脑综合征实际是指小脑半球的病变。
因涉及新、旧小脑,患者主要体征为肌张力低下和运动性共济失调。
后者表现为指鼻试验阳性(不能准确用手指鼻)、轮替运动障碍(不能快速做手心向上、向下交替动作)和构音障碍(发音不清)等。
原小脑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A. 平衡失调(步态不稳)和眼球震颤B. 构音障碍C. 轮替运动障碍D. 指鼻试验阳性正确答案:A解析:原小脑综合征指绒球小结叶的病变,因与前庭密切相关,患者主要体征为平衡失调(步态不稳)和眼球震颤。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小脑的功能解剖及损伤表现,介绍了小脑的位置、外形、分叶分区、内部结构,接着又讲解了小脑的纤维联系和结构以及小脑的病变和损伤,重点讲解了脑疝的形成和分类,最后又详细介绍了小脑功能和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通过这些详细讲解,帮助学员深刻领会相关内容,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