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学段目标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一、总体目标2023年小学数学学大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推理、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年级目标1. 一年级一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1-100的数的读写,了解十进制的基本原理。
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技能,理解长度、重量、容量、时间、货币等基本量的概念。
2. 二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100-1000的数的读写,能运用加法、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图形和空间的基本概念。
3. 三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应能熟练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了解面积和体积的基本概念,能描述和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
4. 四年级四年级的学生应能熟练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角和角的度量,了解平行、垂直、对称和旋转等基本几何概念。
5. 五年级五年级的学生应能熟练运用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了解比例和比的概念,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解读。
6. 六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应能熟练掌握数的本质和运算法则,了解代数的基本概念,能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本大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引的教学方式。
推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和自主研究能力。
四、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和结果性表现为评价依据,注重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年级数学学段目标
六年级数学学段目标一、数与代数部分:1、学会对简单几何图形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建立求平面图形面积的数学模型。
2、认识和理解圆、扇形、弓形、圆环的形状和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变形与操作,探索并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4、在具体的应用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学会小数点的移动规律,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四则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部分:1、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理解轴对称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念部分: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学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与整理,并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描述;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取有关的数学信息,并进行分析。
2、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认识同一事物中数量的相对关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独的基本规则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推理、验证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解决数独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挑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数独的规则和解题方法。
难点:如何快速有效地解决数独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数独题目、教学PPT等。
学生:自带数独题目、笔、橡皮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数独表格,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学段)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学段)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
其中,“六三”学制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
根据“六三”学制四个学段学生发展的特征,描述总目标在各学段的表现和要求,将核心素养的表现体现在每个学段的具体目标之中。
1.第一学段(1~2年级)经历简单的数字抽象过程,认识一万以内的数字,能够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字意识、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能够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验物体长度的测量过程,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初步的量和空间感。
经过简单的分类过程,就可以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形成初步的数据认知。
认识主题活动中的货币单位、时间单位和基本方向,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量感和应用意识。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觉和应用意识。
对身边与数学相关的事物很好奇,能参加数学学习活动。
在他人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困难,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成功。
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美好。
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尝试对他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一年级第一学期要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
这一期的主要目标包括:认识20以内的数,认识20以内的数的加减(不包括退位和减法);能识别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并能简单分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建立信心。
2.第二学段(3~4年级)了解自然数,体验小数和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小数和分数;能够进行复杂的整数四则运算,小数和分数的简单加减运算,了解运算规律;形成数字感、计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有关数学的教学目标(具体)
有关数学的教学目标(具体)有关数学的教学目标数学的教学目标如下:1.总体目标: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
2.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数学概念、术语、符号,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数学思考目标: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问题解决。
4.解决问题目标: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5.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
数学选修三第六章教学目标数学选修三第六章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了解圆方程的化简,能根据给定条件求圆的方程。
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会用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会根据几何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画出平面几何图象,并利用图形求出一些几何量(如线段长、角度、弧度、面积、周长、体积等)的度量问题。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计算题,会利用这些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三维教学目标简述数学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别从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式以及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目标的设定。
这三个维度的目标相互融合,构成了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技能等,这是数学教学的基础目标。
学生需要通过数学学习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则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以及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提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第一部分前言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一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设计思路(一)关于学段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
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3年级)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第二学段(4~6年级)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亿以内的数,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本部分分别阐述各个学段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
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 .识图、作图等技能。
《课标(2022年版)》中义务教育阶段总目标(分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
《课标(2022年版)》中义务教育阶段总目标(分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总目标(分学段目标)一、小学(6-12岁)1. 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发展基本技能的能力,掌握人文社会、自然观察与实践、应用科学知识、语言表达与创新能力。
2.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用抽象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组织和处理数据,表达数量关系,拓展和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学会思考,发展创造力和探究精神,学会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价值观,理解多样性、爱护环境和文化,增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的能力。
二、初中(12-15岁)1. 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初中课程核心知识和发展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发展基本技能,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发展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能力。
2.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证明数学定理,判断和推理数学结论,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问题解决方法,积极探究实际问题,培养本质思维,获取资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诚实宽容、重视团队、珍惜环境、崇尚正义、尊重文化、坚定理想,健康成长的能力。
三、高中(15-18岁)1. 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掌握高中课程核心知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分析、综合、创新能力。
2.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建模和探究方法,用数学知识描述客观事物,分析复杂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决:培养学生重视问题解决能力,有效组织和分析资料,发掘隐含信息,并能提出有效建议和解决方案,培养创造性思维。
4. 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深刻理解社会、尊重文化,注重实践与生活,建立科学的价值观,追求自我发展和健康生活的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及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最新.202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202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完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1一、课程性质.1二、课程基本理念.2三、课程设计思路.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9一、总目标.9二、学段目标.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16第一学段(1~3年级).16一、数与代数.16二、图形与几何.18三、统计与概率.19四、综合与实践.20第二学段(4~6年级).20一、数与代数.20二、图形与几何.23三、统计与概率.25四、综合与实践.26第三学段(7~9年级).26一、数与代数.26二、图形与几何.31三、统计与概率.40四、综合与实践.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43一、教学建议.43二、评价建议.54三、教材编写建议.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70附录.75附录1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75附录2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7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9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解读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3 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及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第一节 数学课程目标概述
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特定的文化
和社会取向,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为 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方案。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 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规格
小学数学教师应形成时时以数学课程标准 来规范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意识。
1、《课程标准》在于引导教师树立“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唤起教学活动的“目标” 意识。 2、体现了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作为一个 整体来规划设计的整体思想。 小学:1—3年级为第一学段 4—6年级为第二学段 初中:7—9年级为第三学段 3、 《 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数 学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思 感受随机现象。 考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 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 方式。
●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 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 维。
Hale Waihona Puke 基础知识指的是:狭义知识观下的数学基础知 识——数学事实,是指一些在头脑记忆中留下 的数学正确结论,包含一切的数学基本概念、 基本法则、公式和定理等。
基本技能指的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自动化的动 作方式或操作系统。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思想指的是: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 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 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 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数学规 律的理性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
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能解简单的方程。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4.能借助计算器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1.初步形成数感和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
2.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