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精简心电图知识点整理
精简心电图知识点整理①p波、P-R间期②P-P→心率、节律③QRS振幅/宽度、主波方向、电轴(I 、III看)、异常Q波④ST段、T波⑤预激波【QRS波宽大畸形可见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颤伴预激第一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一)P波:(三)ST-T段:第二节心房、心室肥大第三节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一、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缺血性:①心内膜→T波高大②心外膜→T波倒置损伤性:①心内膜损伤/典型心绞痛→ST段压低②心外膜损伤/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鉴别】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第三节心律失常二、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窦P在,心律快,RR小于3大格,PR少于3小格”【其他】心率多在100~180bpm,逐渐开始逐渐停止,可伴发继发性ST-T改变2.窦性心动过缓:“窦P在,心律慢,RR超过5大格,PR大于3小格” 常伴窦性心律不齐3.窦性停搏:长的时间内无P波发生、无QRS波群(可出现逸搏QRS)、长P-P与窦律周期不呈整倍数关系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①持续窦缓(心率<50bpm)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③过缓-过速综合征④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或传导障碍(双结病变)六、心脏传导异常(一)病理性传导障碍二度II型A VB易发展为高度或完全性A VB,是安置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三度【定义】又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激动完全被阻滞不能下传到心室,阻滞部位可位于房室结、希氏束或双束支或三分支【心电图特点】①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各自保持固有心律(房室分离)②P波频率(心房率)较心室率快(必须特征)③如果完全阻滞在房室结内,其下位起搏点多在希氏束,QRS波群不宽,心室率在40~60bpm④如果完全阻滞在希氏束或三束支,起搏点在心室内,QRS宽大变形,心室率20~40bpm【notice】在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中,如果偶尔出现P波下传到心室者,称为几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安置心脏起搏器【可发生房室分离的疾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干扰与脱节、房颤束支与分支传导阻滞概述一侧束支发生阻滞时,激动从健侧心室越过室间隔后再缓慢激动阻滞一侧的心室,在时间上可延长达40~60ms。
西医诊断学心电图部分知识点总结
西医诊断学心电图部分知识点总结1.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的电位差,膜内底,膜外高,心横纹肌,骨骼肌相近,莫内-80—-90(mv).2.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阈电位刺激产生一个快速的去极化过程和复极化过程形成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3. 除极过程电极位置与波形的关系:已除极部分的胞外电荷为负,未除极部分为正,将电极放在未除极的高电位处,将描述出一个正向的波,放于已除极处将描述一个负向的波。
4. 复极过程电极位置与波形的关系:已复极部分的胞外电荷为正,未复极部分为负,电极放于未复极的低点位处,将描述一个负向的波,放于已复极处将描述一个正向的波。
5. 正常心电兴奋特点:①正常心肌除极由心内膜向外膜推进。
②中层心肌先除极后完成复极,外层心肌后除极先完成复极(好像复极过程从外层开始的一样)由此决定了复极波(T)与除极波(R)方向的一致性。
6.心电波段的构成:①P波:代表左右心房点(激动)除极过程。
②P—R间期:始于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除极的开始。
③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先后除极的过程。
④S—T段:是心室复极过程,基本上都处于平台期,内外心肌点位接近,是特殊的复极波。
⑤T波:主要是心室快速复极期先后不一致形成的点位变化。
7.心电向量的概念:①瞬时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由于前后的不同,每一瞬时相互间存在着电动势(电压),具有方向和大小,称为V,规定方向朝向正点位。
(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点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②瞬时心电综合向量:心肌是立体结构,除极和复极的每一瞬时存在着许多大小、方向不同的向量相互综合成的一个总向量,称为V,其大小和方向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8.心电综合向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③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方向之间的角度有关,夹角越大,心电向量在导联方向上的投影越小,点位愈弱。
正常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正常心电图知识点总结一、心电图的基本概念1.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成的具有自主节律、自动传导和兴奋传导功能的脏器,心肌细胞通过电生理活动产生的电信号,产生心脏电活动。
这种电活动经皮肤表面传导到表面的电极上,形成的记录称为心电图。
2. 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心电图是通过将心脏电活动传导到体表上,经过放大、滤波、放大和记录等步骤,形成纸带上的图形。
常见的记录方法有静态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静态心电图是通过将电极贴在患者的皮肤上,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心电活动。
动态心电图通常是指24小时动态心电图,通过患者佩戴便携式心电图仪器,持续记录24小时内的心电活动。
3. 心电图的波形正常心电图包含有P波、QRS波群和T波,它们代表了心脏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P波代表心房的兴奋传导,QRS波群代表心室的兴奋传导,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
这些波形的形态和持续时间都可以用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
二、正常心电图的特征1. P波P波是由心房兴奋传导所产生的,其形态应该是相对正常的,持续时间通常在0.06-0.12秒之间。
在Ⅱ、Ⅲ和aVF导联中,P波应该是正向的,而在aVR导联中为负向。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从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通常持续时间在0.12-0.2秒之间。
正常的PR间期可以反映房室结和心室肌细胞的兴奋传导情况,对于心房、心室和传导系统的异常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3. QRS波群QRS波群是由心室兴奋传导所产生的,其持续时间应该在0.06-0.1秒之间。
在Ⅰ、aVL、V5和V6导联中,QRS波群应该是正向的;在Ⅱ、Ⅲ和aVF导联中,QRS波群应该是负向的。
4. ST段ST段是从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一段时间,通常是等电位的。
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以反映心肌缺血或损伤等病理性改变。
5.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其形态应该是相对正常的,通常是正向的。
T波的改变可以反映心肌再极化异常,如低钾血症、心肌缺血和心肌病等疾病。
心电图总结
心电图总结心电图总结第1节正常心电图1.平均心电轴的常规测量方法?通常可根据肢体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以估测心电抽的大致方位:若I、Ⅲ导联QRS波的主波均为正向波,则可推断为正常心电轴(0一90度);若I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有偏;若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则属心电轴左(上)偏。
此处,还可改变取其他二个互相直交的导联,例如I导联与aVF导联以判定之,其结果大致相仿,但并不完全相同。
为了获得较精确的检测结果,尚可采取下述方法以判定心电轴。
①作图法:可以根据I、Ⅲ导联QRS波群的波幅的实测结果(正向与负向波的代数和),用作图法根据I、Ⅲ导联的相应幅度处分别作两垂直线相交,即可测得额面平均心电轴角度。
②查表法:较作图法更为简便的方法是按I导联及Ⅲ导联正负波幅值代数和的二个数值,从一专用的心电轴表中直接查得相应的额面心电轴。
2.T波的意义。
波型特点及正常值?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改变,是ST段后出现的一个圆钝较大且占时较长的波。
正常值(1)方向:在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在Ⅰ、ⅡV4一V6导联向上,aVR向下,Ⅲ、aVL、aVF、Vl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但若Vl的T波向上,则V2一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2)振幅:在正常情况下,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l0。
T波高度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而尚属正常。
3.P-R间期的意义及正常值?PR问期为0.12-0.20s。
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倩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PR间期包括激动通过结间束,加上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及希氏束的时间。
若PR间期增长而P波并不增宽(在0.11s以内),便表示激动在房室结及房室束中有过长的停滞。
在正常的心率下,成年人的PR间期一般是在0.12s至0.20s之间。
心电图检查知识点归纳
细目一心电图检查一、心电图的概念:心脏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俗称“心电”,利用心电图机把“心电”引导出来,描记成的曲线图就是“心电图”。
二、心电图纸的规格:描记心电图的纸是一种特殊规格的纸(如下图),叫做心电图纸。
心脏的电传导三、心电图导联方式1.肢体导联①标准导联——Ⅰ、Ⅱ、Ⅲ,②加压肢体导联——aVR、aVF、aVL。
2.胸导联:常做V1----V6心电图的导联肢体导联:ⅠⅡⅢaVLaVRaVF胸导联:V1~V6四、心电图各波段的生理意义①P波—心房去极化②QRS波—心室去极化③T波—心室复极化④P-R间期——从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兴奋的时间⑤ Q-T间期——心室去极到复极的时间⑥ P-P(R-R)间期——一个心动周期时间一、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五、心电轴1.概念: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 向量)。
可简单地理解为,心电轴是表示心室去极化过程中电流大小和方向的一条轴线,这条轴线的偏移情况可反映心室肌的肥厚程度。
2.结果判定①正常心电轴位于0度~+90度之间;②+90度~-90度为右偏;③+30度~-90度为左偏。
3.心电轴偏移的判断:根据Ⅰ、Ⅲ导联R波的方向①Ⅰ、Ⅲ导联的R波都向上——心电轴在0°~90°之间,电轴不偏;②Ⅰ导联R波向上,Ⅲ导联R波向下——电轴左偏;③Ⅰ导联R波向下,Ⅲ导联R波向上——电轴右偏。
4.临床意义①心电轴左偏→左心室肥大,②心电轴右偏→右心室肥大。
反映左、右心房电激动去极化过程的是A.P波B.P-R段C.QRS波群D.S-T段E.T波『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P波反映心房去极化。
下列关于心电轴的描述,错误的是A.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电轴右偏B.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均向上,则电轴不偏C.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电轴左偏D.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均向下,则为心电轴不确定E.Ⅲ导联主波向下,电轴显著左偏『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电轴左偏。
心电图基础知识
监测手术效果: 通过心电图监测 手术前后心脏功 能变化,评估手
术效果
监测病情变化: 通过心电图监测 心脏功能变化, 及时发现病情变
化
指导治疗方案: 根据心电图监测 结果,调整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评估预后
评估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 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评估心律失常:心电图可以检测到心律失常 的种类和程度
评估心脏功能: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 心脏的功能和状态
评估心脏疾病:心电图可以诊断多种心脏 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谢谢
心电图的分类:分为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运 动心电图
心电图的应用: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心电图的应用
1
诊断心律失常: 通过心电图可 以诊断各种类 型的心律失常, 如房颤、室颤、 早搏等。
2
诊断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以诊 断心肌缺血, 如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等。
3
诊断心脏结构 异常:心电图 可以诊断心脏 结构异常,如 先天性心脏病、 瓣膜病等。
诊断心脏病
01
心电图可以 检测心脏的 电活动诊断心肌缺 血、心肌梗 死等疾病
03
心电图可以 诊断心律失 常,如房颤、 室颤等
04
心电图可以 诊断心脏传 导阻滞,如 房室传导阻 滞、束支传 导阻滞等
监测治疗效果
评估药物疗效: 通过心电图监测 药物对心脏的影 响,评估药物疗
动态心电图
1
原理:通过连 续记录心脏的 电活动,分析
心脏功能
3
应用:用于诊 断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等疾
病
2
特点:可长时 间监测,不受
活动限制
4
优点:可及时 发现心脏异常, 为治疗提供依
心电图的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的知识点总结1. 心电图的历史心电图是由荷兰生理学家恩斯特·亨利柏肯宁在1903年发明的。
他发现了用金属电极在人体表面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方法,并且观察到了心电图上的不同波形代表不同的心脏功能。
这一发现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2. 心电图的原理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产生的电活动来反映心脏功能的一种手段。
当心脏肌肉收缩时,会产生一种特定的电流,这种电流可以通过放置电极在人体表面来记录下来。
人们通常将电极放置在胸部、手臂和腿部,以便记录到全面的心脏电活动。
这些电活动可以被转化为特定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和T波,这些波形可以反映心脏的不同功能和异常状况。
3. 心电图的稳定性与变异性心电图在正常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异。
体位、情绪、肌肉活动、呼吸、药物等都可以对心电图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心电图检测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4. 心电图的波形解析心电图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和T波,这些波形可以反映心脏的节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
P波代表心脏的房性除极,QRS波代表心室的除极,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
通过分析这些波形的形态、间距和时程,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和潜在的异常情况。
5.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心电图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评估心脏功能状态,监测心脏健康状况,并且可以用于指导心脏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同时,心电图还可以用于筛查潜在的心脏疾病,如进行体检、手术前评估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6. 心电图的不足尽管心电图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心电图只能反映瞬时的心脏电活动,无法反映心脏的持续性变化;其次,心电图对潜在的心脏病变的诊断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进行综合判断。
7. 心电图的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电图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
心电图有关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心脏电生理学基础知识1.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人体心脏是由心脏肌肉组织构成,心脏肌细胞具有自律兴奋性、传导性和可兴奋性。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主要包括兴奋传导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心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等。
2. 心脏电活动的来源心脏的电活动主要由窦房结、房室结、His束和心室肌细胞四部分组成,并由这些组成传导系统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
二、心电图的概念和原理1. 心电图的概念心电图是一种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无创诊断方法。
通过将心脏电活动转化为图形,用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及诊断心脏疾病。
通常通过电极将心脏的电信号转化为实时的图像来显示。
2. 心电图的原理心电图的记录原理是利用一定数量的电极粘贴在患者的身体表面,电极感受到的心脏电信号被放大并记录下来。
记录的信号通过一定的仪器转换为图像,并由医生来解读。
三、心电图的图形识别1. 心电图的形态心电图通常由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和T波组成。
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QRS波代表心室去极化、ST段和T波代表心室收极化。
2. 心电图的基本识别通过观察P波、QRS波和T波的形态、幅度和时间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心电图的正常与异常。
3. 心电图的异常波形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心室颤动等。
这些异常波形通常代表着心脏疾病的存在。
四、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和诊断意义1. 心电图在心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诊断方法,在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节律的规律性,检测心脏肥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病变。
2. 心电图在急救中的应用心电图在心脏急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心脏骤停的急救中,通过心电图可以及时评估心脏活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和除颤。
3. 心电图在心脏病患者的长期监测中的应用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进行定期的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心电图还可以用于监测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电生理异常等。
心电图总结知识点
心电图总结知识点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1. 心脏的起搏系统心脏是一个自主跳动的器官,它的跳动由心脏起搏系统负责。
心脏起搏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和希氏束。
窦房结是心脏起搏系统的起搏点,它位于右心房的上部,能够周期性地产生冲动并使心脏收缩。
当窦房结的冲动到达心房肌时,心房肌开始收缩,使血液进入心室。
然后,冲动到达房室结,再传导到希氏束和它的分支,使心室肌开始收缩。
这样,心脏才能够完成一次跳动。
2. 心电图的形成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心肌细胞的膜电位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心电活动。
心电图记录的是这种心电活动的变化。
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个导联同时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整个过程,从而反映心脏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二、导联的位置及意义1. 心电图的导联心电图的导联是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电极的位置。
一般来说,心电图分为12导联和3导联两种方式。
12导联包括传统的3导联、6导联和12导联。
3导联包括I、II和III导联,分别反映心脏电活动在体表上的纵向和横向传播情况。
6导联和12导联分别在3导联的基础上增加了胸导联和肢导联。
肢导联包括I、II、III、aVR、aVL和aVF,它们反映心脏电活动在不同方向上的传播情况。
胸导联包括V1、V2、V3、V4、V5和V6,它们反映心脏电活动在横向上的传播情况。
2. 导联的意义不同的导联反映了心脏电活动在不同方向上的传播情况,可以用于检测心脏各个区域的功能和病变。
例如,I导联、II导联和III导联反映了心脏电活动在体表上的纵向传播情况,可以用于检测心房和心室的活动情况。
aVR、aVL和aVF反映了心脏电活动在体表上的横向传播情况,可以用于检测心室的活动情况。
V1~V6反映了心脏电活动在横向上的传播情况,可以用于检测心室的活动情况。
三、心电图的正常波形1、P波P波是心房肌的兴奋传播时,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波形。
它代表了心房肌的收缩,从P波的开始到P波的峰部,代表了心房的收缩。
如果有心房扑动或者心房颤动,P波就会消失或者呈现不规则的形态。
心电图常考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常考知识点总结凡冲动起源于窦房结的心率称为窦房结性心率,简称窦性心率。
正常窦性心律:①窦性P 波在Ⅰ、Ⅱ、aVF 导联直立,aVF 导联倒置;②P 波后必有QRS 波群,PR 间期0.12~0.20 秒;③成人频率为60~100次/分。
新生儿通常为120~140 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电图特征:P 波规律出现,频率>100 次/分,P 波后必有QRS 波群,形态正常。
窦性心动过速P-P 间期<0.6s;P-P 波间期=R-R 波间期;PR 间期略短,QT 间期略短。
金护子教育治疗:大多数不需特殊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颅内压增高、器质性心脏病、洋地黄过量、心肌炎)心电图特征:①缓慢出现窦性P 波,频率为60 次/分以下;P 波后必有QRS 波群,形态正常;③PR 间期正常或略延长,QT 间期延长。
P-P(或R-R)间期长短不一,相差0.12s 以上。
治疗:一般无症状,不需治疗。
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提早出现P 波,其形态与窦性P 波不同;P-R 间期≥0.12s,QRS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QRS 波群相同,期前收缩一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治疗:偶发期前收缩无重要临床意义,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亦可用小量镇静药(如地西泮)或β受体阻滞药、如普恭洛尔(心得安)等。
对反复发生、呈联律的期前收缩需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如频发房性、交界区性期前收缩常选用维拉帕米(异博定)、胺碘酮等;室性期前收缩常选用利多卡因、美西律(慢心律)等。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应立即停用洋地黄,并给予钾盐和苯妥英钠治疗。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连续3 次或3 次以上室性期前收缩(QRS 波群宽大畸形,>0.12s,T 波常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为150~250/min,节律可略不规则。
金护子教育治疗:发作时治疗首选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其他药物有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胺碘酮等,如上述药物无效,或病人已面现低血压、休克、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流灌注不足时,可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应用电复律。
初学心电图入门知识点总结
初学心电图入门知识点总结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1. 心脏的电活动心脏是一个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器官,在心脏的每一次跳动中,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电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通过皮肤表面传播到外部,并被心电图机器捕捉和记录下来。
2. 心电图的导联心电图的导联是指在特定部位放置电极,用来捕捉特定的心脏信号。
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包括标准导联(Ⅰ、Ⅱ、Ⅲ、AVR、AVL、AVF)和胸导联(V1-V6),它们可以提供心脏不同区域的电信号信息。
3. 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电信号在时间和电压上的变化,通常包括P波、QRS波和T波。
P波代表心房的去极化,QRS波代表心室的去极化,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化。
通过测量这些波形的形态和间隔,可以了解心脏的节律和功能。
二、心电图的测量方法1. 心电图的准备在进行心电图记录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以确保电信号的传导。
其次,患者需要脱掉衣物,以便操作人员可以贴上心电图电极。
2. 心电图的操作心电图的操作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他们会在患者的身体特定位置贴上电极,并使用心电图仪器记录下心脏的电信号。
记录过程通常持续几分钟,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呼吸,并避免移动。
3. 心电图的记录一旦心电图记录完成,操作人员会对记录进行检查和保存。
心电图记录可以以纸张打印输出,也可以保存成电子格式,以便后续分析和检查。
三、心电图的解读技巧1. 心电图的基本节律在进行心电图解读时,首先需要了解心电图的基本节律。
正常的心电图应该包括P波、QRS波和T波,并且它们的形态和间隔应该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2. 心电图的异常波形除了正常的波形之外,心电图中还可能出现一些异常波形,如P波增宽、QRS波增宽、ST段改变等。
这些异常波形可能代表着心脏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3. 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最后,需要将心电图的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有些心电图异常可能并不代表着严重的心脏问题,而有些正常的心电图可能患者却出现了严重的心脏症状。
心电图学知识点
心电图学知识点
1.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㈠心电产生原理
⑴静息电位:以细胞膜外的电位为 0,则细胞内电位稳定在-90mV 左右,这种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
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⑵动作电位:心肌细胞激动时产生的细胞内电位变化过程称为动作电位。
⑶除极:心肌细胞激动后,膜外变为负电荷,膜内变成正电荷,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
2.心电图导联及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
㈠心电图导联
⑴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Ⅰ导联、Ⅱ导联、Ⅲ导联
⑵单极肢体导联:aVR 导联、aVL 导联、aVF 导联
⑶单极胸导联:
V1 导联 胸骨右缘第 4 肋间 V5 导联 左腋前线与 V4 同一水平 V9 导联 脊柱左缘与 V4 同一水平
V2 导联 胸骨左缘第 4 肋间 V6 导联 左腋中线与 V4 同一水平 V3R 导联 胸壁右侧与 V3 对应部位
心室全部去极化的时间
压低不超过 0.05mV
>0.20s: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0.12s:预激综合征
压低或抬高:心肌损伤
注:①PtfV1:V1 导联 P 波的终末电势,正常值> - 0.003mm·s,若≤-0.004mm·s(负值增加),则见于 左心房扩大或左心房负荷增加。 ②QRS 波群:正向波或负向波大于或等于 0.5mV 时用大 写字母,否则用小写字母。 ③J 点:QRS 波群的终末与 ST 段起始的交接点,代表着 心室除极结束及复极开始。 ④ST 段:抬高在 V1~V3 导联不超过 0.3mV,在 V4~V6 及 肢体导联不超过 0.1mV。 ⑤T 波振幅应大于同导联 R 波的 1/10,<1/10 T 波低平
和和后结间束。
③房室结:位于冠状静脉口及心室间隔膜部之间。
心电图知识点归纳总结
心电图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脏是由心脏肌组织构成的,在心肌细胞内存在着电生理活动。
在正常条件下,心肌细胞具有自主舒张与自主收缩的能力。
这种自主性来源于心肌细胞的离子通道活动所产生的电压变化。
心脏电生理活动主要有心脏起搏及心脏传导两个过程。
心脏的起搏活动是指心脏的主导起搏点,即窦房结,在一定频率下发放冲动,刺激心肌细胞产生兴奋,从而使心脏肌肉收缩;而心脏的传导活动则是指这些兴奋电波在心脏内的传播过程。
正常心脏电路是由窦房结→房室结→束支→心室肌的方向传导,这种传导活动形成了正常的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是通过体表获得的一种记录心脏电生理活动的方法。
通过在患者体表贴上多个导联电极,可以记录到心脏电活动的电压变化,将这些变化转化成图像,即心电图波形。
这些波形反映了心脏的起搏、传导及复极等电生理活动。
二、心电图的图像特征心电图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和T波,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心电图的特征参数。
1. P波:是由心房肌细胞在兴奋时所发出的电信号形成,代表心房收缩的电活动。
P波一般有正负两个波峰,其持续时间通常小于0.11秒,振幅不超过0.25mV。
2. QRS波:是由心室肌细胞在兴奋时所发出的电信号形成,代表心室收缩的电活动。
QRS 波一般为三个波峰,其中Q波、R波和S波。
其中Q波是向下的,R波是向上的,S波是向下的。
QRS波的持续时间通常小于0.11秒,振幅不超过1.5mV。
3. T波:是由心室肌细胞在复极时所发出的电信号形成,代表心室舒张的电活动。
T波一般是正向的波形,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0.16秒至0.24秒,振幅不超过0.5mV。
4. 心率: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通过心电图可以测量心率,并据此进行心律的分类。
5. 异常波形:心电图波形的异常包括ST段异常、QT间期延长、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及各种心脏传导阻滞等。
以上是常见的心电图波形的特征及其参数,通过检查这些参数,可以了解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是否正常,并根据波形的异常情况进行疾病的判断。
心电图总结归纳
心电图总结归纳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测量心脏的电信号变化,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对心脏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心电图的基本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心电图。
一、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信号而得到的一种图形,它反映了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的工作情况。
心脏电信号由起搏细胞产生,在心脏各个部位传播,最终使心脏收缩。
心电图记录了这些电信号的变化,由心电图师进行解读和分析。
二、心电图的常见波形与特征1. P波:P波是心脏收缩的起始信号,代表心脏的房性起搏点发放冲动和心房除极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P波应呈正常形态,且具有一定的幅度和持续时间。
2.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过程,包括Q波、R波和S 波。
其中,R波为QRS波群中最大的波,Q波和S波为QRS波群前后的波。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呈现典型的形态和时间,反映了心室的除极过程。
3. T波:T波代表心室复极的过程,是心室收缩和舒张的一种电信号。
T波形态和时间发生改变可能提示心脏存在问题。
三、常见心电图异常及意义1. 心律不齐:心电图上表现为心跳节律不规律,可能是由于心脏起搏点异常或传导系统受损所致。
心律不齐可分为房性心律不齐、室性心律不齐等,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2.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缺氧。
心电图上可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等特征,提示可能存在心肌缺血。
3.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上表现为心房电活动不规则,R-R间期不规则,QRS波群呈不规则间距。
心房颤动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不全,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四、心电图的临床意义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通过对心电图的分析,可以判断心脏的起搏和传导系统是否正常,心肌是否缺血、缺氧,以及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问题。
精简心电图知识点整理
①p波、P-R间期②P-P→心率、节律③QRS振幅/宽度、主波方向、电轴(I 、III看)、异常Q波④ST段、T波⑤预激波【QRS波宽大畸形可见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颤伴预激第一节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一)P波:(三)ST-T段:第二节心房、心室肥大第三节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一、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缺血性:①心内膜→T波高大②心外膜→T波倒置损伤性:①心内膜损伤/典型心绞痛→ST段压低②心外膜损伤/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鉴别】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第三节心律失常二、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窦P在,心律快,RR小于3大格,PR少于3小格”【其他】心率多在100~180bpm,逐渐开始逐渐停止,可伴发继发性ST-T改变2.窦性心动过缓:“窦P在,心律慢,RR超过5大格,PR大于3小格” 常伴窦性心律不齐3.窦性停搏:长的时间内无P波发生、无QRS波群(可出现逸搏QRS)、长P-P与窦律周期不呈整倍数关系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①持续窦缓(心率<50bpm)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③过缓-过速综合征④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或传导障碍(双结病变)六、心脏传导异常(一)病理性传导障碍二度II型A VB易发展为高度或完全性A VB,是安置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三度【定义】又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激动完全被阻滞不能下传到心室,阻滞部位可位于房室结、希氏束或双束支或三分支【心电图特点】①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各自保持固有心律(房室分离)②P波频率(心房率)较心室率快(必须特征)③如果完全阻滞在房室结内,其下位起搏点多在希氏束,QRS波群不宽,心室率在40~60bpm④如果完全阻滞在希氏束或三束支,起搏点在心室内,QRS宽大变形,心室率20~40bpm【notice】在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中,如果偶尔出现P波下传到心室者,称为几乎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安置心脏起搏器【可发生房室分离的疾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干扰与脱节、房颤束支与分支传导阻滞概述一侧束支发生阻滞时,激动从健侧心室越过室间隔后再缓慢激动阻滞一侧的心室,在时间上可延长达40~60ms。
医学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医学心电图知识点总结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导联在不同部位记录心脏电活动图形,通过观察波形和特征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
常见的心电图检查包括静息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负荷心电图),它们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下面我们将结合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从导联、波形和常见心律失常等方面对心电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导联心电图采用导联技术记录心脏电活动,导联的选择对于心电图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标准导联包括Ⅰ、Ⅱ、Ⅲ导联、aVR、aVL、aVF导联、V1-V6胸导联。
这些导联可以反映心脏电活动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有助于对心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Ⅰ. 标准导联1. I导联:将右手与左手电极相连,记录从右手到左手的电压变化。
2. II导联:将右脚电极与左手电极相连,记录从右脚到左手的电压变化。
3. III导联:将右脚电极与左手电极相连,记录从右脚到左手的电压变化。
这三个导联为标准的肢体导联,可以提供心脏电活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信息。
Ⅱ. 颈肢导联1. aVR导联:将右手电极与左脚电极相连,记录心脏电活动在胸廓前后的电压变化。
2. aVL导联:将左手电极与右脚电极相连,记录心脏电活动在左胸侧的电压变化。
3. aVF导联:将左脚电极与右手和左手电极相连,记录心脏电活动在胸廓下部的电压变化。
这三个导联为标准的颈肢导联,可以提供心脏电活动在不同方向上的信息。
Ⅲ. 胸导联V1-V6导联:将胸部相应位置的电极与四肢导联相连,用于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前后、左右变化,可提供对心脏不同部位电活动的评价。
二、波形心电图上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T波等,它们对于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下面我们对常见波形进行讲解。
Ⅰ. P波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过程,通常为正向波峰,其时间正常为0.08-0.1s,振幅不超过2.5mm。
P波异常往往反映心房内传导障碍或者心房增大。
Ⅱ. QRS波QRS波代表心室去极化过程,是心电图上的最大波,其时间正常为0.06-0.1s,振幅应大于0.5mV。
关于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关于心电图知识点总结1.心电图的原理心脏是由一组肌肉组织组成的,这些肌肉组织在心脏搏动时会产生一些微弱的电信号。
这些电信号可以在体表上通过皮肤传导,形成心电图。
通过放置导联电极在特定的位置上,就可以记录下这些电信号的变化,从而得到心脏的电活动图形。
2.心电图的图像特征心电图是由一系列波形组成的,包括P波、QRS波和T波。
P波代表心房收缩,QRS波代表心室收缩,T波代表心室舒张。
这些波形的形态和幅度可以反映出心脏的工作状态和心脏电活动的异常情况。
3.心电图的导联和位置心电图可以通过不同的导联位置来记录不同的心脏电信号。
常见的导联有12导联和3导联。
12导联是指在身体的不同位置上放置12个不同的导联电极,记录下不同角度的心脏电信号;3导联是指将3个导联电极分别放置在胸部和四肢,记录下心脏在三个方向上的电信号。
4.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心电图在临床上有很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诊断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其次,它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如心脏收缩和舒张的情况。
此外,心电图还可以用于监测心脏的变化,如在做体力活动或在静息状态下心电图的差异等。
5.心电图的解读和分析心电图的解读需要专业的医生来进行,他们可以根据心电图的特征来判断心脏的工作状态和是否存在异常。
他们可以根据P波、QRS波和T波的形态、幅度和间期来判断心脏的节律、传导和充盈状态。
以上是对心电图知识点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在临床上,心电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对心脏疾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对心电图的深入了解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脏健康状况,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一个小格为秒,一个大格为秒;一个小格为,一个大格为,两个大格为1mv。
标准电压:1mv=10mm。
P波:代表心房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P波时限一般小于秒。
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胸导联一般小于。
P波方向: 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
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级至心室开始除级的时间。
PR间期时限:~秒,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一般不超过秒。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人QRS时间一般不超过秒。
多数在~秒。
R峰时间: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秒,V5、V6导联不超过秒。
Q波:正常人Q波时限一般不超过秒(除Ⅲ和AVR导联外)。
Ⅲ导联Q波的宽度可达秒。
正常情况下,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四分之一。
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
但偶尔出现可呈QS波。
J波: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间的线段。
代表心室缓慢的复级过程。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级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
若v1的T波方向向上,则V3~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
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0分之一。
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尚属正常。
QT间期:指QRS波群得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级和复级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正常范围为~秒。
U波:在T波之后~秒。
早期复级:V3~V5导联、Ⅱ、Ⅲ、AVF导联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其振幅≥,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突出,又称“肺型P波”。
左心房肥大:P波增宽,其时限≥秒,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秒,以Ⅰ、Ⅱ、AVL 导联最明显。
心电图知识点总结
右心房肥大: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Ⅲ、aVF导联最明显。
2。
在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起始P波指数IPI>0。
03 mm。
s。
左心房肥大:1。
P波增宽≥0。
12S,常呈前底后高的双峰P波,双峰间距≥0.04S,Ⅰ、Ⅱ、aVL导联较明显。
2。
在V1导联上,Ptf≤-0.04mm。
s(ptfV1为P波终末电势).左心室肥大:1RV5≥2.5mV;RV5+SV1〉4.0mV(男)或3。
5mV(女)。
2QRS时间略延长,达0.10-0。
11s,v5导联VAT≥0.05s。
3ST—T段改变:V5、V6等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
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4心电轴左偏但不超过-30。
右心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增高:RV1>1mV,RV1+SV5〉1.2mV,RaVR〉0。
5mV.2 QRS 波群形态改变:V1导R/S>1,V5导R/S<1.3 心电轴右偏,尤其是〉110者。
4 V1导VAT>0.03S,但QRS波群并不延长。
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缺血性T波改变,损伤型ST段改变,坏死型Q波改变(1.Q波时间大于或等于0。
04S;2。
Q波电压>同导R波的1/4.)心肌缺血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多在15分左右,面对缺血区出现的导联上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耸,对应导联则表现为S-T段下移。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S—T段下移,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幅度≥0。
05mV。
2,T波改变,表现为低平、双向(尤其是先负后正)、倒置。
3,U波持续倒置。
室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
12S;3,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4,有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室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时距等于两个窦性P-P间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心房肥大:1.P波高尖,电压≥0.25mV,在II、Ⅲ、aVF导联最明显。
2.在V1导联上P波前部高尖,起始P波指数IPI>0.03 mm.s。
左心房肥大:1.P波增宽≥0.12S,常呈前底后高的双峰P波,双峰间距≥0.04S,Ⅰ、Ⅱ、aVL导联较明显。
2.在V1导联上,Ptf≤-0.04mm.s(ptfV1为P波终末电势)。
左心室肥大:1RV5≥2.5mV;RV5+SV1>4.0mV(男)或 3.5mV(女)。
2QRS时间略延长,达0.10-0.11s,v5导联VAT≥0.05s。
3ST-T段改变:V5、V6等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0.05mV,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4心电轴左偏但不超过-30。
右心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增高:RV1>1mV,RV1+SV5>1.2mV,RaVR>0.5mV。
2 QRS 波群形态改变:V1导R/S>1,V5导R/S<1。
3 心电轴右偏,尤其是>110者。
4 V1导VAT>0.03S,但QRS波群并不延长。
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缺血性T波改变,损伤型ST段改变,坏死型Q波改变(1.Q波时间大于或等于0.04S;2.Q波电压>同导R波的1/4。
)
心肌缺血
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多在15分左右,面对缺血区出现的导联上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0.1mV,T波倒置低平或双向。
变异型心绞痛:ST段抬高,常伴T 波高耸,对应导联则表现为S-T段下移。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S-T段下移,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幅度≥0.05mV。
2,T波改变,表现为低平、双向(尤其是先负后正)、倒置。
3,U波持续倒置。
室性早搏:1,提早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3,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4,有完全性代偿间期,即室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时距等于两个窦性P-P间距。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频率大多为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
2,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时间≤0.10S。
室性心动过速: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频率多在140-200次/min,室律可略有不齐;2,QRS波群增宽畸形,时间≥0.12S,T波方向相反;3,如能发现窦性P波,可见窦性P波的频率比QRS波群的频率缓慢,可发生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这是诊断室速最可靠的依据。
心房颤动: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间距不匀齐的房颤波(f波),频率在350-600次/min,V1导联最清楚,其次是Ⅱ、Ⅲ、aVF。
2,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3,QRS波群形态正常。
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P波后均伴有QRS波群;P-R间期延长≥0.21S。
II度房室传导阻滞:A,Ⅱ度1型,又称莫氏1型或文氏型:P波规律地出现;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到出现一次心室漏搏。
B,Ⅱ度Ⅱ型:P波有规律地出现,P-R间期恒定;QRS 波群成比例地脱漏,形态正常或增宽、畸形。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间距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心房率大于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QRS波群频率;QRS波群形态取决于异位起搏点的位置。
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间≥0.12S;V1、V2导联QRS波群呈rSR'(M)型或宽大而有切迹的R波,S-T段压低,T波倒置;Ⅰ、V5、V6导联呈宽而有切迹的S波,时间≥0.4S。
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时间≥0.12S;QRS波群V1、V2导联常呈rS型或QS型,Ⅰ、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呈宽大、有切迹或顶部粗钝的R波。
预激综合征:P-R间期<0.12S,P波一般为窦性型;QRS波群时间≥0.12S;QRS波群起始部粗钝,形成所谓的预激波;继发性ST-T段改变。
血钾过低或缺钾:S-T段压低>0.05mV,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以V2、V3明显,可达0.1mV以上。
血钾过高:1,最初表现T波高尖,基底狭窄,双支对称而呈"帐篷样";2,血钾>6.5mmol/L 时,QRS波群增宽,R波降低,S波加深,S-T段压低;3,血钾>7.0mmol/L时,P波消失(窦室传导),QRS波群增宽、畸形,P-R延长,心室率缓慢。
血钾过高的最后阶段可发生室速、室扑、室颤甚至心室停搏。
低血钙:S-T段延长,QT间期延长,直立T波变窄低平或倒置。
高血钙:S-T段下垂、缩短,Q-T间期缩短,偶可出现室早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洋地黄效应改变:1,ST-T改变:最先表现为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降低,继之S-T下垂型下移,T波双向,斜行下垂的S-T段与T波倒置部分融合成为倒置而形状不对称的ST-T图形,其下行支在到达最低点时与突然上升的上升支几乎成直角而呈“鱼钩状”。
2,Q-T间期缩短。
洋地黄中毒:主要是以心律失常1,室性早搏;2,阵发性心动过速,室速较多见;3,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4,各种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5,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窦房阻滞。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QRS电轴显著左偏,达-30- -90,超过-45则诊断价值更大;2,I、aVL导联呈qR型,q波时间≤0.02S;Ⅱ、Ⅲ、aVF呈rS型;QRS波群≤0.11S。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1,QRS电轴右偏,超过+110;2,I、aVL导联呈rS型,Ⅱ、Ⅲ、aVF呈qR型,q波时间≤0.02S;QRS≤0.11S。
须除外肺气肿、肺心病、右心室肥大、心梗、垂位心脏等可引起电轴右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