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8-2019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ocx
![2018-2019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294f1eb3c1ec5da51e27059.png)
.精品文档 .2018-2019 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部分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命题人:耿协平审题人:查家元本试题卷共 6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填涂相应选项。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这反映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 B .刀耕火种.曲柄锄耕 D .铁铧犁耕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 1951 年河南辉县发掘了 5 座大型魏墓, 1 号墓出土铁器 65 件,其中农具占 58 件,包括嫛、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B .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D .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3.张老师讲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课时欲展示下列四幅图片,如按重大成就出现的时序先后展示,第三展示的图片应是()A. 曲辕犁B.水转风车.都江堰——鱼嘴 D.耧车4.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在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 .“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D .“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5 .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6.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诸如福建等沿海省份,“田不供食,以海为生,以津舶为家者,十而九也”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3c77f15aaea998fcc220e57.png)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从欧洲中心格局向美苏两极格局的演变。
促成上述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B.第一次世界大战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D.第二次世界大战2.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该演说( )A.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C.直接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右图“黄鼠狼给鸡拜年”是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漫画。
该漫画讽刺马歇尔计划( )A.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B.直接导致冷战的出现C.遏制欧洲的共产主义D.客观上推动西欧联合4.“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的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2b508eb6f1aff00bed51ed2.png)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3月22日一、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从欧洲中心格局向美苏两极格局的演变。
促成上述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B.第一次世界大战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D.第二次世界大战2.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该演说( )A.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C.直接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右图“黄鼠狼给鸡拜年”是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漫画。
该漫画讽刺马歇尔计划( )A.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B.直接导致冷战的出现C.遏制欧洲的共产主义D.客观上推动西欧联合4.“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的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
在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在美苏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中,没有任何一次危机达到如此惊心动魄的程度。
”“这场危机”()A.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B.体现了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C.由美国发起以苏联妥协告终D.是局部热战的一个典型表现5.“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材料说明( )A.美苏两霸的强权政治加剧了局势紧张 B.冷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双重影响C.史学观念影响到批评家对冷战的认识 D.冷战时批评家是西方攻击苏联的喉舌6. 1972年,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这表明( )A.美国实力削弱,调整对欧政策B.两极格局结束,美国重视西欧C.美国霸权丧失,寻求欧洲支持D.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7.“它是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800a0527284b73f3425024.png)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
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B.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 牛耕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 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蓬蒿藜藿”“南鄙之田”“隙地”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
结合所学,奴隶社会实行集体耕作的井田制,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从而推动了奴隶开垦公田之外的私田,故选C。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走向瓦解,故A错误。
此时土地制度仍然是井田制,并没有瓦解,故B错误;私田的大量开垦,是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之一,故D错误。
2.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A. 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D.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答案】A【解析】材料“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表达的意思是百姓康乐,人口增加,土地开辟了很多,说明当时的土地兼并政策在一定时期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故A正确;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当时土地政策发挥的积极作用,C 选项表达的是消极影响,故C错误;题目材料没有直接涉及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故D错误。
3.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答案】C【解析】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
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29fad440b7360b4c2e3f646b.png)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双周考试题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8分)1、“杜鲁门总统及其幕僚,还有多数美国人相信,苏联笃定要牢牢控制中东欧,进而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起进攻。
美国政府由此制定了—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
”材料中“遏制战略”的开端是(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建立北约2、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3、在朝鲜战争的初期,苏联空中秘密支援中国时,要求参战的苏联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飞机不准在海上作战。
这表明( )A.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B.苏联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D.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4、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
”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A.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B.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D.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5、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
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B.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C.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D.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6、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cb568b16fc700aba68fc7e.png)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A 2.C 3.D 4.A 5.C 6.C 7.B 8.D 9.C 10.C 11.A 12.D 13.B 14.D 15.C 16.C 17.D 18.B 19.A 20.A 21.B 22.B 23.D 24.B 25.D 26.C 27.D 28.B 29.B 30.A 31.(1)目的:呼吁美国遏制苏联。
影响: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2分)(2)(2)原因: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欧盟力图恢复自己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重要地位;抵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
(4分)(3)特点: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两极格局解体后,一方面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另一方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剧。
(4分)原因:苏东剧变或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2分)32.(1)原因:政治、军事的需要;商业发展的结果;交通要道人口聚集的结果。
(3分)(2)表现: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
(4分,任意4点即可)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加;经济重心的南移。
(3分,任意3点即可)(3)特点:专业化城市发展: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分)品质:勤俭致富;乐善好施;坚持诚信;注重信誉等。
(任意2点即可,共2分)33.(1)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欧洲人热衷传播天主教。
(3分)条件: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进步;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的支持,航海家的冒险精神(2分)(2)影响:提高了人民收入,改善了人民生活;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促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4分)(3)垄断组织。
(1分)影响:促进了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94ce5427d3240c8547ef16.png)
高一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2.北宋王巩在《闻见近录》中写道:“南京(地名,在开封附近)去汴河五里,河次(河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凡群有设宴,必招河市乐人,故至今俳优曰河市乐人者,由此也。
”从材料中可见北宋时期()3.①形成了政治中心之外的商业中心4.②在通商要道上兴起了繁荣的市镇5.③出现了文娱活动商业化的趋势6.④商业活动开始突破坊和市的划分。
A. 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7.如图所示装置由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种装置主要用于()A. 灌溉B. 制瓷C. 冶铁D. 纺织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C.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9.“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
”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所述史实正确的是()A. 唐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B. 东汉初杜诗创造了灌溉工具水排C. 明清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D.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10.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下列有关该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 有利于社会稳定C. 所分配之土地不准买卖,只准使用D. 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11.农业文明催生了较为完善的土地制度。
【精编】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卷.doc
![【精编】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卷.doc](https://img.taocdn.com/s3/m/ef4058a804a1b0717ed5dd07.png)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3月22日一、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从欧洲中心格局向美苏两极格局的演变。
促成上述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B.第一次世界大战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D.第二次世界大战2.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该演说( )A.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C.直接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右图“黄鼠狼给鸡拜年”是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漫画。
该漫画讽刺马歇尔计划( )A.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B.直接导致冷战的出现C.遏制欧洲的共产主义D.客观上推动西欧联合4.“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的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
在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在美苏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中,没有任何一次危机达到如此惊心动魄的程度。
”“这场危机”( ) A.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B.体现了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C.由美国发起以苏联妥协告终D.是局部热战的一个典型表现5.“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材料说明( )A.美苏两霸的强权政治加剧了局势紧张 B.冷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双重影响C.史学观念影响到批评家对冷战的认识 D.冷战时批评家是西方攻击苏联的喉舌6. 1972年,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这表明( )A.美国实力削弱,调整对欧政策B.两极格局结束,美国重视西欧C.美国霸权丧失,寻求欧洲支持D.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7.“它是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沙市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沙市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6b2ce58312b3169a451a469.png)
沙市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命题人乐进炉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是央视公益广告“爱的不等式”的一幅画面,当今商业化时代中国有很多商业广告大打“亲情牌”,大多能收获不错的广告效应,这是因为它们顺应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这种“传统文化”是基于: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郡县制2、《礼记〃表记》所载:“母,亲而不尊。
”这一记载不能说明当时社会已经有了A.宗法家族意识B.男尊女卑观念C.诚信价值观念D.儒家伦理思想3、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曾把古代中国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下列四项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元朝D.清朝4、以下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表述不准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秦始皇首创了皇帝制度C.唐朝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D.宋朝进一步“分化事权”,提高了行政效率5、诗人左思(西晋)在其《咏史〃郁郁涧底松》中沉郁悲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A.大都B.宫内C.中国内地D.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7、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设立了A.枢密院B.六部C.内阁D.军机处8、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的民主制度中的理念和原则不包括A. 国家主权在民B. 尊重其他城邦的独立和自由权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少数服从多数9、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湖北沙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
![湖北沙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6d2a5009b6648d7c1c74662.png)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5月27日考试时长: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列诸本纪,将孔子、陈涉列诸世家,为医者、游侠、刺客、滑稽、货殖、日者专门立传,还记述了周边少数民族、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西亚各国的历史,并在《大宛列传》中记载了中国人最早得到关于西方世界的信息。
这些记述表明《史记》作者()A.具有可贵的平民立场和广阔的眼光 B.在高压政治压力下难以对史料进行精挑细选C.意图以著史求得当朝统治者的青睐 D.对野史、少数民族历史、外国历史感到好奇2.《管子》记载了管仲(?--公元前645年)的经济思想:发展生产要“辟田畴、制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此谓厚其生”,"无市,则民乏矣;无末利,则本业何出?" ,“务本饬末则富”。
由此可知管仲主张()A.重农抑商 B.工商食官 C.农工商并重 D.自由主义3.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有1975年12月《云梦睡虎地秦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
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
这说明()A.秦律经济法规十分欠缺B.秦朝法制严密领域广泛C.秦朝法制受罗马法影响D.秦朝君民矛盾异常尖锐4.汉代帝王及部分近臣下葬用的玉衣形如铠甲,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全国百强校顶尖名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顶尖名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d48861de2bd960590c677d0.png)
2018—2019学年下学期2018级三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19年3月22日一、单选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从欧洲中心格局向美苏两极格局的演变。
促成上述演变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B.第一次世界大战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D.第二次世界大战2.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主张英美结盟并联合其他西方国家,共同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该演说( )A.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B.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C.直接导致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的成立 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3.右图“黄鼠狼给鸡拜年”是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漫画。
该漫画讽刺马歇尔计划( )A.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B.直接导致冷战的出现C.遏制欧洲的共产主义D.客观上推动西欧联合4.“1962年,加勒比海地区的这场危机差一点引发了核战争,使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
在人类进入核时代以来,在美苏军备竞赛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中,没有任何一次危机达到如此惊心动魄的程度。
”“这场危机”()A.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B.体现了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C.由美国发起以苏联妥协告终D.是局部热战的一个典型表现5.“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材料说明( )A.美苏两霸的强权政治加剧了局势紧张 B.冷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双重影响C.史学观念影响到批评家对冷战的认识 D.冷战时批评家是西方攻击苏联的喉舌6. 1972年,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这表明( )A.美国实力削弱,调整对欧政策B.两极格局结束,美国重视西欧C.美国霸权丧失,寻求欧洲支持D.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7.“它是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维护共同利益的重要平台。
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da1f6a8762caaedc33d43a.png)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据《左传》记载,为缓和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周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
这表明A。
分封制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B. 周天子的权威削弱C. 郑庄公没有履行诸侯的义务D。
君臣关系走向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的管理,材料“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说明周天子的地位下降同诸侯,说明周天子的权威削弱,故B项正确;A项“完全退出”绝对化错误,故A项排除;材料主要是强调周天子的权威削弱,而不是强调诸侯的义务,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君臣关系不可能走向平等,故D项错误。
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A。
忠于职守,政务缠身B。
大权独揽,控制朝政C。
皇帝至尊,君临天下D。
忧国忧民,勤于政事【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大事小事皆决于上”可以看出皇权高度集中,独揽朝政,这是皇帝制度的本质特征。
故A项错误,B项正确。
材料主要强调皇帝大权独揽,而不是强调皇权独尊,故C项错误。
D 项只是表面现象,排除。
3。
秦以后,出现“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消亡B. 中央集权的加强C。
君主专制的加强D。
皇帝制度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意为只给予诸侯富足的生活,而他们不得参与政治,这表明将权力从诸侯那里集中到皇帝手中,诸侯的权力被削弱,与此对应,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B 项正确。
分封制的消亡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4.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后者的措施是A. 秦朝实行郡县制B。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d7c41036f18583d04864591e.png)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下列古代工具中,功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曲辕犁B耧车C高转筒车D水力鼓风机2.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
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A.反映了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C.说明了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3.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的仪式体现出:A.立春是统治者祭祖之日B.以农为本的治国之道C.铁犁牛耕始于东汉D.专制主义的愚民政策4.唐代前期,漕粮主要以关东地区为主,“发漕山东粟四百万石入关”;唐中后期,随着曲辕犁的使用,“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
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每年向北方运粮达30万石左右。
材料主要说明()A.关东地区经济发展呈滞后性B.重农政策在唐后期全面贯彻C.先进农业工具对经济的推动D.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5.造纸业在唐代达到新水平,宣州产的宣纸,洁白柔软,为书画家所钟爱;浙东产的藤纸,坚固耐用,颇受欢迎;益州产的麻纸,品种多样,美观精致,多用于皇帝诏敕和官府文书。
这反映了()A.南方文化水平的提升B.手工业的地区特色明显C.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D.社会需求决定生产样式6.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B.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D.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7.下表反映出16—18世纪中英金、银的比价变化(据《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编制)。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86737da5e9856a57126016.png)
沙市中学2018级高一下学期五月份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19年5月27日考试时长: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列诸本纪,将孔子、陈涉列诸世家,为医者、游侠、刺客、滑稽、货殖、日者专门立传,还记述了周边少数民族、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西亚各国的历史,并在《大宛列传》中记载了中国人最早得到关于西方世界的信息。
这些记述表明《史记》作者A. 具有可贵的平民立场和广阔的眼光B. 在高压政治压力下难以对史料进行精挑细选C. 意图以著史求得当朝统治者的青睐D. 对野史、少数民族历史、外国历史感到好奇【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史记》“为医者、游侠、刺客、滑稽、货殖、日者专门立传”说明它具有可贵的平民立场,“记述了周边少数民族、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西亚各国的历史,并在《大宛列传》中记载了中国人最早得到关于西方世界的信息”说明它具有广阔的眼光,故选A。
材料里无法获取B选项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
材料也没有阐述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目的,故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对野史的好奇,故排除D。
2.《管子》记载了管仲(?--公元前645年)的经济思想:发展生产要“辟田畴、制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修墙屋,此谓厚其生”,"无市,则民乏矣;无末利,则本业何出?",“务本饬末则富”。
由此可知管仲主张A. 重农抑商B. 工商食官C. 农工商并重D. 自由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修树艺、劝士民、勉稼穑”可知是重视农业生产,“无末利,则本业何出”“务本饬末则富”则是注重工商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下学期2018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19年4月22日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1.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
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牛耕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2.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
宋朝初年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便出现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A.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导致了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D.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力役3.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根据当时的制度,其生产的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4.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出银九钱,免赴京……不愿者,仍旧当班。
”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A.有利于明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C.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5.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
”这是因为汉代()A.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B.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C.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D.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6.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清明上河图》(局部)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7.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经济作物的种植扩大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8.16世纪西欧物价平均上涨了两倍到两倍半,通货膨胀加剧了社会阶级的分化。
这一现象被称为()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 D.圈地运动9.“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结合相关史实解读这番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亚非拉地区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C.进一步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各大洲之间的经济交流已经取代了战争10.1498年5月,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这也正是七十年前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德威的地方。
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
导致东西方航海目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航海家与支持者的关系不同 B.支撑航海的经济形态不同C.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D.对于经济效益的重视不同11.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
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了()A.商业资本的强大 B.资本输出的兴起C.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D.殖民霸权的角逐12.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
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
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A.工业革命的完成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13.“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
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
”这主要缘于英国()A.已成为“日不落”帝国 B.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实力增强C.先后打败了荷兰和法国 D.最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1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彻底分离了……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对农民的剥夺。
这种剥夺只是在英国才彻底完成了。
”材料中“在英国才彻底完成”的助推力是()A.宗教改革 B.启蒙运动 C.圈地运动 D.光荣革命15.1901年3月,摩根以4.8亿美元购买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
此后,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
“摩根现象”的实质是()A.殖民扩张和掠夺 B.工厂制度的形成C.经济结构的变动 D.生产关系的调整16.1876年,爱迪生在门洛帕克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也就是“爱迪生发明工厂”。
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他的实验室所产生的发明是世界上最多的。
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B.电力技术改变了人类C.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 D.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7.19世纪末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
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A.英国和中国 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C.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D.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18.下表为中国茶叶、生丝出口数量统计表(单位:担)该表反映了()1830——1833年1868年19世纪70年代末茶叶年平均32800014400002000000生丝年平均80005700080000A.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种植区扩大促进丝茶出口增加C.中国丝茶在国际市场占主导地位 D.农村自然经济完全解体19.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造之器”的工厂;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办得最成功的“与洋人争利”的官督商办企业。
他们的共同点是()A.使用机器生产 B.与洋商争利C.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督商办20.19世纪,华商以个人名义附股于外商企业和官督商办企业者十分普遍,资本累计在4000万两以上;19世纪末开始,这种情况明显减少。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 .逐渐卷入资本主义市场B .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C .民间实业救国思潮促进D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21. “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 年份 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前三项 合计 私营 经济 个体 经济 1952年1 1.5 0.7 3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92.9 0.1 7.0据图表信息可知我国( )A .私有经济已不存在B .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C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D .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22. 宣传画是一个时代特有的印记。
下图是新中国某时期的一幅宣传画:“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
该图反映出( )A . 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完全建立B . 新中国的发展速度超越了英国C 、英国在二战之后经济一蹶不振D .“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夸大宣传23. 1961年,党的农村政策做了重大调整,如恢复了农民的自留地,允许农民从事家庭副业,解散了公共食堂,取消了平均主义的供给制,缩小了社队规模,将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小队一级。
这些政策( )A .保护了农民个体经济B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D .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4.1986年《理论月刊》第10期载文《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党委书记工作的三个转变》。
实行“厂长负责制”的直接目的是( )A .实行市场经济B .增强企业活力C .建立现代企业D .加快中外接轨25. 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长篇通讯《春到上塘》中写到:“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
跑了五个生产队的二十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
”上塘经济发展是由于( )A .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B .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C .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D .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二、材料阅读(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农具、耕作技术较之前代发展相对有限,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大量投入。
与此同时农业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力。
而在江南等地区,经济作物如棉花、茶叶等品种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总体而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体,严重限制了社会财富积累和商品生产的扩大。
材料二15世纪前半期的英国,不满足于固定地租收入的贵族地主、乡绅们,纷纷用强制手段圈占公有土地,进而把农民从传统的份地上驱赶出去,把农田变成牧羊场。
地主占大片土地后,或自己雇工经营农场,或者租给租地农场主经营,资本主义农场大量出现,表示在农业中也大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受圈地运动影响,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农业技术开始工业化进植,集约式耕作促使规模化经营的大农场出现,农业产量增长50%,(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18世纪英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哪些进步?(6分)(3)结合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中英两国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同影响。
(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上表为19 世纪前半期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外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
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史论结合。
)28.阅读下列枓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杨鸸《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材料二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
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
”材料三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宣讲团(1)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否正确?该论断的依据什么?(6分)(2)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二五”计划意见书出台的历史背景,并评价该意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