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5篇)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监控网络的监控作用,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
由感染管理科证实流行或爆发趋势,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
一、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发现____例及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必须在____小时内由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给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二、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药剂科及总务科进行通报,以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四、当发生____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____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____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所在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报告。
五、当发生____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医院应于____小时内向市卫生局及市疾控中心报告。
六、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暴发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和控制。
七、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必须及时____人员进行应急处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蔓延:1、查找感染源。
医院感染管理科、检验科应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
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应对感染病人及相关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感染病人及周围人____病情况、分布特点并进行分析,根据疾病的特点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径,对感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确定感染途径。
3、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4、切断感染途径。
在确定感染暴发的传播途径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6篇)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二、适用范围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职责1.医院感染控制科(专职人员,下同)的主要职责。
(1)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规划、工作计划,____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批准后,具体____实施、监督和评价。
(2)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考核。
(3)负责进行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的监测,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督、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4)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____实施。
(5)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关于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协助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
(6)对购入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7)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东阳关中心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职责(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患者,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协助调查。
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东阳关中心卫生院医院感染的报告与控制制度1.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1)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____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2)科室监控小组负责人应在医院感染控制科的指导下,及时____经治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疗养院等。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明确各层级职责,制定并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将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到医院管理的全过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全面、全程、全员管理。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和能力,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组织体系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监督。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工作,包括感染监测、风险评估、制定和实施感染控制措施等。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与医技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与感染管理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做好感染控制工作。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感染专(兼)职人员,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实施,包括感染监测、风险评估、制定和实施感染控制措施等。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共同做好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医务、药学、护理、信息、总务后勤、医学装备、质量控制,以及教学科研等管理部门。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制定并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消毒灭菌工作,定期对诊疗器械、设施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并做好记录。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的感染。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病源微生物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医院控制感染传播制度
医院掌控感染传播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院医疗环境的卫生安全,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水平,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部的全部科室、病区、门诊部、手术室及其他相关区域,包含医务人员、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等。
第二章感染防备与掌控第三条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病例管理制度,做好病例登记和数据统计工作。
及时通报发现的感染病例,并采取隔离措施。
第四条建立感染病例的筛查与诊断机制,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测,并及时采取必需的防控措施。
第五条加强医疗机构内部卫生监测与检测工作,对医疗设施、器械和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和清洁,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第六条全面推行手卫生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需进行手部消毒或洗手,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七条医院要保持教育培训的连续性,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和准确。
第八条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和处理,确保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减少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第九条对于与感染有关的药品、药剂、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减少不必需的抗菌药物使用,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第十条医院应自动参加卫生防疫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搭配相关政府部门的疫情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院要保持与社区卫生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加强疫情信息的共享和沟通。
第三章感染掌控的具体措施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包含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依据不同工作场景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掌控记录和评估体系,对医疗行为的规范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四条医院要建立事故、事件和投诉的排查和处理机制,对与感染掌控相关的事故和事件进行认真调查,并及时采取矫正措施。
第十五条医院要建立感染掌控领导小组和感染掌控委员会,负责订立感染掌控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推动感染掌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患者隔离和病房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分类隔离,严格掌控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接触以及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接触。
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是人们休养治疗和康复的场所,而感染控制则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防控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制定并执行医院感控十项核心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十项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是医院感控的基础,主要包括对感染病例的监测、定期报告和分析。
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对可能的感染进行调查和报告,并进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制定相关防控措施,并对病例进行追踪和管理。
二、消毒与无菌操作制度消毒与无菌操作制度是保障医疗器械、设备、环境的清洁和无菌的重要制度。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以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是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建立合理的医疗废物分类、储存、转运和处理制度,杜绝废物交叉感染的风险,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四、职业暴露与接种管理制度职业暴露与接种管理制度是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品佩戴和操作,加强对职业暴露后的监测、接种和报告,确保医务人员的个人安全。
五、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是保持医院整体环境清洁和无菌的重要制度。
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清洁与消毒程序进行操作,保持医疗区域和公共区域的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活和传播。
六、手卫生管理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是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减少手部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手卫生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供必要的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促使医务人员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
七、防护用品管理制度防护用品管理制度是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应提供合适的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护用品,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八、患者管理制度患者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减少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三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且对医院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非常重要。
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1.依法合规:制度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医疗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卫生部门和专业组织的规定。
2.科学合理:制度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全员参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院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4.持续改进:制度的实施应不断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1.宣传教育:通过定期举行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医务人员普及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预防与控制方法,并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感染监测: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感染控制委员会: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实施,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进展和问题解决情况。
4.环境卫生:加强病房、手术室、ICU等关键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5.手卫生:强调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手卫生,定期开展手卫生培训和演练,提高手卫生的操作技能和意识。
6.使用安全注射器具: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7.使用抗生素合理化:加强对抗生素的管理和使用,杜绝滥用和过度使用抗生素的行为,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8.医疗废物处理:建立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排放,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
9.患者隔离: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
10.感染事件处理:及时处理和报告医院感染事件,做好后续追踪和处理工作,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核心制度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由医疗机构引起的新发的或与之相关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院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十项核心制度。
下面是这十项核心制度的详细内容。
1.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度: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策略和方案,并监督执行情况。
该委员会包括医院管理层、医疗人员、护士等相关人员,并具备组织感染控制工作的能力。
2.医疗机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对感染进行及时监测,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监测内容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感染的严重程度等。
同时还要建立一个感染信息共享平台,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数据共享,以便共同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3.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医院应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并进行培训和教育。
医务人员应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污染物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等关键时点进行手卫生,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患者个人防护器具制度:医院应制定患者个人防护器具使用规范,明确各类防护器具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并提供给患者。
患者和陪护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防护器具,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5.感染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源控制措施,包括对感染源的隔离与管理。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隔离和进行相应治疗;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检测。
6.感染性病例的诊断与报告制度:医院应建立感染性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制度,规定哪些病例应报告、如何报告,并建立病例报告的流程和机制。
及时准确地报告感染性病例,有助于进行及时的监测和控制。
7.隔离与消毒制度:医院应制定隔离和消毒规范,对不同类型的感染进行分类管理,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隔离措施包括单间隔离、防护屏障、个人防护装备等;消毒措施包括手术器械的消毒、病房及设备的消毒等。
8.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制度: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与细菌耐药的管理制度,包括抗生素的选择、使用指标、使用限制等。
医院感染控制中心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以下简称“院感中心”)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全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
2. 院感中心由主任、副主任、专职感染控制医师、护士等组成,下设感染控制办公室、培训室、实验室等。
三、职责1. 院感中心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规章制度,组织实施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2. 院感中心负责监督、检查全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违反感染控制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3. 院感中心负责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情况。
4. 院感中心负责组织全院感染控制工作评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5. 院感中心负责协调各部门、科室开展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体系建设。
四、工作内容1. 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如手卫生、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
2. 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3. 监督、检查全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违反感染控制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4. 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情况。
5. 组织全院感染控制工作评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6. 协调各部门、科室开展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体系建设。
五、工作要求1. 院感中心工作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感染控制知识、技能和责任心。
2. 院感中心应定期召开感染控制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问题。
3. 院感中心应加强与各部门、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感染控制工作。
4. 院感中心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情况。
六、附则1. 本制度由院感中心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基本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项基本制度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中发生的感染,包括患者、医务人员和访客等。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维护医院正常运营的重要措施。
为此,我国医疗机构制定了十项基本制度,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二、1. 感控组织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感控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感控组织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感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各级感控组织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感控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感控监测与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感控监测与报告制度,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同时,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院感染情况。
3. 标准预防措施制度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清洁消毒等。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执行无菌操作和侵入性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手卫生规定。
同时,医务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
4. 感染风险评估制度医疗机构应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实施隔离措施,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疗机构应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报告和控制。
医务人员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优先使用敏感抗生素,并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6. 侵入性器械/操作相关感染防控制度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侵入性器械的管理,确保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监测符合规定。
医务人员在执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患者感染。
7. 感控培训教育制度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感控知识、技能和法规等,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感控措施。
8.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制度,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并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消毒及感染控制制度
消毒及感染掌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医院内部环境的清洁卫生、防备和掌控感染病例的发生,确保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安全与健康,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卫生部门的政策要求进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病房、手术室、门诊部、护理部、感染监测科,以及涉及消毒、感染掌控的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二章感染掌控管理第三条管理机构医院将成立感染掌控委员会,由医院管理负责人担负主任,感染科主任、临床科室负责人、护理部门负责人、医院环境卫生科负责人等担负委员,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订立并更新感染掌控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
第四条宣教和培训医院将定期开展感染掌控知识宣教和操作培训,确保医护人员具备正确的消毒操作、防护措施的知识与技能。
新员工入职前需接受相关培训并通过考核。
第五条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监测科将负责监测医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情况,及时手记、分析和报告感染病例的相关信息。
医护人员应当及时报告发生的感染病例,并搭配感染监测科的工作。
第三章消毒操作规范第六条消毒分类依据不同的对象和要求,消毒分为以下三种分类: 1. 高级消毒:适用于高风险的医疗设备、器械,需使用高效消毒剂,在规定的时间和浓度下进行消毒。
2. 中级消毒:适用于中风险的医疗设备、器械,使用有效的消毒剂,依照规定的时间和浓度进行消毒。
3. 低级消毒:适用于低风险的医疗设备、器械、环境表面等,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在规定的时间和浓度下进行消毒。
第七条消毒程序1.消毒前,应对所使用的消毒器材进行检查和确认,确保其完好无损、有效。
2.消毒操作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3.消毒操作应依照标准程序进行,包含清洗、预处理、消毒、干燥等环节。
4.消毒结束后,应对消毒器材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其干燥、无残留物。
第四章感染掌控措施第八条感染防护用品医护人员应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包含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并依照规定的使用周期更换。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3篇)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业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目标是全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医疗机构的安全和质量。
第三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原则是科学、全面、规范、有效,突出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第四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由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责任主体分别为医院领导、感染控制委员会、感染预控科、医务人员和患者。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六条医院应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任命并负责其工作。
第七条感染控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和相关管理规定。
(二)指导、监督和评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三)组织开展感染监测、调查和分析工作,及时报告和处理感染事件。
(四)负责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并编制相关报告。
(五)组织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和宣教,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八条医院应设立感染预控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九条感染预控科的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操作规程。
(二)组织开展感染监测、调查和分析工作,及时报告和处理感染事件。
(三)负责卫生消毒和污染物处理的管理和监督。
(四)负责医院消毒与手卫生质量的检查和评估。
(五)组织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和宣教,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档案,包括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记录、感染事件的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医院感染监测报告等。
第十一条医院应定期组织对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起科学、规范和健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体系,包括以下方面:(一)建立和落实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制度,明确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责任和要求。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8篇)
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制度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____%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
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____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
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三篇)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是指医疗机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感染源(包括医务人员、患者和病原体)传播而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的防控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针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感染控制委员会感染控制委员会是医疗机构中负责制定和执行感染控制措施的专门机构。
该委员会由医院领导、感染科医生、护士、药师、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及其他与感染控制相关的部门代表组成。
感染控制委员会的职责包括负责制定制度和政策、监督和推广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对感染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等。
二、感染控制制度建设1. 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手册》:该手册包括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和相关操作规范,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进行。
2. 制定院内感染控制政策:制定针对不同科室、不同感染类型的控制政策,明确感染控制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
3. 完善医务人员培训制度:建立持续性的教育培训机制,包括定期举办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并组织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认识和能力。
4. 感染事件报告与处理机制:建立医院内的感染事件报告与处理机制,包括严重感染事件的报告、分析与处理,以及医务人员感染事件的报告、处理和记录。
5. 落实手卫生和个人防护:医院应积极推动医务人员进行规范的手卫生,包括洗手、消毒液的使用等。
同时,为医务人员提供足够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他们在接触患者时的个人防护。
三、环境感染控制1. 空气质量管理:医院应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施空气过滤、循环和清洁,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消毒灭菌控制:医院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设备和环境的消毒灭菌工作达到标准。
3. 医疗废物管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合理分类、包装、存放和处置,防止废物对患者和环境的污染。
四、患者感染控制1. 感染筛查:对入院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根据不同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筛查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四篇)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医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每季度例会一次,检查、落实、总结全院各种消毒隔离工作。
2.根据医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一经发现此类病人,均需填表后上报医教科。
如有漏报,经查实,作为科室质量考核内容之一。
对伤口感染有脓性分泌物者,需作培养+药敏试验。
所有医院内感染病例均应填表存档,进行月、季、年阶段统计、总结。
3.每两月对全院各部门进行一次随机细菌采样;每月对消毒隔离重点科室(手术室、产房、婴儿室)进行一次细菌采样;每____月对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母婴同室医护人员进行一次咽拭培养。
由医教科(防保)负责执行。
4.病区内每日进行二次喷雾空气消毒,完毕后登记在案,由总务科派专人负责执行。
5.根据沪卫医政(92)____及沪卫防疫(90)____,医院内应使用指定、有效的消毒剂,同时加强对消毒剂的严格管理。
消毒剂的染色由药剂科负责执行,今后药库发出的消毒剂应配制好颜色。
配膳室和婴儿配奶室严禁存放消毒剂。
消毒剂的管理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日常检查,由消毒隔离网络的具体负责者负责执行。
6.供应室高压消毒效果测定,每次均需用____m指示带检测,每月一次用嗜热脂肪芽孢菌珠检测,并做好记录。
7.全院各部门紫外线灯管的强度测试,每半年进行一次,发现强度<70uw/㎝2的灯管,立即更换,由医教科(防保)负责监督执行。
8.各种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卫生器械用品,必须经指定消毒液浸泡消毒并毁形后再作统一处理,违者将追究责任。
9.各部门应根据沪卫防疫(90)____要求,制定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并严格执行。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二)一、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1、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
2、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染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3、气流____:(1)普通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自然通风不良时应____辅助通风设施。
(2)洁净icu:1)气流____应为上送风下回风。
医院感染及控制的规章制度
医院感染及控制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医院感染指医疗机构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感染,包括卫生保健相关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第三条医院感染及控制的原则是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科学管理、规范操作、依法依规。
第四条医院感染及控制的目标是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章医院感染预防管理第五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感染预防控制管理机构,配备相关人员,负责医院感染及控制工作。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第七条医院应定期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第八条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
第九条医院应加强环境清洁消毒管理,保持医院环境卫生整洁,定期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毒。
第十条医院应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第三章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第十一条医院应加强手卫生管理,医务人员应定期洗手、戴手套,并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感染风险评估制度,对高危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三条医院应强化患者管理,对患者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患者感染病情。
第十四条医院应加强设备消毒管理,对医疗设备、器械等进行定期消毒清洁,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五条医院应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医务人员应遵守抗生素使用指南,杜绝滥用抗生素。
第四章处置医院感染事件第十六条若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医院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控制措施,通知相关部门。
第十七条医院应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与报告,分析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第十八条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后,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出及时公开与诚恳的解释,并提供相应的补偿与帮助。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九条医院在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工作中,若因疏忽大意导致感染事件发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感染控制工作制度
感染控制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感染控制工作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控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2. 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日常感染控制工作,对全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培训和考核。
3. 各临床科室设立感染监控小组,负责本科室感染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
4.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感染控制措施1. 环境卫生学监测(1)每月对全院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确保医院环境符合卫生学要求。
(2)每半年对全院紫外线灯管进行监测,确保紫外线消毒效果。
2. 感染管理质量考核(1)每季度对全院感染管理进行一次综合质量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经济管理方案。
(2)对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督促科室改进感染控制措施。
3. 感染暴发事件处理(1)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采样调查,分析原因。
(2)针对感染原因,迅速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并向院长及主管院长请示汇报。
4. 高危人群、高危因素调查(1)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高危人群、高危因素的调查,掌握感染风险。
(2)针对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5. 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1)加强对一次性医疗器具的购进、使用、回收和处理环节的监督管理。
(2)确保一次性医疗器具的质量安全,防止因器具不合格导致的感染风险。
6. 医院感染信息反馈与教育(1)定期将医院感染信息反馈到科室,提高科室感染防控意识。
(2)认真落实医院感染在职教育计划,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能力。
(3)协助科室逐步落实抗生素的管理措施,定期向临床提供药敏结果。
四、培训与考核1. 定期组织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水平。
2. 开展感染控制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能力。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3篇)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一:工作人员要求1.工作人员入室前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洗手或手消毒。
非本室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工作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
3.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洗手,严守无菌操作规程。
二:环境与物品消毒要求1.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____次。
2.地面每日湿拖____次,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3.保持桌面窗台婴儿床监护仪等仪器表面的清洁,每日擦拭,必要时进行消毒。
4.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用75℅酒精或____mg/l含氯消毒剂浸泡____min。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消毒,早产儿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
6.连续使用的新生儿暖箱内表面每日用____%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消毒,患儿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哺乳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专人专用,用后消毒。
隔离新生儿用具专用。
8.新生儿用眼药水,粉扑,油膏,沐浴液,浴巾,浴垫,治疗用具等,一人一用。
9.空调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并有记录。
三:病人管理1.根据患儿疾病合理安排病室,感染性疾病患儿给于床边隔离,必要时置隔离病室。
2.对特殊感染(____气性____破伤风)或高度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患儿,应严密隔离。
四医院感染监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志清楚.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1.儿科重症监护室应相对独立,分设新生儿监护区,一般患儿监护室区、沐浴区、医生办公室(更衣间)、配奶间等,严格分区管理。
2.布局要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标示明确。
3.工作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必须佩戴口罩、帽子、穿专用的洁净工作服、更鞋入室。
4.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因工作需要,必须穿专用工作服,戴口罩、帽子、穿鞋套入室。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范文(三篇)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范文一、引言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疗机构生命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对于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减少医疗机构内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以下是本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职责与义务1. 医疗机构须设立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与组织实施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方案,并监督执行情况。
2. 所有医务人员须参加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并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职责。
3. 患者及其家属应配合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与制度。
三、感染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食前和处理污染物品后必须正确洗手。
2.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废物的分类、封存和处理符合相关法规。
3. 所有医疗器械、设备和护理用具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证其安全使用。
4. 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预警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的感染病例,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5.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的监测和管理,遏制感染的扩散。
6.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备的住院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发布感染发生率和相关数据。
四、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监督和评估1. 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对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监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2. 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关的感染预防措施和知识,提高预防意识和能力。
3. 监察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监督,确保其合规运作。
五、惩罚与奖励1. 对于违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惩罚,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等。
2. 对于积极参与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包括奖金、荣誉称号等。
六、附则1. 本制度所指的医疗机构包括各级各类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门诊感染控制制度
1、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分开设置。
2、口腔诊室内应当保证环境整洁,每日对口腔诊室、清洗消毒室进行清洁、消毒;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诊疗环境表面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3、诊室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并记录。
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1次。
4、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漱口盂保持清洁,每日用500mg/1L含氯消毒溶液刷洗2次。
5、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护目镜。
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或者手消毒。
6、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消毒。
7、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阀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8、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9、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
灭菌。
10、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11、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12、消毒与灭菌后的口腔诊疗器械应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期。
13、器械应使用加酶洗液清洗,对结果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14、麻醉药品开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抽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h。
15、无菌镊子罐采用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一次若有污染随时更换,清洗后进行灭菌。
16、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和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仪表运行正常;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
17、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定期进行生物监测。
干烤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每锅灭菌物品要有登记。
18、对诊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口腔器械每季度进行一次消毒效果监测并记录。
19、医疗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回收记录本保存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