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c5d14b8dd15abe23482f4da3.png)
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基本原则建筑施工测量是研究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建筑场地上地面的位置进行度量和测定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1)对建筑施工场地的表面形状和尺寸按一定比例测绘成地形图。
(2)将图纸上已设计好的工程建筑物按设计要求测设到地面上,并用各种标志表示在现场。
(3)按设计的屋面标高、逐层引测。
距离测量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距离测量有普通量距和精密量距两种方法。
精密量距时所量长度一般都要加尺长、温度和高差三项改正数,有时必须考虑垂曲改正。
丈量两已知点间的距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钢卷尺,精度要求较低的量距工作,也可使用皮尺或测绳。
普通量距1.测距方法先用经纬仪或以目估进行定线。
如地面平坦,可按整尺长度逐步丈量,直至最后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若地面起伏不平,可将尺子悬空并目估使其水平。
以垂球或测钎对准地面点或向地面投点,测出其距离。
地面坡度较大时,则可把一整尺段的距离分成几段丈量;也可沿斜坡丈量斜距,再用水准仪测出尺端间的高差,然后按式(C-2)求出高差改正数,将倾斜距离改化成水平距离。
如使用经检定的钢尺丈量距离,当其尺长改正数小于尺长的1/10000,可不考虑尺长改正。
量距时的温度与钢尺检定时的标准温度(一般规定为20℃)相差不大时,也可不进行温度改正。
2.精度要求为了校核并提高精度,一般要求进行往返丈量。
取平均值作为结果,量距精度以往测与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
在平坦地区应达到1/3000,在起伏变化较大地区要求达到1/2000,在丈量困难地区不得大于1/1000。
精密量距1.测距方法先用经纬仪进行直线方向,清除视线上的障碍,然后沿视线方向按每整尺段(即钢尺检定时的整长)设置传距桩。
最好在桩顶面钉上白铁片,并画出十字线的标记。
所使用之钢尺在开始量距前应先打开,使与空气接触,经10min后方可进行量距。
前尺以弹簧秤施加与钢尺检定时相同的拉力,后尺则以厘米分划线对准桩顶标志,当钢尺达到稳定时,前尺对好桩顶标志,随即读数;随后后尺移动1~2cm分划线重新对准桩顶标志,再次读数;一般要求读出三组读数。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施工测量基本工作(工程测量)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施工测量基本工作(工程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6d0e1f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2.png)
(2)计算 和BB1: = - 1
BB1
OB1Βιβλιοθήκη 式中:=206265 (3)过B1点作OB1的垂线,再从B1点 沿垂线方向量取BB1,定出B点。当β大 于β1时,向外侧改正;反之向内侧改正。 为检查测设是否正确,还需进行检查测量。
已知水平角精确测设
例:已知AC =100.00米,设计值=40°,设测得 ’=39°5920",计算修正值CC0。
解:
=-’=40" CC0=100tan0°040"
=0.0194m ≈19mm 得:点位修正值为19mm(向外)
A
式中:=206265 B
’ D
C
C0
1、一般方法——从起点A直接用钢尺或测距仪在给定方向上,丈量待放 样的水平距离,得B点。为了校核起见,应进行丈量两次。
若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一般为1/2000)内,则取其平均值作为最 终结果。
2、精确方法 用一般方法测设出B点——精密丈量其
距离——根据差值,实地改正。
三. 测设已知水平角
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就是在已知角顶并根据一个已知边方向,标定出另 一边方向,使两方向的水平夹角等于已知水平角角值。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一、施工测量概述
1、施工测量:在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 2、主要任务:将图纸上设计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与施工
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并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的测量工作。 3、标定又称测设或放样,是测绘的逆过程,是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构)筑
物的平面和高程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
(2)纵转望远镜成盘右位置,照准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 读数R,使水平度盘读数为R +β,沿视线方向量取定长D, 在地面上定出B″点;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1]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1]](https://img.taocdn.com/s3/m/be49abc804a1b0717fd5ddd9.png)
10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一、概述由于在勘探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控制网,是为测图而建立的,有时并未考虑施工的需要,所以控制点的分布、密度和精度,都难以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另外,在平整场地时,大多控制点被破坏。
因此施工之前,在建筑场地应重新建立专门的施工控制网。
1.施工控制网的分类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1)施工平面控制网 施工平面控制网可以布设成三角网、导线网、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四种形式。
①三角网 对于地势起伏较大,通视条件较好的施工场地,可采用三角网。
②导线网 对于地势平坦,通视又比较困难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导线网。
③建筑方格网 对于建筑物多为矩形且布置比较规则和密集的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方格网。
④建筑基线 对于地势平坦且又简单的小型施工场地,可采用建筑基线。
(2)施工高程控制网 施工高程控制网采用水准网。
2.施工控制网的特点a .与测图控制网相比,施工控制网具有控制范围小、控制点密度大、精度要求高b .受干扰大,使用频繁。
二、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测量1.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施工坐标系亦称建筑坐标系,其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主轴线平行或垂直,以便用直角坐标法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和建筑方格网一般采用施工坐标系,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往往不一致,因此,施工测量前常常需要进行施工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坐标换算。
如图所示,设xoy 为测量坐标系,x′o′y′为施工坐标系,xo 、yo 为施工坐标系的原点O′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α为施工坐标系的纵轴o′x′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方位角。
设已知P 点的施工坐标为(x′P 、y′P ),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测量坐标(xP 、yP ):'c o s s in p o p p x x A B αα=+-'sin cos p o p p y y A B αα=++如已知P 的测量坐标,则可按下式将其换算为施工坐标:''()cos ()sin p p o p o A x x y y αα=-+- ''()sin ()cos p p o p o B x x y y αα=--+-2.建筑基线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
民用建筑测量基础知识
![民用建筑测量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1e2e30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e.png)
民⽤建筑测量基础知识第⼗章民⽤建筑施⼯测量民⽤建筑施⼯测量主要包括放样、基础施⼯测量、墙体⼯程施⼯测量以及使⽤基础⽪数杆和墙体轴线测设等。
第⼀节概述民⽤建筑是指供⼈们居住、⽣活和进⾏社会活动⽤的建筑物,如住宅、医院、办公楼和学校等,民⽤建筑分为单层、低层(2~3层)、多层(4~8层)和⾼层(9层以上)。
因民⽤建筑的类型、结构和层数各不相同,因⽽施⼯测量的⽅法和精度要求也有所不同,民⽤建筑施⼯测量就是按照设计的要求将民⽤建筑的平⾯位置和⾼程测设出来。
施⼯测量的过程主要包括建筑物定位、细部轴线放样、基础施⼯测量和墙体⼯程施⼯测量等。
在进⾏施⼯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作。
⼀、熟悉设计图纸设计图纸是施⼯测量的主要依据,测设前应充分熟悉各种有关的设计图纸,了解施⼯建筑物与相邻地物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物本⾝的内部尺⼨关系,准确⽆误地获取测设⼯作中所需要的各种定位数据。
与测设⼯作有关的设计图纸主要如下。
1.建筑总平⾯图如图10-1所⽰,建筑总平⾯图给出了建筑场地上所有建筑物和道路的平⾯位置及其主要点的坐标,标出了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尺⼨关系,注明了各栋建筑物室内地坪⾼程,是测设建筑物总体位置和⾼程的重要依据。
图10-1 建筑总平⾯图2.建筑平⾯图建筑平⾯图标明了建筑物⾸层、标准层等各楼层的总尺⼨,以及楼层内部各轴线之间的尺⼨关系,如图10-2所⽰,它是测设建筑物细部轴线的依据。
3.基础平⾯图及基础详图如图l0-3所⽰,基础平⾯图及基础详图标明了基础形式、基础平⾯布置、基础中⼼或中线的位置、基础边线与定位轴线之间的尺⼨关系、基础横断⾯的形状和⼤⼩以及基础不同部位的设计标⾼等,它是测设基槽(坑)开挖边线和开挖深度的依据,也是基础定位及细部放样的依据。
图10-2 建筑平⾯图图10-3 基础平⾯图及基础详图4.⽴⾯图和剖⾯图如图l0-4所⽰,⽴⾯图和剖⾯图标明了室内地坪、门窗、楼梯平台、楼板、屋⾯及屋架等的设计⾼程,这些⾼程通常是以±0.000标⾼为起算点的相对⾼程,它是测设建筑物各部位⾼程的依据。
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测设的基本工作(工程测量)
![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测设的基本工作(工程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7bac943f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9.png)
吊杆
b1
a1
BM.R
a2
2 = ( + 1 ) − (1 − 2 ) −
b2
B
用同样的方法,亦可从低处
向高处测设已知高程的点。
三、高程测设
(2)高层建筑物的测设
b
设计B高程点
HB
= − ( + )
1
1.236m
= 1.556m
= 46.236m
±0.00
0
b
0
A
BM3
3 = 44.680m
大地水准面
±0 = 45.000m
三、高程测设
2.钢尺配合水准仪进行高程测设(高程传递法)
当向较深的基坑或较高的建筑物上测设已知高程点时,如水准尺长度不够,可利用
钢尺向下或向上引测。
(1)深基坑的测设
三、高程测设
范例
某建筑物的室内地坪设计高程为45.000m,附近有一水准点BM.3,其高程为H3=44.680m。
现在要求把该建筑物的室内地坪高程测设到木桩A上,作为施工时控制高程的依据。
44.680 m + 1.556 m = 46.236m
= 46.236 m − 45.000 m = 1.236m
后视读数 a
0
钢尺零尺端
已知水准点A
(4)当测量距离约等于设计距离时,打下木桩。
(5)在桩头立棱镜上再次测设,直至距离偏差≤±3mm,
在桩头上打一钉子作为标志。
二、水平角测设
水平角测设是根据地面上已有的一个点和从该点出发的一个已知方向,按设计的已知水平角值,
在地面上标定出另一个方向。水平角测设的仪器工具主要是经纬仪,也可使用全站仪,下面介绍
测量学 习题和答案 第十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量学 习题和答案 第十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c157a4e4b0717fd5360cdcea.png)
第十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1、什么是放样?放样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通过测量工作把设计的待建物的位置和形状在实地标定出来,叫做放样、测设或定位。
放样的基本任务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照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上,以便据此施工。
放样是设计和施工之间的桥梁。
2、放样与测定的区别是什么?答:(1)放样是测量的逆过程。
通常意义上的测量是对实地上已埋设标志的未知点用测量仪器进行观测,从而得到角度、距离和高差等数据;放样则是根据设计点与已知点间的角度、距离和高差,用测量仪器测定出设计点的实地位置,并埋设标志。
3、角度放样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操作?答:(1)正倒镜分中法如图1所示,A、B为现场已定点,欲定出AP方向使β∠BAP,具体步骤如下:=将经纬仪安置在A点,盘左后视B点并读取水平度盘的读数a(或配制水平度盘读数为零),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βb,式中正负号视P点在AB线的左方=a±图1 正倒镜分中法还是右方而定,左方为负,右方为正。
在视线方向上适当位置定出P1点;然后盘右后视B点,用上述方法再次拨角并在视线上定出P2点,定出P1、P2的中点P,则∠BAP就是要放样的β角。
(2)多测回修正法先按正倒镜分中法在实地定出P′点,如图所示。
以P′为过渡点,根据放样精度选用必要的测回数实测角度∠BAP′,取各测回平均角值为β′,则角度修正值 Δβ=β-β′。
将Δβ转换为P ′点的垂距来修正角值,垂距计算公式为:P A P P '⋅∆='ρβ式中,ρ=206265″,Δβ以秒为单位。
长度 AP ′可用尺概略丈量。
将P ′垂直于AP ′方向偏移PP ′定出P 点,则∠BAP 即为放样之β角。
实际放样时应注意点位的改正方向。
4、如何进行距离放样?答:距离放样是在量距起点和量距方向确定的条件下,自量距起点沿量距方向丈量已知距离定出直线另一端点的过程。
采用尺量法距离放样,当距离值不超过一尺段时,由量距起点沿已知方向拉平尺子,按已知距离值在实地标定点位。
测量第10 施工测量(基本测设、场地测量、建筑施工测量)习题
![测量第10 施工测量(基本测设、场地测量、建筑施工测量)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336ca90c281e53a5802fff0.png)
第十章施工测量(基本测设、场地测量、建筑施工测量)单选题1、施工测量必须遵守的原则是(B)。
A.先部后控制B.先控制后部C.从基线到方格网D.从高程到平面2、下列关于施工测设精度要求说法正确的是(C)。
A.钢结构建筑物的测设精度要求低于钢筋砼结构建筑物B.民用建筑、非装配式浇灌施工建筑物的测设精度高于工业厂房、装配式建筑物C.高层建筑物的测设精度高于低层建筑物D.以上说法都不对3、下列关于施工测量基本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B)。
A.明确定位元素,处理定位元素,测定点位标志B.检查定位元素,对定位元素进行处理,把拟定点位测定到实地C.注意环境结合实际,技术措施灵活可靠D.以上说法都不对4、施工测量的精度最终体现在(B)。
A.测量仪器的精确度B.施工点位的精度C.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D.观测者的技术5、施工测量的精度应根据(A)进行施工测量。
A.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精度要求B.控制点的精度C.地形D.环境6、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是(B)。
A.测图B.测设C.用图D.识图7、施工测量的内容不包括(C)。
A.控制测量B.放样C.测图D.竣工测量8、施工放样与测图相比,其精度要求(D)。
A.相近B.相同C.相对要低D.相对要高9、测量放线是(C)。
A.测量过程B.放线过程C.测图的逆过程D.测角与丈量过程10、施工测量应首先建立施工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然后根据主轴线测设建筑物的(B)。
A.建筑基线B.细部点C.控制点D.高程11、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决定于工程的性质,确定的基本原则是满足限差要求,一般为限差的(C)。
A.1/2B.1/4C.1/6D.1/812、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包括测设( A )。
A.水平角、水平距离与高程B.水平角与水平距离C.水平角与高程D.水平距离与高程13、测设的基本工作是测设已知的(B)、水平角和高程。
A.空间距离B.水平距离C.空间坐标D.平面坐标14、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是测设点的( A )。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5705d9ce2f0066f5332253.png)
αAP = arctg
y −y αAB = arctg B A xB − xA β = αAP −αAB DAP = (xP − xA)2 + ( yP − yA)2
yD − yA xD − xA
B
P
β
A
DAP
把经纬仪安置在A点,瞄准B点,按顺时针方向放样 ∠BAP ,得到AP方向,沿 此方向放样水平距离DAP,得到P点的平面位置。
(一)建筑基线的布设
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 1. 主轴线应尽量位于场地中心,并与主要建筑物轴线平行,主轴线的定位 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2. 基线点位应选在通视良好和不易被破坏的地方,且要设置成永久性控制 点。如:混凝土桩或石桩。 (二)建筑基线的放样方法 1. 根据建筑红线或中线放样 建筑红线也就是建筑用地的界定基准线,由城市测绘部门测定,它可用 作建筑基线放样的依据。
3
δ=
∆ 例 a =100mm,b =150m, β = −16′′, 如 1 3′ ρ = 206265′′,则δ = −0.0023m,即 ′、点 向 移动 .0023m, 向上 下 0 2′点 移动 .0023m。 0 ∆D D′ − D 1 若 放样 离 距 超限 ,如 = > , D D 10000 则 2点 以 为准 按设 长度 纵 , 计 在 向调 1′、 。 整 3′点
D放 = D- ∆DL − ∆Dt − ∆Dh
(二)用光电测距仪放样已知水平距离
二. 放样已知水平角 放样已知水平角就是根据水平角的已知数据和一个已知方向,把该角的 另一方向放样在地面上。 (一)一般方法 1. 在O点安置经纬仪,盘左位置瞄准A点,并使水平度盘读数为 0000'00'' 。 2. 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旋转照准部,使水平度盘为 β 值,在此方向线定出 B' 点。 3. 在盘右位置同法定பைடு நூலகம் B" 点,取 B'、 " 的中心点 B,则 ∠AOB 就是要放样 B 的已知水平角 β 。 A
测量学第十章测设的基本工作
![测量学第十章测设的基本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fa09ff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b.png)
为了防止由于桩点发生移动而导致P点测 设误差,可以在每条直线的两端各设置两个 桩点,以便能够发现错误。
六、全站仪坐标测设法
适用条件:
能用于多种情况,受天气和地形条件
影响小,可直接测设点位。
2
1
A B
全站仪坐标测设法
测设方法:
仪器安置于控制点A,以B点定向。 一人持反光棱 镜立在待测设点附近,用望远镜照准棱镜。
例:如图,欲测设水平距离AB ,所使用钢尺的尺长方程式 为:
lt = 30.000m + 0.003+1.2×10-5 ×30(t-20 C)
t = 5°C,
A
h = 1.2 m,
D = 60 m;
m
h =正: l
l D l0
0 . 003 30
60 0 . 006 m
为A点已知高程,HB为B点待 测设高程。
HA
钢尺悬挂在支架上,零端向 下并挂一重物。
在地面和待测设点位附近安 置水准仪,分别读数a1、b1和 a2。
由于:HB=HA+a-(b1-a2)-b2, 则 b2=HA+a-(b1-a2)-HB。
测设:当尺上读数为b2时, 在尺底画出设计高程HB的标 志线。
标定。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设已知水平距离、测 设已知水平角、测设已知高程。
§10.1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的方法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从地面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测设给定平距的工作。
根据测设精度要求不同,可分为一般测设方法 和精确测设方法。
根据测设采用工具不同,可分为钢尺测设方法 和光电测距仪测设方法。
使仪器置于测设模式,然后输入控制点和测设点坐 标;
按坐标测设功能键,全站仪显示出棱镜位置与测设 点的坐标差;
测量第章施工测量习题
![测量第章施工测量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383a94d15abe23492f4d00.png)
第十章施工测量(基本测设、场地测量、建筑施工测量)单选题1、施工测量必须遵守的原则是(B)。
A.先部后控制B.先控制后部C.从基线到方格网D.从高程到平面2、下列关于施工测设精度要求说法正确的是(C)。
A.钢结构建筑物的测设精度要求低于钢筋砼结构建筑物B.民用建筑、非装配式浇灌施工建筑物的测设精度高于工业厂房、装配式建筑物C.高层建筑物的测设精度高于低层建筑物D.以上说法都不对3、下列关于施工测量基本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B)。
A.明确定位元素,处理定位元素,测定点位标志B.检查定位元素,对定位元素进行处理,把拟定点位测定到实地C.注意环境结合实际,技术措施灵活可靠D.以上说法都不对4、施工测量的精度最终体现在(B)。
A.测量仪器的精确度B.施工点位的精度C.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D.观测者的技术5、施工测量的精度应根据(A)进行施工测量。
A.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精度要求B.控制点的精度C.地形D.环境6、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是(B)。
A.测图B.测设C.用图D.识图7、施工测量的内容不包括(C)。
A.控制测量B.放样C.测图D.竣工测量8、施工放样与测图相比,其精度要求(D)。
A.相近B.相同C.相对要低D.相对要高9、测量放线是(C)。
A.测量过程B.放线过程C.测图的逆过程D.测角与丈量过程10、施工测量应首先建立施工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然后根据主轴线测设建筑物的(B)。
A.建筑基线B.细部点C.控制点D.高程11、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决定于工程的性质,确定的基本原则是满足限差要求,一般为限差的(C)。
A.1/2B.1/4C.1/6D.1/812、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包括测设( A )。
A.水平角、水平距离与高程B.水平角与水平距离C.水平角与高程D.水平距离与高程13、测设的基本工作是测设已知的(B)、水平角和高程。
A.空间距离B.水平距离C.空间坐标D.平面坐标14、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是测设点的( A )。
矿山测量学第十章、巷道施工测量
![矿山测量学第十章、巷道施工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696db4b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e.png)
图二 实地标定 2
1
β1
2' βA A
1' M
[例1]
设中心角θ=90°,R=12m,若三等分中心角,即n=3,求标定数据。
解: 每弦所对中心角为 90 30
弦长为:
n3
L 2Rsin 212msin15 6.212m
转角为:
2n
A B 180 - 180 -15 165
图5拉线法
1 23
4
第三节 曲线巷道中线的标定
井下巷道的转弯部分,一般都用圆曲 线连接。曲线巷道的起点、终点、曲线半 径R和圆心角θ的大小,在设计图上都有规 定。因为曲线巷道的中线是弯曲的,不像 直线巷道那样直接标定出来,只能用弧线 来代替圆曲线指示巷道掘进方向。所以, 曲线巷道中线的标定应先计算标定数据, 然后,到井下进行标定。
一般说来,当曲线巷道的圆心角在45º~90º时,分2~3段弦;当
90º~180º时,分4~6段弦。若将图1中的圆弧中心线分成n等分,弦长用L表
示,由图可知
L=2Rsin
θ 2n
(1)
从图1中可看出,起点和终点的转角为
βA=βB=180°-
中间各转折点处的转角为
θ 2n
(2)
β1=β2=β3=180°-
ΔhAB=iSA′B′ (3)从B'点铅直向下量出a值,得到一条与A′B′平行的水平线AB″, 如图1所示。然后从B″点向上量出ΔhAB,得到新设腰线点B。A和B的连线 即为腰线,并用油漆或灰浆划出。 另外,可按b=a-ΔhAB计算出b值,从B″点向下量出b值,得到新设腰线点 B。 在第三步骤中,若坡度为负值,则应从B″点向下量出ΔhAB 用水准仪给腰线虽然很简单,但容易出错误。放线时,应该特别注意前后 视点上向上量或向下量的值是多少。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放样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放样](https://img.taocdn.com/s3/m/5606a788524de518974b7d42.png)
三、路基土方量计算
采用平均断面法
2、任务:周期性的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以求得 其在观测周期内的变化量。
3、方法:根据建筑物的性质、使用情况、观测精度 以及周边环境等决定。
二、变形监测等级精度和周期
1 、观测等级精度
等级 特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高程测量 ≤0.05 mm ≤ 0.15 mm ≤ 0.50 mm ≤ 1.50 mm
三、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分基本网和作业水准点。
§10-2 距离和水平角的放样
一、水平距离的放样
1、水平距离的测设:
是指从地面上某一已知点,沿某一已知方向,利用测 距工具,将已知距离的线段的另一端点测设到地面上。
2、往返测设分中法:
往测临时标出端点,返测距离;若较差在限差范围 内,终点在标定方向上移动较差的一半,固定终点。
五、变形观测数据处理
§10-5 纵横断面测设
一、纵断面测量
纵断面测量:用线路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出线路中线各里程 桩的地面高程,然后根据里程桩号和测得相应的地面高程, 按一定比例尺纵断面图,用于表示线路纵向地面高低起伏 变化,为线路的竖向设计和计算土石方量等提供依据。
1、基平测量:在线路附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水准点,
第十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施工测量:把设计图纸上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 程,按照设计要求,测设到地面上。
遵循原则: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
过程: 建立施工控制网 测设主轴线
变形监测 工程竣工测量 测设细部
施工测量人员在施工测量中应严格执行质量 管理规范,仔细复核放样数据,力争不出现错误 或降到最低。
三、已知坡度线的测设
工程测量——10测量的基本工作
![工程测量——10测量的基本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1ad35e2989eb172dec63b7ed.png)
第十章测量的基本工作内容:掌握水平距离、水平角、高程三要素的测设方法;掌握点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及坡度线的测设方法;掌握建筑场地平面控制(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高层建筑定位、放线方法;了解建筑物变形观测、竣工测量方法。
重点:点平面位置及坡度线测设方法;建筑场地平面控制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的测量方法;民用建筑、高层建筑定位、放线方法。
难点:建筑场地平面控制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的测量方法。
§10.1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的测设一、测设工作的概念1、定义测设,又称放样,是测绘的逆过程。
根据待建建、构筑物各特征点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以控制点为根据,将各特征点在实地桩定出来。
2、测设的基本工作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
3、测设的方法——分直接法和归化法。
归化法定义——为提高精度,先用直接法放样一个点,作为过渡点,接着测量过渡点与已知点之间的关系(边长、角度、高差等),把测算值与设计值比较得差数,最后从过渡点出发,修正这一差数,把点归化到更精确的位置上去。
这种比较精确的放样方法叫归化法。
二、水平距离的测设1、直接法从起点A 直接用钢尺或测距仪在给定方向上,丈量待放样的水平距离,得B 点。
2、归化法用直接法测设出B 点——精密丈量其距离——根据差值,实地改正。
三、水平角的测设1、正倒镜分中法——较精确的直接法。
2、归化法。
步骤如下:(1)用直接法放样出角值,在实地标定过渡点P 。
(2)精确实测<AOP ,得角值,并测量OP 长度为S 。
1)计算归化值。
,式中。
2)从P 出发,在OP的垂直方向上量取值,得P终。
四、高程的测设1、高程点放样的方法在已知点BM 和待放样高程点P 中间位置附近架仪,后视BM 点,读后视读数a ——得视线高Hi =HBM +a ——上、下移动水准尺,使前视读数b=Hi -HP ,并沿尺底画线,得P 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1、什么是放样?放样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通过测量工作把设计的待建物的位置和形状在实地标定出来,叫做放样、测设或定位。
放样的基本任务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照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上,以便据此施工。
放样是设计和施工之间的桥梁。
2、放样与测定的区别是什么?
答:(1)放样是测量的逆过程。
通常意义上的测量是对实地上已埋设标志的未知点用测量仪器进行观测,从而得到角度、距离和高差等数据;放样则是根据设计点与已知点间的角度、距离和高差,用测量仪器测定出设计点的实地位置,并埋设标志。
3、角度放样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操作?
答:(1)正倒镜分中法
如图1所示,A 、B 为现场已定点,欲定出AP 方向使
β=∠BAP ,具体步骤如下:
将经纬仪安置在A 点,盘左后视B 点并读取水平度盘
的读数a (或配制水平度盘读数为零),转动照准部使水平
度盘读数为β±=a b ,式中正负号视P 点在AB 线的左方
还是右方而定,左方为负,右方为正。
在视线方向上适当
位置定出P 1点;然后盘右后视B 点,用上述方法再次拨角并在视线上定出P 2点,定出P 1、P 2的中点P ,则∠BAP 就是要放样的β角。
(2)多测回修正法
先按正倒镜分中法在实地定出P ′点,如图所示。
以
P ′为过渡点,根据放样精度选用必要的测回数实测角度∠
BAP ′,取各测回平均角值为β′,则角度修正值
Δβ=β-β′。
将Δβ转换为P ′点的垂距来修正角值,垂距计算公式为:P A P P '⋅∆='ρβ
式中,ρ=206265″,Δβ以秒为单位。
长度 AP ′可用尺概略丈量。
将P ′垂直于AP ′方向偏移PP ′定出P 点,则∠BAP 即为放样之β角。
实际放样时应注意点位的改正方向。
4、如何进行距离放样?
答:距离放样是在量距起点和量距方向确定的条件下,自量距起点沿量距方向丈量已知距离定出直线另一端点的过程。
采用尺量法距离放样,当距离值不超过一尺段时,由量距起点沿已知方向拉平尺子,按已知距离值在实地标定点位。
如果距离较长时,则按第四章第一节钢尺量距的方法,自量距起点沿已知方向定线、依次丈量各尺段长度并累加,至总长度等于已知距离时标定点位。
为避免出错,通常需丈量两次,并取中间位置为放样结果。
这种方法只能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使用。
5、平面点位的基本放样方法有哪几种,如何实施?
答:有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方向线交会法
实施方法请参考《测量学》教材相关内容。
6、已知控制点的坐标为:A(1000.000,1000.000)、B (1108.356,1063.233),欲确定
Q 图1 正倒镜分中法
(1025.465,938.315)的平面位置。
试计算以极坐标法放样Q 点的测设数据(仪器安置于A 点)。
7、高程放样有哪几种情况,每种情况下采用怎样的方法测设?
答:一般高程点放样,深基坑的高程放样,高墩台的高程放样
一般高程点放样:如图1所示,A 为已知点,其高程为H A ,欲在B 点定出高程为H B 的位置。
具体放样过程为:先在B 点打一长木桩,将水准仪安置在A 、B 之间,在A 点立水准尺,后视A 尺并读数a ,计算B 处水准尺应有的前视读数b :
B A H a H b -+=)(
靠B 点木桩侧面竖立水准尺,上下移
动水准尺,当水准仪在尺上的读数恰好为
b 时,在木桩侧面紧靠尺底画一横线,此
横线即为设计高程H B 的位置。
如果放样点是一批设计高程均为H B
的待定点,可先选择一根长度适当的木条
立于已知水准点A 上,按观测者指挥在木条上标出水准仪视线高位置,然后用钢卷尺从该标记向上量取B A H H H -=∆并划一红线(如果ΔH 为负值时,则向下量)。
把划有红线的木条立在放样位置,上下移动木条,直到望远镜十字丝横丝与木条上的红线重合为止,这时木条底面就是设计高程H B 的位置。
移动木条到其它放样位置,按同样的操作方法可放样出所有设计高程为H B 的点。
深基坑的高程放样,
如图2所示首先计算:
()B A H a b a H b ---+=2112
上下移动水准尺,当读数为b 2时,尺子
底部所在位置即为H B
高墩台的高程放样
如图3所示首先计算: )(a H H b A B +-=倒
上下移动水准尺,当读数为b 2时,尺子底部所在位
置即为H B
图1 一般高程放样
图2 深基坑的高程放样
图3 高墩台的高程放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