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400字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400字•相关推荐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400字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4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400字1如今的我们,快乐地生活在这个和平的世界上,相安无事,不曾有过很大的烦恼和悲伤,无法去真正体会当时打仗的时候,同伴之间生离死别的沉痛感受。
可是,如果我们愿意去遐想一下,就会发现,如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美好。
我们生活在这太平盛世,过得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可你有没有想过,当一切美好都迎来了结局,世界发生了极大的扭转与改变,无忧无虑,甚至可以说是“无知”的我们,该怎么办?是继续相安无事、苟且偷生的活下去,还是英勇地拿起武器,保卫这个守护了我们千年的美好家园?或许这一切离我们来说还是太遥远,可要知道,纵使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我们也不能太深地沉浸在这和平的世界给我们创造的蜜罐温床中,要时刻谨记自己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来享受荣华富贵的,长大以后的我们应该要为祖国做出奉献,这才是我们生下来的真正使命。
当一切迎来结局,美好走到了终点,我们一定不要沉浸在伤痛中,而是应该勇猛地保卫这个让我们成长的家园。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400字2一切景语皆情语。
——题记在文学作品的评论中,总会看到这样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字面意思解释有两点:一是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都必须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
一切的景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心情的.变化,作者将景物付诸笔端,形成了景语,而这景语,寄托了作者的心情。
有时,即使是艳阳高照的好天气,心情不好的我们看到也会觉得乌云密布;有时,即使是阴雨连绵的天气,心情好的我们也会认为晴空万里。
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济南的冬天》的抒情艺术
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济南的冬天》的抒情艺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观点,那么你内心缤纷复杂的情感借助于如何样的表达,才能深深地打动人心呢?关于纯粹描写景色的文章,这专门困难。
然而,那些经典作品却能把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达到王国维所说的境域:一切景语皆情语。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确实是如此的一篇佳作。
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里,老舍先生把自己对济南深深的喜爱、颂扬之情淋漓尽致地显露在字里行间。
文中在如数家珍一一道来济南的冬景时,处处都充满着对济南的喜爱和颂扬之情。
他不加掩饰的喜爱源自他的经历。
老舍25岁往常一直在北京生活,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多雾的伦敦生活了六年,回国途中又在新加坡的毒日头下居留了半年。
一回国,就定居济南。
和北京的风沙、伦敦的雾气、新加坡的艳阳相比,济南令他格外地沉醉、不由自主地喜爱。
因此,他爱济南。
就把那份真诚的情感倾注在了文章里。
恰如庄子所言“不精不诚,不能感人”。
唯有情真,方能动人。
本课的抒情艺术堪称经典,可分为两大类:直截了当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截了当抒发感情:直截了当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确实是作者直截了当倾吐自己的感情。
开头先生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进行对比后由衷地说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把自己对济南的喜爱毫无矫饰地表露出来。
在写济南的山时说,“这一圈小山在冬天专门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
如此直诉肺腑,你能够清晰地读到作者的深情与颂扬。
最后在结尾部分写道:“这确实是冬天的济南。
”充分地抒发了“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吻合主旨,再次扣题。
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都没有独立存在,差不多上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水到渠成地涌流出来。
2、间接抒发感情:间接抒情是依附于人事,依附于景物,依附于道理的抒情,也确实是通过记叙、描写、议论等方式来表现。
本文要紧是通过描写来抒情,然而,方法不拘一格。
情附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画曲折地表达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简述写景抒情散文情与景的关系
春 夏秋 冬 , 时 审 美 特 性 的 变 化 与 作 者 审 美 情 感 的 变 异 是 互 生 互 动 现 实 、 想 超 脱 现 实 而 又 无 法 超 脱 的 苦 闷心 情 。 文 中 以景 显 情 是 其 主 要 写 四 幻 的 。 它 主要 有 两种 表 现 形 式 : 是 以 景 显 情 , 是 由 景 及 人 ; 是 以情 驭 作 特 点 。 出 门 时— — 不 宁静 ; / 路 上— — 得 到 自 由 , 脱 现 实 ; 赏 荷 塘 一 这 二 在 J 、 超 欣
抒发 的一种作 文技 法 “ 生如酒 自斟酌 , 章似茶 随调和 。 如 何鉴 赏和写好 一篇 写景抒 情散 文?重点就在 于把握 好 情与景 的关 系。 人 文 ” 笔 者 以 写景 抒 情 散 文《 都 的秋 》 《 塘 月 色》 故 、荷 为例 , 简述 这 两 种 表 现 形 式 。 从 而 以点 代 面 , 析 写景 抒 情 散 文情 与 景 的 关 系。 分
面 , 既 随物 以 宛 转 ; 心 另一 方 面 , 亦 与 心 而 徘 徊 。 这 种 心 物 的 交 融 就 促 成 物 了作 品 中情 景 交融 的 艺 术效 果 。 我 们 再 来 看 朱 自 清 先 生 的 散 文 《 塘 月 色 》。《 塘 月 色 》 谓 是 现 代 荷 荷 可 写 景抒 情 散 文 的 代 表 作 品 。 写 景 中 , 婉 而 曲折 的 表 达 了 朱 自清 先 生 不 满 委
则有 了专 门的名称——杂 文, 也从散 文中分 了出来 , 剩下的 只有抒情散 文 ,
这就 是 狭 义 的散 文 。
《 故都 的秋》 系郁达夫在对故 都北平 的秋景 细腻描 摹中流露 出 自己内
心 的眷 恋 和 寂 寞 之情 的 作 品 , 现 出 这 位 文 人 当 时 的 处 境 和 浓 重 的 “ 观 体 主
一切景语皆情语
龙源期刊网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李奇钊来源:《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2011年第09期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古诗三首》写的都是诗人眼中或心中的美景,但因诗人各自的遭遇不同,心境不同,美景在诗人笔下就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可以看出,敬亭山很美,只是李白孤身一人,没有心思欣赏美景,这和诗人当时的境遇是分不开的。
那时,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后,被迫离开长安,过了长达十年的漂泊生活。
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他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倍感孤独寂寞。
因此他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的抱负不能得到施展和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望洞庭》这首诗,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白银盘里一青螺”来表现洞庭湖的美!诗人通过敏锐的观察,用准确的比喻句生动地描绘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抒发了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
因为当时的刘禹锡是在去和州任职的路上,他踌躇满志,于是在路过洞庭湖时,便用生动形象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欢快的心情。
《忆江南》一诗描写的是江南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太阳升起来了,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天到了,江水碧绿得像蓝草一样。
从“能不忆江南”一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对江南美景的一往情深。
白居易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江南人民与他有着深厚的感情。
因此,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和对江南人民的怀念之情。
学习古诗不仅要理解诗中所描绘的美景,还要结合诗人当时的遭遇和心境,才能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可见,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所写的每一处景色,都饱含着他们浓浓的情感。
(链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十》:“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诗歌中写景、抒情之间的关系,诗词中写景抒情的方式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最终都是情景合一。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通常用于文学作品的评论中,尤其是对散文诗歌的鉴赏。
“景语”指对景物的描摹,“情语”指对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通常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对景物的描写其实旨在表达情感,而非单纯的写景,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抒情才是目的,写景只是手段。
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对重要概念。
诗中之景是由抒情话语组织和表现出来的,被赋予了情感内涵的画面。
诗中景有灵有性,诗中之情,是由景象征性地表现出来的具体情感过程,抒情诗人写景意在言情。
诗中的画面往往比绘画具有更多主观色彩,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
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人间词话》,在理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问题上颇有创见。
《人间词话》在词论方面超越了浙派和常州派的范围,而其美学观点,一方面受叔本华的影响,一方面又有所突破。
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和“以物观物”直接承继了叔本华的哲学观点。
而其“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
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这源于叔本华的天才论。
但《人间词话》并没有陷入这种境地而不能自拔。
王国维区分了两种境界,与叔本华不同的是,他没有贬低常人的境界,相反还十分看重,认为“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广。
”王国维一面推重“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一面又推重”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
一切情语皆景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组:杨晓天出处: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乎两点:一是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都必须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
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
概念解析: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天净沙二首一、课前谈话:这节咱们上语文课,上课之前做个调查:你觉得语文课上应该做些什么?[读读、说说、写写……]你希望上语文课应该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快乐的、开心的、诗意的、幸福的……对,语文课就应该是一种享受,是书声琅琅的,是幸福的。
我们一起进入语文课堂,走进幸福的语文课堂。
二、初读感知:1、出示文本:天净沙·秋天净沙·秋思[元] 白朴[元] 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轻烟老树寒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夕阳西下,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2、诵读《秋》:这是两首元曲,两首小令,曲牌叫“天净沙”。
曲子写得非常好,有颜色、有画面、有情绪,我们好好地来读一读。
一首一首来读。
先读第一首。
请同学们认真地把这首小令读上四遍,前两遍把它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律感,读得有板有眼;后两遍把自己从曲子里看到的色彩、画面读出来,把你感受到的情绪,哪怕是一点点的感觉,读进去。
明白了吗?开始。
·交流:朗读:预设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真好,就这种感觉,你再来读一遍。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品味这话的含意,不外两点:一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
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
所以,清代的另一位学问大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实不可离……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
”人生活在尘世,也可说生活在“景”中,四时变化,雨雪风云,草木荣枯,鱼虫出没,无不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秋风肃杀,万物凋零,树叶纷落,常常使人产生悲伤的情绪;春风和煦,百花盛开,翠柳依依,又常使人心旷神怡,付诸笔端,岂不就是动人的情语?故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景是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体,而置身景中的人是有情的,所谓“触景生情”,只是外界之景作用于人的感官,触发了人的联想,于是七情六欲就“生”出感来了。
因此,人不同,景不同,时世不同,情也就不会相同。
即使面对同一景,由于时世不同,际遇不同,生出的情也大不相同。
同样是咏春,身任治世太守的白居易欣赏的是西湖早春,“莺争暖树”,“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派生机,诗人“行不足”’,欣悦无比。
而身逢乱世的诗人杜甫看到的却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片凄凉,以至见花流泪,闻鸟心惊。
他忧国忧民,苦念家人,痛人肝肠。
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更是怕见春色,“触目愁肠断”,每日“以泪洗面”,吟出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悲歌……这真是景物无意而人多情,触景生情,景因人异,千古亦然。
因此,花好月圆只使阖家团聚的人更生快慰,而使家破人亡流落在外的人更生凄惶;恶风苦雨令跋涉在外的游子痛苦凄凉,而对踌躇满志的进取者来说,未必不能激发斗志。
有钱且有闲的才子佳人敏感风花雪月,而“焦虑不堪的穷人甚至对最美好的景色也没有感觉”(马克思)。
归根到底,一切文章诗词都是言志抒情的,然而文人雅士皆不屑于直言其志和情,而他们的心声我们又分明听得真切,即使“怀抱琵琶半遮面”我们也能略见他们的倩影。
一切景语皆情语
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一切景语皆情语杜甫作《春望》时,正被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所以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苦闷。
带着这种情绪,诗人放眼春天已经到来的长安城,借景抒情,感慨万千。
触景生情,情寓景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是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令人触目惊心。
一个“破”字,言简意赅,与“山河在”形成反差,山河依旧,而世事变迁,怎能不令人无限感伤!一个“深”字突出了草木非常茂盛的特点,描绘出荒草遍地,林木苍苍,一片荒芜的情景,令人满目凄然。
面对此景,诗人内心的忧伤痛苦便不难想象。
以美景衬哀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鲜花盛开本是赏心悦目的,却因为“伤感”而“落泪”;鸟儿鸣叫本是婉转动听的,却因为“恨别”而“惊心”。
这两句诗中,一个“溅”字道出了诗人的万千伤感,一个“惊”字道出了诗人的无限凄凉!正因为心中充满忧伤愁苦,所以平时看来美好的事物,不但不能带来愉悦,反而令人忧伤,这就是“以美景衬哀情”的表达效果。
——赏析《春望》借景抒情手法一首感怀诗,字字显忧愁——探究《泊秦淮》的情感表达《泊秦淮》是诗人夜泊秦淮河时的触景感怀之作,诗人以在秦淮河畔看到的官僚权贵的纸醉金迷的生活,讽刺了他们醉生梦死的腐败行径,表达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情怀。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诗的前两句写景叙事,诗人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冷寂,“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寂寥的水色夜景图;接着叙事,点明时间、地点,引出后面两句论述。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的后两句感怀抒情,诗人“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实,鞭笞晚唐权贵的荒淫,犀利深刻。
《泊秦淮》将晚唐社会危机四伏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赤胆忠心舍生取义——简析《过零丁洋》《过零丁洋》这首诗真实地再现了诗人辛苦战斗的一生和对国家的赤胆忠心,以及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读来震撼人心。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什么意思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什么意思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意思是诗词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强调情思要通过写景表现出来。
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删稿》:“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说的昔人,指清代前期诗论家王夫之,他在《夕堂永日绪论》中谈到情与景的关系时说:“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译文:如果不能运用写景之语,又怎么能抒发自身的情感呢?王夫之论诗,“以意为主”,因此在情与景的关系上,要求把情放在首位,景服从于情并表现情,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语待景语而厚,景语因情语而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
但二者相较,情语更难写好,所以王夫之认为,不能写出寓情于景的“景语”,便难写出以景见情的“情语”。
王国维继承和发展了王夫之关于“景语”与“情语”的主张,进一步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观点。
也就是说,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
诗人创作时情景交融,描写景物的“景语”,其本质就是抒情的,就是“情语”,因而更符合诗人创作时的情感诉求,更具有科学性。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一切景语皆情语(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③。
旧栖新垅④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
②梧桐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
③此二句取典于汉乐府丧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植物名。
④垅:坟墓。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鹧鸪天》一词,“同来何事不同归”劈头一问,看似无理,却极有情,道出了词人失去妻子后强烈的悲苦之情。
B.《鹧鸪天》下片,运用对比手法,“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更让词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悲叹。
C.苏轼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
D.苏轼以“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词人的外部形象,在悼亡之中还带有岁月沧桑的慨叹。
2.两首词中画横线的句子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典范。
请在两句中任选其一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村即事元·周权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①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注释】①石阑,栏杆状的岩石。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飞”字赋予崖壁上苍翠的青松以动感,有力地凸显其傲岸挺拔的姿态。
B.诗人认为山村与喧嚣繁闹的尘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可见山村环境幽深宁静。
C.山翁邀客对饮、谈吐不俗,足见山翁率性豪爽、不同凡俗,与诗人情谊深厚。
高中散文群文阅读《一切景语皆情语》公开课教学设计PPT
我
情景交融
语
修 感想
言
辞 官象
......
物 (
知 人 论 世
任务四:一切景语皆情语
结合我们对三位作家个性化语言的品读及情景 分析,写出你对“情景交融”新的理解。
课后作业:
本单元“情景交融”的散文还有《赤壁赋》、《登 泰山记》,在读通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学习运用“情景 分析”的方法准确把握文本的情状。
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与地坛》《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写景片段联读
学习情境:
本单元三位文人(史铁生、郁达夫、朱自清)的
《我与地坛》、《故都的秋》、《荷塘月色》都写 了北平的景物,请同学们阅读文章后参与“我最喜 爱的写景抒情作家作品”评选,并将喜爱理由写在 读书笔记上。
写景抒情作品
人数 喜爱理由
《我与地坛》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任务二:聚焦“景”,品情之投射
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对比原文和修改后的语段,品味作者笔下景物的特 点,感受作者投射在景物上怎样的情状?用一个或 几个词概括。
篇名 《我与地坛》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描写对象及特点 品读修饰性的词 语,适当联想
手法 概括作者借手法 表现描写对象的 特点
36
……
7
……
7
……
学习目标:
1.品读三位作家个性化的语言,感受情景交融; 2.学习运用“情景分析”的方法准确把握物我关系。
任务一:找读“我”,感“我”之情状
朗读写景选段中明显直接能够感受到“我”的语 句,说说语句内容,体会“我”的情状。
史铁生:失魂落魄 残疾 孤独 郁达夫:眷恋 闲适、自在、颓废 朱自清:平静 淡淡的喜悦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庞振军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3年第04期【技法指导】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由此可知,写好景物描写可以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那么我们如何写好景物描写呢?观察仔细,抓住特征。
就是对所写的景物进行有目的的、细致入微的观察,确立好立足点,以便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
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景物的特征,注意地理条件、气候变化、季节转换等方面的特征。
如《故都的秋》就是郁达夫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故都北平景色的典型特征来完成的,先后描述了庭院秋景图、秋街踏槐图、秋蝉残鸣图、秋雨秋语图、胜日秋果图五个画面,而这五个画面都围绕着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来写。
理清顺序,层次分明。
就是在描写景物时,或按照空间方位顺序来写: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前至后,或从后至前;从近而远,或从远而近。
或按照时间顺序,按季节时令或一日的时间变化来写。
或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来写。
或按照参观、游览的顺序来构思成文。
这样才能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
如《荷塘月色》中对月下荷塘的描写,依次写了田田的荷叶,缕缕的荷香,颤动的荷波和风致的荷韵等,将月下荷塘的美景悉入眼帘,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语言灵动,抒发情感。
就是在写景的过程中,要运用优美灵动的语言来对景物进行描写,或工笔细描,或粗笔概括,或运用修辞,都能有助于把景物写得具体、形象、真实感人,从而更好地抒发出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价值取向。
如《济南的冬天》中关于下雪的描写,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济南的雪洁白、纯净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作文。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道风景线
翻开记忆的相册,品味那一道道美丽而深邃的风景—— 妈妈· 围巾 窗外,风儿呼呼地吹着,好像不知疲倦似的。妈妈轻轻地 走到我身后,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条围巾。哇!好漂亮的 七彩围巾,看上去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就在接过围巾的刹那 间,我看见了妈妈的那双手:通红的手上布满了冻疮,好像刚 刚涂过药,手指也肿得很厉害。我的眼睛模糊了,眼前仿佛又 出现妈妈在柔和的灯光下为我一针一线赶织围巾的情景。 哦,一条七彩围巾在我心里飘扬起一道美丽的彩虹。 …… 一条七彩围巾, , ,是爱把它们串联 成一道美丽而永恒的风景线!
4.语言是否形象优美?
……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 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 飘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 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 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 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 斜。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 一回 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 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 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仅仅“记叙”,结果犹如画一张路程图;如果 能把印象写出,却同画一幅风景画一样……人家 看了你的风景画,就会感到你所感到的,不劳你 解释,不用你说明,一切都从画面上直接感到。 ——叶圣陶《文心》
1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
作文指导: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咏物言志写作技法一、小课时,大目标1、了解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2、掌握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写法。
3、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训练,达到灵活运用两种方法写作的目的。
二、小方法,大用处----写作中借景抒情、咏(托)物言志”【方法展示】1、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含义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咏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咏物言志的“物”常常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诗人借助于此物的一些特性来表明自己的“志”。
2、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异同:相同点:它们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
首先,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他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人理解接受。
其次,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不同点: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三、“托物言志”只要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
“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运用写景三注意(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名人名言之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我国古代的诗论中,关于诗的特征,说法不一,但无论是“诗言志”,还是“诗者,吟咏性情也。
”都离不开一个“情”,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特征。
诗人情发于心,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诉诸笔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就有了诗。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可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有时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故意隐去真意,有时不敢或不愿把自己的政治见解明白说出,就用隐晦曲折的手法透露给读者,言在此意在彼,而把情寄寓在景物中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诗人的感情,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技巧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这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所以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
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一、修辞手法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我们读诗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品位其妙用。
如比喻能更形象生动:“桑之落矣,其叶沃若”,诗人用桑叶的鲜嫩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丽,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说明女子的容貌已经衰减了,揭示出她被氓抛弃的直接原因。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写出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感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书三匝,何枝可依”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诗人以此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他这里来。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以笼中鸟怀想往日旧林,池中鱼思念从前深潭,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田园惬意生活的向往之情。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都从景物的角度来看时世变迁,国运衰微之感表达的更强烈;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结
(1)怎样写出景物特点,形象地 表现心情呢?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2)我还知道这些 修辞手法:
夸张、对比、反复、借代、 对偶……
改写描绘荷花表现心情的文段,要求: (1)表现的心情与原文相同 (2)调动多种感官感受 (3)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荷花粉红粉红的,有的开得正旺, 有的含苞欲放,看,还有蜻蜓停在上面 呢!清风徐来,荷花随之摆动,一朵接 着一朵,在绿叶的衬托下,一直延伸到 天边。我的心情就如这荷花般美丽。
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2)我还知道这些修辞手法:
反复、借代、对比、对偶……
检测
请用常用的 修辞手法,改写 下面描绘荷花的 句子,要求表现 的心情与原句相 同。喜悦之情。 要求:至少运用 两种修辞手法。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 秋思 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下午放学后,试卷终于发下来了, 考得不错/很糟糕,我拿着试卷走在回 家的路上„„
请在以上提供的两种情境中任选一种, 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添加一些景物描 写,形象、具体地表现自己的心情。 (100字左右)
(一)下雪了!我欣喜地蹦出家门,漫游于雪的 世界中。清甜的空气扑面而来,好爽!雪花各式各样, 落在树上、行人身上、汽车上、地上,白茫茫的一片, 落在窗户上成了冰花,美极了 。
漫步于乡间的小路上,耳边伴着 “沙沙,沙沙”的起风声,微风徐来,像 一面透明的纱布,轻拂在我的脸上,舒服 极了。迎着风深深呼吸,然后仔细辩别, 风儿夹着泥土淡淡的芬芳、小草微微的清 香,心里无比舒畅。再闻闻,这味儿还有 点儿甜呢。微风摆弄着我的裙摆,我愉快 地翩翩起舞。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送别图中壮丽瑰奇的自然风光正是画家心理情感的外化和折射,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在中国绘画史上,目前追溯到最早的送别图是北宋李公麟的《阳关图》。
此图根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作,根据诗中送别地为“临皋”,所取“送别”景象大致会为陆路送行。
而送别图的创作发展“到了南宋,一个明显的送别图的模式已经成型,而为后代的画家所遵循”。
而存世最早且形成送别图范例的是12世纪晚期佚名画家的《送海东上人归国图》,画中浩瀚江面已扬帆起航的行舟,送者與被送者作揖拜别,另有饯别小亭,所描绘的“送别”景象基本上构成了后世送别图的模式要素。
这类送别图以最直观的画面,再现离别时的具体场面,简单明了,观画者不需要任何解释与说明,便可判断是否为送别图,如元代李升的《澱山送别图》、明代陶成的《云中送别图》,戴进的《金台别意图》、唐寅的《金阊别意图》等。
其中比较著名的当是明代沈周所作的《京江送别图》、《虎丘送客图》等。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京江送别图》是沈周为吴伟业的高祖吴惟谦官叙州府太守时所作。
据《吴梅村先生集》考,此图成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辛亥三月,沈周时年六十五岁。
京江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古时亦称“京口”。
围绕京口送别的诗歌、画作很多,可见此地是一个常见的送别地点。
《京江送别图》画面中大江空阔,远岫丛林,近处有陂陀、板桥、红桃、杨柳,岸边人物拜揖作送别状。
该图画风学董巨而又有自我,是沈氏晚年山水画代表作。
卷引首有王时敏题“名迹贻徽”隶书,有沈周自题跋文,阐述了绘此图的因由,还有明代祝允明所写《叙州府太守吴公诗序》、文林所题《送吴叙州之任序》及沈周、陈琦、吴瑄、张习、都睦、朱存理等题跋。
图中所绘为沈周等人在京江送别叙州太守吴愈的情景。
根据记载,吴愈是沈周的好友,是文征明的岳丈,其赴任的叙州在当时可以说属于边远蛮荒之地。
图中主人公乘舟而立,渐渐远去,众人在岸边长揖作别。
江南此时正有杨柳青葱、桃花烂漫的大好春光。
与一切景语皆情语相近的诗句
与一切景语皆情语相近的诗句
1.春风拂面桃花开,万紫千红入眼来。
2.秋月照人思故乡,枫叶飘落泪沾裳。
3.冬雪皑皑覆大地,寒风凛冽刺骨来。
4.山高水远望无尽,云卷云舒心自闲。
5.江河滔滔奔流去,日出日落映霞光。
6.芳草萋萋绿满园,落英缤纷红满天。
7.明月皎皎照高楼,繁星点点映清秋。
8.轻舟荡漾水波起,竹影摇曳鸟语来。
9.远山如黛云雾绕,近水含烟柳丝垂。
10.花开花落又一春,燕去燕归又一秋。
11.风吹落叶舞翩跹,雨打芭蕉声声脆。
12.碧波荡漾鱼儿跃,金秋送爽雁南飞。
13.霜染枫林红似火,露凝荷塘绿如茵。
14.松柏青青傲霜雪,梅花点点斗艳阳。
15.烟霞袅袅入诗心,琴韵悠悠绕梁间。
16.雨打芭蕉夜未央,风吹竹叶声声凉。
17.晨曦微露映朝霞,暮色苍茫落晚霜。
18.悠悠岁月如梦幻,淡淡情感似烟霞。
19.万物生光辉天地,人情冷暖在心间。
20.一叶落知天下秋,万物兴衰皆有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景语皆情语一、概述“一切景语皆情语”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十》:“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
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意思是以前人们讨论诗词,都会有写景的语言,写感情的语言,殊不知所有的写景的语言都是为了表达情感。
这句话高度概括了诗歌中写景、抒情之间的关系,诗词中写景抒情的方式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最终都是情景合一。
二、情与景的关系从情与景的组合方式上看,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先景后情,触景生情。
诗歌先有景后有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
人物一开始心情是比较平静的,由于收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
如王昌龄《闺怨》中:“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就是因为目光所及处见到杨柳,才生发出悔恨思念之情。
(二)先情后景,缘情写景。
就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由情及景,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
这也就是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泪的惊心的不是花不是鸟鸣,而是因为作者内心充满着忧心伤感,离别愁怨。
(三)移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 移情于景。
就是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情感,让它为人事而动情,从而使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更浓烈。
如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两句诗通过写蜡烛,把离人相对垂泪,终夜不寐的凄哀婉转的别情表达得含蓄、缠绵、别致。
2. 借景抒情。
诗人的情感不外露,全部寄托在所写的景物之中,寓情于景,能使诗歌收到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的功效。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句句写景,然而无一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伤感。
3. 情景交融。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王夫子《姜斋诗话》)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助对这些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梅兰松菊、花鸟虫鱼、斜阳古道、梧桐浮萍、长鸿孤雁、长亭灞桥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景物了,而是承载着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情感。
(四)以景衬情,倍增哀乐。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或者是以乐景反衬哀情。
所谓以景结情,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用于抒情,最后以写景来收束全诗。
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在抒情到紧要处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如戴叔伦的《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诗的前两句悬空落笔,以感叹之笔抒情,直将屈子一生的悲愤写得无以复加,再接下去似乎非常不易,高明的诗人别具匠心地以景来收束,后两句全部用意,却让人觉得幽怨不尽,情伤无限,可谓空寂传神。
(六)以情结景,画龙点睛。
就是诗的前面大半篇幅主要用于写景,不言情事,全诗将要结束时,才加一抒情之笔。
这种手法的妙处在于画龙点睛,一笔点活全诗,使诗前半所写之景,都变成主观之景,染情之景,引人回味无穷。
当然,以上所列种种情景关系只是为了便于掌握特征而分列,实际上一首诗往往几种方式兼用,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两者相互放生渗透,反而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创造出更美好的意境。
三、考点解析命题人常常会选取情景交融的诗篇作为测试材料,让考生赏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这实际上是要求考生懂得诗歌意境究竟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情景交融的诗篇,或全篇写景而情寓景中,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与景交互出现而自成意境。
(一)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结构关系”或“内在关系”。
1. 结构关系①触景生情:又称“即景抒情”、“由景及情”、“情因景生”,是先有景后有情。
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情感。
②借景抒情:又称“缘情及景”、“由情及景”,是先有情后有景。
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见景不见情,但景中含情。
④以景结情:诗前面抒情或议论,最后以写景结束。
注:一般而言,这四种关系往往难以区分,尤其是前面三种;在诗歌中也不是严格区分地使用,同学们注意灵活处理。
2. 内在关系⑤以乐景写哀情。
⑥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出现较多)。
⑦以乐景写乐情。
⑧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3. 怎样写景①从多种感觉写;②动静(有声无声)搭配写;③总分结合写;④借助修辞方法写;⑤借助联想想象写。
(二)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作品,须注意赏析的思路:1. 定情感基调2. 明景色特点分析诗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景的特点),并思考这些景色构成了怎样的画面或意境。
在明晰景色特点的过程中,在确定诗人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明确诗人具体的情感内容。
3. 析景情关系景色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先后关系,即先有情还是先有景,从而确定景情关系;思考作者通过景色描写是如何表现或强化了此种情感的,情景交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意境的特点)。
4. 整理思路,完成作答。
按照诗歌鉴赏的答题格式,整理思路,优化语言,完成作答。
四、例题剖析古意王融①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
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②。
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
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
注:①王融(467~493):字元长,南齐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②罗縠(hú):一种丝织品。
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
【定情感基调】本诗作者抒发的是“悲”情。
【明景色特点】(首联)霜气、秋风从北而来,风霜的凄寒引起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挂念。
(尾联)秋夜漫漫,思绪万端,流萤飞动,白光点点,秋风萧瑟,木叶纷纷。
明确:抒发的是女主人公对远行人(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是思人之情。
【析景情关系】诗歌的开头触景生情,引起下文,尾联以景结情,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纷乱苦痛的心境。
【整理思路,完成作答】诗歌的开头触景生情,引起下文,霜气、秋风从北而来,风霜的凄寒引起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挂念;尾联以景结情,秋夜漫漫,思绪万端,流萤飞动,白光点点,秋风萧瑟,木叶纷纷,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纷乱苦痛的心境。
五、真题再现(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一16题。
(8分)(2012上海秋)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____________”和“客船”。
(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2016上海秋)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分)A. 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 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 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 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 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 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 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2017上海秋)广陵赠别(唐)李白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12.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含蓄委婉B.雄起瑰丽C.高亢豪放D.明快俊逸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格式总结: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练习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