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观察学习过程 1、注意过程:注意具有选择性,在同样的情境中,
不同的人可能注意到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不同的学习。 2、保持过程:视觉表象、言语符号起着重要的作用。 3、运动再现过程:表象和言语符号又能转化为相应
的行为与动作,使过去观察或学习过的动作得以复现。 4、动机作用过程:是否愿意将学习到的行为表现出
2、强调自我的主导和整合 作用
3、强调个体毕生发展具有 辩证思想
(关注可观测的行为)
一、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华生的生平(1878~1958) (二)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1)否认遗传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
作用
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1)关于儿童的怕、怒、爱的研究 (2)关于儿童的嫉妒和羞耻的研究 3、关于儿童行为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一)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
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 特点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外显性的 操作示范反应。班杜拉认为并非所有的学习都依赖于直接强 化,榜样所受到的强化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替代强化”, 在替代强化基础上发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 (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
心理社会性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3、他提出的每阶段的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引起了人们 的兴趣和注意。 4、值得称道的是他的学说对未来充满了乐观主义的精神
老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比较
老精神分析
新精神分析
1、强调生物因素(性本能)1、强调社会、文化因素
2、强调本我的作用 3、到青春期便结束
(五)简评 1、有力地反驳了宗教,这种探索精神值得纪念。 2、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3、给早期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 4、排除社会、文化、道德、教育等因素对人的作用,提倡泛 性论是错误的。 5、把潜意识放在决定一切的地位上是不准确的。 6、童年期的性心理发展来决定以后的人格发展,这种看法和 主要关注于男性的发展是偏激的。
(四)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性心理发展-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1、口唇期(oral stage)— (0~1岁) 2、肛门期(anal stage) —(1~3岁) 3、前生殖器期或性器期(phallic stge)-(3~6 岁) 4、潜伏期(latent stage)—(6~11岁) 5、青春期(genital stage)—(11~13岁)
对立品质
信任感对怀疑感 自主感对羞怯或疑虑
主动感对内疚感 勤奋感对自卑感 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亲密感对孤独感 繁殖感对停滞感 完善感对失望感
(三)评价 1、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中的重心转移到自我过程,承认
潜意识的大前提下,而探讨个人的社会过程。这是一个很大 的进步。
2、他的三方面统一体,是引起人们重视的一个原因。 (生物、心理、社会)-首次提出
1、无意识:决定了个体的人格和行为 2、前意识:无意识和意识之间的意识 3、意识:能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的心理能量活 动部分
(三)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与人格发展观
1、“本我”(id): 人格中未经加工和组织的、天生的部分, 在个体出生时即存在。 遵循的原则— “快乐原则” 2、“自我”(ego):人格中理性和理智的部分。 遵循的原则— “现实原则” 3、“超我”(superego): 形成于5岁或6岁的时候,从父母、 老师和其他重要他人那里习得而来。 遵循的原则— “道德原则”
二、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生平 (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最基本的) 2、强调强化(包括外部内部的)
来控制儿童行为。 (1)育婴箱的作用 (2)行为矫正 3、强化控制理论利用于教学机
器和教学程序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传承了华 生的行为主义基本信条。与华生不同的是,斯金 纳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他认为, 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 作性行为。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埃里克森的生平(1902-1994)
(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八阶段
阶段
年龄
婴儿期
0~2岁
儿童早期 2~4岁
学前期
4~7岁
学龄期 7~12岁
青年期 12~18岁
成年早期 18~25岁
成年中期 25~50岁
老年期 50岁~死亡
体验的 目的 希望 意志 目的 能力 忠诚 爱情 关怀 智慧
来,则取决于由强化引起的动机作用。
(三)观察学习的榜样效应 1、替代反应的形成 2、替代消退 3、反应抑制 4、反应抑制的接触
(四)观察学习的示范形式 1、行为示范 2、言语示范 4、抽象示范 5、参照示范 7、创造性示范 8、延迟示范
3、象征示范 6、参与性示范
二、相互作用理论 (一)行为 (二)认知因素(最重要) (三)环境 三、自我调节理论 (一)直接强化 (二)替代强化 (三)自我强化(最重要)
简评 1、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2、尽管班杜拉也以研究行为为主,但社会学习理 论开始注意到人、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3、这是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主义的重要突破。 4、班杜拉尽管注意到了行为的认知因素,但并没 有对此作充分的探讨和实验研究。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 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 为。个体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了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 的概率就会大于其它动作。按照斯金纳的观点,人类语言 的获得就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的:父母强化了孩子 发音中有意义的部分,从而使孩子进一步发出这些音节, 导致语言体系的最终掌握。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就会逐渐消 退。因此,这一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获得与塑造, 也同样对不良行为的矫正有指导意义
第二章 教学目标
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4、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5、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关注内在的个人)
源自文库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Sigmund Freud 1856-
1939)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活动理论—意识和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