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学习《生活与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并对个体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真理、追求幸福给予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原理与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将对其进行总结。
一、原理《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与人生、精神世界与人的存在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理包括:1. 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原理:人生观是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基本看法和评价,它是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个体的人生观受到社会、历史、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和发展。
2. 人的本质与存在的关系原理:人的本质是人的存在的根源和决定因素。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原理: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关系。
人对自然的认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
4.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原理:科学是对客观世界进行客观研究和客观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和发展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二、方法论《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研究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科学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是用唯物史观来看待、研究、分析历史事实和社会现象的方法。
具体方法包括:1. 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矛盾的普遍规律性和事物发展的科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对矛盾和矛盾的斗争的认识和处理,对事物发展的总揽和把握。
2.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对理论的检验,才能认识和把握真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使同学们对生活的本质与意义有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
下面是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总结的大全:一、生活与哲学的关系:1. 生活与哲学的互为基础关系:生活是哲学的基础,而哲学又回应和指导生活。
2. 生活与哲学的相互渗透关系:哲学离不开生活的经验,生活的实践又需要哲学的指导。
3. 生活与哲学的统一关系:哲学的任务是要把握生活的本质,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生活。
二、生活与哲学的目的:1. 通过哲学来认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使人们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2. 通过哲学的指导,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使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生活与哲学的哲学观点及其含义:1. 辩证唯物主义:生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对生活的认识要进行辩证的思考。
2. 实践哲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3. 唯物辩证法:生活是一种发展的过程,要从事物的矛盾与发展,去认识和改造生活。
4. 历史唯物主义:生活是历史的产物,要通过研究历史,了解生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四、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1.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2. 综合与分析的关系:对生活的认识要进行综合分析,既要看到生活的整体,又要看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3. 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对生活的认识既要关注具体的事情,又要从中抽象出普遍规律。
4.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要以历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生活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又要关注现实的变化和发展。
五、生活与哲学的误区:1. 只重理论,轻实践:哲学的任务不仅仅是研究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实践。
2. 整体论与个别论的片面性:对生活的认识不能只看到整体,还要关注个别的具体情况。
3. 只讲概念,不注重举例:概念与实例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哲学原理。
2023年高考必背知识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及措施论第一部分:哲学旳基本知识1、(1)哲学旳本义哲学旳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颖旳学问。
哲学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旳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旳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旳。
(2)哲学旳含义哲学是有关世界观旳学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旳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旳概括和总结。
(3)哲学是世界观和措施论旳统一(4)哲学旳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旳艺术。
真正旳哲学可以使我们对旳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旳变化与发展、用睿智旳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对旳看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对旳看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旳关系、对旳看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旳指导。
因此,哲学旳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旳路途上点起前行旳明灯,指导人们对旳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旳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旳内容(1)哲学旳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旳关系问题。
(2)它有两个方面旳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旳问题,对这个问题旳不一样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旳唯一原则;思维和存在与否有同一性旳问题,即思维能否对旳认识存在旳问题,对这个问题旳不一样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旳原则。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旳基本观点是什么?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旳,意识是派生旳,先有物质后故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旳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旳基本观点是什么?意识是本原旳,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旳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旳唯一原则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旳问题,对这个问题旳不一样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旳唯一原则。
(4)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旳统一哲学发展旳历史中,我们常说有两大阵营、两个对子。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生活与哲学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专题04 生活与哲学一、选择题重点1.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爱智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任务:3.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点燃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内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形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6.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7.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8.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9.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10.唯物主义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12.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13.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观念、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主观精神;14.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概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5.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三统一),三个基本特征都统一于实践。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生活与哲学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重要领域之一、生活是实践的总和,哲学是关于生活的理性思考。
生活与哲学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实践和经验认识世界,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在哲学中,人们通过理性思考和探索深刻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于生活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和解释。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既是现实的又是抽象的,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
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人们认识和探讨哲学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原理与方法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将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进行归纳整理。
2.哲学的原理哲学的原理是对世界、人类存在、价值等问题的描述、解释和认识,是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哲学的原理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和学派。
哲学的原理是对生活中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解答,为人们认识世界、探索人类存在、规范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3.生活与哲学的方法论4.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与发展生活与哲学是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过程。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感悟到哲学思想,进而通过哲学思考和探索,为生活提供智慧和指导。
生活与哲学的互动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境界。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是哲学思考的基础和途径,是人类认识生活和世界、探索人类存在和价值的重要工具。
生活与哲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
通过对生活与哲学的原理与方法论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哲学的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实现自我完善和人生进步。
愿我们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中,不断发现和实现自己的光荣与伟大。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打印版)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必背内容(精简版)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运动、规律)一、规律★★★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注意:规律不可改造、消灭、改变)4、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书本P41)★★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高考政治知识点: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方法论整理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主动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史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文科生必备高三版本)(一)辩证唯物论1。
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和方法论【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反映和反作用两个方面)【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只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但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应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也是变化的,但不是人去改变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1.普遍联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辨证唯物论)(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必修4《生活与哲学》主要探讨哲学思想、原理和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哲学思想的综合性特点:哲学是关于一切事物、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和把握,其综合性特点就是哲学对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进行系统性探讨和思考。
2.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是哲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观点,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学派。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强调意识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决定物质。
3. 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是研究哲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
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方法。
辩证法强调矛盾斗争和统一发展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方法强调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关系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
4. 哲学的社会实践作用:哲学思想对社会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在指导社会实践中提供理论支持和思维方法,对人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生活与哲学》主要涉及到哲学的综合性特点、哲学的原理和哲学的方法论,通过对哲学思想的研究和理解,有助于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整理

《生活与哲学》主要的原理及方法论(28条)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正确的思想意识的作用。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2)〖方法论〗:要求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因为: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A、要把握事物固有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2)〖方法论〗:要求我们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大总结

破旧立新
3、创新的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第四单元相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观、人生价值观)
一、历史观(4个)——第十一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必需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收到规律的惩处
②人可以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敬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建,也不能被歼灭,不行违反
②主观能动性
※人可以在相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相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二、发展观(5个)——第八课
原理
原理内容
方法论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一切事物都是变更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道路观)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将来充溢信念,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辩证关系原理
主要冲突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确定作用。主要冲突与次要冲突相互依靠,相互影响,在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既要擅长抓重点,集中力气解决主要冲突;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主次冲突
6、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冲突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冲突的主要方面确定的。冲突的主次方面相互依靠,在确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文科生必备高三版本)(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和方法论【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反映和反作用两个方面)【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只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但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应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也是变化的,但不是人去改变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1.普遍联系原理和方法论【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包括原理方法论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统一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一是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物质和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意识会让实践误入歧途。
[方法论]:1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锻炼成才2发挥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用真理和科学理论武装人。
[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大全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辨证唯物论)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高三政治默写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第一部分:教材知识体系第二部分:主要原理及方法论1、【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方法论〗:2、【唯物论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3、【唯物论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方法论〗:4、【唯物论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重点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5、【唯物论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方法论〗:6、【唯物论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7、【唯物论7】A.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B.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8、【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方法论〗:9、【认识论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内容〗:〖方法论〗:10、【认识论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内容〗:〖方法论〗:11、【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方法论〗:12、【唯物辩证法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方法论〗:13、【唯物辩证法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方法论〗:14、【唯物辩证法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方法论〗:15、【唯物辩证法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方法论〗:16、【唯物辩证法6】发展的观点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方法论〗:17、【唯物辩证法7】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方法论〗:18、【唯物辩证法8】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内容〗:〖方法论〗:19、【唯物辩证法9】矛盾的观点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方法论〗:20、【唯物辩证法10】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方法论〗:21、【唯物辩证法1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Ⅰ)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部分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因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使主观认识与实际相符合。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二、正确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做法〗(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三、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主体。
2、〖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事物。
3、〖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四、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在事物的相对静止中认识事物的性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五、物质的决定作用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因此意识本质上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六、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当前的事物,还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七、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八、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①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表现在它的不可违抗性。
②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九、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意志主义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错误。
4.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要去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要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Ⅱ)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将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认识真理、丰富完善和发展真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1.〖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反对:把真理性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
(Ⅲ)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原理内容〗①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②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要从事物固有的真实联系中去把握和认识事物。
3. 〖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方法论〗①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这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之间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发生联系的。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在事物的多种联系中把握事物,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
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 〖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离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条件去分析事物的联系。
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1.〖原理内容〗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