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临床意义

• 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锁骨下静脉穿刺 局部皮肤感染 血气胸患者——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 插管途径
前路
颈内静脉
中路
后路
锁骨下静脉
颈外静脉
其他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等
颈内静脉途径(中路)
• 插管技术
体位 暴露穿刺部位 消毒 拟定穿刺点 进针 连接导管
颈内静脉途径(中路)穿刺点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途径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变化

窦性心动过速——a.c波融合

心房纤颤——v波消失

右心房排空受阻——a波

三尖瓣返流——v波

右心室顺应性下降——a.v波

急性心包填塞——x波陡峭,y波平坦
中心静脉压压力变化
正常值:4-12cmH20
中心静 脉压
低 低


正常
动脉压 原因

血容量不足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构成:a,c,x,v,y
影响中心静脉压旳原因
• 导管位置:13-15cm • 原则零点:腋中线第4肋间 • 胸内压 • 测定系统旳通畅度
动脉压波形
肺动脉导管压力波形变化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 正常值 • 异常值 • 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NIBP) • 自动化连续测压法
血流动力学旳创伤性监测
• 有创性操作:

测定中心静脉压

测定周围动脉压

自深静脉插管入肺动脉
测定中心静脉压
• 适应证
休克、脱水、血容量不足 颅内较大、较复杂手术 术中需大量输血、血液稀释旳患者 控制性降压、低温 心血管功能不全、手术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明显变化 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临床意义

标准零点
• 采用换能器测压时,换能器固定的 高度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当病人 体位改变时应随时调整高度
导管管口方向
血压是侧压强
采用插管测压比较正确的测法应该是管口方 向与血流方向垂直,但临床上常难以实现
通常测定动脉压的导管口是迎向血流方向, 因此测出的压力是血管内侧压强与血液流动的 动压强之和
不过当血流速度不大时,管口方向的影响可 以忽略
• 在全过程中,动脉血管壁的搏动将使袖带内的气体产 生振荡,这种振荡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存 在确定的对应关系
• 因此通过测量、记录和分析放气过程中袖带内的压力 振动波即可获得被测部位的收缩压、平均压和舒张压
振动法测量血压的优缺点
• 优点
– 消除了人为因素,其测量更具客观性和可重复性, 如果保持相同的测量条件,也有很高的一致性
有创压力监测
生理



信息









有创压力监测图解
有创压力监测的基本装置
压力管道系统
• 动脉置管(A-Line) • 测压导管:特制,管壁硬,长度<100cm,尽量少的
三通
冲洗装置
• 肝素盐水(5u/1cc),压力袋(保持压力在300mmHg) 以维持2-4ml/h的冲洗
有创压力监测的基本装置
有创性动脉压监测
• 创伤性动脉压(IBP)监测的适应征:
各类危重病人、循环功能不全的病人 严重低血压、休克和需反复测量血压的病人 血流动力学波动大,病人需用血管收缩药或扩张药治疗 时,连续监测动脉内压力,不但可保证测压的准确性, 且可及早发现使用上述药物引起的血压突然变化,如嗜 铬细胞瘤病例 需进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病人 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样作血气分析和pH测量的病人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进展及应用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进展及应用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进展及应用(综述)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科王静近些年来,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日益提高,已越来越多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中,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了相对可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随着血流动力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发展应用,许多研究者对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置疑。

因此关于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进展及具体应用是临床上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应用自上世纪70年代来,Swan和Ganz发明通过血流引导的气囊漂浮导管(balloon floatation catheter或Swan-Ganz catheter或PAC)后,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继中心静脉压(CVP)之后临床监测的一大新进展,是作为评估危重病人心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重要指标,是现代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不可缺少的监测手段。

许多新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地应用于临床,为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提供了详尽的参数资料,它主要是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氧供氧耗及器官功能状态的指标。

通常可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目前临床常用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是部分二氧化碳重复吸入法(NICO)、胸腔阻抗法(ICG)及经食道彩色超声心动图(TEE)等。

由于两类方法在测定原理上各有不同,临床应用适应症及所要求的条件也不同,同时其准确性和重复性亦有差异。

因此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各家报道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国内外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进展及具体应用综述如下。

1.无创血流动力学的临床应用无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non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是应用对机体组织没有机械损伤的方法,经皮肤或粘膜等途径间接取得有关心血管功能的各项参数,其特点是安全、无或很少发生并发症。

一般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心率,血压,EKG,SPO2以及颈静脉的充盈程度,可在ICU广泛应用各种危重病患者,不仅提供重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充分检测出受测患者瞬间的情况,也能反映动态的变化,很好的指导临床抢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基本上替代了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血流动力学监测各项参数与临床应用

血流动力学监测各项参数与临床应用

血流动力学监测各项参数与临床应用引言血流动力学监测是评估心血管功能的一项重要方法,通过监测各项参数可以获得有关患者血液流动状况和组织灌注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血流动力学监测常用的几个参数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1. 血压血压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

通过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可以评估心脏泵出血液的能力以及动脉血管的阻力情况。

血压的监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评估循环功能和指导治疗,例如判断血液灌注情况,调整血管收缩剂和扩张剂的使用等。

2. 心率心率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另一个重要的指标。

心率反映了心脏搏动的频率,可以用来评估心脏的收缩和排血能力。

心率的异常可以提示心脏功能紊乱或疾病存在,临床上常用于判断心律失常和监测心脏康复进展。

3. 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即反映心脏充盈状态的压力。

CVP的监测可以提供关于心脏泵血能力和容量状态的信息。

在临床上,CVP常用于评估循环血量、调整输液和晶体液支持以及监测心脏容量负荷等。

4. 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

通过监测SaO2可以评估氧供和氧需之间的平衡情况。

在临床上,SaO2的监测广泛应用于评估氧合功能、判断氧合不足和指导氧疗的使用等。

5. 心排血指数(SVI)心排血指数是指每搏输出量与身体表面积的比值,反映了每分钟心脏泵血量的调节情况。

SVI的监测可以评估心脏泵血能力和判断循环状态。

在临床上,SVI常用于评估心源性休克、监测重症患者的容量负荷和心脏功能状态等。

结论血流动力学监测各项参数的监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血压、心率、CVP、SaO2和SVI是常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通过合理的应用这些参数,可以提高对患者循环功能的评估和治疗的指导,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病情的改善。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指脉SpO2监测
3.指脉波是反应交感神经兴奋性的良好指标.如气管插管和切 皮时,指脉波振幅迅速变小,表明存在血管收缩。随着刺激 的结束,波形逐渐恢复。有助于判断麻醉的深浅.
4.指脉波可反映外周灌注和肾灌注.波形宽大,振幅高,表明灌 注良好,反之则差.这点在体外循环中间有明显的表现.
5.指脉波可反映心肌收缩力,其上升支倾斜表明收缩力降低.对 心衰病人的病情判断有一定价值.
Frank和Starling确定了心肌纤维长度和收缩程度之间的 关系: 在不超过生理极限的情况下,舒张期容量越大,或舒张 末期心肌纤维越长,心肌的收缩性越强。
肌原纤维长度的增加(增加到约微米的极限) 继发增加了心肌纤维在收缩时的缩短
当心肌纤维伸展超过微米的长度后,进一步 增加心室充盈不能进一步增加每搏量
• 动脉血氧分压(PaO2) • 经皮脉搏氧饱和度监测SpO2
正常值:96%~100% • 通过SpO2监测,间接了解病人动脉血氧分压
的高低,以便了解组织的情况,有助于及时发 现危重症患者的低氧血症,可以指导临床机 械通气模式和吸氧浓度的调整
指脉SpO2监测
指脉SpO2监测是一项常规监测,除了SpO2数值,反 映末梢氧情况以外,我们还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5-15mmHg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压力图形
Swan-Ganz导管可测得的参数
• 右房压(RAP):
正常右房平均压力2-6mmHg 超过10mmHg 升高 深吸气时可降至-7 mmHg 深呼气时可升至+8 mmHg 影响因素:血容量
静脉血管张力 右室功能 限制性心包心肌疾病 注:1:a波,2:c波,3:v波
心功能不全的处理
• 强心、正性肌力药:直接改善心泵功能 加强心肌收缩

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临床应用

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临床应用

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及临床应用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周柳荣副主任医师休克的定义•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和重要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导致身体内细胞受损、代谢紊乱、器官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状态。

•危及生命的急性循环衰竭,伴有细胞的氧利用障碍。

2014年欧洲危重病医学会休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共识• 1.低血容量性休克(1)失血性休克:因全血丢失引起,如溃疡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肝或脾破裂、宫外孕破裂、外伤等。

(2)烧伤性休克:大面积烧伤,伴有血浆大量丢失,可引起烧伤性休克。

(3)失水:见于严重呕吐、腹泻等。

• 2.分布性性休克(1)感染性休克: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等);不发酵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脑膜炎球菌;类杆菌等。

(2)过敏性休克:昆虫刺伤及服用某些药品(特别是含青霉素的药品)是最常引发过敏性休克的原因,某些食物(如花生、贝类、蛋和牛奶)也会引起严重过敏性反应。

(3)神经源性休克:①麻醉剂,如硫喷妥钠;②神经节阻滞剂过量;③安眠药。

④脊髓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等;⑤脑、胸腔、心包、腹腔穿刺或直立性低血压;⑥剧烈疼痛和精神创伤。

• 3.心源性休克(1)心肌收缩无力: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心肌病、家族性贮积疾病等。

(2)严重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3)心室射血障碍:多发性大面积肺梗死、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膜穿孔所致严重的心瓣膜关闭不全、严重的主动脉口或肺动脉口狭窄等。

• 4.梗阻性休克肺栓塞、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休克诊治中的意义识别休克类型:明确引起休克的主要机制一低血容量性、心源性、梗阻性或分布性一非常重要。

对于多数休克患者而言,根据病史(创伤、感染或胸痛等)以及临床评估(皮肤灌注、颈静脉充盈程度)即可确定休克类型,但是,对于病情复杂或有合并症的患者,常常需要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应用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应用 -

诊断
治疗措施
病史,症状, CI<2.4或 体征,实验 CI>3.0且
室检查 STR≥0.55
提示呼吸困 难是心源性
考虑心力衰 竭诊断和治
疗措施
ICG血流动力 学检查
CI ≥ 3.0或 CI2.4-2.9且
STR<0.55
提示呼吸困 难是非心源
性的
考虑肺或其 他病因的治
疗措施
ICG主要监测内容及意义
参数
单位
SV
ml
C.O.
L/min
C.I. L/min/m2
SVR DS/cm5
TFC
/kΩ
参考值
60-130 4.5-8.5 2.5-4.0 770-1500 男30-50 女21-37
定义
每次心跳搏动由左心室泵出的血 液总量
每分钟内由左心室所泵出的血液 总量
经过体表面积标准化处理后的心 输出量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评价心肌收缩力、心脏功能及心脏前负荷/后 负荷,并直观观察到临床用药前后的明显变化 ,指导临床用药,判断效果。在给予强心剂的 同时,根据TFC(前负荷)利尿或补液,根据 SVR(外周血管阻力)给予血管活性药,经过 合理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患者在用药后,各 项主要指标均有所改善。
血液在动脉系统内流动所遇到的 阻力,(通常所称后负荷)
主要通过对血管内、肺泡内以及 胸腔内的组织间液检测得出的胸
腔内的电传导率
ICG主要监测内容及意义
参数 名称 单位 参考值
定义
SI
每搏输 出指数
ml/㎡
35-65
经过体表面积标准化处理后的每搏输 出量
SVRI VI ACI

picco监测及临床应用

picco监测及临床应用

PICCO监测技术适用于多种疾病,如 重症感染、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 合征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全面的 诊疗依据。
方便快捷
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简单,只需通过 中心静脉和动脉置管,即可进行连续 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无需反复穿刺,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picco监测技术局限性
置管风险
PICCO监测技术需要通过中心静 脉和动脉置管,存在一定的置管
手术操作指导
picco监测数据可以为手 术医生提供实时血流动力 学信息,指导手术操作, 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术后恢复评估
根据picco监测数据,医 生可以评估手术对病人血 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术后 恢复提供参考。
04
picco监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 具体案例分析
案例一
总结词
Picco监测技术在ICU中应用广泛,可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改善 患者预后。
手术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05
picco监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 挑战与对策
技术挑战与对策
技术复杂性
PICCO监测技术涉及多个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技术复杂性 较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
测量准确性
PICCO监测技术需要准确测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但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血管压力波动、心律失常等,可 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性和易用性。
临床应用挑战与对策
1 2
适应症选择
PICCO监测技术主要用于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监测,但适应症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监测结果不准 确或过度治疗。
并发症风险
PICCO监测技术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血管损 伤、感染等,需要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应用(1)

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应用(1)
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 临床应用与护理
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 急诊科 2021.3.31
目录
CONTENTS
1 1基本概念 2 2临床意义 3 3仪器操作
目录
CONTENTS
1 1基本概念 2 2临床意义 3 3仪器操作
维系心脏功能运行两大系统
传导系统
机械做功系统
窦房结 房室结 右束支
CO (L/min) CI (L/min-m2) SV (ml/beat)
无创血流 5.3 3.3 55.2
PICCO 5.26 3.72 59.2
无创血流 5.4 2.8 46.4
PICCO 5.5 3.17 49
无创血流 7.6 3.9 75.9
PICCO 7.6 3.97 72.4
数据来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结
现代医学治疗与护理的趋势是精准与无创, 护理人员工作范畴早已突破了传统的打针, 发药。让科学为护理所用。能用痛苦最小 的方法,精准的并且是动态性的为患者的 现有的或者是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各种的 护理评估,为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护 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我们护理 人员所追求的目标与努力的方向。
电极粘贴注意事项
颈根中点与耳垂的连线,两边注意对称,避开 气管,电极大头方向贴在颈根部(颈部和肩部 相交处)。
黏贴处的皮肤要干净、不要有皱褶、疤痕或皮 疹等。可用酒精、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专用 皮肤打磨贴擦拭皮肤。
电极不允许直接接触其他电子传导物质。
剑突横线与腋中线交点垂直往下黏贴,注意大头 向心,两边对称。这对电极的位置如果贴的高或 低了,对数据影响较大。
慎用人群
1、严重患有肺气肿的病人。 2、病人体重(成年病例)低于30kg或超过155kg。病人身高(成年病例)低于 120cm或超过230cm。 3、近期胸腔伤口未闭合的患者。 4、6岁以下未成年人(CSM3100胸阻抗法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没有设计儿童 的检测,因而,对儿童病例仅考虑相关测量,一般来说,测量只是参照处理)。 5、严重高血压(MAP>130mmHg)。心率高达250bpm的心动过速。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31/47
连续应用热稀释法,可取得连续心输出量(CCO) 包含修正Swan-Ganz导管及复杂计算机系统。
该导管有一个10cm长导热丝,位于右房和右室间发出热信号 近端注射端口位热 于稀 导管释尖法 端连 26续 -30心 cm输 以外出量测定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分钟通气量中消耗量 = 解剖死腔×呼吸频率
注:呼吸频率越快,有效潮气量越少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4/47
无创测压: 袖带听诊法
袖带机器测压法
有创测压: 桡动脉
股动脉穿刺
意义:提供准确、可靠、连续动脉压力值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5/47
异常动脉压波形: 圆钝波、不规则波、
高尖波、低平波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22/47
扩张小动脉为主,均衡扩张动静脉,降低后负荷 静注马上起效,停药后1~2min即可恢复 惯用量0.1~5g/min/kg 易引发反射性心率增快;和停药后血压出现反跳 有快速耐药性;长时间应用将造成氰化物中毒 会引发冠脉窃血,加重心肌缺血,造成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13/47
➢ 平均压降低: 低血容量
传感器零点水平过高
➢ 平均压升高: 输液过量
右室衰竭 左室衰竭引发右室衰竭 三尖瓣狭窄或返流 肺动脉瓣狭窄或返流 肺动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14/47
收缩压(RVSP)
5 – 25 mmHg 舒张压(RVDP)
2– 8 mmHg
非选择性1和2受体激动药 增快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 作用快速、短暂,半衰期仅2min 惯用量:0.02-0.1g/(kg.min) 静注和经气管内吸入都可使支气管扩张 用于对阿托品无反应心动过缓病人 可与肾上腺素联合利用,以降低它缩血管作用 致冠脉窃血和过速心率, 不但减低冠脉灌注又增加耗氧,加重心肌缺血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测
急性感染性疾病 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动脉内膜炎 心脏束支传导阻滞,尤其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 阻滞 近期频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 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活动性风湿病 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缺氧 严重出血倾向 心脏及大血管内有附壁血栓 疑有室壁瘤且不具备手术条件者
监测参数:
直接测定指标:
MAP 、CVP 、RAP 、RVP 、PASP 、PADP 、 PAP 、PAWP 、CO 、HR 、Hb
正常值:6~12cmH2O 生理意义:CVP本身并不能表明病人的 容量状态,但CVP包含一些有关心脏功 能状态并以此进行评价。
CVP降低
CVP升高
临床意义 :
CVP过高而血压正常提示容量过重,应考 虑存在右心功能衰竭,给予强心、利尿药 可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并应控制和暂停补 液 CVP过低,血压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应考 虑补充血容量、补液。 CVP的测量有助于休克的鉴别诊断。 CVP可作为输液的控制指标。
肺动脉压监测:
PAP是通过装满液体的管道将血管腔与外部压 力换能器相连接而测得。 PAP可代表右心室收缩期压力,反映肺小动脉 和肺毛细血管床的流量与梗阻情况。 正常值:15~30/6~12mmHg,平均压为 10~20mmHg。 临床意义: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压升高可见于 左心室衰竭、肺动脉高压、肺血流量增加、二 尖瓣狭窄。PAP下降可见于肺动脉瓣狭窄。
血流动力学主要参数监测
动脉压监测:动脉血压是维持各组织、 器官血流灌注的基本条件。分为无创血 压、有创血压
无创血压监测
有创血压监测:是最常用的直接测压方法。
有创血压监测
临床适应证:
需严格控制血压者(如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需频繁采集动脉血标本者。
一次性换能器与装有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的 加压袋相连接。此通路以3ml/h的速度维持输 液,以避免套管尖端凝血块形成。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原理与临床应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1/36
麻醉基本监测标准
1、任何麻醉情况下(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及 监测麻醉处理)必须一直有合格麻醉医师在 场。
2.全部麻醉中,病人氧合、通气、循环和体温 均应常规连续监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2/36
麻醉基本监测标准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22/36
二氧化碳复吸入法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23/36
原理
是利用二氧化碳弥散能力强特点作为指示剂, 依据Fick原理来测定心排血量。基本公式为: Q =VCO2/(CVCO2-CaCO2)。
测量方法--平衡法
指数法
单次或屡次法
三次呼吸法
部分重吸入法等
当前已经有整机供给市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24/36
RBCO原理
基本过程为受检者重吸入上次呼出部分气体(成人 100~200ml), 考虑到吸入二氧化碳量较少, 重吸入 时间短, 而二氧化碳在体内贮存体积较大, 故假设混 合静脉血二氧化碳浓度保持不变。
经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二氧化碳 解离曲线间接推算CaCO2。
6/36
心电图
存在心电图信号并不确保有心肌收缩或血液 流动。
电极放置--抗干扰 三导联/五导联适应证 监测模式--II导联最惯用, 易于监测p波 诊疗模式--滤过干扰少, 评定ST段改变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7/36
血压(无创动脉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8/36
临床意义
36/36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

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

PI c c o血流动力学监测得临床应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祖凌云P i CCO ( Pulse in d ic at or Co nt i n u ou s C ar diac Outpu t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就是一种非常简便、安全、快速,且能明确血流动力学得一种检测方法。

一、Pi C CO得主要测量参数(一)热稀释参数(单次测量)1、心输出量2。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3。

胸腔内血容积4、血管外肺水5。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脉搏轮廓参数(连续测量)二1 .脉搏连续心输出量2。

母搏量3。

动脉压4、全身血管阻力5。

每搏量变异_Pi C CO技术得原理、Pl CCO技术由两种技术(经肺热稀释技术与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技术)组成,用于更有效地进行血流动力与容量治疗,使大多数病人可以不必使用肺动脉导管。

(一)经肺热稀释技术经肺热稀释测量只需要在中心静脉内注射冷(<8 o C )或室温(〈24 o C )生理盐水。

PP T7图片显示得就是中心静脉注射冰盐水后,动脉导管尖端热敏电阻测量得温度变化曲线、通过分析热稀释曲线,使用Stewart —Hami l to n 公式计算得出心输出量。

PP T8图片上得五个圆形分别代表右心房舒张末容积、右心室舒张末容积、肺血管得容积。

在中心肺血管容积外面有一部分容积代表血管外得肺水。

随后得两节显示得就是左心房得舒张末容积与左心室得舒张末容积、通过模拟图可以更好得理解,PiCCO与常规热稀释导管测量心输出量得异同。

可以瞧到P i CCO测量得心输出量涵盖右心房、右心室、肺循环以及左心房与左心室、常规漂浮导管测定得心输出量更注重左心室得心功能、1、P iCCO容量参数通过对热稀释曲线得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这些容量参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胸腔内血容积、血管外肺水。

(1 )全心舒张末期容积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 E D V )就是心脏4个腔室内得血容量。

(2)胸腔内血容积(I TB V )就是心脏4个腔室得容积 + 肺血管内得血液容量、(3 ) 血管外肺水血管外肺水(EVL W )就是肺内含有得水量。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的调控
心排血量组成
心率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transesophageal cardiography) TEE优点:
清晰显示离胸壁较深远的结构(如心房和大血管)的图像;不影响心血管手术而行连续监测;因角度不同,能更容易看到一些重要结构,如心耳、肺静脉、全部房间隔、胸主动脉、左冠状动脉等;和心脏之间无肺组织,可用更高频率的探头。
拟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食道超声心动图显示中度主动脉瓣反流,随后采用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
2
腔、壁、瓣、流、功
A
B
C
外周血管阻力(SVR)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体温尿量
反映人体外周组织的灌流状态。
周围循环监测
指心室收缩期射血进入体循环或者肺循环时心肌纤维的压力或阻力。
后负荷的概念
后负荷的测定?
01
03
05
02
04
优点:
创伤性血压监测
预防桡动脉血栓形成的措施
01
做Allen’s试验;
02
注意无菌操作;
03
减少动脉损伤;
04
经常肝素盐水冲洗;
05
导管针不宜太粗;
06
末梢循环欠佳时,拔除动脉导管。
07
创伤性血压监测
手动测压法:听诊法,触诊法。
震荡技术
Penaz技术
动脉张力测定仪
无创伤性血压监测
前负荷
维持满意的负荷状态
维持满意的后负何(Anrep) 也重要 前负荷与CO:Frank-Starling定律 为什么Starling不研究后负荷与CO 后负荷急剧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 主动脉压突然升高,1~2分内出现变力效应 等长自主调节 心肌牵张受体 Na+/Ca2+交换 阻力表示 SVR PVR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进行实时、连续地监测和评估。

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流状态,包括心脏泵血功能、血压、血液容积和组织灌注等指标,从而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干预和调整治疗方案。

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科等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提供重要的生理参数,例如心率、心律、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等指标。

这些参数对于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循环代谢状态非常关键。

通过监测心输出量,可以了解心脏泵血功能是否正常,评估组织器官的灌注情况。

另外,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监测心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电图异常和心律不齐等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血压监测也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血压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压变化趋势和水平,评估血管阻力和容量状态。

这对于高血压、低血压和休克等情况的患者非常重要。

通过监测血压,可以及时调整药物治疗,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避免高血压和低血压对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血液容积监测是指监测患者的血容量情况,包括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和循环血容量。

对于严重失血、感染和体液失衡等情况的患者,血液容积监测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循环血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输液和血液制品的使用量,避免血液循环不稳定和器官灌注不足的发生。

组织灌注监测是指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监测患者器官组织的灌注情况。

这是评估患者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组织灌注监测技术包括局部组织氧分压、皮肤温度、尿量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氧供需平衡情况,评估组织灌注是否充足。

通过监测组织灌注,可以及早发现和干预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避免器官功能受损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总之,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监护、手术和急诊等临床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血压、血液容积和组织灌注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做出相应的治疗干预。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临床应用、日常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处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临床应用、日常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处理

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生产管理与维护了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日常维护保养措施,并提供了针对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供使用人员和维修工程师参考。

2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作用和重要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作为一种关键的医疗设备,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提供实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循环功能和心脏健康状况,从而指导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以下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进一步扩展。

(1)评估循环功能。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能够监测患者的动脉压力、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等参数,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

准确了解患者的循环状态,对于及时发现循环障碍、心脏功能不全等情况至关重要,有助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2)指导液体管理。

在重症监护和手术过程中,准确的液体管理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可以提供动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帮助医护人员判断患者的液体需求和排除情况,从而更好地调整液体治疗,避免液体超负荷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3)监测治疗效果。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从而帮助医护人员评估治疗的效果。

通过监测治疗前后的参数变化,可以了解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供最佳的护理和治疗效果。

(4)辅助临床决策。

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提供的实时数据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辅助临床决策的制定。

例如,在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可以帮助医生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选择,以确保患者的循环稳定性。

(5)提高患者安全性。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可以及早发现并警示可能的循环问题,如低血压、休克等。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患者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从而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性。

它能够提供准确、实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帮助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指导液体管理、监测治疗效果,辅助临床决策,并提高患者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应用(专题讲座)魏继承泸州医学院麻醉系、附一院麻醉科血流动力学监测(hemodynamic monitoring)是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氧供氧耗及器官功能状态等方面的重要指标。

通常分为以下两类:1 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non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指采用对机体没有机械损害的方法获得的各种心血管功能的参数,特点为使用方便、无创。

2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nvasive hemodynamic monitoring):指经体表插入各种导管或探头到心腔或血管腔内,从而直接测定心血管功能参数的方法,特点为及时、准确。

由于每一种参数可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应单凭一项结果下结论,必须进行综合评估,应注意:1分析数值的连续性变化;2结合症状、体征综合判断;3用多项指标数值综合评估某一功能状态。

一、动脉压的监测动脉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BP)是最基本的心血管监测项目。

主要反映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总阻力(前负荷),并与血容量、血管壁弹性、血液粘滞度等因素有关,还间接的放映组织器官的灌注、心脏的氧供需平衡及微循环等。

正常人的血压可因性别、年龄、体位、运动和精神状态等而不同。

(一)无创性测量法1)手动测压法:使用方便。

1、摆动显示法(oscillatory method):收缩压大致为最大摆动点,舒张压在摆动不明显处。

2 、听诊法(auscultatory method):放气时首次听到响亮的柯氏音(Korotkoff sound)时的压力为收缩压,音调变低时的压力为舒张压。

3、触诊法(palpate method):放气时脉搏出现时的压力为收缩压,水冲样脉搏转为正常脉搏时的压力为舒张压。

2 )自动间断测压法:(noninvasive blood pressure, NIBP):主要采用振荡原理(oscillometry)。

可定时测定并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

(二)有创性测量法:经动脉穿刺置管后,通过电子换能器直接测定血压,能反映每一个心动周期的血压变化。

1 适应症:1危重病人、复杂的大手术;2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需低温或控制性降压的手术;4严重低血压或休克病人的手术;5需反复采取动脉血样的病人;6需用血管活性药进行调控的病人;7呼吸心跳停止后复苏的病人。

2 途径:桡动脉:易于穿刺和管理,首选。

穿刺前的Allen’s test:手部转红时间,正常<5~7s,如>7s为试验阳性,不宜选用该桡动脉。

可选其它动脉如:尺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等3 测定方法1 器材与仪器:套管针,测压管道系统,冲洗用肝素液,以及压力监测仪。

2 动脉穿刺术:可在麻醉后或麻醉前在局麻下进行。

局部消毒后,套管针与皮肤呈30度角,朝动脉向心方向进针,见血后略进少许,退针芯同时将套管推进,如有血涌出,表明已进入动脉,连接测压系统并固定套管。

3注意:A不同部位的动脉压存在差异;B经常用肝素液冲洗管道,以防凝血和堵塞;C测定仪的零点或换能器的位置应于心脏在同一水平。

4 并发症的防治:主要有:血栓形成或栓塞所致肢体缺血或坏死;出血;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形成;感染等。

二、中心静脉压测定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是指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

由四部分组成:1右室充盈压;2静脉内壁压或静脉内血容量;3静脉外壁压或静脉收缩压;4静脉毛细血管压。

CVP与血容量、静脉张力、右心功能等有关。

正常值为:5~10cmH2O。

CVP监测是有创的。

(一)适应症:1 严重创伤、各种休克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2 各类大、中手术,尤其是心血管、脑和腹部大手术;3 需长期输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的病人;4 需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的病人。

(二)途径:右颈内静脉,首选。

此外,左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及股静脉等也可选用。

(三)方法1 器材与装置:CVP穿刺包包括套管针、穿刺针、导引钢丝、深静脉导管等。

以及监测装置或仪器。

2 穿刺置管方法:颈内静脉穿刺分前、中、后路。

3 注意: 1 确定导管位置正确; 2 正确调节零点; 3 确保管道畅通、无空气;4 严格无菌操作;5 注意体位与局部解剖的关系。

(四)并发症的防治:主要有:感染;出血或血肿;气胸、气栓、静脉撕裂、心包填塞、神经损伤等。

三、肺动脉压监测利用漂浮导管(Swan-Ganz导管)能迅速进行各种血液动力学监测。

其中,在肺动脉主干测得的压力为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PAP),在肺小动脉嵌入部位所测压力为肺小动脉嵌压(pulmonary arterial wedge pressure, PAWP);或肺毛细血管嵌入压(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PCWP)。

这些都是反映左心前负荷、右心后负荷的重要指标。

PAP的正常值为:15~20/6~12(9~17)mmHg,PCWP为:5~12mmHg。

(一)适应症:1、ARDS患者的诊治、疗效及预后的判断;2、各种心脏手术及心、肺、肝移植病人的监测;3、指导休克的扩容治疗;4、指导和评价血管活性药治疗的效果;5、AMI时的监测;6、区别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

(二)监测方法1 器材与仪器:四腔Swan-Ganz导管及穿刺用具。

监测仪器(含CVP、PCWP、MAP压力监测、CO监测等)。

2 穿刺与置管: 1 途径:与CVP相同。

2 置管:漂浮导管经导管鞘插入,从外周沿腔静脉进入右房,将气囊充气后送入右室、肺动脉、肺小动脉,出现PCWP波形后停止,气囊放气后固定导管。

3 并发症的防治:主要有:心律失常;气囊破裂;肺动脉撕裂和出血;感染;肺栓塞;导管打结等。

四、心排出量监测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 CO)是指心室每分钟排出的总血量,正常时左、右心室基本相同。

CO是反映心泵功能的重要指标,主要受心肌收缩性、前负荷、后负荷、心率等因素影响。

此外,通过CO可以计算出多种血流动力学参数:1 CO=SV×HR;正常值:4~8L/min2 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CO/BSA;正常值:2.8~4.2L/min/m23 每搏量(stroke Volume)SV=CO/HR·1000;正常值:50~110ml/beat4 每搏指数(stroke index)SI=SV/BSA;正常值:30~65ml/beat/m25 每搏功(stroke work)SW=(MAP–PCWP) ×SV×0.136;正常值:119g·m6 左室每搏功指数(lef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LVSWI={1.36(MAP–PCWP)×SI}/100;正常值:45~60g·m/m27 右室每搏功指数(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RVSWI={1.36(MAP–CVP)×SI}/100;正常值:5~10 g·m/m28 体循环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MAP–CVP) ×8}/CO;正常值:90~150kPa·s/L9 肺循环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PAP–PCWP) × 8}/CO;正常值:15~25 kPa·s/LCO测定方法1 温度稀释法:通过Swan-Ganz导管向右房注射一定量的冷生理盐水,其随血液的流动而被稀释并吸收血液的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到与血液一致。

这一温度稀释过程由导管前端的热敏电阻感应,经监测仪记录可得到温度-时间稀释曲线,然后计算并显示结果。

2 连续测定法(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CCO):原理同上。

只是Swan-Ganz导管右心段有自动加温系统,间断性使血温升高。

3 心阻抗血流图(impedance cardiogram, ICG):无创。

4 多普勒测定法:五、经食道彩色超声心动图利用经食道彩色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ueal echocardiography,TEE),是将超声探头插入食道,采用食道二维超声心动图、脉冲多普勒血流计,结合ECG对心脏及大血管进行连续、无创检查的方法。

可对心脏舒缩功能、心壁运动情况、瓣膜活动、瓣口大小、血流速度与方向、有无栓子、心肌缺血等进行有效的监测。

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应用渐趋广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手段。

其优点为:成像更清晰;测量更准确;连续而无创;影响因素较少。

六、周围循环监测周围循环可反映外周组织的灌注状态。

除了BP、SVR是周围循环监测的重要指标外,临床上常采用一些间接而简便的指标。

1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为:2~3s。

2 体温:正常时中心温度与外周温度差<2°C,如>3°C,表明周围循环监测不良。

3 尿量:正常时不应少于1ml/min。

少尿或无尿常是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

七、循环功能的判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主要目的就是循环系统功能进行判断1 低血容量的判断:BP、CVP、PCWP三项指标均低于正常水平。

2 心泵功能的判断:心泵功能主要取决于心肌收缩性、前负荷、后负荷、心率等因素。

反映前负荷的指标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舒张末压力(LVEDP)、PCWP、CVP 超过正常值越多,表明前负荷越大,新功能就越差。

反映后负荷的指标SVR(左心)、PVR(右心)均与CO成反比关系。

反映心肌收缩性的指标CI、SI、SW、LVSWI、RVSWI、EF(正常值:>55%)数值越大,表明心肌收缩性越好。

3 心肌养供需的判断:心肌的氧供需平衡是维持心脏功能正常的重要因素。

临床上常采用间接性指标来判断。

1 心律与收缩压的乘积(RPP)=HR×SBP ;正常时<12,000,如大于该值,提示心肌氧耗增加。

2 三重指数(TI)=RPP×PCWP,正常值:<150,000,三者中任何一项增加均可致心肌氧耗增加。

3心内膜下心肌存活率(endocardial viability ratio, EVR)EVR={(DBP–PCWP) ×TD}/SBP×TS正常值:>1,如<1,提示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4冠状动脉灌注压(CCP)=DBP–PCWP,反映心肌氧供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