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所有历史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隋朝的建立:

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后分裂(1)东魏——北齐

(2)西魏——北周——581年外戚杨坚建立隋

589年灭陈南北统一

隋朝得以统一全国的原因和条件:

(1)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2)南朝统治的腐朽衰落。如陈后主荒废朝政。

(3)南北方人民渴望统一。长时期的分裂、纷争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4)隋文帝杨坚的决策正确。命令隋军沿长江多路进攻、分割包围……

隋朝统一全国的重大意义: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朝的特点:短暂而繁荣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1)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

必行。

(2)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

(3)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4)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5)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大运河的地理知识: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分为永济渠、通济渠、

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全长两千多公里,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什么意思?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1)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2)中国国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于车、马,靠人力、蓄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5、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单用一个“好”“坏”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了,总的来说是件好事。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关注大运河的现状: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现在的“北煤南运”,“南水北调”工程,大运河的环境生态保护与“申遗”工作……

三、比较秦、隋的相同点:

1、从前后形势来看:都是经过长期分裂后重新实现了统一,之后都出现强盛的统一王朝。

分裂的春秋战国——统一的秦朝——强盛的西汉。

分裂的南北朝——统一的隋朝——强盛的唐朝。

2、从存在的时间看:都因暴政短命而亡。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隋朝:公元581-618年。

3、从历史影响看:都创立了有助于统一的新制度、政策。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炀帝的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2、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3、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的原因和政绩:

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

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言论。

2、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1)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行均田令、租庸调制;

(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

(3)合并州县,节俭开支,完善科举制度;

(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开放国策。

3、治世局面的形成: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

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补充:关于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时进一步完善。皇帝下设三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运转机制是: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意义:三省六部有分工,也有合作;互相牵制,监督。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三、女皇武则天:

关于武则天的评价: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杰出的封建女政治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统治期间,社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打下基础,但执政期间也有过失,如重用酷吏、鼓励告密、冤杀大臣、大修寺院、耗费钱财等。

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补充:

第三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前期,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宰相,“励精为治”,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农耕技术的发展、蔬菜新品种的传入、茶叶的种植以及农业工具(曲辕

犁、筒车)的改进等方面。

2、手工业方面:丝织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提高。(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的繁荣:城市的特点都城长安:建筑宏伟,布局严整,商业繁荣,人口稠密,是全国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扬州:商业城市

广州:外贸港口城市

邢州:白瓷产地

越州:青瓷产地

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治世”——“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隋朝确立科举制度——废止过时的选官旧制,将选官、用人的权利从地方收回中央;开始突破门第的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

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人才。

隋炀帝时,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二、科举制度的完善:

唐朝完善科举制度:扩充国学规模,扩大考生来源,增加考试科目,丰富考试内容,严格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科举考试的最大受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唐太宗时,常设明经科和进士科。

武则天时,开创殿试,增设武举。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主要的考试内容。

明太祖时,严格规定考试内容和“八股”文本。

1898年,戊戌变法时废“八股”,1905年废除科举制。

三、科举制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