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学(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传导异常引起Q波: 如束支阻滞、WPW、
肺心病等。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
陈旧下壁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的教学要求
• 了解早搏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 • 掌握各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 掌握多源性早搏和多形性早搏,房早未下 传和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 • 熟悉早搏心电图的共同特点 • 掌握室上速、室速的心电图特征 • 掌握房颤、房扑的心电图特征的区别
心肌缺血ST复极异常
ST向量由正常心肌指向损伤心肌。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 ST 向量背向探查电 极,ECG上ST下移。
探查电极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 ST 向量对向探查电 极,ECG上ST上抬。
四、心肌缺血分类
心绞痛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一)心绞痛
1、典型心绞痛(心肌耗氧增加所致)
一过性ST-T缺血性改变 ST与R夹角>90。 一过性U波倒置,QT延长 一过性心律失常
四.早搏心电图的共同特点
1、代偿间期: 早搏后出现的一个长的间歇。若早搏前后的PP 或 RR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主导节律周期的两倍, 称为代偿完全;若短于两倍则为代偿不完全。代 偿间期是否完全,取决于早搏的激动是否传入窦 房结,干扰其发出冲动。
2、联律间期(配对间期): 早搏与其前主导心律的时距称之,它可 表示早搏提前的程度。 3、联律: 早搏与窦律呈固定比例的配对关系称之, 表示不仅起搏点兴奋性增高,而且有较 强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常见的是二、三 联律。
• 早搏的联律间期不同 • 形态不同 • 表示早搏来自不同起 搏点 • 不同折返途径及速度 所致
7、 房早未下传及房早伴室内差传
房早未下传
• 舒张早期或中期房早下 传 • 恰逢交界区或心室处于 绝对不应期 • P´后无QRS波群
房早伴室内差传
• 舒张早期房早下传 • 恰逢心室处于相对 不应期 • QRS宽大,畸形
(二)右房肥大 ( right
atrial enlargement )
特征:P波高尖,电压 ≥ 0.25mv( 肺型 P 波 ), 以Ⅱ、Ⅲ、avF明显。
PV1起始指数 >0.03mm.s 意义:肺A高压、肺A 瓣狭窄、右房室瓣病变 P 波时限无何变化,因右房除极时 间虽沿长,但与正常时除极在后的 左房时间重叠。
4、偶发性和频发性早搏: <5次/分称为偶发性早搏;≥6次/分称为 频发性早搏。 5、插入性早搏: 若窦性心律比较慢,而早搏来得比较早, 可以不替代下一个正常心搏的产生,早搏 出现在两个相邻窦性心搏之间,其后无代 偿间期。
6、多源性和多形性早搏的鉴别
多源性早搏 多形性早搏
• 早搏的联律间期相 同 • 形态不同 • 表示早搏来自同一 起搏点 • 经不同折返途径所 致
窦速、窦缓、窦不齐
窦性心动过速
婴儿(<1岁)>140次/分 幼儿(1~6岁)>120次/分 成人 >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婴儿(<1岁)< 100次/分 幼儿(1 ~ 6岁)< 80次/ 分 成人 < 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
同一导联最大与最小PP间差 > 0.12s
(四)窦性停搏
定义:窦房结由于某种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发放激
心电图诊断基础
第二讲
异常心电图
异常心电图
1、房室肥大 2、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 3、心律失常 4、药物和电解质对心电图影响
房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教学要求
• • • • 熟悉房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 熟悉心肌缺血与ST—T异常改变 掌握心梗的基本图形、图形演变与分期 熟悉心梗的定位诊断
第一节
房室肥大
心房颤动、左心室肥大并劳损
(四)右心室肥大
特征: 右室高电压,即:
1、V1导联R/S≥1,呈R型或Rs型,重度右心室肥 厚可使V1导联呈qR型(除外心肌梗死);V5导 联R/S≤1或S波比正常加深;aVR导联以R波为 主,R/q或R/S≥1。 2、RV1+SV5>1.05mV(重症1.2mV);RaVR> 0.5mV。 VATV1延长 心电轴右偏 ST-T改变
• 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脱节 • 病理性传导障碍:窦房阻滞 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 室内阻滞 • 意外传导:超常传导、魏登斯基现象 • 捷径传导:预激综合征
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
• 窦性P波规律出现,P I、II、AVF、V3-6直
• • • •
立,PavR倒置。 P波频率成人60~100次/分。 PR间期0.12 ~ 0.20s秒。 同一导联中,P-P及R-R间差<0.12s。 QRS时限0.06 ~ 0.10s
四、无Q波的心梗
特征性的心前区痛持续大于30分钟以上。
血清肌酸激酶4-6小时升高,约20小时
达高峰。 ST段抬高,出现冠状T。 ST–T动态演变超过24小时以上。
五、Q波的鉴别
室间隔肥厚引起Q波:左、右心室肥厚 电活动丧失引起Q波:严重损害心肌细胞、心
肌纤维化或疤痕形成,如心绞痛、急性心肌炎、 高血钾。
动心房暂停止活动。
特征:
窦律后,突然出现一长间歇,期间无P-QRS-T出现。 时间长短不一,这一长P-P与最短P-P无倍数关系, 一般少于三个心动周期。 停搏后,可出现窦律,或房室交界性、室性逸搏。
早搏学习目的
了解早搏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 掌握各种早搏的心电图特征 掌握多源性早搏和多形性早搏,房早未下 传和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 熟悉早搏心电图的共同特点
一、心内膜下心肌缺血T波改变
此时,缺血使这部分心肌的
复极较正常更为推迟,导致出现 与QRS主波方向一致的高大T波。
二、心外膜下心肌缺血T波改变
此时,心肌复极顺序逆转, 出现与正常方向相反的倒置 T波。
心肌缺血导致复极异常
正常时心肌复极: 心外膜 心内膜 推进。 缺血时心肌复极: 缺血处心肌复极延迟。
常见病因
2、心脏方面:
①心肌炎症 ②冠脉供血不足或心肌缺氧,局部坏死。 ③心肌中毒性损害 ④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 ⑤心肌的机械性刺激 ⑥心脏瓣膜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
发生机理
1、异位点自律性增高
心脏病变、药物、神经体液影响→加快第4相去极化 速度,降低阈电位。
2、折返激动
产生条件: 折返环 一部分心肌存在单向阻滞而不应激。 一部分心肌处于相对不应期而传导速度相对缓慢。
五、各类早搏心电图的诊断
(一)室性早搏 定义: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的异位激动
引起的早搏。
心电图的特征:
提前出现的QRS—T,其前无异位P′波。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限≥0.12s。 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第三节
心律失常
• 定义:心脏激动的起源、频率、节律,
以及传导的顺序、速度任意一项发生异 常。
• 分类: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
激动起源异常
•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异位心律
被动性: 逸搏与逸搏心律 主动性: 早搏 阵发性与非阵发性 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激动传导异常
一、早搏概述
定义:窦房结以下某一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而抢先发
出的激动所引起的一次心脏搏动。
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
束、左右束支、蒲氏纤维。 窦房结(正常起搏点) 心房、房室交界区及心室(潜在的起搏点)
二、常见病因和发生机理
常见病因:
1、神经因素
① 交感N占优→提高异位点自律性 迷走N占优→降低窦房结兴奋性 ② 吸烟、喝酒、疲劳、饱餐后。 ③ 精神刺激、神经衰弱等 ④ 内脏神经反射:插管、胃肠道疾病。
• 通常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
– Q波心肌梗塞
– 无Q波心肌梗塞 – 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 – 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塞
• 疑诊心肌梗塞时要反复作全导联心电图,必要时加作右胸 导联和左侧后胸导联
一、心肌梗塞的基本心电图表现
• 坏死性改变的病理性Q波
在原来QRS主波向上的导联呈QR或Qr型,原 来主波向下的导联呈QS或Qr型 • • 损伤性改变 缺血性改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 T波倒置或高直,呈“冠状T”
ST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1
ST段抬高的电生理机制2
坏死性Q波
• 病理性Q波:
– Q波时间≥0.04s
– 大小≥ ¼同导联R波
• 出现部位:面向坏死区的部位
二、图形演变与分期
超急性期:梗死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出现巨大
高耸T波。
急性期:梗死后数小时到2-3周,坏死Q、损伤性ST
段及缺血性T波并存。
意义:肺心、左房室瓣或肺动脉狭窄、房缺。
右心室肥大及心肌劳损
第二节
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在正常情况下,心室
的复极过程是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 向推进的。当心室肌某一部分发生缺血 时,将影响心室复极的正常进行,从而 产生心电图ST-T的异常改变。
• 心肌缺血的分类——
心绞痛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心肌缺血的原因——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心肌缺血心电图—— 缺血区相关导联ST-T改变。 原因:心室复极异常延迟。
典型的心绞痛
2、变异型心绞痛(冠脉痉挛所致)
临床特点:发作与运动无关,多发于夜间和清
晨,疼痛剧烈,持时较长。
心电图特征:
ST对应性抬高 T波高尖 U波倒置 心律失常
变异型心绞痛
发作时,以ST 段明显抬高 (单向曲线) 为特征,无异 常Q波; 随着心绞痛 缓解,ST-T 随着恢复。
(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左心房肥大
右心房肥大
双心房肥大
双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 • 1、P波增宽≥0.12秒,其振幅≥0.25mv。 • 2、V1导联P波高大双相,上下振幅均超过 正常范围。
(三)左心室肥大
特征:左室高电压即: (1)胸导联:Rv5或Rv6>2.5mV;Rv5+Sv1>4.0mV(男 性)或>3.5mV(女性)。 (2)肢体导联:R1>1.5mV;RavL>1.2mV;RaVF> 2.0mV;RⅠ+SⅢ>2.5mV。 (3)Cornell标准:RaVL+Sv3>2.8mV(男性)或>2.0mV (女性)。 VATV5>0.05s 心电轴左偏 ST—T改变 意义:高心、左房室瓣关闭不全、主A病变、冠心病。
复极方向
心内膜下心肌 缺血,该处心 肌复极更加推 后。
T波向量
心外膜下心肌 缺血,该处心 肌复极推后到 心内膜下心肌 复极之后。
心外膜下心肌复极向量失去抗衡, 致使T波向量突出, 形态高尖。
心肌复极顺序逆转,出现与正常方 向相反的倒置T波。
探查电极
三、ST段的异常改变
心肌缺血时除可出现T波的改变外, 还可出现ST段的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时,表现为ST段 下移≥0.1mv。 在心外膜心肌缺血时ST段抬高 ﹥0.1--0.3mv。
三百度文库早搏的分类
1、按起源节律点分(常用):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 室性 2、按早搏发生的多少或与窦律的配对关系分: ① 偶发性:<5次/分; ② 频发性:≥6次/分 ③ 联律:早搏与窦律呈固定比例的配对关系。 ④ 多源性:早搏由两个以上的异位起搏点发生。 ⑤ 短阵性心动过速:三个以上早搏连续发生。
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到数月,坏死Q持续存在,
抬高ST段回复到基线,出现冠状T波。
陈旧期:梗死后3-6个月后或更久,残留病理性Q
波,倒置T波回复正常或长期无变化。
三、心脏冠状动脉供血部位和心梗定位诊断
左前降支: 前间壁:V1—3 左室前壁 前壁:V3、V4、 前室间隔 (V5) 左回旋支: 侧壁:I、AVL、 V5、(V6) 左室侧壁 右冠状动脉: 下壁:II、III、 AVF 右室壁 广泛前壁: I、 左室后壁 AVL、V1—6 左室下壁
原因:心肌纤维增粗→ 电压增高
传导功能低下 →心肌激动时限延长
复极顺序改变 → ST—T改变
(一)左房肥大 ( left
)
atrial enlargement
除极在后的左房发 生时间延长
PtfV1 (P波终末电势)= 负P宽度(mm) • 负P深度(s)
特征:P波增宽 ≥0.11s,双峰距≥ 0.04s (二尖瓣型P 波),以Ⅰ、 ⅡavL导联明显。 ptfV1≤-0.02mm.s 意义:左房室瓣或 主A瓣病变、高血 压、慢性心功能衰 竭
ST–T缺血性改变 U波倒置,QT延长 左室肥大 心律失常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肌缺血主要表现 三个类型: ST段水平型或下 斜型或弓背型下移; T波倒置(冠状T), 底尖、肩圆、双肢 对称U波倒置或双 向。
心肌梗塞
定义:持久而严重的心肌急性缺血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 诊断心肌梗塞依据:
– 典型临床症状、心肌酶学、心电图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