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安十二时辰》学习古代文化常识

合集下载

长安十二时辰是唐朝的什么时候

长安十二时辰是唐朝的什么时候

长安十二时辰是唐朝的什么时候
长安十二时辰是唐朝的唐玄宗天宝三年。

《长安十二时辰》是大热的一部剧,讲述发生在唐朝天宝三年的故事。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通过这里我们知道讲述的其实是李隆基在位期间的故事,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整部剧只有短短的十二个时辰,但是剧情紧凑很能抓住大家的眼球。

剧中突厥狼卫的故事虽然不是真的,但是出现的很多历史人物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像是张小敬、李必等等都有原型。

在这个故事中出现的历史人物还有贺知章、元载、崔器、杨玉环等,大家通过杨玉环也该知道这是李隆基时期的故事。

因为故事中真实历史人物的出现导致很多朋友认为故事也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其实不然,李隆基时期并未发生狼卫火烧长安事件。

常识备考:带你了解古都长安

常识备考:带你了解古都长安

常识备考:带你了解古都长安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尽展唐都风貌。

但剧情进展太快,小编表示知识有点不够用。

为了更好的看剧,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有关长安城的知识。

说起古都长安,有几个标签就不得不提。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十三朝古都,居中国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阳)之首;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的中国城市;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起点;长安作为都城,可追溯到西周。

周文王时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秦建都咸阳,古代咸阳的地理位置在渭河两岸,地理位置涵盖今天的西安和咸阳部分区域。

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启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

公元582年(开皇二年),隋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地方建造新都,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新都定名为“大兴城”。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

唐都长安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

唐长安城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是如今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西汉长安城的2.4倍,元大都的1.7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

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

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则是一条标准的中轴线,它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部是万年县,西部是长安县,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

“东市”和“西市”是唐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也是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中心,还是中外各国进行经济交流活动的重要场所。

长安十二时辰文化常识

长安十二时辰文化常识
比如唐朝的法律就规定有"犯夜"的罪名。唐朝的《宫卫令》规 定:每天晚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每天 早上五更三点后,就 擂响四百下"开门鼓"。凡是在 "闭门鼓"后、" 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 犯夜"罪名,要笞打 二十下。如果是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 或是为了婚丧吉凶以及 疾病买药请医的私事,才可以得到 街道巡逻者的同意后行走,但 不得出城。


• 【重阳】我国民间 传统节日。《易经》 将“九”定为阳数, 两九相重,故农历九 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 风清月洁,故有登高 望远、赏菊赋诗、喝 菊花酒、插茱萸等习 俗。唐人有“遍插茱 萸少一人”的诗句。


• 【腊日】我国民间传 统节日。这是古代岁 末祭祀祖先、祭拜众 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 后一个月(腊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 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 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 先等习俗。佛教的腊 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 俗。


十二时辰
天色计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它们的名称是: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 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昃、 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我国古代把今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
所以叫做五更 五鼓 或称五夜。
十二时辰
天色计时法
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 一般地说,日出时叫旦 、早、 朝、 晨, 日 入时叫夕、 暮 、昏 、晚 ,太阳正中叫日中, 将近日中叫隅中,太阳西斜叫做昃。
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 的两个小时。

长安十二时辰文化常识

长安十二时辰文化常识


"里坊"可以理解为:以"里"为界划分"坊",即

"用街道来划分各个城区"。古代划分"里坊"以
便于城市管理。
这种坊里布局及结构严密而整齐,犹如一
个个方块形的居住小区。


"宵"是夜晚,"禁"是禁止。宵禁就是禁止夜间的活动。
古代所有驻有官府机构的城市在晚上都是要实行宵禁的。 这是历代法律的严格规定。
上元节
上元灯节即元宵节,唐代时上元灯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唐代长安实行宵禁制度,夜间会有金吾卫在街上巡逻。仅 在元宵节当天,才会开放宵禁,长安居民可彻夜狂欢。
这一天,长安城中家家挂起灯笼,根据唐代文献记载, 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两日,安福门外制作高达二 十丈的灯轮,用金玉锦缎装饰,内含五万盏灯,点燃后如 同花树。


• 【重阳】我国民间 传统节日。《易经》 将“九”定为阳数, 两九相重,故农历九 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 风清月洁,故有登高 望远、赏菊赋诗、喝 菊花酒、插茱萸等习 俗。唐人有“遍插茱 萸少一人”的诗句。


• 【腊日】我国民间传 统节日。这是古代岁 末祭祀祖先、祭拜众 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 后一个月(腊月)举行, 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 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 先等习俗。佛教的腊 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 俗。

十二时辰
十夜 鸡 平 日 食 隅 日 日 晡 日 黄 人 二半 鸣 旦 出 时 中 中 昃 时 入 昏 定 时
时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辰
现 23- 1-3 3-5 5-7 7-9 9- 11- 13- 15- 17- 19- 21-

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的主要内容

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的主要内容

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的主要内容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以唐朝长安为背景的历史悬疑小说,以讲述一天内发生的连环凶案为主线。

小说融合了历史、侦探和文化元素,引人入胜。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探讨马伯庸长安十二时辰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背景介绍与故事起源长安十二时辰背景设定在唐朝盛世,唐玄宗开创了一幅极尽繁荣的长安画卷。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万历四十四年,一天之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凶案,让整个长安沉浸在悬疑之中。

命案的线索却隐匿在这个繁华的都市背后,揭示了玄宗盛世下隐藏的黑暗与阴谋。

二、凶案的揭示与推理1. 百花宴的命案少年李必与王婆的神秘死亡引发了整个故事的开端。

年幼而聪明的李必勇于揭穿真相,并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命案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他的推理与冒险能力使他成为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

2. 慈恩寺的禁忌与百花宴命案相呼应的是慈恩寺的禁忌。

慈恩寺是一个神秘而庄严的地方,当李必开始调查之时,一系列更加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这个迷宫般的建筑,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3. 宝物的秘密与世家的斗争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不仅仅关注命案的推理,也牵涉到了世家之间的斗争和宝物的秘密。

权势与财富,荣耀与家族,交织在这个繁华的都市中,蕴含着各自的阴谋与背叛。

三、文化与历史元素1. 唐初盛世的描绘马伯庸通过细致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鼎盛繁荣的唐朝盛世。

他描述了宫廷的华美景象、长安城的繁华、以及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了唐朝盛世的氛围,也更好地理解了故事发展的背景与环境。

2. 文化隐喻的运用马伯庸以长安城中的人物和建筑为载体,暗示了许多文化与历史的隐喻。

慈恩寺是道教与佛教交融的象征,象征着人类欲望的深渊与追求灵性的欲望。

而长安城则象征着政治、文化与商业的中心,以及玄宗盛世的财富与权力。

四、对作品的评价与个人观点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集悬疑、历史与文化于一身的小说,其剧情紧凑、推理精巧,富有史诗般的气势。

马伯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文化元素,将读者带入了唐朝长安的锦绣盛世与诡谲阴谋之中。

长安十二时辰景点简介

长安十二时辰景点简介

长安十二时辰景点简介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以唐朝长安城为背景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该剧以长安城的12个时辰为线索,展现了唐代长安城的繁华和风貌。

以下是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一些景点的简介:
1. 大明宫,大明宫是唐朝皇宫,也是长安城的中心地带,是当
时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之一。

宫殿内有华丽的殿宇和精美的花园,
展现了唐代皇宫的壮丽气势。

2. 长安城墙,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城墙高大
厚实,环绕整个城市,展现了唐代长安城的宏伟和壮丽。

3. 赤土大道,赤土大道是长安城内一条宽阔的大街,两旁是繁
华的商铺和热闹的市井,展现了唐代长安城的繁荣和商业活力。

4. 鸿门宴遗址,鸿门宴遗址是长安城内的一处历史遗迹,据说
是项羽和刘邦在此举行过鸿门宴。

这个景点展现了长安城的历史渊
源和传奇故事。

5. 钟楼,长安城内的钟楼是当时的时间标志,也是城市的地标
之一,展现了唐代长安城的文化和科技水平。

以上是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一些景点的简介,这部剧通过这些景点的展现,向观众展示了唐代长安城的繁华和历史底蕴。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精选15篇)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精选15篇)

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精选15篇)长安十二时辰读后感篇1“长安”这个名字,总是承载了许多的历史韵味和奇巧故事。

关于长安,心中总有一段豪气干云的侠梦,而《长安十二时辰》,恰是对长安侠梦的最佳诠释。

初时知道《长安十二时辰》,还是电视剧版的火爆,人人都在讨论这电视剧剧情紧凑,细节到位,良心好剧,与国外的危情24小时有几分相似之处。

出于对长安的喜爱,我也看了这部电视剧,又在等待更新的百无聊赖中打开了《长安十二时辰》的原书,然后就是一口气看到了末尾。

与电视剧直观的视觉体验不同,文字给人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那些历史长河里只附着于冰冷刻板的史料记载中日渐苍白的长安百态,在马伯庸的这个故事中逐渐明朗生动,有血有肉。

从雕胡饭、薄荷叶、油缒子,到上元节的赏灯等众多传统,再到行走在坊间形形色色的人物衣衫、发饰、语言,那极尽繁华厚重的大唐一百零八坊里的烟火气,随之跃然纸上。

我曾看过陈凯哥导演的《妖猫传》,那是盛唐贵族的写照,而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则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长安普通人的众生相。

有喜有乐,有顺有难,也有平康坊这样鱼龙混杂的地方,还有黑暗残酷的地下长安。

刺激紧张的反恐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这是大唐长安一个反恐的故事,狼卫潜入长安,要在上元节这一天图谋不轨,然而从潜入的那一刻,狼卫们就已被靖安司监视,可是因为多种原因,狡猾的狼卫从严密的包围圈中逃脱,一场请君入瓮的好戏变成了引狼入室,长安一百零八坊,如一个精密的棋局,该如何抓捕逃窜其中的狼卫成了一个难题,靖安司司丞李必启用死囚张小敬,也就是男主角来解决这个难题。

而随着剧情的深入,张小敬的坚持调查,越来越多的问题和阴谋被发现了。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故事,而男主角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他是一个死囚,曾经做过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被称为五尊阎罗,因为杀了自己的上司而入狱。

他瞎了一只眼,做事果断凶狠,人人闻之色变,可他也是悉心守护战友女儿,为救百姓只身涉险的孤胆英雄。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背景的真实还原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背景的真实还原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背景的真实还原在我国古代历史中,长安是唐朝的都城,也是世界上古代人口最多、繁华最盛的城市之一。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个古代计时制度,以此为题材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部剧不仅讲述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更展示了唐代长安的历史背景。

本文将对长安十二时辰历史背景进行真实还原。

一、唐朝时期的繁荣与发展唐朝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唐盛世",这个时期的长安达到了顶峰。

唐朝统一了整个中原地区,国力强盛,社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长安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都城,不仅有超过百万的人口,还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长安城的建设与规划长安城是在贞观年间由唐太宗李世民发起修建的,它的建设规模之大在当时可谓空前。

长安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0余公里,南北宽约8余公里。

城墙高约12余米,外围设有护城河和城门。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规划有序,有大街、大巷、小巷等不同等级的街道,构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

三、宫廷与社会等级制度唐朝时期长安城内除了宫廷之外,还分为内城、皇城和外城等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对应着社会的不同等级。

宫廷是唐朝皇帝的居住之所,是权力的象征。

除了皇帝和皇后,还有众多的嫔妃、官员以及仆役等。

宫廷内的规矩十分严格,仪式繁琐,展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四、市场与商业的兴盛长安城的繁华程度不仅仅体现在政治与文化上,商业也是十分兴盛的。

长安有大量的市场和商业街区,集聚了各类商贾,商品流通非常发达。

当时有很多行业和职业,如丝绸制造、陶瓷工艺、铁器锻造等,这些行业都为长安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文化艺术的繁荣唐朝的长安是一个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

众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相聚,形成了花样繁多的文化景观。

诗歌成为了当时最受推崇的文学形式,长安也因此成为了盛产文学的摇篮。

著名的文学家杜甫、白居易等都在长安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此外,长安还有众多的艺术团体和剧院,表演形式多样,如歌舞、戏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点至七点,天亮了,兔子跑出窝, 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 与卯时相联系,便有了「卯兔」。
食时
食时就是古代中国人民 “朝食”(吃早饭)之 时,即每天的7~9时。
食时
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云气 之上有日,为「晨」;无日,则 云气弥漫。夏日的早晨,七点至 九点,大雾茫茫。
七点至九点,是容易起雾的时刻。 据说龙能腾云驾雾,大雾之中才 会「神龙见首不见尾」。如此, 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 到肥猪拱槽的声音 不过要想猪长得肥
谢谢
隅中
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 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 表示为巳时。
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正是暖融融的时刻
日中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 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 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 支命名,称作午时。
十一点至十三点, 「烈」,使人想到 助手之一」的马。
日昳
“昳”,《说文》释为“日昃 也。”“昃,日在西方时,侧 也。”“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 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 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日 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 日的13~15时。
鸡被古代中国人民褒称作 “知时畜也”。《韩诗外传》 中赞颂鸡云:“守夜不失时,
鸡鸣
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牛在这时候吃完草, 准备耕田。
丑:为「扭」的本字,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 动。扭,也作转动讲。子时过后,一点至三 点为丑时。夜正深,但「第二天」已经开始 了。无形之中,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转动天体 --夜幕即将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 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 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 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 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 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 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 依次递推。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 时。
十二时辰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 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 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
夜半
“夜半”所指的时间是指前 夜23时~本日凌晨1时。
“夜半”一词常被文人用于 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可 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备受期待的《长安十二时辰》 “静悄悄”播出,这部由曹盾执 导,易烊千玺、雷佳音、韩童生 等出演的古装大剧将我们带回到 了盛唐,讲述“大唐反恐二十四 小时”。刚一开播豆瓣评分高达 8.7分,几乎是今年国产剧集的最 高评分。
长安市井区,琵琶女唱着李 太白的新作《清平乐·禁庭春 昼》,交代了故事背景。下面让
寅:有说像黄泉欲出,又说像双手 捧矢,即「引」的古字。引,可释 为牵引、引导、引起、离开。黎明 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正是黑夜 即将离开,熹微即被牵引而来的时
日出
“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 平线之时。这个时段指每 天清早的5~7时。此时, 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 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日出
用地支命名,为卯时。黎明时分的 五点至七点为卯时,天亮了,太阳 冒出来了,人家的门该打开了。卯 时,黑、白不再混淆,而是断然分 开的。
十七点至十九点,酉时, 家养的鸡该回窝了;再不 就会找不见。农妇着急了
黄昏
黄昏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 黑之时,即19~21时。夕阳沉没, 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 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 型的自然特色。用地支表示为戌 时。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戌 之前要巡视一番;跟随
人定
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 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 名是亥时。“人定”的意思为:夜 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 的时候。
夜半
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 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子的本义为:幼小的、卵。古代指儿 女。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正是夜 深人静的午夜时分,正是今明两天的 临界,也可以说「明天」这个「产儿」 就要诞生,或者已在襁褓之中。子时, 是孕含着什么孵化着什么的时刻。
鸡鸣
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 “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 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 前的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 1~3时,
十三点至十五点, 把草上的露珠晒乾
晡时
古代中国人民进餐习惯,吃第二 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 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 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 每天的15~17时。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 或者雨过天晴,天气 这时候,猴子最喜欢
日入
“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 阳西下的时候。古代中国人民用 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 日的17~19时。鸡在此时归巢。
平旦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 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 是我们现今所说的黎明之时。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日 之气”,四是我们所见到的 “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这 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 云气”。后来的《史记·李将 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 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
平旦
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 每天清晨的3~5时。凌晨三点至五点, 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农家常常会 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