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会考复习提纲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理科班)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理科班)](https://img.taocdn.com/s3/m/bdb8810a3169a4517623a30c.png)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ABC(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 =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高二理科会考复习资料
![高二理科会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b2bcb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1.png)
高二理科会考复习资料高二理科会考复习资料高二理科会考是对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习的理科知识进行总结和考核的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我整理了一些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数学数学是高中理科会考的重点科目之一。
在数学复习中,同学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点梳理:复习数学的第一步是梳理各个知识点。
可以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一回顾各个知识点的定义、性质和公式,确保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典型题型解析: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着重解析一些典型题型。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掌握解题的技巧。
3. 做题技巧:数学是需要大量练习的学科,同学们需要掌握一些做题技巧。
例如,可以通过画图、列式、化简等方法简化题目,提高解题效率。
二、物理物理是高中理科会考中的另一门重要科目。
在物理复习中,同学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式记忆:物理是一门公式较多的学科,同学们需要熟记各个公式的表达式和含义。
可以通过做题、总结和归纳的方式加深记忆。
2. 实验原理: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同学们需要复习各个实验的原理和步骤,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3. 应用题解析:物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同学们需要重点解析一些应用题。
可以通过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三、化学化学是高中理科会考中的另一门重要科目。
在化学复习中,同学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知识回顾:复习化学的第一步是回顾基础知识。
同学们需要回顾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基础知识,确保自己对基础概念的掌握。
2. 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同学们需要熟记各种常见反应的方程式,理解反应的类型和过程。
3. 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同学们需要复习各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理解实验的目的和结果。
四、生物生物是高中理科会考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生物复习中,同学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高中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06fee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2.png)
高中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一、物理1. 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2)加速度(3)曲线运动2. 力学(1)牛顿运动定律(2)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3)功和能量(4)力和能量(5)圆周运动3. 波动(1)机械波(2)声音的传播(3)光的传播(4)电磁波4. 电磁学(1)静电场和静电力(2)电流和电阻(3)电场(4)磁场(5)电磁感应(6)变压器(7)电磁波5. 光学(1)几何光学(2)波动光学(3)光的偏振(4)光的干涉和衍射6. 热学(1)热力学过程(2)热量和功(3)理想气体(4)热能转化7. 原子物理(1)光的粒子性和波粒二象性(2)原子的结构(3)放射性原理(4)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5)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8. 核物理(1)核能(2)核反应与核裂变(3)核聚变(4)放射性过程(5)核辐射9. 宇宙物理(1)星系和星空(2)恒星的演化(4)宇宙的结构(5)宇宙的起源二、化学1. 化学的基本概念(1)化学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组成和性质(3)化学变化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表(3)元素的性质(4)元素的化合物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离子键(2)共价键(3)金属键(4)氢键4. 物质的量(1)摩尔的概念(2)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3)分子和离子的量5. 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化学反应的类型(2)化学平衡的条件(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6. 溶液和溶解度(1)溶解度(2)溶液的浓度(3)溶解度平衡7. 酸碱平衡和离子理论(1)酸碱中子的性质(2)酸碱中子的定性分析(3)酸碱中子的定量分析8. 化学反应动力学(1)化学反应速率(2)催化剂(3)反应速率和温度9. 化学能(1)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2)热化学(3)燃烧和爆炸10. 有机化学(1)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2)有机物的命名(3)有机化合物的合成11. 环境化学(1)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2)环境保护技术(3)环境监测方法三、生物1. 生物的基本概念(1)生命的特征(2)生物的级群分类(3)生物的组成和功能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4)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3. 细胞代谢和能量转换(1)细胞代谢的类型(2)ATP和能量转换(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 生物遗传学(1)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2)遗传信息的传递(3)遗传信息的实现5. 生物进化(1)进化的基本原理(2)自然选择和适应(3)生物进化的证据6. 生物生态学(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生物种群的种群动态(3)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7. 生物系统的调节和协调(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8. 病原生物学(1)微生物的分类(2)植物和动物的疾病(3)免疫系统和免疫疗法9. 生命科学技术(1)分子生物学技术(2)细胞生物学技术(3)基因工程技术10. 环境生物学(1)生物的适应性和趋势性(2)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分布(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变化性以上为高中理科会考的知识点总结,相信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高中理科会考。
会考理科必背知识点总结
![会考理科必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61b20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1.png)
会考理科必背知识点总结一、物理1. 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 s / 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2)加速度的定义:a = Δv / Δt,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²。
(3)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 = 1/2gt²,其中h表示下落的高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 表示时间。
2. 力学(1)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功和能量: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计算公式是W = Fd cosθ,能量是做功的能力,有动能和势能两种形式。
(3)机械波:机械波是指需要介质传播的波,有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
3. 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遇到平面镜时发生反射,遇到不同密度介质时发生折射。
(2)光的色散: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发生色散现象,即白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
4. 电学(1)电荷: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
(2)电路:电路由电源、导线和负载三部分组成,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形式。
(3)电磁感应: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5. 热学(1)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2)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6. 原子物理(1)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2)原子核反应:核聚变和核裂变是两种常见的原子核反应。
7. 物理学史(1)古典物理学: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
(2)现代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二、化学1. 化学元素(1)元素周期表:周期为主序周期和次级周期,群为纵向列。
(2)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的电子排布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2. 化学键(1)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2)离子键: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
高二物理会考知识复习提纲
![高二物理会考知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eef206dddccda38376bafdc.png)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提纲一、力学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o 或∑F x =o ∑F y =o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F ∝m 1 m 2 /r 27、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8、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2几个重要推论:(1) V t 2- V 02=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 O V t /2 V S /2 V t V t/ 2 =V V t02+=s tA S a t B(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s/2 =v v o t222+匀速:V t/2 =V 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 2(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6)自由落体:h =1/2gt 22gh =v t 2v t =gt v 平均=v t /2(7)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考理科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考理科会考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637e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6.png)
高考理科会考必背知识点【高考理科会考必背知识点】为了更好地备战高考理科会考,掌握一些必背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高考理科会考必背的知识点,并为每个知识点提供详细的解释和相关例子。
1.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例如,当一辆车突然停下时,人体会向前倾斜。
这是因为车的突然停止改变了人体的运动状态,而人体惯性使其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
2.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光线的折射可以用斯涅尔定律来计算。
斯涅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试图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由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静摩擦系数决定。
动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小于等于静摩擦力,且不依赖于两个物体的相对速度。
4. 酸碱中和反应:当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按比例混合,产生盐和水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例如,盐酸(酸)和氢氧化钠(碱)按等物质的量混合反应得到氯化钠(盐)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₂O 这种反应常见于生活中,例如胃酸与胃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的中和反应。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称为氧化反应,而物质获得电子称为还原反应。
例如,常见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如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H₂SO₄ → ZnSO₄ + H₂↑这样的反应中,锌被氧化为锌离子,硫酸被还原为硫酸根离子,并产生氢气。
以上只是高考理科会考中的一些必背知识点中的一部分。
通过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理科会考,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理科选修部分)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理科选修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fac9c1c66c175f0e7dd1371e.png)
选修3-1 电场(一)电荷、电荷守恒定律1、两种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2、元电荷:一个元电荷的电量为1.6×10-19C ,是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
说明:任何带电体的带电量皆为元电荷电量的整数倍。
3、起电:使物体带电叫起电,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 ①摩擦起电,摩擦的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②接触起电,电荷重新分配,与带电体表面形状有关,尖细部位电荷集中,平缓部位电荷稀疏。
③感应起电,不带电的物体靠近(不接触)带电的物体,不带电的物体上出现电荷移动,遵守电荷守恒定律4、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系统的电荷总数是不变的.注意:电荷的变化是电子的转移引起的;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相接触,同种电荷总电荷量平均分配,异种电荷先中和后再平分。
(二)库仑定律1. 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公式:221rq q kF = k =9.0×109N·m 2/C 23.适用条件:(1)真空中; (2)点电荷.点电荷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在实际中,当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带电体视为点电荷.点电荷很相似于我们力学中的质点.(三)电场1.实际存在于带电体周围的传递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媒介物质.电荷间的作用总是通过电场进行的。
2.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可以由存在的电荷产生,也可以由变化的磁场产生。
(四)电场强度E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跟它的电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表示该处电场的强弱2.表达式:E =F /q (定义式) 单位是:N/C 或V/m ;221rq q kF =E =kQ/r 2(导出式,真空中的点电荷,其中Q 是产生该电场的电荷) 3.方向:与该点正电荷受力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反;电场线的切线方向是该点场强的方向;场强的方向与该处等势面的方向垂直.4.在电场中某一点确定了,则该点场强的大小与方向就是一个定值,与放入的检验电荷无关,即使不放入检验电荷,该处的场强大小方向仍不变.5.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强度的合成按照矢量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 (五)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绘电场而想象出一些线,客观并不存在. 1.切线方向表示该点场强的方向,也是正电荷的受力方向.2.从正电荷出发到负电荷终止,或从正电荷出发到无穷远处终止,或者从无穷远处出发到负电荷终止.3.疏密表示该处电场的强弱,也表示该处场强的大小. 4.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5.电场线永不相交也不闭合, 6.电场线不是电荷运动的轨迹.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 AB 与电荷量q 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高二会考理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会考理科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ec748e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3.png)
高二会考理科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二阶段的学习中,理科是学生们需要面对的重点科目之一。
理科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对高二会考的理科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本文将从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运动力学-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力、功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机械波与电磁波的特性及其传播规律。
2. 热学- 温度与热量的计量单位和转换关系;- 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物质不同温度下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
3. 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与应用;- 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及其应用;- 掌握光速和光程的计算方法。
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化学元素- 元素的周期表及元素周期性规律;- 常见元素的性质、性质与周期表的关系;- 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原子结构。
2. 化学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置换反应的特点与应用;- 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热力学中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的计算与应用;- 化学能的转化与守恒。
3. 有机化学- 碳的共价结构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醇、醛、酮、羧酸等常见有机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 碳骨架、环状结构和立体异构体的判断和命名。
三、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命的特点与起源;-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及其适应与选择;- 生物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原则。
2. 细胞生物学- 细胞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细胞的分裂、增殖和分化;-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DNA的结构与功能。
3. 遗传与进化- 遗传基因的特点和遗传规律;- 显性与隐性遗传、分离定律和连锁遗传;- DNA复制、基因突变和表达调控;- 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归纳总结,高二会考的理科知识点可以更加有条理地掌握和复习。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提纲.doc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提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6f8b699043323968001c921a.png)
12.重力加速度(B ) 2sg = V物理会考复习提纲一、 力1. 力的矢量性(A )2. 重力(A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3. 重心(A )4. 形变和弹力(A )形变:物体的伸长、缩短、弯曲等等,总之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压力的方向:垂肓于支持而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肓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 物体。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5. 滑动摩擦力(A ) F=^F N6. 静摩擦力(A )方向总跟接触而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两物体实际发 生的静摩擦力F 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Z 间。
7. 力的合成和分解(A )&平行四边形定则(B )[附:坐标法]9. 共点力的平衡(B ) (EF=O ; a=0)二、直线运动1. 参考系(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2. 质点(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3. 位移和路程(A )表示质点的位置的变动的物理量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路程是标量4平均速度(A )在编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哪段吋间来说的。
5. 瞬时速度(A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6. 速率(A )在直线运动屮,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
它的人 小叫做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
8.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 )位移公式:5 = v (/ + -^2;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 2 匀改变的,他在时间I 内的平均速度0=土上土 29. 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像和v-t 图像(A )10.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闪/图像(A )11. 自由落体运动(A )物体只在重力作川卜•从静止开始卜•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休运动。
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
![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52647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46.png)
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一、物理1. 运动学-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关系- 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的公式和特点- 加速度的计算与运动图象的画法- 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和性质- 动能、势能的计算公式和能量守恒定律- 滑坡、斜面、摩擦力的问题2. 力学- 牛顿三定律-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力的合成、分解、平衡和破坏- 动量守恒和动量的计算方法- 转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原、反射定律、透镜和镜子成象公式以及成像的特点-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 物态方程和气体的状态方程3. 电学- 电荷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电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导体、电容、电阻的基本特点和计算方法- 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关系和公式- 戴维南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电场和电势的关系、电场线和电势线的画法- 磁场、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磁场和电场的相互作用- 电磁波的基本特点和计算方法4. 光学- 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光的直线传播定理、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应用-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光的成像、光学仪器的原理5. 声学- 声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声波的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的规律- 声音的产生与接收、声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的关系二、化学1. 化学的基本概念-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化学方程式和物质的量的关系- 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气体、液体、固体基本特点和性质2.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的分类- 原子序、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电离能等性质- 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特点和应用3. 化学反应-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 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 反应热和化学动力学- 化学反应速率和变化规律- 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式4. 酸碱理论- 酸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酸碱滴定曲线和滴定的原理- 酸碱中和反应和产生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pH值和酸碱强度的关系- 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和应用5. 化学物质的性质- 金属、非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基本性质- 化学物质的燃烧和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试剂、化学药品的应用和制备- 化学废物的处理和利用6.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装置- 化学实验安全和废弃物的处理三、生物1. 细胞生物学-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代谢、分裂和增殖、运动和排泄- 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和重编程- 细胞的生物工程、干细胞和再生医学2. 生物遗传学- 遗传物质DNA、RNA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物质的表达、复制、修复和重组- 遗传变异、遗传病、遗传筛查和诊断- 遗传资源、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3. 生物进化与生态- 生物的起源和演化- 物种形成、种群动态和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4. 生物科技与生物医学- 传统汉药和中药工艺- 生物制药和生物药物- 分子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材料和生物医学信息学总结:以上就是理科会考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理科会考知识点
![高一理科会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3216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d.png)
高一理科会考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原子结构1.1 原子的组成及基本粒子1.2 原子的质量和电荷1.3 元素的概念和周期表2. 化学键和化合价2.1 化学键的类型2.2 共价键和离子键2.3 化合价和化合物3. 物质的性质3.1 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分类3.2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3.3 物质的分离和纯度的检验第二章: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特征1.1 反应物和生成物1.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1.3 反应的平衡条件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2.1 摩尔比和摩尔分数2.2 求解平衡常数2.3 影响平衡的因素3. 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方程 3.1 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3.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3 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第三章:酸碱中和反应1. 酸和碱的概念1.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1.2 酸碱指示剂2. 酸碱中和反应2.1 酸碱中和的化学方程式2.2 酸碱滴定分析2.3 pH值和pOH值3. 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的判定 3.1 酸性溶液的特征3.2 碱性溶液的特征3.3 中性溶液的特征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1.1 氧化还原的氧化数和电荷 1.2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计算 1.3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2. 电化学电池2.1 电化学电池的基本构造 2.2 电池中的半反应和电势 2.3 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 金属的氧化和腐蚀3.1 金属的氧化反应3.2 金属的腐蚀3.3 防腐蚀的方法第五章:能量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过程1.1 化学能和热能的转化1.2 化学反应的放热和吸热过程1.3 热化学方程式2. 化学反应的焓变和反应热2.1 焓变的定义和测定2.2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2.3 脱氧酶反应的焓变计算3. 化学反应速率和温度的关系3.1 阿伦尼乌斯方程3.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3 反应速率常数的测量总结:以上是高一理科会考的知识点概述,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将有助于学生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会考总结理科知识点
![会考总结理科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d02d96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a.png)
会考总结理科知识点一、物理1. 力学:质点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工作能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等。
2. 热学:热力学定律、热传递、热力学过程、理想气体等。
3. 光学:光的反射、折射、光的干涉、衍射及光的波粒二象性。
4. 电磁学:静电场、静磁场、电流、电磁感应、电磁振荡等。
5. 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共鸣和衍射现象。
6. 现代物理:相对论、光的波粒二象性、原子核结构等。
二、化学1. 基本概念: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及物质量的计算等。
2. 无机化学:周期表、元素、化合物、酸碱盐、氧化还原反应等。
3. 有机化学: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式、异构现象、反应类型及有机物的化学性质等。
4. 溶液:溶液的类型、溶解度、溶液的浓度及溶液的性质等。
5. 化学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等。
6. 化学热力学:热化学方程式、热力学基本定律、热力学过程等。
7. 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平衡条件及平衡位置的计算等。
三、生物1. 细胞生物学:细胞结构、细胞代谢、细胞分裂及细胞的生物学意义等。
2. 遗传学:基因的结构、遗传物质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及遗传变异等。
3.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的概念、进化证据、进化机制及进化的意义等。
4. 生态学: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及生态保护等。
5.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营养、生长、开花及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等。
6. 动物生理学:动物的内环境稳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运动生物学等。
7.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工程及生物信息学等。
四、数学1. 数学基础:数与代数、函数与方程式、不等式及绝对值等。
2. 解析几何:平面几何、空间几何、向量及向量的运算等。
3. 概率统计:概率的概念、排列组合、统计学基本概念及常见分布函数等。
4. 导数与微分:导数的概念、导数计算、微分的概念及微分的应用等。
5. 积分学:积分的概念、定积分、不定积分及积分的应用等。
人教版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a23f4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6.png)
人教版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1.1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所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营养、增殖和代谢。
1.2 物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物质的基本结构是由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化合物是由分子结合而成。
物质的功能包括营养、生长、运动、呼吸、排泄、感应和繁殖。
1.3 生物体内物质的转运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通过细胞膜进行转运的,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1.4 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通过配子的结合产生新个体,无性繁殖是指通过生物体自身的生殖细胞产生新个体。
第二章:物理2.1 运动的基本规律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和曲线运动。
2.2 力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停止运动、改变运动速度和改变运动方向。
2.3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表示,并通过受力分析推导出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
2.4 能量的转换能量可以转换成各种形式,包括机械能、热能、光能、电能等。
2.5 声的传播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介质传播。
声的传播包括空气中的声传播和固体中的声传播。
第三章:化学3.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相同原子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纯物质。
3.2 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组成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3.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包括钢、腐蚀、发酵等现象。
3.4 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的平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的状态。
3.5 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浓度变化率。
化学反应的速率受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第四章:地理4.1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球的表面特征包括大陆、海洋、陆地、海滨等。
4.2 地球和地球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轨道运动的运动。
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
![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b14f1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5.png)
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1. 数学1.1 代数•代数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多项式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因式分解、化简•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解方程、应用题•不等式:解不等式、应用题•函数与图像: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指数与对数:指数运算、对数运算、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复数:复数的定义、复数的运算、复数的表示、复数方程•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1.2 几何•几何运算:点、线、面的性质、图形的相似、图形的对称•平面几何:平面几何定理的应用、平面几何推理证明•空间几何:空间几何定理的应用、空间几何推理证明•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应用题•圆与圆锥曲线:圆的性质、圆锥曲线的定义、圆锥曲线方程•平面向量:向量的定义、向量的运算、点与向量的关系、平面向量的应用1.3 概率与统计•概率:事件的概率、随机事件的运算、事件的独立性、条件概率•统计:数据的收集、分类与整理、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2. 物理2.1 力学•运动学:质点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力学基本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平衡与平衡条件•力的作用:摩擦力、弹力、重力、弹簧力、浮力•动量与冲量: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万有引力: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应用•力学能:功、功率、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与势能2.2 光学•几何光学: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光的成像: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透镜成像•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2.3 物理实验•实验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的估测•实验内容:力学实验、光学实验、电学实验3. 化学3.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元素周期表、原子核的结构•分子结构:分子的组成、化学键、离子的结构•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溶液的性质3.2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表示、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离子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氧化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能量变化:热力学第一定律、焓变、熵与自由能3.3 化学实验•实验操作:实验器材的使用、化学试剂的处理、实验步骤的规划•实验内容:物质的分离、物质的鉴别、物质的检验总结本文总结了理科会考中的数学、物理和化学三个学科的重点知识点。
人教必修一理科会考知识归纳
![人教必修一理科会考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e83257c27d3240c8547ef15.png)
高二地理(理科)必修1会考复习提纲第一章:行星地球一、天体:1、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际物质都是天体。
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如图1图1二、太阳及太阳系:(一)太阳系1、组成:如图2。
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小行星带位于火与木之间。
2、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性体现在其结构特征与运动特征上。
水、金、地、火是类地行星(离太阳近,体积、质量都较小)——结构特征; 木、土是巨行星(体积、质量巨大);天王、海王是远日行星(距太阳远,体积、质量中等)。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共面性(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都很小)、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3、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各行星各行其道);③日地距离适中→地球温度适中(有介于0—100℃的温度)→有液态水存在; ④地球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也是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的原因。
(二)太阳:1、太阳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太阳大气的分层:从外到内依次为日冕层(厚度大,亮度小)、色球层(厚度较小,亮度较小)、光球层(厚度小,我们看到的太阳光都是从光球层发出的);3、各层的太阳活动: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周期是11年。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球直接提供光、热资源;②是地球上大气、水的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必需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在两极地区与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现象; ④与地震、水旱灾害等有关;三、地球运动:自转公转图2绕转轴心 地轴(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太阳(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是每年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周期 1个恒星日:自转360°(23小时56分4秒) 1个太阳日(24小时); 恒星日是真正周期,太阳日是日常所用周期 恒星年:公转360°,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一周,365日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速度角速度 除两极外,各地相等,15°/小时近日点速度最快,远日点最慢,平均角速度为1°/日,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高中理科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理科会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1b5c8e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4.png)
高中理科会考复习资料高中理科会考复习资料高中理科会考复习资料【一】1.磁感线的概念:在磁场中画出一系列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磁场方向一致。
2.磁感线的特点(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到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S极到N极(2)磁感线是闭合曲线(3)磁感线不相交(4)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1)条形磁铁(2)通电直导线a.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环绕的方向;五、磁感应强度1.定义: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直导线,所受的磁场力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通电导线处的磁感应强度。
2.定义式:3.单位:特斯拉(T),1T=1N/A.m4.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对应处磁场方向。
5.物理意义:磁感应强度是反映磁场本身力学性质的物理量,与检验通电直导线的电流强度的大小、导线的长短等因素无关。
6.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规定: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1m2面积上的磁感线条数跟那里的磁感应强度一致。
7.匀强磁场(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等的磁场叫匀强磁场(2)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是均匀且平行的一组直线。
六、磁通量1.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2.定义式:φ=BS(B与S垂直)φ=BScosθ(θ为B与S之间的夹角)3.单位:韦伯(Wb)4.物理意义:表示穿过磁场中某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5.B=φ/S,所以磁感应强度也叫磁通密度。
高中理科会考复习资料【二】一、力1. 力的矢量性(A)2. 重力(A)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3. 重心(A)4. 形变和弹力(A) 形变:物体的伸长、缩短、弯曲等等,总之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物理
![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a774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f8.png)
理科会考知识点总结物理一、力学1. 运动的基本规律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物体的状态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会发生改变,这是运动的基本规律。
2. 力的概念力是引起物体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在力学中有标准单位牛顿。
3. 力的性质力共有八种性质,分别是合力、分解力、共点力、力的平衡、力的合成、力矩、摩擦力和弹力。
4.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概念,它们分别是物体在空间位置的坐标、位置的变化量、位置变化率和速度的变化率。
5. 动力学在动力学中要学习牛顿三定律、惯性系、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合成等概念。
6. 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三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被运用到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动力学问题中,比如自由落体、平抛运动、竖直圆周运动、水平圆周运动等等。
7. 动量和能量动量和能量是物理学两个重要的物理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惯性度量,而能量则是物体由于位置、状态或形状变化引起的物理状态的变化。
8.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物体在碰撞中的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等问题在力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二、热学1. 分子动理论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和能量转化的规律的学科,分子动理论通过对物质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的研究,解释了物质的热现象。
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则包括卡诺定理和熵增定律。
3. 热力学过程热力学中有准静态过程和绝热过程,还有焓、内能、热容量等概念。
4. 热量传递热量是物质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5. 理想气体理想气体是指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的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焦耳定律都是热学中的重要内容。
6. 热力学循环在热学的学习中,我们还学会了热力学循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三、电磁学1. 静电场电荷是产生静电场的源,静电场包括了电场强度、电势等概念。
理科会考资料知识点总结
![理科会考资料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118f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7.png)
理科会考资料知识点总结一、物理1. 力学a.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若有净外力作用,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改变。
- 第二定律:当外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它所产生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即F=ma。
-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且这两个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b. 力的合成和分解- 合力: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力合成而成。
- 分解力: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量力,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原力和分解角度决定。
c. 动力学- 速度、加速度、位移、动量等概念的计算及应用。
d.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质点之间都有一个相互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方向等于连接两质点的直线方向。
- 重力和重力加速度:地球上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被称为地球上的重力;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引力所产生的加速度,被称为重力加速度。
e. 运动规律- 匀速圆周运动:圆周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圆周运动的频率等概念。
- 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力矩、力矩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概念。
2. 热学a. 热的传导- 导热: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 导热率:材料单位厚度内的传热能力。
b. 热的扩散-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扩大和长度变化。
- 热膨胀系数:材料受热温度变化一度时的热膨胀率。
c. 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 理想气体定律:压力、体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d. 热力学基本概念- 内能、热量、功等概念。
- 热力学过程: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绝热过程等。
3. 光学a. 光的直线传播- 光线:光在物体间传播时的直线路径。
- 反射定律:光线与反射表面之间的角度关系。
- 折射定律:光线在介质界面上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会考理科知识点总结化学
![会考理科知识点总结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71a4cf4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1.png)
会考理科知识点总结化学一、化学元素和周期表1. 化学元素的概念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原子构成。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核周围的电子排布和元素的电子结构。
2. 原子结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3. 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
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每个元素的周期号代表了其最外层电子的主量子数,而元素族代表了其最外层电子的数量。
4.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为主群、副主群和过渡金属区,以及稀有气体元素区。
主群元素的化合价往往是元素在周期表上的位置对应的数字;过渡金属区的元素的化合价则需要通过r 的计算确定;稀有气体元素的元素具有完全的电子外层结构。
5.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上的周期性规律主要有原子半径、电负性、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
这些性质和元素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二、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的协同作用,用来形成各种不同的化合物。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共价键和分子结构共价键是指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对共享。
根据原子之间电子对的共享数目,可以形成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而分子结构则是由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组成的,并且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对化学反应有一定影响。
3.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由于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了离子晶体。
4.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海形成的共价键。
金属晶体的结构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海构成的。
5. 分子间力和物质性质分子间力是指分子之间的各种作用力,如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力、氢键等。
这些力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和溶解度等。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⑴含义:封邦建国⑵对象:①同姓王族②异姓功臣③先代王族之后⑶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⑷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⑸作用:①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②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走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⑴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⑶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2、皇帝制度的创立3、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如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三、汉朝:刺史制度1、目的: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强化皇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表现: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四、隋唐:科举制1、特征: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2、作用:①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地主②扩大了官吏来源,使庶族地主知识分子也能通过科举参与政权③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在一起,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④把选人、用人权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⑤是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入仕途径实行开放,允许一定程度的竟争,从而更为公平、合理。
五、隋唐:三省六部制1、结构: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作用: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六、元代:行省制度(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作用:①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中央更为有效地控制地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②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③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七、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2、明成祖(永乐帝):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八、清朝军机处设置1、时间:雍正帝2、职权: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九、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1、在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2、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十、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在转型时期)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①割地(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④商定关税(可以看出列强此时侧重于向中国倾销商品,即以商品输出为主)2、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黄海海战: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①英雄人物:丁汝昌,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②失败原因:李鸿章的“避战保舰”政策,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③结果:日本获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马关条约》:①割地(台湾等)②赔款(2亿两)③开埠(沙重苏杭)④允许设厂(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口号:“扶清灭洋”③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围剿”——“招抚”——“联合列强绞杀”(目的:控制和利用义和团)2、八国联军侵华①直接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②过程:1900年大沽口登陆③《辛丑条约》:钱(4.5亿两)、禁(反帝)、(驻)兵、(使)馆(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五、抗日战争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开始全面侵华)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失陷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①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双方军事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④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意义: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保证了抗战的胜利(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5、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①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②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参加会战,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③徐州会战:期间,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6、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①措施: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等。
②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首府:延安)③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华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①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过程①兴起: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②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③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④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2、《天朝田亩制度》(1)内容:①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②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每户留足口粮,其余统归圣库③理想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2)评价:①革命性:突出反映农民要求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②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不切实际,没有真正实行过3、《资政新篇》(1)人物:洪仁玕(2)特点: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3)评价:①先进性:这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没有真正实行过4、在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是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二、辛亥革命1、中国同盟会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3、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5、历史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三、五四运动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3、中心:北京——上海4、结果: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5、意义: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⒈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②思想基础:马列主义的传播;③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⒉成立:中共“一大”①时间、地点:1921年7月,上海②内容: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⒊中共“二大”:①时间:1922年②内容: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4、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①使中国有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②中共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③中共成立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五、国民大革命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2、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四一二”反动政变(蒋介石),“七一五”反动政变(汪精卫)六、“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军队在江西南昌发动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立了。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正确道路的开端七、红军长征1、原因: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根本)2、开始:1934年10月3、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八、解放战争1、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4、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标志: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党统治的瓦解5、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①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②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