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外渗的处理护理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避开关节和皮肤松弛 部位,选择粗直、弹 性好的血管。
根据药物性质和浓度,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和血管。
尽量避免使用头皮和 四肢远端血管。
使用适当的注射工具
根据药物性质和注射量,选择合 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避免使用过短或过细的针头,以 减少药物外渗的风险。
使用留置针或中心静脉导管等长 期输液工具时,应定期更换。
药物外渗的分类
根据药液对组织的刺激性 和损伤程度,可分为非刺 激性药物外渗和刺激性药 物外渗。
药物外渗的原因
药物外渗的原因多种多样, 包括血管因素、药物因素、 操作因素等。
药物外渗的分类
非刺激性药物外渗
这类药物对组织无明显的刺激或 损伤作用,如葡萄糖溶液、盐水等。
刺激性药物外渗
这类药物对组织有明显的刺激和 损伤作用,如化疗药物、抗生素等。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热敷
适用于某些药物外渗后引起血液循环 障碍的情况,如化疗药物外渗后可采 用热敷。
抬高患肢
• 将患肢抬高,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和疼痛。
PART 04
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细心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疼痛等,以便及时发现 药物外渗的情况。
记录外渗情况
ONE
KEEP VIEW
药物外渗的处理护理 课件
目 录
• 药物外渗的基本知识 •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 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PART 01
药物外渗的基本知识
药物外渗的定义
01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避开关节和皮肤松弛 部位,选择粗直、弹 性好的血管。
根据药物性质和浓度,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和血管。
尽量避免使用头皮和 四肢远端血管。
使用适当的注射工具
根据药物性质和注射量,选择合 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避免使用过短或过细的针头,以 减少药物外渗的风险。
使用留置针或中心静脉导管等长 期输液工具时,应定期更换。
药物外渗的分类
根据药液对组织的刺激性 和损伤程度,可分为非刺 激性药物外渗和刺激性药 物外渗。
药物外渗的原因
药物外渗的原因多种多样, 包括血管因素、药物因素、 操作因素等。
药物外渗的分类
非刺激性药物外渗
这类药物对组织无明显的刺激或 损伤作用,如葡萄糖溶液、盐水等。
刺激性药物外渗
这类药物对组织有明显的刺激和 损伤作用,如化疗药物、抗生素等。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热敷
适用于某些药物外渗后引起血液循环 障碍的情况,如化疗药物外渗后可采 用热敷。
抬高患肢
• 将患肢抬高,以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和疼痛。
PART 04
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细心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疼痛等,以便及时发现 药物外渗的情况。
记录外渗情况
ONE
KEEP VIEW
药物外渗的处理护理 课件
目 录
• 药物外渗的基本知识 •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 药物外渗的护理措施 •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PART 01
药物外渗的基本知识
药物外渗的定义
01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幻灯片PPT课件
3
常见的渗漏原因 1.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 包括药物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2.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 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 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 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 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11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 一、常规处理 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 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 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12
3.药物湿敷 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 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 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 引起的炎性反应。 4.理疗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 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6
2.避免机械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 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 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 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 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 淤血。
常见的渗漏原因 1.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 包括药物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2.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 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 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 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 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11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 一、常规处理 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 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 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12
3.药物湿敷 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 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 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 引起的炎性反应。 4.理疗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 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6
2.避免机械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 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 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 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 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 淤血。
药物外渗如何处理PPT课件
1. 一旦发生,立即停止药物推注或输注,保留注射针头;回抽 残留的药物,回抽的血及液体量以 3~5 mL 为宜;在渗漏部位 皮下环形注射相应的解毒剂再拔针 ; 2. 抬高患肢 24~48 h,避免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 部组织肿胀; 3. 根据所用的化疗药物进行热敷或冷敷或 50% MgSO4 湿敷; 4. 疼痛剧烈者可用 2% 利多卡因 100 mg 或 2% 普鲁卡因 2 mL + 地塞米松 5 mg 局部封闭; 5. 功能锻练: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外展、 内旋运动,避免出现关节强直、肌肉萎缩等严重后果; 6. 密切观察,外渗损伤溃疡一般 3~10 d 发生,观察时间不得 少于 10 d。 局部外敷的选用
药物渗出(药物外渗)临床判 断
冷敷& 热敷
药物性质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
1. 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 95% 的酒 精持续湿敷,50% 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 扩散吸收。 2. 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 敷,须在 6 h 内进行,24 h 后热敷。但血管收缩药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 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3. 对于高渗液渗漏:首先是采取用利多卡因 2 mL 加地塞米松 5 mg 加生 理盐 7 mL 进行局部封闭,每天 1 次,共 3 ~ 5 天。用山莨菪碱针剂外 敷,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每天 3 ~ 4 次。
提醒:冰敷、热敷后,局部用 50% 硫酸镁湿敷或喜疗妥外涂及 微波治疗,也可局部黏贴水胶体敷料。 对外渗部位应持续观察,按药物外渗护理单内容及时做好记录。 如果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请外科或伤口小组会诊, 做清创处理。 外渗原因多 预防在先不可忘
三甲医院《药物外渗的处理》课件
2 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 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 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75%酒精持续湿敷,红 肿也会很快消失。
药物外渗的护理对策
大范围外渗
•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 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 酸镁或7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 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 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 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 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
• 山莨菪碱湿敷;粘贴超
• 簿氺胶体敷料
输液外渗的处理
• 血管收缩药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
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 明5mg局部封闭。
• 钙剂 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
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钙剂
4 50%硫酸镁溶液热敷,镁离子可直接舒 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经节冲动 传递障碍,从而使血管扩张。
5 TDP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 渗液、活血化瘀等作用,达到消炎去肿的 目的。
出现水泡
液体外渗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组织水肿逐渐加重
水疱小且疱皮未破
水疱不需穿刺,直接粘贴超簿水胶体敷料, 直至水疱完全吸收
继发感染
清创去除坏死组织 藻酸盐Ag、亲水纤维Ag、纳米晶体Ag敷料
等 根据感染程度决定外敷密闭式或开放式敷
料 换药间隔3-7天
当骨骼、肌腱外露,水凝胶簿层涂抹,渗液多内 层敷料使用藻酸盐、亲水纤维覆盖或填充,外层 敷料用水胶体或泡沫敷料,换药间隔5-7天,直至 骨膜、肌腱等被肉芽组织包裹
药物外渗的护理对策
大范围外渗
•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 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 酸镁或7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 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 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 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 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
• 山莨菪碱湿敷;粘贴超
• 簿氺胶体敷料
输液外渗的处理
• 血管收缩药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
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 明5mg局部封闭。
• 钙剂 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
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钙剂
4 50%硫酸镁溶液热敷,镁离子可直接舒 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经节冲动 传递障碍,从而使血管扩张。
5 TDP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 渗液、活血化瘀等作用,达到消炎去肿的 目的。
出现水泡
液体外渗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组织水肿逐渐加重
水疱小且疱皮未破
水疱不需穿刺,直接粘贴超簿水胶体敷料, 直至水疱完全吸收
继发感染
清创去除坏死组织 藻酸盐Ag、亲水纤维Ag、纳米晶体Ag敷料
等 根据感染程度决定外敷密闭式或开放式敷
料 换药间隔3-7天
当骨骼、肌腱外露,水凝胶簿层涂抹,渗液多内 层敷料使用藻酸盐、亲水纤维覆盖或填充,外层 敷料用水胶体或泡沫敷料,换药间隔5-7天,直至 骨膜、肌腱等被肉芽组织包裹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课件
处理方法
对于浅静脉血栓,可采用抬高患肢、压迫包扎的方法,防止血栓扩散。对于深静 脉血栓,需进行抗凝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 生。
05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 化疗药物外渗概述: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 在输注过程中漏出或渗入皮下组织,可能导致局 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的分类
根据外渗药液的性质,可分为非腐蚀 性药液外渗和腐蚀性药液外渗。
非腐蚀性药液外渗包括一般药液外渗 和血液制品外渗;腐蚀性药液外渗包 括高渗性药液外渗和化学腐蚀性药液 外渗。
药物外渗的原因
01
02
03
血管因素
患者血管条件差,如血管 硬化、血管脆弱等,容易 导致输液过程中发生药物 外渗。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渗透压高、刺 激性强,容易对血管造成 损伤,导致药物外渗。
技术因素
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操 作不当,如针头位置固定 不当、注射压力过大等, 也可能导致药物外渗。
02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注射工具
一次性注射器
选择质量可靠的一次性注射器, 避免重复使用,以降低感染和外 渗的风险。
注射针头
根据药物性质和注射部位,选择 合适规格和类型的针头,确保针 头与注射器连接紧密。
正确的注射技巧
注射前准备
确保注射部位清洁干燥, 无皮肤破损、炎症等异常 情况。
注射方法
采用正确的注射方法,如 深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等,避免在血管丰富或神 经敏感区域注射。
注射速度
控制注射速度,避免过快 导致药物外渗。
对于严重药物外渗 导致组织坏死的病 人,应及时就医进 行手术治疗。
04
药物外渗的并发症及处理
对于浅静脉血栓,可采用抬高患肢、压迫包扎的方法,防止血栓扩散。对于深静 脉血栓,需进行抗凝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 生。
05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 化疗药物外渗概述: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 在输注过程中漏出或渗入皮下组织,可能导致局 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的分类
根据外渗药液的性质,可分为非腐蚀 性药液外渗和腐蚀性药液外渗。
非腐蚀性药液外渗包括一般药液外渗 和血液制品外渗;腐蚀性药液外渗包 括高渗性药液外渗和化学腐蚀性药液 外渗。
药物外渗的原因
01
02
03
血管因素
患者血管条件差,如血管 硬化、血管脆弱等,容易 导致输液过程中发生药物 外渗。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渗透压高、刺 激性强,容易对血管造成 损伤,导致药物外渗。
技术因素
医护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操 作不当,如针头位置固定 不当、注射压力过大等, 也可能导致药物外渗。
02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注射工具
一次性注射器
选择质量可靠的一次性注射器, 避免重复使用,以降低感染和外 渗的风险。
注射针头
根据药物性质和注射部位,选择 合适规格和类型的针头,确保针 头与注射器连接紧密。
正确的注射技巧
注射前准备
确保注射部位清洁干燥, 无皮肤破损、炎症等异常 情况。
注射方法
采用正确的注射方法,如 深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等,避免在血管丰富或神 经敏感区域注射。
注射速度
控制注射速度,避免过快 导致药物外渗。
对于严重药物外渗 导致组织坏死的病 人,应及时就医进 行手术治疗。
04
药物外渗的并发症及处理
药物外渗预防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危害
01
02
03
局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 红肿、疼痛、炎症等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
全身影响
某些药物外渗后,可引起 全身性不良反应,如过敏 反应、中毒症状等。
治疗延误
药物外渗可能导致治疗延 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和康复。
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
血管因素
血管弹性差、血管硬化、血管 痉挛等血管病变,可增加药物
案例三:静脉留置针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静脉留置针外渗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 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VS
详细描述
静脉留置针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固定不牢 、患者活动过度、血管条件差等。预防措 施包括加强固定、合理选择血管和穿刺技 术、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处理方法包括 拔除留置针、抬高患肢、冷敷或热敷等, 若出现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应及时就医 。
外渗的风险。
药物因素
药物的渗透压、酸碱度、浓度 等理化性质,以及药物的输注 速度和温度,都可能影响药物 外渗的发生。
技术因素
输液操作技术不熟练、穿刺技 术不佳、固定不牢固等,也可 能导致药物外渗。
患者因素
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活动 程度以及配合度等个体差异, 也可能影响药物外渗的发生。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
03
立即停止注射
01
立即停止给药,并保留针头,避 免拔出,以防止药物进一步外渗 。
02
通知医生,评估外渗程度,确定 后续处理措施。
评估外渗程度
轻度外渗
外渗面积小,皮肤颜色正 常或略红,温度正常,疼 痛轻微。
中度外渗
外渗面积较大,皮肤红肿 明显,温度略高,疼痛较 重。
药物外渗 ppt课件
ppt课件
8
药物因素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 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 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 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引起严重 的后果。
ppt课件
9
疾病因素
(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由于癌症患者反 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 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 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
(3)液体静压增加。
(4)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 的聚集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 而发生组织水肿。
Hale Waihona Puke ppt课件16药物外渗的分类
化 疗 药 物 外 渗
非
化
疗
+
药 物
外
渗
ppt课件
17
化疗药物
1、发疱性:
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蒽环类、植物碱类等
低渗 Hypotonic
ppt课件
等渗 Isotonic
22
高渗 Hypertonic
常见药物的渗透压
•
ppt课件
23
化疗药物外渗分类
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后对组织的损伤程度,可将化疗 药物分为三类(见表3):
1、发泡剂:指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腐烂的药物;
2、刺激剂:仅引起渗漏部位发生炎症或疼痛,而不 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腐烂的药物;
(2)婴幼儿 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 短、不直,且家长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增加了 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 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
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PPT课件
高渗性药物外渗可能导致皮肤组织脱水、皮下脂肪硬化。处理时应立即停止输液,用生理盐水或2%利 多卡因进行局部封闭,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案例三:血管收缩剂外渗的应急处理
总结词
冷敷、药物治疗
详细描述
血管收缩剂外渗可能导致皮肤苍白、硬结、疼痛。处理时应立即停止输液,用冰袋冷敷 或用酚妥拉明局部封闭,以减轻疼痛和肿胀。药物治疗可选用抗过敏药物和抗炎药物。
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分类 • 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 •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引言
01
药物外渗的定义
药物外渗是指药物在输注过程中,由 于各种原因造成药液渗漏到皮下组织 或血管外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组织肿 胀、疼痛、炎症反应甚至坏死。
02
强调药物外渗的危害性,提高医 护人员对药物外渗的重视程度, 增强安全意识。
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和血管
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药物的性质以及输液时间的长短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输液 工具,如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等。
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免在有损伤、炎症、硬化的 血管上穿刺。
规范输液操作流程
药物外渗的原因包括:注射针头移位 、血管弹性差、药物浓度过高、输注 速度过快等。
药物外渗的危害
01
02
03
局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 肿胀、疼痛、炎症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局部组织坏 死。
血管损伤
药物外渗可引起血管痉挛、 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增加血栓形成 的风险。
全身反应
部分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全 身反应,如过敏反应、中 毒症状等。
药物的浓度过高、渗透压 过高、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等。
案例三:血管收缩剂外渗的应急处理
总结词
冷敷、药物治疗
详细描述
血管收缩剂外渗可能导致皮肤苍白、硬结、疼痛。处理时应立即停止输液,用冰袋冷敷 或用酚妥拉明局部封闭,以减轻疼痛和肿胀。药物治疗可选用抗过敏药物和抗炎药物。
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分类 • 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 •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引言
01
药物外渗的定义
药物外渗是指药物在输注过程中,由 于各种原因造成药液渗漏到皮下组织 或血管外周围组织,引起局部组织肿 胀、疼痛、炎症反应甚至坏死。
02
强调药物外渗的危害性,提高医 护人员对药物外渗的重视程度, 增强安全意识。
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和血管
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药物的性质以及输液时间的长短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输液 工具,如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等。
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免在有损伤、炎症、硬化的 血管上穿刺。
规范输液操作流程
药物外渗的原因包括:注射针头移位 、血管弹性差、药物浓度过高、输注 速度过快等。
药物外渗的危害
01
02
03
局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 肿胀、疼痛、炎症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局部组织坏 死。
血管损伤
药物外渗可引起血管痉挛、 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增加血栓形成 的风险。
全身反应
部分药物外渗后可引起全 身反应,如过敏反应、中 毒症状等。
药物的浓度过高、渗透压 过高、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皮肤受损的可能
潜在并发症:皮肤坏死
评估项目
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
物的量、性质、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 性质。
评估结果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属高渗药物,渗
出液4ml; 外渗的程度:注射部位疼痛,右手正中静脉周围 肿胀,呈灰白色,范围5x10cm,属Ⅰ期局部软组 织炎性反应期。
护理措施
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注射,保留针头,回抽血
及液体,量约3~5ml; 拔针头,免局部按压; 抬高患肢; 予50%硫酸镁外敷; 密切观察局部情况; 患者住院期间,做好解释工作,关心、安慰病人; 每班记录,以便观察外渗部位; 指导患者使用硫酸美外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药物外渗流程图一
发现药物外渗 立即停止注射 保留针头,用10ml注射器回抽 拔针头,免局部按压 50%硫酸镁湿4层纱布,覆盖患处,上盖一层薄膜 抬高患肢,做好心理护理 密切观察局部情况 登记外渗部,留家属电话号码,追踪观察 注射前要回抽,勿用手按压针头 固定留针,用胶布固定好 提高穿刺技术,选择粗直的血管 防止药物外渗
药物外渗的原因、 预防及处理
胆道外科 叶海霞
案例
过程:2013年12月9日,患者杨学郁、男性、
69岁,行CT检查,检查过程中注射竞安麻药 约4ml后,出现药物外渗,患者注诉右手注射 部位疼痛,右手正中静脉周围肿胀,呈灰白 色,范围5x10cm。 处理:立即停止注射,拔针。 评价:CT检查安返病房,渗出部位,皮肤出 现瘀斑、疼痛、肿胀、水泡、溃疡,手活动 良好。
效果评价
作处理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皮肤无水
泡、无溃疡,手活动良好; 2013年12月12日,患者皮肤出现瘀斑、无疼 痛、无水泡、无溃疡,手活动好。
附:药物外渗应急预案
1、应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输注,并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2、护士应及时了解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输注的方法,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穿 刺 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3、护理人员准确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如损失量超过原药液量的10%,再重新输 注 时应遵医嘱不足损失量。 4、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遵医嘱作皮下封闭。 5、护士应每天严密观察患者皮肤药物外渗出的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弹性、 疼痛的程度等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6、局部选用50%硫酸镁湿敷:纱布浸硫酸镁溶液,以不滴液为宜;湿傅面积应超 过 外渗部位外围2-3cm,湿敷时间应保持24h以上。 7、外敷时,注意保持患者衣物、床单的清洁、干燥。 8、患者自甘外渗部位有烧灼感时,遵医嘱用冷敷。禁止使用任何方式的热敷。 9、因药物外渗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及时给于清创、换药处理。 10、抬高患肢,减轻因药液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下肢药液外渗时,应让患者卧床 休息,床尾抬高15°。上肢药液外渗,可用绷带悬吊上肢,尽量减轻肢体负担。 11、外渗部位未全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 12、护士在整个化疗药外渗处理过程中,要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 者的恐惧、不安情绪,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药物外渗流程图二
立即停止应用化疗药物→了解化疗药物的性
质→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皮下封闭→记录 过程→严密观察患者皮肤→局部用50%硫酸 镁湿敷→禁用热敷→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 生→抬高患肢→做好心理护理。
潜在并发症:皮肤坏死
评估项目
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
物的量、性质、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 性质。
评估结果
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属高渗药物,渗
出液4ml; 外渗的程度:注射部位疼痛,右手正中静脉周围 肿胀,呈灰白色,范围5x10cm,属Ⅰ期局部软组 织炎性反应期。
护理措施
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注射,保留针头,回抽血
及液体,量约3~5ml; 拔针头,免局部按压; 抬高患肢; 予50%硫酸镁外敷; 密切观察局部情况; 患者住院期间,做好解释工作,关心、安慰病人; 每班记录,以便观察外渗部位; 指导患者使用硫酸美外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药物外渗流程图一
发现药物外渗 立即停止注射 保留针头,用10ml注射器回抽 拔针头,免局部按压 50%硫酸镁湿4层纱布,覆盖患处,上盖一层薄膜 抬高患肢,做好心理护理 密切观察局部情况 登记外渗部,留家属电话号码,追踪观察 注射前要回抽,勿用手按压针头 固定留针,用胶布固定好 提高穿刺技术,选择粗直的血管 防止药物外渗
药物外渗的原因、 预防及处理
胆道外科 叶海霞
案例
过程:2013年12月9日,患者杨学郁、男性、
69岁,行CT检查,检查过程中注射竞安麻药 约4ml后,出现药物外渗,患者注诉右手注射 部位疼痛,右手正中静脉周围肿胀,呈灰白 色,范围5x10cm。 处理:立即停止注射,拔针。 评价:CT检查安返病房,渗出部位,皮肤出 现瘀斑、疼痛、肿胀、水泡、溃疡,手活动 良好。
效果评价
作处理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皮肤无水
泡、无溃疡,手活动良好; 2013年12月12日,患者皮肤出现瘀斑、无疼 痛、无水泡、无溃疡,手活动好。
附:药物外渗应急预案
1、应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输注,并报告医生和护士长。 2、护士应及时了解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输注的方法,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穿 刺 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3、护理人员准确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如损失量超过原药液量的10%,再重新输 注 时应遵医嘱不足损失量。 4、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遵医嘱作皮下封闭。 5、护士应每天严密观察患者皮肤药物外渗出的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弹性、 疼痛的程度等情况,做好护理记录。 6、局部选用50%硫酸镁湿敷:纱布浸硫酸镁溶液,以不滴液为宜;湿傅面积应超 过 外渗部位外围2-3cm,湿敷时间应保持24h以上。 7、外敷时,注意保持患者衣物、床单的清洁、干燥。 8、患者自甘外渗部位有烧灼感时,遵医嘱用冷敷。禁止使用任何方式的热敷。 9、因药物外渗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及时给于清创、换药处理。 10、抬高患肢,减轻因药液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下肢药液外渗时,应让患者卧床 休息,床尾抬高15°。上肢药液外渗,可用绷带悬吊上肢,尽量减轻肢体负担。 11、外渗部位未全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 12、护士在整个化疗药外渗处理过程中,要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 者的恐惧、不安情绪,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药物外渗流程图二
立即停止应用化疗药物→了解化疗药物的性
质→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皮下封闭→记录 过程→严密观察患者皮肤→局部用50%硫酸 镁湿敷→禁用热敷→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 生→抬高患肢→做好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