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数学下册《动手做》教案和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动手做》一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动手做》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做,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2.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符号。

3.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数的基本概念:数的读法、数的比较、数的组织。

2.数的运算符号:加法、减法。

3.动手做数学:以手工制作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如折纸、剪纸等。

教学准备材料:1.卡纸纸张、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2.数学教材。

3.数学游戏、教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出示一些动手制作好的数学作品,让学生猜猜这些数学作品是如何制作的。

二、呈现(20分钟)1.介绍数的基本概念:数的读法、数的比较、数的组织等,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呈现给学生。

2.引导学生通过手动比较物体的多少、数颜色的获得数的大小关系的概念。

三、实践(30分钟)1.提供一些手工制作的材料和指示,让学生用这些材料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数学作品,如用彩纸制作数字卡片,用卡纸制作数轴等。

2.指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动手解决涉及数学概念的问题,如用纸折一些几何图形、剪一些特定形状的纸等。

四、巩固(20分钟)1.提供一些数学游戏和教具,让学生通过动手进行数学游戏,巩固所学的数学概念和运算符号的运用。

2.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数学游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五、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学生们通过动手做数学的方式,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符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鼓励学生将动手做数学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加强对数学的实践。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创造更多的数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展览,让学生学习和欣赏其他同学制作的数学作品,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采用动手做数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符号的运用,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使用比较法解决问题;2.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了解比较法的应用范围;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比较法是什么;2.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数学是一门美妙的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生活中解决很多问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比较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二)、讲授(25分钟)1.比较法是什么?比较法,就是把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在不同方面找出它们的优劣之处,从而确定优胜劣汰,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蛋糕的口感和味道,来判断哪个更好吃;或者通过比较两条鱼的大小和重量,来判断哪条更肥美。

2.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找出需要比较的事物;•第二步:列出比较的标准,比如大小、长度、质量等;•第三步:根据比较标准进行比较,找出优劣之处。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提供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尝试用比较法解决。

例如:比较两辆车的速度,找出哪个更快;比较两个水果的口感,找出哪个更甜。

(三)、练习(1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法,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进行比较。

例如:老师出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轻重等;再比如老师出示两把不同的剪刀,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四)、巩固(10分钟)老师出示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水果和蔬菜,让学生把它们进行分类,并根据比较法,找出它们之间的优劣和特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记录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比较法来解决它们的问题,然后写下来,明天可以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比较法的知识和相关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比较法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

一年数学下册《动手做》(二)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年数学下册《动手做》(二)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年数学下册《动手做》(二)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会用七巧板拼图。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拼图。

教学准备:师生各准备七巧板一副教学过程一、认一认,分一分。

1、激趣引入师:小朋友喜不喜欢拼图玩具?师:老师这个玩具拼图也许你会喜欢的。

观察这两个图案像什么?师出示七巧板拼好的图案2、初步感知七巧板的结构师问:你知道为什么叫“七巧板”吗?3、介绍七巧板。

4、认一认。

师:你认识“七巧板”中的这些图形吗?说一说。

(学生发言)5、分一分、比一比。

师:那这个“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呢?(1)学生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一副七巧板由三种图形组成的,它是由1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1号和2号图形,4号和6号图形完全一样。

)二、拼一拼,说一说。

1、拼基本图形,按要求拼:(1)拼一个正方形,说一说你用了哪些图形,各有几个?(2)拼出三角形,说说你用了哪些图形,各有几个?(3)还能拼出哪些图形。

2、模仿拼图:拼P41练一练1。

学生观察说说拼出的图形像什么?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快速拼出来,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用到了什么图形.3、故事拼图。

利用“七巧板”拼一幅故事图案,并且讲述用什么图形,各有几个?讲述了什么故事。

4、创意拼图。

发挥想象,拼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可以独立拼,也可以与人合作。

三、全课总结,回馈新课。

1、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玩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2、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收起来。

教学反思: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每个环节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充分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中不再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严格的课堂规矩,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

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操作、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年下册数学《动手做(三)》教学反思

一年下册数学《动手做(三)》教学反思

一年下册数学《动手做(三)》教学反思
一年下册数学《动手做(三)》教学反思
一年下册数学《动手做(三)》教学反思
“有趣的七巧板”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教材第44页的教学内容。

该节课的重点是学会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组各种图形,发展学生的创新、想象、动手操作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本节的追求。

为此,本节课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本节课,我努力营造一个生动、主动、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交流的机会以及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引导他们在活动中,饶有趣味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意识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让他们在动手中培养发散思维,初步形成创新意识,为自己班级设计班标这个实践流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本次多次设计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精神,让学生共同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集体的力量。

【动手做(三)教学反思3篇】动手做(三)教学反思3篇。

一年级数学《动手做》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动手做》教学反思

【课题:动手做一】◎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一折。

在动手中,让学生动手折出多种不同对折的方式,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2、学生在动手中,有的学生只是一味的动手而不会思考数学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显得很关键,在教学中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具有数学味的探究学习。

◎作业批改:在动手折的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动手中,学生们能认真的完成。

【课题:动手做二】◎教学反思:1、学生对七巧板的了解并不全面,他们在数图形个数的时候,把七块板所拼成的大正方形也算成一个图形,而没有很认真的理解题意。

因此可以检测出在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还不是很全面,在这部分教学中还有遗漏,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说明。

2、在学生动手拼各种图形中,教师的训练还不够。

我没有充足的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实际操作中学生并不是很轻松的拼出书中的各个图案。

因此在今后的练习中应该加强这项训练,多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3、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引导方面,我能进行比较好的可课外延伸。

能让学生了解此图形的基本特点,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作业批改:学生喜欢用七巧板拼各种图案,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去拼各种图案,并能根据自己拼的图案说出自己的想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跟踪记录:让动手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学会观察,让他们先认真观察图案特点后再去摆一摆,在动手中多给他们帮助和指导。

【课题:动手做三】◎教学反思:1、在欣赏中,使学生体验到用这些图形,有规律的排列能拼成很多美丽的图案。

让学生懂得欣赏美丽,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在练一练的涂色中,学生们在课后去涂色的时候,主动性不是很高。

我发现,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绘制的难点,有的学生不能认真的观察,所以在涂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3、在教学中,容量不是很高,教学的效率也不是很高。

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空间,多一些练习会更好,因此在练习量上我应该更好的设计和改进。

《动手做》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7篇)

《动手做》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7篇)

《动手做》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7篇)《动手做》一年级篇1教学内容课本42、43页内容教学目标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2.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3.初步培养动手操作、观察、想像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课前准备教师、学生每人准备8张不同形状的彩色纸。

教师准备3幅简笔画,彩色纸若干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展示作品,发挥想像,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老师自己画了几幅画,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

教师逐一展示三幅图画,请同学们充分说一说。

2.教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

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他们像什么。

展示学生的折纸作品,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3.教师:同学们的手可真巧啊。

今天就来上一节《动手做》(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也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看看哪些同学在这节课上能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

</PGN0128.TXT/PGN>二、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1.请学生拿出1号图形(等边三角形)。

教师: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试一试。

(学生试折。

)教师:你是怎样折的呢?(请学生陈述。

)教师:这两部分一样大吗?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请一些同学展示操作过程。

)2.接下来拿出2号图形。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呢?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展示、汇报。

)3.教师: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把1号、2号图形分成一样的两个部分的?(师板:1折,2剪,3比。

)4.教师:请拿出你的3号、4号图形,说出是什么图形?能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看谁的方法多?请同学们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们学过的那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学生拿出1号图形(等边三角形)。

一年级数学《动手做》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动手做》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动手做》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动手做》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辨认图形,说出名称
2、说一说上面图形的.特点
二、新授
1、出示钉子板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出你学过的图形
3、学生小组活动
4、试一试,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边,你能围出来吗?
5、小组活动:
三、巩固: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2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摆3个呢?
2、用10跟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拼组图形
课后回顾:。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北师大版
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还存在困难,这说明对图形特征的认识还需要加强。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可以通过更多实际操作和比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七巧板拼图操作都进行得很顺利。我发现他们在合作中能够相互学习、交流,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还是对七巧板的组合方式感到困惑,需要我在旁边给予指导。
(1)通过实物展示、动态演示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特征;
(2)提供拼图步骤图或示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七巧板拼图的技巧;
(3)设置小组讨论、分享环节,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思考过程。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还不够清晰,今后教学中要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对图形特征的教学需要更具体、形象,可以通过更多实物模型和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2.发展逻辑思维:在拼图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动手操作七巧板,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细致观察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4.培养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识: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七巧板拼出独特图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5.强化团队协作:小组合作完成拼图任务,提高学生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图形的特征和识别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模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动手做》(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动手做》(二)
课堂小练:
1.七巧板是由( )种图形组成的,其中有( )个三角形,( )号和( )号完全相同,
( )号和( )号完全相同。
2.③号是( )形,⑤号是( )形。
任务二:拼图比赛。
1.用七巧板拼平面图形。(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三角形)
2.拼有趣的图形。
小组合作拼摆作品,本组所拼摆作品的名称,分别用了七巧板的哪几个图形?为什么想拼这个图案?
【当堂检测】
1.用七巧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2.填一填。(3、4号完成,1、2号检查)
(1)七巧板共由( )种图形组成。其中有( )个正方形,( )个三角形。
(2)七巧板中的两个大三角形能够拼出一个( )或( )。
【拓展延伸】
小熊写门牌号。
【盘点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设计
动手做(二)
1.七巧板的认识。
自主调整/设计意图
【课前练算】
1.口算。
2.新课导入。
(1)课件依次展示由七巧板拼出的动物图案:美丽的热带鱼、勤劳的大公鸡、漂亮的天鹅、可爱的鸭子以及小山羊。
(2)猜一猜这些小动物都是由什么拼成的?(课件演示动物图案小山羊的拼成过程。)
这些小动物都是由这样一套七巧板拼成的。(出示七巧板)
【探究新知】
课题
动手做(二)
所属单元
第四单元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欣赏设计图案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难点: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资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动手做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动手做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动手做〖教学目标〗1.通过用七巧板拼、摆图形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形象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前面认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结合认识、了解、拼、摆我国古代的一种数学图形游戏――七巧板,来巩固认知几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并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新图形。

学生学习图形的基础是他们的经验和活动,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获得的。

因此,在认识几种平面图形以后,安排一系列的动手做活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机会。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发展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一副七巧板,七种不同颜色的图形标有七个不同的序号,拼成学生熟悉的一个大正方形,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图形种类的辨别和表述,而且向学生展示了图形拼组的一种整体意识和整体美感。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七巧板和组成七巧板的每一个图形都比较熟悉,可以把说一说中图形的辨认、大小的比较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完全放手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的发现绝不仅仅是教材所呈现的这3个问题。

对于平行四边形,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或有所感知,只要能直观辨别,知道它的形状和名称即可,不必深入了解它的特点。

拼一拼是引导学生用七巧板中的图形拼出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说出是用哪几个图形拼成的。

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重点可以放在拼组正方形和三角形方法的多样性上来进行教学,为后面拼组复杂的图形作准备。

练一练是在前面基础上引导学生经历模仿拼摆、想像拼摆的过程,体验思考探索、合作交流、收获成功所带来的心灵的喜悦,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1题呈现6个熟悉的生活形象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模仿拼摆,相对来说前三个图形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自行调整设计教学。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教案、教学设计
5.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你是一位图形设计师,你会如何运用所学的图形知识,为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个美丽的花园?”此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作业要求:
1.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保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家长需协助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采用故事情境法,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图形王国’做客。在图形王国里,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都住在自己的漂亮房子里。它们要举办一个‘谁的房子最漂亮’的比赛,可是图形们不知道怎么装饰自己的房子。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好吗?”
4.能够运用所学的图形知识,创作有趣的拼贴画和手工作品,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动手做》的教学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简单的图形特征,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能够识别并描述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基本的数学工具,如直尺、圆规、量角器等,进行简单的测量和绘制。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判断题:判断生活中的物品是由哪种图形组成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手做》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手做》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手做》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多”、“少”、“等于”等概念2.学会使用积木、珠子等玩具完成简单的计数、分类活动3.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理解“多”、“少”、“等于”等概念2.能够使用积木、珠子等玩具完成简单的计数、分类活动,加深对数学的感悟和理解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游戏中的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步骤第一步:让学生体验“多”和“少”1.准备一些玩具、水果等,让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数量不同,让学生感受“多”和“少”的概念。

2.老师使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学生说出某组物品的数量,比如“这组是多还是少?有多少个?”3.继续进行多组比较,让学生逐渐理解“多”和“少”的概念。

老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图片或者手势等,让学生在一个场景中理解“多”和“少”的区别。

第二步:玩转积木计数1.给每个学生发一定数量的积木,让学生将积木合理地分成若干堆。

2.提醒学生注意每一堆积木的数量,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如“这一堆有12个,这一堆有8个,这一堆有5个”。

3.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如“这些积木一共有多少个?哪一堆的数量最多?哪一堆的数量最少?”4.鼓励学生将积木按照颜色、形状等规则进行排序,加深对分类和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步:珠子比大小1.准备一些大小、颜色不同的珠子,让学生将其从小到大排序。

2.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珠子的大小差异,理解“大小”的概念。

第四步:多种材料拼图1.给学生一些不同的材料,如积木、磁贴、图形拼图等,让学生自由拼图。

2.引导学生将不同的材料进行比较、分类、分组,加深对性质和数量的理解。

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多”、“少”、“等于”等概念?2.学生使用积木、珠子等玩具完成简单的计数、分类活动是否正确操作?学生的思维是否能够理清楚分类、排序、分组等数学概念?3.学生是否能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时利用数学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了学生的体验和思维转化。

小学数学《动手做》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动手做》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动手做》教学反思这节课是继续认识平面图形,课中的重难点就是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和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抽象思维发展还不够,所以就必须以具体、可感的,熟悉的形象先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在去抽象出图形,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经过这节课的探索和研究,我对数学课堂有些这样的感悟。

1.树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是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而应该是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的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学习经验。

本节课在设计的时候就是以“做数学”为基点,让学生动手用不同的材料来创造三角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课中有位孩子还想出做成长方形的小旗,这时候就充分利用这样的错误,让学生想想怎样创造出三角形的小红旗,既是对错误的一个纠正利用,也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来推进学习过程,创造性的接纳始料未及的成分,让学生正真成了学习的主人。

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个考验。

2. 评价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愿望以及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决定了他们今后数学学习的态度、热情等。

因此,我在教学评价中一个是更多关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另一个就是注重他们在情感上一个更高层次的体验,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时候,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这样的特性,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同时告诉学生这样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知道“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人类的聪明才智,教育学生从现在起要努力学习知识,为以后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时候的数学教学就已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品德教育层次,体现了学科之间互通的特性,也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数学中感受到快乐。

同时还注意让学生来评价,让他们去倾听别人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动手做》教学反思优选篇

《动手做》教学反思优选篇

《动手做(一)》教学反思优选篇《动手做(一)》教学反思 1动手做(一)这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的第二节课,学生在第一节已经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本节课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它无论从内容的选材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给人全新的体验。

针对新教材,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标准》的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学生喜爱的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引入部分我首先让孩子们欣赏几幅漂亮的折纸作品,问孩子们喜欢折纸么?今天我们就到纸工乐园去玩一玩!这么多的折纸作品,其中还有一架小飞机,瞧,它飞来了。

这时我拿着一架纸飞机演示,提出问题:“如何让这架飞机飞得又高又平稳呢?”孩子们会想到让飞机的两边对称,也就是完全一样。

板书“完全一样”。

接着我拿一张长方形的纸,演示如何把一张纸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其实在生活中,把一个图形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是非常有用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通过动手做的活动好好研究一下。

板书“动手做(一)”。

整个引入部分巧妙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重要的,本节课的引入这部分我比较满意。

新授部分我设计了两个大的环节,图形大挑战和创意大比拼。

图形大挑战第一个活动是把正方形折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孩子们拿两个正方形独自完成,他们想到了两种方法,这时我演示最难的分成两个梯形的方法。

但是在上课中我折偏了,分成的两个梯形没有完全重合,这时我马上想到让孩子们尝试一下,能否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有的孩子很快就成功了,然后我提出问题“怎样折才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呢?”用PPT演示,横着折与竖着折折痕的共同点,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这四条线都经过正方形中心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1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1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基本图形和立体图形。

2.能够识别并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3.学习如何用纸片将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

二、教学重点
1.如何识别和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如何用纸片将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将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平面图形纸片、立体图形纸片、复制件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基本图形和立体图形。

2.巩固第一学期的数学知识,回忆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2.逐步讲解如何识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1.观察图片,分别介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定义,要点和特征。

2.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处处可见,引导学生发现环境中不同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3.纸片制作
1.教师现场演示,介绍如何用数个平面图形纸片,拼成一个立体图形。

2.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使用自己准备的纸片,尝试将不同的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

4.检查与评价
1.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拼出的立体图形。

2.评价学生的成果,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做得更好。

六、教学反思
本堂课内容贴切教材,以生动的纸片制作为主题,引入立体图形的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如何将平面图形拼成立体图形,是学生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应该在讲解过程中多为学生演示,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每个图形应该拼接的位置,便于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平面图形的特点。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认识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2. 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2. 教学难点:正方形和圆形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

2. 采用操作活动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各种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认识。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2. 自主探究(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平面图形进行研究。

(2)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平面图形的特点。

(3)小组讨论,总结平面图形的特征。

3. 成果分享(1)每组派代表分享研究结果。

(2)教师点评,总结平面图形的特征。

4. 实践应用(1)学生动手画一画,创作出具有不同平面图形的画。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面图形的特征。

6.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并拍照留念。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关注他们对平面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家庭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并拍照留念。

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八、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平面图形的手工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教案(优质完整)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教案(优质完整)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教案动手做(一)。

(教材第38、第39页的内容)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2.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三角形纸、圆形纸和剪刀。

师:同学们,老师拿的是什么?(课前已经将长方形纸折起一部分,使之变成正方形)生1:一张纸。

生2:一张正方形的纸。

师:对,是一张正方形的纸。

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将折叠的部分展开)。

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生:一张长方形的纸。

师:观察这个长方形和刚才折成的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到很多。

如:•正方形比长方形小。

•把长方形折起一部分就变成了正方形。

……学生如果有其他说法,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师:把一张长方形纸折起一部分就变成了正方形。

一张正方形纸可以做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图形变化的游戏,你会发现图形之间的许多秘密。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纸的活动中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自然地进入下面的活动,同时使学生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变化及特征。

】1.折一折。

(1)把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两部分。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你们能把它折成相等的两部分吗?试一试。

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不同的方法。

师: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折的?边说边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对边折,折成两个相等的长方形。

•对角折,折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

(2)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四部分。

师:刚才大家折的都很棒,如果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四部分,怎样折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折法:•先对边折,然后接着把长边对折,折成了四个相等的正方形。

•先对边折,然后把短边对折,折成了四个相等的长方形。

•先对角折,然后把折成的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再对折,折成了四个相等的三角形。

(3)把一张长方形纸折成相等的两部分。

《动手做》一年级数学教案

《动手做》一年级数学教案

动手做一年级数学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理解和应用一年级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运用动手制作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材本教案将以一年级数学教材为基础,重点涵盖以下内容: 1. 数字的认知和比较; 2. 加法和减法的简单运算; 3. 形状和尺寸的理解; 4. 数据的整理和图表。

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地进行本教案的教学活动,以下是教师需要准备的材料: - 纸张、铅笔和彩色笔; - 计数工具如珠算板、计数棒等; - 形状模型和图形卡片; - 随机生成数字的工具,如骰子或数字卡片。

教学步骤第一课:数字的认知和比较1.在黑板或白板上写下数字0-9,并要求学生读出每个数字。

2.说明数字的大小顺序,并进行互动游戏,让学生按顺序排列数字卡片。

3.给出两个数字,请学生用彩色笔在纸上绘制长度不同的竖线,以表示数字的大小比较。

–例如:给出数字2和数字5,学生可以画一个短的竖线表示数字2,然后画一个长的竖线表示数字5。

–让学生互相比较他们绘制的竖线,以检查他们是否理解了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二课:加法和减法的简单运算1.使用彩色笔和纸,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让他们根据题目绘制相应数量的图形来解答。

–例如:给出题目5 + 3 = ?,学生可以绘制5个圆圈和3个圆圈,然后将总数计算出来。

2.引导学生总结加法和减法的规律,并鼓励他们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题目进行练习。

3.通过与同学分享他们自己设计的题目和解答方法,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第三课:形状和尺寸的理解1.准备一些形状模型和图形卡片,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

2.介绍每种形状的特征,并要求学生辨认和命名这些形状。

3.使用纸和彩色笔,让学生绘制不同尺寸和颜色的形状,并将它们剪下来,形成一个小手工制作。

4.学生可以用这些形状制作一些简单的图案,如悠悠图案,来提高他们对形状的理解和创造力。

第四课:数据的整理和图表1.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数据,如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身高。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课时 动手做(一)教案与反思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课时  动手做(一)教案与反思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2课时动手做(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难点:拼出有趣的图形。

【教学过程】活动一: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2、学生说一说后自己动手试一试。

3、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后自己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活动二:利用分好的图形拼图1、教师出示下面的图:2、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试着拼一拼这些图形,说一说是由什么图形拼出来的。

3、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以小组为单位)4、教师出示:教科书上的“王冠”图,先说一说象什么,再剪下附页的两个长方形,沿虚线剪开拼出更多的图形。

活动三:折纸游戏1、用正方形的纸折出纸飞机。

2、有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

3、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四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剪下,进行拼图。

【巩固练习】折飞机。

师:刚才同学们创作了很多美丽的图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如何折纸飞机。

请大家看教材第39页“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取出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材中的折叠顺序自主动手折飞机,教师巡视指导。

折好后,教师示范完整的折飞机的过程,并详细讲解折叠过程。

同桌两人一起完成练习。

【课堂小结】师:这节课,老师欣喜的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有一颗创造美的心灵,有一双灵巧的手。

这就是老师这节课最大的感受。

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素材积累】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数学下册《动手做》(二)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会用七巧板拼图。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拼图。

教学准备:师生各准备七巧板一副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分一分。

1、激趣引入
师:小朋友喜不喜欢拼图玩具?
师:老师这个玩具拼图也许你会喜欢的。

观察这两个图案像什么?
师出示七巧板拼好的图案
2、初步感知七巧板的结构
师问:你知道为什么叫“七巧板”吗?
3、介绍七巧板。

4、认一认。

师:你认识“七巧板”中的这些图形吗?说一说。

(学生发言)
5、分一分、比一比。

师:那这个“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呢?
(1)学生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一副七巧板由三种图形组成的,它是由1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1号和2号图形,4号和6号图形完全一样。


二、拼一拼,说一说。

1、拼基本图形,按要求拼:
(1)拼一个正方形,说一说你用了哪些图形,各有几个?
(2)拼出三角形,说说你用了哪些图形,各有几个?
(3)还能拼出哪些图形。

2、模仿拼图:拼P41练一练1。

学生观察说说拼出的图形像什么?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快速拼出来,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用到了什么图形.
3、故事拼图。

利用“七巧板”拼一幅故事图案,并且讲述用什么图形,各有几个?讲述了什么故事。

4、创意拼图。

发挥想象,拼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可以独立拼,也可以与人合作。

三、全课总结,回馈新课。

1、这节课你们玩得开心吗?玩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收起来。

教学反思: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每个环节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充分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

在教学中不再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严格的课堂规矩,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

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操作、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动一动”开启学生的思维。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司空见惯的玩具中发现、探索新的知识,从而使得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活动活而不乱,是我在上课之前一直思考的问题。

因此,我在课堂上给七巧板——这个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朋友“说话”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使得他们重新认识七巧板,发现七巧板与所学图形的关系,并通过独立思考及与人合作,完成各种图形的拼、摆,教师只是在其中起了协调、引导的作用。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帮助学生获得直接感性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进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拼一拼“培养合作能力。

在认识了“七巧板”之后,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当学生个人的拼、摆活动无法独立完成时,他们自然会主动去与人合作,自然能体会到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从而自动放弃或改掉封闭、固执、不善合作等性格上的弱点。

我首先让学生拼一个大正方形,再让学生拼一个较大的三角形,有不会的学生再由教师、同桌协作帮助完成。

再出示简单的“七巧板”拼出的造型图,采取同桌合作进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的精神。

最后,让学生进行故事拼图和创意拼图,突出学生合作、协调的能力。

在拼摆过程中,着重保护动手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采取教师帮助或同学帮助进行协作性学习,努力不使一个学生落下。

三“玩一玩”促进求异创新。

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教材上简单的模仿拼图:鱼、蜡烛、小船,过渡到学生创意拼图,学生所拼出的图形比教材上所列出的还要形象、生动,并且种类很多。

在创意拼图活动中,学生的思路完全打开了,各种各样的设计令人惊叹。

于是,这节课便像学生想像的翅膀,无限地伸展……
不足之处:
一节课下来,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学生喜欢的角度去设计,学生很喜欢动手操作,整个课堂上学生都很活跃,但学生在拼图时,不太会合作,互相不谦让,动作慢,拼图时间花的长,展示时,不能拿上来,或者拿上来就不知道怎么拼了?如果要让学生完全动起来,时间不够。

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时间能多一点,提高学生参与的时间,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收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