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资助管理初探

合集下载

贫困生现状问题分析及帮扶政策探讨

贫困生现状问题分析及帮扶政策探讨

贫困生现状问题分析及帮扶政策探讨【摘要】贫困生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面临着生活困境、教育落后等诸多问题。

本文从贫困生现状分析、帮扶政策现状、存在问题分析、有效帮扶政策探讨以及帮扶政策建议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社会背景的介绍和问题意义的分析,深入探讨了贫困生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针对现有的帮扶政策进行剖析,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帮扶政策建议,包括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帮扶机制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希望为解决贫困生问题提供参考和帮助,为未来建设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进行展望。

【关键词】贫困生、现状问题、帮扶政策、背景介绍、问题意义、存在问题、有效帮扶政策、帮扶政策建议、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贫困生是指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正常接受教育的学生。

我国教育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施全面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教育扶贫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困生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在贫困地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面临着辍学、辍学后无法再次入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权利。

制定有效的帮扶政策,解决贫困生面临的实际困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教育公平,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深入研究贫困生现状问题,探讨有效的帮扶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教育问题。

.1.2 问题意义贫困生是我国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由于家庭贫困、生活困难等因素,面临着接受教育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缺乏基本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容易辍学或无法完成学业,影响其个人发展和社会参与的能力。

针对贫困生问题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决贫困生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贫困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帮扶和支持,容易走上犯罪和不良行为的道路,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帮助贫困生摆脱困境,增强自身的发展潜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然而,该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却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别是政策落实、资金保障、数据管理以及渠道建设,探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政策落实问题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虽然已经制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学校在对贫困生的评定上存在不规范、不公正的情况,导致资助目标没有得到准确的确定。

同时,资助政策难以实现统一标准,也给实际执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解决对策:制定规范的评定标准和政策执行细则。

同时,保证评定过程的公正、客观和透明,避免出现对于评定标准的不统一和主观性较强的情况。

此外,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学生制定不同的资助标准,以确保政策落实的公平性。

二、资金保障问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需要的资金是非常庞大的,因此资金保障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现在很多学校虽然有了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仍然无法满足贫困生的需求,甚至还有一些学校出现了挤占资助金的情况。

解决对策: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

同时,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机制,加强对于资金的监管,避免出现挤占资助金的现象。

此外,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和校外资源的支持,加大贫困生助学基金的筹措力度,以增加资助的数量和力度。

三、数据管理问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数据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繁琐,工作效率不高。

一些学校无法及时更新资助名单,从而导致资助对象的漏评和资助金额不准确的情况。

解决对策:加强数据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建立数字化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有序、透明、高效的管理。

同时,加强对于数据管理工作的投入,提高资助名单更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资助对象的资助金额不会出现漏洞或误差。

四、渠道建设问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还存在渠道建设不足的问题。

一些学校资助政策的传达和宣传不到位,使一些贫困生对于政策不够了解,也不知道如何申请资助,甚至不知道学校提供了资助。

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浅析

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浅析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其中针对学生的资助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贫困生档案管理在资助之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贫困生档案的管理情况决定了资助的实施效果。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一、理论分析1.贫困生档案的意义贫困生档案是贫困生资助实施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依据,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贫困生档案中记录了学生的基本情况、生源地等信息,是判断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及其是否符合贫困生资助的依据。

而贫困生资助是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贫困生档案对于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贫困生档案的管理贫困生档案是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学校的管理运作和实施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

贫困生档案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档:建立完整、准确、规范的贫困生档案,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家庭情况、受资助情况、申请和评定过程等重要信息。

(2)认证:认定学生是否符合贫困生资助的申请条件。

贫困生档案是认证的重要依据。

(3)维护:积极更新贫困生档案信息,并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及时对学生的资助情况进行记录和维护,确保能够及时到位。

3.贫困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高校贫困生档案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信息不准确。

由于贫困生档案涉及到大量信息,往往存在一些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如家庭收入不实、申请资格不符等。

(2)信息不完整。

由于学生信息的更新不及时,或者资助的变化等原因,导致贫困生档案中信息缺失。

(3)档案管理不规范。

存在着档案管理流程不规范、档案存放整理不规范等问题。

(4)多个部门之间协调不足。

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不共享、协调不到位等现象。

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探析

高校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探析
社 会构 建等 重大 问题 。
先, 资助 名额分 配不尽 合理 。为 了操作方 便 , 许 多高 校 采取按 学生人 数或 贫 困生大概 人数分 配贫 困生资 助 指标 的办法 , 学校将 指标 分解 到学 院 , 学 院分解到
班级, 并 没有按 照 贫 困生 的实 际人 数 进 行 资助 。一
般奖、 助 学金 的 比例 占学 生 总数 的 2 0 %, 而学 校 也


高校贫 困生管 理工 作现 状及存 在 的 按 此 比例分配 给学 院 , 学 院也按此 比例 分配 到班级 。
也 就是说 , 无论 班 级大 小 , 学 生 多少 , 每 个 班 级 中都
有2 0 %的学 生享 受 到 一定 的资 助 , 这种 “ 一 刀切 ” 、 “ 大锅饭 ” 的做 法 就 会 造 成 资源 分 配 的不 公 平 。有 的班级 有超 过 2 0 % 的贫 困生 , 但 由 于名 额 的 限制 , 无 法得 到资助 ; 有 的班级 名额相对 较多 , 为 了用完指
作者简介 : 赵祥伦 ( 1 9 6 9一) , 男, 贵州遵义人 , 硕士 , 副教授 , 贵州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周 莉( 1 9 8 0一) , 女, 贵州六枝人 , 硕士 , 讲师 , 贵州 大学学生处辅导员 ; 陈 琳( 1 9 8 1 一) , 女, 湖北襄樊人 , 硕士 , 讲师 , 贵州大学学生处辅导员。
有 一些需 要完 善 的地方 , 一定 程度 上 影 响 了学生 正
地 或家长 单位所 开 的证 明作 为认 定 依 据 , 没有 收 入 申报 制度 和对收 入 申报 的监控 机 制 , 家 庭 经济 背 景 的真实性 难 以判 断 、 准 确性难 以把 握 , 现 实 中又没有 进 入每一 个家庭 进 行 经济 情 况 调查 的可 能性 , 在 一 定程 度上存 在决 策前 提不充 分或 不完备 的 问题 … 。

学生资助管理的专项课题研究报告

学生资助管理的专项课题研究报告

学生资助管理的专项课题研究报告
一、引言
学生资助管理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学生资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学生资助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学生资助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学生资助体系已基本形成,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助资金不足、资助方式单一、管理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资助的公平性和效果,亟待解决。

三、学生资助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助资金不足:目前,我国学生资助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高校自筹,但资金规模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资助方式单一:现有的资助方式主要以现金发放为主,缺乏多样化的资助方式,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

管理不规范:学生资助管理存在操作不规范、监管不力等问题,
导致资助资金不能及时、准确地发放到学生手中。

四、对策与建议
增加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增加学生资助资金规模,提高资助比例和覆盖面。

创新资助方式: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资助方式,如提供实习机会、开展技能培训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

加强管理监督: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资助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资助政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五、结论
学生资助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资助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评价与思考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评价与思考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评价与思考作者:傅瑶万文杰邵崇钰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4期摘 ;要: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逐渐增多,贫困生资助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高校貧困生资助政策,并通过分析贫困生资助现状及资助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如何解决高校贫困生资助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实施资助政策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带有社会性的问题,甚至影响到了当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面对日益凸显的贫困生问题,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普遍实施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及其体系仍存在资助主体责任不明确、资助面窄、资助强度低等问题。

因此必须努力构建完善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积极发动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和学生本人等多方面力量,确实妥善、有效地解决好贫困生问题。

1当前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的主要政策目前国家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的主要政策有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这四种政策,除了这四种主要资助政策外,还有其他资助政策如勤工助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学费减免、辅助措施、“绿色通道”。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大学,首先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

入校后,学校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2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确定贫困生的标准混乱并且过于简单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1]中将贫困生界定为: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贫困生界定方法和标准,各个学校的做法不一样,缺乏科学的可操作的依据和标准,出现了贫困生确定难、标准多的现象。

2.2资助资金来源相对有限,社会助学渠道不完善我国用于贫困大学生救助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国家拨款、学费提成及社会捐助三个部分。

学生贫困生管理办法

学生贫困生管理办法

学生贫困生管理办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普及,但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依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学生贫困生。

如何更好地管理学生贫困生,保障他们的学习权益,是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回答,以期为学生贫困生管理办法的制定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1. 学生贫困生的界定学生贫困生的界定是学生贫困生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一般来说,学生贫困生可以理解为来自经济困难家庭,无法享受到与其他学生相同的学习资源和权益的学生。

在界定学生贫困生时,应综合考虑家庭经济状况、生活条件、学习成绩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学生的因素等。

2. 学生贫困生救助政策针对学生贫困生的特殊需求,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救助政策。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资助补助、奖助学金、住宿、就餐、教材和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以确保学生贫困生有机会获得平等的学习条件。

3. 资助补助政策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资助补助基金,用于帮助学生贫困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补助的形式可以包括粮食、校服、交通费和学杂费等。

同时,为了确保资助补助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应建立健全的资助补助政策体系,并配备相关人员进行审批和跟踪。

4. 奖助学金制度奖助学金是对学生贫困生良好学习表现的一种鼓励和支持措施。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素质和特长等方面进行评估,设立相应的奖助学金,并确保评选程序的公正与公平。

5. 住宿与就餐由于学生贫困生家庭的特殊情况,学校应提供住宿与就餐的支持。

可以为学生贫困生设立专门的宿舍楼或区域,并给予各种必要的生活补贴,以确保他们能够在学校期间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6. 教材和课外活动学生贫困生在教材和课外活动方面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学校可以设立教材补助基金,为学生贫困生提供教科书等学习资料,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培养综合素质。

7. 心理辅导与关怀由于学生贫困生身处困境,他们可能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学校可以配备心理辅导师,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援助,帮助学生们顺利度过困难时期。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规定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规定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学校越来越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资助项目,学校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规定。

1. 义务首先,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规定应明确学校的义务。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应尽其所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必要的资助。

这包括提供经济援助、减免学费、提供学习用品等。

学校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2. 资助标准其次,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规定应规定资助的标准。

根据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学校可以制定不同的资助标准。

这些标准应该综合考虑家庭收入、家庭人口以及家庭困难程度等因素。

同时,学校还应建立一个有效的审核机制,确保资助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 申请程序有效的申请程序对于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明确申请的时间、地点和材料要求。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申请的程序和要求。

为了提高效率,学校可以使用在线申请系统,方便学生和家长提交申请。

4. 资助种类除了经济援助,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规定还应明确不同资助种类。

例如,学校可以提供免费的午餐、课外辅导、医疗帮助等。

这些资助种类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重要的是,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提供合适的资助。

5. 资助监督为了确保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规定的有效实施,资助监督是必要的。

学校应建立一个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资助的使用情况。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监督工作,加强资助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6. 评估和调整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规定的评估和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应定期对资助管理规定进行评估,了解其实施情况和效果。

如果发现问题或不足,学校应及时调整规定,以提高资助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研究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研究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研究[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高等教育的成本逐步增加,高校的学费逐步提高,在高校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贫困生,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国家和高校都采取了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和改进贫困生状况。

本文在对现行资助体系高度评价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其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对改善贫困生生存环境有所帮助。

[关键词]贫困生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国家“统包统配”无偿培养的旧模式已被打破,许多高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同时实施了学费制度改革,这不仅为高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使更多的学生可以走进大学校园,圆自己的大学梦。

但随着学费和生活费用的增加,高校贫困生比例亦呈逐年上升趋势,使原本存在的高校贫困生问题更加突出。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为了使贫困生都能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高校根据中央政策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逐步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助、免”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确保广大贫困学生都能通过获取一项或多项资助政策,顺利完成学业。

(一)奖学金和助学金制度2007年6月,在国务院的部署下,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包括《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等8个配套文件,就落实新的资助政策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新的奖、助学金体系中,设计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项制度。

其中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以下简称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

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初探

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初探

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初探中国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村贫困家庭中的孩子常常面临无法完成学业的问题。

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和经济能力,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资助。

因此,如何实现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精准资助,是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

本文通过对精准资助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来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学生面临的困境,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一、了解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特点首先,要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必须要深入了解这些孩子的特点。

从家庭背景来看,农村贫困家庭往往缺乏经济支持和文化氛围,父母的教育程度也较低。

这样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们的学业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其次,由于学校在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

这也给念书的孩子们带来了困难。

即使农村学校教授的内容和城市学校一样,由于没有得到一些必要的设备和资金支持,农村孩子依然难以跟上城市同龄人的步伐。

最后,由于农村孩子们长期在乡村中生活、学习,他们面临很大的人际交往障碍。

这种障碍不仅限于生活,也体现在学习上。

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关注他们的成长状态,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二、精准资助的有效手段了解了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特点后,就可以通过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帮助。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案就是精准资助。

1. 基于评价准确性的精准资助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和约束的机制,制定资助政策。

首先,要通过优秀、合格、平均、低水平的学科成绩,以及综合评定、悬挂等级、最终排名的标准,评估学生的性质。

然后,相应的奖学金制度和志愿者指导制度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来调整。

2. 以奖代助的精准资助同时,以“让优秀更优秀”为目标,对学生提供物质奖励的制度。

奖金要设置成不同等级。

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鼓励成绩更优越的学生保持领先。

3. 精准资助的指定辅导教育集团中的教师可以成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的指导员。

这些指导员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还可以帮助学生融入学校,并促进同学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发展型资助育人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

发展型资助育人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

发展型资助育人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家庭经济困难是高校学生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来自家庭经济困难背景,他们面临着诸如无法支付学费、生活费、购买教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生活质量,发展型资助育人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目前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探索出更适合现代高校发展的资助模式。

本文旨在借鉴发展型资助育人视角,探讨如何实施更加有效的资助育人工作,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深入分析并探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关键措施和有效途径,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重要意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在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增多的背景下,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提升。

通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现状进行分析,寻找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探索实施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关键措施,进一步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未来制定更科学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最终旨在揭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和建议。

2. 正文2.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现状分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是指来自贫困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数量逐年增加,且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家庭经济困难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缺乏基本的支持和保障。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这些学生通常无法享受到与其他同学相同的学习资源和生活条件,对于学习和成长造成了困扰。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中需要关注的一个群体。

他们面临着物质困境、学习困难、心理压力等多重难题,而如何精准资助这一群体则成为了各高校共同的难题。

本文将围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进行探讨。

一、建立健全的资助体系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建立既需要高校的自我探索,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高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集中管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做到信息化、规范化、精准化管理。

政府需要出台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激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参与资助,扩大资助范围和渠道。

二、制定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助的前提是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资助标准。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业成绩及个人特点等综合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分类,及时更新资助标准,确保资助对象的精准性和公正性。

三、建立资助评估机制高校应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评估机制,通过家访、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获取资助对象的最真实情况,确保资助对象的真实性及其资助的合理性。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资金来源是实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的重要保证。

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包括政府投入、企业及社会组织捐赠、学生个人后援等,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实实在在的资助。

五、建立健全的资助宣传与监管机制高校应积极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申请,同时加强资助管理和监管,防止漏洞和资金流失。

六、提供全方位的资助服务高校需要提供全方位的资助服务,包括心理辅导、学习指导、就业与创业帮助等,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尽快脱离困境,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路径的建立需要高校、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制定科学的资助标准,建立资助评估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健全的资助宣传与监管机制,提供全方位的资助服务,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

做好贫困学生资助档案归档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做好贫困学生资助档案归档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做好贫困学生资助档案归档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6期加强对贫困学生的资助管理工作是地方贯彻落实党中央“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已纳入院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让每一名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都能如愿读上自己报考的大学,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持久发展乃至社会安定的大事,也是广大公民平等享受教育的具体表现。

一、贫困生资助档案内容贫困生资助档案是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依据。

学生家庭收入情况,镇/乡、街道/村委会、村民组三级材料证明,辅导员/班主任调查报告等相关证明材料,贫困生后期获得的相关资助活动记录等,都属于资助档案范围内容。

(一)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生本人基本信息、家庭成员信息(工作情况、收入及来源)、家庭困难原因及现状、入学前获得资助情况等内容。

其中,家庭成员信息是重点,要保证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审批资料审批资料包括学生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能够反映学生贫困状况的其他证明材料(如低保证等),还需要有《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以及院校分管负责人的签字和盖章等。

(三)资助情况学生受到资助情况,如年度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社会捐助等都要形成档案材料进行保管,并定期审查,已脱贫学生要及时注销档案材料,新陷入贫困的学生则需按照相关资料进行建档。

对于在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须及时归档保存。

二、贫困生资助档案管理原则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长期以来的基本教育政策。

其中,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是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所作出的巨大努力,而贫困生资助档案是学校和地方管理中心落实国家政策举措的重要依据。

对于贫困生资助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坚持真实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一)真实性真实性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就贫困生资助档案所扮演的角色而言,其更应该视真实性为己身生命。

建立贫困生资助档案的目的在于摸清状况,为后期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现实依据。

学校贫困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学校贫困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学校贫困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普及程度逐渐提高,并且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教育。

然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地区的学生仍然面临贫困的现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贫困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校贫困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探讨,以期为更好地管理资金提供一些建议。

一、资金的来源学校贫困补助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

政府拨款可以帮助为贫困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社会捐赠则体现了社会的关心和爱心。

为了确保资金的正当使用和分配,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资金使用规定,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的来源合法合规。

二、资金的分配原则在贫困补助资金的分配中,应遵循公平、公正、效率和透明的原则。

公平意味着每个贫困学生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论其贫困程度和背景。

公正意味着分配资金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确保资金能够真正帮助到他们。

效率意味着确保资金的使用能够达到最大的效益。

透明意味着学校应向社会公开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资金的使用范围学校贫困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购买教学用具,提供学习资源;提供营养餐或补贴,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助学金,帮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并鼓励他们积极学习;修缮教学设施,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等等。

四、资金的监督机制为了确保贫困补助资金的有效使用,学校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

首先,学校应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负责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其次,学校应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报告,定期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和评估。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并设立举报机制,让违规行为无处可逃。

五、对学生的帮助贫困补助资金的主要目标是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帮助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生活补助等。

通过对贫困学生的全面关注和有效帮助,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并逐步摆脱贫困的困扰。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中国一直致力于改善高校贫困生的生存和学习条件,但贫困学生仍然存在诸多困难。

许多个案表明,贫困生资助工作尚需进一步完善,以使贫困学生真正受益。

本文就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问题(一)信息不透明。

在高校仅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的有关招生和资助政策,往往并不真实准确,缺乏必要的相关信息以及解释。

与此同时,许多学生并不知道进行申请时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或如何填写申请表格,而相关部门也没有尽到及时、全面提供信息的义务。

(二)资金分配与使用的不透明。

高校应当将资金 parity的用于资助学生,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资金很可能被用于其他用途,如举办校庆、修建校园景观等,这也使得很多贫困生没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应有的资助。

(三)标准不统一。

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标准因高校而异,但绝大部分学校的资助标准都明显偏低,即使贫困生得到了资助,其所得款项也难以满足实际生活需要。

(四)申请硬件环境不完备。

高校贫困生申请资助的硬件设施不完备,申请过程中需要提交的资料众多,但高校资助办公室往往没有给出明确的要求,甚至还存在审核流程繁琐、时限不足等问题。

(五)资助过程中缺乏社会关注。

高校资助贫困生的活动一旦结束,社会对贫困生的关注度也往往急剧减少。

长远来看,这种习惯会导致社会对贫困生的关心越来越少,也会使一些外界人士缺乏认识和理解,并对贫困学生心生偏见。

二、解决对策(一)信息透明。

为确保高质量的资助,高校必须营造信息共享制度,向贫困生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

就此来说,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公开信箱、发放传单等形式来加强对各方信息的传递和普及。

(二)资金透明。

政府应该加强对高校资助工作的监管,确保各高校的资金安排严格遵循资助政策。

当然,高校本身也应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并建立透明的资金管理体系,确保资助资金得以用于资助贫困学生,避免滥用和挥霍的现象。

(三)标准统一。

对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标准,政府应该明确规定,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加以实施,但必须确保基本政策得以落实,同时要使各学校相互参考、借鉴,逐步形成合理的、统一的资助标准。

浅析当前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学生专项经费使用管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学生专项经费使用管理问题及对策

68浅析当前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学生专项经费使用管理问题及对策韦肇山(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616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扶贫领域越来越重视,对资金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同时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求越来越高。

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学生专项经费作为国家扶贫资金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和使用也进入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当前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学生专项经费存在哪些问题?怎样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如何对其进行规范使用和管理是各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等学校;资助经费;存在问题;规范使用一、重要意义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学生专项经费(以下简称“助困经费”)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按国家规定,从财政核拨的事业收入(全日制学生缴纳的学费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并专项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经费。

对于助困经费的政策文件主要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通知》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通知》及国家有关资助贫困生政策精神。

助困经费作为扶贫资金的一部分,如何才能更好发挥其高等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助学作用,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是一项重要课题。

因此规范其提取、使用和管理才能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二、存在问题(一)助困经费的资助对象不符合相关规定。

按照规定,助困经费的资助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生、研究生。

但在实际资助过程中,存在资助对象为非经济困难学生的现象,比如用助困资金发放所有在校学生奖学金和采购所有学生的卧具款等,这些学生只有部分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其他为非经济困难学生,不符合助困经费的资助精神。

(二)助困经费使用范围不符合相关要求。

按照相关规定,助困经费使用范围有:(1)用于安排由学校承担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2)用于勤工助学补助;(3)用于设置校级助困奖学金;(4)发放特殊困难助学补助;(5)其他经批准的助困支出项目。

助困经费不得用于会议、业务活动等学校公用支出和其他支出。

浅谈国家资助对贫困生的培养

浅谈国家资助对贫困生的培养

浅谈国家资助对贫困生的培养国家资助是指国家对贫困生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并提高自身素质。

对于贫困学生,国家资助是一种公平的教育政策,有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与传承社会责任。

国家资助对贫困生的培养有利于扩大教育机会。

贫困家庭由于经济困难,孩子们往往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国家资助可以帮助贫困学生克服经济困难,使他们有机会接受高水平的教育。

通过国家资助,贫困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和专业,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成绩。

国家资助可以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困扰。

由于经济困难,贫困学生在生活方面往往无法得到足够的照顾和支持。

国家资助可以提供贫困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扰,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国家资助可以培养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精神。

通过资助政策,贫困生将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精神。

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有义务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这将培养贫困学生的社会意识和道德标准,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家资助对贫困生的培养是社会公平的具体实践。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但由于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贫困生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这造成了教育公平的缺失。

国家资助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让贫困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发展。

国家资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国家资助的范围和标准不够统一,存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不公平的情况。

贫困生在接受国家资助后,可能因为经济条件改善而丧失对学业的动力和求知欲望。

在资助过程中,可能出现浪费与滥用的情况。

国家应该加强对资助政策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和有效性。

国家资助对贫困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资助政策,能够扩大教育机会,解决生活困扰,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志愿精神,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发展。

国家应加强对资助政策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和有效性,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学生资助论文(1)

学生资助论文(1)

农村贫困中学生资助问题初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是我国基础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日益突出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努力做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须大力创新资助工作模式,着力构建资助贫困中小学生新方法,切实提高资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这项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得更好。

国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构建后,农村贫困中学生在校的经济基础方可保障,在学校的日常开支可通过“奖、勤、补、助”得到根本性解决。

然而在实践中也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必须准确。

确定受资助困难中学生工作中往往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有部分农村中学生家里确实困难,但因为在同学面前很自卑,不敢说自己家里困难,不提出要资助的;二是部分农村中学生自家并不困难,但爱攀比,总觉得自家困难,不如其他人,要求资助的。

三是有的班主任只凭学生穿着打扮,不做实际调查工作去判断是否困难;还有的班主任一般就优先照顾单亲家庭和学生自己报上来的,正好符合名额就不再追问是否困难等。

资格审查,一般询问一下学生家庭基本困难情况,估计一下困难程度,从而有可能导致该资助的没资助,不该资助的资助了,存在相当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四是上级发放的资助金额有限,有的班主任就觉得给谁都一样,仅凭自我感觉,“独断专横”认定。

甚至还存在走后门,凭关系“徇私舞弊”的现象。

有的学生家长有地位有势力,个别班主任为了人情,难免出现顺水推舟“滥用职权”的腐败现象。

面对上述种种资助贫困中学生出现的乱象,学校资助专干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对象一定要把关,必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

对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学校不知底细,仅凭本人申请和地方证明进行认定,难免不出差错。

资助专干要积极主动的联系班主任,下村入户,进行家访,了解管辖区的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切实做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料准确无误。

特别是一些家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贫困农民,他们对国家的助学政策不了解,利用这样的家访也正好把国家的好政策宣传到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使他们能安心在校学习。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

贫困生的问题依然存在,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资助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资助标准往往是根据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学费、生活费的支出情况来确定的。

这种方法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因为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完全能反映其实际的经济困难程度,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贫困生资助的情况,而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资助。

2. 资助政策执行不到位虽然各高校都有相应的资助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一些学校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对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执行有所偏差,有些贫困生可能因为政策执行不到位而得不到相应的资助。

3. 贫困生资助管理不规范贫困生资助管理不规范会给资助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

一些学校在资助工作中会出现贪污、挥霍等不规范的情况,导致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二、解决对策解决资助标准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需要完善资助标准。

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由专门的评估机构对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结合家庭的收入情况、负债情况、家庭成员的人口状况等多个方面来确定学生的资助标准,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为了解决资助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学生资助管理体系,落实好资助政策的各个环节,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应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加大对资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为了规范贫困生资助管理,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建立健全的资助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笔资助都有依据可循,避免出现滥用资助、挥霍浪费的情况。

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议

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议

关于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议1、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应以全面发展、持续改善为目标,加大贫困生支持力度。

首先,给予贫困生足够的资助,如学费补助、住宿补助等,以确保贫困生能够正常参与学习;其次,应大力推广贫困生助学金,以补偿贫困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再者,完善申请贫困生资助的申请程序,加强贫困生评定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避免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不公正现象;此外,加强贫困生的心理疏导,改善贫困生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环境,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另外,政府应加大对贫困生就业的指导和支持,鼓励贫困生创业,从而增加被助学者就业能力。

2、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应该注重透明度和可持续性,以确保政府资金的有效使用。

首先,贫困生资助政策应统一管理,建立贫困生资助管理机构,专业化管理;其次,应建立贫困生资助公开透明机制,设立贫困生资助信息公开平台,定期公布贫困生资助情况;再者,政府应实施绩效管理,对贫困生资助结果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此外,应建立社会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贫困生资助;另外,应及时补充贫困生资助资金,保证贫困生资助的可持续性。

3、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应该完善监督机制,以确保政策落实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贫困生资助的监督,定期对贫困生资助政策进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其次,应完善贫困生资助管理机构的机构设置,建立多层次的贫困生资助管理体系,分层完成贫困生资助管理工作;再者,应注重贫困生资助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训,以确保管理人员有效执行政策;此外,应建立监督投诉机制,及时发现贫困生资助管理中的问题;另外,应加强外部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贫困生资助的监督工作。

4、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应该关注贫困生的实际需求,注重贫困生的学习和就业意愿。

首先,应建立贫困生就业指导机制,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为贫困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其次,应给予贫困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再者,应改革贫困生资助政策,根据贫困生的实际需求,提高贫困生资助金额;此外,应注重贫困生的学习意愿,给予充分的激励,鼓励贫困生努力学习;另外,应加强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减少贫困生的心理负担,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困生资助管理初探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成本的提高和高校学费制度的全面改革,特别是近几年招生规模的连续扩大,高校贫困生人数也随之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在新时期下高校贫困生群也呈现了出许多新的特点,高校如果要完成助学与育人的双重目标,首先要认真完善资助文件精神,切实做好贫困生分层认定,其次创新工作思路,建立积极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进而开拓新时期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贫困生认定资助
2007年以来,中共中央实行新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加大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从资助范围来看,国家励志奖学金由每年的0.3%扩大到3%;国家助学金由每年的3%扩大到20%左右;从资助的强度来看,国家励志奖学金为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由过去的生均1500元增加到2000元。

资助范围的扩大和资助额度的上调使得高校贫困生认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将各类资助合理有效地分配给贫困生,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1 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的主要方法
对贫困生贫困程度的认定是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的关键,也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前两种是高校自身认定法和在校月消
费水平认定法:学校在对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在校的各类费用和家庭情况,经过班级、年级等层层审核,通过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横向比较,最终确定贫困生的资助人选与资助额度。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学校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认定成本太高。

第三种是目前高校比较常用的综合认定法:学校根据学生个人申请,并由学生本人提供相应的贫困证明,由所在班级的评议小组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生活消费情况进行评议,报学院进行最终评议,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后送学校审核。

一般将贫困生分为特困生和一般贫困生两类或将贫困生分为特别困难、比较困难和一般困难三类。

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吸收前面认定方法的优点,结合了学生平时的表现和生活消费情况,但认定中受到人为因素影响较多。

2 对当前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贫困生的认定与资助工作存在的诸多困难,笔者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总结出以下几项对策以确保贫困生的认定和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2.1 认真落实资助文件精神,切实做好贫困生分层认定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贫困大学生的分层助困和分类助困的工作模式。

分层助困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经济层面一般分为三类贫困生,即特困生、比较困难学生和一般困难学生三
类。

不同贫困程度的大学生,在经济方面给以不同的支持。

在经济以外,根据不同的需要,给以分类别的支持。

贫困大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经济上的贫困是他们普遍存在的困难,但是由于成长环境与家庭状况的不同以及个性上的差异,导致贫困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也不尽相同,他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贫困生能够正确面对家庭经济贫困的现实,自强自立的意识较强,高校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经济条件的改善。

第二种类型的贫困生不愿接受和面对贫困的现实,缺少自我肯定。

针对这类学生,高校可以采取经济助困和心理关怀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辅助,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活动为这类贫困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综合能力。

第三种类型的贫困生片面地认为自己之所以贫困主要是社会不公造成的,心理感到不平衡,他们完全指望政府、学校和社会的资助,懒惰思想严重,缺乏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和应有的责任感。

针对这类学生,高校可以在对他们实施经济助困的同时,要特别加强责任感和诚信意识的教育,帮助他们确立自我,促其心理成熟,以成人的心态承担起社会责任。

2.2 建立积极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试行奖助金综合评审积分制
通过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定性分析后,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诚信参考因子、家庭因素、个人在校生活标准以及学习情况,将资助评审进行量化,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设置,从而建立起积极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①诚信参考因子(A\B模块):主要考核贫困生上交学费时所采取的方式和态度,目前高校对相关的资助政策已经做了大力宣传。

但是部分贫困生在上学期间“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意识到上缴学费是自己应该履行的一项义务,对于那些竭尽全力上缴全额或部分学费的同学,确实需要资助的,在评审时给予适当加分。

A办理相关助学贷款的学生相比未办理贷款的学生享有优先权;B学费全额交清的同学相比欠费的学生享有优先权;
②家庭因素(C\D\E模块):针对学生的家庭基本经济情况(户口类型,经济来源等) 、直系亲属情况(父亲或母亲的工作、身体状况)以及兄弟姐妹和爷爷奶奶等情况,结合各地区和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分值;
③个人在校生活标准(F\G模块):F和G模块主要考核学生在校的电子产品消费和生活费用情况,生活简朴,能合理规划自己消费的学生予以相应加分,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后肆意购买一些不实用的大额耗材或是生活方面存在铺张浪费的学生,不予加分或是取消资格;
④学习情况(H模块):资助的本意是为了让贫困生能够以更好的
心态投入到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去,所以在全力资助他们的同时,时刻不忘提醒他们勤以致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以优、良、中、差对学习成绩进行考核激励。

班级评议小组按模块对参评的每个贫困生进行综合打分并取平均值,分数的高低代表困难的程度和个人的综合情况,鼓励先进,加冕后进,同时对每位同学受资助的总额有一个实时的统计和监控,尽量避免同一学生多次获得大额资助,保证各项资助全面而有力。

同时,进行模块化运作时充分发挥基层班级的监督机制,在进行评比的时候严格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最后,建立包括贫困生生源地、家庭困难情况、父母职业、月收入、受资助情况等相关信息在内的动态贫困生数据库,并针对学生的贫困程度以及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的变化实施动态管理,形成一个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学校、政府、社会可以部分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

2.3 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建立资助与育人新模式
帮困助学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育人工作是帮困工作的根本目的,所以两者应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才能建立起帮困育人的长效机制。

总而言之,在帮助贫困生摆脱物质困难的同时更要注重帮助他们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远离心理的贫瘠,将育人与资助良好的结合起来,同时也教会学生饮水思源,授之于渔,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晓松.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和指标探析.
[2]王庆国,谢书琴.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改革初探.
[3]齐平,吴金昌.分层助困:关于扶助贫困大学生工作的新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