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课件(共44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的出场属于铺垫渲染。首段刘关 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 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等。
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增加 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 的阅读兴趣。
合作探究
诸葛亮为刘备的献策包括哪几层意思? (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势力的状况, 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
(2)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 位和夺取的可能性。
明确荆州的有利条件:物产丰富、战 略地位重要、刘表无能。意在暗示刘备, 荆州可取,勿失良机。
合作探究
诸葛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诸 葛亮采用了什么方法?
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 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烘托 (司马德操、徐元直、刘备等人的评价)。
合作探究
作品简介
罗贯中广泛搜求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 考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根据自己的生活 经验,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 融合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 ”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 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 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政治理想——仁 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使曹 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鲜明对比,互相依托,以强 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
课堂小结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 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让我 们永远记住这个古训:尊重人才。只因刘备 有了这样的优良特征,才能收获孔明的结草 衔环以报,才能建立起一方霸业。我们今后 要学习人物的优良品质,也开创出属于我们 自己的一片天。
板书设计
拜访前: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 三 拜访成功:诸葛 曹操占尽天时,不能与之争锋 顾 亮三分天下,为 孙权占尽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 茅 刘备谋兴邦定国 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 庐
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 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 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 ,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 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 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 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 ,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 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罗 贯 中
2020/5/12
新课导入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刘备胸 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 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 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 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 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 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 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玄德下拜曰:“汉室末冑、涿郡愚夫, 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 ,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 入览否?”上句中刘玄德的动作和语言 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刘备的“下拜”,自称“末冑”“愚 夫”,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个谦卑、求 贤若渴的刘皇叔。
写作特色
(1)人物形象鲜明。 文章通过对人物典型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人物简介
刘备(161-223),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 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 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 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章武三年(223年) ,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 ,庙号烈祖(一说太宗),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 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 念。
拜访后: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拓展延伸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语言有什 么不同? 《三国演义》:文白相杂。 《水浒传》:高度口语化。
拓展延伸
“三顾茅庐”这一情节在整部小说中有着 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1)它描写了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诸葛亮的第一次 出场。突出了诸葛亮出众的才华,也揭示了隐居隆 中的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也 为表现诸葛亮倾尽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做铺垫。 (2)用浓笔渲染了刘备渴求贤才之心,表现了作者 对刘备为代表的汉室的认同和赞扬,也表现了作者 的正统思想。 (3)在小说中有重要地位,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 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 天。”
整体把握
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1):刘备前两次没有拜访到
诸葛亮,再次前去拜访。
第二部分(2、3):具体写刘备第三次拜 访诸葛亮的经过及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第三部分(4):诸葛亮被刘备的诚心所 感动,决定出山辅佐刘备。
合作探究
(2)体现在动作态度上: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
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 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 上。玄德拱立阶下。”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睡 觉,所以尽量放轻脚步,缓缓地走进去,防止 惊醒先生。并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房门台阶下等 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你认为使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 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是虽逢其时、未逢 其主的权宜之计。
合作探究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 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写张飞对表现 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张飞 的粗暴和急躁。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 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
合作探究
圈点勾画描写刘备的内容,说说刘备 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有耐心、志向远大、忧国忧民、谦虚、 不耻下问。
合作探究
作者塑造刘备的形象采用了哪些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衬托(张飞、 关羽对诸葛亮的态度)。
合作探究
《故乡》中杨二嫂的出场是“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 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堂检测
1、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刘玄德三顾茅庐始得相见 下联:_诸__葛__亮__审__时__度__势__三__分__天__下__
合作探究
主旨
本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前往隆中拜访 诸葛亮,诸葛亮隆中对策并答应出山相助 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的品质,也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
合作探究
刘备三顾茅庐,几经波折才见到诸葛亮, 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刘备 第三次拜谒孔明,好不容易遇到他在家里, 没想到他还在睡觉,刘备只好继续等候。见 孔明翻身以为是醒了,没想到他又侧身睡着 了,起来后更衣又花掉“半晌”。这样千呼 万唤孔明才露出真容。曲折的故事,处处设 置悬念,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
语言品析
诸葛均飘然而去,张飞说其无理,刘 备说:“彼各有事,岂可相强?”由 此可以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个善解人意的人。
语言品析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 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句中加下划 线的词语对表现人物起着怎样的作用?
“徐步”“拱立”,生动地写出了 刘备谦恭、求贤之状。
语言品析
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
整体把握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从题目中读出了 哪些信息?
主要内容: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 他出山辅佐大业。
整体把握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文中哪些 地方能看出来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辅助 ?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 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倾颓:衰败。
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
检查用预武习之地:用兵之地。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暗弱:昏庸懦弱。 存恤:爱惜,体恤。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
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离席,表示敬意。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 。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如
殆(dài) 民殷(yīn) 存恤(xù)
箪食壶浆(dān) 鄙贱(bǐ)
检查预叱习:大声呵斥。词语释义拜谒:拜访谒见。
犹然:仍然。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
名声大。贯,贯穿,进入。
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林泉:山林和泉水,引申为隐居之地。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坐席靠近。屏,使回
避。促,靠近。
写作特色
(2)语言精练畅达,平白如话。
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 当时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 是一个创举,和过去纯文言小说晦涩难懂的语 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写作特色
(3)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反复以烘托陪衬 的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本文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烘云托月 手法的运用,且用法变化多端,有正衬,也有 反衬。文中徐庶和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都 是正衬;张飞的粗犷、急躁,其实质也是从反 面衬托刘备谦恭有礼……
学习目标
1、疏通文义,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 力。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 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 原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或庐 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 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 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 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 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 古鉴今,抨击时政。是继施耐庵之 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 小说家。
合作探究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比喻真心诚意,一再 邀请。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1)体现在语言上: 张Hale Waihona Puke Baidu嚷道: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
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 来!”刘备生气地说:“……汝何太无礼!今 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从刘备的话中可 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 ,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 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备求贤若渴 ,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等上“半晌”“一 个时辰”“又半晌”,而且态度谦恭;张飞则 粗犷、豪放,性格莽撞,从“他如不来,我只 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 等话中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则是一个胸怀经天 纬地之才、志存高远的贤士,从他对天下形势 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
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 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检查预习
拜谒(yè)
字音字形
今番(fān) 叱(chì)
侥幸(jiǎo) 岂可相强(qiǎng)
犹然(yóu) 纶巾(guān) 鹤氅(chǎng)
末胄(zhòu) 愧赧(nǎn) 谬(miù)
倾颓(tuí) 窃命(qiè) 沔(miǎn)
(3)规划政治蓝图,打消刘备疑虑。
合作探究
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 出了什么结论?
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 是刘备“欲伸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
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 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
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合作探究
诸葛亮向刘备分析荆州地势的用意是什么 ?
合作探究
文中对关羽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体现 关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关羽比张飞稳重得多,他听到诸葛亮自 比管仲、乐毅,认为太过,对几次远访诸葛 亮也很有意见,但是他不像张飞那样鲁莽。 刘备第三次要去卧龙岗,他和张飞一致反对 ,但他的话却委婉得多,不像张飞那样直爽 。他虽然对诸葛亮的昼眠也不耐烦,但张飞 大怒要去放火的时候,他却能“再三劝住” ,这些都表现关羽的稳重、顾全大局。
拓展延伸
诸葛亮出山后,为蜀国做了哪些具体的事?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坡大败夏侯惇 ;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 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的成功;巧设空城 计等。这些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拓展延伸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 关羽 , 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 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 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 、败走华容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