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金锁记》全解共46页
金锁记张爱玲
⾦锁记张爱玲⾦锁记张爱玲 张爱玲的《⾦锁记》⼩说描写了⼀个⼩商⼈家庭出⾝的⼥⼦曹七巧的⼼灵变迁历程。
《⾦锁记》是以民国晚期为背景,以⼀个⼩户⼈家出⽣的曹七巧为⼈物主线,向读者展⽰了那个年代,在⾦钱、欲望的驱使下,⼀个很普通的⼩⼈物,⼼理被极度扭曲,她⼀⽣的所作所为,都在被⾝边的家⼈亲⼈所憎恶。
很少有⼈能像张爱玲⼀样,把⼈物形象刻画的如此⽣动丰满,仿佛⼥主⼈公就站在你⾝边,你看得见,也摸得着。
⽂章的开篇,就以三⼗年前的上海,⼀个有⽉亮的晚上开始着笔,⽉亮还是那个⽉亮,只是那⽉亮在不同年龄段⼈的眼⾥,有着不同的感受。
年轻⼈觉得是模糊⽽陈旧的。
没有经历过的岁⽉,就如同孩⼦看着⽼辈们陈旧的⿊⽩照⽚,或许脸颊上也有红粉的颜⾊,只是⼈⼯涂抹的痕迹很明显,显得有些滑稽。
岁⽉在纸⽚上留下了淡黄⾊的模糊印记,如同朵云轩信笺上落下的⼀滴泪。
⽼年⼈回忆着三⼗年前的⽉亮就觉得⼜⼤⼜圆。
那是他们经历过的岁⽉,皎洁的⽉光下,有他们的青春和欢笑。
那种记忆是欢愉的。
“然⽽隔着三⼗年的⾟苦路往回看,再好的⽉⾊也不免带点凄凉。
”三⼗年悄然流去的岁⽉,⼀路劳顿的沧桑,任凭是谁,终究也逃不过⼀声悄然的叹息。
也是在那⽉⾊下,三奶奶的陪嫁丫头凤箫和⼆奶奶的丫头⼩双,半夜起来⼩解,在貌似⽆意的闲聊中,曹七巧隐约出场。
这样的出场⽅式,有些接近《红楼梦》中冷⼦兴演说荣国府的情节。
在丫鬟的眼⾥,七巧的出⾝,既不如⼤奶奶是公侯⼈家的⼩姐,也不如三奶奶是做官⼈家的⼥⼉,她是属于低三下四的⼀类⼈,家⾥竟是开⿇油店的!这个开⿇油店⼈家出⾝的⼥⼦,既不配有陪嫁丫头,也不配有正房的名分,原只配做个偏房。
由于⼆爷是个瘫⼦,⽼太太估计正经⼈家的⼥⼉也不肯嫁过来,⼆房⾥没个当家的也不⾏,为了能让七巧死⼼塌地的服侍⼆爷,索性聘来做了正头奶奶。
七巧的名分因为⼆爷的残疾⽽意外得到提升,这于七巧,不知是幸运还是悲催? 幸运的是,从此,她成了⼤户⼈家的少奶奶,⽣活上有丫头伺候着,虽然暂时“连黄⾦的边都啃不到”,只要把⽇⼦如煎药般的熬着,不怕没有啃到黄⾦的那⼀天!她曹七巧,不再是每天站在⿇油店⾥那油腻的柜台前,拿着铁匙⼦与客户评⽄论两卖油的曹⼤姑娘了。
女性视角下读张爱玲《金锁记》讲义
女性视角下读张爱玲《金锁记》讲义《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张爱玲善于刻画女人,尤喜描写各色“坏女人”,《金锁记》也不例外,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
七巧出身平民,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
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
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
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张爱玲在小说不断的提到“月亮”,月亮是苍凉的寂寞的象征,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去看月亮,皆有不同感受,月亮是人物内心变迁的见证,如开场时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象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的时代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象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亮;“彰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象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七巧眼中的月亮;“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象是黑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是儿媳眼里的太阳。
月圆月缺,正是人物命运的象征。
(一)贫与富作品的舞台为辛亥革命后1910年到40年代的上海租界姜公馆。
姜老太爷曾为清朝高官,现已去世,公馆里住着老太太和三个儿子全家及佣人们。
金锁记作品赏析张爱玲
人生的舞台,个人逃不脱要扮演其中某个角色。张爱玲却在这个人生舞台上远远眺望着,她不是导演,却如同解说,用笔娓娓动听地为我们介绍过去的一场或正在进行的人生戏剧里的诸位角色,确切地说,抑或是审美。于是有人言:"鲁迅之后有她,她是一个伟大的寻求者。"她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归宿所在,她以否定现在生态下女性的女奴角色的方式,表达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地生存。自然这是我们的解读。
10年之后,七巧的丈夫和婆婆都死了。苦难熬出了头,她分到了家产,搬出姜府自立门户。过去冷淡七巧的姜季泽现在上门来向她倾诉爱情,精明的七巧在心旌摇荡之余发现所谓的爱情是假的,大怒之余把季泽赶出了家门。爱情的幻影消失了,淌着眼泪的七巧奔到窗前:
"玻璃窗的上角隐隐约约反映出弄堂里一个巡警的缩小的影子,晃着膀子踱过去。一辆黄包车静静地在巡警身上辗过。小孩把袍子掖在裤腰里,一路踢着球,奔出玻璃的缘。绿色的邮差骑着自行车,复印在巡警身上,一溜烟掠过。都是些鬼,多年前的鬼,多年后的没投胎的鬼……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金锁记》作品赏析 张爱玲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金锁记-张爱玲
•
曹七巧用金钱把自己的情欲 狠狠地压制在心中的时候, 金钱,成为她心中唯一目标 。由于这种金钱欲望过于强 烈,所以,她并不会象一般 人那样是被动防守,而是采 取了更主动的攻击性的姿态 去守住金钱。从而产生一种 心理变态——财产危机症
• (二)曹七巧与长白、长安的关系:
由于对情欲与金钱欲望的强烈追求而导致 的虐待狂、性变态
2、与长安的关系:是对其进行威权压制直至同化, 人性的极度恶化。
• • •
•
“谁都说她是活脱的一个七巧。” “她再抽两筒就下来了。” 世舫吃了一惊,睁眼望着她。 七巧忙解释道:“这孩子就苦在先天不足,下 地就得给她喷烟。后来也是为了病,抽上了这 东西。小姐家,够多不方便哪!也不是没戒过 ,身子又娇,又是由着性儿惯了的,说丢,哪 儿就丢得掉呀?戒戒抽抽,这也有十年了。” 世舫不由得变了色。
(2)封建伦理森严的罪恶姜家也是迫害她 的杀手。
• 小说开头的一小段对话:小双道:“告诉你,你 可别告诉你们小姐去!咱们二奶奶家里是开麻油 店的。”凤箫哟了一声道:“开麻油店!打哪儿 想起的?像你们大奶奶,也是公侯人家的小姐, 我们那一位虽比不上大奶奶,也还不是低三下四 的人——” • “门户不对等”使七巧在两个身份低下的丫 头眼里,却只是个“麻油店的活招牌”,是个不 配由她们服侍的主子。
1、张爱玲的家庭背景和独特的孤怪敏感性 格造就了曹七巧这个形象
2、特定的灰色环境既是七巧人性慢慢堕落 诱因。
(1)直接导致她命运悲剧的是她的娘家人 曹大年为了钱将妹妹“嫁”到姜家做了“二少奶奶”名为 “嫁”,实为“卖”;名为“少奶奶”,实为“高级丫头”,七 巧无法像正常女性“妻以夫荣”,也就无法在姜家占有一席之地 。 曹七巧与姜二爷的婚姻并非“良缘”,而是以 七巧的青春、健康──人,与姜家的地位、金钱── 物,作为交换中介,造成了婚姻构架的倾斜,人与 物价值的互换倒置。
《金锁记》与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
《金锁记》与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作者:温静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16期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的女性书写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
张爱玲对中国文学的最大贡献是将西方现代思想及写作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学做到了完美的融合,达到了古典性与现代性的和谐统一。
张爱玲的创作能够在传统风韵中凸现现代个性,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渗透出现代气息,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立足于古典文化基座上的现代派作家。
张爱玲小说的现代性特征在她的小说《金锁记》中可见一斑。
被傅雷称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的《金锁记》是备受读者关注的一篇小说。
文章围绕姜公馆二奶奶曹七巧被金钱的贪欲打造的金锁围困的30年展开情节,七巧用自己的青春,用受尽大家庭的欺侮,最终换取了一副沉重的金锁,这金锁压制了她的情爱,泯灭了她的人性。
别人毁掉了她的一生,她又变本加厉地毁掉了儿女长白、长安的一生,最后在所有人的愤恨哀怨中孤单地死去。
作家所描写的是自己熟悉的没落贵族的家庭日常生活,无论是构造故事、运用语言还是设置人物都深受《红楼梦》的影响,极易为中国读者所接受,而其小说的现代性也体现在《金锁记》的主题人物、艺术结构、叙述技巧的各个方面。
张爱玲的小说可以说是关于文明与人性的哀歌,其哀歌的主旨,不是对社会的批判,更谈不上对社会的改造,而只是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都市背景中,展示人们精神的堕落与不安,展示人性的脆弱与悲哀。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就是产生于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反省、批判和仇视,对人的本性、人的生存困境以及人类命运的思考。
恰恰,张爱玲就是这样表述了自己对于现代人与现代生活的理解。
张爱玲笔下的日常生活是庸俗、琐屑、无聊的,是一种存在处境,人生的荒诞与荒凉在《金锁记》中被诠释演绎到了极点,不仅描写了一段苦涩的婚姻,也描述了一个女人的疯狂。
张爱玲对人性的“现代”感悟也体现在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描绘出了现代人的多重变态性格和精神困境。
曹七巧就像是一头困兽,一生都在欲望的牢狱中挣扎,在情欲与金钱欲的交织、冲突中,由一个曾经天真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心理扭曲的疯子,由此反映出传统文化的衰落和西方文化对传统文明的巨大冲击。
张爱玲与金锁记
张爱玲与《金锁记》这个小学期,我选择了《小说与人生》这门课程,这不仅仅是出于我对小说的热爱,每一部经典的小说映射出来的人生哲理和思想也是我选择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布置了这门课程的最后一次作业——写一篇与小说与人生相关的论文。
在第二周老师给我们讲张爱玲和她的《金锁记》的时候,我就决定将结课论文的主题选为张爱玲与金锁记。
人们常说:世界上有华人华文的地方,就有人谈论张爱玲。
看张爱玲的文章,就像在照镜子一样,爱过之后才更加懂得了张爱玲、;读了张爱玲的小说,男人就会明白为什么女人会因为爱而变态。
课后我仔细阅读了一下《金锁记》这篇小说并结合课上老师给我们讲的内容,我对这句话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在《金锁记》中张爱玲以女性作家的视角将人性关注的笔触延伸到了传统中国最为禁忌和敏感的地方:情爱和金钱。
小说中曹七巧常年带着黄金枷锁关在与情爱隔绝的牢笼里,她是压抑的情欲和变态的金钱欲支配下的女奴。
人性中的真、善、美在她身上逐步消失殆尽,丑、恶、毒成为她的本性。
张爱玲以一个女性的思维和感受叙述了曹七巧的故事,将旧时代里女性的一些真实心声推到了世人面前,这与男性作家站在反封建的立场上叙述女性的悲剧不同,与男性对女性的同情和怜悯也不同。
张爱玲无关时代的创作使自己的作品远远超越了时代,将特定时代的风貌和特定时代下的人性、人的生活百态不显山、不露水地描绘了出来。
张爱玲对女性心理游刃有余的把握,以及她用女人的眼光对男性的打量,使她触碰到了血淋淋的现实人性。
读完《金锁记》后我的心情始终是沉重的。
白家在外面看来是个富贵门第,实则正如七巧所言,里面是空了,已经腐朽了。
这是封建社会尾巴下的一幅缩略图,有旧式的人物新式的思想,在这个风云骤变的社会转折的特殊时期,每个人似乎都成了旧社会的牺牲者,但我最同情的是姜长安,她想挣扎,而且也努力地挣扎过,但是由于她的懦弱,她的挣扎不够彻底,所以照例像七巧和其他的人物一样沉入昏沉的没有光的所在里去了。
_金锁_未必是_金钱_论张爱玲_金锁记_的女性自省意识
摘要:《金锁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张爱玲女性自省意识的真实再现。
作者以其女性特有的生命体验,从心灵揭密与灵魂透视的切入视角,深刻地揭示了女性人格悲剧的心理因素,进而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历史的新纪元。
关键词:金锁意象;报复心态;母恋情结;同性相斥;自省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08)03-0085-05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张爱玲本人的坎坷经历,似乎早已决定了《金锁记》屡遭“误读”的历史命运。
从傅雷、胡兰成到柯灵、夏志清,男性论者无不以“金钱”与“物欲”的道德衡量尺度,一再去遮蔽《金锁记》深刻的女性自省意识。
他们决不满足于作品“淡漠的贫血的感伤情调”,挖空心思欲从社会文化或伦理规范的切入角度,去对故事文本“剥出一个血淋淋的面目来”。
[1]所以,女性主人公曹七巧所原本固有的人格悲剧,也因评论者用“命运悲剧”的概念置换,而得到了他们极其廉价的怜悯与同情。
一个天才的女性作家与一个杰出的女性文本,就这样被人们做了机械而教条、肤浅而平庸的意义诠释。
我个人认为,“误读”张爱玲与《金锁记》的历史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男性话语霸权的时代垄断性。
既然作品文本与女性身份构成了难以分割的内在联系,那么女性作家的性别意识和思想倾向也就理应受到人们的特别重视。
当然,也曾有人注意到了曹七巧悲剧的性别因素,并深深感叹《金锁记》“所着力刻画的,是不幸的婚姻导致了一个女人怎样的心理变化,或者说,现实的缺憾怎样激发出了一个女人内心的阴暗面。
几乎从未见过一个中国作家,能够将一种女性的心理渲染到如此令人战栗的程度。
”[2]这本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理论起点,但却没有得到主流学界的广泛认同。
张爱玲究竟是出于何种主观目的,去刻意揭示“女人内心的阴暗面”,并使其达到了“令人战栗的程度”?迄今为止,人们也未给出令人信服的正确答案。
张爱玲本人对此早有先见之明,《金锁记》问世并引起轰动后不久,她就在《谈女人》一文中,对男权话语的“自以为是”大加嘲讽:“有美的身体,以身体悦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悦人,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分别。
张爱玲 《金锁记》
1929年(9岁)入小学,改名“张爱玲”。 1931年秋,母亲将11岁的张爱玲送入上海圣玛利 亚女子中学后,再次出洋。 张爱玲也愿意住在学校,很少回家。家庭的不幸 使得有家不能归的张爱玲把几乎所有的情感都投入 到学习和写作中,曾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 《摩登红楼梦》,并时有习作(包括中文和英文) 刊载于学校的校刊《凤藻》和校外的《国光》等报 刊杂志。 1937年夏天张爱玲毕业,母亲再次回国,向父 亲提出让张爱玲留学英国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母 借此与张爱玲发生冲突,父亲歇斯底里地将张爱玲 禁闭在家中。张爱玲病在床上,多日无人照应,几 乎丧命。
曹七巧悲剧原因探讨
1、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强大压抑。 女权主义批评家威海姆.瑞奇曾指出:“性别支 配是当今文化中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它提供了最 基本的权力概念。” 曹七巧其实正是作为一件祭品,献给了一个象征 男权中心文化的死人一般没有活气的肉体,畸形的 婚姻使那个原先自由泼辣的麻油店的小姐从此陷入 自卑、多疑、压抑的泥潭,逐渐被黄金的枷锁锁住, 乃至反过来从子女身上进行变态的清算。这是男性 压抑女性自然存在的基本方式,也是造成曹七巧"人 性恶"的客观原因。
3、黄金的枷锁——生命的物化——扼杀与自 杀。 对金钱的渴望; 对金钱的保护; 金钱对人的埋葬。
曹七巧先是一个满心焦虑、到处讨好却 反而到处讨嫌的碎嘴媳妇,然后是满心戒备、 偏激多疑的守财寡妇,最后她成了连儿女的 婚姻幸福都要妒忌,都要迫害的“恶毒妇”。 像这样锁在金钱和情欲中的清醒的疯子,杀 人又兼自杀,可怜而又可恶,这样的人性之 恶,在中国文学中是少见的,触目惊心的。
b、畸形性心理——情爱坟墓中的女人。 情爱的缺失使曹七巧,的心理变得更加畸形,她 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性格变得更加尖酸,刻薄.总觉 得整个家庭中的事,都看不顺眼,整个屋子里的人都 针对她.因而,在生活中,不管看到什么东西,听到什么 话,遇到什么人,她都要主观臆断地评价,刻薄,尖酸地 辱骂,成了一个典型的泼妇。 脏话癖; 偷窥癖; 不伦之恋。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论文正文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身世也充满“传奇”色彩,直至今日,她的作品还在被世人不断地改编、拍摄。
她,就是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她的身世“传奇”,作品流传也甚为广泛,其对社会、人性,特别是通过女性婚姻这个角度所阐述的独特的见解,令读者叹为观止。
因此,张爱玲也被誉为是“旷世才女”。
四十年代初,张爱玲开始文学创作生涯。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赤地之恋》,晚年还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
有人说张爱玲的作品就像是从旧箱子里翻出来的散发着樟脑味的锦缎旗袍,它的陈旧和奢华如此对立又融通地并列着,或许也正是她编织的那个精致的海上繁华梦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张爱玲一生创作众多,其电影创作不及小说,长篇小说又不及中短篇小说创作,但在众多的文学著作中,被视为其代表作的中篇小说《金锁记》却备受青睐,作为张爱玲年轻时代的小说代表作,《金锁记》有“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之称。
此文,我将就这部小说作以浅显的谈论,主要从作品的人物形象、情感、悲剧意味等方面进行阐述。
目的在于使读者能更进一步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所需表达的情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把握作品。
一、《金锁记》的地位和影响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四十年代震惊文坛,被视为张爱玲的成名之作。
对于它的影响,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这样说道:“它是一个最圆满肯定的答复。
情欲的作用很少象在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
”他在对七巧性格的主客观因素作了分析之后,指出了作品的三个基本特色。
第一是心理分析的精妙。
“她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和心理打成一片。
”第二是省略法的运用。
第三是风格特点,色彩鲜明,收得住、泼得出。
“新旧文字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在本篇里已是恰到好处,仿佛这利落痛快的文章是天造地设的一般……譬喻的巧妙,形象的入画,固是作者风格的特色,但在完成整个作品上,从没象在这篇里那样地尽快妙用。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张爱玲《金锁记》赏析《金锁记》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爱玲《金锁记》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赏析《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年少曾读,体会不深,近日重读,拍案叫绝,再三回味,越爱不释手。
我以为,和张爱玲其他的小说篇章比起来,这篇《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
张爱玲善于刻画女人,尤喜描写各色“坏女人”,《金锁记》也不例外,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
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
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
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
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篇《金锁记》尤其明显,单从技巧上来说,许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来。
比如人物描写方面。
写七巧,小说一开端并不直接就写,而是通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点出,把这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的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和《红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
张爱玲金锁记简介
张爱玲金锁记简介简介《金锁记》写于1943年,刊《杂志》第12卷第2至3期,收入1944年上海杂志社出版的《传奇》。
小说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她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由于其故事经典,曾被改编成戏曲、话剧、电视剧等广为流传。
《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在本书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
她在她那创作的年代并无任何前卫的思想,然而却令人震惊地拉开了两性世界温情脉脉的面纱。
主人公曾被作者称为她小说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拥有着“一个疯子的审慎和机智”,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她用最为病态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随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金锁记》在叙述体貌上还借鉴了民族旧小说的经验,明显反映了类似《红楼梦》之类的小说手法已被作者用来表现她所要表现的华洋杂处的现代都市生活。
悲剧性一个人的世界随着生命的谢幕而结束,可是现实的生活仍在继续,月亮照样升起,照耀着死亡再也无法感知的一切。
从此,月亮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中不断出现,君临其中芸芸众生。
今天我们打开《张爱玲文集》,惊喜于其中竟流淌着一条动人的月亮河。
张爱玲金锁记
论张爱玲金锁记女性悲剧意识一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的形成张爱玲终其一生都是封闭、孤独的。
虽出生于名门贵族,但从小就过着孤寂而凄凉的生活;曾在上海名噪一时,却又遭遇了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晚年独居海外,杜门谢客直至在故乡的中秋月明之夜客死他乡。
透过热闹、凡俗的生活,她看到的是现实世界的风雨飘摇,情感世界的千疮百孔,人性的自私贪婪,生命的朝不保夕,人类文明的衰败灭绝。
笼罩于张爱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文学观的是无法消解的悲观。
沃尔波尔有一句常被引用的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
”张爱玲是凭感情来领会,她把这个世界看作悲剧。
因此,她的作品,一以贯穿的是“荒凉”。
深究其之所以形成浓厚的悲剧意识,主要是受到这么几个方面的因素的影响:1 个人经历的影响张爱玲创作的悲剧意识与她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她在平平凡凡的世界中,走过的,却是极不平凡的一生。
在她的身上,辉映着三个朝代的影子。
从童年到少女时代,张爱玲是在父爱和母爱稀薄的时空里度过的,父母给予她的不是温暖的亲情,而是旧家规的威严与新时尚的约束,敏感内省的张爱玲心灵自小就刻上落寂的阴影;受到了严重的创伤,这些使她在潜意识中产生对父母和家庭的厌恶甚至敌对情绪,成年以后又遭受到了情感和事业上的打击,这些悲剧性生命体验使得张爱玲形成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持怀疑、否定乃至敌视态度的人格心理。
这样的一种人世挑剔者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与创作态度。
在文化体验上,张爱玲对世界与人生的无法消解的深重的虚无与绝望予以特别的关注。
她的这种态度的产生,也正是因为她自己亲身体验了这种无法消解的悲剧意识。
张爱玲是否有直接的“文明的毁灭”的体验?对此最先使人想到的是她所表现的港战经验。
战争经验对许多作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就本世纪的许多西方文化人来说,两次世界战争使得他们突然之间对人性与文明失去了信心。
某种意义上,战争确实是文明的毁灭,至少,是文明部分的毁灭。
张爱玲与《金锁记》全解
• 最后她与儿媳妇争夺儿子。她整夜整夜地让长白陪她 抽烟,不让他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她和儿子之间的 那种谈话姿态,超过了正常的母子关系的范围。她要 在儿子身上满足那种被高度压抑的情欲。 • “这些年来她的生命里只有这一个男人。只有他,她 不怕他想她的钱 ——横竖钱都是他的。可是,因为他 是她的儿子,她这一个人还抵不了半个 …… 现在,就 连这半个人她也保留不住——她娶了亲。”
• 她原来是一个麻油店主的女儿,是一个小家碧玉。但 是,家里攀权附贵,把她嫁给了高公馆患骨痨的二少 爷,把她的青春象麻油一样出卖了。
• 她具有粗野刁钻的性格。她颇有王熙凤泼辣,但是另 一方面却没有王熙凤的贵族修养。她尖酸、刻薄,说 话总是含沙射影,粗俗不堪,拨弄是非。表现出一种 市井泼妇的刁钻、泼辣。甚至偷偷地抽鸦片。她一出 场,就抱怨在在家里被人欺负,分给她阴暗的房子。 并用黄色语言讽刺别人,发泄自己的不满。别人都躲 着她,她却总想和人搭讪。她就是靠着这种泼辣刁钻 的性格,在十年以后姜家衰败,分家的时候,连哭带 闹,胡搅蛮缠,为自己争了一大笔财产。这种粗野刁 钻个性,是她性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解题
“金锁”——与一个“金锁”有关? “金锁”是信物?纪念品?象征物? — —一样东西
—— 比喻意:黄金的枷锁,被黄金 欲压得变形/异化了的人
金 锁 记
“记” —— 讲述一个故事:三十处 前(辛亥革命前后)在上海发生的故事。
二、《金锁记》的主要内容
是一个人性变态和人性异化的故事。姜家二爷由于患骨痨 ,娶了门不当户不对的曹七巧。七巧失去了人伦之乐,熬 了半辈子,“夫死公亡”,分得一大笔财产。为了守住这 金钱,她拒绝了所爱的小叔子季泽的暗示,在性压抑、性 苦闷中煎熬,导致扭曲和变态,扼杀了儿子和女儿的美满 婚姻。那种病态的复仇,狠毒得令人不寒而栗。
试析张爱玲的《金锁记》
目录一、曹七巧的形象分析....................................................................................................................... - 2 -(一)、未出嫁前善良、直率、泼辣、可爱的曹大姑娘形象 ................................................. - 2 - (二)、嫁入姜家后,贪婪、虚荣、惹人厌、可悲的二奶奶形象 ......................................... - 3 -(三)、分家后,疯狂、自私、狠毒、自虐而又他虐的母亲形象 ........................................... - 3 - 二、曹七巧悲剧的形成原因............................................................................................................... - 4 -(一)、社会历史原因................................................................................................................. - 4 - (二)、曹七巧的个人原因......................................................................................................... - 5 - 三、艺术特色....................................................................................................................................... - 5 -(一)、意象................................................................................................................................. - 6 - (二)、语言................................................................................................................................. - 6 -(三)、心理描写........................................................................................................................... - 6 -试析张爱玲的《金锁记》摘要:在张爱玲的诸多作品中《金锁记》备受青睐,作为张爱玲年轻时代的小说代表作,《金锁记》被视为其中篇代表作,“有中国从古以来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之称。
试论张爱玲的《金锁记》
试论张爱玲的《金锁记》在《金锁记》中张爱玲成功的塑造了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将其可恨与可怜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本文就曹七巧的生活境遇、性格特征以及塑造方法进行探索,揭示出人性的脆弱与悲哀。
标签:生活境遇;性格特征;艺术手法张爱玲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同时也是坎坷的一生。
名门望族的后代,双亲的离婚,一个千疮百孔的家庭不可能给张爱玲一个快乐而幸福的童年。
一个没落家族的受害者,她比同龄的孩子早熟了许多。
作品中,她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生活、洞悉社会。
《金锁记》极为精妙的展现了深陷于高门深宅之中的曹七巧,在物欲和情欲的驱使下,人性被践踏、受残害以及残害他人,最终走向灭绝的过程。
给读者呈现出了一个人性恶的典型。
一、曹七巧悲剧生活境遇《金锁记》中有两个主要的生活场景:娘家——麻油店;婆家——姜公馆。
这两个场景共同构成了主人公曹七巧的悲剧生活,娘家的小商人出身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婆家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吃人的封建礼教,促成了曹七巧日后的多面性格和变态心理。
以下分别从这两个主要生活场景来分析曹七巧这一悲剧人物形象。
1、生活场景一:娘家——麻油店曹七巧出生在一个做麻油生意的商人家庭,父母早亡,有一个哥哥——曹大年。
小本生意的曹家,生活虽不富裕,但还是说的过去。
七巧作为一个天真烂漫的花季少女,有着这个年龄段的少女一样的情怀。
然而,幸福生活的权利却掌握在哥哥的手里。
封建礼教中提倡的“男尊女卑”思想,使女性处于男性的从属地位,奠定了七巧日后不幸婚姻的基础。
见利忘义的哥哥为了钱财,把妹妹一把推进了姜家大火坑,不管七巧的死活。
从此曹七巧被一步一步的推向黄金的枷锁中,成为封建社会婚姻中的牺牲品。
随着这桩看似风光的亲事顺利促成,曹七巧的生活场景也由麻油店转移到了姜公馆,在这里曹七巧开始了她艰辛的生活。
2、生活场景二:婆家——姜公馆姜家是名门望族,公侯将相之家。
在旧社会,两家结亲是非常讲究门第等级观念的,即“门当户对”。
而曹七巧的出身是万万嫁不到姜家的,更何况还做了二房的正头奶奶。
张爱玲与金锁记PPT课件
《倾城之恋》:出身于破落大家族的闺秀白流苏,曾勇敢地离
婚,回到娘家;但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她不得不承认,“还是找个人 是真的”。因此,在遇到了阔绰的华侨子弟范柳原之后,她把自己仅 有的青春、名誉都赌在这桩婚姻的冒险中。“两方面都是精刮的人”, 经历了无数回合情感的讨价还价,流苏努力来的最好结果是得到了一 个“情妇”的地位。但出人意料地,因为珍珠港事件,香港的陷落 “成全”了她,在战事混乱,前途难卜的情势中,流苏与范柳原却产 生了患难夫妻的情感,她成了名正言顺的“范太太”。
31
• 由于爱情缺失,她不顾一切的用黄金之 梦来抵挡爱的失落,抗御欲火的炙烤, 企图用金钱来弥补一生的亏损,从而导 致一系列“次生悲剧”——由悲剧引发 的悲剧!
•——怎样理解这种说法?
32
• (三)家庭地位的低下
• 1、门户差别使七巧备受歧视:由二姨太变为正
头奶奶;不仅被姜家主人歧视,甚至在丫环眼里,她也 只是个“麻油店的活招牌”,根本不配她们服侍。她在 姜家举步维艰,处处受排挤,人人鄙视她……因此七巧 无
张爱玲与《金锁记》
1
2
张爱玲——生命历程
3
4
5
与胡兰成
与赖雅
6
第一节 关于张爱玲
一、显赫的家世背景
祖父——张佩纶 祖母——李鸿章之女李菊耦
二、分裂的家世教育
父——封建遗少,古典文学修养极好
母——新派女子,对女儿进行了深刻的西洋
教育
7
• 1920年9月30日出生於上海,原名张煐;1930年改名 张爱玲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投入文 学创作。两年後,发表《倾城之恋》和《金锁记》等作 品,并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和胡兰成 1944与胡兰成结婚 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 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并拜访胡适 1956年结识剧作家赖雅,同年八月,在纽约与赖雅结 婚 1967年赖雅去世;1973年定居洛杉矶;1995年九月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4)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长安反复地看她的手指,仿佛一心一意要数数一共有几个指纹是螺形的,几个是畚箕…… 玻璃窗上面,没来由开了小小的一朵霓虹灯的花——对过一家店面里反映过来的,绿心红瓣,是尼罗河祀神的莲花,又是法国王室的百合徽章…… 世舫多年没见过故国的姑娘,觉得长安很有点楚楚可怜的韵致,倒有几分喜欢。
他留学以前早就定了亲,只因他爱上了一个女同学,抵死反对家里的亲事,路远迢迢,打了无数的笔墨官司,几乎闹翻了脸,他父母曾经一度断绝了他的接济,使他吃了不少的苦,方才依了他,解了约。
不幸他的女同学别有所恋,抛下了他,他失意之余,倒埋头读了七八年的书。
他深信妻子还是旧式的好,也是由于反应作用。
和长安见了这一面之后,两下里都有了意。
长馨想着送佛送到西天,自己再热心些,也没有资格出来向长安的母亲说话,只得央及兰仙。
兰仙执意不肯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爹跟你二妈仇人似的,向来是不见面的。
我虽然没跟她红过脸,再好些也有限。
何苦去自讨没趣?”长安见了兰仙,只是垂泪,兰仙却不过情面,只得答应去走一遭。
妯娌相见,问候了一番,兰仙便说明了来意。
七巧初听见了,倒也欣然,因道:“那就拜托了三妹妹罢!我病病哼哼的,也管不得了,偏劳了三妹妹。
这丫头就是我的一块心病。
我做娘的也不能说是对不起她了,行的是老法规矩,我替她裹脚,行的是新派规矩,我送她上学堂——还要怎么着?照我这样扒心扒肝调理出来的人,只要她不疤不麻不瞎,还会没人要吗?怎奈这丫头天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恨得我只嚷嚷:多咱我一闭眼去了,男婚女嫁,听天由命罢!” 当下议妥了,由兰仙请客,两方面相亲。
长安与童世舫只做没见过面模样,又会晤了一次。
七巧病在床上,没有出场,因此长安便风平浪静的订了婚。
在筵席上,兰仙与长馨强行拉着长安的手,递到童世舫手里,世舫当众替她套上了戒指。
女家也回了礼,文房四宝虽然免了,却用新式的丝绒文具盒来代替,又添上了一只手表。
订婚之后,长安遮遮掩掩竟和世舫单独出去了几次。
张爱玲《封锁》
一九九五年中秋夜,曾经 瞩目中国文学界的才女张爱玲 卒于洛杉矶一公寓內,享年七 十五岁。
探讨小说的主题:
封锁前的生活和人物 封锁后的生活和人物
非常态 常态 常 常态 态(未封锁) (封锁) (解除封锁) 与 非 常态:日常生存状态 常 非常态:日常生存状态被打破了 态
(封锁)
封锁前的生活
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 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抽长了,又 缩短了;抽长了,又缩短了,就这么样往前移—— 柔滑的,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
职业 外貌特点
大学英文助教 讣闻风味 千篇一律 模棱两可
会计师
齐齐整整 穿西装 戴玳瑁 边眼镜提公事皮包的人
社会角色 家中好女儿 身份 学校好学生
压抑的工作环境, 刻板虚荣的家庭 氛围
孩子父亲,丈夫,市民
枯燥乏味,他每天上班、下 班,下班还要遵守太太旨意 买包子。
生活状态
枯燥乏味的好人 吕宗桢
非 常 态
在这短暂的恋爱过程中,男女主人公展 现了内心的真实欲望,展现他们久被压抑的 人性。吕宗桢不想扮演一个“老实人”,吴 翠远也不想做一个“好人”,双方都放弃了 各自的角色,进入真正的自我状态。他们渴 望背叛自己,背叛常规。 最后,吕宗桢要了她的电话号码。至 此两个人的欲望交流达到高潮。他们都摆 脱了社会文明角色的约束,回到自我内心 世界。从好人变成了坏人——真人。欲望 解放,人获得了自由。
传 奇 爱 情
就在张爱玲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恋 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 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张爱玲为这段恋情 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 奸的身份。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 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 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 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 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将萎谢 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 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往后的日子纵然 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那般凄美 的文章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张爱玲与《金锁记》全解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