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答案版)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杜甫
《兵车行》 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的代表。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诗歌风格是沉 郁顿挫。
白居易
《长恨歌》
《琵琶行》
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平易浅 近。
韩愈
《南山诗》
气势宏人,尚险好奇,塊丽奇崛。
孟郊 贾岛
《游子吟》
有“郊寒岛瘦”之说。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班级姓名
时期
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
评价及风格特点
先秦
《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为“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之首,共收 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
篇,有“风”、“雅”、“颂”三部分。“风” 大都是民间歌谣,有15国风;“雅”分 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
李贺
《李凭箜篌引》
以想象奇异著称。
刘禹锡 柳宗元
《乌衣巷》
《江雪》
刘禹锡的咏史诗以简洁的文字、精 选的意象,表现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 蕴涵了很深的感慨。
柳宗兀诗兼有简洁、精深、温丽、 含畜之长,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涵幽远 的情思。
杜牧 李商隐
《赤壁》
《过华清宫》
《泊秦淮》
《锦瑟》
杜牧的诗明丽俊逸。
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米,构思 精密,情致婉曲,风格独具。
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词史上第一流的 大家,主要写亡国的愁苦、 悔恨、绝望。
宋
晏殊 晏几道
《浣溪沙》
合称“二晏”。晏殊的词,疏淡清 丽、精致柔婉,把宋词语言进一步推向 文人化、典雅化。
欧阳修
《踏莎行》
风格大体承袭了晚唐以来明丽柔 婉的传统。
(word完整版)中国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中国诗歌发展脉络简介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开端和发展——古体诗时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歌集是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最后编定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在体例上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十五“国风"所反映的是来自民间的社会呼声,它叙述劳动人民之间的婚姻恋爱,展示思妇、军人对沉重的国家赋税、兵役制度的不满,揭露、讽刺统治阶级的繁重剥削和荒淫无耻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十五“国风”的主要内容;而“雅"、“颂"则是社会上层统治阶级宴乐祭祀、点缀升平的一种高雅方式,诗篇记叙周王的各种祭祀、征战、朝议活动,歌颂王公们清明的统治,描写各种宴饮的繁华富丽,当然,偶尔它也会流露出“大厦将倾”的哀叹-—所有这些,则构成了“雅”、“颂"的主要内容。
总之,一部《诗》三百篇,就是一轴反映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
如果说《诗经》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话,那么,在战国时期兴起的“楚辞"的诗歌创作则表现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楚辞"是《诗经》之后兴起的完全不同于《诗经》的一种新诗体,而楚国人屈原则是这一新诗体的杰出代表。
屈原以他崇高、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人格和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奇幻的理想世界的艺术手法,创作了以《离骚》为代表的大量诗篇。
这些诗篇和其他一些楚人的诗篇一起,以其想象丰富、辞采瑰丽的艺术风格而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远祖.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有深远影响的作家。
《诗经》和“楚辞”,分别以其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为我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西汉、东汉共四百多年的时间,官府比较重视民间声乐和歌谣的采集,设立了专门的采集机构——乐府.乐府为着政府采集了大量民间歌诗、民间声乐。
中国诗发展史
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上古神话、甲骨卜辞孕育诗的雏形。
中国的诗歌
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
承担者是巫现,传为神农时的《蜡辞》,就是上古流传下来的驱祸
祈福的咒语歌谣。
此外,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中有些作品,句
法简单整齐,偶尔协韵,是早期诗歌创作的萌芽。
2. 第二阶段:《诗经》《楚辞》奠定传统诗歌的风骚精神。
西
周时期学在官府,贵族成了文学主要创作者,比如《诗经》中的三颂、大雅和小雅。
民间歌谣经专人采集后演奏给天子听。
“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楚辞》和《诗经》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3. 第三阶段:汉代乐府诗及魏晋南北朝民歌时期。
诗歌在汉代
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
歌呈现出更加繁荣的景象,尤其是南朝民歌,其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线索一、上古——口头歌谣二、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三、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四、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文学的自觉时代):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五、隋唐五代——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2、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3、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4、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六、宋代——1、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2、苏轼(北宋时代最有成就的诗人)3、“诚斋体”:杨万里4、陆游(南宋诗坛当之无愧的盟主)宋诗特点(好议论、重理趣、以文为诗)七、元代——杨维桢(铁崖体)八、明代——高启、李梦阳与前七子、李攀龙与后七子九、清代——1、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2、国朝六家: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等3、诗界革命(黄遵宪、梁启超等)词的发展史1、晚唐:温庭筠、韦庄2、南唐五代:冯延巳、李璟、李煜3、宋——发展(以人物为线索):晏殊、欧阳修——柳永(长调慢词)——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善于用典,数量居两宋词人之首)派别:婉约: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豪放:苏轼、辛弃疾、张元干等4、金元:元好问、萨都剌5、清:清初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6、元曲(小令、“叶儿”)前期(质朴自然)——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后期(典雅工丽,远离现实)——张可久、乔吉、雎景臣等总结诗词发展规律1、发展规律: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简介第一篇: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简介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简介西周:《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战国时期: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
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两汉时期: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东汉时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
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建安时代之后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中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一、先秦时期:1.《诗经》: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 305 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楚辞》: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
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
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
“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二、两汉时期:1.汉乐府诗歌: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
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2.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萧统编纂的《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脉络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冲破绮靡诗风的牢笼。 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的领域。
唐朝
盛唐
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 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 2.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 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3. 以李白(诗仙)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 以杜甫(诗圣)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唐朝
中唐
1.主流是现实主义: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 府”运动,《卖炭翁》等抨击黑暗,同情百 姓疾苦,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 2.刘禹锡:怀古诗、政治讽刺诗; 3.李贺:想象奇特,诗境诡谲; 4.韩愈、孟郊:不平之鸣; 5.柳宗元: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 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6.建立词碑——苏轼: 1.开拓了词境,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和词体的 作用; 2.提高了词的品格; 3.开创了豪放风格的词作; 4.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成为一种 独立的抒情诗体。
后期: 1.秦观:创造了凄迷伤感的意境; 2.贺铸: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 婉约二派之长; 3.周邦彦 :开创了格律派,婉约派集大成者。
古代诗词发展脉络
先秦、两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西晋、 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北魏、东魏、西魏、 北齐、北周、南宋、南齐、南梁、南陈)、隋、唐、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 两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先秦
《诗经》: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元朝 明、清
1.小令,又叫“叶儿”。 2.前期: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质朴自 然,比较接近民歌; 3.后期:张可久、乔吉,风格趋于典雅工丽, 讲究格律辞藻,内容远离现实。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我国诗歌发展脉络上溯到先秦,以《诗经》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源头和《离骚》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源头,发展到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和建安文学,发展到唐代的诗歌鼎盛,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杰出诗人,宋元明清继承了诗歌发展成就,也出现了一大批诗人:苏轼、辛弃疾、龚自珍等;到宋代,词成为诗歌的主流,出现了有相当影响的豪放、婉约两大流派;元代出现了散曲。
诗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流派,流派中的诗人的艺术风格比较接近,代表的流派有:建安七子、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大历十才子、豪放派、婉约派、江西诗派、四灵派等。
诗有古近体之分,古体诗一般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较自由,其形式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近体诗,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有严格限制,其形式为五言、七言,根据行数,八句的为律诗、四句的为绝句。
律诗由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组成;近体诗对押韵也有严格的要求。
词有词牌,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每个曲子都有宫调、曲牌,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也不同等。
古代诗歌积累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教师要引导考生对它们的储存。
如,抒情的手法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咏物抒情、直抒胸臆;以及托物言志、虚实相生、渲染、衬托、时空转换、联想想象、用典、修辞等。
古诗在结构上有起承转合的特点,绝句的第三句往往有转折的作用等等。
古代诗歌卷帙浩繁,内容博大精深,要准确快速的进行鉴赏的确难度大,但我们还是可以了解、掌握一些古诗人常写的内容。
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登高等。
涉及语言风格的,不能只会形象、生动、清新、自然,还要了解隽永、雄浑、典雅、含蓄、绮丽等。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忠贞
பைடு நூலகம்
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 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 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 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 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登徒子好色赋》)
赋
第六章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当初还说和你过到老,这样到老那才真够冤,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淇水虽宽总有它的岸,沼泽虽阔也有它的边。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记得当年两小无猜时,说说笑笑那是多么欢。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你当年发誓许愿多诚恳,我从未想过你会背叛。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你违背誓言旧情全不念,那就情断义绝完就完!
比兴手法的作用:
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 文章意蕴,产生形象鲜明、 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
“爱情”——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浪漫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不见,如三 岁 兮。” ——相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悔
第五章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多年媳妇咋说也不短,一家活儿一个人承担。 夙(sù)兴夜寐,靡有朝矣。 起早睡迟辛苦千千万,朝朝日日数也数不完。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家里生活渐渐都得转,打我骂我越来越凶残。 兄弟不知,咥(xì )其笑矣。 亲哥亲弟哪知我的苦,见我回家讥笑加嫌怨。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前思后想泪向肚里流,独自伤心没有谁来怜。
桑未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 ②比喻男子的钟情 ③比喻恋爱及新婚的甜美 桑之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 ②比喻男子的始乱终弃 ③比喻爱情的消逝 于嗟鸠兮, 斑鸠贪食桑葚喻女子 无食桑葚。 沉溺于爱情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1)汉乐府民歌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收 集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 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多 数是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有感而发, 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 以杂言、五言为主。代表作有《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 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 叙事诗,被称为“长诗之圣”
马致远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 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 且看了长安回去! 马致远
双调· 沉醉东风· 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扬堤红蓼滩 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 江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 字烟波钓叟。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 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2)、文人五言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 熟。在东汉五言取代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 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文人 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如《青青河边草》、《 明月何皎皎》等,这是有一组寒门文人创作 的抒情短诗,多写游子思妇之情。
4、魏晋: 三曹七子 五言诗歌、刚健有力 竹林七贤 政治抒情、孤独苦闷 太康诗风 讲究形式、辞彩华丽 陶谢诗歌 田园诗派、山水诗派 南北朝: 南朝诗歌 题材狭窄、风格艳丽 讲究声律 (永明体—音韵严格) (“三萧”创作—宫体艳情诗) (庾信) 北朝诗歌 题材广泛、语言直率、风格刚 健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
简述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程
简述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程摘要:一、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1.《诗经》与《楚辞》2.汉魏六朝诗歌3.唐代诗歌的繁荣4.宋代诗歌的变革5.元明清诗歌的发展二、各时期诗歌的特点1.《诗经》与《楚辞》: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初步融合2.汉魏六朝诗歌:抒情与叙事相结合,形式多样3.唐代诗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风格独特4.宋代诗歌:婉约与豪放并重,注重意境营造5.元明清诗歌:叙事与抒情相辅相成,流派纷呈三、古代诗歌的影响与传承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文学传统的延续与创新正文: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便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诗经》与《楚辞》开始,历经汉魏六朝、唐代、宋代、元明清等时期,诗歌创作日益繁荣,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古代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诗经》与《楚辞》。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真实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被誉为“诗之源泉”。
《楚辞》则以浪漫主义见长,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两部作品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魏六朝诗歌在继承《诗经》与《楚辞》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诗歌抒发了个人的情感,同时也注重叙事,形式多样,为唐代诗歌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杰出诗人涌现出来。
唐代诗歌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完美结合,风格独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宋代的诗歌创作以婉约与豪放为主,诗人注重意境的营造,形式与内容并重。
苏轼、李清照、陆游等诗人的诗歌作品各具特色,丰富了古代诗歌的宝库。
元明清时期,诗歌继续发展,叙事与抒情相辅相成,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流派。
这一时期的诗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现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诗歌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歌的传统延续至今,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答案).doc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一)先秦时期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只在口头传唱,没有文字记录。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
《诗经》分三部分。
《诗经》“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之一。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
(二)两汉时期汉代诗歌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
1. 汉乐府乐府原指音乐机构,“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
代表了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其中《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十五从军征》《有所思》)皆为传世名篇。
汉乐府还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在历代都受到了高度评价,南朝文论家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其艺术成就确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如《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皆为传世经典。
(三)魏晋南北朝汉末建安时期,“建安七子”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魏晋之交,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是陶渊明。
《归园田居》、《桃花源诗》是他的田园诗的代表作。
陶诗的风格自然冲淡为主流,他的散文、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出色,著名的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南北朝时期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辞》,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一、唐诗的鼎盛时期(618年-907年)1.早期唐诗(盛唐)a.高初诗派:王勃、杨炯、卢照邻等b.中唐初期:王之涣、孟浩然、杜牧等c.中唐后期:白居易、元稹、温庭筠等2.中唐的变革与发展a.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b.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c.破格表现与变革:岑参、杜荀鹤等3.晚唐诗风的多元化a.以杨炯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b.以白居易为代表的豪放诗派c.以杜牧为代表的婉约诗派二、宋诗的婉约风格(960年-1279年)1.宋初婉约诗派a.权御天下的官方诗派b.王安石的新乐府运动2.北宋的江南文化a.苏轼的豪放与沉郁b.辛弃疾的豪情与激昂3.南宋的婉约词a.陆游的爱国词b.杨万里的田园词c.苏洵、苏轼父子的雅正词三、元曲与明清诗的发展(1279年-1912年)1.元曲的盛行与发展a.元曲的分类与特点b.关汉卿、白朴等元曲代表作品2.明代的诗坛a.以文学为主的士人文化b.边塞诗派的兴起c.杨慎、杨基等诗人的创作风格3.清代的古文运动a.以清代四大家为代表的古文运动b.赵翼、黄宗羲等的文化思想附件:附件一:唐宋元明清代表诗人及其代表作品附件二:唐诗选解析附件三:宋诗选解析附件四:元曲选解析附件五:明清诗选解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盛唐:指唐朝初年的盛世时期,泛指唐朝全盛时期。
2.现实主义:强调真实生活、客观事实的潮流和思想流派。
3.浪漫主义:强调诗人主观情感、主观体验的文学思潮。
4.婉约诗派:强调柔和、婉转、含蓄的诗歌风格和写作手法。
5.新乐府运动: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文学改革运动,主张改革传统乐府体裁。
6.四大家:指清代的四位文学家,包括孔尚任、兰陵笑笑生、曹雪芹、高鹗。
全文结束,附件中的内容仅供参考,请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后使用。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继续努力
再见
杜甫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 曾任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
代表作:前期有《望岳》, 吏”“三别”等,其诗被称
地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圣”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代 《新乐府》《长恨歌》《 《钱塘湖春行》等。 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 人倡导,主张“文章合为 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 针砭时弊的诗歌。
排律(八句以上的律
词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 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 长调(九十一字以上)
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
中国古代诗史
先秦诗歌: 《诗经》《楚辞》 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
“高岑”边塞诗、“新乐府”“小 五 代 词: 李煜 宋诗宋词:宋诗—陆游、杨万里等
陶渊明
名潜,字元亮。自名 称靖节先生。做过彭 以此称之。 代表作:《归园田居 《咏荆轲》《归去来 成就:田园诗鼻祖。
南北朝乐府
南朝乐府:现实主义 主要表现爱情生活。 《采莲曲》。 北朝乐府:浪漫主义 主要表现北国风光和 活。代表作《木兰诗 勒歌》。
唐初现实主义诗人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 骆宾王、卢照邻
中晚唐诗人
孟郊:与韩愈并称“韩 《游子吟》。
刘禹锡:字梦得。其诗 代表作《石头城》《乌 词》。
李贺:中唐时期著名诗 丰富奇特,语言峭丽凝 《李凭箜篌引》《雁门
中晚唐诗人
杜牧:字牧之,号杜樊川 讽咏史事,作品有《赤壁 宫绝句》《江南春绝句》
李商隐:《锦瑟》《无题 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干”“身无彩凤双飞翼, 点通”均为其名句。与杜 李杜”。
边塞诗派(浪漫情怀)
中国古典诗歌的脉络
中国古典诗歌的脉络
中国古典诗歌的脉络非常丰富,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
从最早期的口头流传,到后来的宫廷诗、文人诗,再到宋词元曲等诗歌形式,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成就。
要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诗经》与楚辞: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收录了自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诗歌作品,主要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楚辞则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抒情性文学体裁,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有乐府诗和文人诗两种形式。
乐府诗起源于古代乐工采集民歌的活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动的生活气息。
文人诗则主要由士大夫创作,追求艺术性和情感表达。
三、唐诗: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杰出诗人。
唐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豪放磅礴的大气之作,也有细腻婉约的情感抒发。
四、宋词:宋词是宋代新兴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其韵律美和音乐性强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著名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人。
五、元曲:元曲是元代兴起的一种戏曲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类。
元曲的语言通俗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色彩。
中国古典诗词发展脉络
中国古典诗词发展脉络
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先秦时期、汉代、唐代和宋元明清时期。
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221年):先秦时期的诗歌主要是宗教祭祀和政治宣传的工具,以《诗经》为代表。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先秦时期的诗歌和民间歌谣,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成为中国诗歌的重要源头。
汉代(206年-220年):汉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成就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楚辞》和《乐府诗集》。
《楚辞》是一部充满激情和个性的情感诗歌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乐府诗集》则是一部集体创作的诗歌总集,以其广泛的题材、抒情的风格和语言的自然流畅成为汉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唐代(618年-907年):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被称为“诗人的盛世”。
唐代诗歌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抒情深刻,意境优美。
唐代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多样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一。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911年):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后期,它们在风格、题材、技巧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
这个时期的诗人注重文学创新,诗歌多以抒情、写景为主,常把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代表作家包括辛弃疾、杨万里、陆游、苏轼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诗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点,为世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简述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约3000年前的古代中国文化。
古代中国诗歌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个阶段。
古体诗(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6世纪):古体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形式,由书面文字演变而来。
最早的古体诗属于《诗经》,是一部以诗歌记录当时社会、政治、宗教和个人情感的重要文献。
东周时期,古体诗逐渐分为风、雅、颂三个类别。
风是民歌,雅是贵族的歌谣,颂是宗庙和贵族的颂歌。
近体诗(公元6世纪-现代):近体诗是以汉乐府民歌和魏晋乐府民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相比于古体诗更加自由多样。
在唐代,近体诗达到了极盛的时期,被誉为“古今之绝艳者”。
唐代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等,他们以自然景色、季节变化、人生哲理等为题材,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
宋代时期,近体诗开始追求更加细腻和完美的表达方式,代表作家有苏轼、杨万里等。
元、明、清三朝时期,虽然继承了唐宋诗的传统,但在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迁。
从诗经的豪爽恣肆、道出民众真实情感的风格,到唐代的豪放诗派,宋代的婉约派,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这些古代诗歌作品不仅是文学的宝贵遗产,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简述中国诗歌发展脉络
简述中国诗歌发展脉络
中国诗歌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古至今,中国诗歌发展经历了不断变迁的曲折,经历了从古至今的种种转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由古人口授与推敲而成,比如古代名篇如《诗经》、《楚辞》,以及《汉乐府》等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它们以自然经历为主题,尤以民间故事、传说为最重要的内容,以哀思、悲哀、爱恋、友情等为主题,表达了古人受万物的启发,有凝练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随着秦汉时期的民族融合,“新乐府诗”在西汉末期出现,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
班级姓名
时期诗歌流派代表作家代表作品评价及风格特点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首,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有“风”、“雅”、“颂”三部分。
“风”大都是
民间歌谣,有15 国风;“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
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以彼物言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与“风”、“雅”、“颂”合称“诗经六义”。
楚辞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从汉代开始,“楚辞”成为了屈原等人作品的总名。
现存《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
浪漫主义抒情杰作。
采集自民间的歌辞称为“乐府民歌”。
“乐府双璧”:
《xx》《xx 辞》。
早期文人抒情诗的典范。
《诗经》
先秦
屈原《xx》
《离骚》
乐府民歌《xx》
《古诗十九首》汉建安文学xx、xx
丕、曹植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建安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
实《观沧海》
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短歌行》
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燕歌行》
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白马篇》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XXXX、自然、XX,用语浅而含蕴深。
xx
XX
XX
XXXX《归园田居》
XX
北朝乐府
民歌XX
谢朓
《敕勒歌》
《木兰辞》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世称“大小谢”。
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时期诗歌流派代表作家
沈佺期
宋之问代表作品评价及风格特点
确立了五七言律诗的形式规范。
初唐四
杰”(王
《送杜少府之
勃、杨炯、
任蜀州》
卢照邻、
骆宾王)
陈子昂
张若虚以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注入诗歌,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
《登幽州台歌》清除南朝诗歌和唐初宫廷诗风的弊病。
《春江花月夜》
《山居秋暝》
《过故人庄》
《燕歌行》
《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
《出塞》
《梦游天姥吟
留别》合称“王孟”。
高适以古体见长,沉雄深厚。
岑参善于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
王昌龄有“七绝圣手”之誉。
浪漫主义的代表。
被誉为“诗仙”。
表现的是渴求个人自由、摆脱社会羁绊和对权贵的蔑视。
诗歌风格是飘逸豪放。
与杜甫合称“李杜”。
现实主义的代表。
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
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诗歌平易浅近。
气势宏大,尚险好奇,瑰丽奇崛。
有“郊寒岛瘦”之说。
以想象奇异著称。
刘禹锡的咏史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很深的感慨。
柳宗元诗兼有简洁、精深、温丽、含蓄之长,自然朴实的语言中蕴涵幽远的情思。
杜牧的诗明丽俊逸。
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风格独具。
合称“小李杜”。
山水田园
诗派王维
孟浩然
高适岑参
王昌龄王之涣边塞诗李白隋唐杜甫《兵车行》三吏三别《长恨歌》《琵琶行》《南山诗》《游子吟》《李凭箜篌引》白居易韩愈孟郊贾岛李贺刘禹
锡柳宗元《乌衣巷》
江雪》
杜牧
李商隐《赤壁》
《过华清宫》
《泊秦淮》
《锦瑟》
时期诗歌流派代表作家
苏轼
(宋诗)代表作品
《示儿》
《菩萨蛮》
《虞美人》评价及风格特点
其诗展露他开朗的胸襟和温厚的人格。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表现激烈而深沉的民族情感。
起源于唐而盛于宋。
现存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敦煌曲子词。
《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文人词集。
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词史上第一流的大家,主要写亡国的愁苦、悔恨、
绝望。
合称“二晏”。
晏殊的词,疏淡清丽、精致柔婉,把宋词语言进一步推向文人化、典雅化。
风格大体承袭了晚唐以来明丽柔婉的传统。
豪放词的创始人,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融入词的创作,极大开拓了词的题材、
意境。
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南宋豪放派词人,辛词意境雄奇阔大,多抒发渴望恢复祖国山河的壮志豪情。
北宋第一个专以写词名世的作家。
著名女词人,词以婉约为主,后期词有时兼有豪放派之长。
以清空幽雅的意境见长。
(宋词)
花间派
五代陆游
韦庄
温庭筠
李煜
晏殊
晏几道
欧阳修《浣溪沙》
《踏莎行》
《江城子》
《念奴娇》
《破阵子》
《水龙吟》
雨霖铃》
《醉花阴》《一剪梅》《如梦令》《扬州慢》苏轼宋豪放派辛弃疾柳永婉约派李清照姜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