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知菌
2第二章 真菌(半知菌)

(1)体生式分生孢子
体生式分生孢子(又称节孢子): 它是由 营养菌丝的细胞以断裂的方式形成的,这 类分生孢子的产孢细胞就是原来就已存在 的营养菌丝细胞。
根节孢子细胞壁的来源及形成方式,又 分为全壁体生式和内壁体生式。
分生孢子盘:垫状或浅盘状,上面有成排的短分生 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盘的四周或 中央有时还有深褐色的刚毛。寄生性真菌的分生孢 子盘多半产生在寄主的角质层或表皮下,成熟后露 出表面(肉眼观察时为小黑点)
分生孢子器:一般有固定的孔口和拟薄壁组织的 器壁。在内壁上形成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着生分 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生在基质的表面或者部分或整 个埋在基质或子座内。(肉眼观察时为小黑点)
分生孢子梗轮状分枝, 产孢细胞基部略膨大; 分生孢子为内生芽殖型, 单细胞,卵圆形至椭圆形, 单生或聚生。 引起棉花等黄萎病。
轮枝孢属示意图
茄子枯萎病症状
棉花黄萎病症状
(5)葡萄孢属(Botrytis )
分生孢子梗无色,顶端细胞膨大 成球形,上面有许多小梗; 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 着生小梗上聚集成葡萄穗状。 引起多种植物幼菌、果实及 贮藏器官的猝倒、落叶、花腐、 烂果及烂窖。即灰霉病
青霉属示意图
柑橘青霉病症状
青霉属扫描电镜照片
柑橘绿霉病症状
(3)粉孢属(Oidium)
菌丝体表生; 分生孢子梗直立,顶部产生 体生式的分生节孢子(粉孢子)。 分生孢子串生,单胞,无色。 引起白粉病, 为大多数白粉菌的无性阶段。
粉孢属示意图
粉孢属扫描电镜照片
小 麦 白 粉 病 症 状
(4)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
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痂圆孢属(Sphaceloma)
分生孢子盘半埋于 寄主组织内,分生 孢子较小,单胞, 无色,椭圆形,稍 弯曲。 如葡萄黑痘病、柑 橘疮痂病菌等。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
分生袍子盘生于寄主 表皮下,有时生有褐 色、具分隔的刚毛; 分生孢子梗无色至褐 色,内壁芽生瓶梗式 产孢;分生孢子无色, 单胞,长椭圆形或新 月形,萌发后芽管顶 端常产生附着胞。
链格孢属(Alternaria)
分生孢子梗深色,顶端 单生或串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多胞,具纵、 横隔膜成砖格状,孢子 长圆形或棒形,顶端尖 细,串生。 很多是常见的腐生菌。 如香石竹叶斑病、圆柏 叶枯病菌等。
尾孢属(Cercospora)
分生孢子梗黑褐 色,不分枝,顶 端着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线形, 多胞,有多个横 隔膜。 如樱花褐斑病、 丁香褐斑病、桂 花叶斑病、杜鹃 叶菌丝表面生。 分生孢子,单胞, 椭圆形,串生。 分生孢子梗丛生与 菌丝区别不显著。 如瓜叶菊白粉病、 月季白粉病菌等。
葡萄孢属(Botrytis)
分生孢子梗细长,分 枝略垂直,对生或不 规则。 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 形,聚生于分枝顶端 成葡萄穗状。 如菊花、牡丹、芍药、 四季海棠、仙客来灰 霉病菌等。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分生孢子盘与分生孢子器
丝核菌属(Rhizoctonia)
菌丝细胞短而粗, 褐色,分枝多呈直 角,在分枝处较细 缢,并有一隔膜。 菌核表面及内部褐 色至黑色,形状多 样,生于寄主表面, 常有菌丝相连。 引起多种植物猝倒 病、立枯病。
小菌核属(Solerotium )
产生较有规则的 圆形或扁圆形菌 核,表面褐色至 黑色,内部白色, 菌核之间无菌丝 相连。 引起兰花等多种 花木白绢病。
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

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
接合菌(Zygomycota)是真菌界中的一个门,其特点是有两个不同的配子细胞接合产生一个接合子,接合子发育成菌丝体。
接合菌主要以分解有机物为食,包括一些腐生和共生的物种,如黑曲霉。
子囊菌(Ascomycota)是真菌界中最大的门,其特点是产生子囊或子囊盘,内含子囊孢子。
子囊菌包括很多常见的真菌,如酵母菌、曲霉、黑曲霉等。
它们在食用、药用、发酵和生物控制等方面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担子菌(Basidiomycota)是真菌界中的一个门,其特点是产生担子孢子。
担子菌包括一些大型真菌,如伞菌、牛肝菌等,也包括一些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
担子菌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理和生态功能。
半知菌(Deuteromycota)是一个无性繁殖真菌的群体,也被称为无性真菌。
这个群体包括一些没有观察到有性繁殖的真菌,它们的分类位置尚未完全明确或是暂时性的,因为没有观察到它们产生子囊或担子。
半知菌包括了一些致病菌、霉菌和线虫共生菌等。
需要注意的是,真菌界中的分类仍在不断研究和调整中,有时不同研究者之间对于分类的认识也存在差异。
比较卵菌门、半知菌类的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

马铃薯晚疫病
腐霉目 疫霉属 马铃薯晚疫病
症状:病斑多在叶尖和叶缘处,初为 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大为圆形暗绿色 斑,病斑边缘界限不明显。湿度大时, 病斑扩展迅速,可扩及叶的大半以及 全叶。边缘有一环白色稀疏的霉轮, 在叶背或雨后清晨尤为明显。
发病条件:在多雨年份容易流行成灾,忽冷忽 暖,多露、多雾或阴雨有利于发病。低温多雨, 病害可迅速爆发;反之,如雨水少,温度高, 病害发生轻。
半知菌类( 半知菌类(Fungi Imperfect )分类
萨卡度(Saccardo)分类系统(根据子实体或孢子果的 形态) 1.丛梗孢目(Moniliales ) 2.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 ) 3.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 4.无孢菌类(Mycellia sterilia ) 安斯沃斯(Ainsworth)分类系统(根据真菌形态和 产孢方式 ) 1.芽孢纲(Blastomycetes ) 2.丝孢纲 (HyPhomycetes) 3.腔孢纲(Coelomycetes )
卵菌门的发病症状和发病条件
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后扩大成黑褐色圆 型、半圆型或不规则形大斑,边缘不明显, 病部软腐,潮湿时病部可见稀疏的白色霉层 (孢囊梗和孢子囊),在果腐处也可见绒毛 状白色长霉或粒状白霉等,还可引起组织膨 大以及矮化、丛生等畸形症状。 卵菌病害在温度和湿度适宜期间,降霜、大 雾、重露的持续天数是决定病害轻重的关键 因子,因为卵孢子的萌发、孢子囊的产生和 游动孢子的侵入都要求有水时才能完成。
症状:果实发病, 症状:果实发病,初期病斑为水渍 褐色,长圆形或不规则形, 状,褐色,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扩 大后病斑凹陷, 大后病斑凹陷,斑面生隆起的不规 则形环纹, 则形环纹,环纹上密生黑色或橙红 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 )。潮湿时 色小粒点(分生孢子盘)。潮湿时 病斑周围有湿润状变色圈, 病斑周围有湿润状变色圈,干燥时 病斑常干缩极易破裂。 病斑常干缩极易破裂。
半知菌名词解释

半知菌名词解释
哎呀,你知道半知菌吗?我一开始也不知道呢,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我才明白!
半知菌啊,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小怪物。
你看,我们生活中有好多好多的菌,有些是对我们好的,像能帮助我们制作美食的酵母;有些是让我们生病的坏家伙。
而半知菌呢,就是这其中很特别的一种。
老师说,半知菌是一群我们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它们生活秘密的菌。
这就好像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大家对他的一些想法和行为总是摸不透。
为啥叫半知菌呢?因为我们只知道它们生命中的一部分,还有好多好多的事儿我们不知道呢!比如说,它们怎么繁殖的,它们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才能活得最好,这些我们都还没有完全弄明白。
想象一下,半知菌就像是一个藏在黑暗里的小精灵,我们只能看到它露出的一点点身影,其他的都还藏着不让我们发现。
我们平常能看到的一些霉菌,说不定就有半知菌呢!比如说,放在厨房里久了的面包上面会长出一些黑乎乎或者绿茸茸的东西,那里面可能就有半知菌在捣乱。
再比如说,有时候我们在树林里看到一些枯掉的树枝或者叶子上有奇怪的斑点,说不定也是半知菌在搞鬼。
你说,半知菌是不是很神奇又很神秘呀?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去多了解了解它们吗?
我觉得呀,半知菌虽然现在让我们感觉很神秘,但随着科学家们不断地研究,总有一天,我们能把它们的秘密都揭开,就像我们解开一个超级难的谜题一样!。
植物病理学实验实验六、半知菌类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玉米茎腐病病根
玉米纹枯病 (Maize Sheath Blight)
玉米纹枯病发病叶片
玉米纹枯病发病叶鞘
玉米纹枯病病 苞叶上的菌核
丝核菌属
水稻纹枯病菌
轮枝孢菌
作 业
1.绘制芹菜斑枯病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2.绘制高梁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和 刚毛; 3.绘柑桔青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Rhizoctonia cerealis
小麦纹枯病基部叶鞘症状
小麦纹枯病中上部叶鞘症状
小麦纹枯病病茎
小麦根腐病症状
镰刀菌属
水稻恶苗病
玉米镰刀菌穗粒腐病
玉米茎腐病 (Maize Stalk Rot)
禾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瓜果 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混合侵染
三、实验内容
观察提供的半知菌病原玻片; 观察提供的半知菌所引起病害的挂图、散装标 本和盒装标本; 制作半知菌病原临时玻片,并观察病原形态特 点。
稻瘟病菌
番茄斑枯病
柑桔炭疽病菌
棉花炭疽病菌
棉花炭疽病菌
玉米小斑病 (Southern Leaf Blight of Maize)
实验六
半知菌类真菌及其所致病害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半知菌中主要病原菌丛根孢菌、球壳孢菌、 盘梗孢菌和丝核孢菌(芽孢纲、丝孢纲、腔孢 纲)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所致主要病害的症状 特点。 熟悉和掌握切片的制作方法。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半知菌病原玻片及其所致植物病害标本;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切片用刀片、挑针、 擦镜纸、吸水纸、蒸馏水等。
半知菌

20. 镰孢属(Fusarium)
• 瘤痤孢目 • 大型分生孢子多细胞, 镰刀型; • 小型分生孢子单细
21.绿核菌属(Ustilaginoidea)
• 瘤痤孢目 • 分生孢子座形成于寄主子房 内,上密生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梗细小;分生孢子 单生,单胞,表面有疣状突 起,橄榄绿色。 • 稻曲病 U.oryza。
马铃薯银斑病(Silver schorf) (Helminthosporium solani)
13.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
• 分生孢子梗粗壮。
• - 芽殖型,圆筒状,多细 胞,深褐色; • - 脐点凹陷于基细胞内.
• 大 麦 条 斑 病 ( D.graminea)
和大麦网斑病(D.teres)。
但一个共同孔口;
• 分生孢子香蕉形。 • 苹果、梨树皮腐烂病 (C.carphosperma)
34. 壳二孢属(Ascochyta)
• 分生孢子卵圆形至圆筒
形,双细胞,无色。 • 高粱粗斑病 (A.sorghi)
35. 色二孢属(Diplodia)
• 分生孢子器散生或集生;
• 分生孢子初时单细胞, 无色,椭圆形或卯圆形, 成熟后转变为双细胞, 深褐色至黑色。
上面着生分生孢
子梗和分生孢子 的产孢机构。
半知菌的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器(pycnidium) 由菌组织构成的一般有固定 孔口的产生内生分生孢子的 器官。
分生孢子器可生在基质的表
面、部分或整个埋生在基质 或子座内。
丝孢纲常见菌属介绍
1. 丛梗孢属(Monilia)
• 丛梗孢目.分生孢子梗二叉 状或不规则分枝,无色;
二 、腔孢纲 - 常见菌属介绍
腔孢纲: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 内。 分类:黑盘孢目和球壳孢目 除了芽孢纲真菌外,许多丝孢纲真菌和腔孢纲真 菌可以寄生植物,其中有些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担子菌、半知菌

层菌纲(Hymenomycetes): 担子果为相当发达的大型担子果,裸生型 或半被果型。担子排列成子实层,担子是 有隔担子或无隔担子。
腹菌纲(Gasteromycetes)
担子果发达,被果型,担子形成在完全闭合 的担子果内,有的永远闭合,都为腐生菌。 常见种:马勃、鬼笔。
担孢子的放射 : 通常在外露的担子果类型 中担孢子都有强力的弹射作用。当孢子成 熟时基部形成一个水滴逐渐扩大,当水滴 达到一定的体积时连同孢子放射出去,孢 子射出后,担子收缩或不收缩。由于担子 中的细胞核已全部移到担孢子中,所以大 部分担子菌的担子只产生一次担孢子。
担孢子以芽管萌发,形成单核菌丝。
(1)无隔担子形成过程:经过锁状联合后, 双核菌丝顶端的一个细胞逐渐膨大,两个 核经过核配和两次减数分裂产生4个单倍的 核,这时担子顶端伸出4个小梗,小梗顶端 膨大,4个核通过小梗进入,形成单胞、单 核、单倍的担孢子。
1
(2)有隔担子 :冬孢菌纲的担子是由次生菌丝形成 冬孢子(厚垣孢子),经休眠后萌发产生担子,担 子有纵隔或横隔,经减数分裂后,在担子侧面或顶 部产生担孢子。冬孢菌纲真菌的核配和减数分裂不 在担子发育的同一部位进行。
2. 担子的形成过程 担子菌的基本特点是具有担子和担孢子。担子
具有明显的结构,且类型多种多样,一般单生,棍 棒状,担子是来自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在幼小的 担子细胞中两个细胞核结合进行核配,然后进行减 数分裂,在担子上形成4个单倍体的担孢子。
关于担子,根据其发育阶段可分为3个部分:一 是原担子,在其中发生核配;二是变态担子,在其中 发生减数分裂;三是小梗,它是位于变态担子和担孢 子之间的担子的另一部分。根据担子有无分隔可分为 两种类型的担子:无隔担子和有隔担子(有隔担子有 隔膜,将担子分为几个细胞,无隔担子无隔膜如筒状 或其他形状) 。
植物病理学半知菌亚门 ppt课件

植物病理学--半知菌亚门 PPT课件
3
(二)无性繁殖
基本方式是从营养菌丝上分化出分生孢子梗, 在分生孢子梗上形成分生孢子。
1、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梗顶端或侧面的无 性孢子。除无孢目外,所有半知菌都产生分生孢 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随风或雨飞散,或由 动物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菌丝体。一 般都是单倍体阶段。有些半知菌还产生其他的无 性孢于类型;如小型分生孢子、芽孢子和节孢子。
植物病理学--半知菌亚门 PPT课件
1
已经证明半知菌的有性阶段大多数属于
子囊菌,少数属于担子菌。鞭毛菌、接合菌 和担子菌中的锈菌和黑粉菌的一些种,也仅 发现其无性阶段,但他们都具有易于鉴别的 稳定特征,在传统上不置于半知菌亚门中。
植物病理学--半知菌亚门 PPT课件
2
二)形态特征 (一)营养体
多数种类为具有隔膜的菌丝体,菌丝体 发达。菌丝无隔膜的不属于半知菌。
植物病理学--半知菌亚门 PPT课件
9
分生孢子盘(acervulus):由多根菌丝特化成 的盘状结构,上面着生成排的短分生孢子梗及分 生孢子。有时分生孢子盘的四周或中央有深褐色 的刚毛。寄生性真菌的分生孢子盘往往产生在寄 主角质层表皮的下面,成熟后才露出表面。
植物病理学--半知菌亚门 PPT课件
10
植物病理学--半知菌亚门 PPT课件
7
孢梗束(synnema):分生孢子梗基部联结的 一种联合体。
分生孢子座(sporodochium):由多根菌丝特 化的垫状结构,表面形成分生孢子梗。
植物病理学--半知菌亚门 PPT课件
8
分生孢子器(pycnidium):由多根菌丝特化成 近球形的结构,其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典型的分生孢子器有固定的孔口。分生孢子器的 内壁上产生分生孢子梗,其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有的分生孢子直接从内壁的细胞产生。分生孢子 器内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孢子间常有胶质,胶 质吸水后膨胀,可以使孢子成条地从孔口挤出。
植物学 半知菌亚门

三、真菌门各亚门的亲缘关系
真菌门分为5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 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 门。
鞭毛菌亚门:菌丝无隔,水生具游动孢子, 游动配子。
接合菌亚门:菌丝无隔,向陆生演化,产生 静孢子(孢囊孢子)接合生殖。
子囊菌亚门:产生子囊,来源于2个细胞的 结合,产生子囊孢子,更适于陆地生活,可 能由接合菌亚门中的某一支演化而来。酵母 的2细胞结合,类似接合生殖,是该类群中 较原始的类群。
稻梨孢(稻瘟病菌) Pyricularia oryzae
① 是水稻中最严重的病害,引起稻瘟病。
② 生活史:分生孢子梗2-5根簇生,自寄主气 孔伸出,顶端生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卵形 或棒形,具2隔膜,3细胞,落于水中,萌发, 侵入新寄主,3日内发病,6-8小时产生分生孢 子。
传播迅速,稻谷成熟时分生孢子附于稻谷,稻 杆或稻田中越冬,菌丝体亦可越冬第二年春萌 发。
真菌门各亚门的进化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 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即:鞭毛菌到接合菌 到子囊菌和担子菌。
3、球壳孢目 Sphaeropsida: 分生孢子梗生于分生孢子 器壁上,分生孢子器具一孔口,或全封闭,生于表面或 基物内。
4、无孢菌目 Agono mycetales:不产生分生孢子,只有 菌丝,有时形成菌核或菌索。
丛梗孢目 Moniliales
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 分散或丛生于基物的表面。
§9.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na (半知菌类 Fungi Imperfecti)
一、主要特征 1、菌丝发达,有隔的多细胞菌丝,单倍体。 2、主要为营养繁殖,无性生殖也较发达,产
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3、未发现有性生殖阶段,最多只有准性生殖。
半知菌亚门

丝孢纲分为4个目,已知有9000种左右。
1、无孢目(Agonomycetales):除厚垣孢子外,不产生 其他分生孢子。 2、丝孢目(Moniliales):分生孢子梗散生。 3、束梗孢目(Stilbellales):分生孢子梗聚生形成孢梗 束。 4、瘤座菌目(Tuberculariales):分生孢子梗着生在分 生孢子座上。
冬孢子的锈菌(不完全锈菌)往往根据无性阶段的 特征就可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就不列入半知 菌,因此半知菌实际上包括未观察到有性阶段的
子囊菌和担子菌。
一旦发现它们的有性阶段,应根据有性阶段
的特征归入相应的类群,已证明大多属于子囊菌,
少数属于担子菌,因此半知菌与子囊菌的关系较 为密切。
半知菌习性
广泛分布 大多腐生 寄 生 引起动、植物及人类疾病
隔状、线状、螺旋状和星状等7种类型。
2、载孢体的类型
载孢体(conidiomata)是指一种由多根菌丝
特化承载孢子的结构。主要有六种类型。
(1)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
由菌丝特化能产生分生孢子的一种丝状结构。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无色或有色,分枝或不 分枝,有的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上面产生分生 孢子。有的半知菌无分生孢子梗。
(二)半知菌分类的主要依据
目前半知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1、载孢体的类型,即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盘、
分生孢子器内或着生在散生、束生的分生孢梗束或 分生孢子座上; 2、分生孢子的形态、颜色和分隔情况;分生孢子 形成方式和产孢细胞(产孢梗)的特征等。
(三)半知菌的分类系统
安斯沃斯(Ainsworth,1973)分类系统 Ainsworth(1973)分类系统是目前真菌界比较公认 的真菌分类系统,根据真菌形态和产孢方式将半知 菌亚门分3个纲:芽孢纲(Blastomycetes)、丝孢纲 (HyPhomycetes)和腔孢纲(Coelomycetes)。
半知菌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半知菌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半知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对于农作物和果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农作物和果树的健康生长,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下面是对半知菌的防治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土壤管理1.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具有丰富的养分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环境,从而减少半知菌的侵害。
可以选择农家肥、畜禽粪便和厩肥等有机肥料,适量施用,并注意培肥技术,避免施用过量。
2.合理轮作:轮作是农田管理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它能够破坏半知菌的生活环境,减少病源菌的数量。
轮作一般是将不同的作物进行适当的轮流种植,避免连作同类作物,减少半知菌的发生。
3.避免过密种植:过密种植容易造成作物生长繁茂,缺乏透气性和光照,从而增加半知菌的发生。
因此,在种植作物时,应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将作物的株距适当调整,并做好适度的修剪和疏果,以保持作物的通风和光照条件。
二、病害物控制1.清除病源:病源是半知菌的重要来源,及时清除病源对于防治半知菌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源的清除可以通过剪除患病部位、烧毁或深埋患病树枝、果实和枯萎植株等方式实施,以减少病原学压力。
2.消毒处理:消毒是防治半知菌的常用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消毒剂或高温蒸汽对种植工具、苗木、种子和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或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三、生物防治1.利用优势微生物:一些有益微生物对半知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
比如,能产生抗生物质的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等,能分解有机物质的腐生真菌等都可以被用来控制半知菌的生长。
2.利用拮抗植物:一些拮抗植物具有对半知菌产生抗性的特性,可以通过种植一些拮抗植物来控制半知菌的发生。
比如,番茄对半知菌具有抗性,可以通过种植番茄来防治半知菌。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防治半知菌的方法,可以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喷雾处理,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农药的使用应遵循科学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和对环境产生污染。
半知菌亚门对昆虫有什么危害

半知菌亚门对昆虫有什么危害
作为昆虫寄生物的半知菌,占昆虫病原菌的比例最大,共有20多属。
大多数属于孢菌纲,少部分属于腔菌孢虫菌纲。
半知菌类的生活史为:泡子在宿主体表发芽,主要经表皮侵入宿主体内,菌丝或菌丝段在血体腔内大量增殖。
虽然引起宿主的血细胞的免疫反应,受吞噬或被囊化,但反而会破坏血细胞,病虫呈现食欲降低,行为迟缓,麻痹,吐液,最终死亡。
宿主死亡后、菌丝开始腐生阶段的旺盛繁殖。
侵入体内所有组织,菌丝伸出体表,形成分生孢子梗,分化出分生孢子。
虫尸因菌丝大量吸收水分而变得僵硬,并布满带有鲜明颜色的粉末——分生孢子。
经过39蜂疗网调查发现在半知菌中,重要的昆虫寄生菌,如白僵菌、黑僵菌等没有明显的宿主的种的专化性,宿主域极广,前者能侵染175种以上的昆虫,后者能侵染70多种昆虫,而且除多毛菌属外,都没有特殊的营养要求,在人工培养基上易培养。
半知菌

半知菌类真菌一、半知菌概述由于不同的交配系发生的时间或空间可能不同而难于相遇,有性生殖在自然条件下很少见,或者有些已经丧失有性生殖的能力,或者有些有性生殖已被准性生殖所代替。
对于这些真菌人们只找到无性阶段而没有发现有性时期,从而只了解生活史的一半,所以通常称这类真菌为半知菌。
二、营养体半知菌的营养体大多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的(酵母类),菌丝细胞通常为单核、单倍体。
菌丝体可以形成子座、菌核等结构,可以分化形成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座等繁殖体。
三、无性生殖半知菌的无性繁殖大多十分发达,大多(除无孢目外)以芽殖、断裂及裂殖的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随风或雨飞散,或由动物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菌丝体。
一般都是单倍体阶段。
有些半知菌,特别是动物和人体的病原菌,还产生其他的无性孢子类型;如小型分生孢子,或者以芽殖、断裂及裂殖的方式产生芽孢子和节孢子,这三类孢子萌发后都形成菌丝体,其功能与分生孢子相同。
也有少数半知菌(无孢目)不产生任何孢子,不断以菌丝和菌核的方式存活和繁殖。
四、准性生殖大多数半知菌是没有发现有性生殖或根本不产生有性生殖的真菌,但是许多半知菌具有准性生殖,即在无性生殖阶段中的一种遗传性状的重新组合,但这种重组不是有性生殖,而与有性生殖相似,因此叫准性生殖。
准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在于:准性生殖:质配→核配→单倍体化有性生殖: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即准性生殖过程中并不存在减数分裂,这是其与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
半知菌在异核菌丝融合过程中经过质配和核配过程,可发生有丝分裂或染色体分裂、重组和交换,但不经过减数分裂,而直接发生单倍体化。
这个过程与有性生殖过程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同样使真菌的遗传发生了变异,导致了基因的重组。
五、生态分布广泛,大多陆生,也有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
大多腐生,也有寄生和共生。
有的是重要的工业和医药真菌,如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rllus)、地霉属(Geotrichum)等;有的是植物病虫害的生防菌,如白僵菌属(Beauveria)和木霉属(Trichoderma)等;有的寄生人体,如发癣菌属(Trichophyton)等;还有许多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植物病原真菌有一半左右属于半知菌,为害寄主植物在病部表面往往形成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等,引起霉烂、叶斑、苗枯、枝枯、溃疡、腐烂、萎蔫(枯萎、黄萎)等症状。
半知菌门有性繁殖

半知菌门有性繁殖
大多只发现其无性阶段,即其营养菌丝和各种无性孢子,而未见到有性生殖过程。
一旦发现有性孢子,即归入相应的亚门。
其原因一是有性阶段尚未发现;二是受某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几乎不能或极少进行有性生殖;三是有性生殖阶段已退化。
因为只了解其生活史的一半,故统称为半知菌或不完全菌。
营养体大多是有隔的分枝菌丝,有些种类形成假菌丝。
其繁殖方式主要有两种:(1)生活史中仅有菌丝的生长和增殖,菌丝常形成菌核、菌索。
不产生分生孢子。
有的种类可形成厚垣孢子。
腐生或寄生,是许多植物的病原菌,如立枯病菌。
(2)绝大多数的半知菌都产生分生孢子:在半知菌的有隔菌丝体上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分生孢子梗,梗上形成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
丛生的分生孢子梗可形成束丝和分生孢子座。
束丝是一束排列紧密的直立孢子梗,于顶端或侧面产生分生孢子,如稻瘟病菌;分生孢子座由许多聚成垫状的短梗组成,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如束梗孢属。
较高级的半知菌,在分生孢子产生时形成特化结构,由菌丝体形成盘状或球状的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
分生孢子盘上有成排的短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如刺盘孢属;分生孢子器有孔口,其内形成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盘(器)生于基质的表面或埋于基质、子座内,外观上呈黑色小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知菌类真菌
一、半知菌概述
由于不同的交配系发生的时间或空间可能不同而难于相遇,有性生殖在自然条件下很少见,或者有些已经丧失有性生殖的能力,或者有些有性生殖已被准性生殖所代替。
对于这些真菌人们只找到无性阶段而没有发现有性时期,从而只了解生活史的一半,所以通常称这类真菌为半知菌。
二、营养体
半知菌的营养体大多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的(酵母类),菌丝细胞通常为单核、单倍体。
菌丝体可以形成子座、菌核等结构,可以分化形成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座等繁殖体。
三、无性生殖
半知菌的无性繁殖大多十分发达,大多(除无孢目外)以芽殖、断裂及裂殖的方式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随风或雨飞散,或由动物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菌丝体。
一般都是单倍体阶段。
有些半知菌,特别是动物和人体的病原菌,还产生其他的无性孢子类型;如小型分生孢子,或者以芽殖、断裂及裂殖的方式产生芽孢子和节孢子,这三类孢子萌发后都形成菌丝体,其功能与分生孢子相同。
也有少数半知菌(无孢目)不产生任何孢子,不断以菌丝和菌核的方式存活和繁殖。
四、准性生殖
大多数半知菌是没有发现有性生殖或根本不产生有性生殖的真菌,但是许多半知菌具有准性生殖,即在无性生殖阶段中的一种遗传性状的重新组合,但这种重组不是有性生殖,而与有性生殖相似,因此叫准性生殖。
准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在于:
准性生殖:质配→核配→单倍体化
有性生殖:质配→核配→减数分裂
即准性生殖过程中并不存在减数分裂,这是其与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
半知菌在异核菌丝融合过程中经过质配和核配过程,可发生有丝分裂或染色体分裂、重组和交换,但不经过减数分裂,而直接发生单倍体化。
这个过程与有性生殖过程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同样使真菌的遗传发生了变异,导致了基因的重组。
五、生态
分布广泛,大多陆生,也有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
大多腐生,也有寄生和共生。
有的是重要的工业和医药真菌,如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rllus)、地霉属(Geotrichum)等;有的是植物病虫害的生防菌,如白僵菌属(Beauveria)和木霉属(Trichoderma)等;有的寄生人体,如发癣菌属(Trichophyton)等;还有许多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植物病原真菌有一半左右属于半知菌,为害寄主植物在病部表面往往形成霉状物、粉状物、小黑点等,引起霉烂、叶斑、苗枯、枝枯、溃疡、腐烂、萎蔫(枯萎、黄萎)等症状。
六、分类
(一)半知菌分类地位
(1)Bessey1951年分类系统中,将真菌分为“三纲一类”,半知菌类为真菌门中的一个类群;
(2)Alexopoulos1962年分类系统中,半知菌作为一个纲归于真菌门中;
(3)《真菌字典》第7版(1983)中,半知菌作为一个亚门。
(4)《真菌字典》第八版中,取消原半知菌分类单元,将有性阶段不清楚的归为有丝分裂孢子真菌。
(二)半知菌内部分类
1.《真菌字典》第八版分类系统
将有丝分裂孢子真菌分为三个纲:丝孢纲、无孢纲、腔孢纲。
2.Ainsworth分类系统
Ainsworth(1973) 分类系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分类系统。
该分类系统依据无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分生孢子个体发育特点(即载孢体的类型、分生孢子的形态、分生孢子形成方式和产孢细胞的特征),将半知菌亚门分为芽孢纲、丝孢纲、腔孢纲3个纲,8目,12科,1880属,约26000余种。
.芽孢纲(Blastomycetes)
隐球酵母目(Cryptococcales)
掷孢酵母目(Sporobolomycetales)
丝孢纲(Hyphomycetes)
无孢目(Agonomycetales )
丝孢目(Moniliales)
束梗孢目(Stilbellales )
瘤座菌目(Tuberculariales )
腔孢纲
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
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
重要属:丝核菌属、小核菌属、丛梗孢属、葡萄孢属、粉孢属、梨孢属、青霉属、曲霉属、轮枝孢属、尾孢属、链格孢属、黑星孢属、凹脐蠕孢属、离蠕孢属、凸脐蠕孢属、镰孢属、绿核菌属、炭疽菌属、痂圆孢属、盘二孢属、拟盘多毛孢属、茎点霉属、叶点霉属、大茎点菌属、拟茎点霉属、壳囊孢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