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风设计
建筑物结构抗风设计与控制研究
建筑物结构抗风设计与控制研究建筑物的抗风设计与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涉及到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楼大厦的不断涌现,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结构抗风设计与控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建筑物结构抗风设计的必要性建筑物在面对风力的作用时,会产生风压和风载等力学效应,这些力学效应对建筑物的结构和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风力是一种随机的、非定常的外部荷载,其大小和方向是时刻变化的,因此,建筑物的结构必须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风场环境。
抗风设计的必要性在于保护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性。
一方面,抗风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物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不受损害,不倒塌,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抗风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减少噪音和震动,增加居住和办公的舒适度。
二、建筑物结构抗风设计的研究方法建筑物结构抗风设计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结构分析、风灾风险评估、结构优化设计等。
首先,结构分析是抗风设计的基础。
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可以对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行预测和分析,了解结构的载荷、变形、振动等性能。
其次,风灾风险评估是为了确定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和安全等级。
通过对风力的分析和建筑物的物理参数进行计算,可以评估风灾风险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最后,结构优化设计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和使用性能。
通过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材料和附加设备,优化结构的刚度、强度和动态特性,可以使建筑物具备更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三、建筑物结构抗风控制的实践应用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建筑物结构抗风控制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通常会采用框架结构、剪力墙或斜撑等抗风技术,以保证建筑物在高风速下的稳定性;对于大跨度结构,通常会采用风洞试验和风工程数值模拟方法,进行风荷载和结构响应的研究和优化设计。
此外,建筑物结构抗风控制还与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建筑结构稳定性与抗风设计
建筑结构稳定性与抗风设计建筑结构稳定性是指建筑物在外力作用下保持稳定的能力,而抗风设计是建筑物在大风环境下能够抵御风力作用的能力。
在建筑设计中,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稳定性和抗风设计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建筑结构稳定性建筑结构稳定性是建筑物能够承受设计荷载并保持稳定的能力。
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持久性非常重要。
1.1 地基承载力地基是支撑建筑物的基础,地基的承载力直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地基的性质和地质条件来确定地基的承载力,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1.2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建筑物稳定性的核心,包括结构的选择、布局和材料的选用等。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所承受的荷载类型和大小,并进行结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1.3 抗震设计地震是严重威胁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自然灾害。
在地震区域,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增加抗震构造和使用抗震材料等手段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二、抗风设计抗风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在强风环境下能够稳定承受风力作用的能力。
风力是建筑结构最常见的外力之一,通过合理的抗风设计可以有效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2.1 风荷载计算抗风设计的首要任务是计算出建筑物所受到的风荷载,并根据风荷载的大小进行结构计算。
风荷载的计算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地理位置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风荷载标准和方法进行计算。
2.2 结构抗风性能建筑物的结构抗风性能是指建筑物所具有的抵抗风力作用的能力。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使建筑物具备良好的抗风性能,例如采用风洞试验和风挡设施等手段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2.3 风载体系风载体系是指建筑物在受到风力作用时所形成的力学系统。
通过合理设计风载体系,使建筑物能够在受到风力作用时实现合理的排力和传力,增强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三、建筑结构稳定性与抗风设计的关系建筑结构稳定性和抗风设计是密切相关的。
土建工程中的建筑物抗风设计原则
土建工程中的建筑物抗风设计原则在土建工程中,建筑物的抗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风力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力量,经常会对建筑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合理的抗风设计旨在提高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以防止风灾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土建工程中的建筑物抗风设计原则。
1. 建筑物抗风设计的意义在设计建筑物时,考虑到风力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强风可能会对建筑物产生诸如结构破坏、倾斜、拱形变形和飞溅物的影响,甚至导致建筑物倒塌。
因此,合理的抗风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强风环境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建筑物抗风设计的基本原则(1)结构稳定性: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抗风能力,能够承受强风的冲击,避免结构的破坏。
建筑物的核心结构应该充分考虑加固和加强。
(2)风荷载计算: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所受到的风荷载进行精确计算。
风荷载的计算应考虑到建筑物的高度、形状、位置等因素,以便准确评估风的作用。
(3)风向和风速: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和风环境条件,确定设计风速和设计风向。
合理选择适当的设计风速和风向对建筑物的抗风能力至关重要。
(4)抵抗风压和风荷载: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应设计成能够抵抗风压和风荷载的结构。
外墙和屋顶材料的选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有效地分散风力作用。
(5)减少风力集中效应:通过合理的设计措施,减少或避免风力的集中作用。
如采用适当的变形缝、几何形状的设计等,可以有效地减轻风力的影响。
(6)风洞实验和计算模拟: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建筑物在风环境中的表现,可以进行风洞实验和计算模拟。
通过模拟不同风速和风向下的风力作用,优化建筑物的抗风设计。
3. 建筑物抗风设计的案例分析以某高层建筑为例,该建筑位于海滨地区,经常受到强风的影响。
设计团队根据当地气象数据和风环境条件,采取了以下抗风措施:(1)增加结构强度: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同时,在结构设计中考虑了不同风向和风速下的风荷载,确保结构能够承受强大的风力冲击。
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设计是现代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结构的抗风与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以确保建筑物在自然灾害或其他外部力量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探讨抗风与抗震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并强调其对建筑结构的重要性。
一、抗风设计1. 风对建筑结构的影响风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自然力量,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气压分布、风速、气流等。
风力的大小和方向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抗风设计的原则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强风环境下的稳定性,抗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结构整体稳定性: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包括纵向和横向稳定性,以抵抗侧向风力的作用。
(2) 槽口设计:对于高层建筑,应采用疏风的槽口设计,减少风力对建筑等的作用。
(3) 风洞试验: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风洞试验模拟不同风速下的风力对建筑物的作用,从而确定合适的抗风设计方案。
二、抗震设计1. 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地震是地球表面破裂释放能量的现象,其产生的地震波通过介质传播,对建筑物产生打击和摇晃。
地震力的大小和频率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抗震设计的原则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结构的韧性:建筑结构应具备一定的韧性,能够承受地震波的冲击和变形,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保护建筑物本身。
(2) 剪力墙和框架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剪力墙和框架结构等抗震措施,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 地基处理:合理的地基处理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如采用升降变换地基或灌注桩等。
三、抗风与抗震设计的实践1. 结构选择与材料选用在抗风与抗震设计实践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例如,在地震易发区,应选择更加柔韧的结构形式和较好的抗震性能的材料,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合理的结构布局合理的结构布局能够减少风力和地震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与控制
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与控制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抗风设计与控制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原理、措施与方法,并分析其对建筑的影响和作用。
1. 抗风设计的重要性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气象条件和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设计原则,使建筑物能够抵御风力的作用,确保其在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抗风设计对于建筑结构来说至关重要,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2. 抗风设计原理抗风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减小风力对建筑物的影响,降低风力对建筑物结构的作用,增强建筑物的抵抗力和稳定性。
其主要原理包括:2.1 稳定原理: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选择适当的材料和构造,使建筑具有足够的抗倾覆和抗倒塌能力。
2.2 减小风力影响原理:通过合理的立面设计、减小建筑物与风的迎角、设置遮挡物等方法,降低风力对建筑物的作用。
2.3 控制风振原理:通过合理选择阻尼系统、增加刚度和强度,控制风振的产生和传递,保证建筑物结构在风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
3. 抗风设计的措施与方法为了实现建筑结构的良好抗风性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与方法:3.1 合理的建筑形态设计:选择具有较小风力影响的建筑形态,如流线型、圆形、卵形等,并避免棱角过多的设计。
3.2 优化构造设计:通过合理的结构配置和布置,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性能。
例如增加立杆、加强柱子和梁的抗风刚度。
3.3 选择合适的材料:选用具有良好抗风性能的材料,例如高强度混凝土、结构钢等。
3.4 设置风挡和遮阳装置:在建筑物的外立面或周边设置适当的风挡和遮阳装置,减小风力对建筑物的直接作用。
3.5 增加阻尼措施:在建筑物结构中增加适当的阻尼系统,如阻尼器、减震墩等,以减小风振效应。
4. 抗风设计对建筑的影响与作用抗风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风能力,还可以对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和舒适度产生积极影响。
建筑抗风设计
建筑抗风设计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在面对自然灾害,如台风和龙卷风等风灾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风能力。
建筑抗风设计成为了建筑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建筑抗风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应用。
一、抗风设计原则建筑抗风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建筑物在强风环境下的安全可靠。
以下是四个基本原则:1.结构稳定性:建筑物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抵御风力的作用。
这可以通过选择和布局适当的结构材料和构件来实现。
2.气动稳定性:适当的建筑造型和外形设计可以降低风阻力,减少对建筑物的风力作用。
建筑物的较佳气动性能可以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来研究和优化。
3.连接和固定: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和构件之间的连接和固定必须足够强固,以确保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合适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经验和实践来确定。
4.材料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抗风的要求。
例如,在抗风建筑中,钢材和混凝土多用于结构和柱基建设,以增强整体抗风能力。
二、抗风设计方法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建筑抗风设计方法:1.风洞试验:通过风洞试验,可以模拟实际风场并测试建筑物的抗风性能。
风洞试验可以提供关于风荷载和结构响应的详细数据,为设计提供依据。
2.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等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建筑物在不同风速下的气动性能进行模拟和分析。
数值模拟可以辅助风洞试验并提供更全面的设计信息。
3.结构优化:根据风压分布和结构参数,使用结构优化方法对建筑物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抗风性能。
这可以通过增加结构材料的强度或调整构件和连接方式来实现。
4.风阻器和缓冲设施: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可以引入风阻器和缓冲设施,以减少风力对建筑物的作用。
这包括设置遮挡物、风险缓冲区和减震装置等。
三、建筑抗风设计的应用建筑抗风设计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物中。
下面是几个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风设计应用示例:1.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由于自身的高度和结构特点,需要考虑更严格的抗风设计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巨人矗立着。
然而,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在面临强风时,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风,这个看似无形的力量,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成为了建筑领域中一个极为关键的环节。
风对高层建筑的作用是复杂而多样的。
首先,风会在建筑表面产生压力差,从而形成风荷载。
这种风荷载会使建筑结构产生水平位移和振动,如果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结构的损坏甚至倒塌。
其次,风的漩涡脱落和湍流等现象也会引起建筑的振动,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风速下,可能会引发共振,对建筑造成严重的破坏。
此外,高层建筑的形状、高度和周围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风的流动特性,进而影响风对建筑的作用。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工程师们在进行抗风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建筑的外形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流线型的建筑外形能够有效地减少风的阻力,降低风荷载的作用。
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带有倒角的建筑外形通常比方形或矩形的建筑更有利于抗风。
此外,通过在建筑表面设置凹角、凸缘或其他扰流装置,可以改变风的流动路径,减少风的漩涡脱落和湍流,从而降低风振响应。
建筑的高度也是影响抗风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风荷载也会显著增大。
因此,对于超高层建筑,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抗风设计方法和技术。
例如,采用风洞试验来模拟真实的风环境,获取准确的风荷载数据。
风洞试验是一种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风的流动来研究物体在风中行为的方法。
在风洞试验中,将建筑模型放置在风洞中,通过测量模型表面的压力和风速等参数,可以精确地计算出风荷载的大小和分布。
除了外形和高度,建筑的结构体系也对其抗风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抵抗风荷载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例如,筒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风荷载引起的水平位移和振动。
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抗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高风速的风力对建筑物产生的压力和风载影响可能导致建筑结构的倒塌和损坏,给人员和财产带来巨大的风险。
因此,合理的抗风设计是确保建筑物安全稳定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和常用的设计方法。
1. 重要性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在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遭受强风袭击时,建筑物若没有经过合理的抗风设计,可能产生严重变形、位移或倾覆,引发人员伤亡事故。
此外,受强风的冲击,建筑物的墙体、屋顶、窗户等易受损件也容易发生破坏,进而对建筑物内部设备和财产造成损失。
因此,通过合理的抗风设计,能有效减少风灾带来的损害。
2. 影响因素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1 地理环境特征地理环境特征是抗风设计的首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如海拔、气候、地形等)会导致当地风速和风向的差别,因此,抗风设计需要结合具体地理环境特征进行。
2.2 建筑物形式和高度建筑物的形式和高度对其抗风能力有直接影响。
例如,高层建筑由于面积较大,截风面积也相应增大,因此需要更强的抗风设计。
此外,建筑物的形式(如平面形状、结构形式等)也会影响到其抗风性能。
2.3 结构材料和构造方式建筑物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和构造方式直接关系到其承载能力和抗风性能。
结构材料的抗风能力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不同构造方式也会产生不同的抗风效果。
因此,在抗风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构造方式。
3. 设计方法为了确保建筑物具备较好的抗风能力,设计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3.1 强度设计法强度设计法是最常用的抗风设计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计算建筑物受到的风荷载,并根据结构材料的强度和抗拉性能进行合理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3.2 风洞试验风洞试验是一种能够模拟真实风场条件的实验方法,通过在缩比模型中对建筑物进行风洞试验,可以精确评估建筑物所承受的风荷载和风力效应。
建筑物抗风设计
建筑物抗风设计引言: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自然灾害的威胁始终存在。
其中,风灾是一种普遍且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经常伴随着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抗风设计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抗风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技巧,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减少损失。
一、抗风设计的原理1. 风力的作用风是由大气层中气压差所引起的空气运动,其对建筑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风压和风扬力两个方面。
风压是指风对建筑物垂直表面产生的压力,风扬力指风对建筑物水平表面产生的拉力。
建筑物抗风设计的关键在于合理分布和使用这两种力。
2. 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抗风设计的基础是建筑物的结构强度。
建筑物的结构强度是指建筑物对外界荷载的抵抗能力,包括重力、水平力和风力等。
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的构造和加固方法是确保建筑物结构强度的关键。
3. 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为了准确评估建筑物的抗风能力,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
风洞试验可以模拟真实的风力环境,通过观测模型结构的变形和应力状况,评估建筑物的稳定性。
数值模拟则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预测和分析建筑物在不同风速下的响应。
二、抗风设计的方法和技巧1. 形状设计建筑物的形状对其抗风能力有直接影响。
流线型的外形可以减小风阻力,降低风压对建筑物的作用。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棱角和突出物,优化建筑物的气动特性。
2. 避免共振共振是指建筑物在特定频率下受到外部激励时,振动幅度不断增大的现象。
共振会导致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和崩溃。
为了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结构的固有频率,选取合适的抗振措施。
3. 强化连接建筑物的连接部位是脆弱的地方,容易受到风力的破坏。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连接的强度和刚性,确保连接部位的稳定性。
4. 防护措施除了在建筑物设计中增强结构抗风能力外,还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来减小风灾的影响。
例如,在建筑物周围种植防风林带,设置风抑制构筑物等,都可以有效地降低风力的作用。
建筑物抗风设计规范
建筑物抗风设计规范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的天际线上。
然而,这些高大的建筑也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其中之一就是风灾。
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抗风能力,成为了建筑师和工程师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建筑物抗风设计规范进行论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概念、设计原则、风力标准、建筑材料选择和风洞模拟实验。
一、基本概念1.1 风荷载:指风对建筑物表面所施加的力量,通常用风压、风速和风向来表示。
1.2 风荷载系数:标志着建筑结构和风荷载之间的关系,包含平面风荷载系数、立面风荷载系数和屋面风荷载系数等。
二、设计原则2.1 安全: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安全因素的影响。
确保建筑物在极端风灾情况下不会倒塌或发生结构失稳。
2.2 稳定:建筑物需要具备稳定性,即在风载作用下保持平衡。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到风的方向和速度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采取恰当的措施提高其稳定性。
2.3 经济性:在满足安全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筑物的抗风性能。
三、风力标准3.1 国家标准:根据《建筑结构荷载标准》(GB50009)的规定,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复杂程度和风力等级,制定了相应的抗风设计规范。
3.2 地方标准:一些地方性的标准也会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进行修订,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四、建筑材料选择4.1 钢结构:钢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设计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
4.2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在设计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等级的混凝土。
4.3 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了钢条的延性和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建筑物抗风能力较好的结构形式之一。
五、风洞模拟实验为了验证建筑物在各种风灾条件下的抗风能力,可以借助风洞模拟实验进行风荷载的测试和建筑物结构的优化设计。
5.1 风洞模型制作:根据实际建筑物的尺寸和比例,制作相对应的风洞模型。
5.2 风洞实验:将风洞模型放入设计好的风洞中,对其进行不同风速、风向和风压的测试。
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与施工
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与施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兴起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大亮点。
然而,高层建筑在面临自然灾害中尤其是风灾方面存在一定的挑战。
建筑的抗风设计与施工成为了保障建筑安全与稳定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的角度,探讨抗风设计与施工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一、风的影响及建筑结构抗风的重要性风是一种破坏性的自然力量,在面临强风时,建筑结构需要承受风荷载,这对建筑的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抗风设计与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1 风的力学特性风的力学特性主要包括风压和风荷载。
风压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直接作用于建筑表面,而风荷载则是指风对建筑物产生的荷载。
了解风的力学特性是进行合理抗风设计的基础。
1.2 抗风设计的重要性抗风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降低风灾风险。
建筑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根据风压和风荷载进行合理的抗风设计,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二、抗风设计与施工的方法和技术抗风设计与施工是建筑领域中一门重要的技术,它涉及了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手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风设计与施工方法和技术。
2.1 结构形式与构造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构造是抗风设计的基础。
多重结构形式和合理配置构造可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例如,在高层建筑中采用剪力墙、框架结构等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风性能。
2.2 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风洞试验是抗风设计与施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风洞试验可以模拟真实环境中的风场情况,进而研究建筑物在不同风速下的变形和应力情况。
此外,数值模拟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筑结构在风场中的响应,来评估其抗风性能。
2.3 材料选择与加固措施合理选择建筑材料是抗风设计与施工中的重要环节。
使用具有较高抗风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钢材、钢筋混凝土等,可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此外,加固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增加梁柱尺寸、设置加强筋等方式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2.4 系统监测与维护在建筑物完工后,进行系统的监测与维护是确保其抗风性能的关键。
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抗风设计在建筑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风力对建筑物的影响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基本原理、抗风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以及未来抗风设计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本原理在进行抗风设计时,需要考虑风荷载的作用。
风荷载由于其不确定性和变化性,成为了抗风设计的主要难点。
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设计师需要确定适用的风荷载标准,并结合建筑物的高度和结构形式进行合理分析。
抗风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风荷载的计算、风力对建筑物的作用分析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设计。
建筑物所受到的风力主要包括气压力和气动力。
气压力作用于建筑物的表面,而气动力则是由于风与建筑物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
通过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关键要素(一)建筑结构形式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对抗风设计的要求不同。
例如,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而大跨度建筑常采用悬索结构或空间网壳结构。
结构形式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二)风荷载计算风荷载计算是抗风设计的重要环节。
风荷载计算需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等因素,并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合理的计算。
风荷载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风性能。
(三)结构材料与构件设计结构材料和构件的选择与设计也对抗风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常用的结构材料包括钢材和混凝土,而构件设计则需要考虑风荷载的传递和分配。
合理的结构材料选择和构件设计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四)风振问题大风作用下,建筑结构容易产生振动现象,即风振。
风振问题会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危及其安全性。
因此,抗风设计中需要考虑风振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如加装阻尼器或控制振动装置。
三、未来发展方向(一)气候变化的考虑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现象频发,抗风设计需要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对风荷载的影响。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分析高层建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其巨大的高度和细长的结构也带来了对抗风设计的挑战。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进行分析,从风荷载计算、风振响应和结构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风荷载计算风荷载是指风力作用在建筑结构上产生的力。
根据国家相关规范,风荷载应按照气象条件、建筑高度和形状以及结构特性进行计算。
常用的风荷载计算方法有气象风荷载法和结构风荷载法。
气象风荷载法根据气象条件进行风力参数的计算,而结构风荷载法则根据建筑结构特性进行风荷载的推导。
合理准确地计算风荷载是高层建筑抗风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二、风振响应高层建筑在强风作用下容易产生结构振动现象,即风振响应。
风振响应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结构安全。
对风振响应的分析可以采用风洞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
风洞试验是一种直接观测风荷载和风振响应的方法,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数值模拟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风场和建筑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出风振响应。
理论分析则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通过计算和分析来推测风振响应的程度和影响。
三、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中,结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风能力。
常见的结构设计方法有刚度控制设计、阻尼控制设计和减振控制设计。
刚度控制设计通过增大结构刚度来抵抗风力作用;阻尼控制设计则通过增加结构阻尼来削弱风振效应;减振控制设计则采用减振器等装置,来减少风振响应。
这些设计方法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综合应用,根据具体的建筑结构和风荷载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计算风荷载,准确分析风振响应,以及采用科学的结构设计方法,可以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可靠。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规范的完善,高层建筑抗风设计将进一步提高,为人们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建筑工程中的抗风设计与结构
建筑工程中的抗风设计与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抗风设计与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抗风设计成为了建筑师和工程师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建筑工程中的抗风设计与结构,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设计原则抗风设计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物在强风的作用下保持稳定和安全。
在进行抗风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强度原则:建筑物的结构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外部风力的作用。
2. 稳定原则:建筑物的结构要设计成稳定的形态,能够抵抗风力引起的倾覆和倒塌。
3. 阻尼原则:通过合理的减振系统来消耗风力能量,减小风对建筑物的作用。
4. 最不利风向原则:抗风设计应以建筑物所在地区最不利的风向和风速为依据。
5. 弹性原则:建筑物在受风力作用下,应具备一定的变形能力,以减小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二、抗风设计方法在实际工程中,抗风设计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刚性抗风设计:采用刚性墙体或框架结构来承受风力,通过提高结构刚度和强度来增加抗风能力。
2. 弹性抗风设计:采用弹性材料和减振器等来消耗风力能量,同时使建筑物能够在风力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变形。
3. 基础抗风设计:采用适当的基础形式和加固措施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4. 防护抗风设计:采用遮挡墙、减风架等措施,减小风对建筑物的直接作用。
三、抗风结构设计抗风结构设计是指将抗风设计原则和方法应用于具体的建筑结构设计中。
在抗风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高度、形状、材料等因素,并进行力学分析和工程计算。
1. 高层建筑抗风设计:高层建筑由于高度较大,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抗风设计中,要考虑结构的抗倾覆和抗倒塌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固支撑结构、增加刚性墙体等。
2. 桥梁抗风设计:桥梁作为横跨在水面或谷地之上的特殊建筑物,其抗风设计更加重要。
在桥梁的设计中,要考虑风荷载、结构的稳定性和aerodynamic damping 等因素,并采取合适的结构形式和减振措施。
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风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风设计一、引言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增加,建筑物面临的风力挑战日益严峻。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风设计,包括设计原则、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常用的抗风设计方法。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抗风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适当的设计风速,并根据这个风速进行结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年限,采用合理的强度设计,以确保建筑物在极端风力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经济性原则除了安全性,抗风设计还要考虑经济性。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风设计应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成本和能源的消耗。
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优化设计的方法,可以在不影响建筑物稳定性的情况下,降低工程造价。
三、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一个风洞效应的重要因素。
地形、地势和地表覆盖物的不同都会对风的流动产生影响。
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因素,合理调整建筑物的高度、体型和朝向,以减小风对建筑物的影响。
2. 建筑物特性建筑物的形状、高度、体积和材料等都会对其抗风性能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流线型的建筑物比较能够减小风的阻力,从而减小风力对建筑物的载荷。
另外,采用轻质材料、减少建筑物表面的突出部分,也能有效减小风力作用。
3. 风力特性风的强度和方向是抗风设计的重要依据。
通过风洞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可以获取当地风的统计数据,确定设计风速。
此外,建筑物所在地的历史风灾情况也需要考虑,以便更好地评估风对建筑物的影响。
四、常用的抗风设计方法1. 设计风速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和风洞试验结果,确定合理的设计风速。
通常采用不同的风区划分,确定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的设计风速。
2. 结构体系选择根据建筑物的形态和所处环境,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筒体结构、拱形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对风的响应有不同的特点和抗风性能。
3. 结构布置和优化合理的结构布置可以改善建筑物的抗风性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风规范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风规范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物在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场所,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显得至关重要。
其中,抗风规范要求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风规范要求,以及其在保障建筑物稳定和安全方面的作用。
一、抗风规范概述抗风规范是指建筑结构设计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旨在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风力产生的影响,并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抗风规范通常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并加以执行。
二、影响抗风设计的因素在进行抗风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决定了建筑所面临的风速和风向。
不同地区的抗风规范要求可能不同。
2. 建筑类型: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风的响应程度不同,因此抗风设计需根据建筑物类型进行相应调整。
3. 高度:建筑物的高度也会影响其受风能力。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需要更严格的抗风设计。
4. 建筑形状:建筑物的形状对风力的分布和流动起到重要作用。
建筑物的外形应尽量减小风的作用力。
三、抗风规范的具体要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风规范通常包括以下要求:1. 设计风速:规定建筑物所在地区的设计基本风速,用于计算抗风设计参数。
2. 结构强度:建筑结构需要足够强大,以承受设计风速所产生的压力和力矩。
使用适当的材料和结构形式,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3. 接缝处理:建筑结构的接缝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以防止风力的侵入和风雨的渗透。
4. 承重墙体:合理设置承重墙体,在建筑结构中起到分散风力作用的作用,增强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
5. 防风设施:在建筑物的周围设置防风设施,如风帘墙、防风网等,可以减小风对建筑物的冲击力。
四、抗风规范的作用抗风规范对建筑结构设计具有重要作用:1. 提高安全性:抗风规范要求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确保住户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2. 延长使用寿命:合理设计的建筑结构能够减小风力对建筑物的侵害,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建筑抗风设计抵御自然灾害的必备策略
建筑抗风设计抵御自然灾害的必备策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成为了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
其中,风灾是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给建筑物带来巨大的破坏和危害。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抗风设计成为了建筑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策略。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设计、选材以及风洞试验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大家介绍建筑抗风设计的必备策略。
一、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抗风设计的核心在于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应该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风力风速,采取适当的结构形式和设计措施。
例如,在高风速地区,建筑物可以采用剪力墙、框架结构以及支撑系统等抗风设计手段,来增加抵抗风力的能力。
二、选材的重要性在建筑抗风设计中,选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材料应具备抗风的性能,并且能够承受外部的冲击力。
例如,混凝土、钢材等具有较好的抗风性能,常用于高风区的建筑物中。
此外,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型材料,如复合材料和增强材料,它们具备更高的抗风性能,能够有效减轻风灾对建筑物的影响。
三、风洞试验的应用风洞试验是建筑抗风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通过模拟实际风场环境,风洞试验可以对建筑物在不同风速下的响应进行测试和评估。
试验结果可以用于验证和改进设计方案,为抗风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此外,风洞试验还可以探究建筑物与风的相互作用,研究风场中的流动特性,为建筑抗风设计提供更深入的认识。
四、适当考虑维修和保养在建筑抗风设计中,我们还应该适当考虑建筑物的维修和保养问题。
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必然会导致一些破损和老化问题,这会降低建筑物的抗风性能。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合理设置检修通道、提供便于维修和保养的设施,以便及时修复和加固受损部位。
五、与其他设计要素的协调在进行建筑抗风设计时,我们还应考虑与其他设计要素的协调。
例如,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可以采用动线流畅、圆滑的造型,以减少风的阻力和风载,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同时,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建筑的排水系统以及地基的抗风设计等也是与风灾抗击息息相关的。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与风荷载分析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与风荷载分析引言:建筑结构的抗风设计与风荷载分析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而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较大、结构较为复杂,对风的抵抗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建筑结构抗风设计与风荷载分析成为了建筑工程师必须要深入研究的领域。
一、风荷载的定义与作用风荷载是指风对建筑物表面所产生的压力和力矩。
风荷载是建筑物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物的形状、高度、周围环境等因素有关。
二、风荷载的计算方法风荷载的计算方法主要有静风法和动风法两种。
静风法是指根据风速和建筑物的特性,通过计算得到建筑物的风荷载。
动风法是指通过模拟风场的变化,计算建筑物在不同风速下的风荷载。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原则1.合理选择结构形式:不同的结构形式对风荷载的抵抗能力不同,建筑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2.合理布置结构构件:结构构件的布置对建筑物的抗风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布置结构构件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3.合理选择材料:不同材料的抗风能力也有所不同,建筑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4.合理设置风阻设施:风阻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小风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建筑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合适的风阻设施。
四、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实践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实践需要建筑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在实践中,建筑师需要根据风荷载的计算结果,合理设计建筑物的结构形式、结构构件的布置和材料的选择等。
同时,建筑师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合适的风阻设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五、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结构抗风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建筑师将更加注重风荷载的计算精确性和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同时,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和新技术的发展,建筑师将有更多的手段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建筑的高度也飞速增高,而且建筑体型越来越复杂。
高楼引来“风速杀手”。
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鳞次栉比而引发峡谷效应,使城市街道风速加大,以致危及行人和行车安全。
这种峡谷效应还表现在某些高楼部分外墙表面因风速过大产生巨大负压,玻璃幕墙或大墙板块会像雪崩一样脱落,高档门窗等也常常会发生突然崩塌、坠落伤人事故。
所以,建筑高度的增高和复杂的体型使得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
我们要明白风对建筑的危害机理才能更好地进行抗风设计。
风是紊乱的随机现象。
风对建筑物的作用十分复杂,规范中关于风荷载值的确定适用于大多数体型较规则、高度不太大的单幢高层建筑。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测体型复杂、高柔建筑物风作用的计算方法;摩天大楼可能造成很强的地面风,对行人和商店有很大影响;当附近还有别的高层建筑时,群体效应对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的通道也会造成危害。
风对建筑物表面的作用力大小,与建筑物体型、高度、建筑物所处位置、结构特性有关。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台风灾害造成的经济
损失十分惨重。
城市各类建筑物的损坏与倒塌是风灾直接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快速预测和评估城市建筑物遭受风灾后的损伤情况,对城市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也是目前土木工程领域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些比较成功的抗风设计的实例。
197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443m高(加上天线达500m)110层的西尔斯大楼成为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412m,110层)只能让位,退居第二。
大楼由9个标准方形钢筒体(22.9mx22.9m)组成。
该结构由SOM设计.建筑师为FazlurKahn。
建造到52层减少2个简体.到67层再减少2个简体.到92层再
减少3个简体.到顶部变成2个简体。
这种独特结构的确引人人胜。
它是多筒结构中的巨型结构.每一个筒体都是单独简体,本身具有很好的刚度和强度,能够单独工作。
必须指出:这种逐步减少的单筒结构,最好对称于建筑物的平面中心,减少偏心。
同时这种把上部结构的某些单筒适当减少,可减小高层建筑上部的受风面积。
并且扰乱大气气流.使产生的涡流对高层建筑的摇摆振动减小。
从而有效地减小风力产生的侧向移动,因此。
多筒结构往往采用这种自下而上逐步减少简体数量的方法,使得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更加合理和经济。
独特贝壳广场建造于1970年,位于美国休斯敦,是一座高、52层的办公大楼,是当时最高的钢筋混凝土大楼。
休斯敦的地基在600多m内主要是粘土,要求结构体系必须使整个建筑物最为经济,建筑物包括基础全部采用轻质混凝土。
这座大楼的结构体系: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筒中筒。
这种体系在当时是剪力墙与框架共同作用结构的发展。
楼板结构采用密肋楼板,混凝土外框柱外面为玻璃帷幕。
这样,使得整个建筑别有风格,尤为美观。
基础采用筏板基础。
埋深为19.3m ,筏厚2.52m,该筏板从大楼的四边各伸出 6.1m,整个筏板的尺寸为70.76mx52.46m。
风荷载采用休斯敦地区的飓风的风力,沿整个建筑物高度作用40lb/ft (195.3kg /mz),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摆动限制在1/600高度。
这座大楼不但设计成功。
而且,采用轻质混凝土把原设计的35层大楼变成52层.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应予指出:现场监测很成功.为编制美国建筑规范作出应有贡献。
70年代同济大学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课题组从杂志上获得信息,翻译全文刊登,既有助于对共同作用的研究,又使河南郑州大楼和上海华盛大楼的箱形基础的设计获得经济效益。
百吉迪拜大楼位于阿联酋,为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
根据对比法和综
合分析法推断,大楼高度约为700m,2009年当它建成之13,这座古典派风格的多用途摩天大楼将成为世界建筑第一高度,超过目前世界建筑之最的508m高的台北一101。
该座具有280,O00m2面积的大楼,5—37层为酒店,45—108层可供700套的私人公寓,是一幢为商店、Amani酒店、住宅和办公的综合性多用途的建筑物,该大楼的外形好像一架指向太空的巨型宇宙飞船。
大楼的结构体系可描述为一个“扶壁”型的核心筒,它的特点表现在:1.中心六边形的钢筋混凝土核心墙类似于一个闭合管,可以提供抗扭力。
中心六边形的墙由翼墙和锤型墙撑住,它们的作用类似于梁上的腹板和翼缘,能够抵抗风所产生的剪力和弯矩。
核心筒心筒的筒侧的每个翼又有自己的高性能混凝土核心筒和周边柱群,翼和翼之间通过六边形中心筒相互支撑,使塔楼具有极大的抗扭刚度。
把所有公共中心筒和柱单元联成具有一座没有结构转递性的建筑物。
2.大楼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层层缩进,每次缩进改变塔楼的宽度,使得风向混乱,在每个缩进层风
遇到不同的建筑形状,风旋涡永远得不到形成。
3.大楼的平面设计为Y型结构,除了保持结构简单和形成结构性,还可减少施加在塔楼上的风力。
4.钢筋混凝土塔楼的结构设计主要受风力控制,不是地震荷载,而钢筋混凝土裙房的结构和塔楼的钢螺旋形结构设计中,地震荷载是控制因素。
5.桩筏基础,桩伸进岩层,上下部结构整体性强,共同作用使得抗风抗地震能力增大。
这样的结构特点能把上部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墙体、连系梁、楼板、筏板、桩和和螺旋形钢结构体系组成的共同作用体系。
台北一101大楼位于台北市区,2004年建成,成为世界高层建筑之一,裙房6层。
采用正方对称的巨型框架结构,以期在风力或地震力作用下获得最稳定的设计。
在最大荷载下,主要由东南西北侧的中央部位共16根钢筋混凝土(SRC)巨型
柱以及中央管状核心结构的电梯间承担。
每侧四根柱的总荷载约45000t 以两根5.6mx1.8m和两根2.7mxO.9m的SRC巨型柱支承在厚4.7m和平面约为40mx16m 的筏板上,通过筏板将荷载传递到其下51根深入岩层约15m一30m的大直径灌注桩。
该大楼共有380根,直径均1.5m,桩的设计荷载为1000t一1450t.深入岩层约15m一30m.桩长在地面以下62m一81m。
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2.8m。
必须指出,该大楼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自行施工的工程,显示着中国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
地震力的影响的研究,非常认真出色,在大楼即将建成的关键时刻,遇到大地震,却巍然不动。
该大楼不但设计成功,而且施工方法也很成功。
主楼采用顺作法,而裙房采用逆作法,减少两楼相互影响,有利于缩短施工期限。
在艺术风格上,它表现着中国传统花工富贵、节节高升的意境。
总之,该大楼堪称是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典范。
是中国人的骄傲。
从这些成功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建筑结构抗风的设计基本上有这些方法:1.建大型基础,与上层建筑形成共同体系,达到能有更高的刚度与整体稳定,最后达到防风抗震。
2.对建筑物的体型的设计,以达到减少风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或者使风产生不了风旋涡,从而不会使建筑物产生风振。
3.抑或减少受风荷载的面积,并且扰乱大气气流.使产生的涡流对高层建筑的摇摆振动减小。
这些方法,主要是从减小荷载对结构的影响以及提高结构自身的承载能力,从而使结构更加安全舒适。
我也提不出更好的方法或者更科学的方法,我觉得可以借鉴这些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抗风设计。
我认为硬抗的始终会有一个极限,所以以后可以更多使用对建筑体型的设计,顺而导之,如采用流线型的,进行风的诱导,让风从建筑路过而不影响到建筑,当然这些仍需对抗风设计知识的学习,所以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好好看一些有关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