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12.5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任何溶胶本质上都是不稳定的,稳定只是暂时,总会聚沉。 聚沉:溶胶粒子互相聚结、长大,进而沉淀的现象。
(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适量电解质作溶胶的稳定剂;但电解质加入过多反而聚沉。 电解质浓度或价数增加,压缩扩散层,扩散层变薄,斥力势
能降低,溶胶聚沉; 加入的反离子发生特性吸附,斯特恩层内反离子数量增加,
例:As2S3 溶胶带负电荷,起聚沉作用的为电解质中的阳离 子,几种电解质的聚沉值:KCl : 49.5 molm-3 ;
MgCl2 : 0.7 molm-3 ; AlCl3 : 0.093 molm-3 ;
反离子聚沉能力之比 = 1/ 聚沉值之比 KCl : MgCl2 : AlCl3 =1 : 70 : 532
胶核(有晶体结构)常优先吸附能与组成固体表面的离子生成 难溶物或电离度很小化合物的离子。
例: AgNO3 + KI AgI + KNO3 KI 过量 :AgI 溶胶优先吸附 I- 带负电, K+为反离子; AgNO3过量:AgI 溶胶优先吸附 Ag+带正电,NO3-为反离子。
胶粒:滑动面内包围的带电体,胶核+部分反离子;
(2) 高分子化合物的聚沉作用 高分子化合物(含极性基团)有较大的稳定或聚沉能力。 聚沉:须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线型聚合物。
(1) 搭桥效应:一个长碳链的高分子通过吸附,同时把许多胶粒 联结起来,变成较大的聚集体而聚沉; (2) 脱水效应:高分子对水的亲合力强,它的溶解与水化作用, 使胶粒脱水,失去水化外壳而聚沉; (3) 电中和效应:离子型的高分子吸附在带电胶粒上,中和了粒 子表面电荷,使粒子间斥力降低,进而聚沉。
对球形质点:当粒子半径 r 较大且双电层厚度 -1较小, 即r >>1,质点表面可当作平面处理:
电迁移率 (电泳淌度)
斯莫鲁科夫斯基公式
多用于水溶液系统
对球形质点:当粒子半径 r 较小且双电层厚度 -1较大, 即r <<1:
休克尔Hückel 公式
多用于非水溶液体系
3. 溶胶的胶团结构
胶核:由分子、原子或离子形成的固态颗粒; ➢ 法扬斯-帕尼思(Fajans-Pancth)规则:
保护作用:
若在溶胶中加入较多的高分子化合物,许多个高分子化合 物的一端吸附在同一个分散相粒子的表面上,或许多高分子线 团环绕在胶粒周围形成水化外壳,将分散相粒子完全包围起来, 对溶胶则起到保护作用。
反离子聚沉能力之比可近似为反离子价数6次方之比: Me+:Me2+:Me3+ =16 : 26 : 36 = 1 : 64 : 729
➢ 同号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
(ii) 同价离子,负离子的聚沉能力大于正离子: 正离子水化能力强, r, 水化能力,吸附能力, 进入胶粒紧
密层少, 电解质聚沉能力
(1) 胶团之间既存在着斥力势能,也存在着引力势能。 (2) 引力势能占优——聚沉;斥力势能占优——稳定。 (3) 斥力、引力、总势力均随粒子间距离而变化:某一距离范围 内引力占优势;而另一范围内斥力占优势。 (4) 加入电解质,对引力影响不大,但对斥力影响明显,使总势 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2. 溶胶的聚沉
§12.5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1、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 2、溶胶的聚沉
1. 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
1941年杰里亚金(Derjaguin)和朗道(Landau)、1948年维韦 (Verwey)和奥弗比克(Overbeek)分别提出带电胶体粒子稳定理论 (DLVO理论),理论揭示溶胶稳定与聚沉的原因。
(3) Stern模型 固定吸附层+扩散层
1924年,斯特恩修正扩散双电层:离 子有一定的大小;部分反离子被牢固吸附, 形成固定吸附层(斯特恩层);其余反离子 形成扩散层。
三个面、三个电势 固体表面; Stern面: Stern层中反离子电性中心形成 的假想面; 滑动面: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的界面
热力学(表面)电势0:固体表面~溶液本体; Stern电势:Stern面~溶液本体; (电动)电势: 滑动面~溶液本体
胶团: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构成,电中性。
例:AgNO3过量时,优先吸附Ag+带正电,NO3-为反离子
KI 过量时,优先吸附 I- 带负电, K+为反离子:
AgIm nI n x K x xK
胶核 胶粒(带正电) 胶团(电中性)
胶核 胶粒(带负电) 胶团(电中性)
➢ 写胶团结构时,应注意电荷平衡,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负离子水化能力弱, r, 水化能力, 吸附能力, 进入胶粒紧 密层多, 电解质聚沉能力 ➢ 同种同价离子,感胶离子序:
同价正离子的聚沉能力: r,聚沉能力
H+ >Cs+ >Rd+ >NH4+ >K+ >Na+ >Li+ 同价负离子的聚沉能力: r,聚沉能力
F->Cl->Br->NO3->I->OH- “点卤”做豆腐的过程,就是利用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 豆浆:带负电的大豆蛋白溶胶,卤水:含Ca2+、Mg2+、Na+等的 电解质。
胶粒电荷量降低,碰撞聚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电解质浓度越大,须克服势垒越低,越易聚沉。 聚沉值:溶胶发生明显聚沉所须电解质的
最小浓度;聚沉能力:聚沉值的倒数。 ➢ 聚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大。
c1<c2<c3
(i) 舒尔策(Schultz)-哈迪(Hardy)价数规则:
与胶粒带电符号相反的离子,即反离子能使溶胶发生聚沉, 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大(H+例外)。
电势越高:胶粒带电越多,扩散层越厚
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时,介质中 反离子的浓度加大,把更多的反离子挤
进滑动面内,中和固体表面电荷,使
电势降低,甚至改变符号。
电解质浓度足够大, = 0 ,为等电态:胶粒不带电,不发
生电动现象,极易聚沉。
➢ 斯特恩模型:
❖ 给出了 电势明确的物理意义;
❖ 解释了溶胶的电动现象; ❖ 定性地解释了电解质浓度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
(1) 电解质的聚沉作用 适量电解质作溶胶的稳定剂;但电解质加入过多反而聚沉。 电解质浓度或价数增加,压缩扩散层,扩散层变薄,斥力势
能降低,溶胶聚沉; 加入的反离子发生特性吸附,斯特恩层内反离子数量增加,
例:As2S3 溶胶带负电荷,起聚沉作用的为电解质中的阳离 子,几种电解质的聚沉值:KCl : 49.5 molm-3 ;
MgCl2 : 0.7 molm-3 ; AlCl3 : 0.093 molm-3 ;
反离子聚沉能力之比 = 1/ 聚沉值之比 KCl : MgCl2 : AlCl3 =1 : 70 : 532
胶核(有晶体结构)常优先吸附能与组成固体表面的离子生成 难溶物或电离度很小化合物的离子。
例: AgNO3 + KI AgI + KNO3 KI 过量 :AgI 溶胶优先吸附 I- 带负电, K+为反离子; AgNO3过量:AgI 溶胶优先吸附 Ag+带正电,NO3-为反离子。
胶粒:滑动面内包围的带电体,胶核+部分反离子;
(2) 高分子化合物的聚沉作用 高分子化合物(含极性基团)有较大的稳定或聚沉能力。 聚沉:须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线型聚合物。
(1) 搭桥效应:一个长碳链的高分子通过吸附,同时把许多胶粒 联结起来,变成较大的聚集体而聚沉; (2) 脱水效应:高分子对水的亲合力强,它的溶解与水化作用, 使胶粒脱水,失去水化外壳而聚沉; (3) 电中和效应:离子型的高分子吸附在带电胶粒上,中和了粒 子表面电荷,使粒子间斥力降低,进而聚沉。
对球形质点:当粒子半径 r 较大且双电层厚度 -1较小, 即r >>1,质点表面可当作平面处理:
电迁移率 (电泳淌度)
斯莫鲁科夫斯基公式
多用于水溶液系统
对球形质点:当粒子半径 r 较小且双电层厚度 -1较大, 即r <<1:
休克尔Hückel 公式
多用于非水溶液体系
3. 溶胶的胶团结构
胶核:由分子、原子或离子形成的固态颗粒; ➢ 法扬斯-帕尼思(Fajans-Pancth)规则:
保护作用:
若在溶胶中加入较多的高分子化合物,许多个高分子化合 物的一端吸附在同一个分散相粒子的表面上,或许多高分子线 团环绕在胶粒周围形成水化外壳,将分散相粒子完全包围起来, 对溶胶则起到保护作用。
反离子聚沉能力之比可近似为反离子价数6次方之比: Me+:Me2+:Me3+ =16 : 26 : 36 = 1 : 64 : 729
➢ 同号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
(ii) 同价离子,负离子的聚沉能力大于正离子: 正离子水化能力强, r, 水化能力,吸附能力, 进入胶粒紧
密层少, 电解质聚沉能力
(1) 胶团之间既存在着斥力势能,也存在着引力势能。 (2) 引力势能占优——聚沉;斥力势能占优——稳定。 (3) 斥力、引力、总势力均随粒子间距离而变化:某一距离范围 内引力占优势;而另一范围内斥力占优势。 (4) 加入电解质,对引力影响不大,但对斥力影响明显,使总势 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2. 溶胶的聚沉
§12.5 溶胶的稳定与聚沉
1、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 2、溶胶的聚沉
1. 溶胶的经典稳定理论DLVO理论
1941年杰里亚金(Derjaguin)和朗道(Landau)、1948年维韦 (Verwey)和奥弗比克(Overbeek)分别提出带电胶体粒子稳定理论 (DLVO理论),理论揭示溶胶稳定与聚沉的原因。
(3) Stern模型 固定吸附层+扩散层
1924年,斯特恩修正扩散双电层:离 子有一定的大小;部分反离子被牢固吸附, 形成固定吸附层(斯特恩层);其余反离子 形成扩散层。
三个面、三个电势 固体表面; Stern面: Stern层中反离子电性中心形成 的假想面; 滑动面: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的界面
热力学(表面)电势0:固体表面~溶液本体; Stern电势:Stern面~溶液本体; (电动)电势: 滑动面~溶液本体
胶团:胶粒与扩散层中的反号离子构成,电中性。
例:AgNO3过量时,优先吸附Ag+带正电,NO3-为反离子
KI 过量时,优先吸附 I- 带负电, K+为反离子:
AgIm nI n x K x xK
胶核 胶粒(带正电) 胶团(电中性)
胶核 胶粒(带负电) 胶团(电中性)
➢ 写胶团结构时,应注意电荷平衡,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
负离子水化能力弱, r, 水化能力, 吸附能力, 进入胶粒紧 密层多, 电解质聚沉能力 ➢ 同种同价离子,感胶离子序:
同价正离子的聚沉能力: r,聚沉能力
H+ >Cs+ >Rd+ >NH4+ >K+ >Na+ >Li+ 同价负离子的聚沉能力: r,聚沉能力
F->Cl->Br->NO3->I->OH- “点卤”做豆腐的过程,就是利用电解质使溶胶发生聚沉。 豆浆:带负电的大豆蛋白溶胶,卤水:含Ca2+、Mg2+、Na+等的 电解质。
胶粒电荷量降低,碰撞聚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电解质浓度越大,须克服势垒越低,越易聚沉。 聚沉值:溶胶发生明显聚沉所须电解质的
最小浓度;聚沉能力:聚沉值的倒数。 ➢ 聚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大。
c1<c2<c3
(i) 舒尔策(Schultz)-哈迪(Hardy)价数规则:
与胶粒带电符号相反的离子,即反离子能使溶胶发生聚沉, 反离子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大(H+例外)。
电势越高:胶粒带电越多,扩散层越厚
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时,介质中 反离子的浓度加大,把更多的反离子挤
进滑动面内,中和固体表面电荷,使
电势降低,甚至改变符号。
电解质浓度足够大, = 0 ,为等电态:胶粒不带电,不发
生电动现象,极易聚沉。
➢ 斯特恩模型:
❖ 给出了 电势明确的物理意义;
❖ 解释了溶胶的电动现象; ❖ 定性地解释了电解质浓度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