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及其任务
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生理学笔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ecbc1927284b73f342502f.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生理学及其任务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体,任务是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生理学实验可分为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
生理学实验主要在动物身上进行。
动物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其中前者又可分为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1.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主要研究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规律、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
2.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在于探索细胞及其所含生物大分子的活动规律。
3.整体水平的研究: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规律。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二、内环境的稳态稳态(homeostasis),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作用迅速、精确和短暂,起主导作用;而体液调节则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1.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形式。
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绪论1人体生理学
![绪论1人体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b036c435fbfc77da369b177.png)
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reflex)。 反射的通路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
特点:作用迅速而精确、部位局限和时间短 暂;
2.体液调节 一般是指由某一器官或组织 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 达另一器官,调节它的功能活动。
张锡钧(1899—1988)在神经化学递质乙酰胆 碱的研究中取得系列的创新性或果,受到国内 外生理学界的高度评价。
3.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
1.只有认识了“正常”,才能设法维 持正常,防止异常;认识“异常”( 疾 病);
2.生理学的发展可促进临床医学的发 展;
3、学习与掌握一些实验技术,培养观 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肾上腺髓质可以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达心脏和血管,调节 心血管活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全 身的能量代谢等等。 特点:缓慢、广泛而持久;
神经—体液调节 人体内的功能调节大多是这种复合式的调节。
3. 自身调节:机体内有些调节既不依赖 神经也不依赖体液,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 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器官生理学--循环生理学 消化生理学 肾脏生理学
(三)整体水平
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第一节
兴奋性
⑴ 新陈代谢: 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⑵ 兴奋性: 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刺激与反应
(一)、 1.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2.刺激分类 3.刺激三要素
作用—— 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更加准确、适度;
作业:
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 些?各有何特征?
生理学目录
![生理学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5650be4a312b3169a451a499.png)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生理学及其任务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第二节机体内环境和稳态一、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二、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二、体内的控制系统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二、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第二节细胞的信号转导一、信号转导概述二、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四、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五、招募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六、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三节细胞的电活动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三、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一、横纹肌二、平滑肌第三章血液第一节血液生理概述一、血液的组成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免疫学特性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二、红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四、血小板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二、血液凝固三、纤维蛋白的溶解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二、红细胞血型三、血量和输血原则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和机制二、心输出量与心脏做功三、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五、心功能评价第二节心脏的电生理学及生理特性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二、心肌的生理特性三、体表心电图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二、血流动力学三、动脉血压与动脉搏四、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五、微循环六、组织液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三、自身调节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第五节器官循环一、冠脉循环二、肺循环三、脑循环第五章呼吸第一节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原理二、肺通气功能的评价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一、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二、肺换气三、组织换气四、正常肺功能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氧的运输二、CO2的运输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一节消化生理概述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四、消化道的内分泌系统第二节口腔内消化和吞咽一、唾液的分泌二、咀嚼第三节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二、胃的运动第四节小肠内消化一、胰液的分泌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三、小肠液的分泌四、小肠的运动第五节肝脏的消化功能和其它生理作用一、肝脏的功能特点二、肝脏主要的生理功能三、肝脏功能的储备及肝脏的再生第六节大肠的功能一、大肠液的分泌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第七节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二、小肠内主要物质的吸收三、大肠的吸收功能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四、基础代谢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一、体温二、机体的产热反应与散热反应三、体温调节第八章尿液的生成和排出第一节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一、肾的功能解剖二、肾血流量的特点及其调节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一、有效滤过压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的物质转运方式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种物质的重吸收与分泌三、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中重吸收与分泌的因素第四节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一、尿液的稀释机制二、尿液的浓缩机制三、影响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因素第五节尿生成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二、体液调节三、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第六节清除率一、清除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二、测定清除率的意义第七节尿的排放一、膀胱的尿道的神经支配二、排尿反射三、排尿异常第九章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一节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原理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二、突触传递三、神经递质和受体四、反射活动和基本规律第二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一、感觉概述二、躯体和内脏感觉三、视觉四、听觉五、平衡觉六、嗅觉和味觉第三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一、运动的中枢调控功能概述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作用三、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控四、大脑皮层对运动的调控五、基底神经节对运动的调控六、小脑对运动的调控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情绪的调节一、自主神经系统二、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三、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基础第五节脑电活动及睡眠与觉醒一、脑电活动二、睡眠与觉醒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一、学习与记忆二、语言和其它认知功能第十章内分泌第一节内分泌与激素一、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二、激素的化学性质三、激素的细胞作用机制四、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五、激素分泌节律及其分泌的调控第二节下丘脑-垂体及松果体的内分泌一、下丘脑-腺垂体系统内分泌二、下丘脑-神经垂体内分泌三、松果体的内分泌第三节甲状腺的内分泌一、甲状腺激素及其代谢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三、甲状腺功能的调节第四节甲状旁腺、维生素D与甲状腺C细胞的分泌一、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作用与分泌调节二、维生素D的活化、作用及其生成调节三、降钙素的生物作用与分泌调节第五节胰岛内分泌一、胰岛素二、胰高血糖素第六节肾上腺内分泌一、肾上腺皮质激素二、肾上腺髓质激素三、肾上腺髓质素第七节组织激素及功能器官内分泌一、组织激素二、功能器官内分泌第十一章生殖第一节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一、睾丸的功能二、睾丸功能的调节第二节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一、卵巢的功能二、卵巢功能的调节三、卵巢功能的衰退第三节妊娠与分娩一、妊娠二、分娩第四节性生理与避孕一、性成熟二、性兴奋与性行为三、避孕。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0f933d1ad15abe23482f4dd3.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physi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对象: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人体任务:功能活动规律1)生命活动现象、机制(如心脏自律性、骨骼肌收缩);2 )生命活动之间的协调(运动时心跳加快,尿生成减少);3)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与医学的发展总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首先,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1)了解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才能理解在各种疾病情况下功能改变的机制。
女口: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第一心音分裂。
2)生理学的发展带动医学发展。
如:人工肾、启搏器、有机磷中毒及震颤麻痹定向治疗等。
当然,临床医学实践又推动了生理学的研究。
如阿托品治疗感染性休克等。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如实测定、记录、分析生命活动。
如,测定心率|(二)实验:创造条件后测定、记录、分析生命活动。
女口,刺激迷走神经后观察心率的变化。
常用动物实验。
1.英国生理学家、医生W. Harvey,1628年,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1)创建了动物活体解剖法2)发现了血液循环(心脏、动脉、静脉功能;毛细血管?)2•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慢性动物实验一一条件反射;3. Baylise, Starling 盐酸引起胰液分泌,发现促胰液素----- 体液调节;4 .心钠素的发现1956年,心房肌有颗粒,70年代de Bold证实生物学效应一一利尿利钠。
四、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在研究生命现象的机制时,需要从各个不同水平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的层次, 生理学研究基本可以分成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阐明:机体功能活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因为:1)构成机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各种细胞;2)细胞的生理特性又是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所决定的。
例如,心肌的功能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分不开,心肌细胞内部又有各种蛋白质决定了细胞的收缩特性。
生理学基础
![生理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82d1da2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0.png)
生理学基础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生理学的任务研究机体生命活动的科学。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方法 1、整体:急性、慢性实验;2、离体(二)研究水平整体—系统与组织—细胞—分子(三)学习方法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一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二兴奋性兴奋:机体或细胞受刺激后发生的反应兴奋性:机体或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一)刺激与反应1、刺激: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①物理②化学③生物④社会心理2、反应:机体或细胞受刺激后发生的变化。
(二)兴奋性的指标1、构成刺激的条件:①刺激强度②持续时间③强度变率2、阈值(阈强度):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3、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呈反比。
第三节机体与环境一外环境1、概念:机体生存的环境。
2、分类: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二内环境1、概念: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种类: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房水、关节腔液。
三稳态:1、概念:内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四节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一调节方式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一)神经调节1、概念: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2、基本方式:反射。
①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中任何一结构受到破坏,反射将不能进行。
③分类:a 非条件反射:先天形成、数量有限、中枢位较低、反射弧固定。
b条件反射:后天形成、数量无限、中枢位较高、反射弧不固定。
3特点:速度快、范围准、持续时间短。
(二)体液调节1、概念:体液因子参与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2、特点:速度慢,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三)自身调节见书。
二反馈(一)概念:受控部分通过反馈信息作用于或影响控制部分。
(二)负反馈1、概念: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000a29be65ce050876321379.png)
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例如,在强光 照射下,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免遭损 伤。 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例如,在低温环境中 机体会出现趋热活动;遇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躲避活动。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 征性活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
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具备的条件:
(1) 强度 1)阈强度或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 激强度。
2)阈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3)阈上刺激: 4)阈下刺激: (2) 时间 (3) 刺激强度变化率
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适应(adaption):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 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 体内各种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 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特别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 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体作为一个整体。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 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当组织、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发生兴奋时,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将产生 一系列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依次分别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相对不应 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SNP )和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
生理学第一章
![生理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ba981027bd64783e09122b4d.png)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 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Δ 反射的类型:
非条件反射——先天性的,反射弧终生不变,物 种共有。如:吸吮反射。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 之上,反射弧是可变的,个体特有。如:“望梅
止渴”。
3.特点:
迅速、精确、短暂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1.概念: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 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2.调节方式: (1)远距分泌(telecrine) (2)旁分泌(paracrine) (3)神经分泌(neurosecretion)
2.慢性动物实验(chronic animal experiment) 举例: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优点:便于观察某一器官或组织在正常情况下的功能 以及在整体中的作用地位。 缺点:干扰因素多,实验条件较难控制。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一)器官和系统水平 ——器官生理学(organ physiology)
)
二、多选题
1.关于反射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 C.反射必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D.剪断坐骨神经后反应消失 E.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是反射 2.下列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 A.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骨骼肌的初长度可增加肌肉的收缩张力 B.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保持相 对稳定 C.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心肌收缩力随之增强 D.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性引起血压回降 E.平均动脉血压在60-140mmHg范围内变动时,脑血流量保持相 对稳定
)
4.在反射弧分析实验中,剥掉蛙的足趾皮肤后,屈反 射消失,其原因是( ) A.感受器受损 B.破坏反射中枢 C.传入神经受损 D.损伤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5.下列不属于非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数量较少 D、反射弧不固定 6.“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属于( ) A、反应 B、反馈 C、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 7.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是( ) A、正反馈调节 B、自身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生理学第七版校对版-绪论
![生理学第七版校对版-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52d7810c844769eae009ed00.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生理学及其任务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物体(organism)也称有机体,简称机体,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人和许多高等动物的机体结构复杂,由不同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所组成,各系统和器官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呼吸、消化、排泄、血液循环、肌肉收缩等,并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
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的发展和医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人们在寻求对疾病医治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对疾病产生机制和人体正常功能的许多知识进行探索。
生理学的知识是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医学实践、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
无论是在我国还是西方国家,一些经典的医学著作中都有对人体器官生理功能的描述。
例如,我国古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对经络、脏腑、七情六淫、营卫气血等生理学理论的记载;古希腊医师和医学理论家Galen曾对多种动物(包括猴)进行活体解剖,并用解剖学的知识来推断人体生理功能。
长期以来,医学中关于疾病的理论研究都以人体生理学为基础,反过来,临床实践也能检验生理学理论是否正确,并进一步丰富铈发展生理学理论。
在现代医学课程体系中,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
它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又是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各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对医护人员来说,不具备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就不能正确认识疾病;不仅如此,在他们认识和处理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中,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重要的研究手段。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630c17fbcd126fff6050b19.png)
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 生理学的任务 二、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 新陈代谢 二、 兴奋性 三、 生殖
一、新陈代谢
定义: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 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 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过程
兴奋性定义
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 特性
刺激能否引起反应的三要素: 1、刺激强度 2、作用时间 3、强度—时间变化率
强
肌肉注射时应做到“二快一慢”,为什么?
度
进针快、出针
快、推药慢
强度-时间曲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时间
刺激强度的表示方法
通常根据刺激能否引起反应区分为: 1、阈刺激 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
应的最小刺激。(此刺激的强度 即称为阈强度)
2、阈上刺激 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3、阈下刺激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①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 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②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 应。
③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④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胎头下降
宫颈牵张
胎儿娩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阈强度 4、内环境 5、反射 6、反馈
二、问答题 1、何谓机体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2、试述刺激引起细胞兴奋的条件。 3、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ppt课件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857e4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0.png)
(一)、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1、定义:生理学是生物学的分支,是研究生物体正 常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细菌生理学、植 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命活动是指整个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 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
生物体
自然界中有生命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机体以其整体适应于自然界,
但为了叙述方便,常以分子、细胞、器官、系统水平 阐述其功能,在理解其各水平的功能的基础上,•应注 意各水平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还应 非常重视各功能活动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它们的因素。
●听、录与习、记的关系:对知识的学习,•课前适
当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和作必要的听课笔记,•尤其认 真听课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时地、有计划地复习,• 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发展简史
《黄帝内经》 公元前300-400年
解剖、生理 古希腊 Galen
《心与血的运动》 1628年(英国) Harvey
迅速发展
19世纪
中国生理学会成立 1926年ຫໍສະໝຸດ 多水平纵深发展 近二三十年
Harvey
生理学发展简史 以科学实验研究为特征的近代生理学是从17世纪开
缺陷动物,……)
实验进程 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
离体实验(in vitro) 在体实验(in vivo)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生理学实验 以动物实验为主
在人工创造的一定条件下,对生命现象进行客观观察 和分析,以获得生理学知识的一种研究手段。
生理学(physiology)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的研究对象和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8cfc7a7a58fafab069dc02f3.png)
一、生理学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生物机体的功能就是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作用,例如呼吸、消化、循环、肌肉运动等等。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要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结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的发展与医学的密切联系。
在医疗实践中和对人体的一般观察中积累了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许多知识,更通过对于人体和动物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些生理功能的内在机制和相互关系,逐渐形成关于人和动物机体功能的系统性理论科学。
医学中关于疾病问题的理论研究是以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同时,通过医学实践又可以检验生理学理论是否正确,并不断以新的内容和新的问题丰富生理学理论和推动生理学研究。
因此,生理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理论科学。
三、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在研究生命现象的机制时,需要从各个不同水平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的层次不同,生理学研究可以分成三个水平。
一是关于生命现象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物机体,构成机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各种细胞,每一器官的功能都与组成该器官的细胞的生理特性分不开,例如肌肉的功能与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分不开,腺体的功能与腺细胞的生理特性分不开,等等。
然而,细胞的生理特性又决定于构成细胞的各个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尤其是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
例如心脏之所以能搏动,是由于肌细胞中含有特殊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分子具有一定的结合排列方式,在离子浓度的变化和酶的作用下排列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收缩或舒张的活动。
因此,对心脏功能的功能的研究需要在肌细胞和生物大分子的水平上进行。
这类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它所含的物质分子,可称为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这方面的知识称为普遍生理学或细胞生理学。
二是关于机体内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的研究。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ffc8a0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a.png)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产生在非条件反
射基础上、反射灵活可变、数量无限、高 级神经活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 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
1.全身性体液调节 指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 环运往全身,调节远隔部位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2.局部性体液调节 指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特殊化学物 质或代谢产物,通过组织液扩散到邻近的细胞组织,并对 其活动发挥的调节作用。
控制方式:双向性
受控部分通过反馈信息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feedback) 。根据反馈作用的效果不同,将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 反馈:
1.负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性质与
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控制部分 控制信息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 (2)在体实验:是在麻醉状态下通过手术暴露出 要观察的器官,观察和记录某些人为因素对其生 理功能的影响。
• 2. 慢性动物实验 • 慢性动物实验是以清醒、健康的动物为研究对象,
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整体或某一器官 对各种环境变化的反应规律。 • (二)人体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分子水平 (二)器官、系统水平 (三)整体水平
控制信息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机能活动
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意义:使发生的生理过程不断增强直 至完成,有助于一个完整生理过程的完成。
血液凝固 排尿 分娩
分娩的正反馈控制 子宫收缩 (+)
胎头下降
宫颈牵张
胎儿娩出
(二)非自动控制系统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a4efc1449ec3d5bbfc0a7469.png)
复习思考题
1.生理学研究任务有哪些?可从什么水平、采用何种研 究法解决?
2.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4.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5.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举例说明。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 的科学。所以后者比前者更有普遍性。这就是为什么 说生理学必然是医学的科学基础。”
——Claude Bernard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排尿反射
盆神经传入 盆神经传出
阴部神经传出
(三)前馈控制系统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红色框部分为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feed-forward):是一个开环系统。控制部分在反 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 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如:条件反射
意义:前馈控制可以更快地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并对 可能出现的反应偏差提前予以纠正,起到“防范于未然” 的作用。
新城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生理学的任务
1、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正常的生 理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
2、阐明不同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联系和相互 作用;
3、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和机体进 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命活动在整体生命 活动中的意义。
生理学的重点
功能(Function) 机制(Mechanism) 调节(Regulation)
反应的表现形式:兴奋和抑制 决定兴奋还是抑制的因素:
外部因素:刺激的质和量; 内部因素: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和特性 可兴奋细胞:神经、肌肉和腺体细胞 可兴奋细胞的共同特征:动作电位
生理学
![生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cfe5741f78a6529647d534a.png)
第一章绪论学习要求掌握: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熟悉:人体功能自动调控中反馈调节机制的重要意义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内容精要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宏观世界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2.生理学的研究任务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的内在机制,研究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机体的内外环境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从而使人们认识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相互协调、互相制约,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1.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根据生物进化观点,人同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有许多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之处。
因此,可用动物试验的研究结果间接地探讨人体的生理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2.生理学研究的水平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许多功能相近的细胞构成组织、器官,由功能上密切联系的一些器官构成系统,各个器官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人体复杂的整体。
因此,生理学研究从下列层次进行: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构成某器官各种细胞的生理特性和构成细胞的各个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学和化学特性。
针对细胞和生物大分子的功能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
器官和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及其在机体整个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例如心脏如何射血、肾脏如何产生尿液、消化系统如何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
整体水平三个层次来研究的研究人体整体情况下,各器官、系统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以及整个机体在变化的环境中是如何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
以上三个水平的研究不可分割,互相联系和补充。
第二节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生理学基础知识绪论重点笔记
![生理学基础知识绪论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0b6086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3.png)
生理学基础知识绪论重点笔记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研究对象。
-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活体,包括人体和动物体。
在人体生理学研究中,主要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但有时也会涉及病人,以了解疾病状态下生理功能的改变。
2. 任务。
- 揭示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例如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与功能、血液循环的机制、呼吸过程、消化和吸收的原理、尿的生成过程等。
- 阐明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如神经系统如何调节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如何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等。
- 为医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帮助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因为许多疾病是生理功能异常的结果),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
- 急性实验。
- 离体实验:从活着的或刚处死的动物身上取出所要研究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人工环境中,在短时间内进行实验。
例如,将蛙的坐骨神经 - 腓肠肌标本分离出来,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和肌肉收缩特性。
优点是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缺点是不能完全代表在体的生理状态。
- 在体实验:在麻醉或破坏动物大脑的情况下,对动物进行手术,暴露所要观察的器官或组织,进行实验研究。
例如,在麻醉兔身上进行的动脉血压调节实验。
这种实验可以观察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动物处于非自然状态,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慢性实验: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的改变。
例如,给狗做胃瘘,观察不同食物对胃液分泌的长期影响。
慢性实验的优点是更接近生理状态,但实验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不易控制。
2. 人体实验。
- 人体实验必须遵循伦理学原则,在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
例如,志愿者参与的运动生理学实验,观察运动对人体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等的影响。
人体实验可以直接获得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资料,但受到伦理和法律的限制,实验设计和操作要求更加严格。
【精品】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精品】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1120cee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6.png)
【精品】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以其研究对象标志着其独特的科学地位。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生物体内组织、器官和细胞三个层次,从宏观上反映生物体内各器官肌肉等及其联系的相互作用,从微观上反映细胞、细胞内的物质的的运动、变化的现象,从细胞层面看,还要涉及到具体细胞结构形态的研究,以及细胞组成的成份的种类及其功能的研究。
1、研究生物体的机体构造:研究生物体的机体构造,并解释生物体与环境间各种交互作用,如生物体内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2、研究生物体内各种反应现象:研究生物体内个体或群体之间各种反应、行为以及外界环境和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3、研究传导系统:研究神经和肌肉系统以及能量在组织和细胞间传导的过程,如动物的感受(如示踪反射)和运动(如支配);4、研究能量的动力学:通过研究生物体内外的能量运动机制,研究能量在生物体内如何使用,能量在细胞内和组织内如何变化,以及一些重要交换过程;5、研究活动机理:研究应激源于外界及内部环境因素如何作用于生物机体,以及生物体内的决策机理;6、研究器官的机能:研究器官的发育、分化过程和机能变化,以及相关器官的研究过程及方法;7、研究血液和体液的作用:研究血液和体液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8、研究能量代谢:研究供给组织和器官所需要能量的代谢过程,以及生物机体衰老、死亡等;9、研究代谢产物和共里:研究各种氨基酸、糖原等物质的合成代谢等,以及各种废物产生的湿热分子如H2O和 CO2。
10、研究生物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生物体要在一定的温度、氧含量、水含量、pH等环境条件下生存其生物体的外界环境,有大量的适应性机制,生理学的研究就是研究这些适应性机制的表征以及控制的原理。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0cdc2f90b4e767f5bcfce75.png)
精编资料(二)生理学的任务是什么是研究生理活动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内,外的环境中各种变化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也是一门基础医学科学。
人们必须在了解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基础上,才能理解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变化,器官在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以及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一个器官发生病变如何影响及其他器官等等。
根据研究对象分类: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根据研究范围分类:普通生理学应用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简称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理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如:人体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心脏跳动、血液循环、肌肉收缩与舒张、神经传导兴奋、呼吸运动、消化与吸收、腺体分泌等。
(二)生理学的任务是什么?是研究生理活动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机体内、外的环境中各种变化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的规律。
(三)生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祖国医学:公元素周期律300~400年,我国的《黄帝内经》中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经络、脏腹、七情六淫、营卫气血等中医生理学理论。
2.现代医学:鸦片战争后,西方医学大量传入我国,英国医生哈维(Harvey)是实验生理学的奠基人,他于1628年出版的《血液运动论》,标志着生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法国著名生理学家伯纳德(Bernard)指出:“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是医学的基础。
一个医生要研究病人,要用生理学来阐明和发展关于疾病的科学。
”3.中、西医结合:由于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不同,所用的名词、术语不同,近代时期医家从收集、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从中、西医争论,逐步形成、发展到中、西医汇通,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二、生理学的研究的三个水平1、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各亚微结构的功能和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的理化变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生殖
生殖
生物体性成熟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 功能称为生殖。任何生物个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生 殖活动才能使种族得以繁衍。所以,生殖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 征之一。
第三节 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机体内的体液总称为体液,成人液 体总量约占体重的60%。其中,存在 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 4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细胞外液 约 占体重20%,包括血浆、组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兴奋性
刺激
刺激强度
作用时间
强度-时间 变化率
在给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要求进针、出针快,推药慢。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兴奋性
(一)刺激的强度
刺激的强度: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组织反应,能 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称为阈值 (hreshold). 它是衡量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三)生理学与医学的联系
生理学与医学的联系:生理学与医学具有密切的联系。 生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可指导临床医护实践工作,并在实践 中得到检验和完善;而临床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 为生理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进而推动生理学的不断发展。 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极大的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为医护实践工作 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慢性实验
慢性实验:是先给动物做手术,后将动物饲养一段时间,在动物清醒状 态下进行的实验。例如:唾液瘘管实验。 这样所获得的结果更接近于 被研究器官在正常条件下的功能活动规律。与急性实验方法相比,慢性 实验方法的干扰因素多,实验条件较难控制。
第一节 概述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的实验主要是动物,在不影响人体健康的前提下,也可以在 人身上做一些实验,例如,血型的鉴定,人体血压的测定,心率的测定 等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第一节 概述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整体水平的研究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三)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案例
患者,小田,女,38岁,开车去济南的路上,因车祸导致严重脑 损伤, 被紧急送入医院抢救。查体:体温36℃,心率65次/分, 呼吸12次/分,血压100/60mmHg, 经过治疗成为“植物人”。 查体有自主呼吸和心跳,但是呼之无应答,对疼痛刺激亦无反应。
心跳,呼吸、消化、泌尿等。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二)生理学的任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正常状态下人体及其各器官系统 的功能,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以及 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从而掌握各种生理活动发展、变化的 规律,为人类防病、治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供科学的 理论依据。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 生理实验
急性实验 慢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人体实验
实验室观察 调查研究
第一节 概述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急性实验
急性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一般不能持续太久,实验后动物往往需要处死 或因损伤严重而不能生存。急性实验方法又分为在体实验法与离体实验 法。
第一节 概述
提出问题
1.用生理学的知识解释患者有正常生命活动的基 本特征吗? 2.何谓兴奋性?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 陈代 谢 兴奋性 生殖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 metabolism):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 质交换和能量转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同化 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称为物质代谢; 伴随物质代谢而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 能量代谢。
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阈刺激;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称 为阈上刺激;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兴奋性
(二)刺激的时间
刺激的时间:刺激必须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引起组织发 生反应。如果刺续的时间太短,即使强度足够大,也不能引组 织发生反应。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概述
在给患者进行肌内注射时,如何减少患者的疼痛?
问题 (1)为什么在护理技术中的无痛注射法要求 “两快一慢”的操作法。 (2)临床上常采用捻转、提插毫针操作手法,目的是?
第一节 概述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一)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 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生物机体是指一切有生命的个体。生命活动即生命现象,如
第一章能力目标
2.熟悉
熟悉神经调 节,体液调 节和自身调 节的概念及 特点;反馈 的概念、过 程和生理意 义。
1.掌握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兴奋性的概念;刺 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 的三个条件;阈值的 概念及意义;内环境 与稳态的概念及稳态 的意义;人体生理功 能的调节方式。
3.了解
生理学及其 任务、研究 方法。
二、兴奋性
(三)刺激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强度-时间变化率:单位时间(秒)内刺激强度的变化度,称为强度时 间变化率。变化率越大越易发生反应,如临床上常采用捻转、提插毫针操 作手法。
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成反变关系,即阌阈值越小,组织的奋性越高; 阈值越大,组织的兴奋性越低。因此,阈值可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 的客观指标。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兴奋性
兴奋性
兴奋性( excitability)是指机休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 性。
能为机体感受而产生反应的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stimulation)。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活动状态的改变称为反应。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兴奋性
反应的形式有两种 : 兴奋和抑制。兴奋是指机体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 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弱的活动状态转变为强的活动状态。如心肌接受 肾上腺素刺激后出现心跳加快、收缩加强;抑制是指机体由活动状态转 为相对静止状态或由强的活动状态转变为弱的活动状态。如心肌接受乙 酰胆碱类药物刺激后,心脏出现心跳减慢、收缩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