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栖纲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两栖纲的分类
第一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两栖动物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水陆兼栖生 活的变温脊椎动物(极少数种类终生生活在水中——次生 性)。
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而在寒带和 海岛上很少出现;现存两栖动物约4200种,我国产280多种。
A. 脑颅 : 包括保护脑髓的脑闸和围绕感觉器 官的软骨囊.
B.咽颅:包括上下颌,舌器等骨骼
2.脊柱
www.themegallery.com
a. 椎体 : 脊椎骨腹部增厚的部分 , 呈圆柱形 , 前端 凹入 ,后端凸出 ,用以与前后相邻的椎体连接,此为 前凹椎体. • 两栖类的椎体有前凹性,后凹形和双凹形.
3、骨骼系统
{
中轴骨 附肢骨
{ 脊柱 胸骨 { 肢骨
带骨
头骨
图17-2 蛙的骨骼
三、骨骼系统
1.头骨
无眶间隔、脑颅属于平底型。 骨化程度不高。 枕髁2个,由外枕骨形成。 颌弓与脑颅连接为自接型。 初生颌退化,次生颌执行上、下颌的功能。 舌颌骨转化为耳柱骨。

鳃弓大部分退化并消失。
及感官)
五趾型附肢
鱼类:仅靠单支点的附肢摆动维
持平衡,尾和躯体的摆动是其主
要的运动方式。
两栖类:必须有强大的附肢将身 体支撑起来抵抗重力;同时还必
须能推动躯体在地面移动,鱼类
简单的附肢结构无法完成。
www.themegallery.com
两栖动物的五趾型附肢具有强有力的附肢以及多支点的杠杆运 动的关节,这使得两栖动物可以利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以抵 抗重力,并能推动动物躯体在地面上灵活移动。
5、消化系统
消化管分为口腔,食道,胃,肠和泄殖腔. (1)口腔:有唾液腺(无消化作用),上颌缘有颌齿. 口咽腔内具有内鼻孔、耳咽管孔、喉门和食管 具唾液腺和肌肉质的舌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点。 开口。 (2)食道:短而粗 (3)胃: 贲门部和幽门部 (4)小肠:前为十二指肠,后为回肠 (5)大肠: 消化腺:肝脏三叶,有胆囊. 胰脏位于十二指肠和 胃之间.狭长不规则的叶状器官.
2)肠
肠有明显分化(大肠和 小肠)。
小肠的功能为消化和吸 收(前段为十二指肠, 后段为回肠)。 大肠(又称直肠)的功 能为吸收水分和聚集不 消化食物。
www.themegallery.com
2.消化腺
肝脏——分2~3叶;位于 体腔前半部。
胰脏——狭长状;位于十 二指肠的肠系膜上。
耳柱骨——两栖类的鼓膜与内耳卵圆窗之间存在的一种骨质棒状
构造,是由胚胎期的舌颌软骨演化形成的,它能将鼓膜所感受的声 波传导至内耳并在内耳中产生听觉,故又名“听骨”。
枕髁:为头颅与颈椎相接的关节面
颌弓和脑颅为自接型联结
双接型:颌弓自身和脑颅 联结,并通过舌颌骨和脑 颅联结(原始的软骨鱼类) 舌接型:颌弓通过舌颌骨 和脑颅联结(多数鱼类) 自接型:颌弓直接和脑颅 联结 (陆栖脊椎动物)
七、循环系统
1、心脏
由静脉窦、二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能 搏动)组成
2、不完全的双循环
2)躯干椎
躯干椎7-200枚。 由椎体、棘突、前关节突和后关节突组成。 椎体少为双凹型,多为前凹型或后凹型——增大椎体 间的接触面,提高支持体重的效能。
1)颈椎
颈椎1枚——寰椎。 寰椎的出现使得两栖类的头部有了上下运动的可能。 横突不发达,且无肋骨。
2)躯干椎
躯干椎7-200枚。 由椎体、棘突、前关节突和后关节突组成。 椎体少为双凹型,多为前凹型或后凹型——增大椎体 间的接触面,提高支持体重的效能。
www.themegallery.com
六、呼吸系统
1、呼吸方式
幼体以鳃进行呼吸; 成体主要以肺进行呼吸; 成体具有辅助呼吸器官——皮肤和口腔粘膜。 冬季,很多两栖动物停止肺呼吸,靠皮肤 呼吸摄取氧气
肺——绝大多数种类(陆生脊椎动物和次生性水生脊椎动物)成体的主 要呼吸器官,位于心和肝的背侧,为一对中空半透明的富有弹性的薄壁 囊状结构。肺内被网状隔膜分隔为许多小室,即为肺泡(增大相对表面 积);肺泡壁密布有微血管(在肺泡内可完成气体交换)。
目前最早发现的两栖类化石为鱼头螈,其与古总鳍鱼在头骨、 肢骨等方面均有惊人的相似。
www.themegallery.com
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
介质密度:水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000倍。 温 度:陆地温度的变化较剧烈。
含 氧 量:空气中的含氧量至少比水中大20倍。 环境多样性:陆地地形更为复杂,为动物的栖 息、隐蔽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www.themegallery.com
2)体分区:分4部分 头部、躯干部、尾部、四肢
头与躯干以颅骨后缘分界,躯干与尾以泄殖腔孔分界。

头形扁平而略尖; 具有一对内、外鼻孔; 具眼睑和瞬膜; 具鼓膜; 鸣囊(内或外声囊)。
2)躯干部的重要结构
——部分两栖类的体表不光滑:

附肢肌发达——与两栖类上陆后的多种运动形式相 联系的。 鳃肌大多退化,一部分转变为咽喉部的肌肉。
与鱼类相比较,陆生脊椎动物的骨骼越来越 简化,肌肉越来越复杂
4、肌肉系统
1)躯干肌肉在水生种类特化不显著. 2)具四肢肌肉(无尾类发达) 3)鳃肌退化,咬肌发达 4) 分节现象消失。
吸盘——树栖或溪流蛙类的指、趾末端膨大成一吸盘构造,可吸附在一定介 质之上。 婚瘤——在生殖季节,雄蛙前肢的拇指基部,有棕黑色的隆肿突起,称为婚 瘤,为抱对之用。
www.themegallery.com
二、皮肤及衍生物
角质层
表皮 1.皮肤结构 真皮
生发层 疏松层 致密层
2.皮肤特点
皮肤裸露,富于腺体,是现代两栖类的显著特征; 表皮轻微角质化(但不同于高度角质化形成的死细胞);
五、消化系统
口腔 咽 食道
1.消化道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和回 肠)
大肠
肛门 泄殖腔及泄殖腔孔
www.themegallery.com
1)舌
有肌肉质的舌 具有唾液腺(润湿食物,协助吞咽)
具唾液腺和肌肉质的舌是陆生脊 椎动物的特点
两栖动物的捕食和牙齿 A 蛙的捕食; B 洞螈的捕食; C 蛙齿
3)荐椎
荐椎1枚,其横突和肋骨粗大。 荐椎与腰带直接连接,使得后肢获得稳固支持。
4)尾椎
有尾类的尾椎由多个椎骨构成。 无尾类的尾椎出现愈合而形成一棒状的尾杆骨。
2.附肢骨骼
肩带: 肩胛骨,锁骨,乌喙骨, 前乌喙骨构成。 腰带 : 髂骨 , 坐骨和耻骨构成骨盆,但耻骨大多并未 骨化 前肢骨:肱骨1,桡尺骨1,腕骨6,掌骨5和指骨5 后肢骨:股骨,胫腓骨,胫跗骨,腓跗骨,附骨, 掌骨,趾骨.
• c.椎棘:椎弓背面正中的突起.
• d.横突:椎弓基部与椎体交界处向两旁伸展的结
构.躯椎和荐椎有较长的横突.
• e.关节突:在椎弓的前缘和后缘皆有突起与前后
相邻的脊椎骨相关节,前关节突的关节面向上,后
关节的关节面向下.
1)颈椎
颈椎1枚——寰椎。 寰椎的出现使得两栖类的头部有了上下运动的可能。 横突不发达,且无肋骨。
椎体为前凹或后凹型。 增大椎体间接触面,连 接更加牢固,提高支持 体重的效能 椎体的类型:
双凹型椎体(鱼类,有尾
两栖类,少数爬行类), 前凹型椎体(多数无尾类, 多数爬行类,和鸟类的第 一颈椎), 后凹型椎体(多数蝾螈和 一部分无尾类),马鞍型 椎体(鸟类颈椎),双平 型椎体(哺乳类) 。
a. 椎体 : 脊椎骨腹部增厚的部分 , 呈圆柱形 , 前端 凹入 ,后端凸出 ,用以与前后相邻的椎体连接,此为 前凹椎体 • b. 椎弓 : 椎体背侧部分 , 围于中间的空腔即椎管 , 脊髓由此通过.


表皮含有丰富的粘液腺;
真皮内具有色素细胞——保护色。
两栖类的粘液腺为多细胞腺体,下陷于皮肤深层,可分泌粘液。 粘液功能:A、减少体内水分散失; B、有助于皮肤呼吸; C、调节体温。 特化 → 耳旁腺(鳃腺)和毒腺
3.皮肤衍生物

色素细胞 腺体
表皮和真皮中有成层 分布的色素细胞,构 成两栖动物的体色和 体纹 色素细胞有不同颜色, 通过色素细胞的扩散 和集中引起体色变化: 保护色
持和运动完成的问题,使登陆成为可能。 出现肺——解决了脊椎动物在陆上的呼吸问题。 出现听骨(耳柱骨)——为中耳结构,促进了听觉功 能的提高。
四、两栖纲适应陆生的不完善性
肺呼吸的功能不够强,尚需皮肤呼吸或口腔粘膜呼吸 加以辅助。
皮肤裸露,保持体内水分的问题没有解决。
尚不能在陆上繁殖,卵的受精、发育和幼体发育都必 须在水中进行。 不完全的双循环,尚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
二、由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及解决矛盾的具体措施
如何在陆地上支撑体重并完成运动?(五趾型附肢) 如何在空气中完成呼吸?(肺呼吸) 如何防止机体水分蒸发?(被有角质鳞片、羽毛或毛发) 如何在陆地上繁殖后代?(羊膜卵)
如何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完全的双循环)
如何同纷繁复杂的环境相适应?(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
www.themegallery.com
2、口咽式呼吸
概念:口咽式呼吸——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 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并由口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
外鼻孔瓣膜开启,喉门关闭,口底下降——空气由内鼻孔入口; 口底抬升——口气出口。在此过程中,由口腔粘膜完成气体交 换功能。 外鼻孔关闭,口底上举,喉门开启——空气由口腔入肺;口底 下降,腹壁肌肉收缩以及肺脏本身的弹性收缩——空气出肺。 在此过程中,由肺完成气体交换。
肩带不连头骨,腰带借荐椎与脊柱联结,这是四足动 物与硬骨鱼类的重要区别。
肩带: 肩胛骨,锁骨,乌喙骨, 前乌喙骨构成。
2)肢骨——五趾型附肢
www.themegallery.com
四、肌肉系统
肌节已不明显,肌隔消失,大部分肌节均愈合并经 过移位,形成身体上一块块的肌肉(肌块)。 轴上肌减少,轴下肌分化为腹直肌和腹斜肌。
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外形 皮肤
呼吸系统 循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系统
骨骼系统
肌肉系统 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神经和感官 生殖和发育
一、体形
1、体型


蚓螈型:似蚯蚓,四肢退化,尾短而不明显;穴居 生活(如蚓螈和鱼螈等)。
鲵螈型:四肢短小,尾非常发达;终生水栖或繁殖 期水栖(如蝾螈和大鲵等)。 蛙蟾型:体形短宽,四肢强健,无尾;水陆兼栖 (如各种蛙类和蟾蜍)。

瘰粒(luǒ)——蟾蜍
背褶——黑斑蛙 肤褶(肤嵴)——虎纹蛙


肋沟——大鲵
疣粒——棘胸蛙
www.themegallery.com
3)四肢 ——蛙蟾的四肢发展不平衡:
前肢短小,具4指(第一指隐于皮下组织),且指间无蹼, 主要起支撑身体前部的作用; 后肢发达,5趾,且趾间具蹼,适于游泳和在陆地上跳跃。
www.themegallery.com
3、声带
声带为陆生四足动物所具有; 脊椎动物中,从两栖类开始出现声带。
声带是两片富有弹性的纤维带,长在杓状软骨内侧。当空 气自肺中冲出时,就会引起声带游离缘的振动而发声。
雄蛙声囊相当于共鸣箱,能使声带所发出的声音因共鸣而 扩大。雌蛙没有声囊。蟾蜍无论雌雄性皆无声囊。
艾氏树蛙 Chirxalus eiffingeri
A
台北树蛙 Rhacophorus taipeianus
蟾酥:蟾科动物中华大 蟾蜍、黑眶蟾蜍的耳后 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 浆液干燥物
花箭毒蛙
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箭毒蛙 Dendrobates sp. -- ABT-594镇痛剂
肩带不直接附着于头骨或脊柱(活动范围扩大,动作的复杂性 和灵活性增加),而腰带直接与脊柱联结(牢固性增加),这 是四足动物肢骨联接的共同特点,也是与硬骨鱼类的根本区别。
五趾附肢(Pentadactyle limb)
三、两栖纲在系统演化上的主要进步特征 (两栖纲对陆生的初步适应性)
出现五趾型附肢——解决了在脊椎动物陆上的体重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